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范文1

多媒体生物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在生物教学方面发挥作用,笔者结合自身所教学科特点,浅谈一下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及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高二上学期,生物学习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本模块的任务就是围绕稳态、调节和环境等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展开,使学生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集文本、声音、录像、影视片、图片、动画等多种手段于一身,为课堂教学创设了动态、逼真、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从而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给生物教学带来的作用简单总结为如下几点:

1.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实验室搬到教室”,在教学中还原实验过程

生物学科的一大特点是,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进行正常的教学时,由于仪器、时间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上做实验,所以有时候,单纯的讲理论知识显得很空洞,缺乏支持力,也不易理解。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实验过程在屏幕上还原,让学生体验整个实验过程,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又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生长素发现》这一节内容,通过比较分析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的实验过程,可以自然的得出以下结论:生长素产生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作用部位:尖端以下的部位。感光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弯曲的部位:尖端以下的部位。

2.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模拟,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些难懂的知识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教师往往讲的嘶声力竭,重复多遍,学生仍然无法理解。而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到直观生动的过程,轻松的突破教师难以描述清楚的知识重难点,使课堂变得简单易懂。例如,在学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一节内容,使用课件既可以向学生展示神经纤维、神经元的结构,又能利用动画展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和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教师可以一边提出问题一边进行一步一步的演示,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归纳总结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和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

3.有效的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中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使得知识容量大大增加.和传统的授课方式相比,在45分钟内不仅能完成对当节知识点的学习,还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达标练习或自我检测,对于知识的巩固和迁移有良好的效果。

4.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科兴趣

利用互联网资源多搜集有关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资料,与课上内容相关的素材及影像资料,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展示,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利用互联网资源时,教师应首先充分熟悉教材自己尝试制作课件,再与他人的作比较,取其精华补己不足,而不是直接复制别人的为己所有。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把课备的很充分,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保证。

2.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方式,把全部过程都交给多媒体完成,在讲课过程中应穿插适量板书内容,突出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最好是把本节课所讲知识的框架以板书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一目了然,对于知识结构做到心中有数。

3.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教态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犯下这样的错误,眼睛盯在电脑上,手握着鼠标,整节课都在忙着操作电脑,与学生缺少眼神的交流。学生观看屏幕时,教师应该在面对屏幕和面对学生间及时地转换,才能保证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和控制好课堂的节奏。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而不是完全取代教学过程。通过提问或者思考,适时地让学生的注意力暂时离开屏幕,才能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有足够的眼神交流,才不会拉远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距离。

4.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特点,针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章节内容应用动态效果,不能每一节课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否则会导致学生出现视觉疲劳,反而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这一节教学时,纯粹概念性的知识,就没有必要应用多媒体,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讲解的效果会更好。

总之,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粉笔黑板教学方式,使课堂富有生命色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的展开。

参考文献:

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生物教学;应用分析

1多媒体的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的发展成就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多媒体是感官性的媒体,视屏和声音同时开启,更加符合人类学习的认知规律。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增加对人的听觉和视觉的刺激获取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能够模仿生物学上的复杂生理功能现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生物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在范围上、深度上和广度上逐渐扩大,应用水平也逐渐提高。

2多媒体能够创造良好的生物教学场景

生物教学是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教学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将与生活相关的教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现在的声学和视频技术,因此,生物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充满新奇体验的学科,而现代多媒体教学解决了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许多教学难点问题。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借助于计算机的交互性和图文声像并茂的媒体特点,将单一的文字转化为声音、彩色图片和三维动画,来展示生物结构的变化过程,激发学生的感官系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判断力、想象力和洞察力。比如在对生物DNA结构的演示中,应用了FLASH动画的缩放功能,将DNA螺旋结构在视频上进行动态旋转,展示DNA的微观螺旋结构,三维的动画图像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多媒体有利于在教师特殊的教学中应用。比如,在教学开始时,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与教学相关的影片,然后教师根据影片中的片段进行提问,这样以提问的方式进入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

3运用好多媒体,使教学生动形象

多媒体技术实现了声像俱佳、图文并茂和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增强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力和感受力,多媒体技术能够多角度、深层次和全方位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学生在多媒体声音、图像和文字的刺激下大脑处于兴奋期,能够根据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根据课堂的问题进行思考,延长了学生课堂的注意力,避免了乏味的课堂内容产生的疲劳。如在环境污染的教学中,多媒体可以播放美丽的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播放有关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画面:美丽的自然风景区,江南小镇、香格里拉、天山冰雪等,同时对比播放沿海工业城市工厂的垃圾污染,工业污水、药品污染等对植被的破坏现象。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质问学生,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讨论和回答,使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了深刻的认识。

学生对多媒体播放的画面和声音感兴趣,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讲解的语言以启发性为主,突出重点,简单能够理解,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在播放的关键时刻,应该暂停播放,对学生进行提问,之后再次完整地播放一遍,让学生对刚才解决的和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回顾。在课件的设计中可以多加一些练习,设计一些学生能够参与的问题,如在多媒体播放的中间,播放与教学相关的动画视屏,让学生对动画内容进行评价,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固,而且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4多媒体运用时注意的问题

首先,多媒体只是教学的工具,以先进的工具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材料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不能加入过多的内容。在多媒体播放中,教师的讲解和媒体内容一致,重点突出,节奏分明。要精心的准备讲解材料,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影响。

其次,多媒体能够简单操作,但是要正真的使用好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利用电脑强大的数据搜集与处理功能,可以把电视、图片和VCD等题材转化为教学资料。例如在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课件中,可以从书本、试验、教学课件和网络媒体的片段进行筛选和组合,但是这些课件的完整组合不仅仅需要多媒体制作技术,而且需要美学设计的知识,只要漂亮的图片、动画和声音的搭配下,才显示多媒体教学的美观性和直观性。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补充和替代,是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一定要善于从多种媒体中获取生物教学的最新信息、资料和方法,掌握先进的生物学教育教学的多媒体应用技术,并且应用于课堂教学,使生物教学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趣味横生,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尽管目前在生物学多媒体教学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和多方面的探索,但仍然感到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还有大量的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去解决。我相信,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 生物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094-01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微观领域的深入研究不断地提示了各种生命奥秘,学生了解生命本质必须能够进入微观世界。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的展示却显得无能为力,信息技术却提供了这种可能。笔者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以计算机为主的新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照研究,得到一些启示,以下面两个例了来说明。

一、课堂实例与效果分析

实例一:细胞本身已很微小,要让学生搞清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就比较困难,特别是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问题,学生往往更加难以理解。如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动态模拟,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共同探究规律,可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教学中,应用"物质出入细胞膜的过程"等多媒体课件,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如下,以流程图表示。

提问: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胞膜有什么特点?

模型: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

课件演示: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运动

挂图: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课件演示:人细胞与鼠细胞融合实验

课件演示: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

总结:类比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理解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对物质出入细胞具有控制作用。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通过展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观察总结出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如何理解细胞膜结构的流动性是本节课的难点。用模拟生物学经典实验--人鼠细胞的融合的实验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经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发现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教师再展示磷脂分子的旋转、互换、跳层等运动,使学生仿佛亲临微观世界,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比较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可以从细胞内外浓度差、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这三个角度进行。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呢?可以用一些活动的画面为背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诱导学生产生联想和迁移,用已有的知识类比三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可提出比较水分子、葡萄糖分子和钾离子分别如何进入细胞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及时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作出评价和修正。既实现了信息反馈,又完成了课堂的小结。

实例二: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对比复习"一课是综合复习课,内容丰富又十分抽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一大困难。运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及动物的形成过程"多媒体课件的组合,化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直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很快地掌握了要点,突破了难点。主要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与课件的应用的关系概括如下。

教学目标、课件演示的内容、达到的效果、复习有丝分裂的过程。

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变化2.一次连续的有丝分裂动态变化过程创设情境动态演示直观体现 复习有丝分裂的过程 3.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4.DNA数目变化曲线5.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曲线诱导迁移探索规律对比记忆 复习减数分裂的过程 6.动物的形成过程动态图解 重点突出动态观察直观体现 理解有丝分裂的实质 7.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8.DNA数目变化曲线观察思考诱导迁移探索规律 正确区别两种细胞分裂方式 9.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比较综合对比突破难点能力提高 巩固练习 10.几道习题解析及时反馈解决问题促进同化

在一节课中,完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两个重要内容的比较,信息量大,对比效果好,学生接受容易,复习课课堂大容量的困难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细胞分裂生理过程的动画展示,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诱导其深入思考探究,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原有知识进一步加工、综合处理,实现能力的提高。

对照结果与主要优点。在对照班级的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并努力引导学生想象微观世界的结构和运动,但全班绝大多数同学表现出一种茫然的表情,教师滔滔不决地讲授,学生默默地听着,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在课堂回答和课后练习中,同样反映出教学效率低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经过考试评价,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确实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级。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突出说明了应用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二、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实践表明,生物课堂上合理应用多媒体课件,体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大优势,实现教学效率的真正提高,我认为必须遵循四个原则。

1、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安排应用多媒体课件

生物课堂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和特点,根本原则是体现其不可替代性。应用多媒体课件目的性要强,要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不能哗众取宠。

2、操作过程尽量简单化

生物课不是微机课,教师在课前应做深入细致的准备,课堂上才能流畅自然地运用。

3、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学习

由于对新的教学媒体感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时个别学生精力难以集中,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进行观察。

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范文4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 生物课堂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微观领域的深入研究不断地提示了各种生命奥秘,学生了解生命本质必须能够进入微观世界。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的展示却显得无能为力,信息技术却提供了这种可能。笔者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以计算机为主的新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照研究,得到一些启示,以下面两个例了来说明。

课堂实例与效果分析

实例一:细胞本身已很微小,要让学生搞清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就比较困难,特别是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问题,学生往往更加难以理解。如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动态模拟,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共同探究规律,可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教学中,应用"物质出入细胞膜的过程"等多媒体课件,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如下,以流程图表示。

提问: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胞膜有什么特点?

模型: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

课件演示: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运动

挂图: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课件演示:人细胞与鼠细胞融合实验

课件演示: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

总结:类比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方式,理解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对物质出入细胞具有控制作用。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通过展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观察总结出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如何理解细胞膜结构的流动性是本节课的难点。用模拟生物学经典实验--人鼠细胞的融合的实验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经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发现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教师再展示磷脂分子的旋转、互换、跳层等运动,使学生仿佛亲临微观世界,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物质出入细胞是一个微观的动态的过程,首先说明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运动趋势。然后说明物质出入细胞膜的两种方式:被动转运需要载体,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内;而主动转运则是一个逆浓度梯度过程,不仅需要载体,还需消耗能量。载体将运载的物质送到细胞膜的另一侧。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教师因势利导,归纳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比较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可以从细胞内外浓度差、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这三个角度进行。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呢?可以用一些活动的画面为背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诱导学生产生联想和迁移,用已有的知识类比三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可提出比较水分子、葡萄糖分子和钾离子分别如何进入细胞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及时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作出评价和修正。既实现了信息反馈,又完成了课堂的小结。

实例二: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对比复习"一课是综合复习课,内容丰富又十分抽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一大困难。运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及动物蝌蚪的形成过程"多媒体课件的组合,化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直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很快地掌握了要点,突破了难点。主要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与课件的应用的关系概括如下。

在一节课中,完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两个重要内容的比较,信息量大,对比效果好,学生接受容易,复习课课堂大容量的困难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细胞分裂生理过程的动画展示,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诱导其深入思考探究,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原有知识进一步加工、综合处理,实现能力的提高。

对照结果与主要优点

在对照班级的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并努力引导学生想象微观世界的结构和运动,但全班绝大多数同学表现出一种茫然的表情,教师滔滔不决地讲授,学生默默地听着,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在课堂回答和课后练习中,同样反映出教学效率低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经过考试评价,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确实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级。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突出说明了应用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计算机作为新型教育媒体的应用和发展,既实现文字、图象、声音等多种信息的同步输出,又能超越时空界限,把学生的思维带进微观世界模拟的试验环境以及美好的大自然之中。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而是在观察和思考中,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诱思情境,展示相关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实践表明,生物课堂上合理应用多媒体课件,体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大优势,实现教学效率的真正提高,我认为必须遵循四个原则。

一、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安排应用多媒体课件。

生物课堂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和特点,根本原则是体现其不可替代性。应用多媒体课件目的性要强,要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不能哗众取宠。

二、操作过程尽量简单化。

生物课不是微机课,教师在课前应做深入细致的准备,课堂上才能流畅自然地运用。

三、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学习。

由于对新的教学媒体感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时个别学生精力难以集中,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进行观察。

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范文5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054

初中相对于小学而言,学习内容大大增加,科目也越来越多。这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生物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自然也有着较高的教学要求。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枯燥、深奥的生物知识常常让学生提不起兴趣,这对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形成了不小的阻碍,更不要提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了。多媒体的出现,为当前的生物课堂带来了希望。其不仅具备普通生物实验的直观与形象,更具备许多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运用得当,将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深入探究多媒体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原则。

一、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初中阶段的生物知识很多都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些抽象、复杂的生物知识并不是教师简单的几句讲解就可以完成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自身独有的直观、形象等特点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感官地深入知识内部,轻松掌握复杂的知识要点,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有关“血液循环”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血液循环具体过程的短片视频,以静态图像、连续动画、片断动画、颜色变化等手段,形象地模拟出血液循环过程中多侧面、多层次的连续变化。直观的课件所带来的新鲜感,促使学生很快就理解并掌握了血液循环的途径,从而大大加强了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向学生宣传合理膳食、青春期卫生等相关内容,以此扩大知识外延。当然,这种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的例子还有很多,诸如“呼吸运动的过程”“尿液的形成”等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进一步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加深记忆。

(二)打破生物变化速度的限制

生命是运动的,所有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过程都是运动的。在生物教学中,如果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根本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有的生命现象稍纵即逝,有的生命活动却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无论哪种情况,在生物教学中都很难向学生生动地展示出来,给学生的观察、学习带来了不便。以植物的双受精过程为例,从花粉粒的形成到和极核及卵细胞的融合,整个过程十分漫长,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单纯利用传统教具展示这一过程,必然会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教学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片、文字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复杂、漫长的生命过程简单化、表象化,最终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有效节约了教学时间,更为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中,常常是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理论讲解,学生听得毫无兴趣、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效果极差。人机交互技术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特征。“人――机――人”的交互将学生从学习的被动位置解救出来,使学生可以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与此同时,多媒体也为教师的教学提高了便利。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内容和问题,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以及兴趣,选择不同难度的内容和问题进行学习,各有所学,各求所需,最终达到理解掌握、强化记忆的目的。比如,在讲“毛细血管、静脉、动脉”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三种血管的形态、结构,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在积极的思考与总结中,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顺利总结出了三种血管的概念。由于亲自参与了教学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成功将瞬时记忆转为短时记忆,最终形成长时记忆。

二、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不可否认,多媒体的出现,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简单、形象,给予了学生多重的感官体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多媒体是完美无缺的,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仍有许多方面需要引起注意。

(一)找准教师与多媒体技术的定位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永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无论任何时候,教师的地位都是无可取代的。多媒体的强大优势虽然为当前的生物课堂带来了更多的体验与惊喜,但其目的只是单纯地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服务,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只有明确了这一点,课堂教学才能沿着既定的目标良性发展。

(二)多媒体的应用要适时、适量、适度

能否选择最恰当的形式来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是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尤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获得信息资源的途径日益增多,同一个知识点常常会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效率,盲目依赖多媒体,而忽略了基本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的,结果过多的应用反而让学生分散了注意力,最后得不偿失。鉴于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科学、适度地利用多媒体,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恰当的信息技术表现手段,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只有这样,才能将多媒体的价值最大化,使其真正为教学提供助力。

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范文6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多媒体 应用

一、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信息时代的要求。

信息时代要求人具有信息素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所有教师的职责。在生物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让学生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2.学生年龄特征的要求。

中学生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定量的感性刺激,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3.生物课程的要求。

生物课程中的有些内容是很抽象的,有些内容是我们用肉眼难以观察到的,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用多媒体,可以把这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把不易观察的事物变得容易观察,把难以理解的过程变得通俗易懂。

二、运用多媒体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陶行知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1]一个对某一学科或者问题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或问题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自觉地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也就是说,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重要心理因素。

实践证明,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与启发。生物课程是一门相对比较枯燥的课程,教师更加需要启发与引导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多媒体技术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供了有利条件。比如,在讲授第一堂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我利用投影为学生播放人从受精卵成长为婴儿的过程,利用生物技术种植黄瓜的过程……这些问题是学生乐于了解的,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再比如,在讲授某个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我在讲生态平衡时,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人怕老鼠、耗子吃猫、老鼠吃鸡”的故事片,启发学生思考: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极具诱惑力,他们跃跃欲试,急于知道答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听课,注意力集中,授课效果好。

2.利用多媒体播放画面,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中学生还处在半幼稚、半成熟阶段,他们的思维水平还处在感性认识占优势的阶段。对于生物教学中某些相对比较难理解的、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学实践也证明,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创设愉悦的课堂情景、求知的课堂情景、成功的课堂情景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

比如,我在讲授“细胞”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通过多媒体呈现细胞的画面,使学生对本不能通过肉眼看到的细胞有了清晰的认识,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

再比如,在讲“血液”这部分内容时,如果采用传统的实验方法,不仅费时间,而且需要新鲜的血液等实验条件,并且结果有时也不是很明显。为此,我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演示实验操作步骤与实验结果。这样不仅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效果非常明显。学生一看便认出:哪一层是血浆,哪一层是血细胞,各部分的比例大约是多少。同时,多媒体演示的图像也便于教师的讲解,真正达到“千言万言讲不清,一用媒体就分明”的效果。

3.利用多媒体演示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但课本所讲述的内容又看不见、摸不着,有的学生由于不能直接感知,使得学习产生一定困难,有的学生还产生厌学情绪。如果单凭传统的课本、黑板和教师的讲解这“三位一体”的“一言堂”教法,效果较不理想。多媒体教学能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课件利用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技术等综合手段,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把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教师通过动画模拟可以将事物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联系动态地展示在学生眼前,降低讲解的难度[3]。

比如在讲解“植物的水分代谢”这一节,我借助于多媒体电脑,把半透膜两边水分子的运动演示出来。一边是升高了的液面,一边是半透膜两边水分子的运动状况,看完之后,学生们自己就可以得出:半透膜两边的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单位时间内从高浓度一边向低浓度一边运动的水分子,所以漏斗内的液面会上升,这是一个动态的平衡。

4.利用多媒体强调“三点”,增强学生有意注意。

教师要重视“三点”,即难点、重点和关键点,这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能够重视并强调这“三点”,那么学生就可以很好地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很便利地强调这“三点”,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比如,一堂课的开始,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这堂课的“三点”是什么,明确告知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授课进行中,可以对“三点”进行反复呈现,增强学生的认识;课堂结束,可以通过概念图工具勾勒这一堂课内容的框架,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例如“细胞分裂”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学习好这一内容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胞的分裂过程,清楚地分析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变化情况,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使教学重难点的解决顺利完成。另外,多媒体能储存大量习题,且形式多样,反馈及时,练习速度、难度也可由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从而适当删选[4]。

三、运用多媒体应该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无论教学目的还是教学目标,都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5]多媒体是教育教学的手段,是为特定的教育教学目的服务的,手段不能脱离目的而存在。因此,不能为了手段而手段。尤其是不能为了课堂气氛的活跃,不能为了教学的趣味性而毫无目的地使用多媒体,其结果只会导致学生记住一些生动的画面,而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是毫无疑义的。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要进行细致的教学系统设计;要围绕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牢记教学目的是第一要务;要明确教学中的“三点”,要为解决“三点”问题服务;要认识到多媒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是个手段而已,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多媒体只是其中一个技术手段而已,不能“把技术和教学目的(标)的地位给予颠倒了,把技术凌驾于目的之上,出现为技术而技术现象” [6]。

2.处理好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的关系。

多媒体可以向学生展示丰富的画面、详细的过程、微观的世界,这些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但是,教学不能止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要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教育家赞科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初中生已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还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利用概念图等工具启发诱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来解释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性的问题等多种途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3.处理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

利用多媒体可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因为生物课教学要有大量的实验,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实验课中的实验活动要由学生亲自来做,不能完全由多媒体来代替;多媒体演示之后,教师还要给予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处理好信息量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关系。

认知负荷理论的代表Sweller等人[7]认为,问题解决和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认知加工活动均需消耗认知资源,若所有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总量超过个体拥有的资源总量,就会引起资源的分配不足,从而影响个体学习或问题解决的效率,这种情况被称为认知负荷。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刺激,短时间内就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但是,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接受大量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关系,把上课当作演示多媒体课件的场所,导致学生难以承受大量的信息的刺激,当然教学的效果也是不好的。

5.处理好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多媒体可以促进教学,但是,使用多媒体所花费的成本也是比较大的。在教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使用教学媒体的效益性原则――低成本而高效益。因此,不需要使用多媒体时坚决不用,能使用其他低成本媒体就可以达到效果的坚决不用多媒体。

总之,多媒体是教学中的技术手段,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认识到它的积极作用,又要认识到它的消极影响,科学合理地使用这项技术,促进生物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228.

[2]王淑娟.多媒体技术辅助生物教学[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07,(37):12-13.

[3]武林芝.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B06):138-141.

[4]郭洪霖.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J].新课程(教师版),2007,(6):34-36.

[5]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