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研究性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研究性学习计划范文1
一、不同课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设计
1.化学概念、理论的研究性学习
设计的思路是将理论知识的研究过程化;变记忆性知识为研究性内容;让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索,讨论、归纳、形成单元知识的认知网络。
案例1、“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研究性学习设计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第二、三节的内容,是中学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在学生学习了多种重要的元素知识,并初步掌握了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既具备了充分的可能性,又是十分必要的。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两者是统一的。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不仅是化学研究从经验的、无序的状态发展为有序的、推理的里程碑,这一伟大发现更体现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把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分开来讲,将门捷列夫的人物介绍作为化学史的组成部分以期待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但教学现实是这两部分内容是无法真正分开的,而且教师在讲授时过分强调知识细节,忽略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忽略了知识的意义和价值。这些弊病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真实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无法真切体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科学发现的巨大意义,当然更无法积极主动地构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真正含义。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将这两节内容进行整合,作为一个单元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首先教师提供写有多种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信息的卡片,然后提出研究的问题:“自然界中的元素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规律?”让学生找规律、排顺序。这样的问题情境真实地还原了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穿越历史的时空,用门捷列夫的视角重新经历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在活动中、实物体验中学习归类的思想,在归类的过程中体会元素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实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统一。学生对信息的认识是多样的、研究的视角是多样的、可能的答案也是多样的。而正是在丰富的、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学生体悟知识、生成知识,在亲历过程中倾注了自己的热情、困惑、烦恼、欣喜等个人情感,形成对知识的个人化理解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元素找规律、排顺序的探索过程体现了科学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培养;此内容渗透的人文精神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元素周期律鲜明地体现着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规律,蕴涵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
2.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研究性学习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主干内容。设计思路是结合物质性质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元素的发现史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发挥实验的多方面功能,在研究中掌握认识物质的基本方法。
案例2、“硫酸”研究性学习设计
硫酸是高一化学课本第六章《氧族元素 环境保护》第三节的内容。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产品,硫酸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硫酸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在工业农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硫酸作为硫的最高价含氧酸,既具有酸的通性,又具有一定的特性,在整个化学学科的学习中都非常重要。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稀硫酸的酸性,对浓硫酸只进行了简单的了解,知道浓硫酸能吸水干燥气体和能使有机物脱水炭化等事实,因此,本节课把侧重点放在浓硫酸特性的研究性学习上,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本节教材的两个实验,蔗糖的炭化实验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都具有极高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同时还具有探究性,因此,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挖掘教材中的探究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探究中掌握浓硫酸的特性,成为这节课设计的主线。本节课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跟学生一起分析现象,展开讨论,并给学生足够时间和空间去体验、去探究、去思考,在感官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推理、总结,尝试自己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抓住浓硫酸的氧化性,重点探究金属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原理。而对于浓硫酸的脱水性及非金属碳与浓硫酸的反应,则巧妙地把他们揉合到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中。在课堂上辨证地处理了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自始至终尊重学生在探究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有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学生切实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课堂上的自主探究者,并且提供了学生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
3.有机物的研究性学习
有机化学的学习主要集中在高二第二学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因此,对有机物的研究性学习可以说已水到渠成。根据有机化学的学习内容,主要按两条线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对于典型的烃及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主要围绕组成结构的确定、性质的理论推测及实验探究来设计。学生已能主动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亲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对知识作出个人化的理解和创见,并能对教材知识批叛性地反思、创造性地理解;而对于糖类、油脂、蛋白质、合成材料等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实际中应用极为广泛的物质的学习,则倡导学生在生活中研究,通过联系实际、观察生活、查阅资料、实验探究、阅读讨论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以致用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案例3、“蛋白质”研究性学习设计
“蛋白质”是高二化学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作为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它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在实际中应用相当广泛,是学生很熟悉的有机物,而且在生物学科中也已经学习了其基本结构和性质,因此,这一节的设计思路是淡化学科本位思想,强化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再用所学化学知识指导生活,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现化学的价值。具体确定了这节课的三条研究性学习主线,一是了解生活中的蛋白质,强调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生活中的蛋白质,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前完成蛋白质的研究性学习,各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交流的主题主要有:1.蛋白质的存在及生理功能;2.蛋白质与人体健康;3.餐桌上的蛋白质;4.实际生活中对蛋白质的利用。二是通过生活、生产中蛋白质的应用发现问题并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去研究蛋白质的性质;三是通过复习生物学科有关蛋白质的形成、在人体内的变化等知识,来了解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性质,强调化学与生物学科的联系。整个学习过程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都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使得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活力。
4.实验课的研究性学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高中化学教材每章最少安排一个学生实验。尽管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但由于教师对学生实验的不够重视,且学生实验一般都是新课学习完毕的验证式,形式上基本都是“照方抓药”,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大为降低,实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很难保证。因此将研究性学习活动渗透到实验课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实验课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思路是改革传统的照方抓药式的学生实验模式,变验证性内容为探索性内容;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方案;增加一些有趣的、生活化的小实验;对实验条件、实验过程中异常现象的研究等等。
案例4、高二化学学生实验三电解质溶液研究性学习方案
{1}设计实验判断某一元酸是强酸还是弱酸?(尽量用多种方法)
{2}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3}如何证明盐类水解是吸热过程?
{4}用你收集到的花、叶、蔬菜、水果等自制3-5种酸碱指示剂并测定其变色范围。
{5}用你自制的指示剂测定生活中食品、用品的酸碱性,并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
二、研究性学习作业的设计
课外作业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落实于化学课堂教学中,还应将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堂走向生活。研究性学习强调主动探究的过程、亲身经历的体验,以及情境性问题的解决;强调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取得探究的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从高一起始年级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学习化学,并用所学化学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结合高中教材中的调查报告,家庭小实验等开放式作业,选取身边学生所熟悉和关心的化学问题如生活中有关的化学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环境保护、能源及资源的利用等)作为课外研究性课题,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课外实验等多种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最后以小论文、课题报告、实验研究方案等方式汇报与交流。交流的方式则多种多样,如演讲会、辩论会、宣传板报、成果展板等等。学生从开始的被动接受到积极主动参与,从淡然应付到充满激情,逐步形成了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其学习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化学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实验两年来也发现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课堂中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实验,而由于教学课时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的讨论和探究受到一定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多个目标,研究性学习的开放度如何把握,是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
在研究性学习中部分学生主体参与性不强。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探究性都受到压制,学生的心里已经滋长了很强的惰性,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也是课题研究的一个方面。
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问题。研究性学习更重视过程,更重视应用,更重视体验,更重视全员参与。因此要改变现行的单一的通过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模式,尽快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高中研究性学习计划范文2
教师:屏幕上是一幅太阳系的行星运行图,请同学们说说,木星、地球等的轨道是什么?(图略)
学生(众):是椭圆形轨道.
教师:很好,这些椭圆轨道上的各点有没有统一的几何特征?
学生:……
教师:形缺数时难入微——下面请那位同学来做做看椭圆轨道上各点的几何特征是什么?注意:按屏幕上的提示去做,其它同学通过观察去理解).
有了这样的动画思维,进而激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所学的知识证明这一图象事实的兴趣。
学生1:(这位同学做的很认真)
教师:下面请那位同学说说自己对椭圆上点的几何特征的理解?
学生2:P点变化时,|PF1|、|PF2|都有在变化,但|PF1|+|PF2|却没有变化.
学生3:根据同学2的理解,使我联想到前面圆的定义.在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所以,椭圆的定义应该是:在平面上,到两个定点距离的和是一个常数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学生4:同学3说的不全对,因为,我看到同学1在做”动手做”时, |PF1|+|PF2|的值与|F1F2|不相等时,P点的轨迹是椭圆; PF1+PF2的值与F1F2相等时,P点的轨迹不是椭圆,而是一条线段.
学生5:还有一点要注意,当F1和F2重合时,P点的轨迹是圆.
教师:同学3通过观察、联想、类比最后给出了椭圆的定义,这种做法是很好的,同学们都要学习;但是,同学4和5的认识更深刻,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有这种探究精神,在概念的学习中要充分挖掘其内涵.谁能在同学3、4、5的基础上准确的给出椭圆的定义?
学生6: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这个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椭圆.
学生7:我们在学习椭圆概念时应特别注意与的关系.当|PF1|+|PF2|>|F1F2|时,P点的轨迹是椭圆;当|PF1|+|PF2|=|F1F2|时,点P的轨迹是一条线段.
高中研究性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材;环境教育;新课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大小工业渐渐建立起来,它们发展的同时给我国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随着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逐渐重视,开展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得学生们具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培养学生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环境教育得到推广与开展,下面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版本化学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共性与个性,以期在高中化学环境教育中起到些许作用。
一、比较分析三种版本的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统计结果
化学是一门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以及素材。因此,化学教材是有效地将新课程理念与环境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在化学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特殊材料,其承担着环境教育的目标,并且也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下将人教版、苏教版、科技版的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进行统计:第一,人教版。人教版的化学必修教材具有较强的学科知识逻辑顺序,与传统教材内容基本一致,而其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却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第二,苏教版。苏教版的化学必修教材具有以下特点,即先让学生们具有了上位的观念,其次让学生们能够结合生活经验以及社会问题来学习化学教材中的知识;因此,苏教版化学必修教材将化学课程中的理念进行了很好的落实与贯彻,对学生们的学习具有深刻的意义。第三,科技版。科技版有效地融合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学科认知过程等多元化课程设计,具有“高观点、大视野、多角度”的特点。
二、对比分析三种版本必修化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
综上所述,必修化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均含有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这三种版本教材所包含的教学环境教育内容不仅具有共性特点,而且还各具特色。
1.具有共性特点
通过对比统计三种版本必修化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得知,其均含有关环境科学知识以及技能培养的内容,并且占据必修化学教材很大的比例。环境科学知识以及技能培养内容的在化学教材中的主要形式有:表格、调差表、资料卡、课后习题等等。目前,必修化学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环境科学知识以及技能。但是,其与新课标规定相比,仍然存在着不足:第一,对环境教育内容的选取方面并没有达到相关标准规定;同时,三种版本在选取有关环境教育内容的时候并没有达成共识。因此,后期进行化学教材重新编制的时候,需要对环境教育内容进行商讨,从而使得环境教育内容有效地被学生们所掌握。第二,高中化学新课程要求学生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方面能够得到统一的发展。但是,根据目前化学教材来看,前者的内容明显高于其他两者的内容。因此,新课标下需要适当地提高学生们的环境意识,并且正确指导他们对某些环境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三种版本化学教材各具有特色
根据目前这三种版本化学教材来看,均以促进学生们有效学习与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以及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但是各种版本教材又各具有特色:第一,各版本中有关环境教育内容设置的章节以及专题数量均不相同。第二,通过对比三种版本化学教学中有关环境教育内容所占比例分析得知,苏教版中的有关环境教育内容的相关习题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版本。第三,三种版本化学教材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各具有特点。人教版主要以化学学科知识为主。苏教版中的环境教育内容高于人教版;同时,还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们的参与,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环境教育的目的。科技版的化学教学比较全面地落实了新课程标准。
三、对高中化学教师进行环境教育提出的要求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广实施以及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对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重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化学教师需要深刻地了解化学教材中环境教育的相关内容,从而更好地将环境教育内容传授于学生们。第二,化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环境科学知识水平,有效地满足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们掌握这方面的技能知识。第三,化学教师需要注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不仅需要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需要采取相关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们的环境教育水平。
本文对三种版本的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进行了统计,同时也将必修化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进行了分析对比,最后还对高中化学教师实施环境教育的要求进行了综合阐述。随着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新课程的改革,对现行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地创新化学教材的内容,从而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建雄.详解“化学”概念,衔接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案设计[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
[2]魏学强.浅谈对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思考[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
高中研究性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效果 特点 注意事项
物理教师的讲解主要是引导学生登堂入室,为学生肃清学习中的障碍,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达到这一目的,近些年,笔者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大胆尝试了研究性学习这一教学方法,把学校提出的“深化课堂改革,打造有效课堂”这一课题落到了实处。
1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组织、参与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在学校教育和班级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其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和途径。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认识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不要包办代替。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学习教科书及查阅资料等间接知识外,还能更广泛地获得未经加工处理的直接知识。学习的基本内容包括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过程中与人交流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结果等。所以,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法。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专题讨论、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搜集资料,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探究问题。
2研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产生的效果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是新版本,与老教材相比,新课标下的物理教材采用研究性学习教法,将显得更加自然。
(1)有利于体现物理教材的编写意图。新课标高中物理材料充分肯定了学生是学习主体,在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教法,能体现教材编写的意图。通过研究性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既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又能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开展讨论,既能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能让学生怎样“学会”知识,从而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如在处理教材中“思考与讨论”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可以到学生中进行指导、点拨,最后教师在听取小组意见后进行小结。这样,既让学生尝试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从一般意义讲,高中物理知识主要包含物理事实,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三种成分。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观察与实验,从而使学生认清物理现象,了解物理事实,建立物理图景,再通过抽象、概括、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概念,找出规律。很显然,这一过程如果采用“灌输式”教法,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如果采用研究性学习这一教法,让学生自己体验一下整个观察、实验及思维的全过程,就可以让学生有更深理解,避免机械记忆,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有利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将材料的演示实验改作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模拟科学家研究的方法去观察、去实验、去分析、去推理,从而得到永生不忘的结论。既让学生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又能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3)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现行教材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联系生产实际,还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常见现象,注意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要求学生不要放过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及物理现象,要及时地把看到的现象和问题记录下来,同时还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尽可能地去解释所看到的现象和解决所发现的问题,要特别注意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改进现有的设备。如教学某一个单元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对新知识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作出一个符合该单元学习内容的“研究项目”, 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研究性学习,对于“研究项目”,学生可以自选或自拟。一段时期过后,学生再上交“项目成果”,“项目成果”可以是模型,也可以是小论文,或是改进之后的设备等。当然,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研究,还要组织学生查阅资料、筛选信息,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4)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习惯。高中物理教材具有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作为教师,要善于发掘,善于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其它心理素质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特别是在心理相容和与人交流合作上,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可就传统的“秧田式”为“马蹄型”,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成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成员将自觉或不自觉的接受同组其他成员的帮助和阐述的观点,通过各抒已见的讨论,各小M就可以达到去伪成真、实事求是、分析、讨伦、归纳,从而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交流,互相信任,扬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新课标下的教材增添了物理实践活动和科学漫步等内容,这刚好为研究性学习教法提供了表演的舞台。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充分相信自我,进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科普讲座,修理或设计,观察自然现象,进行生产参观,参加社区劳动等等,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了解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调查工农业生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调查发展与生态平衡、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等,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初步树立起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3运用研究性学习要体现四大特点
(1)重过程。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研究性学习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设计一种产品,改进一种设备,策划一次活动。研究性学习虽然与学科教学关系密切,但它不是一种知识教育,而是一种教学方式,其评价关注的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运用物理知识,从而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重应用。研究性学习是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发展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具体的,有一定现实意义的,这是它与一般的教学方式的根本区别,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此外,它还带有综合性特点,即学生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多方面的,需要综合的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包括跨学科的知识和社会生活体验才可以解决,有助于W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重体验。研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习过程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等,还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要求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因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需要直接经验的参与。创造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个知识基础应该是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有机结合,间接经验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掌握,并内化为个人经验体系的一个部分。
(4)重全员参与。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征,制定恰当的学习计划,逐步实现个人的研究目标。合作学习,合作研究(即小组合作)在研究性学习中占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4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建立“尊重、关爱、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观点和发表的意见;要细心观察和了解学生,同学生做知心朋友;在课堂上要改变课桌摆放的“秩田式”,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老师走下讲台,亲近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我;要坚持正面引导,不体罚或变向体罚学生。
(2)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愿意学好,而且都能够学好。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当中,从开学到期末都要经常而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状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帮助、积极指导,不要使前面的困难影响后面的学习,要坚决杜绝教师的包办代替。
(3)物理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要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进行,对“研究项目”特别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多搞几个项目,一般的同学一年只须完成一个“研究项目”即可。
(4)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的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发挥它们的调节作用,使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研究性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困境;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6A-0059-05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语文教学内容,拓展语文学习空间,解决语文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一种活动。
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把研究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范畴后,研究性学习也随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推广,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许多的改革成果。然而,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一、当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所面临的困境
由于受到一些初中学校的办学理念、传统教育观念、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评价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重形式的倾向
一些学校的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形同虚设。一是重表面文章,忽视了学校在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没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语文学习的实际需要开发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只追求表面上热热闹闹。二是重书面材料,为了能够让检查者看得到成套的文字和图片材料,专门组织人员在材料上下功夫。三是急功近利,选择一些持续时间短,转换频率快,能够迅速取得影响的选题让语文教师和学生去做。四是轻实际效果,照搬别人的做法,机械地模仿,不考虑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能得到什么。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缺失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缺失w现在如下方面。
1.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具体的目标和任务,让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难以捉摸,直接影响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效果。
2.教材没有设计相对应的活动内容,初中语文教材还是按照过去的传统体例编排,很少有明确而又具体的可供语文研究性学习选择的课题或方法指导等方面的内容。
3.学校教学计划中没有明确的校本课程方案,一些初中学校的领导、语文教师在研究和制订学期或学年语文教学计划时,仍以中考、统考、语文教材的要求为依据,语文研究性学习一直被边缘化。
(三)缺乏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配套措施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配套措施缺乏体现在如下方面。
1.评价措施不配套。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检查、评估、督导、视导等活动的评价指标中,很少明确地涉及语文研究性学习。学校组织的评价对于学校语文研究性学习基本没有考核标准。语文教师则持应付态度,在形式上走走过场,至于实际效果怎样、学生表现如何,则基本不做评价。
2.保障机制不健全。活动经费没有保障,使得不少设计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流产。
(四)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的力量明显不足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的力量明显不足体现在如下方面。
1.指导教师缺乏统一调配。一个班级的若干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若干个课题,常常只有一个语文教师在唱独角戏,没有什么合理的机制鼓励其他教师参与。
2.全校相关学科教师缺少互相支持。虽然语文研究性学习有许多方面是要与其他学科发生关联,学校领导没能坚持全校一盘棋的方针倡导相关学科教师参与。
3.校外指导力量使用不足。语文研究性学习所涉及的话题有许多与社会相关单位、部门发生关联,但这些单位和人员不在学校和语文教师的支配范围,无法保证能得到有效帮助。
(五)缺少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
缺少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体现在如下方面。
1.学校缺乏统一组织。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出现了一些问题,学校领导只是满足于一般的要求,很少考虑到让语文教研组或语文教师针对这一话题展开专门的研讨。
2.教研组没能有作为。初中学校的语文教研组存在不作为的现象,曾有一所初中的语文教研组对于语文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遇到过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等,压根就没有讨论过,更谈不到问题的解决。
3.语文教师研究的动力不足。有些教师担心开展这种出力不讨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容易在统考或中考中出问题,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结果有些得不偿失。
上述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质量的提高。
二、摆脱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困境的策略探索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出现当前困境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有的来自课程体系的设计,有的来自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有的来自语文教师本身的功利思想,还有的来自事不关己的社会相关单位,要摆脱这种困境需要从多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进一步强化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
经过课改的洗礼,人们已经对于什么是语文研究性学习、为什么要开展、怎么设计和开展等问题,基本有了共识。解决现实的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必须进一步突出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
1.期待教育科研部门和教材编写者增加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虽然也有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但远不能适应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希望教材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的研究性学习选题,像超市一样让学生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时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而且能够提供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对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
2.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初中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和督查。教育行政部门所组织的检查、考核、视导、督导,就像中高考一样具有指挥棒作用。要发挥好这种指挥棒的作用,一是要把语文研究性学习列入初中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在检查、考核时作为必查的项目,以提高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关注度;二是组织视导、督导时要抽调一些对于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所了解并能实施有效指导的人员,在发现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关的问题后能够帮助一线语文教师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三是对初中学校和校长考核时,要把语文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目标,并设计出相应的评分指标。
3.初中学校领导要明确制定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具体任务。学校要坚持对初中学生的发展全面负责的原则,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推进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措施,把它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手段,并采取配套措施,如考核教师设计组织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技能、组织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观摩活动等;还要组织专门的力量对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列入教师教学实绩的考核范围,努力形成一种有效的推动力。
4.初中Z文教师要把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要突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地位,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要确立正确的课程意识,准确把握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指导方式和实践程序;另一方面要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重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此外,语文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思想,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给尽可能多的学生提供实践、表现、思考、创造、成功的机会,通过语文研究性学习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努力提高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能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初中学校领导、语文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的缺失,而这种指导能力的提高,又需要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
1.教育科研部门要适时研究辖区内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掌握区域内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然后组织专门的力量进行集中攻关,着力研究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组织好初中语文教师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提高初中语文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水平。
2.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应开设以语文研究性学习辅导为专题的教育科研和培训。有些初中语文教师对于研究性学习认识模糊,缺乏组织指导能力。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初中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中,应开设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相关的课程或专题,组织研究性学习专题辅导,讲授有关的知识,进行案例研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帮助初中教师提高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素养,比如帮助研究和解决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资源问题,帮助研究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引导初中语文教师主动介入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深入了解学生在网络状态下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等。
3.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必须体现初中语文特点。一是重视培养初中学生主人翁意识,指导教师要利用初中学生的心理,尽量让初中学生自己学习操作、实践,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学习、体验、总结、提高,而不是去当初中学生的“保姆”;要宽容他们的过失,容忍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足,多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二是必须重视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语文特点,以语文教材文本为依托,经过改造形成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与写作能力培养相结合,把培养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研究选题的论证、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报告的写作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语文课外实践相结合,像一些与初中学生生活相关的优秀影视作品、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设计精巧的广告、生活中出现的谚语、俗语、歇后语以及读书活动等,均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很好资源。
4.研究新媒体背景下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路径。虽然初中学生对于网络的熟悉和应用程度没有高中和高校的学生那么普遍和深入,但是也已经渗透到初中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初中语文教师应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媒体就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带领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相关信息,研究具体问题,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视野,也利于师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中互动。
(三)构建科学的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
评价既是对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质量的检测,也是初中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组织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推动力。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初中学校办学、教育教学、学生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1.坚持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我们要强调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目标的激励性,认识到对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不是为了对学生做出鉴定,是为了促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研究能力、活动能力服务的,在对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应尽可能地给以肯定性的评价,让初中学生在参加语文研究学习实践之后,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培养他们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
2.要注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差异性。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不仅受到初中、语文两个方面特点的制约,而且还会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初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在评价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时,必须坚持差异性原则。教育行政部门在评价所辖区域内的初中学校所开展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时,要考虑辖区内各学校间的差距,在对某一具体学校的学生进行评价时,还要考虑该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年龄、特点,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标准去评价不同学校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的学生个体。
3.要实现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初中的语文教师或语文教研组,可以是初中学生或语文研究性学习小组,可以是学生家长,可以是与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相关的社区或有关部门的人员,还要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只有坚持评价的多元化,才能兼顾来自各个方面的评价意见,使得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的评价结果更有说服力。
4.要强调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的过程性。一方面,运用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从明确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设计研究课题、选择研究课题,到组建学习小组、制订学习方案、开展研究活动、形成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展示等环节,不同的学生表现是不一样的,受到的锻炼也不一样,得到的体验和收获更是不一样。这些情况只能通过过程性的动态评价,才能给当事的初中学生以恰如其分的评价;另一方面,为了实施对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全程调控,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适时评价,评价者应坚持评价标准。
5.要构建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效评价机制。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的评价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仅是初中学校领导组织和实施的考核评价体系,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力量通过学期或年终考核和视导、督导的方式进行评价。学校要组建学校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监控体系,成立一个由分管校长、教务处、年级组、语文教研组组成的领导系统,明确各自的职责,制定具体的考核评价内容和指标,强化语文教研组对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组织、调控、考核的责任。教师要采取具体评价策略,实施前看学生是否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社会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实施中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做了些什么,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实施后评价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情况、课题研究中的体验、语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的质量、研究成果的展示方式等方面。
(四)建立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保障机制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条件,而且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这种机制不仅有领导、考核、评价的因素,还涉及资金、物资等方面。
1.教育行政部门在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帮助学校研究和解决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在经费和物资上满足初中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需要,为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物质支援,还要帮助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为初中学校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2.初中学校要建立起有力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领导保障机制。教务处、督导室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检查、考核方案。科研处要定期调研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年级组要把检查班级语文研究性学习计划落实情况作为重要的任务,并将教师指导情况作为对教师考评的一项内容。语文教研组要组织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中的问题研讨,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案。
3.注意发挥校外力量在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适时地聘请校外专家做指导教师,发动和鼓励学生父母、亲属当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为了培养初中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社会交往能力,学校可聘请专业人员对初中学生社会交际能力进行培养。此外,还需要动员家长支持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动力。
(五)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校本教研
学校校本教研是解决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的最直接的途径,许多实际问题,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发挥学校领导、教师的集体智慧而得到解决。
1.要明确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操作过程。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操作过程对于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有一定引导作用。可以在校本教研中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提炼,以帮助初中语文教师提升组织、指导的能力。一般程序是提出研究课题D选择研究课题D成立研究小组D选聘指导教师D制定研究方案D开展课题研究D形成研究成果D交流研究成果D实践总结反思。不同的研究课题,可以做出调整或删减。
2.探究农村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类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类型是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凭借,因为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涉及范围广泛,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类型多样,具体可以分为单篇课文的文本研究、不同文本的比较研究、语文课文的拓展研究、课外非文本语文类研究四种情况,后两种类型使用得比较多,但是又比较难,需要通过校本教研,广泛交流开展这些课题研究的做法和经验,让更多的语文教师在实践中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质量。
3.探索和实践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模式,一方面需要依据国内外常用的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进行尝试,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校本教研,让语文教师掌握适应于自己学校和学生特点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模式。常见模式的有:问题解决、项目研究、角色换位、独立研究、案例研究等。这些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可以通过校本教研进行解读和实践。
高中研究性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 变教为学 实现途径 教师 学生
一、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老师不停地灌输现成的知识,学生就被动的接受,就如同将嚼过的事物直接送到学生的嘴边,学生的思考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使数学知识也没有充分地掌握,即使明白了数学的相关原理,但是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普遍较低。因此,由老师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探究,然后让学生将结论向全班展示,学生能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验数学原理,并且能够体会到解决问题,探究出结论的乐趣,可以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使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得到了锻炼,还促进了小组内成员的合作精神,是变教为学的好方法。比如,高中数学人教版数列一章的学习中,老师再教课时,先不要告诉学生的相关公式,比如递减数列的推导公式,而是给出一组数列,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总结出大致的公式框架,然后老师再列举一组数列,来验证公式是不是普遍使用的;另外,许多数学题目都是有多种方法可以算出来的,教师在讲解一道题时,可以向学生征集不同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注重一题多解,活跃思维。在分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避免形式主义,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小组的探究,让这一方式真正能够让学生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与学习方法的沟通,而且让每位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中都发挥一定的作用;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有序性,教师应该提前划分好小组,规定步骤流程,让学生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内成员的交流,这样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探索出结论的过程是令人欣喜的,小小成就的取得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们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制定学习计划,讲究学习方法
虽然有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缺乏计划,更容易导致学习的混乱,比如,高中数学都有任务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指导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方面,因此,要使高中课堂变教为学,学生有一个学习计划是很必要的。学习计划的制定,可以由老师进行指导,因为老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了解数学各部分知识的难易程度,也了解通过多少的练习量可以掌握并巩固某一部分知识。高中数学的宏观计划一般按照:预习、课堂听讲、课下巩固三方面,预习可以对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能够在老师讲课时做到有重点地去听;课堂听讲是关键,教师应该以创新的方式和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提高接受知识的有效度;课后巩固是一个知识消化的过程,有些学生课堂能听明白,但是课下没有及时巩固,致使知识没有掌握,课下巩固一般通过做习题来进行,要做多少习题,隔几天重新巩固,都需要学生在自己的计划本上做好相应的标记,因为知识要经历一个遗忘的过程,一次学会了,长时间不复习,就会遗忘,从而造成学习的无效性。上面所说的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遵循了人脑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人脑的遗忘规律,根据此巩固知识才是有效的。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中,有许多公式需要记忆,否则无法做会习题;学生经过课堂听讲后,可以将公式整理一下,按照规律来记忆,并且规定在一天中的哪个时间段记忆,一天要记住几个;然后再自习课上做习题,来加深记忆;做题和记忆公式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孤立开来,就不是一种合理的学习方法。在高考中出类拔萃的学生,除了自己的刻苦外,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按照一定的方法,才能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借鉴成功人士的学习方法,然后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有计划的学习,可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三、让学生尝试上台讲课,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高中生的各方面能力比初中生都有所提高,可以像老师一样备课,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自己在准备课程的过程中已经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熟练;因此,学习效率提高了。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不明白之处可以向老师请教,可以和同学讨论如何把一节数学课讲清楚、如何最大程度地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使大家都能学到知识。
四、总结
高中数学课堂要实现“变教为学”,需要学生和老师积极配合,教师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则要充分发挥主体性。以上的阐述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之处,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武红梅.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J].中国民族教育.2007(02).
[2]沈玉川.高中新课程数学课堂中应渗透研究性学习[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