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融资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最常见的融资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最常见的融资方式

最常见的融资方式范文1

一、旅游企业传统融资方式及现状

传统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债权融资主要是以银行贷款和发行公司债券为主,其中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最常见的手段,获取银行贷款通常需要企业具备稳定的盈利能力,并提供一定的固定资产进行抵押或质押,而旅游企业作为以提供服务为主的企业,与其他工商企业相比,并没有足够多的固定资产用于抵押(景区资源也属于无形资产),加上旅游企业的现金流量通常不稳定,其运作的项目具有前期投入较大、资金回收期长等特质,因而往往不是银行贷款的优质对象,一般的银行贷款根本无法满足旅游企业的融资需要;至于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由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环境尚不成熟,发行债券对公司的资本、盈利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少有旅游企业选择发行债券融资,到目前仅有部分旅游企业选择向少部分中小企业发行私募债券,但作为新兴债券种类,其利率也较一般的私募债券利率更高,因而面临着较高的融资成本。

常见的股权融资主要是上市进行权益性融资和寻求风险投资两种,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使得旅游企业上市前景更加明朗,上市进行股权融资往往也可以获得足够的资金,但是上市往往对企业的管理水平、盈利能力等有诸多要求,上市的旅游企业十分稀少,资本市场表现也较为一般,因而在证券市场上进行股权融资十分困难。股权融资的另一常见方式是引入私募投资,高投入、高收益的特质往往受到私募投资的青睐,近年也有不少旅游企业获得大额的风险投资,但获得风险投资的旅游企业多集中于连锁酒店、在线旅游服务商、短租、旅游攻略等领域,旅游开发类企业基本没有,这也是风险投资追“快钱”的特性所决定的,旅游开发类企业投资周期长、不确定性较大的特质使其无法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

二、旅游企业融资方式创新

(一)私募债券融资

近几年面向中小企业发行私募债券的成功案例为旅游企业创新债券融资方式提供了思路,虽然在我国的金融市场进行公募债券的发行困难较大,但是进行私募债券发行却是可行的。发行的对象可以是当地的中小企业、投资银行、风险投资机构、大型基金等资本实力雄厚的主体,企业还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融资金额和发行次数,为了增加债券的吸引力,企业可以考虑赋予投资者更多的期权,如在N年后调高整债券利率、设置回售选择权等,在债券的偿付方式上,旅游企业也可以一改过去那种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方式,而在债券存续期的最后几年(如3年或5年)按照票面价值的20-40%的比例偿还,降低一次性到期支付的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同时,为降低交易成本,旅游企业也可以选择大型商业银行或投资机构进行债券托管。

(二)进行资产证券化

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前期开发较大,而开发成功之后大多具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如景点观光收入),因而可以采取证券化将非流动性资产转化为具有高度流通性的金融资产,用资产产生的收益支付债券本息和,同时降低融资交易成本,从更多的渠道获得大额资金,另外,对于旅游开发企业来说,开发项目证券化是以特定的项目(或资产)作为支撑,可以很好地规避所有权问题。目前比较满足要求的旅游资产主要是旅游景点和饭店,二者具有一定垄断性,并且在投入使用后可以产生较为稳定的现金流量,只是目前对于旅游资产收益以及旅游企业信用等级的评估存在争议,加上旅游业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经济波动对其产生的影响较为巨大(旅游产品一般视为非必需品),因而进行资产证券化存在一定的限制,对此,旅游企业可以明确融资主体、适度降低发行规模、进行信用增级、加大证券化资产池的分散力度来降低证券化的总体风险,提高证券的吸引力。

(三)收票权质押

旅游企业往往拥有较多的无形资产(如开发的景区资源),这些资产由于较高的独特性往往难以评估价值,银行惜贷也就不奇怪了,而将景区的收票权进行质押不失为一个良好的融资方式。旅游景点的门票收入是后期稳定收益及稳定现金流量的来源,那么将收票权向银行质押进行融资,待景区开放以后用票价收入偿还贷款也较容易为银行所接受,这种融资方式与近几年兴起的应收账款质押类似(均属于权利质押),但景区收票权的价值评估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稳定价值流的判断和折现率的选择问题,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5A优质风景区来说,这种方式更具可行性,而不那么著名的景区门票权价值可能会存在明显的低估倾向。

(四)利益相关方联盟性融资

利益相关方联盟性融资的本质就是旅游开发产业链上息息相关的利益方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通常说来,围绕某一特定景区资源的旅游企业具有天然的利益关联性,如旅行社、酒店、攻略论坛等可以通过相同的客源市场获利,并受到经济周期性、季节性的相同影响,一荣俱荣,同时,旅游景区的繁荣也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那么可以考虑建立战略性联盟,进行多方融资(包括政府融资),这对规模较小、难以获得充足贷款或风险投资的旅游企业来说是一个良好的选择,但是多方利益掺杂进来可能导致日后复杂的利益分割纠纷,所以明确权利和义务是十分重要的。

最常见的融资方式范文2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资金是民营中小企业的“血液”。民营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生存、发展与壮大,融资是必要的,目前各地实行和创新出来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留利资金和折旧基金融资。留利资金和折旧基金融资方式。留利资金简单地说,就是企业自行留用的剩余利润。折旧基金又称为沉淀资金,这是马克思在阐述固定资本流通特点时提出的一个理论概念,即指在固定资本更新期限到来之前处于生产过程之外的一种“闲置资金”。经典作家早就研究过沉淀资金与企业融资问题,实质上就是要研究折旧基金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积累基金。折旧构成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部分。利用留利资金融资是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中成本最低的一种,不仅可以增强自身实力,而且可以减少债务资本,降低财务风险。但部分留利资金的转化形式如公益金、盈余公积金等的使用,要受国家有关规定的制约,因而利用沉淀资金融资应成为多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首选之策。

2.银行授信融资。即银行对经营状况好、信用可靠的民营中小企业,授予一定时期内一定金额的信贷额度,民营中小企业在有效期与额度范围内可以循环使用。综合授信额度由民营中小企业一次性申报有关材料,银行一次性审批。民营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营运情况分期用款,随借随还,借款十分方便,同时也节约了融资成本。银行可以通过对民营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市场销售、资金账户的长期监管,并根据民营中小企业在上一年度的银行帐户内的资金流量,按一定比例予以流动资金贷款。只要有工商登记、年检合格、管理有方、信誉可靠、能获得担保、同银行有较长期合作关系的民营中小企业,均可以采用这一融资方式获得银行贷款。

3.担保机构融资。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根据民营中小企业的资质、信用,把由政府财政拨款、会员自愿交纳的会员基金、社会募集的资金、商业银行的资金等几部分组成的资本金,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额。目前在全国31个省、市中,已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民营中小企业还可以向专门开展中介服务的担保公司寻求担保服务。当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不出银行所能接受的担保措施时,如抵押、质押或第三方信用保证人等,担保公司却可以解决这些难题。

4.抵押担保融资。可以理解为企业作为借款人向银行提供自身依法所得的或第三方依法所得的、符合银行规定的条件的财产作为借款担保的业务活动。这意味如借款人(抵押人)不能按时履行还款责任时,银行即贷款人(抵押权人)有权依法处分该抵押物以收回贷款本息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一切费用。在发放贷款时要求借款者提供抵押品,是银行缓解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基本方法。从银行角度看,价值稳定的物品是最理想的抵押品。这些抵押品通常是土地和房产。但是,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讲,最主要的问题是,它们大多没有可作抵押的房地产,即使一些企业有可用于抵押的房地产,许多企业也会将其用作长期贷款的抵押品。这样,在申请短期贷款时,很多民营中小企业便无力提供多余的房地产用作抵押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并考虑到民营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银行将民营中小企业最常见的资产――应收账款,作为可接受的抵押品。

5.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是一种重要的直接融资方式。一些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通常不愿意为短期(或创业期)的资金困难轻易出售企业的股权,而更愿意选择债券融资方式。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成长性强、市场潜力大、资产结构合理,且具备较高信用等级的民营中小企业通过发行短期企业债券来融资。债券发行是发行人以借贷资金为目的,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投资人要约发行代表一定债权和兑付条件的债券的法律行为。民营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大多以抵押为主,由连带责任的第三方,如银行、基金机构、担保公司等为民营中小企业担保发债。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期限较长,资金使用自由,而已购买债券的投资者无权干涉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现有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不变,从这一角度看,发行债券是许多民营中小企业非常愿意选择的筹资方式。

6.票据贴现融资。票据贴现融资,是指票据持有人将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取得扣除贴现利息后的资金。在我国,商业票据主要是指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无论那种票据,一般都可以迅速从银行获得融资。这种融资方式,对于银行来说,银行不按照企业的资产规模来放款,而是依据市场情况(销售合同)来贷款。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说,民营中小企业通过转让未到期承兑汇票权利获得短期融资。民营中小企业收到票据至票据到期兑现之日,往往是少则几十天,多则几百天,资金在这段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企业如果能充分利用票据贴现融资,远比申请贷款手续简便,而且融资成本很低。票据贴现只需带上相应的票据到银行办理有关手续即可,一般在3个营业日内就能办妥,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讲,这是“用明天的钱赚后天的钱”。

7.股权出让融资。是通过出让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股权换取资金的融资方式。股权出让融资有两种方式:一是上市融资;二是私募股权融资。上市融资是适合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民营中小企业可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上市融资的具体途径。如二板市场上市融资、产权交易市场融资、在国内主板市场借“壳”上市、香港企交所上市和海外创业板上市融资。私募股权融资,是相对于股票公募即公开发行而言的,指通过非公共市场的手段定向引入具有战略价值的股权投资人,即引入风险投资者和策略投资者。私募融资是除银行贷款和公开上市(包括买壳上市后的再融资)之外的另一种主要的融资方式,在许多情况下,对于尚无法满足银行贷款条件和上市要求的企业,私募融资甚至成为惟一的选择。由于私募融资的投资方往往以参股的形式进入,因此私募融资具有特殊的内涵:(1)所融资金一般不需要抵押和担保;(2)所融资金通常不需要偿还,由投资方承担投资风险;(3)投资方不同程度地参与企业管理,并将投资方的优势与企业结合,为企业发展带来科学的管理模式、丰富的资本市场运作经验,以及市场渠道、品牌资源和产品创新能力等等;(4)投资方可以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迅速做大,实现超常规发展。

8.金融租赁融资。是一种集信贷、贸易、租赁于一体,以租赁物件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特征的新型融资方式。一方(出租人)根据另一方(承租人)提出的租赁资产的规格及所同意的条款或承租人直接参与订立的条款 ,与第三方(供货人)订立供货合同并与承租人订立租赁合同,以支付租金为条件使承租方取得所需工厂、资本、货物及其他设备的一种交易方式。这种交易等于向承租人提供了100%的长期信贷,所以称为租赁融资。设备使用厂家看中某种设备后,即可委托金融租赁公司出资购得,然后再以租赁的形式将设备交付企业使用。当企业在合同期内把租金还清后,最终还将拥有该设备的所有权。通过金融租赁,企业可用少量资金取得所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可以边生产、边还租金,对于资金缺乏的企业来说,金融租赁不失为加速投资、扩大生产的好办法;就某些产品积压的企业来说,金融租赁不失为促进销售、拓展市场的好手段。因此,民营中小企业通过金融租赁方式融资后,能帮助企业抓住转瞬即逝的商机,缓解民营中小企业从事设备更新面临的资金紧张问题。

9.国际融资随着我国履行WTO的承诺,目前许多政府间和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以及外国政府等提供资金,对由政府担保的民营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贷款,一般用于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因该类贷款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多具有援质,故贷款条件一般比较优惠,期限较长。民营中小企业要积极利用这一融资方式。

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很多,但要综合考虑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融资效益和融资时机,并采取正确的融资方略,因企制宜,量体择式,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合理地运用银行的融资方式,即民营中小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的产品结构、技术含量、管理水平、资产规模、资金周转速度等因素来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高效、简便、安全的融资方式并加以创造性地运用,科学规划融资,使企业资本达到最佳结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01)

[3]魏清: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的比较[J].商业研究,2002,(02)

[4]王铁军:中国中小企业融资28种模式[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2

[5]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最常见的融资方式范文3

关键词 养老地产 现状 融资

一、养老地产的发展背景

(一)养老地产的定义

养老地产是专为老年人打造的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的社区体系,以住宅为基础,配备医疗、餐饮、养生、娱乐多重服务,全方位地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一站式服务。

(二)国内的发展背景

1.养老地产的需求将进入井喷期。随着老龄化社会日趋严重,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一是老人数量快速增长。2015年60岁以上老人2.22亿,占总人口16.1%,预计2025年突破3亿,秒针每跳动3下就新增1位老人。二是空巢、高龄老人增多。空巢老人已超1亿,80岁以上老人2400万,尤以农村老人问题突出。三是老人健康状况堪忧。70%以上老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老年痴呆患者约900万。四是人口结构失衡,老龄化与少子化交织。我国总和生育率约1.5,低于中等和高收入国家,养老问题已成为众多“四二一”家庭的隐忧。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收入迅速增加,商业性质的养老地产也具备了经济基础,中国的城市老年人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据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公布的测算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养老市场的商机有望增至13万亿元。

2.养老机构鱼龙混杂,设施、服务不齐全。中国目前主流的养老机构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政府提供的福利性质的养老机构,主要形式为养老院。这类养老院往往“一床难求”,软硬件服务优秀,设备齐全、服务周到。因为只有老人去世才能有新的老人入住,所以人员流动小,服务范围窄。第二类是民营的养老机构,规模、服务参差不齐,往往价格相对公立养老院较高。报刊上常常爆出的虐待老人的新闻往往发生于民营养老机构,此类养老机构大多医护设备人员不足,没有达到医养结合。

近年来,养老地产也成为社会化养老的重要模式。成熟的养老地产是以住宅为基础,辅以医疗、餐饮、娱乐、养生等多重功能的社区。

但是,目前我国的养老地产与成熟形态的养老地产相距甚远。大多养老地产只是炒作概念,并没有真正实现养老地产的价值,主要以住宅建筑为主,辅之以少量的配套设施,后续的医疗、养生服务更是少之又少。养老地产本应起到带动养老产业发展的作用,但是因为自身的粗制滥造,没有贴合老年人需求而无法延伸带动供应链发展。

二、养老地产融资现状

房地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是限制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养老地产融资方式分为内源性融资、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指开发商通过自己公司内部资金的滚存进行投资;外源性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融资、商业基金等。

内源性融资受到开发商自身实力影响极大。这也就给养老地产开发设立了隐形的门槛。目前,养老地产市场上基本形成了“房企系”“保险系”和“央企系”三足鼎立的局面。“房企系”以万科、绿城、保利地产为代表,目前已有20余家房企涉足养老地产;“保险系”则是以泰康人寿、平安人寿、中国人寿为代表的大型保险公司;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则是由大型企业主导的生态老年公寓,其典型代表就是央企。

外源性融资困难。目前养老地产处于初创期,运营模式尚未明朗、政策支持还未明确,并且养老地产投资量大、投资回收期长。大型的资金采取了谨慎态度,而小型资金犹如杯水车薪。养老地产在办理银行抵押贷款时常遇到问题,最常见的是划拨性质用地。虽然划拨用地可以做抵押,但是难以分割。此外,一些养老地产因为相对于一般地产,投资回收期长、投资量大,不容易获得贷款,而民间融资成本过高,远超出养老地产的承受范围。据中商情报网报道,2016年6月,温州地区民间借贷平均利率18.84%。近年来,房地产企业利润率已大幅下滑。据142家上市房企2015年中报显示,净利润率只有约9%。而养老地产更是地产中的新产物,运营模式还在探索阶段,盈利状况不佳。

三、养老地产融资困难解决方法

养老地产融资困难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需要对症下药,一一突破才能解决问题。

(一)养老地产自身

养老地产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是自身发展程度不足,不能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不能创造收益。提高养老地产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寻找到合适的营运模式,既要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也要进行本土化改造,打造适合中国老年人的养老地产服务。

(二)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上的解决办法,主要是拓展融资渠道、发展多元化融资方式,提倡创新型融资方式。基于我国金融市场的情况,养老地产的融资渠道拓展应该基于市场的发达程度来调整。

处于中低程度发展水平的金融市场下,养老地产应尝试合作模式、银团贷款、项目融资等方式。

1.合作模式。两个及以上的公司通过投入一定的资金、土地、管理等方式入股,通过联合的方式成立公司,共同完成养老地产的开发运营过程。通过这样方式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延长供应链,也有利于形成专业化分工。

2.银团贷款。由于养老地产需要的资金量巨大且投资回收期长,一家银行单独完成贷款业务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由多家银行成立一个银团为养老地产完成贷款业务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3.项目融资。BOT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费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由于BOT项目具有有限追索的特性,BOT项目的债务不计入项目公司股东的资产负债表,这样,项目公司股东可以为更多项目筹集建设资金。

处于中高程度发展水平的金融市场下,养老地产应大力推行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

ABS模式:ABS即资产证券化,它是以项目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资产所能带来的未来收益流为保证,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来募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需要一个较发达的资本市场环境,而且信用评级、资信评级等配套机制都有待提高。

(三)第三方服务

1.政府支持与监管。政府应针对养老地产的特点给予政策支持。例如,养老地产投资回收期长、资金量大,导致投资养老地产的企业因为盈利能力差而不能上市融资。政府应给与养老地产开发商在开发、运营、融资上政策优惠和政务服务上的便利。

政府应该完善有关老人权益的立法,切实维护老人权益,呼吁社会关注老人的养老问题。可以借鉴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完善养老金制度和老人生活护理标准。

2.中介机构和专业中介机构。我国目前投资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水平已经基本达到要求,但是,其他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尚不能满足养老地产这一新型地产的开发、运营、融资的需要,特别是资信调查评估服务、专业担保服务、管理咨询服务。这些专业中介机构在国内发展相对滞后,但这些中介机构应该认识到养老地产的广阔需求和光明未来,积极组织人员学习养老地产专业知识。

(作者单位为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邹庆红.养老地产投资机会与风险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4):7-9.

最常见的融资方式范文4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偏好;优序融资;异象

[DOI]10.13939/ki.zgsc.2017.10.067

1 前 言

融Y是上市公司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公司金融的理论表明融资结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举足轻重。融资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公司初建时股东投入的创建股本以及营业收入累积的资金,内源融资成本较低,不需要支付相关的利息费用等;外源融资是指上市公司在公司发展阶段为扩大规模等原因而向广大投资者筹集资金,其最常见的两种形式分别是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上市公司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会遵循优先选择内部资金,然后是债务融资,最后是权益融资的偏好次序。文章旨在通过研究上市公司的外源融资及其特点、对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进行国际比较,探寻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

2 我国上市公司优序融资偏好异象

表1是我国上市公司从2005年到2014年共10年的融资状况。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从2005年的1381家上升到2014年的2613家,数量上几乎翻了一倍,这说明随着中国股市的成熟,上市公司的数量随之激增。债权融资在2005年处于主导地位,占融资总额的65.86%,相对而言,股权融资仅占34.14%。当时的股市正在发展初期,处于股权分置改革的酝酿期,上市公司选择股权融资风险较大,且股票投资者也较少,人们更多选择较熟悉安全性较高的债权来进行投资。随着中国股市逐步发展,投资者开始发现股市的盈利性并加大投资力度,而上市公司由于我国的核准制特点,也倾向于上市增股,配股进行融资。从2006年开始,股权融资便取代了债权融资的绝对主导地位成为上市公司融资首选方式。2006年至2010年是股权融资的黄金时期,这期间上市公司几乎都选择股权融资,比例高达70%以上,最高达到87.84%。而在2011年以后,股权融资热潮散去,比例也逐步减小,但股权融资仍高于50%超过债权融资。以上数据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存在显著的股权融资偏好。

3 国内外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国际比较

梅耶斯等人提出公司融资的“新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公司在面临融资方式选择时,首先使用内源融资,当内源融资不足时,再选择发债来向外部融资,最后才会选择股权融资。根据国外主流的研究结果,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顺序与梅耶斯等人提出公司融资的“新优序融资理论”相符。以美国、英国、德国为代表内源融资占上市公司的主导地位,都超过50%;以日本为代表外源融资占上市公司的主导地位,但是主要是通过发行公司债来融资。由此可见,虽然国外发达国家的融资方式比重各有不同,但是本质上都是依据优序融资理论来进行融资。值得深思的是,美国作为世界上股票市场最发达的国家,其股权融资比例却如此之少;中国的股市正处于发展阶段,并且刚刚经历了2015年的股灾,更应好好审视一下公司融资方式股权占如此大比重,是否合理。显然,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优序融资偏好异象”,在外源融资上,股权融资明显超过债权融资。

4 我国上市公司优序融资偏好异象的成因分析

(1)弱有效市场因素。根据大量研究表明,目前我国股票市场仍处于“弱有效市场”,众多投资者可以通过基本面分析获得有效信息,从而在股票市场获得超额报酬,这会吸引较多的投资者入市。债市虽然安全性高,但是盈利能力和套利机会不如股市,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较弱;另外,如果投资者要投资安全性较高的债权,他们完全可以选择国债、地方债等安全性高的债权进行投资,公司债的风险有时并不比股市低,而回报却比股市要少。上市公司为了快速融资,便果断选择市场较大的股票市场进行融资。

(2)政策因素。由于我国大量上市公司属于国有企业性质,政府会对这类上市公司的融资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予以帮助。随着国有上市公司不断增加,银行业受互联网金融冲击导致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的“危机”出现,导致银行“惜贷”越来越严重,银行贷款利息向来不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寻求别的融资途径。此外,我国上市公司从原来的审批制正在向核准制迈进,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来融资的门槛也越来越低,股权融资便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3)融资成本因素。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即融资所需支付的利息等费用,其高低会影响上市公司选择的融资方式。据统计,2008年股权融资的成本(平均0.81%)要远低于债权融资的成本(2008年贷款的年化利率为7.29%),债权融资的成本几乎是股权融资成本的7倍,任何一家正常的公司都无法抗拒这一诱惑。此外,我国上市公司倾向于不发放股利或支付很少的红利,与国外相比股权融资成本较低,这也是为什么国外股权融资占比低于中国的原因。

(4)债券市场不成熟因素。中国从1950年开始发行债券,而1984年才开始发行股票,债权市场比股票市场早了34年,然而中国的债权市场的发展步伐却远远慢于股票市场。到2017年,中国的地方债还仍处于试水状态,在发行和取消之间辗转摸索,踌躇不前;当前的主体是国债,然而国债对于广大普通投资者而言,没有方便快捷的投资渠道;对于公司债,虽然投资方便,然而风险大、收益小,对投资者吸引力远低于股票。正是由于债券市场的种种不成熟因素,导致投资者大量涌入股票市场,因此上市公司的融资也被迫转向股权融资。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文章的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优序融资偏好异象”是一系列短期因素和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造成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对股票市场的监管。由于中国上市公司目前的融资偏好现状是股权融资,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股票市场的监管,提高投资者的安全意识,改善投资环境,减少系统性风险以及非系统性风险。由于个体投资者的羊群效应导致的股票市场投资乱象,政府也可以想办法减少个体投资者在股票市场的投资而增加机构投资者所占比例,让中国股票市场更加理性,也保证融资资金更多流向有效率的上市公司。

(2)倡导内源融资。虽然基于我国现阶段国情的资本市场并不完善,“优序融资异象”的存在有其合理原因,但优序融资是国际实践的方向,内源融资相对于外源融资而言拥有更大信息交易成本优势,投资对象也更加集中与稳定。政府可以鼓励上市公司多进行内源融资,对较多内源融资的上市公司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同时,中国资本市场目前正向注册制过渡,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也会越来越低,更多的融资需求涌现,因此监管部门更应该加强相关监管,努力提高外源融资门槛,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3)加强业务能力。减少目前股权融资比重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加强业务能力来获取资金。监管部门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咨询帮助,加强上市公司的业务能力,提高盈利以取代外源融资。同时,更高的业务能力意味着更多的盈利,监管部门可提高企业发行股票的红利要求,强制红利发行以增加股票融资成本。

参考文献:

[1]倪中新.终极所有权视角下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控制权私利与融资需求分离[J].财经研究,2015(1):132-144.

[2]刘源,邱丽萍.中外金融集团并表监管的差异性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1):95-96.

最常见的融资方式范文5

【关键字】中小企业;银行融资;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公司融资时,向资金融出方支付资金使用费,向中介机构支付中介费,以及产生的其他相关代价。一般情况下,按照融资来源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银行融资是企业最常见的融资形式,信誉高的企业可以直接向商业银行进行各种融资,一般企业需要担保、财产抵押、票据质押进行融资,这些都是企业容易做到的,是企业大众化的融资形式。但由于市场运行规律、中小企业的先天弱质及金融业的经营特点,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讲,企业的资金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指企业不依赖于外部资金,而主要通过以前的利润留存进行资本纵向积累的一种融资方式。外源融资主要指经济主体直接进入证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它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而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投入结构,这种投入结构所需要的配置资本相对低下,一般可以通过自筹得到解决,或者说,内源融资正好与这种投入结构的低成本相适应,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但这种金融安排只适用于处在初创时期的企业,当企业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则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仅包容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正规”资本市场规模过小,不能满足大量企业证券发行与转让的需要;并且,由于受到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交易所的容量不可能无限扩张。世界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不过2600多家,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则不足2000家。如果将资本市场缩小化为股票交易所,则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将被排斥于资本市场之外,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则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时期。同时,民间金融活动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利率不规范,容易引发纠纷,而且为大量非法资金提供了活动空间等原因而大都属于政府限制的范畴。因此,在我国,不论是现在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以商业银行为主,其它金融机构为辅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供给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银行融资将依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交易进行的并不顺利,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躺”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又缺乏资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难”。尽管如此,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信贷融资方式相对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而言仍是有效率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交易的不顺畅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利率管制

商业银行对每笔贷款的审核程序一样,无论贷款金额多少,都需经过信用评估、企业财务分析、提出调查报告和贷款委员会审查等一系列程序,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相对较高;加上中小企业一般比国有企业规模小,其信息披露也远不如国有企业完善,如果银行的收入不足以抵补这些成本,就可能对中小企业“惜贷”,因此,更高的利息收入能够鼓励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

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在7-8%,利率浮动幅度虽然不大,但能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并不多。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银行更偏好贷款给大企业,做“批发业务”,而放弃向小企业贷款,不愿做“零售业务”。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支付的利息是商业银行向企业贷款的机会利率,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很小,则商业银行会停止向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比较小,则商业银行只向大企业贷款,不向中小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相当大,则商业银行就既向大企业贷款,又向小企业贷款。因此,要从根源上治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放宽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良策。

(二)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

最常见的融资方式范文6

 

 

一、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随着新的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逐步开启金融行业的新篇章。金融行业已经不再传统的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为载体的形式,互联网金融出现了多种新模式,包括传统金融的网络化、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大数据金融、众筹和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六大最常见和最热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如何把控新局面,管理金融行业风险已经是金融行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互联网金融在2013年经历了最初的探索期之后,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等互联网业务模式迅速发张,以余额宝为首的网络理财方式大量出现更是让人们对网络投资的热情倍增。互联网金融在带来普惠金融概念的同时还带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与之相关的风险亦开始慢慢暴露。近年来也频繁出来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不断倒闭以及“跑路”现象,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大量风险和负面影响。近截止至2016年2月,国内P2P网络借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额为16086亿元。2015年12月初,北京e租宝网站被查出涉嫌违法经营活动。截止至2015年11月30日,e租宝待收余额高达524.89亿。在缺乏有效监管和行业自律的发展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借贷公司、非法集资等行为会使人混淆不清,让人难以进行分辨,使得广大投资者的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根源

 

追究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根源也是其模式的自身特点,即基于其依赖互联网产生的原因,因此具备相当高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同时又不失传统金融的特征。首先,互联网金融的网络效应非常显著,如开发、平等、互动等明显的网络特点。互联网金融就是通过网络上的平台互动,使金融实现网络化、隐性化和去中介化。其次,互联网金融仍然保留传统金融行业的特点,核心依旧是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通过平台提供的服务合同,实现资金跨期价值的转移,也符合金融为投资人带来高收益同时以高风险为代价的基本逻辑。最后,互联网金融追求的是用户的体验也是用户的利益,融资成本的降低一杯高风险所替代,跨期转移资源清算和结算支付,使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这两类高风险行业衍生出另一种新式的风险。

 

三、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防范风险

 

由于投资者对融资者融资项目及融资平台运营情况的了解程度,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仍然较低。近年不时出现的网络融资平台倒闭甚至卷款潜逃而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之类的消息也事出有因。P2P网络贷款、众筹等融资模式存在非面对面接触导致对客户及交易对手了解程度相对传统融资方式下降的问题。在互联网金融中,风险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面对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金融行业要想更多的发展,就必须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确保金融行业稳定发展。

 

1.法律风险

 

对比当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滞后的法律法规的监督系统也会带来一定的监管风险。金融创新种类形式多样化,然后有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法及时出台,导致整个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力度。首先我国可以参考国外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案例,然后通过我国现实的国情制定最合适的法规,例如对计算机安全管理法的制定也需加快日程,同时还要对电子平台进行规范管理,抓紧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及防范,建设持续健康稳定的法律社会。

 

2.技术风险

 

在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以及对其风险进行防范的同时,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功能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提高。建立互联网网络金融风险制度,开展风险预警、资信调查、自动化征信等,实时、高效的大数据征信及反欺诈手段,实现信息数据整合输入以及多种手段、渠道支持反欺诈管理加速发展内部科技。聘请专门的人和岗位进行互联网金融下的风险及其防范的管理,建立安全健康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的产生是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合约而给另一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以及由于借款人评级变动或履约能力变化而导致的债务市场价值波动而引发损失的可能性。有些企业如阿里、苏宁利用自身的电商平台所累积的经营数据作为研究基础,再考量第三方验证的客户资料,进行数据挖掘,从而进行客户风险的评级分层,量化地区分企业和个人信用风险的情况。关于信用风险的应对,则应该对信用制度进行完善,加强对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并建立完整个人信用数据库,并能够在金融行业以合法的方式资源共享,保证能够在互联网上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源于操作不当引发的风险,与交易过程的系统失灵有关系。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系统无论是对于工作人员还是客户都有可能出现因操作不当产生的风险损失。当前程序化的发展使得客观的操作风险可以控制,而主观的交易操作风险需要强化从业者职业道德教育与向投资者普及基本的风险收益的常识。

 

5.其他风险

 

除了上述风险,互联网金融还会出现其他种类风险。新概念的提出势必会经历阶段性的推进过程,在此期间民众会因为认知等发面的偏差对此产生认知误差。而由于互联网金融正处于发展阶段,整个行业标准尚未启动实行。所以,很多问题出现,尽量从宏观微观的角度分别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有效的防范和规范以及处罚措施,积极地解决问题,保证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有序地发展。

 

四、结语

 

总的来看,互联网金融在全球不仅拥有巨大的市场和机遇,同时却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互联网金融必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也在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而一步步加快脚步。此时即便面对严峻的挑战,准确把握机会,实施宏观微观并重的防范措施,积极主动进行金融创新,努力减少各种类型的风险,尽力降低各类风险造成的损失,保证金融产品收益的健康稳定,使互联网金融能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