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改革下的教育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课标改革下的教育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课标改革下的教育观

新课标改革下的教育观范文1

关键词:传统教育观念;新教材的特点;基本策略

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从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都与传统的教学大纲不同,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在新课标改革下寻求一种既恰当又有效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新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找出其特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新课标改革强调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应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和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突破传统的教育观

教育理念对于教育改革而言起着先导性的作用。教师是奋斗在教育一线的实践者和传授者,教师教育的观念决定着教育改革实施推进的速度,关系到教学目的能否完成。物理新课标教材与从前的传统式教材相对比,更能充分地体现以实验作为物理学基础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教学方式可为以下几点:(1)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动手实验;(2)观察实验的过程,认真记录;(3)探讨交流,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开展学习的组织者、教授者、引导者和配合者,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精神,从而教授学生怎样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把知识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拷贝在学生的脑中,这种强迫教学法其实是在扼杀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这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的结果。

二、新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在内容上添加了大量的插图和“迷你实验室”“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等多个小栏目,这使教材的形式多样、鲜活,内容也丰富多彩,可读性、可视性、启发性都有了较大的增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插图在课堂上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插图来导入课题,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物理初中三年级的第一章中,安排的插图是让学生通过联想来思考水的旅程,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这就达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效果。因为插图的直观性比较强,能有效地让学生了解在现实中教师无法进行描述的场景。

挖掘和发现新教材里小栏目的变化,可以更好地促进新课程的实行。例如,要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讨论与交流”,它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思维的发展,从而推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合作,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活泼的学习气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物理教学的基本策略

1.建设活力课堂

学生自身具有很强的探索和求知欲望,教师通过探究的方式构建了一个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建立具有活力的课堂,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和了解物理学知识。

2.建设魅力课堂

初中生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和旺盛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但是他们的自控能力很差,很容易分散注意力。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合理地设计课堂问题,建立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讨论、交流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惯性”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问:当你坐在汽车里的时候,如果汽车突然启动或者急刹车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然后鼓励学生将这种感觉在课堂中进行分享、讨论。这种关于生活问题的物理知识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在生活中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合理的科学依据,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轻松、主动地去探求新知,这样也就达成了建设魅力课堂的目标。

3.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通过Flash和幻灯片,将抽象的物理学知识和微观世界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这与传统教学时的教学设备,即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的方式相比更加生动形象且带有趣味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与学中都起着带领和指导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其业务进修,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去挖掘新教材的特点,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尚荣.创新教学创造快乐: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J].吉林教育,2010(05).

[2]许光.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程的理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0).

新课标改革下的教育观范文2

关键词:思考;教育观念;角色转变;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也已不少时日,它带来了不少变革、不少争议和不少探索,也促使教育不断的向前发展。在这种新标准的指导下,我们教师的教学需要什么?我们学生的学习需要什么?以下结合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

中学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汲取了诸如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教育民主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的理念、个性发展理念等。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教师应转变角色

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内容。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还要扩大知识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什么样的学生最喜欢学习数学?什么样的学生数学学得最好?当然是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课堂上他们专心听讲、积极讨论、敢于质疑、勇于表现,课后他们潜心钻研、迎难而上、乐此不疲,大有“誓攀天下高”的雄心。为什么这些学生如此喜欢数学?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活动中获得了成功,努力的价值得到肯定,所以喜欢学习数学,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都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又并非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表现自己。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这里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结合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细节因势利导,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主体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和理论依据。

1.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各种机会

2.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需要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尤其是刚开始尝试自主学习时更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适应和探索。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从学生的长远考虑,为学生的未来着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有完整的自学过程,在自学过程中丰富经验、积累方法、获得启发。

3.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质疑、迁移、类推、对比、实验、分析、归纳、综合等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学效率奠定基础。

自主不是放纵。脱离的指导,让学生完全自主学习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意义的。教师要把握好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自己主导作用的体现,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4.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独立性相对于依赖性,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的学习从应依赖走向独立。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独立性,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教师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知识。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己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的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他们在学校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从而有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参考文献:

新课标改革下的教育观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语文教学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给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的主导下,高中语文教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面对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要冷静思考,抓住机遇,与时俱进,要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吃透精神,积极探索,才不会“误人子弟”,才不会“淘汰出局”。下面就在新课标理念下,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策略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共同探索。

一、在新课标理念下,观念更新势在必行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即教育就是服务,不过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才会面对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服务;有了这种观念,师生才会平等相处,我们教师才不会以师道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教师才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李白诗句中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有用就是人才。我们知道学生千人千面,个性迥异,但每个老师都有一个共性,都会偏爱那些成绩优秀者,对他们悉心关照百般呵护,而对那些成绩低下者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熟不知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得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因此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相当重要,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注意发现学生的特长;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发现“过度的爱只能造成畸形的人才”。让我们牢记“没有不成功的学生,只有不善于发现的老师”。

另外,语文教师必须关注最新的教育动态,最新的语文教学动态,要积极学习,要有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电,使自己思想始终同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只有如此才能拥有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也只有树立了这种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你才能融入课程改革的大潮流中,才能真正的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的方向发展。

二、在新课标理念下,角色转变不可忽视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角色转变不可忽视。第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新课标中,师生关系是互动的。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促进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通过对话实现教学相长、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第二,要从一名“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的教师。我们的教育多年来就是“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上到死”,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计划传授知识,成了“教书匠”,把课本的答案当圣旨,不敢质疑,不许学生有其它的想法。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只能教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而事实上,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因此语文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问题进行探究,对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第三,要从课程的执行者变成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语文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语文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三、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学方式力求创新

我们知道语文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天堂。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是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被动地接受,愉快、求知欲从何而言。在教学中,如果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就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成长和自我表现实现的过程。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在享受着各自交往中快乐的同时,也在共享着彼此带来的快乐。

新课标改革下的教育观范文4

一、在新课标理念下,观念更新势在必行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即教育就是服务,不过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才会面对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服务;有了这种观念,师生才会平等相处,我们教师才不会以师道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教师才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李白诗句中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有用就是人才。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相当重要,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注意发现学生的特长;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发现“过度的爱只能造成畸形的人才”。让我们牢记:“没有不成功的学生,只有不善于发现的老师。”另外,语文教师必须关注最新的教育动态,最新的语文教学动态,要积极学习,要有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电,使自己的思想始终同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只有如此,才能拥有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也只有树立了这种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你才能融入这课程改革的大潮流中,才能真正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的方向发展。

二、在新课标理念下,角色转变不可忽视

第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促进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师不必贤于弟子”,学生的信息比老师多,老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学习很多东西。我们要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在学生倾诉时,是一个耐心细致的听众;在学生得意时,是一个兴趣盎然的欣赏者;当学生迷路时,我们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告诉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畏惧时我们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其向上攀登——通过对话实现教学相长、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第二,要从一名“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的教师。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我们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因此语文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转贴于

第三,要从课程的执行者变成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语文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课程的能力,语文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只有做好角色的转变和定位,才能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三、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学方式力求创新

我们知道语文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天堂。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要变灌输式的教学为启发式的教学,变重结果的教学为重过程的教学,变单一的信息传递的教学为综合信息交流的教学,变单兵作战的教学为与他人合作的教学,变模式化的教学为个性发展的教学。只有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改变沉闷的课堂教学,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在新课标理念下,要不断学习,展现魅力

新课标改革下的教育观范文5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激发兴趣;注重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050-01

近年来,教育界十分关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浪潮不断高涨,把语文教学炒得沸沸扬扬,使教学不断出现“教改热”。然而,在这沸沸扬扬的“教改热”中,语文教师便手忙脚乱了,一时间不知如何教学。其实,只要我们认真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严格遵守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为教学重点,努力抛弃传统教育观念,就能开展好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一 以人为本,凸显语文育人的核心价值

事实证明,传统的应试教育是把学生当作 社会所需要的工具来培养。教学中,教师考虑的是如何把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书本知识,大大忽视了知识以外的发展,而素质教育则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把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目的在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实际操作能力,即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从而在思想、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都得到真实有效的升华,从而更好地有能力地去服务社会,服务自己的一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已明确指出:“小学要将'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并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摈弃传统教学理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便是从事好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根本前提。所以,语文教师就不能单纯地培养少数几个所谓“尖子”,而应把工作重心放到每个学生的身上,既要保“尖子”稳步上升,又要扶“差生”逐步上进,并让全体学生都受到教育,让教育真正在教学中均衡发展。

二 培养能力,达到语文育人的最终目的

实践证明,传统的语文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注入式”教学为途径。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因而获得的知识较少,较多地凸显在死记、硬背中,由此造成了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达不到科学的培养。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是“能说不能行”,即缺少应有的实际操作能力,究其根本原因,是传统教育的教学手段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亲自尝试、亲自探究获取知识的主体意识,还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先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教师要注意瓮中保护这种学习乐趣,使学生时刻有学习语文的。其次,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实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一日之功,必须坚持从平常抓起,跨结合学生的实际,始终围绕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从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努力发掘各种对教学有利的因素,才能搞好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实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达到培养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技巧的目的。

三 突出实效,注重语文教学的核心

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很多方面是一种形式,甚至于产生了很多令人担忧的地方:诸如在教学中刻意地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不断翻新花样,致使课上“热热闹闹”,而课下却“冷冷清清”不见实效。谁都知道,教学形式运用得恰当与否,这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关键和根本都在于教学是否有实效,即学生是否学到知识,是否形成技能。

总之,要搞好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必须自觉改变教学理念,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才会真正见效而不流于形式,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朝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真正实现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育人、树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教育的意见》(2009年8月26日)

[2] 刘韵清,何小英,付孝泉;小学语文教学及调适策略[J].湖南社会科学,2004(1)

新课标改革下的教育观范文6

1.钻研新课标,把握精神实质,彻底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必须高瞻远瞩,必须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学习钻研新课标,深刻理解新教材中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从思想深处去克服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相悖的育人观念,克服对课外教育活动的错误认识。这些认识包括:一是认为课外活动就是教室之外的活动;二是认为在操场上打打球、赛赛跑,或在体艺室画点画,搞些书法,或在室外畅游畅游就是课外活动;三是认为“课外课外”课本之外,与课本内容无关,就是纯正的课外活动;四是认为“课外课外”本学科之外,不与其它学科牵连;五是认为“课外课外”课外点缀一下,无关紧要。致使课外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范围单狭、学科单立、学生单选,孤家寡人、单家独户,随随便便。新课标的学习,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更加清楚明白课外教育活动的真正内涵,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课外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实践活动,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知识、用知识,拓宽视野,砥砺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2.教育实践成效初见,活力增添,局面改观

一年来课外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我们的教育有了源头活水,富有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出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新局面,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一是课外教育活动占领了学生的课余阵地,让学生多余的时间、剩余的精力花在了课外教育活动上,课余打打闹闹、无所事事的少了,为开展好活动,忙于上网收集资料、上图书室积累知识、上社区农村走访调查的多了;二是课外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感到校园生活不再枯燥、乏味,觉得新鲜有趣,学校是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大显身手,表现自我的场所。致使那些过去不愿读书、不爱学的学生也变得愿意学、愿动脑动手了;三是课外教育活动的开展,让我们真正改变了观念,深切感到课外知识是课内的补充,教法更灵活了,课堂更活跃了;四是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