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程性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体育课程性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体育课程性质

小学体育课程性质范文1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认为,“英语课程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上述的理念告诉我们:英语课程教学应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发展目标,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策略为根本,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元化的学习思维模式进行学习,进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1 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增强他们的学习内驱动力

新课程英语教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活力因子。这种活力来源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激情和态度,即通常所说的学习情感。积极的情感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环境,一方面,能够体现新课程英语教学的人文性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能够能够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他们学习发展的需要。

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增强他们的学习内驱动力,能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些方法主要有:(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营造一种轻松、活泼、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思维;(2)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严,积极鼓励学生运用多元化的学习思维模式来进行学习探究,保护学生学习的自尊心和积极性;(3)利用合作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学习精神和问题探究能力;(4)构建和谐的师生交流畅通渠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的7B Unit 1Dream homes教学中,笔者为了激活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通过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这些方法主要有:(1)建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世界各地的住房造型,并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模型进行学习理解,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展现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2)要求学生就自己喜欢的房型设计与此相关的表现氛围,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3)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Homes around the world”中的房屋描述进行小组学习,以解决学生个体的质疑之处;(4)教师在此基础上布置思考题目:①Which home do you like best? Why?②If you want to see sea, whose home do fit you? ③Why does Neil like kitchen?④Which room does Anna like best?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另一方面,能够有助于促进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生成。

2 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能够让学生在任务问题教学的引导下,能够进行有效地学习探究,让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充分地展现,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体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还能够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

笔者以为,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设计明确的教学目的,让学生能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3)鼓励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听、说、写等方面学习技能的训练;(4)注重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以此来为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提供展示平台。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3Finding your way 的“Reading AA lucky escape ”教学中,笔者在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的学习任务:(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要求他们能够归纳该文的大意;(2)布置一定的任务学习探究题目:①How many people in the article?②Why does Justin think three men in police uniform are robbers?③How do Paul and Justin escape?(3)建议学生可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上述学习任务;(4)允许学生通过才华展示的方式来对学习任务进行综合表达。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运用;另一方面,让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

3 注重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多元化学习思维模式

新课程英语教学认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策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策略指导,主要体现在:(1)鼓励学生在遵循学习认知规律的前提下,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2)引导运用合理的学习思维和语感进行探究问题,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以此来对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以此来提高学习质量。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6 Pets的“Reading A Poems and pets”教学中,笔者通过如下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策略:(1)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能够归纳出文章的大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思考表达,并能够注意以下核心词汇:the cleverest animal、camp out of sticks、like to fight、best friend、a rabbit hutch;(3)鼓励学生通过互相学习探究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交际学习策略;(4)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学习过程和表现情况予以积极评价,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反思调控学习策略。这样的教学思维模式,一方面,能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综上所言,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应该在关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性作用,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策略和习惯,以帮助他们获取更为丰富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这也正是新课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所必需的,也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 俞月琳.中学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9(4).

[3] 李雪华.中学英语有效性教学策略探讨――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融合与达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3).

小学体育课程性质范文2

【关键词】气排球运动 中学 职校 可行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2-0198-01

一 研究对象

柳州市中学及中等职业学校

二 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法。查阅了气排球运动及其在广西开展情况的相关论文及报道十余篇,

第二,问卷调查法。对柳州市第四十中学、柳州市二职校、柳州市一职校的中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分层发放的方法,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81份,有效问卷563份,回收率为96.8%,有效率为96.9%。

第三,访谈法。走访柳州市各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原排球队教练10名,体育及教育相关部门人员5名。

二 结果与分析

1.柳州市中职学校气排球课程的设置现状、意义及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柳州市中职学校开设气排球课程的因素主要有:场地设施;中职学校的体育经费;中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相关教育部门及学校的支持。

2.柳州市中职学校开设气排球课的可行性

第一,气排球的特性。重量轻、体积大;与硬排球技术密切相关,但具有自身的技术特色,增加了双手捧球、单手推球、单手挡球等特色技术,比较实用;亲和性好;不缺乏技术含量。

第二,教师的技术水平。了解到柳州市各中职学的体育师资力量较好(其中研究生学历占5%,本科学历占61%,专科学历占34%),说明柳州市中学体育教师以正规体育院校的本科和专科毕业生为主,在技术技能水平上较好,教学能力较强,学习和接受能力也较好,并且他们都基本具备硬排技术的基础,而气排球的技术基础正是硬排技术。

第三,场地器材的要求。将气排球引入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占学校体育设施经费的份额并不大。首先,标准重量的气排球的零售价格是8~15元/个。如果以学校的名义进行订购,一般能以7~10元/个购买到,花费很低;气排球的球网也很便宜,一般价格是在120~160元/张,并且球网是可以重复循环使用的。其次,场地建设上,气排球场地可与学校原有的场地共用,无需增加费用。因此,学校体育经费完全可以负担得起气排球的花销,因此开设课程也是可行的。

第四,中职学生的特征。一是生理特征。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也是人生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气排球运动技术简单,运动量适宜,可以全面地锻炼中职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二是心理特征。中职学生处于儿童期向青少年时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危机意识、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弱。

第五,气排球的锻炼价值。一是健身价值。气排球运动是以有氧代谢为主的一项体育运动,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参与。二是健身价值。气排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气排球运动具有攻防、得失分两重特点,这就要求运动参与者需要有良好的得失观,得失观也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得失观的形成有利于建立正确的行为意识。三是观赏价值。

3.柳州市中职学校开设气排球课程的对策

第一,场地器材必不可少。气排球硬件设施要求较低,即使学校没有多余的场地,将其他的运动场地暂时改组为气排球场地也是可行的。对学校来说,这些场地与器材都不是复杂难解决的问题,相对其他运动项目来说,气排球运动开展起来是简单、可行的。

第二,气排球经费的投入。中职学校应该推广可以根据学校自身情况来安排的体育运动项目。在中学开展气排球运动课程是否得到认可,经费问题必须要解决。气排球的价格便宜、实用性强,所投入的经费相对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要少,不会加重学校在体育活动经费上的压力。

第三,提高中职学生对气排球运动的兴趣。要提高学生对气排球运动的兴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品尝到参加气排球运动的乐趣,增加兴趣。这有利于气排球运动在柳州市中职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开设。

三 结论与建议

小学体育课程性质范文3

关键词:体认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3-0242-02

一、体验式教育与认知式教育的一般原理

(一)体验式思想道德教育

体验式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活动情境,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经历并启动心智去感受、关注、参与、领悟和内省,实现自主学习,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的内化过程,是一种变“书本化”为“人本化”的教育。

体验式教育包括情感体验教育和实践体验教育两个方面。所谓的情感体验教育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带有独特色彩的觉知和意识;是主体在道德认识基础上对外部事物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的道德的内心体验;是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思想、意图和举止行为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的态度体验。实践体悟即道德活动体验和感悟,是人在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体悟;是人的道德认知的外在行为表现,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实际上它也是一种意志行为,常以愿望和意向的方式被人们体验着,并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走向,进而采取有效办法去积极完成动机所激发的行动。以行为要素为道德行为,并在对行为后效进行反馈、评析、反思的基础上,获得觉知体悟,是其鲜明的实践操作表征。这里的活动即行动,指对象性活动,是外显的操作活动,区别于观念层面的内隐性思维活动。通过行动,主客体之间发生相互关系,个体对环境产生切实的道德影响,通过相互反馈,个体获得自由而真切的体验、感悟,进而在“实然”与“应然”的自主体悟中,建构品德,优化德性。

(二)认知式思想道德教育

认知式思想道德教育是指在学校教学计划以内安排的思想品德课程教育,主要指社会、法律基础、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等德育课程教学。这些内容是由教学大纲统一规定,各级学校统一安排,具有明确德育目、落实德育内容的。认知式思想道德教育包括道德认知和规范认同两个统一体。所谓的道德认知指主体对现实的道德现象的心理反应;是道德品质心理结构中的智力因素;是个体对道德规范体系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的道德观念。道德认知在品德心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品德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道德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又是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先导。没有科学的道德认知就难以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和习惯。道德认知是推动人们形成、发展和完善道德行为和习惯的深层精神力量,荒谬的道德认知则是人们道德败坏的认知根源。

规范认同指社会规范的一种主动自觉的、较为高级的接受状态;是道德学习、规范接受,品德形成之关键;是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的中介;是规范内化为个体内在知情心理因素之深入;是自觉遵从态度确立之开端;是确立自觉遵从态度的动力机制和执行机制,是奠定自觉遵从态度的心理基础。规范认同属于道德的理性学习,是将外在的主体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一种高级的内化形式。规范认同属于社会认同的范畴。规范认同分别为偶像认同与价值认同两种基本类型。(1)偶像认同,即指个体处于对某个或某团体的崇拜、仰慕等趋同心理而产生的遵从、接受现象,又称自居作用或同一化。其出发点是“提高自身的价值感”,“希望自己成为和施加影响者一样的人并维持一种令人满意的关系”,基本含义就是主体试图与榜样一致,即对榜样的遵从或模仿。(2)价值认同,即指个体出于对规范本身的意义及必要性的认识而发生的对规范的遵从、接受现象。例如,由于个体认识到“善良”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所以遇事就会更多地表现出关心他人、善待他人、乐于助人,甚至舍己为人,这就属于价值认同。

在当前的德育教育实践中,思想道德教育陷入了困境,认知式教育与体验式教育处于两极对立。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面临的境况

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社会心理和思想意识。这为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与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面对今天的学生和理论课教师,提出了互知、互变、互动的新标准。

互知:今天的大学生已不再是老师教什么,他们便听什么,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学生具有信息量大、思维敏捷、理念新颖、思维深刻、视角多位、个性突出的整体思维特征和性格特征。一句话,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的静态教学模式已成为过去式,教师应是一条河,学生却是一条溪的动态教学模式时代已经到来。

互动:呆板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立足于讲台与学生之间的,多体一本的教案使教师习惯于程式化的说教。学生的变化已为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动态的要求。学生之动,在于参加社会实践,产生与教学内容认知一致的情感体验。教师之动,在于把握学生之需要与社会之需求的衔接契机,获得成功施教。

互变:由知晓什么到为什么知晓,由接受什么到何以致用,由接受知识到转“识”成“智”,这是当代各级学生的变化特征,特别是大学生;而对于教师来讲,却应由程式化的模式走向多维教学模式变化,单一知识结构向综合学科知识结构变化,教学型教师向教学研究型教师变化。

为了保证这些课程指导原则落实到位,经过对课程教学实施过程的调研,应向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以下三种基本素质的培养和四种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一)三种教学基本素质

(1)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具有宽泛的理论素质,主要包含教育学、社会学、语言逻辑学、教育心理学等。(2)以真实生活实践的论据支撑教学论点的素质。(3)必须正确地、尽可能准确地运用精美语言表达事物,在逻辑关系上完成正确、准确、和精确的递进。

(二)四种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为了保证各门课程教学实效的提高,贯彻课改指导原则,我认为应该执行以下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1)照本宣科且有讲述内容、观点上的错误存在,这属于缺乏基本知识和素养。这样的老师应该让他离开讲台,进修,自学,达到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后再让他上讲台。(2)授课无内容、观点上的错误存在,但授课过程完全处于呆板的程式化教学,从内容到形式无任何特点,这属于基本具有授课资格但需要提高完善的教学水平。这种老师需要同行引导,提高。(3)授课内容清楚,形式上具有个性特点,且有良好的生活案例支撑,但教学目的的不能实现和升华,很大程度上非教学内容添加为哗众取宠,属于给予纠正、调整教学目的的主旨的教学水平。(4)授课语言表达精美,有生活论据支持,完全体现教学上升,且具有自身对教学内容理解和把握的精品升华,属于师生共同认可的优良教学水平。

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应是认知式教育与体验式教育之有机整合

(一)培养一支以身立教德育队伍,是进行整合的关键

德育教师是实施整合课程成败的关键。两者整合后的德育课程应该注重从整合教育思想和现代人才观出发,遵循“认知与体验相互渗透、协同作用、相得益彰”的核心理念,由“体验”围绕“认知”而开展。这些理念和方法的运用,教师的把握和引导是关键,因而对教师的教学及人品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从实际出发,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需要结合起来,优化认知式德育内容,实施思想品德课案例化教学改革,积极现课堂案例化教学的三个显著特征

(1)模真性;(2)联结性:知一情一意一行;(3)体认性,从情感体验,到认知内化。不断强化实践体认环节。实践体认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有创造性,在更大程度上展开学生实践课程。

(三)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逐渐形成新的教学范式

1.首先体现一个原则,即事实与价值统一原则。思想道德教学的所有问题都在于这个原则贯彻的好坏。坚决做到“四不”:教学不能停留在经验水平;教学不能哗众取宠;教学不能单向灌输;教师不做加油员,要做雕塑家。

2.用两种评价体系。即学生在网上给老师打分和学校同行老师听课打分,来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教学和考核制度、岗位责任制,强化竞争和激励机制,使之充分发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3.政治理论课的老师应该具有三种素质,宽泛的理论素质,即除专业外还应掌握教育学、社会学、语言逻辑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真实论据支撑教学论点的素质;准确精美语言的表达素质,即在认知的同时进行情感交流。

4.要避免四种教学效果。照本宣科且有错误,缺乏授课资格;照本宣科无错误,程式化教学,教学不互动;表述完整,但无鲜活案例事实支持,往往表现出为教师的一相情愿,学生并不认可;表述完整,且有论据支持,但无精品升华。积极倡导一种教学效果:有论据支持,不哗众取宠,且有自身精品升华。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时间较长、动态因素较多的科学探索过程,它牵扯到施教者、受教者和动态环境、大学环境特点等诸多互动因素,依据科学性原则来指导这一过程,是我们的坚定信念,把握动态教学过程是我们的教改内容,立足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是我们教学改革契机。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彭希林,冯惠先.青年道德心理学研究[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5]俞世伟.生命.实践.理性[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6]万俊人.现代性的伦理话语[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7]郭广银,陈延斌,杨明,王云骏.伦理新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德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蓝维等.德育学科教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小学体育课程性质范文4

[关键词] 职业实用性 体育课程 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是由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定向性,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偏重于实际应用与实践操作,提倡学以致用,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的特点。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没有达到培养目标。

1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存在不足,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1体育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

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目的、任务要适应未来定向岗位职业群的要求,职业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是定向教育,专业岗位职业特点决定高职高专体育教学的任务,应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但目前,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目的、目标和任务与高中、大学本科区别不明显,重点不突出、其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普通大学雷同,因此,高职体育课程目标的定位上必须作出改革。

1.2体育课程教学体系职业性特征不明显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直接针对社会职业岗位,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特点。其培养目标更注重学生毕业时的职业岗位能力,是适应特定的职业岗位群或某一技术领域的“专门职业”人才,而不是“普通专科”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该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特点相结合,围绕职业特征开发体育课程体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但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体系没有体现职业特色。

1.3体育课程教学资源不足

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由于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和发展特点的制约,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场地、器材、师资等方面受办学条件的限制,体育教学不能够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行实施,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在教学硬件、软件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另外,高职院校学生在求学时间上也发生了变化。高职院校一般学制为3年,学制的变化是制约体育课程设置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2 高职体育教育课程教学中应采取的对策

2.1转变传统体育观念,确立终身体育、健康教育的教育指导思想

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应树立:(1)“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高职院校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2)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高职院校体育必须冲破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模式,吸引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各种健身活动。(3)终身教育观,重视培养学生体育态度、兴趣、习惯和体育实践能力,使学生终身享受体育的乐趣。(4)学校、社会要树立全方位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观念。社会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责任,形成以学校为主,以社会为辅的一体化体育课程教育模式。

2.2突出高职院校职业特点,丰富和发展体育课程目标

根据《纲要》的基本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定位、办学特点,确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要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终身所从事职业”为主线,把“育体育心”、“未来生活需要与学生专业主体需要”、“增强操作能力与终身受益”三者紧密结合。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与普通本科大学的体育课程目标既要有一般性、特色性的差别,又有本质上的联系,体现出职业性的终身特点。

2.3进行体育课程结构的调整,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推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调整课程结构,建立具有职业特色,适应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如针对学生所学专业、职业岗位特点和易患职业病,根据发展性和补偿性原则构建模块,以提高该类型专业学生的职业体能和身体素质,同时为了保证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选几个相关项目进行训练。这样既符合职业发展需要,又可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把体育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未来不同职业的发展方向,教会学生掌握各种职业实用性身体训练方法。

2.4加强教法改革,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对问题主动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态度。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丢掉以前采用结果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来说,既不公平又不符合职业教育特点。

3 结论与建议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体系构建须符合社会的需要、改革发展的需要。从实际出发,体现职业性、开放性、健身性和教育性特点,强调体育知识文化教育,体育素质与体能的提高,运动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体育方法与技能的掌握,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体育资源为优势,注重学生运动技能和专长形成,逐渐形成了兴趣――爱好――专长――习惯发展趋势的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肖国良.21世纪初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1):10-13.

[2]靖桥,王晓强,张贵婷.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9).

[3]王玉扩,陈庆合,李会增.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

[4]林俊.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3).

[5]陈辉强.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实践研究[R].全国第九届中学生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2005,8.

[6]张相林.试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实用性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6,(3).

[7]刘艳霞,赵晓红.职业中学体育目标定位与内容设置[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7):72-73.

[8]杨金土.我国高职教育形势刍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6):29-31.

小学体育课程性质范文5

关键词:五年高职 物流营销 行动导向

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需要,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相继开办了五年制物流专业,但作为新学兴科,物流专业教学水平总体上还处在实践与探索的阶段,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和成熟。高职院校如何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五年制高职物流人才,是很多学校探究的一个课题。在五年高职物流课程中《物流服务营销》作为物流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以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将市场营销学科应用于物流领域,并以研究现代物流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的专业基础类应用学科,是从生产实践中发展成长起来,同时又直接为生产服务的专业基础课,所以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基于此本文对于五年制高职课程中的《物流服务营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

一、五年高职物流专业目前现状

1、五年制学生现状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入学时多为初中毕业生,虽然经过两年的基础课程学习,但因基础知识大多比较薄弱,所以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学习专业课程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由家长做主选择的专业,基本上入校前对所要学习的专业一无所知,更不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

(2)对于整体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强。学生以前的学习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强制性,因此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被动性。他们通常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机械性作业,但自己很少学结。

2、物流专业现状

物流专业的教育在我国起步相对比较晚,所以在教学中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方法单一,课程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机械地忠于教材,甚至照本宣科,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方法比较乏味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与前沿性不足,教师主要在教学上以教材的内容顺序来讲解,学生以固定思维模式来学习。

(3)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物流服务营销》课程中的应用

1、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在近几年从德国引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目标是培养人的行为能力。也就是这种教育以行为为目标,教学以行为为导向,教学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全面的教学, 学习过程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来进行学习的过程。行为导向教学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使用“ 行为导向教学法”,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最终达到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内容设计

成功的关键是确定合适的任务,任务的选择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与行业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水平,不仅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要有可操作性,以课程中的物流市场调研内容为例:

(1)任务背景。某快递公司位于××路,其周围300米内的距离分布着三所学校,有在校生5000余人的某高中学、3000余人的某职业学校和万余人的某综合大学。为了充分利用好优势,快递公司决定与一个快消品公司联手打造校园快消品快递业务。但销售哪些种类可以取得更好效益,学生能接受的快递费用范围为多少呢?

(2)任务内容。为该快递公司制定合理的调研方案,内容包括调研的对象、时间、地点、目的;采用的有效调研方法;调研的内容等;根据调研结果提交完整的调研报告。

(3)考核方式。与传统教学考试不同的是,行动导向教学法提倡形成性考核,各任务的完成情况、口头表达能力、平时表现等都列入考核的范围。对于任务成果展示与评价要提高透明度与参与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竞争的精神与自主意识。

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市场调研任务耗费的时间较长,不能在上课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以,应在前一个任务结束的时候就将其公布出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课上只做成果展示和评价。小组分工时要求将任务分解到各活动小组的每个成员,做到取长补短、分工协作。实施任务前由各组制定工作的步骤和程序,便于管理和控制任务实施的进度。这是活动成功与否的一个决定性环节。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转换为引导者,学生则为活动的主角。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及相互间的讨论,指导其借助各种媒介寻找相关信息,对学生分进行层次辅导,并且对相关知识点、技能点最后进行总结。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物流服务营销》课程教学中实施建议

1、选择合适的任务,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2、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任务的积极性。

3、尽可能的采取情境教学,并设有主题。

学生在行动导向应用的课程中不仅会主动参与、探索创新、自主协作, 同时还能够解决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任务。这样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也注重学生的个性与主体性的发展, 同时能面向社会实际需要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也能获得必要的技能, 可以更快实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兰. 浅议项目教学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运用[ J] .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2007, ( 14 ) .

[2]徐涵. 行为导向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J]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 4 ).

小学体育课程性质范文6

一、关于体育课程的性质

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性质是什么?人们的认识是不一致的。有的人认为,体育属于活动课程,它是以身体实践活动为基本特征,具有活动课程基本属性的学科;有的人认为,体育虽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它是需要经过严格、系统学习的学科课程;也有的人认为,体育既有实践性强等特点,它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课程形态。如何看待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性质,涉及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与排列等一系列问题。

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性质加以分析。

(一)从课程分类的角度研究体育课程的性质。体育学科长期以来是以学科课程为主作为编订课程的主体。这种课程形态是把体育作为科学看待,认为体育是一门科学,它既包括体育的科学理论,也包括运动科学实践活动,在课程设计中以体育的科学理论和实践为依托,根据教育的需要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排列适宜的教学内容,组织起体育学科体系,从而达到学校教育的目标。这种课程设计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在课程目标、教材分类、内容排列、考核 评价等方面不断地改进、完善,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课程体系,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研究体育课程的性质

1.有利于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中准确地定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的规定:“义务 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培养目标。

2.有利于向学生传授体育文化。体育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积累起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文化科学基础课程的内容也包括体育文化。这样认识,有利于加强体育课程的文化含量,改变以往只偏重于技术的编排倾向。

3.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作为文化科学基础课程,主要应该为学生打下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基础,打好体育基础文化、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基础。只有真正打好体育的基础,才能真正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4.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对于学生当前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是一种物质的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基础教育是为终身体育打基础的阶段,体育的习惯、能力、意识的养成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

二、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几点管见

(一)适应课程发展趋势,改革单一课程模式。长期以来,体育学科是以学科课程为主编订体育课程的,它对于确立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形成体育学科体系,保证全体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体育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可供发展的基础。改革体育课程模式,吸收各种课程理论的优点,逐步形成体育学科的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课程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已证明,多种课程模式相互交融、优势互补是课程发展的必然,我们应该对几十年来建立的体育学科课程体系进行认真、系统地总结,扬长补短,同时注意吸收各种课程理论的优点,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加以改造,逐步形成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

(二)加强体育活动课程研究,进行多种体育活动课教学实验。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中增设活动课程,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体现之一。在体育活动课程和体育活动课教学实验中,有必要认清以下几个问题。

1.课(教学)和课程是有区别和联系的,应避免把课程混同于教学。课程是观念的东西,说到底它是国家教育意志的体现,是实现教育目的、教学目标的手段。而教学 是实践层次的东西,课程要靠教学得以实施,学生和课程内容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学的基本特征,不是课程的基本特征。在课程改革中把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加以必要区别。当然,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应该明确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而且只有当广大教师理解了体育课程的意义和要求,参与到课程改革中,体育课的教学改革才会有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

2.体育活动课教学实验,根本问题是处理好体育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目前我们理解为学科类课程多侧重于对学生共性发展的要求,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中是学校课程的主体;活动类课程多侧重于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中是学校课程的辅助形态。因此,两类体育课程的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