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的职业定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药学的职业定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药学的职业定位

中药学的职业定位范文1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医药专业;教学改革

中药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以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为主,是我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建国以来,我国的中医药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形成了从中专到博士研究生乃至博士后这样完整的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了大批中医药人才。作为中医学、中药学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中药学》课程主要介绍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及各种中药。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其注重于培养以实用化为目标的技能型人才,这是它的职能定位,所以高职中医药专业的中药学课程教学时,在教授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外,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而对于如何做才能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这不是一门专业课程教学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整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大问题,历来这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培养专业能力

现行的教学内容基本上还是理论多、实践少,这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通过增加实践机会来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即在课程内容设置安排上仍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但教学目标是要培养能够胜任未来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所以重点要加强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训练。具体可以通过补充一些实训内容努力做到使学生在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贴近或者一致于实际工作所需,使学生在校内就能掌握到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素质,在就业参加工作时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能力。在课程最终考核中应该加大实验课成绩的比例,不应该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更应注重操作技能的考核。考核的时候可以创新考核方式,以《中药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考场放置一些药材来现场考核学生对中药材的辨别能力、功效、药性、配伍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对学生实践技能的现场考核,既考核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又考核了其专业理论知识。

二、在教学模式和手段上进行改革

目前多数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仍是以教师在课堂上“板书式讲授”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的很大弊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竭尽全力讲授,但是由于本课程的内容设置及教材编写特点,尤其在各论中讲授各种药材时,学生容易表现出由于授课内容枯躁、单调乏味而产生的厌学情绪,显然这会直接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而且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甚至弃学的心理,最后表现为期末考试的时候往往很不理想。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如在教学模式上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方法等,通过案例分析和解答问题等以学生为主导,增强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必然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在课堂理论教学时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加入图片、视频资料等内容,它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包含的信息量特别大,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要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以达到学以致用,这也是高职教学的主要目标;比如《中药学》课程要安排足够的课时在中药标本馆、药用植物园、教学实训中心、实验室等场所进行现场讲解授课,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基于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职能定位,高职教育的老师必须是既懂理论又懂专业实践技能的人才,所以对高职教育的教学工作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院校在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中要加强“双师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来改善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可采取引进、外聘技术人才的措施等来改善教师队伍的组成结构,提高整个院校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2年首次将“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列为国赛项目[3],这说明国家相关部门也已对高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对于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使命的高职院校教育来说,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近年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一种新的有力举措,而且是一项重大的创新平台,它对于引导院校及教师对人才培养当中技能训练的重视起到积极作用,而且通过参加相关竞赛,一方面能够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增强其在将来工作中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校、教师及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自身存在的差距,以竞赛促学促教,从而有力地推进教学改革,实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五、加强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交流

学生在学校虽然有一些实践锻炼机会,但是学校在器材设备、规模、工艺等方面与相关企业还是存在较大差距,为此高职院校很有必要与相关领域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通过直接在工厂生产车间参观、实习锻炼,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同时学生也能提前了解一些未来工作岗位方面的情况和相关企业的文化,这对学生成才和就业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德全.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1.

[2]赵亚丽,王玲波,靳丽梅.职业技能竞赛对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J].辽宁高职学报,2013,15(5):29-30.

中药学的职业定位范文2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 实践基地建设 运行管理

课 题:本文系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中药鉴定(21)研究成果,课题组其他成员:谈如蓝、陈江、王慧芳。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对中药行业非常重视,“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中包括了“提升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当前我国中药高技能人才紧缺,而承担大规模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高职院校实践条件需要提高,教学环节有待加强。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高度重视,加大了对高职实践基地的投入,改善了办学的条件。但是职业院校对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为它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实验室、实习场所,所以如何引进行业标准、如何实现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如何实现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如何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等都需要研究与探索。

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外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共同点为:实践教学围绕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展开,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目的,满足行业大量一线岗位的用人需求。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标准紧密相关,岗位能力标准则由行业专家、社会或国家结合岗位任务制定。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培养广泛开展。实训基地建设中,国家、社会、行业投资比例大,与企业水平和生产实际相近,有些直接建在企业,由企业进行某些阶段的实训教学。实训师资技术实践经验丰富,并经过教育教学培训和考核,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准入条件较高,考核严格。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是集教学、生产、培训、鉴定、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训练场所;比较成熟的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训练基地;校外实践基地是职业技能的培训,鉴定、考核基地和就业顶岗的专业技能应用基地。

为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职高专中药人才,对高职中药学专业实践实训基地模式构建、建设途径、运行管理和使用方面的改革研究,应力求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最终过渡到医疗机构、中药生产企业和中药经营企业见习和顶岗实习,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能力。

二、创建中药学专业校内教学实践实训平台,构建校内实训基地的“真岗实练”运行模式

1.创建中药学专业校内教学实践实训平台

建立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外向型的服务于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的“真岗实练”型中药实验实训基地。在学院指导下,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包括特色吴地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馆、中药炮制实验、生药数码互动实验室、中药生产模拟车间、模拟药店及吴门医药研究发展中心、浸出制剂实训中心、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等41个。把药用植物园打造成一个实验实训和药用植物科普基地,对外开放。中药标本馆藏有中药腊叶标本、浸制标本、生药标本、原药材数百种,为宣传介绍我国和本省的中药材做出贡献。这样基本能满足药学专业群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

与行业紧密合作,与苏州中医院,天灵饮片厂等行业合作,构建中药炮制,中药制剂的实训基地,药用植物园的科普基地等。在此基础上申请项目资助,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区域示范和引领作用。

2.开展综合实训,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为了更加有效地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学院开展了以“师生共建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标本制作”和“中药调剂技能竞赛”“中药化学技能竞赛”“中药与方剂”知识竞赛、中药专业综合实训、“树山采药”等为主体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并在一系列的科技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渴望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创建江苏省中药校外实践基地,构建校外实践基地运行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学习的第三年,学生到行业毕业实习,专业教师共同拓展实习基地,开辟了很多新的中药学专业实习基地,仅2013中药学专业就有江苏省内医院、药厂、药店、饮片厂共23个实习基地,自联系实习点共13个。

与中药行业通过共建共享实践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等方面密切合作,以苏州中医院、苏州雷允上连锁药业有限公司、苏州天灵饮片厂为例,实现校企合作办学,使企业实现其经济效益,使学校与企业共享资源,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形成长效合作机制,探索创新中药人才的培养之路。

四、构建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多媒体沟通平台体系

通过微信群或QQ群平台的建设实现中药资源共享,学生管理,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实习小组构建QQ群,每月定期写实习小结,与单位和学院实习部门联系,做好沟通。实现校企合作办学,行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对学生的管理,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建设中药综合实践实训基地,加强教科研能力,提升技术服务能力。

五、实践实训基地的管理和使用

1.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和使用

实训室都有规章制度,安排老师负责管理。按照课程表进行实训,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指导实践操作,学生按照实验和实训内容完成操作,并且有过程考核。课后,安排实验室和实训室的开放,由学生主动完成实训的内容,有问题可以询问带教的老师,增强实践操作的能力。

2.校外实践基地的管理和运行

通过校企合作,由学院和实践单位共同开展实践教学的学习,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制定顶岗实习的教学文件、考核标准,建立回访、巡访、网上联络制度等,形成校外实训基地长效合作机制。制定《中药学专业毕业实习计划和大纲》《实习生守则》《实习生实习情况巡查记录表》《实习生实习情况巡查网络记录表》《实习生工作台账》,与实践单位定期沟通,完成学生的学业。

中药实践基地的建设,建立了实训中心,创新生产实训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校内实训必须和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形成系统,更好地提高高职中药学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从本院中药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出发,着力解决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对职业院校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从而为各有关部门、有关学校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提供参考。以适应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高质量的人才,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永强,吴文山.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2010(2).

[2]李强,刘继平,任东.国外高职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典型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08(12).

[3]范唯,马树超.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9).

[4]王长青,季晓辉.融创新精神于实践教学注重医学生应用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5(1).

中药学的职业定位范文3

关于参加校企联合培养的意愿度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校企联合培养能从不同方面对专业学习有帮助,对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普遍表示赞成:71.3%的学生非常希望在校期间能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践,26%的学生表示希望,1.9%的学生一般,仅0.1%的学生不希望;69.2%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在本专业开展校企联合培养,29.4%的认为有必要,1.0%觉得一般,仅0.4%觉得没必要;认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占23.3%,认为能扩大知识面的占23.1%,认为能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占73.9%,认为能提高就业能力的占41.4%。可见,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对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采用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中药专业人才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调查调查结果。对实施校企联合培养的时间,53.2%的学生觉得适合在大学三年级实行,22.6%的人认为可在整个大学阶段实行校企联合教学,14.5%的人认为是大学二年级,由于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多是进行基础课学习,对专业了解不深,而四年级已进入实习阶段,因此选择在该两个阶段实行校企联合培养的比例仅为1.2%和8.5%。关于校企联合培养所采用的形式,14.8%的学生希望聘请企业专家进行相关讲座,47.8%的学生希望根据产业需求制定新的培养方案,40.7%的学生希望正常教学,只是在寒暑假期间到企业实习,17.2%的学生希望实施“订单式”培养,14.5%的学生希望建立企业奖学金机制。对联合企业的选择,选择药品生产企业的学生占23.8%,选择药品销售企业的占8.1%,选择医院药房的占12.6%,选择药监局等事业单位的有33.4%,38.8%的学生觉得上述企业都可以;关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10.3%的学生认为应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25.3%的赞成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45.2%的觉得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起抓,19.2%认为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上述调查结果为校企联合教学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参考。

本科中药学应用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的实践

在分析上述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秉承本校面向基层,培养“上手快、善沟通、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特色,笔者积极吸收、大胆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教育思想和观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本科中药学应用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1.寒暑期校外实践培养在校企联合培养初期,利用寒、暑假非正常教学时间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形式。实行寒、暑假校外实践培养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企业。根据目前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从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中医院等三类实习基地中选取合作对象。经过筛选最终选取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广州市东升医院、大型的医药连锁企业广州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中山中智药业有限公司和佛山德众药业有限公司作为合作对象,并与之协商签订相关协议。在确定合作企业后,企业的类型及实际情况,从三年级学生中挑选学生,在寒、暑假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适时培养。根据协议,企业主要从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进行有规划的培养,学院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培养:①根据企业需求,校内教师采取讲座的方式,强化相关知识;②根据社会、企业、学生需求,开展《企业高层系列论坛》,为学生尽快融入企业、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通过寒、暑假期间到企业的实践学习,解决了目前学校实验条件有限、学生动手机会少的问题,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实习结束,企业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考核,根据学生表现与当年人才需求情况,企业可招收考核合格的学生到该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因此,此举也可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2.“订单式”人才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甲方针对乙方的人力资源规划的需求,双方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合作,利用合作双方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乙方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2]。在与企业的不断合作中,根据对市场需求的把握日益深入,从而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实施此项培养模式,主要在第一种培养模式基础上,选择有一定合作基础且合作情况良好的企业,经过多次沟通,制定相关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与权利。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和需求,提出所需求专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含专业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的设置、外语水平以及岗位所要求的特殊技能要求),主要参与学生实习、实训课程的实践教学指导工作,负责“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面试、笔试等选拔工作。而学院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调整培养方案,转变教育理念,在培养低年级学生重点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开放教学,让企业参与到高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实习中来。此教学模式,一方面使培养的学生更符合市场需求,同时也把企业的岗前培训提前到高年级学生的就业培训中来,这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就业前的培训指导工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也会为企业节省部分人才培训的成本,使招聘的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从而实现学生、企业双赢。3.“内培外引”共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要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支既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又具有产学研合作能力的应用型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在联合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可以组建专兼职师资队伍,实现知识共享和行动协同的团队工作模式,促进学校与企业各种层次上的沟通与交流。针对目前学院年轻教师居多的情况,学院启动了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实践系列活动,组织学院“千百十”省级、校级培养对象和青年博士分四批深入佛山德众药业有限公司、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三才医药集团及广州市东升医院四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此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家更多地了解企业的需求,拓宽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思路,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另一方面,学校不断扩大开放教学,积极吸引医药企业的行业专家、人力资源主管或者企业高层等走进课堂,以学术报告的形式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最新运用讲给大家听,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把空洞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的应用结合起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此外,由于药品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及时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运用中的最新状态、最新的应用技巧,对于某些专业课程的部分章节或实践环节,将考虑让企业的技术人员深入课堂为学生讲课,这样既可以补充师资力量,又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中药学的职业定位范文4

【关键词】中药制药专业 职业分析 人才培养

一、引言

中药产业作为我国独特的民族性与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其逐渐朝着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发展。因此,就迫切需要一些综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其能够在医药教育、生产、科研等多个领域中从事相关的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的中药产业的飞速发展。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在对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地提供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中药专业人才的需求,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分析

在高职院校中,其中药制药专业属于一门将工学与药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专业,具有较大的覆盖面与应用性,是用来连接医与药的重要桥梁,涉及到了中药制药行业中的多个领域,如新设备、新辅料等。同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中药制药专业主要是培养一群具有专业的中医药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中药生产技能,并且具有将强的实践能力的人才,从而满足我国的众多中药生产企业对中药饮片、制剂等生产活动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高职院校中的中药制药专业,就需要以培养这类人才为其教学目标,从而将学生培养成综合型的技术人才,如表1所示。

三、高职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在上述的叙述中,我们已经知道,高职院校与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以及本科教育有所不同,其中药制药专业培养的是一群具有专业的中医药知识以及技能的综合型技术人才。然而目前,对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充分的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在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上,仍是按照本科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忽视了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性与技术性特点;而在课程的设置上,也缺乏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专业素质的拓展,特别是对于实训课程,目前在高职院校内的中药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对其重点突出,致使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技能。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在充分了解中药制药专业的职业定位与人才的培养方案以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就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在课程设置上的改进。在课程的设置中,高职院校要在中药制药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基础,从岗位群出发,对相关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符合本专业的课程与教学的计划。如在基础课程的设置方面,就需要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无需一味地强调各学科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只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基本特征与要求就可,并适当的加强诸如计算机、英语等基础性的课程与本专业的联系。而对于专业性的课程,就需要适当的加大对各课程的整合力度,遵循相关职业的操作管理规则,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实践性的课程教学,学校必须重点把握,通过模拟生产实习以及生产实习的形式,积极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供其专业的技能。

第二,在教学模式上的改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实施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积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高职院校可以积极贯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校与各相关企业的联系,为学生的实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会到相关职业的实际操作程序,实现预就业的目的,为毕业后的真正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突出对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在高职院校中,为了有效地实施重点培养实践性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必然对师资力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也就使高职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药制药专业的教师必须对其角色进行转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知识的传播者”角色,让自己成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时具备的“职业指导者”的角色。而高职院校也必须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定一些专业教学的培养计划,不断地提高本校的专业师资力量,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四,加强对实训资源的优化配置。实践教学的基地不仅是综合型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摇篮,也是高职院校普遍的办学特色,它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因此,在高职院校中,需要在充分了解中药制药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加强相关的实训基地建设,从而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除了不断地加强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之外,还需要积极地完善对实训教学的质量评价与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实训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地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有关中药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在对该专业的职业岗位以及人才的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从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的改进以及师资力量与实训教学的强化等方面,有效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重点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专业的中医学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时维静,俞浩,周国梁.中药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 [J].时代教育,2010,12(06):54-55.

中药学的职业定位范文5

1.高起点、多功能的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在教室,更多的应该是在实验室、实训基地等“真实”或“仿真”的实践性教学场所中完成,其中“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只有在模拟或真正车间中才能完成,而药品生产GMP的内在要求,使得医药企业无法满足药学类专业人才GMP实训教学的需要。因而,符合GMP标准的、与现代制药工业同步的药学类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也就成为相关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本校拥有行业办学和江苏地区医药产业发达等特殊环境优势,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奠定了便利条件。本校注重本科教育,坚持特色发展,遵循“不唯药、需围药、应为药”的九字方略,以“学生现在的学习环境,就是今后的工作环境”为目标,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总结了镇江校区实训基地的建设经验,依据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规格搭建集规模化、系统化、信息化于一体的实训教学平台,作为项目化教学的载体,保持GMP实训与行业生产的一致性,探索课堂教学与实训技能训练的一体化,实现“教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和实训互动,缩短了教学与实践间距离。本校GMP实训中心由安徽省医药工业设计院参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讨论稿)进行规划设计,规范施工,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其中净化面积达3800平方米,现有各种设备、仪器价值1368.977万元。实训中心以公用工程为支撑,融药物合成、中药提取、生物制药及药物制剂等车间为一体。其中,冻干车间配备西林瓶粉针联动线、真空冷冻干燥机等设备,车间内洁净度设计为B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注射剂车间净化级别设计为C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主要包括小容量注射剂、塑瓶大输液、软袋大输液三条自动化生产线;固体制剂车间净化级别为D级,主要包括片剂和胶囊剂,生产工序包括原辅材料的前处理、制粒、压片、胶囊填充、包衣和内包装工序;生物制药车间洁净级别设计为D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符合国家GMP要求;中药提取生产线主要包括浸出提取、过滤、浓缩、醇沉、干燥等工序;药物合成车间根据扑热息痛的合成路线设计,包括酰化合成、精制、浓缩回收等岗位;公用工程车间主要包括工艺用水系统、空调净化系统、冷水机组、空压机组等。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已达到国内制药行业先进水平,在国内药学类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制剂车间内生产线均采用国内先进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并配备了相应的辅助设施,使实训教学能够在医药企业真实生产情境下顺利开展。本校对GMP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定位是:职业技能的训练场、企业培训的推进器、继续教育的加油站、技术革新的试验田、科研成果的孵化器。

2.规范化、数字化的实训基地软件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从车间工艺设计、净化厂房建设到设备的选用、安装、调试、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均严格按照GMP要求实施,并同步开展GMP软件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包括药品生产、厂房、设施及设备在内的一整套GMP软件体系,如:净化厂房设计、空气净化系统、纯化水注射用水(清洁蒸汽)系统及相关制药设备的GMP档案文件。同时,采用数字化多媒体、计算机虚拟仿真等手段,全程记录整个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过程,为实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获取第一手实践教学素材。3.校内GMP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的制订工作本校在充分调研药学高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需求的基础上,总结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成果,确立了药学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想,完成了药物制剂工艺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中药制剂技术、化学制药技术四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的制订工作,方案获教育部批准,在全国药学高职教育中实施,对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与管理,促进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规范,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二、构建实训教学体系

由于药学类专业本科校内实训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为此,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现代药学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把实践教学从理论教学的延伸和应用提升到主体地位,使理论真正服务于实践。为此,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系统化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实现由“学科完整”向“工作过程完整”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团队学习、虚拟学习、专题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入实训教学过程。以求实、求新、求变,体现工程实训特征为原则,以生产实践应用为目的,设计项目化实训课程,开发实训教材,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药学类专业实训教学新体系。建设实训内容项目化、实训组织生产化、实训手段多元化的药学类专业本科实训教学体系。

1.实训内容项目化项目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任务,它与学科知识领域没有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完成某职业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处理一种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若干系统化的项目化教学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职业能力。校内实训基地虽然按照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但实训教学主要以基础性、规范性、通用性技能培训为主,需要将岗位能力分解为一个个实训项目,对学生进行岗位基本技能的训练。我们所要做的工作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找到实训内容由实践情景构成的过程逻辑,使学生实训的过程变成基本符合制药企业工作的过程,实现由“学科导向模式”向“项目导向模式”的转变。[2]学院把实训基地按照制药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划分为七个车间,即注射剂车间、固体制剂车间、生物制药车间、中药提取车间、药物合成车间、冻干粉针车间和公用工程车间,以各个车间的生产工艺过程为主干线,参照制药生产的实际生产岗位以及实训教学的规范化、项目化的需求,将每个车间划分成若干实训模块,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基本出发点,根据制药企业的生产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对每个实训模块的实训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再将每个车间的所有实训模块的实训内容加以整合,成为该车间的实训内容,然后将各个车间的实训内容融合起来,形成整个GMP实训中心的项目化实训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领域、不同专业本科生的实际需求,对实训内容进行模块化组合、筛选设计,建立不同专业的实训计划、实训大纲、实训教材、实训教案等,从而建立了项目化的实训教学内容体系。

2.实训组织生产化本着“车间与教室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的原则,以“生产过程即是实训过程”为出发点,开展实训教学的组织工作,实现由“学科体系导向模式”向“生产过程导向模式”的真正转变。在实训过程中,每个实训模块既是实训岗位也是生产岗位,针对每个实训岗位,建立一个实训教学指导小组,实训教师指导小组由主讲教师和辅讲教师组成,根据岗位需求,进行教师专业结构的合理搭配,建立主讲教师负责制度,完成岗位教学任务。主要包括该岗位的实训计划、实训大纲、实训教材、实训教案的编写和修订工作;岗位实训教学的组织和教学研讨工作等。主讲教师既是岗位实训教学的带头人又是实际生产的班组长,实训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师傅,参训人员既是学生又是学徒。再以各车间实训教师为基本教学单位,设立实训车间负责人,组建实训教学研究室,开展各个车间的实训教学工作,进而完成生产化的实训教学组织体系建设。3.实训手段多元化在实训教学实践中,学院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目标,以服务于生产实践为切入点,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以《GMP仿真平台软件》为平台,将现场教学、虚拟实训和现场实训三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根据实训项目和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能力培养。这三种教学手段各有所侧重又相互融合。一方面,现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软着陆,虚拟实训着力强化学生对制药生产工艺过程及设备的规范化、程序化的认知能力,现场实训则侧重于实际操作技能、实践经验技术的积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将现场教学中的实践性理论知识实施于GMP车间现场实训和计算机虚拟实训中,在实践中理解、消化与掌握;同时将GMP车间现场实训和计算机虚拟实训中的技术、经验和感性素材应用到现场教学中,进一步提升现场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实现了知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认知过程,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教学实践成果及影响

学院以中国药科大学雄厚药学专家团队为依托,以全国大型知名医药企业工程技术权威为外援,以GMP实训中心“双师型结构”教师团队为中坚,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实训内容设计为理念,开展实训教学研究,形成“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利用所拥有的校内实训基地,在原有的药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新增实训课时,合理安排实训内容,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训有机统一”,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交叉培养,以及行业岗位技能训练。加强实训教材和实训制度建设,优化实训教师队伍结构,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改革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试方式和方法,增加岗前培训内容,安全理念贯穿整个培养过程。设计了中国药科大学实训教学方案(模块化),制定了适合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中药学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临床药学专业等各个专业的实训教学方案。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包括注射剂车间、固体制剂车间、冻干粉针车间、生物制药车间、中药提取车间、药物合成车间及公用工程等各个车间的实训方案、实训大纲,编写了细化到每个车间、每个岗位、每个工作项目的单元化、模块化实训讲义、实训教案。药学类不同专业本科实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讲义等已基本完成,编写药学类实践性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初步构建了药学类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

中药学的职业定位范文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关注到了高等中医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目前,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需求与日俱增,但针对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却仍尚未广泛开展。

本文主要依托近两年来国家对研究生资助体系的改革,从学院辅导员的角度探究多种资助形式如奖学金、助学金、社会实践创新基金等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所发挥的指导作用。拟以本学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在读研究生为分析样本,结合其受资助情况、参与“三助”以及各项社会实践的情况,参考2014届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分析学生的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力求找到研究生资助体系和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增强研究生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近两年来国家研究生资助体系改革及现状

从2007年起,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逐步建立了由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博士生普通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三助”津贴、经济困难研究生困难补助、研究生医疗帮困等几个部分组成的多元化资助体系。

2012年,国家加大了对研究生的资助力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设立体现了一定的导向性,主要根据高层次人才群体自身成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着眼于科研素质和创新素质等因素考量,激励研究生全面发展,对研究生培养方式的逐步调整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世纪末,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研究生教育也开始大规模扩招。研究生扩招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但是我们也看到,与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研究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不容乐观。

目前各高校均已将《大学生成才与职业发展》列为本科生必修课程,通过三个学年的授课,引导学生从认识自己、认识职业、认识外部世界开始,逐渐帮助学生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职业定位,并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在毕业季来临之前逐步通过训练掌握熟练的求职知识和技能。相比之下,研究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目前开展得却远远不够。

在日常与研究生的交流及帮助研究生解答求职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时,笔者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考研前,很多研究生并不像我们设想的那样经过慎重的思考,目标明确,而是看到大家都考研,自己便也加入了考研的队伍。其次,研究生刚刚入校时,最早经历的是适应期,这个阶段中,很多学生对于所学的专业和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再次,对于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特点,很多学生也没有很清晰的意识,仅仅是作为本科学习阶段的延续,认为随着学历程度的提升,将来找到好工作的几率自然便会增加。最后,由于研究生求职信息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校、网络,更直接的渠道则是来源于导师和师兄、师姐,因此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笔者发现研究生最为关注的除了学习和科研以外,便是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及学校和企业各项奖助学金的评定,“三助”岗位的聘任等资助信息。因此,结合学生的关注点,针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向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625名在读研究生发放问卷“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资助体系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三、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在读研究生受资助情况及职业规划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笔者团队对学生职业规划及受奖励资助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本文仅选取与职业规划相关的两个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

1.职业规划知识来源及对职业规划的看法

有27.16%的学生表示自己职业规划方面的知识来源于学校组织的就业讲座,29.24%的学生表示来自于专业老师或辅导员的指导,26.73%的学生表示来自于师兄师姐的指点,还有16.87%的学生表示来源于网络查询。30.61%的学生认为兴趣爱好是职业规划最关键的依据,12.24%的学生认为是特长,39.8%的学生认为是所学专业,7.89%的学生选择受社会热门职业影响,8.31%学生选择实习时间经验,另有1.17%的学生对此表示不明确。65.29%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接受学校提供的职业规划指导,5.94%的学生表示不愿意,19.0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9.71%的学生从未考虑过此类问题。

2.学生对职业规划具体形式和内容方面的要求

对于相关职业规划指导,学生中有36.41%的学生表示喜欢面对面咨询,有15.24%的学生喜欢电话咨询,26.31%的学生喜欢网络咨询,还有22.04%的学生更喜欢同学互助。

在职业指导中,33.2%的学生最期望得到职业礼仪、形象指导方面的帮助,31.45%的学生期望得到求职面试技巧、说话艺术等方面的指导,23.34%的学生期望得到职场中人际交往的技巧之道,还有22%的学生期望得到专业知识方面的择业指导。

关于研究生阶段应增设哪些职业规划教育,32.66%的学生选择提供实习基地,35.01%的学生选择拓展与工作相关的社会实践,32.33%的学生表示应与实践结合开设职业规划课。还有学生提出,“学校奖学金政策不够明确,职业规划指导应从入学开始,逐步渗透,而非在毕业季重点突出”,并希望学校“提供实习机会”。

四、以就业为导向,依托研究生资助体系对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的促进作用

通过问卷调查与日常访问发现,目前研究生对于就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困惑:实习机会较少、与就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不足、职业规划教育不够完善、职业规划开始较晚、职业礼仪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系统性培训不足等。而在当前的奖助学金体系中,仍是以科研学术为主要导向,对就业指导方面侧重非常有限。因此,基于本文的研究,笔者认为未来应当依托研究生资助体系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

第一,根据不同培养层次设置不同类别的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如“健康职业全景图”“医药企业及医院实习参观”等。从学生的问卷反馈来看,多数学生都希望学校能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如针对博士生大多数会选择在科研院所就职并以从事本专业为主的就业意向及特点,对博士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应当以科研导向为主,在一年级入学时,通过学科带头人和一些药企、医院中的优秀导师在职业规划方面对学生及早进行指导,使学生一入学便明确就业方向和研究目标,最终促进学生顺利就业。而针对硕士生中转行学生较多的情况,应当对硕士生进行更加全面的培训,如简历指导、职场人际关系、求职形象与语言艺术等,同时及早介绍他们与不同领域的导师和师兄师姐认识,组织大家进行经验交流,利用朋辈辅导的方式,让大家及早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有的放矢。

第二,入学伊始应当通过讲座、师兄师姐交流座谈、问卷访谈、企业和医院参观等方式让学生及早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择业偏好,以及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如有些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管理方面更为擅长,也很想做管理类的工作,可以建议其多关注药事管理这类工作的工作内容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