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教学过程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教学过程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艺术教育;创意经济;文化创意;文化创意社区;文化社区;大学城社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46-3
大学城是现代社会以来因为高等教育而形成的一种社区模式。大学城社区是指在大学城地理范围内的社会团体,主要社会成员为高校大学生及在此生活的其他居民。大学城社区与其他生活社区相比较,居民年轻化,文化素质水平高,且居民的生活兴趣、价值体系、社会规范等相对统一,便于规划建设现代化的城市社区。大学城社区孕育或代表着一个国家、城市先进的教育、文化水准和先进的城市社区发展理念,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学城的建设不仅要学习国外知名大学城已有的建设经验,还要在此基础上吸收当今社会先进的经济文化发展理念,根据时代的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得大学城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而且能够成为城市建设中文化和新经济形态发展的坐标。
当前社会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创意时代,创意经济及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也影响着各国的文化教育政策。通过教育修正经济文化,增加国家竞争力,是未来世界各国努力的目标。大学城社区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重视创意经济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大学城建设带来的新契机与新变化,积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提升经济文化建设水平。在各种教育资源中,艺术与创意经济的联系特别紧密,艺术教育的社会文化功能在当今世界被空前地重视,通过艺术教育营建具有文化创意的大学城社区,成为我们时展中的新课题。
一、创意时代的大学城社区:背景与现状
大学城在国外出现已有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而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第二次院校调整,高等院校实行“聚合”,独立大学规模扩大,多校区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城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①目前,全国各大城市都建设了规模不等的大学城。大学城从人烟荒芜的郊区日益发展为设施现代化、商业不断兴起的多功能综合性城市新区。然而,大学城在商业兴起的背后仍然普遍存在着政策落后、文化缺失、社区功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使得大学城社区成为缺乏精神内涵的校舍群、建筑群,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并进而影响着人文化、现代化的大学城社区建设。
“具有文化创意的大学城社区”是笔者基于创意社会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提出的。为什么提“文化创意社区”,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文化社区呢”?虽然二者都重视文化建设,但文化创意社区更强调主体的创造性和文化的创新性。“创意”不是简单的创新,它更强调创新的内涵和方式的人文化,是一种人性化、艺术化、可持续发展的创新。21世纪的人类社会正逐步从信息时代迈向创意时代,这是一股席卷全球的潮流。以创意为核心,面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产业结构中迅速扩张,文化创意已经成为时代的特征和追求,它也同样适合社区建设的目标。因此,笔者认为,“具有文化创意的大学城社区”是指大学城在创意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以发展高等教育为基础,以文化创新为核心,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提供优质人文生活品质的新型大学城社区。
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创意人才、创意阶层也逐步崛起。大学城是创意人才的集中培育场所,当代大学生最容易成为创意文化产业的消费者和创业者。有利的社区政策可以吸引相当一部分城市创意人群集聚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社区。创意人群、优质的人文艺术环境,再加上促进创意经济发展的经济、文化、教育政策与社区规划,相互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就会推动一个具有文化创意的大学城社区的建设。而艺术教育,因其推崇的创造力、人文内涵与创意的精神高度一致,因此,推广艺术教育将直接推动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创意社区的建设。发展大学城艺术教育,以美感、创意、爱与关怀来提升大学城与所在城市的软实力,将有利于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建立幸福和谐的社区环境。
二、对艺术教育的重新认识
要在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力量,首先要正确认识艺术教育的价值与目的,才能开展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让我们通过近代以来艺术教育理论发展的路径来看看当代艺术教育的变化。
近代国际艺术教育理论的发展,主要分为三大思潮:一是学生取向的艺术教育,强调学生的自我表现与创造力的启发,起源于1930年代的“创造性取向(Creative-Orientation)的艺术教育”;二是学科取向的艺术教育,强调系统性的艺术课程与教师的循序指导,并倾向于以精英艺术为指导,以1980年代兴起的“学科本位艺术教育”(Discipline-BasedArtEducation,简称DBAE)为典型代表;三是社会取向的艺术教育,古今中外都有类似的思想,但1990年以后尤其被学界强调,特别是文化层面,因此又称为社会文化取向,它强调艺术教育应以社会为中心、与社会文化脉络结合及立足于民主平等的立场。较重要的社会取向的艺术思潮包括:社会重建的艺术教育(SocialReconstructionistArtEducation)、后现代艺术教育(PostmodernArtEducation)、视觉文化艺术教育(VisualCulturalArtEducation)、多元文化艺术教育(MulticulturalArtEducation)、社区本位艺术教育(Com-munity-BasedArtEducation)、全球性文化的艺术教育(GlobalCultureArtEducation)。②
从国际艺术教育思潮发展来看,整体趋势是强调艺术教育以人的生活为核心、以社会文化为导向,在这一点上与社区建设指导思想高度一致。综合各流派的思想,社会文化取向的艺术教育主要特征为:1.重视艺术教育在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和功能的发挥以及在学习者日常生活的运用;2.强调艺术教学与当地社会关系的结合互动,3.以多元文化为主要学习内容。③和学生取向的艺术教育及学科取向的艺术教育相比,社会文化取向的艺术教育更适合成人及社会艺术教育领域,因此也特别适合大学城社区的大学生及其他成年居民。
三、通过艺术教育营建具有文化创意的大学城社区
社区通常具有四个要素:人群、地域、社会互动、社区认同。④结合创意社会的特点,笔者归纳出有文化创意的大学城社区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首先,通过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应该培育一批有权利、有能力接受文化艺术学习并支持和维护文化艺术发展的人群;其次,对建设有美感创意的优质社区生活方式和创意文化为特征的社区发展目标形成共识;再次,有健全整体的经济、文化、教育生态,社区政策、高等教育、文化创意产业、环境设施等方面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和相互支持的局面。那么,在国家现有的文化教育政策框架中,我们应如何通过高校与社区的共同努力来发展艺术教育,营建具有文化创意的大学城社区呢?
(一)进一步普及文化艺术教育,建立社区审美共同体
只有培养艺术人群及提高民众的审美素养,文化创意产业才能有更大的市场与欣赏人群,因此建立社区审美共同体是最基本的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高校与社区共同提供充足的文化艺术资源,保障居民充分享有文化艺术资源、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权利。
2.强调社区居民维护文化艺术资源、推动文化艺术发展的责任,完善艺术市场,鼓励艺术消费。
3.尊重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人群的文化艺术活动方式,促进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通常的城市社区是基于地域的身份认同,而大学城的居民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他们带来了各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式,从文化艺术和审美角度切入,重建一个属于文化和审美的社区共同体,既尊重了文化的多样性,也促进了基于文化的交流和学习,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促进艺术教育融入生活,建立美感创意的人文生活环境
后现论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已经逐步发展到建立一种美感创意的集体生活方式,艺术即生活,生活即艺术,艺术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不仅可以进一步普及艺术教育,提高民众审美素养,还有助于建立美感创意的人文生活环境。
1.实施公共艺术方案(1)开展公共艺术活动
利用社区的节庆、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商家促销日等时机,通过论坛、展览、表演、公共出版物、网络等形式,开展公共艺术活动。如每年确立一个艺术活动主题,各高校与社区联合策划,推出系列文化艺术活动,面向全体大学生与社区居民开放。
(2)艺术介入生活空间
艺术介入生活空间主要指视觉艺术,是通过推广公共艺术,影响社区的环境与生态,让美学与艺术的因子贴近社区居民的生活,促进居民艺术感的自我觉醒,营造美感创意的生活环境。我国台湾地区在1992年的“文化艺术奖助条例”中曾作出规定,公有建筑物必须提拨百分之一的建筑经费作为公共艺术的设置。之后又推出了“艺术介入空间计划”,主要提供民间团体自主、自发投入美学环境的改造,引发艺术家与民众的互动与沟通。⑤这些有益的经验值得借鉴。
大学城社区与城市的老城区相比,在建筑风格、整体环境的设置上已经向艺术化、美观化迈进了一大步,但是在美感创意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高校与社区如能够给大学生和居民提供更多进行空间美化的艺术实践机会和场所,可以促进社区居民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关注和参与,在公众讨论和共同参与中对建设美感创意生活环境形成共识。
2.将文化艺术观念融入高校与社区的行政管理
推广艺术、建设具有美感创意的生活方式,这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和文化管理部门的职责,还应该调动整个社区的资源,包括高校和社区的行政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美感环境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与推广、创意人才的培养,只有各部门将促进文化艺术发展的观念融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才能真正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全面推广社会性艺术教育,美化我们的生活空间,建立起促进美感创意社区发展的制度环境。
(三)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方式,大力推进文化艺术素质教育
1.着眼创意人才培养
高校应在教育体制和培养机制上进行创新,培养出更多高层次的创意人才。设置合理的创意课程体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高校应根据不同的学科方向来构建文化创意课程体系,鼓励学科交叉,特别是工科、商科与艺术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尤其要重视人文艺术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底蕴,提高创意能力,为文化创意产业输送市场需要的人才。
2.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高校的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具有辐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创意氛围能激发大学生的创造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意人才培养环境。高校应在校园文化环境上下功夫,为同学们提供具有创意、美感和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环境。高校可以策划开展各项激发创意的文化艺术活动,并以学生的创意来装点校园环境,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改变。
(四)学校艺术资源与社区艺术教育资源相衔接,形成良性互动
1.高校与社区艺术教育资源共享大学城是大学集聚地,每所大学都有独立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软件资源包括艺术师资、艺术课程、艺术讲座、艺术网站、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硬件包括图书馆、展览馆、演出场所、设计类实验室等。除此之外,某些大学城还规划了公共的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音乐厅、公共演出场所、艺术培训中心等。对于这些艺术资源,大学城管理机构、教育管理机构应联合制定艺术资源共享方案,并推出向社会开放的机制,让社区民众尽可能多地享受到大学城的文化艺术资源。
2.高校与社区艺术教育资源衔接
(1)社区对高校艺术教育资源的利用
社区可以利用高校的艺术师资、课程、论坛与讲座向居民开设文化艺术课程;社区可以利用高校的艺术教育场馆向社区居民开放艺术活动,或直接利用高校组织的艺术活动向社区居民开放;社区可以利用高校培养的艺术人才参与社区艺术活动,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创业人才和消费人群;社区可以利用高校在文化、艺术、科技方面的成果,合作开发多种形式的文化创意产业。
(2)高校对社区艺术教育资源的利用
高校可以利用社区的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艺术教育场所,拓展学校的艺术教育领域,培养未来文化艺术消费人群;高校可以依托社区的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为大学生安排艺术实践机会,开展研究创新,直接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高校可以与社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联合制定培养方案,为企业的发展量身打造创意人才团队。艺术教育的发展引导着一个地区集体生活方式的改变,通过制定相应的文化教育政策和实施具体的项目来促进艺术教育的推广,培养艺术人才,建立健全整体的艺术文化生态,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具有文化创意的大学城社区的目标,并且能够以点带面地促进全社会公民文化艺术素养的提升,在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同时,实现建设美好家园的梦想。
注释:
①大学城――百度百科,http:///link?url=T6EaiYApSJ-mPS5ADqoHkVkkMyTiHQ13GF231y0_Pn9ITtD1Pj95Hz3N2KNE2ZPb
②黄美贤:《我国社会艺术教育政策之研究――以社会文化取向为观点》,“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学系博士论文,第28-29页,2005年2月。
③同上,第29页。
④社区――百度百科,http:///view/49629.htm⑤黄龄莹:《推动社会艺术教育政策建构文化国力之研究――以文化公民权、公民美学及台湾生活美学三大运动为例分析》,《艺术论文集刊》第15期,第48页,2011年10月。
参考文献:
[1]黄龄莹.推动社会艺术教育政策建构文化国力之研究――以文化公民权、公民美学及台湾生活美学三大运动为例分析[J].艺术论文集刊,2011,(10).
[2]黄美贤.我国社会艺术教育政策之研究――以社会文化取向为观点[D].“国立”台湾师范大学,2005.
[3]黄美贤.“国立”台湾艺术大学文化创意产学园区与社区合作之个案探讨[J].社区研究学刊,2011,(02).
[4]王丽琦.美学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困境及突破路径[J].艺术教育,2012,(05).
[5]柳志红.大学城艺术教育资源共享之研究――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J].文教资料,2012,(06).
作者简介:
简述教学过程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高等设计教育;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58-02
中国的设计教育是在社会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与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面临的问题与困难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尤其在专业课程设置的教学体系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就此,本文对中国湖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系的视觉传达专业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艺术设计系的视觉传达专业进行比较来研究,通过研究莫纳什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的教学大纲、学校的官方网站以及检索文献等,就综合性院校的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内容,包括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学制、课时设置、入学要求和必修课与选修课所占比例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希望可以借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办学优点,对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
一、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
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灵魂,具有关键的作用,关系到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高等设计教育课程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是先充分训练学生的内在思维,再培养专业技能,因为设计本身是一门强调审美意识、创意设计、素质涵养,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澳大利亚的教育理念是“自觉、自学”,受到宽松和自由氛围的影响,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很强。莫纳什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学校提供了大量的实践课程,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平面设计公司工作,因此该校的高就业率闻名于世;湖南师范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但往往忽略了重要的内在过程,学生的设计思维都只是停留在模仿阶段,缺乏创新性,生产线式的教学培养不出富有创造力的艺术设计人才,这是和国外设计教育最本质的区别之一。
二、学制、课时设置、入学要求
1.莫纳什大学。莫纳什大学的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专业的学制有三年。入学要求是完成澳大利亚的高中课程,平均成绩合格达标后方可申请入读大学。
2.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专业的学制有四年。入学要求是参加国家统一高考和湖南省的美术专业联考或湖南师大在外省的专业招生考试。
三、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
1.莫纳什大学。莫纳什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重在实践,专业方向集中,占总学分的80%;选修课选课余地大,学分比例高,占总学分的20%,且每一学期均开放,可以参考两校2013年的课表(表1和图1,见下页)。每学期实践课学分各12分,理论课和选修课各6分。实践课一般都在传达设计工作室以小班授课的方式进行,各小组展开讨论以及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综合能力和独立思考得到了锻炼。总之,莫纳什大学视觉传达的课程设置给学生提供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主动性、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
2.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课程设置分为专业课、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公共必修课侧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基础专业技能,占总学分的32%;选修课分为弹性素养选修课和专业任选课,比例较低,分别是2%和6%。综上,湖南师范大学视觉传达的课程设置种类多,但选修课少,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
四、讨论
莫纳什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莫纳什大学1961年成立于墨尔本,是澳大利亚最国际化的大学,以高品质教学、学术研究和高就业率闻名于世;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莫纳什大学的视觉传达专业课程设置各具特色。湖南师范大学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性,但是有以下三点不足:学校没有很重视学生自由学习的气氛,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且易产生排斥心理;课程的设置者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与设计这门专业的创新性高要求相矛盾,就业率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时间有限,不可能完成这么多繁杂散乱、没有针对性的专业课。莫纳什大学的视觉传达专业课程设置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借鉴: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偏向实用性,就业率高;课程设置量少、实用、针对性强;学生选修课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例大。但是,必修课设置不多,可能会导致学习氛围过度自由,学生素质的两极分化。
综上所述,澳方的课程重视和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主观意识,激发创造性;中方的课程设置还正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我们要在设计教育的教学实践中突破传统观念,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以满足新时期艺术设计市场对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楠.当代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和探索[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8,(5).
[2]廖军.来自澳大利亚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启示[J].苏州大学学报,2002,(6).
[3]尹传荣.高等设计教育的当下取向与未来意义[J].艺术与设计,2011,(8).
[4]潘鲁生.潘鲁生设计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启示[J].艺术教育,2011,(12):68-69.
[5]刘伟东.关于高等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改革的几点思考[J].艺术与设计,2000,(2).
简述教学过程的意义范文3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需要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熟练操作,因此本节的知识和技能目标确定为“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进而了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与功能”。通过参与问题的探讨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认同细胞膜作为细胞生命系统边界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体会生命的精致与完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细胞膜组成成分与其功能的相适应特点是理解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的基础,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确定为:(1)细胞膜的成分与功能;(2)体会细胞膜 作为细胞生命系统边界的重要意义。为后面把细胞作为一个活系统来研究做了一个起点示范,是一个重要却相对难理解的知识点。要让学生从实验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培养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需要考虑学生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因此教学难点为:(1)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教师引导、学案辅助、资料分析与多媒体运用,帮助学生体验实验过程,让学生感知细胞膜的存在, 将细胞的物质组成与功能有机地联系起来, 使学生对细胞形成系统的认识,也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多媒体实验室进行教学,既可以开展实验,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五、教学过程
见下面列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第4章 作好铺垫,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基本上能够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教学目标严格按照新课程“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来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贯彻了教学目标,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是由于安排了学生实验,课堂教学时间显得仓促。
板书设计: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制备
1.选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2.原理:红细胞吸水涨破
二、细胞膜的成分
三、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四、细胞壁
简述教学过程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 回归生活 高中语文教学
1.引言
高中语文教学追求的是理论价值取向与实践操作方式的协调性和统一性,简而言之就是有效实现高中语文教学方式与价值取向的统一。高中语文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是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学生带着生活体验和经历学习语文,那么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就会提升到相应的高度。同时,语文教学还要以生活为起点,扎根于生活,这就要求中学语文老师选用科学的生活教育理念进行语文教学,从而建立完善的、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模式,为高中语文教学范围的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高中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的主要切入点
2.1语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任何语文案例中都能够看到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部分,这就需要教师对这点予以高度重视,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将现实生活案例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育中,有效提升学生对人生、对整个社会的认知。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字、词、句式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予以重点关注,尤其对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中国文化及其与当代社会的联系予以高度重视。比如,在对诸子散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讲座、辩论赛等课外活动,对诸子百家的学说思想进行介绍,同时也对儒家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导思想的原因进行分析和阐述,着重对儒家学说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与建设的各方面影响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对古人古籍形成客观、正确的评价,并将这些观点有效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适应社会的能力[1]。
第二,在现代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现实社会联系。比如在讲授《内蒙访古》一文的过程中,可以联系内蒙野生动物因其生存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影响进行讲述,并从内蒙古地理环境的简述入手,由最近的新闻消息引进课文内容,拉近课文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环境保护意识在无形中渗透到学生的心里。
2.2激情演绎,再现生活。
生活是语文教学最宝贵的资源。因此,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对生活场景进行模拟的情景化教学模式,从而将语文课本中静态的文字表述转变为动态的生活再现,寓生活于教学。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场景之中可以分派给学生不同的角色,演绎不同的人物,对不同的生活进行体验,这样学生就能在这种欢快、夸张的表演过程中学到很多语文知识,同时这种身临其境的场景演绎也能大力调动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积极性,大大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回归生活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3.1大力创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学习功能过于强调,却忽略温馨、有趣的学习环境,极易形成紧张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创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能够让广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生活场景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充分进行思想交流。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在教师中布设相应的“学习角”[2],让生活中的鸟兽鱼虫进驻教室,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
3.2全面创设富于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新课文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方法,将整个语文课堂“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为此广大教师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对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加以感悟。比如,在讲授《我与地坛》一课的过程中,可以选用阎维文的《母亲》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逐渐进入角色,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母亲的形象对作者的情感加以反复体会,让枯燥的文字变成深情的生活情境[3]。
3.3对教材中蕴含的生活因素进行深挖。
随着语文教学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变得更具生活气息,很多文章内容都极具生活趣味。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将课堂作为教学的起点,将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大力提倡学生用生活标准对其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诠释,对生活底蕴进行判断,说积极说出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比如在讲授《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时,因为学生对历史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所以他们很难对鲁迅先生那种悲愤的情绪予以深刻的理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对当时鲁迅先生的生活背景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从而实现对教材中生活资源的有效挖掘。
4.结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对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进行充分的领悟,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此外,语文教师也要善于捕捉生活现象,让语文教学更生活化,切实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利利.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服务生活――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语文生活化”教学尝试[J].考试周刊,2012(93):89-90.
简述教学过程的意义范文5
教学方面(简述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和效果、课外学生辅导和特色选修课的主要成果)
2020年下学期我承担本校一年级和四年级:一(3)、四(1)、四(2)、四(3)、四(4)、四(5),6个班的体育教学工作,另负责小学中段四、五年级1+1课程:篮球兴趣班授课和小学3-6年级早操、四年级大课间,以及学校小学四年级篮球队训练,每周共计13节课,平均每班人数达到45人以上,学生体质、运动能力也是很不均衡。现已经圆满、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训练工作及其他临时性工作,一学期以来,我深刻体验到了一名体育教师的艰辛和快乐,把自己的青春和激情倾注于我钟爱的体育教育事业上,倾注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现就本学年我个人各方面的情况作简要的总结,以及为新学年的工作确立目标。
一、思想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能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自觉提高思想素质,道德水准,时常利用网络和电视,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和时事动态,能正确处理学校和社会、家庭的关系,积极形成教育合力,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一学期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校领导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新的学期即将来临,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勤学苦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经受得起任何考验的好同志。
二、教学工作
1、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秉承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体罚学生,能耐
心细致的工作,让他们热爱学习,发挥特长,培养其素质。
2、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按
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运动负荷由小到大,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
实行多次重复练习,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在头脑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表象的形成。
3、在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认真组织每天的大课间和课余
训练工作,精心计划、筹备每次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尽力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在这一学期里,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抓好每次全校住宿生的晨练跑操、检查和全校大课间的体育锻炼工作。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4、因材施教:通过体育课的锻炼,培养学生的终身的良好的运动习惯,使那些有行动障碍的学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感受到了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尊心,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研方面
(简述研讨课时间内容、参赛论文案例、外出学习等情况)
积极参加每周一次(周二上午第一、二节课)的校内教研活动,同行的课,认真听课、评课,和组内老师一起为参加青年教师比武的老师进行磨课、讨论、集思广益;也积极参与校外的有用的有意义的教研学习活动,如参加了株洲市教育局、教科院体育教研员侯老师组织的全市体育老师线上观看优质获奖课和专家评课与讲座;石峰区教育局体育教研员组织的全区体育老师的集中教研和线上培训。自身也积极准备好自己的教学研讨课,认真备课,撰写好教学设计、教案,但本学期因学校活动等原因,我的教学研讨课未上,来期再安排完成。
反思改进
(简述本学期教学工作的不足和下学期改进计划)
简述教学过程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 体育 教学 语言 要求 方法
现代体育教学的努力进取目标,要不断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科学合理地应用语言强化,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经之一。诚然,大家对语言强化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尚未见到较为系统的论述。本文试图就应用语言强化的基本要求与方法作一论述,恳求同行斧正。
一、语言强化的重要意义
强化,生理心理学上称增强某种刺激与有机体某种反应之间的联系为强化。主要是指对暂时神经联系的强化。行为科学上称为强化就是对行为的定向控制。强化可分为正确强化(正强化)和否定强化(负强化)。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强化非常重要。他指出,行为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的作用,因而直接控制强化物就是控制行为。因此,要很好地控制其行为,必须很好地应用强化语言。体育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控制学生学习的过程行为,促使学生朝着预定的教学目标努力奋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应用语言强化科学合理,可起到促进学生较快地学习掌握动作、及时纠正错误动作、较快地建立各种条件反射,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积极作用。
二、应用语言强化的基本要求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握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使之更快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等,并不断地给予强化。正确的强化是通过有效剌激而引起积极的反应,以逐步地达到学习目标。如不切实际地给予强化,则不能刺激学生引起积极的反应,达不到强化的真正目的。因此,必须做到下列几点:
1.适时性。强化的时机极其重要。教师应根据体育各项目教学的特点、学习的不同情况,抓住契机给予强化,促使学生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得到有效的强化,并循着学习的预定目标不断前进。如果不适时机地进行强化,其结果强化作用锐减或难以起到强化的作用,针对学生做动作过程中,当动作完成准确时,我们应即刻给予强化(正强化),使学生认识到做正确而感到高兴;如出现错误动作时,必须马上给予否定强化,使学生认识到做错了动作,能尽快得到纠正。在做完动作后30秒以内给予强化,学生能十分清楚刚才做动作的各种肌肉感觉,其强化效果明显。如过了30秒,记忆就淡忘了30%,而给予的强化最多起到70%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瞅准学生学习的各种契机,恰到好处地给予各种强化,才能达到强化的预期效果。
2.适度性。我们应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等,进行适度的强化。如学生初学动作阶段,要抓住技术关健进行强化,随着学习的进展而过渡到技术细节上的强化,由主则次循序渐进;反之,在学生初学动作阶段就不仔细考虑主次而全面强化,则会顾此失彼,难以起到全面强化的效用,事倍功半,甚至会徒劳无益。因此,教师要善于掌握运用语言刺激的效能,如在肯定学生做动作正确时,要以肯定和赞扬的口吻进行强化,使学生听后心里舒服而高兴,以激起学生更加努力,而不宜于用夸张华丽的词语去赞扬,以免引起学生自我满足,不求上进。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或错误动作,在指出时也要注意到适度性,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状况。在批评或否定错误动作时,要恰如其分,多从鼓励、希望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心服口服或很清楚错误动作的产生原因及时怎样纠正。而不能把该生说得一无是处,使他抬不起头而丧失信心,萎靡不振,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厌倦心态。
3.时效性。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强化时,要充分考虑到强化后的时效性如何。特别应考虑努力发挥语言信息的最大效能,锤炼强化信息。在运用语言强化时教师要做到以精练的语言获得最大的强化效能。应追求利用最少的时间里或利用最少的语言而获得最大的强化效能。这就要求教师讲究强化信息的针对性、鲜明性与深刻性。如为了强化一学生完成背越式跳高的空中动作而运用,用“过杆背弓充分收腹及时,动作漂亮”具体化的语言加以强化,强化效果明显。应注意对初学者要避免运用抽象化的语言,用“很好”一类进行强化。而且,我们在进行重复强化时,也要尽量避免语言一或不变地重复,因为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当载有新信息的语言第一次讲出时,对大脑刺激最大,印象最深,以后每重复一次,其印象就会依次遂减;重复次数多了,就会使大脑关闭其接受系统。为此,我们在给予强化时,要考虑语言的具体、生动、形象、可变性等,不断地给予学生新的刺激,即使必须重复也应用语言强化的基本要求要注意改变语凋等,以达到有效强化。
三、强化的基本方法
为了达到强化的预期目的,不仅要按照上述基本要求,而且,必须掌握强化的基本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学生的学习,并循着既定的教学目标,顺利地进行教学及其任务的完成,其主要方法有两种。
1.连续强化。它是指对学生每次做动作或练习后,都给予强化,强化是连续不断做。特别是将程序教学法引入体育教学中后强化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而突出。如在技术动作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始终处于教师严密控制下,循着我们设计好的教学“步子”前进,达到步步准确掌握动作而少犯错误,及时巩固动作。这种步步强化式的连续强化方法,能有效地及时修正偏错,巩固准确动作,快速地建立条件反射,激发学生的学习干劲。它适用于体育的单个技术动作教学,特别是时空概念要求较高的动作等教学之中。
2.间歇强化。它并不是对学生每次做动作或练习后都给予强化,而是按照预定的练习次数或时间间隔进行强化。如对一些简单的动作或复杂动作的改进提高阶段教学中,教师可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练习次数或时间,进行定时监测其完成情况而加以强化。这种间歇强化方法,对有些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按照教师布置任务,在学生自觉地学习或练习过程中,仔细地体验动作,辨别做动作的正确与否而加以自我强化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按一定间歇去强化学生的学习,以促使学生逐步趋于准确的自我强化,不断地提高学习或练习的效果与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辨别思维的能力以及自觉独立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