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艺术发展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艺术发展史范文1
(一)高超的技术性
和传统艺术设计相比,新媒体艺术设计依靠技术催生,进入新世纪以后,科技对艺术的表现和发展影响更加明显,尤其是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更给传统的艺术设计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借助便携式的先进数码设备,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快速制作和传播,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传播的速度。而传统的艺术设计则主要依靠创作者自身的审美情趣、文化习俗以及主观能动性,进行音乐创作、美术绘画、戏剧表演和雕刻展示,这其中起到核心作用的是创作者的主观意识。新技术更加突出强调技术性,尤其重视新媒体科技发展,紧跟科技发展,凸显及时性。
(二)明显的虚拟性
新媒体艺术设计主要借助数字化技术模拟,运用魔术般数字化软件技术,精确地勾勒线条、调配色彩、组合图形,运用近乎夸张的手法展现奇异多姿的艺术画面,让设计师快速捕捉灵感,精确表现思想,彰显极具个性化的艺术设计理念。新媒体艺术设计师灵活巧妙地借助二维以及三维虚拟技术,设计出平面或者立体感极强的画面,在艺术的世界里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审美自由地驰骋。这些是传统艺术设计无法实现的,甚至一些高清的艺术摄像师都叹为观止,很多的艺术作品具有突出的超现实感,体现明显的虚拟性,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掘设计师的艺术潜质。
(三)及时的互动性
传统的艺术设计受到设计材料、传播时间等方面的制约,一部作品从设计到成型再到受众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欣赏者和使用者不能及时和创作者实现即时沟通,一旦完成就是成型,互动性只有成品完成后的交流。但是新媒体艺术设计却具有极强的即时互动性,创作者、欣赏者能够实现即时双向互动,欣赏者(使用者)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审美追求、艺术表现等,也可以即时把自己的审美感悟、设计需求反馈给设计者。这种及时互动性改变了传统的艺术作品的文化环境模式,构建了全新的艺术交往形式,实现不同层次甚至不同文明的即时沟通,在文化碰撞过程中带来更大的文化融合,形成多元互动的艺术创作审美格局。
二、新媒体艺术设计对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分析
(一)丰富拓展了艺术设计的表现内容
传统的艺术设计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需要很多的手工操作,费时费力,工作量大,工序复杂,工作时间长,同时创作具有单向前延性,不具逆转性,一旦着手,并不能回溯,出现问题必须推翻重新开始。运用新媒体数字技术能够根据创作者的主观想象,灵活自如地调动各种色彩、线条和图形元素,创作出异常逼真乃至超越现实的艺术作品,而且能够根据审美标准和预定效果,及时修正,因为现代化的新媒体数字技术具有强大的撤销功能,能够根据需要随时修改,能够后退和前进,反复比较,给设计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也留给了设计者更久的创新时间,尤其是能够根据互动及时调整自己的创作表现形式,甚至根据自己前后的审美感知,在实践中即时调整自己的设计中的审美标准以及创作表现。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网络传播形式和速度的变化,尤其是各种新媒体艺术设计软件和硬件产品的不断推出,借助新媒体技术能够设计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作品形式。比如,智能手机、网络云电视、虚拟互动媒体不断出现,都将给新媒体艺术设计带来更加多样的展示平台。传统的艺术设计将会受到更大的冲击,新媒体艺术设计也将为艺术创作带来更富新意的创作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拓展艺术设计内容。
(二)拓展传统艺术设计的思维外延
新媒体艺术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给传统的艺术设计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促进艺术设计领域进行深度变革,影响了每一个设计者的心理、环境和对象,极大地拓展了艺术设计的思维。传统艺术设计在新媒体艺术的影响下,不断在传承中谋求变革,运用更新的科技元素,实现传统艺术设计的现代化,尤其是通过现代新媒体数字技术让作品更加彰显人性。创作手段的变革推动创作思维的拓展,创作思维的延伸又进一步促进艺术设计向更宽更广的领域拓展,推动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
(三)促进传统艺术设计手段的花样翻新
新媒体艺术发展史范文2
【 关键词 】 计算机网络技术;新媒体;发展模式;分析
Discussion of New Media Development Model is Based on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Dong Peng
(Jining Teachers Colleg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Inner Mongolia Wulanchabu 012000)
【 Abstract 】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is mainly based on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lying on the Internet platform for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the media in the form of an innovative form. Currently, the Internet and other new media has become important following the traditional media media, to achieve timely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rich content, while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cost of information publicity. In the process of the new media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mong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s constantly developing, and its provide a strong technical support, so that the new media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seminating information. In this paper, new media development model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alysis.
【 Keywords 】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new media; development model; analysis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作为一名高校的计算机教师,也在不断地对新媒体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通过了解互联网新媒体,到解决新问题在发展中的问题,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媒体的发展做出贡献。
2 网络新媒体的产生
网络新媒体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在我国得到应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人们开始逐渐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其开发和研究。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网购、网校、网上银行、网络社区、网络医院等互联网基础服务形式逐渐增多,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它的出现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是一种无法比拟的技术形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逐渐的走向社会,其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在日渐提高,已经被誉为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互联网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有很多明显的优势。首先它将文字、声音和影响等形式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对信息进行了展示和解说,这种融合结合了其他媒体形式的优点,让信息更加直观地进行了展示。互联网新媒体不仅仅在发展自己,也推动了其他媒体的发展,让传统媒体感受到了互联网的魅力所在。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新媒体的出现让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因为网络新媒体的出现让信息传播的更加快捷,信息的展现形式多种多样。人们更喜欢主动地去搜索信息,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信息,网络媒体凭借着其诸多的优点,被人们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
3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
对于新媒体而言,其重要的组成形式主要是依靠网络和移动设备,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新媒体对新技术的依赖程度更高,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就是互联网新媒体的核心技术。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成为极具商业潜力的重要发展模式,关系到新媒体的发展。
3.1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形式改变了人们的习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形式也随着不断的改变,其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互联网产生开始,人们的信息接收和传播的重要方式就在不断的变化。最早主要的媒体传播方式以网站为主,人们通过互联网去沟通和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这种形态之下的信息传播模式多为单向的传播,带来具体的互动还需要一些聊天工具的辅助,聊天工具的诞生改进了人们之间进行传播的交流的重要形式。之后论坛的出现让信息传播形式更加的快捷,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喜欢泡在论坛进行观点的阐述。而随后的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迅速地发展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微博的开放型、便捷性深深收到广大网民的喜爱。现在微博作为信息重要的传播方式,不仅参与信息的传播,还是重要的言论所在地。一些政府都在微博中政治措施,告诉人们重要的信息。
3.2 无线设备成为新媒体的重要载体
随着我国通信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逐步建设成3G、4G网络,这标志着通讯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正式开始,无线网络的发展将大大拓展新媒体的范围,移动设备也成为了新媒体的重要载体,在手机上浏览信息,与人沟通已经成为了现在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手机技术的进步,智能手机运行速度的加快,已经可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浏览,让人们更好地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互动和上传信息,将自己生活当中的点滴和遇到的奇人怪事进行分享。未来的新媒体发展更多地需要移动互联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增加了媒体的传播种类,让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的增长,开辟了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新纪元。
3.3 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信息的内容结构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形式和内容结构在不断地改变,早先的媒体传播方式仅仅是以文字为主,实际上是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化,并没有完全展现出自己的优势。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视频技术的推出,突破了原有的传播形式,网络信息传播开始有直播、声音、图像的变化。其在线直播的内容多种多样,用户还可以自由选择播放的内容,重复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这种回放和自由的形式是传播的播放形式所不能达到的,而且在对视频的处理上,更加地清晰。新媒体的发展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服务,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性,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视觉体验,也会给媒体产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模式。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地改变,目前移动互联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新媒体发展的核心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现有新媒体形式。新媒体的发展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为其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促使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更加健康地发展,提供给用户更加方便的网络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艺,罗玉云.论新媒体传播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衡水学院学报.2012(06):98-100.
[2] 褚永波,万文丽.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优势[J].中国新通信.2014(02):47.
[3] 文新发.互联网新媒体对高校信息安全的影响[J].信息通信.2013(07):132-133.
[4] 王中贝.浅析凤凰传媒集团的互联网新媒体营销[J].东方企业文化.2013(20):183.
[5] 周钧.试论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3(10):117-118.
新媒体艺术发展史范文3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艺术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9-0000-02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edia Arts
Liao Xueqing
(Fujian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Software College,Quanzhou362000,China)
Abstract:The history of human art and technology is an evolution of the media.Digital Media Arts in the final analysis is art,artistic value,unlike the completely utilitarian goods."Guan Zhao who the core digital technology,digital media art depends on the maturity of the first man-machine symbiosis,in other words is the life of the human brain and computers of integration."But also for the arts in the digital media industry people,there are certain specific requirements,must have good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Keywords:Digital Media Arts;Art
一、前言
以现在的角度看,人类艺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媒体与科技的演变史。数字媒体艺术,是数字技术与各种艺术形态结缘的产物,它包括两个基本层面:一是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平台的艺术创作,即直接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艺术创作、实现艺术理念的表达与描述;二是基于各种传统艺术平台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即将数字媒体技术导入传统艺术创作,使传统艺术脱胎为新媒体艺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
数字媒体艺术归根结底属于艺术,具有艺术价值,不同于完全功利性的商品。“观照数字技术的人本内核,数字媒体艺术的成熟首先有赖于人机共生―人脑和电脑的生命性整合。”在大学的教科书中,明确指出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而且对于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行业的人,也有一定的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化修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发明进入和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些媒体艺术家对这些技术进行了最早的试验和应用,致力于发现那些没有被实施过的操作,不断挖掘新的可能性。电话、广播、传真、电视等远程通信技术的出现使得艺术家们对互动方式的探索日益成熟,而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直接导致了人类社会的巨变,网络实现了现实社会前所未有的平等度和自由度,也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信息传递方式和信息者的地位。人类社会形态的这种改变,必然会使得最适应它的媒体艺术这种形式获得最迅速的发展,产生了互动媒体。
二、那么,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到底要不要产业化
面对国外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巨大市场效应,尤其是被北美、日韩立足数字技术抢占文化版图的形势所迫,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必须要迅速崛起。所以,中国现阶段还是要以产业化的方式来促进数字媒体艺术的大规模发展。但产业化不是包治百病的“药方”,决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使中国的数字媒体艺术沦为“金钱的奴隶”、“文化的沙漠”;不能忘记其艺术价值,让数字媒体艺术不仅为了利益的竞争而劳作,还要为了精神的自由表现而创造。现阶段提倡的“产业价值链”不仅包括产品的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因为数字媒体艺术本质上是“追求人性自由”的艺术产品。
当前政府提出的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化”与其艺术价值是相互冲突的。对于尚未成型的数字媒体艺术而言,如果一刀切地将之纳人产业领域,它不仅背离了数字技术的精神内核,而且可能只是作为其他艺术进人产业领域的工具,而难以获得独立的精神品格和审美意义。“数字技术的核心就是人的本性,我们的梦想―人的价值。”视觉艺术的发展空间就体现了前所未有的交叉,人们以不同的视野来体验生活情感,透视科学、自然和人生。
三、数字媒体概述
数字媒体是以数字方式存在和以数字方式传播的媒体。数字媒体当前的表现形式包括:数字报刊、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等运用数字技术,以屏幕为表现载体的媒体。较之传统的大众媒体,数字媒体传播具有数字化和双向传播的特征。数字媒体不仅成为当下媒体的主流模式,而且为艺术的现代性做出了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多种图式混杂的艺术存在态势。
数字媒体可以分为五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和传输媒体,也可以按照数字媒体的传播形式,将其分为网络型数字媒体和封装型数字媒体,网络型数字媒体一般是指Internet互联网,封装型数字媒体包括软磁盘和光盘:CD系列和DVD系列。
四、数字媒体艺术概述
数字媒体产品的最大特点是交互性,数字媒体作品是通过硬件和软件及用户的参与这三项来共同实现的。但如何赋予数字媒体以生命力,提高艺术创作的人文内涵,摆脱纯数字技术炫耀,是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别值得关注的。从数字媒体艺术角度来看,它仅是计算机深入到各种应用领域的表现手法。数字媒体艺术需通过相当的“包装”来表现,而艺术的表现就是数字媒体的一种包装。艺术的表现决定了作品的视觉品味,艺术的合理渲染有效地强化了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力,同样一件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艺术家赋予它各自艺术特性,它就会成为风格迥然不同的作品。
新媒体艺术发展史范文4
一、当代艺术观念的植入
当代艺术观念的植入是对学生开发艺术思维和思想能力的建立总要的一个环节。在我国我们发现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的艺术教育基本上到毕加索为止,对于学生来说博伊斯,安迪沃霍是谁,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艺术的发展,同样是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艺术从早期的古典艺术发展到印象派,再到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或者现在常听到的一个词当代艺术。艺术已经发展到后现代了,其表现也越来越呈现个性化和多元化。而当代艺术观念的植入更是培养艺术创新人才的开门之路。何为人人都是艺术家,就是每个人的思维不一样。艺术教育不是要工厂化的加工。而大多数院校中的艺术教育同样不能还停留在古典艺术或者到印象派教育为止,与我们现在生活息息相关的当代艺术一笔带过,更是忽略了艺术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从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史来看,其起源应该是20世纪60年代的VIDEOART,这也是后现代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艺术观念的植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艺术史有个完整和全面的认识,更能为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完整的艺术理论和个性化、创新化的人才基础。打破传统的艺术观念,使艺术变得天马行空、无孔不入,完完全全地介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从而建立起个人的、独立的、创新的思维方式。由于目前国内中学阶段的艺术普及教育还非常保守,所以即使是进入美院的学生也普遍缺乏对当代艺术的了解。因此在专业教学的第一阶段重点强调的就是印象派之后的艺术史梳理,让学生们能够以艺术史作为一个标尺,对当代艺术、新媒体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对自身的创作有一个基本的定位。
二、跨学科知识的介入
跨学科知识的介入,其本质就是打破专业之分,看国外的艺术教育,数字媒体艺术的核心是声电光在艺术中的运用和传播。其专业方向和覆盖应该为:网络艺术,声音艺术、互动装置、肢体语言、录像艺术、动画等相关课程和与生物工程等学科的相互交叉。单一化、平面化的动画只能成为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国内的学院教育普遍缺乏的就是学科间的交叉。学科与学科、专业与专业之间常常相互孤立,而学生们也被限制在各自专业内研究和探索中,只顾眼前能看到的东西,这样一来视野始终是非常狭窄,从长远上看不利于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艺术创作也很受局限。数字媒体作为一种十分灵活的媒介运用手段要求艺术家对多种学科,多种技术有非常宽泛的涉猎,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本专业知识介绍的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去了解,思考,诸如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电子信息等其他学科的内容。国外不同于国内的情况是招生对象来自非艺术专业,如生物、医学、文学、音乐等等其他领域的学生,使得学科上有极强的交叉性和思维的开阔性,因此对于当代艺术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更开拓了数字媒体艺术在各个领域的课题延展和深入研究。
三、社会生活感受力的培养
现在进入学院的学生们大多有着类似的成长经历和生存环境,这也直接导致了他们中大多数人在面对生活的时候缺乏较为独特的个人感受,可以说没有能够震动自己的个人感受也就谈不上有创作的冲动,所以在学校的每一个课程中对社会生活感受力的培养始终是核心环节,既有限定宏观主题的考察式教学,也有鼓励寻找微观视角的个体探索。学生需要交流,教师要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逐步确立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大多数人也缺乏对生活的提炼和再加工的意识,活在这个社会的表层上,忽略其价值的表现。国外学生大部分是来自于已有多种社会工作经历,对于社会生活的了解较多,所以反映在创作的观点也是方方面面。
新媒体艺术发展史范文5
【关键词】新媒体 戏曲艺术 传承 保护
戏曲艺术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时至今日,受到历史、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面临着许多客观存在的问题,一些经剧目与传统表演手段正在逐渐消失,如何保护与传承戏曲艺术,是新媒体环境下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新媒体环境对戏曲艺术传承与保护的意义
1、新媒体环境使戏曲的影响力增大。
现代社会,新媒体艺术已经遍布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生活、学习、交友各个领域。戏曲作为一门传承已久的艺术,受众群体多以中老年为主,极少有青少年对戏曲艺术感兴趣。要实现戏曲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可以通过借助新媒体环境下优越的信息条件实现戏曲的传播与互动,打破传统戏曲舞台表演局限性,通过互联网络、电视转播等新媒体手段,使戏曲的传播范围更广泛,影响力更大。
2、戏曲资源实与数字化整合,更科学的传承与保护。
新媒体形式多种多样,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戏曲资源进行整合并将其数字化。通过对戏曲资源的有效整体与归纳,对戏曲资源进行良好的保护,例如对戏曲的发展史,戏曲的优秀作品通过制作成数字资源,整理出可供大众在网络在线欣赏或者下载的服务,使大众对戏曲的接触形式更多样。同时,通过戏曲资源的数字化,给予了戏曲最科学的传承与保护途径。
3、新媒体艺术使戏曲的发展空间更开阔
在许多观众眼中,传统的戏曲表演形式及剧情脱轨于现代生活。戏曲要发展,要创新,要在时代的变化中求变,就需要通过新媒体艺术的运用,将传统戏曲与新媒体戏曲结合起来,两者结合在一起使传统文化得到了弘扬同时也丰富了创意产业的发展。例如通过对传统戏曲角色的运用,创作出的戏曲动画片,将有效的吸引一大批青少年关注,由此对青少年灌输戏曲艺术中服装造型、唱腔、伴奏的特点,有利于戏曲文化的推广与发展。
二、新媒体环境下如何传承与保护戏曲艺术
1、改变传播思想,发展创新戏曲传播途径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戏曲要实现传承与保护,就要改变传统的传播理念,对戏曲传播的途径与模式进行创新转变。当前,新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传统戏曲在新媒中的应用却是屈指可数的。我国的戏曲文化历史悠久,积累了许多丰富且富有深意的优秀题材。通过对新媒体网络化、现化代技术的应用,使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实现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通过戏曲网络传播,吸引青年群体的关注。例如:通过戏曲与动漫产业相结合,将戏曲与动画创作融合在一起,通过现代化数字技术的外壳,打造出富有深度的民族文化精粹,创造出即好看同时又富有中国戏曲特色的优秀作品。还可通过建设戏曲网站,进行戏曲类手机软件开发,制作出满足戏曲爱好者的戏曲演唱、讲解等一系列戏曲文化成果。同时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戏曲传播模式与戏曲资源进行不断的开发创新,在当前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下,以多样化传播形式的创新,吸引青年人群对传统戏曲有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2、新媒体环境下不断加强对戏曲艺术的保护
在历史的长河中,戏曲艺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与演变,因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散发着璀璨夺目的光彩。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对中国戏曲的关注相对较高,例如一些具有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的戏曲形式在国际戏剧舞台上一度受到了热情追捧。新媒体环境下,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对中国的戏曲艺术进行有意识的规范与保护,在注重戏曲传播的同时也要保护戏曲的版权,同时对戏曲表演者给予一定的资金技持。例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京剧演员大赛”为京剧艺术的传播以及京剧人才的培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许多观众通过CCTV青京赛成为戏曲迷,而戏曲演员因其在荧屏上的优秀表现,为更多观众所熟知。同时通过加强与国外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戏曲的艺术价值。还可定期的举行戏曲研讨会,加强戏曲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活动,活跃于国剧戏剧舞台上,使更多人感受到我国戏曲艺术的魅力。
3、运用新媒体技术优势,实现戏曲传承与保护
长期以来,中国戏曲的受众多以老年人为主,戏曲演员在剧目的表演上、表演的舞台灯光效果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受众对戏曲的审美习惯主要以演员的唱功为重点,因此我们常常说戏曲是“听戏”而不是“看戏”。新媒体环境下,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戏曲的表演与传播更丰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戏曲节目通过录制实现永久保护,同时在戏曲表演中能创造出更好的灯光、舞美等,使舞台效果提高。其次,一些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对许多老艺术的作品实现了良好的保护,例如一些优秀的老艺术家演出的优秀作品,虽然艺术家已经故去多年,但他们的优秀作品与表演风采仍然通过新媒体技术完好的保存,时隔多年以后,人们仍然可以通地新媒体手段欣赏到老艺术家昔日的风采。
结语
当前,全世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已经引起了相当的关注。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戏曲艺术是一代代艺术家不断传承与发展创造的结晶,代表着我国丰富的历史底蕴,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特色以及美学精神。因此,需要我们通过新媒体环境下对戏曲传承与保护的不断研究探讨,对传统的戏曲文化起到传承与保护的作用。
【参考文献】
新媒体艺术发展史范文6
>> 国内轻喜剧电影发展研究 张刚喜剧电影研究 中国低成本喜剧电影的文化建设 当下中国喜剧电影创作演变及其发展 中国都市喜剧电影的辩证发展初探 中国喜剧电影海外输出的失败教训 论中国当代喜剧电影的精神特质 试论中国喜剧电影的未来走向 回眸2015中国电影:喜剧电影改朝换代 浅析喜剧电影的观看愉悦 刘德华欲导喜剧电影等 跨越认识误区 把脉喜剧电影 浅谈喜剧电影的灰色幽默 评喜剧电影的草根阶层 好看的韩国喜剧电影 民俗与国产喜剧电影 论塞纳特对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的影响 当代中国喜剧电影的现实焦虑及情感诉求 娱乐至死:从《夏洛特烦恼》看当下中国喜剧电影的创作走向 基于读者审美需求的图书馆中国喜剧电影资料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香港文汇报,2005-11-7).
[3]赵卫防.香港电影史1897―2006[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4]郑景鸿.笑里沧桑八十年[M].香港:进一步多媒体有限公司,2005.
[5]吴贻弓主编.上海电影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6]弘石.溯源――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笔记之一[J].当代电影,1992,(05).
[7]锄非子滑稽影片的变迁[J].影戏杂志,1922,(02).
[8]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
[9]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影片大典:故事片•戏曲片:1905-1930[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10]饶曙光.中国喜剧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11]刘宇清.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的创始与奠基[J].电影新作,2005,(05).
[12]徐卓呆.观明星公司影片[N].申报,1922-10-9.
[13]郦苏元,胡菊彬.中国无声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14]徐卓呆.拾香烟屁股主义[J].开心特刊,1926,(02).
[15]李道新.作为类型的早期中国喜剧片(上)[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16]张伟.前尘影事:中国早期电影的另类扫描[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17]徐卓呆.我办影戏公司的失败谈[J].电影月报,1928,(02).
[18]不开心.谈谈开心的三笑片[J].影戏世界,1926,(11)
[19]于君.中国电影史记[J].青青电影,194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