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质量保证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院质量保证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院质量保证工作计划

学院质量保证工作计划范文1

1Scrum与CMMI结合性

Scrum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发的一种敏捷软件设计模型,这一模型主要有产品负责人、Scrum负责人和Scrum团队组成,具体的组成人数根据设计主体的特点不同又会有不同,在Scrum开发模式下,产品负责人要负责制作和维护产品需求列表,作为每次冲刺的输入,根据产品需求列表的内容,在冲刺之前的贮备会议上制定整个冲刺过程的任务列表,然后就可以进入到软件设计的冲刺阶段,这一时间并不固定,大部分要持续2到4周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每天都要召开囊括所有团队成员的会议,具体设计人员汇报前一天的进度,并对当天的工作进行安排。冲刺开发完成以后进入到冲刺演示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的设计人员对设计软件进行演示审核,最终确定所设计的软件是否符合要求。在软件的设计活动中Scrum与CMMI对比主要集中在三级域上,Scrum对CMMI的三级域的不支持支持情况分布如表1所示,由表1中可以明显的看出Scrum过程对CMMI三级过程域的不支持主要集中在过程管理类过程域,并不存在无法克服的结合问题。

2Scrum敏捷软件开发的改造

2.1人员的角色分配在软件设计的CMMI模式中软件项目一般应该具备以下几种角色:项目经理、软件总设计师、软件设计师、软件测试员、软件质量保证员、软件配置管理员。而相应的Scrum中指设置了产品负责人、Scrum负责人和Scrum团队及中国角色,从组织机构和人员分配中可以看出二者的差异,所以在结合过程中应该在Scrum团队中再增加软件质量保证员和软件配置管理员的角色。

2.2制定项目计划在具体的软件设计活动中Scrum敏捷开发采取的是一种动态项目管理方式,如图1所示,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软件设计需求,Scrum模式下软件设计的冲刺执行与项目规划是并行的,通过对上一阶段工作的总结并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来保证项目的延续性和正确的方向性。在CMMI模式中项目管理是从最初的项目设计开始的,通过将设计目标有机分化为独立组成部分来实现设计工作的延续,在有机部分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分项的独立管理和整体的统筹管理保证设计方向的正确性。在项目管理活动中对二者的结合通过将CMMI项目策划的过程域对应到两个层次应用来实现,这两个层次分别被命名为目标层和冲刺层。项目层对应用户的要求设定产品任务列表,而冲刺层则对应任务列表结合软件质量保证员和软件配置管理员的新角色,保证软件设计的正确方向性。

2.3与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域的结合在具体的软件设计活动中Scrum开发方式通过增加CMMI模式中的软件质量保证员的角色来保障证PPQA过程域的实现,在结合型的软件设计模式中质量保证员的主要职责是:第一、全程参与冲刺的策划活动,制定《冲刺质量保证计划》,明确需要审查的过程和工作产品。第二、实施质量保证活动,在具体的冲刺活动中依据《冲刺质量保证计划》对设计的过程、产品和服务进行检查与评价。第三、对不符合项目标准的内容进行跟踪,并将软件开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汇总成《冲刺质量保证报告》,在冲刺演示会议上传达给组成人员,展示出开发活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和表现出的问题,由团队协商予以解决,如不能在团队内部解决,质量保证员有权直接上报直至有效解决。

3结论

学院质量保证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公路养护;质量监督;科学管理;服务水平;经济性;安全性;高效性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2000年国务院施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从法律上明确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地位和性质,并逐步形成公路工程“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有力地保障工程的质量。对于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也应当施行三级质量保证体系,才能有效地保证养护工程的质量。首先高速公路养护工程应施行质量监督管理,可借鉴通常的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办法,逐步建立起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质量监督体系。

2养护工程质量监督的性质

高速公路养护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在工作中对其工作行为负责,监督的特点有:

(1)强制性

不经过监督部门进行质量鉴定或鉴定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因此,对于被管理者和被监督者是强制性的,必须接受。

(2)执法性

政府监督主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进行监督,并严格遵照有关规定的监督程序行使监督、监察、纠正、许可等权利,因此监督人员的监督行为带有明显的执法性。

(3)全面性

政府监督行为是针对整个建设活动的,是政府对建设领域的监督管理活动,对每一个项目来说,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4)宏观性

政府监督侧重于宏观社会效益,主要保证工程建设行为的规范性,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建设行为各方的合法权益。

3养护工程质量监督的原则

3.1科学性

养护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配备必要的试验检测设备,根据国家有关养护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鉴定。对于测定的数据采用合理的方法计算其结果,因此养护工程的质量监督具有科学性。

3.2公正性

养护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始终坚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鉴定工作,从而保证养护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公正性。

3.3权威性

养护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受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对养护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的,各建设、设计、监理、施工、试验检测单位必须主动接受监督机构对其质量工作行为、质量保证体系和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因此养护工程质量监督具有权威性。

4养护工程质量监督的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和《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暂行规定》,各级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管辖区内公路工程及其配套、辅助和附属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

4.1养护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工作内容

(1)监督建设各方贯彻执行有关公路养护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从业单位资质、资信、质量工作和工程实体质量,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的工作。

(2)根据养护工程质量检查情况,定期工程质量信息。

(3)参加养护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仲裁质量争端,监督检大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案执行情况。

(4)负责养护工程质量鉴定工作,参加工程交、竣工验收。

(5)对过程质量进行试验鉴定,出具检测数据。

4.2养护工程建设项目监督办公室的工作内容

(l)监督办公室依照公正性、权威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开展质量监督工作,在现场采取点面结合、抽查为主的方式,对养护工程建设从业单位的质量和工程质量进行监督。

(2)对影响养护工程质量的建设行为,监督站应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予以制止和纠正。

(3)质量鉴定应遵循实事求是、用数据说话的原则,保证鉴定结果的公正、准确,未经鉴定或鉴定不合格的养护工程不得组织验收和交付使用。

(4)养护工程项目建设各方对有关工程质量、建设材料和设备等方面的检验意见不一致时,由监督办公室或由监督办公室报送监督站进行协调、仲裁。

(5)监督办公室对发现的在养护工程质量和质量管理工作中暴露出的重大问题,有权要求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单位按合同规定进行处置或整改,对履约能力差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单位和人员可报请监督站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养护工程质量监督的实施

养护工程质量监督按照养护工程建设前期、建设初期、施工期间、建设后期的质量监督进行实施。

5.1养护工程建设前期的质量监督工作内容

(1)对建设单位监督。监督检查建设单位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以及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质量责任制度的情况。

(2)对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参加资格预审工作,审核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资质、资信,参加评标工作。

(3)监督检查设计单位的资质和质量工作。

5.2养护工程建设初期的质量监督工作内容

(1)办理养护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开工前建设单位到监督站办理监督手续,提交相关文件,监督站进行审核。

(2)对监理单位的监督复核。复核监理单位的资质等级、营业范围,检查总监办、驻地办的监理工作计划,审核按照监理合同和规范应配备的人员,试验检测设备。

(3)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复核。复核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营业范围和施工组织计划、质量保证体系及人员、试验检测设备配置计划。

(4)对有见证取样试验的备案。

(5)对养护工程供料的监督。对材料供料厂的资质审查,检查场地、生产设备、技术人员等情况。

5.3养护工程施工期间的质量监督工作内容

(l)开工后的监督工作。检查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到场人员、设备与合同的符合性,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抽查。

(2)对工地试验室的监督工作。对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进行检查。

(3)对工程分包的监督工作。随时检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分包情况,严禁违法分包和转包。

(4)对工程监理的监督工作。随时对监理单位监理资料、监理人员等进行检查。

(5)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工作。随时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质量保证体系、试验人员等进行检查。

(6)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对施工现场、材料厂进行巡视,参加建设单位、监理单正。

(7)质量鉴定应遵循实事求是、用数据说话的原则,保证鉴定结果的公正、准确,未经鉴定或鉴定不合格的养护工程不得组织验收和交付使用。

(8)养护工程项目建设各方对有关工程质量、建设材料和设备等方面的检验意见不一致时,由监督办公室或由监督办公室报送监督站进行协调、仲裁。

(9)监督办公室对发现的在养护工程质量和质量管理工作中暴露出的重大问题,有权要求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单位按合同规定进行处置或整改,对履约能力差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单位和人员可报请监督站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10)监督、参与对重大工程变更的确定。

(11)对材料生产的监督工作,重点是检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转情况。

5.4养护工程建设后期的质量监督工作内容

(l)随时抽查建设单位对文件资料的管理。

(2)监督养护工程质量检查检测与验收鉴定工作。

(3)监督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工作。

(4)参与竣工验收。

(5)对工程参与方的评定。

6结束语

总之,科学、有效地对现有的高速公路进行养护管理,合理使用有限资金和资源,保持设施状况在相应的最佳水平上,是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保证高速公路具有优良服务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志刚.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及实施技术研究[D]. 南京:东南大学,2000

[2] 朱建民.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方法探讨[J]. 交通标准化,2004,7:33-36

第一作者作者简介:衡亮(1980-),男,汉族,陕西省凤翔县人,2000年7月毕业于陕西省交通学校公路与桥梁工程专业,2005年1月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公路工程与管理专业专科,2008年3月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现从事公路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学院质量保证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绿色住宅;施工管理;施工质量

0.引言

建设方对绿色住宅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管理,应从组织措施、技术及技术管理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等方面入手,在项目运行全过程的每一阶段,采取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措施。文章主要探讨了施工质量保证的组织措施。

1.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达到绿色住宅项目的质量目标,建设方(房地产企业)除了制订企业的质量方针政策、质量目标、质量要求、质量工作计划、质量检查规定、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建立质量体系、质量保证手册外,企业本身还有相应的企业管理措施予以支持,还应该加强组织效率,提高员工的素质,以统筹全局,做好工程质量的系统管理。

绿色住宅的建设方应明确项目的质量保证指导原则:(1)建立完善的绿色住宅质量保证体系,配备高素质的质量管理人员,提高质量意识,强化“项目管理,以人为本”。(2)严格过程控制和程序控制,开展全面质量管理。(3)制定并层层分解绿色住宅质量目标,将质量责任彻底落实到岗位和个人。(4)建立严格而实用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办法、实施细则,并坚决贯彻执行。(5)大力加强图纸会审、图纸深化设计、详图设计、综合配套图的设计和审核工作,通过确保设计图纸的质量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6)严把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设备的出厂质量和进场质量关。(7)严格审查施工方的施工方案,严把施工方的作业质量检验关和竣工验收。绿色住宅的建设方(房地产企业)的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应以项目管理组织结构为主体,根据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和业主方或总承包方的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总体系统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而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导,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工程负责人、安全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等组成项目部。

2.分析市场,对质量目标恰当定位

绿色住宅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者,应在项目立项决策之前进行市场调研分析,了解客户群和同盟者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差异化对比,实施差异化战略,对开发绿色住宅项目进行合适的定位,使方案、价格等都能很好地被市场接受,把对项目质量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3.树立使命感,打造质优工程

使命是前进的动力。市场经济体制本身也有使命,只有具有了使命的企业才能够在商业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绿色住宅的建设方(房地产企业)要做大做强,绝不能鼠目寸光,以质次价高的豆腐渣工程来牟取暴利,应该态度端正,目标远大,以质量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把为民众建造质优价廉的住房作为宗旨,真正成人达己,达己为人。

要按照法律、法规及规范,制定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通过规范和制度化,使操作者有据可依,并且成为习惯,使管理更有效率,使绿色住宅项目的质量得到专业化管理、品牌化经营。

4.做好培训,提升员工素质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对人的尊重。而以人为本,需要教育、交流和沟通。许多知名企业都很看重对员工的教育培训。绿色住宅的开发建设方(房地产企业)应利用合适的方式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和沟通,告诉员工干什么,怎样干,干到什么标准,这样既可以解决企业的人才不足,又可以让员工感觉到企业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极大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促使员工以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为企业工作;从而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增强企业竞争力,生产出质量保证的绿色住宅。

5.树立标杆,进行样板管理

绿色住宅的开发建设方(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示范工程、典型员工树立样板、标杆和榜样,激发员工比学赶超的斗志和积极性,提高对绿色住宅质量管理的效率,促进其质量保证的实现。给员工适当的激励,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的快乐,是企业具有竞争力的基础。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功能。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目前房地产企业常见的激励措施有分红、绩效工资、知识工资、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期权、弹性工作时间等几种。比如,万科稳定的分红派息政策,向老股东倾斜的低价配股策略,向老股东优先配售的可转债方案及其较高的利率,从细微处体现了“激励员工”的理念。

绿色住宅建设方(房地产企业)应时刻保持危机感和对市场的清醒警觉,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对员工进行激励,为员工提供较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包括薪酬),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利用节假日举办集体娱乐活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使员工爱岗敬业,认真规范操作,以自己的努力回报企业,使人这一最活跃、最关键的质量影响因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使绿色住宅的质量管理落到实处。

6.总结回访,促进质量改进

成绩是总结出来的。企业经营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多进行认真的阶段性的总结,可以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努力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促进成员和企业共同进步和成长。在绿色住宅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方(房地产企业)通过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适时适当予以激励或批评,根据需要增加授权,理顺生产过程的各环节,确保或改进各检验批、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项目结束后及时总结,坚持良好的回访保修制度,既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业务水平、整体素质和向心力,又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是对企业形象的一种张扬和宣传,使客户对企业增强信任感,同时也最终落实了绿色住宅项目的质量保证,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组织是实现项目目标的保证,绿色住宅项目的建设方(房地产企业)既要加强项目部对质量控制的管理,又要从企业本身增强项目质量的统筹管理能力。

7.结语

绿色住宅的质量问题大多是技术性的。绿色住宅的建设是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绿色住宅项目质量技术管理贯穿于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只有运用管理的职能和科学的方法,着眼于质量保证体系、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技术管理制度,卓有成效地开展技术开发创新和技术考核工作;着眼于质量、工期、成本目标的协调和平衡,以及工作监督、检查、跟踪、诊断,才能保证技术工作的有效性和完备性;才能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才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立红等.绿色住宅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聂梅生.住宅产业现代化所面临的挑战[J].建筑学报,2000,(4):4-7.

学院质量保证工作计划范文4

全面质量管理(TQM)原为企业管理中的专用概念。美国学者菲根鲍姆对全面质量管理概述如下:“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一种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考虑到客户充分满意的情况,进行市场研究工作、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质量开发、质量维持和质量提高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TQM概念是美国国防部1989年提出的,按照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的观点:TQM是一个组织的战略武器。另外,香港著名的质量管理顾问谢家驹博士给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它在高层管理的领导及参与下,通过全体员工上下一心,群策群力,以具竞争力的成本,提供高质量且不断改进的产品及服务,在客户中建立优质及物有所值的良好声誉。他认为,全面质量管理的真谛是全面优质管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公司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优质的,二是公司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包含生产、设计、采购、维修、人事、会计、行政等)是优质的。

二、成高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的新理念

美国高等教育界认为,学校可以通过仔细控制的管理改革来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他们相信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可以成功地移植到教育中来。

将教学和全面质量管理有机地结合,就会产生一个全新的理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笔者以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全面质量管理同样可以运用到成高毕业设计(论文)中,以期将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问题提升到成高教学发展战略层面上,以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为中心,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其教学质量。

三、成高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TQM是通过建立、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来实施各项管理活动。成高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建立、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来实施各项管理活动――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监控、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因此,该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质量体系策划、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形成质量文件三个阶段。

(一)质量体系策划

1.明确成高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

建设目标可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三者相互衔接、逐步提高。

(1)近期目标,可定位在建立、健全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标准化运行程序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管理、严格控制、保证质量,确保其质量能顺利通过教育部授权的相关质量认证。

(2)中期目标,可定位在保证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标准化运行程序和质量认证标准,为实现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方针和目标作可靠保障。

(3)远期目标,可定位在参与创建我国成高标准化运行程序和质量评估体系,主持或参与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及其相应的质量技术领域中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并能在质量评审、认证工作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确立在成人高教体系中的地位。

2.明确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指的是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地考察质量保障活动的各要素和要素关系。

(2)目标性原则:指在建立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要围绕质量控制过程,合理选择要素,组织协调各种保障力量,来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3)规范性原则:指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质量保障活动的进行要有依据,克服随意性,使教学和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4)持续性原则:指要从持续提高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发展管理观出发,持续地管理和不断地改进,从体系的组织制度上确保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结构要素的确定与分析

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系统。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精髓,笔者从教学的过程及多年工作经验来尝试构建成高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始于学生,根据学生的需求,学校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策划并做教学输入,进而开展全员性的教学过程,期间不断地进行教学质量的测量与控制,并进行教学质量的分析和提出改进的措施,最后输出教学结果,让学生得到满意,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其中教学全过程(包括教学输入、教学过程和教学输出)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全过程(包括教学质量策划、教学质量控制和教学质量改进)彼此相连,相互作用,共同运动,从而构成了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运动体系,使其教学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保障和持续改进。

1.学生。学生连接着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的首末两端。学校管理者依据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质量管理策略,并通过教学质量管理作用于教学全过程。教学部门依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质量管理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通过教学全过程提供教学服务和教学效果。

2.战略与领导。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战略主要包括学校需完成的任务、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战略对策四个方面,从抽象到具体,从视野宽到视野窄,从操作性低到操作性强,它们之间形成递进关系。领导主要指方针目标的制定者,在整个质量管理过程中,对各层次的教学质量活动起着指挥、组织和协调的作用,同时担负着教学资源的提供和保障作用。

3.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管理。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两个典型的动态过程,即教学全过程和教学质量管理过程。教学全过程包括教学输入、教学过程、教学输出。教学质量管理过程包括教学质量策划、教学质量控制和教学质量改进。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的运行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决策基础上,这种决策强调以事实为依据。因此,必须加强对成高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全过程的周密设计、监控和调适,以保证各个环节的质量,从而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

4.持续改进。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是为了不断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和效益。由于成人教学的每一个层面都有可能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所以每个人、每个层次、每个部门都有改进的职责。它具有前瞻性,计划性。

5.全员参与。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追求全员参与的意图在于承认并发挥每个人的积极作用,这里的全员包括教职工,也包括学生。具体地说,全员参与一般是通过授权和决策让教职工和学生为质量管理做贡献。

四、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戴明环(PDCA)运行

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重要一部分,又称其为“PDCA循环”。PDCA循环是一项工作从头至尾有效进行的保证,是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流程,在质量管理方面具有相当大的适用性,它分别代表Plan,Do,Check,Action四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即代表着计划、执行、检查、行动(总结处理),四个阶段。

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戴明环(PDCA)运行是按照已经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结构和要素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其运行是按照预先制定的管理程序,不断循环,不断修正质量目标和完善质量管理的环节,也就是遵循PDCA循环的方式,从而不断提高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育教学质量。

(一)P阶段(教学质量体系策划)

由教务部门制定总体毕业设计(论文)的策划方案,规定详细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制订一系列管理文件,用于规范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制订详细的质量检查评估标准,建立科学的、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综合评价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是进行检查评估的依据,是指导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标准和达到的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制定、完善教学文件。

2.建立监管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3.动员布置。

4.确定毕业实习地点和指导教师。

5.落实选题和毕业实习工作计划。

(二)D阶段(教学质量管理运行)

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过程。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二部分。

1.毕业实习。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毕业实习计划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收集、调研、测试、分析汇总等工作,同时,完成毕业实习工作日志、毕业实习工作总结、学生实习鉴定表和读书笔记等。

2.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对于大部分成人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可能是第一次,在学生眼里是不可及的东西。教学重点应侧重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规范、论文写作程序,为以后开展相关工作打基础。同时,鼓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认识和体会。在撰写阶段,指导教师着重指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撰写能力。指导教师从论文构思、拟定撰写提纲、撰写初稿、修改、定稿、到打印成册等环节严格把关。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是否符合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保证按工作计划进行,是完成任务的前提。符合规范的毕业设计(论文)方能参加评审和答辩。因此该阶段是质量监控的重点。

(三)C阶段(教学质量评审)

包括两项工作:一是由成立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评审每个阶段的阶段性成果;二是将检查结果与原“计划”比较,没有达到计划要求,是什么原因?需要采取的措施;形成阶段性检查报告;提出整改意见、建议;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保障。

(四)A阶段(总结与持续改进)

学院质量保证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高职;专业建设;要素;质量标准

作者简介:陈寿根(1963-),男,江苏苏州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院长办公室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制度。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项目“高职院校专业评估制度研究”(项目编号:B-b/2011/03/001),主持人:陈寿根;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2010年度重点项目“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制度研究”(项目编号:CDGZ20100018),主持人:陈寿根。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2-0056-04

高职教育的本质是专业教育,因而,人们十分重视对专业建设要素及其质量标准的研究。诸如周建松教授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理论与探索》,张志英博士的《高等教育专业评估理论及其方法研究》,各省(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专业剖析内容、高职院校特色(品牌、精品)专业验收标准,等等,都对专业建设的要素及其质量标准进行了描述。综观现有成果,笔者认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专业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被忽视。所有的研究都将人才规格定位、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和实践条件建设纳入了专业建设要素体系,但在设计质量标准时却忽视了相互之间的关系。例如:培养一定规格的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依靠课程,因而,课程建设必须从人才规格定位出发,课程必须服从和服务人才规格实现。而大部分的标准却花大量笔墨强调课程要体现工学结合,要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等,却很少强调课程与人才规格之间关系,这就难于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的实现;又如:实践基地是为完成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建设的,因而,课程标准应明示课程对实践条件的要求,反之,实践基地建设应自觉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现实中,没有一个质量标准强调课程标准与实践基地建设的相互“关照”。

其二,绩效管理强调不够。大多数专业建设要素及其质量标准,没有触及专业建设绩效的深层管理,一些标准提到了专业绩效,主要是强调对绩效数据的观察,而非对绩效测量、分析与改进的长效机制要求。其实,绩效是专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绩效的持续改进才是专业质量管理的真谛,这正是经典的ISO9000质量管理理论,将绩效“测量、分析与改进”确定为质量管理的“四大支柱”之一,陈玉琨教授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内容除了输入、过程和输出质量保障外,还要强调系统效率管理的原因所在。

其三,主体标准、时间标准缺失。一个科学的质量标准应该是表现标准、主体标准和时间标准的适度结合,所谓表现标准是对工作程度的规定,即工作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好;所谓主体标准是对工作决策、执行和监督主体的规定,即工作由谁来决策、执行和监督;所谓时间标准是对工作时间的规定,即工作应该在什么时间内完成。对于高职专业建设来说,全面而详尽的标准特别重要,因为高职专业建设的主体众多、场地分散、内容繁杂,统一众多建设者、管理者和评估者的思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现有的质量标准主要着眼于表现标准设计,没有考虑主体标准和时间标准,这不足以有效保障专业的质量。

如今,提高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质量标准本身的质量是何等重要,由此看来,深入探讨高职专业建设的要素及其质量标准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 专业管理

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人员涉及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学生,涉及行业、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场所涉及校内的教室、图书馆、实训中心,涉及校外的实习基地;信息涉及外部的产业升级、技术更新、招生与就业市场变化,涉及内部的学生发展、学生体验、用人单位感受;教育工作涉及软件范畴的思想创新、人才定位、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班风建设,涉及硬件范畴的教学教育队伍、实训实习条件建设。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过程内容十分复杂,集聚各方力量,整合发展资源,规范工作秩序,管理不可或缺。美国的质量管理大师戴明早就指出:“绝大多数的质量问题是由组织管理不力和生产过程设计不良造成的,质量管理必须从改善组织管理和管理者素质入手。”[1] 为此,要牢牢把握专业管理的要素及其质量标准。

(一)专业发展规划

基于调查资料,深入分析区域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前景、区域内专业的同质状态及生源况状,掌握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基于事实分析专业教学团队、实训实习条件、经费保障、课程资源和专业特色,掌握专业发展的内部基础;厘清专业发展目标,包括专业调整、课程改革、教学与教育改革、队伍建设等“工具性”目标,学生发展、就业质量、学生与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实质性”目标;围绕目标制订充分、可操作的工作措施。

(二)年度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对接发展规划;工作目标、措施、责任和时限明确;重视上年度评审中问题的改进。

(三)年度工作评审

对照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评审,全面剖析专业教育的过程质量,全面剖析专业建设的绩效况态与发展水平;深入分析不良绩效的成因,制订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专业负责人组织专业发展规划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制订和年度工作评审,专业理事会负责规划、计划和评审报告审议。

专业发展规划的运行周期为三年。

二、人才规格定位与专业教育目标设计

高职院校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人才的工作岗位在一线,人才必须兼备职业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必须同时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文、心理、身体、创新和创业素质。将高职人才目标具体化,形成人才规格是专业教育的逻辑起点,人才规格不明确,专业人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无从谈起。为此,专业建设需要厘定专业人才的工作岗位,厘定这些岗位的从业者应当具备的能力,为专业教育目标设计提供依据。

依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依据学生学习基础,依据教育教学规律,确立专业教育目标,明确学生态度、知识和技能发展目标,是专业建设承岗位需求、启教育实践的关键性工作,专业教育目标不仅为专业教育实践活动指引方向,也为专业教育质量评价提供标准。人才规格定位和专业教育目标设计的要素及质量标准如下:

(一)人才规格定位

深入区域内企业调查研究,基于调查资料分析、厘定学生的初始就业岗位、职业迁移岗位和职业发展岗位,准确描述这些岗位对从业者的态度、知识、技能需求。

(二)专业教育目标设计

依据岗位能力需求,综合考量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全面设计、详尽描述专业教育目标;采取措施使教师和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目标。

专业负责人负责人才规格定位与专业教育目标设计,专业理事会评审人才规格与教育目标,理事会理事长批准教育目标。

人才规格与教育目标每三年修正一次。

三、课程与教学改革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专业技术的升级愈发加快,这对课程改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只有建立了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兼顾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课程系统,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保证学生幸福地工作和生活。

这里,要特别强调实践课程、包括实践条件建设。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教育心理学指出,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习得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技能经过一定的练习方能形成,且技能水平与练习时间成正比。因此,没有优质的实践课程、没有优质的实训实践基地,没有学生充分的练习,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

如果课程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那么,教学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好的课程只有通过好的教学,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素质。课程与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课程与教学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其要素及质量标准如下:

(一)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专业教育目标改革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充分发展,保证学生道德、人文、身体、心理、创业和创新素质全面提高;突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训练;安排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二)课程标准改革

正确把握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掌握专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优化课程(包括实训、实习)目标;选择具有时代特征、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兼顾多元发展的课程内容,并依据知识、技能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序化;行业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充分融入专业课程标准;对课程教学、教材、学习资料、成绩评定、任课教师配备、实践条件建设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

(三)校内实训中心建设

场地、设备符合课程标准的设计要求,突出“生产性”,力求营造真实的生产环境;实训中心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现代企业物质、行为、制度文化有效融入到中心建设与管理中。

(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数量充分,满足实习课程标准要求;实习企业管理较规范、设备较先进;实习指导教师、管理教师责、权、利明确;实习管理制度严密并有效落实,学生的实习过程、教师的工作过程有效监控。

(五)教学改革

将专业前沿理论和技术融入课堂教学;采用切合学生认知特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能力培养、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六)成绩评定改革

选用能充分反映学生态度、知识和技能达到或超过课程目标程度的成绩评定方法。

专业负责人领衔课程体系改革,专业理事会评审课程体系,理事长批准执行;专业负责人指定专门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改革,指定专门教师评审课程标准,批准标准付之实践;教学系主任负责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学院教务部门评审建设计划和成效;任课教师设计、实施教学改革,教学督导员评议改革效果;任课教师设计课程成绩评定方案,专业负责人批准评定方案。

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有效期不超过三年。

四、专业团队建设

专业主要由专业团队建设,团队水平决定专业水平,古有“大学之大非谓大楼之为也,乃大师之为也!”,新近颁布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强调:要进一步突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地位,大幅度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专业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无须赘述。专业团队建设要素及质量标准如下:

(一)团队结构建设

落实专业团队(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建设发展规划、计划,不断优化团队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双师”比例、师生比例。

(二)“专业化” 发展

把握专业团队成员的素质基础与个性特点,围绕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教育技术和教科研能力等要素,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

(三)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数量充分、品德优良、技能高超的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专业理论、实训、实习课程教学和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四)教科研成果

重视教学教育改革、技术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教科研成果稳步增加。

教学系主任负责专业团队建设,学院人事部门批准、评审团队建设规划和成效。

五、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建设

专业发展、专业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最重要的当是企业与行业、优良班级风气的支持。“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先天存在三个缺陷:学校教学内容与生产、服务一线所应用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工艺的差距;学校实训设施与生产、服务一线最新设备的差距;学校专业课师资与生产、服务一线技术专家、操作能手的差距。这些致命缺陷只有依靠校企合作才能克服”[2]事实上,专业建设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校企合作来完成。

“一个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自己教育自己的巨大力量,集体是最好的老师。”[3]“凭借团体的力量,容易制裁恶习,也容易培养良习。”[4]优良的班风是学生勤奋学习的“动力源”,全面素质发展的基本环境。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建设的要素及其质量标准如下:

(一)专业理事会建设

成立专业理事会,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制度,规范推进教学系领导、教师、学生和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共同治理专业工作。

(二)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建立数量充分、具有较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依托平台开展合作活动,教学系切实为企业人才需求、技术改造和员工素质发展提供服务。

(三)合作建设专业

专业发展规划编制、人才规格定位、课程与教材开发、兼职教师配备、专职教师培训、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工作得到企业较为充分的支持。

(四)班风建设

班集体发展目标明确、形成梯度;班级组织核心(班委、团支委、宿长等)坚强,在班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班级管理制度合理并有效落实;班级思想、道德、学风建设措施扎实、成效良好。

(五)班级面貌

班级舆论健康向上,人际关系和谐,学生进取,学风端正,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建设成果显著。

教学系主任、书记负责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建设,学院教务部门、学工部门评审建设计划和成效。

六、绩效管理

绩效是专业存在的前提,一个就业质量低下,不为学生、用人单位认同的专业的存在,不仅浪费教育资源,还延误学生、学校,乃至企业的发展。《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要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掌握专业建设的绩效水平,应用“果-因-效”的方法剖析成因,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完善专业建设过程,提升过程质量,推动绩效提高,实现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绩效管理的要素及质量标准如下:

(一)学生发展

建立学生发展状态统计、分析制度,定期统计、分析反映学生智能发展的各科平均成绩、及格率,反映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反映学生习惯养成的“学风建设先进集体”、“优秀志愿者服务队”、“文明宿舍”获取率,反映专业建设系统效率的学生毕业率、双证书率、初次就业率、协议就业率,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二)就业质量

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测量、分析制度,定期测量、分析毕业生半年或一年后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薪资水平,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三)校内学生体验

建立校内学生体验测量、分析制度,定期测量、分析校内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态度、专业知识水平、动手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教材选用、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考试方式与组织、管教管导等工作的满意度;对班主任工作思路与方法,关心思想、学习、心理、生活困难学生,班集体建设目标设计,班团干部工作,班级思想、道德、学风教育,班级管理,班级舆论,班级人际关系的满意度;对教室、实训中心场地、设备、环境、管理的满意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四)顶岗实习学生体验

建立顶岗实习学生体验测量、分析制度,定期测量、分析顶岗实习学生对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责任性、专业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实习指导方法、实习计划的设计与执行、指导毕业设计与答辩等工作的满意度;对辅导员实习教育、管理、服务,指导就业等工作的满意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五)毕业学生体验

建立毕业学生体验测量、分析制度,定期测量、分析毕业学生对就业岗位定位、岗位能力设计的认同度;对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与人合作共事、领会新知识与新技术、创新工作等职业工作能力充分性的认同度;对认识自我、正确看待他人弱点、乐意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应对特殊情景有分寸等职业心理品质充分性的自我认同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六)用人单位体验

建立用人单位体验测量、分析制度,定期测量、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自学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责任性强、工作认真负责,质量意识强、工作精益求精,成本意识强、不浪费资源,吃苦耐劳,虚心好学,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的满意度;对毕业生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人合作共事能力、领会新知识与新技术能力、创新工作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的满意度;对毕业生认识自我、正确看待他人弱点、乐意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应对特殊情景有分寸等职业心理品质的满意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专业绩效数据由学院质量管理办公室采集,教学系会同专业教研室分析,并制订改进措施。

绩效数据每年采集、评议、分析一次。

“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将越来越取决于学校教育质量水平,而学校的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专业教学、专业发展水平。”[5]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毫无疑义,抓住了专业建设的要素及其质量标准,建好了学校的每一个专业,就是把握了学校发展的命脉。

参考文献:

[1]张彦通.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证研究[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11:30.

[2]石伟平,徐国庆.世界职业教育体系的比较[J].职教论坛,2004(01):20.

学院质量保证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管理 人才培养方案 双师型教师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近年取得了快速发展。从1998年到2004年底,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从54万人增长到237万人,在校生数从117万人增长到596万人,分别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的53.1%和在校生数的44.7%。从规模上看,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已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

上述数据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已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然而同样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何适应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形势的需要,加强科研,突出办学特色,形成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新理念?如何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双师型、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如何建立长效的质量保障、监控机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保证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二、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各项管理活动必须围绕管理目的来开展。教育总是要使受教育者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目的。教学管理的目的则是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和实际结果尽可能趋于一致。

2、计划性原则

计划在管理职能中居于首位,要做到科学管理首先要制定计划。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非常广,只有对管理职能明确分工,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实施才能有效完成各项管理工作。

3、系统性原则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具有其各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并和一定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在教学管理中运用系统性原则,就是工作中要具有全局观念,服从整个学校的发展目标,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使各种教学要素的组织和管理做到有机协调、整体优化。

4、反馈性原则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目的。在教学管理中应重视信息的反馈,通过对各种反馈信息的收集、判断并做出决策,随时了解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的差距,及时调整、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5、开放性原则

高职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行业,要尽量与环境相结合,保持足够的开放性,取得自身发展。必须摒弃封闭观念,坚持开放性原则,实现有效的教学管理,比如按照就业需求配置教学资源、让社会行业参与质量标准的确定和评价、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技能等。

三、如何提高高职教学管理水平

1、加强制度建设

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需要制度的约束和引导。学院与教务处及其他职能部门要根据教学管理的特点与规律,以及学院教学发展与变化的实际,修订并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使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以适应和指导学院和系部二级教学管理工作的要求。 转贴于

制度建设要着重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努力建立和完善学院对系部的考核指标体系,应当更加完善质量保证、质量监督、质量评估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考核指标体系应发挥评价性、引导性双重功能,一方面通过考核对系部的各项工作给予客观的评价,同时也对系部的工作起到方向性的引导,使系部的各项管理工作有序运行。

2、明确管理职责

针对权力过于集中的现状,需要对教学管理职能进行分解,实行纵向权力结构的调整,确立系部的教学管理主体地位。因此,二级管理的前提是管理重心的下移,以“合理分权、充分授权”的基本原则明确学院、系部及其所属专业等各层级的管理职能,降低管理重心,调整管理幅度;院级行政部门对系部的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发挥指导、监督和协调作用,提供咨询服务,把工作重点从直接管理转移到督促检查和协调服务上来。

3、建立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承担的工作较为复杂,因此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目标建构是多维度、多层次的。一是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是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二是要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素质,如了解党和国家关于高职教育和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本校的教学管理文件及实施细则,懂得教学规律和教学的基本过程、教学方法,懂得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估等规律;三是要具备全面的行为能力素质,如具有较强的计划决策能力、一定的预见能力、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一定的组织指挥能力、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和一定的改革创新能力,这是教学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标志。

4、强化教学管理人员服务意识

教学管理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服务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人的行为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的行为都受思想认识所支配。作为服务于一线的教学管理人员,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基层工作中,就必须首先树立较强的服务意识。只有每个人真正从思想上树立了无怨无悔地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把服务做得更细致,工作更到位。要强化服务意识,学习和精通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理论知识,具备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5、加强“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建设

信息员制度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发挥信息员参与管理的主体作用,可以使教学管理者准确、快速地获取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信息员采集教学第一线的教学信息,对本班授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及时反馈给教学管理部门或授课教师所在的系部。信息员作为学习的主体,对自身的学习状况十分了解,能准确了解和掌握学风状况,随时将不良学风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使得教学管理部门有根有据进行合理管理和正确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综上,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是一项综合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寻找适合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方法,才能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这也是科学发展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缪艳菲 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几点建议[J].文教资料,2010(14)。

[2]董维佳 宋建军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