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培养孩子思维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孩子思维能力范文1
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那么,什么是思维?什么是思维力?怎样培养孩子的思维力?每位家长都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并且在教育培养孩子过程中自觉地采取措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年龄小的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有些家长就真的把答案告诉孩子,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因为家长经常这样做,孩子必然依赖家长的答案,而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不可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告诉孩子寻找答案的方法。也就是启发孩子,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思维能力提高而且产生新的动力。让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大脑就活动积极。当孩子爱提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家长要跟孩子一起讨论、解释这些问题,家长的积极主动对孩子影响很大。特别是家长也弄不懂的问题,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获得圆满答案,这个过程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一两岁以后,有的不爱向家长提问题了,家长应该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包括家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有时,家长应放下架子,向孩子请教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这些做法,对发展孩子思维有好处。跟孩子一起收集动脑筋的故事和资料。动脑筋的故事和资料很多,有的是真人真事,有的是寓言故事,有的是科普性读物。家长、孩子共同收集,整理好放在书柜的一角。空闲时间,大家可以翻阅这些资料,互相讨论感兴趣的问题。搞家庭智力竞赛。利用节假日进行,家长和孩子轮做主持人,谁主持谁准备竞赛题目,设立小奖品或其他奖励措施。为了增强气氛,可以请亲友或其他小伙伴参加。准备过程和竞赛过程都是训练脑力的过程。讨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孩子的生活中、学习中,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家长应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归纳,需要推理,需要设想,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总之,为了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家长经常想到创造动脑筋的氛围,鼓励孩子多想、多问、多实践。脑子是越用越灵。为了孩子提高思维能力,既要重视学习过程,也要在功课以外想些办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城南实验
小学
如何培养孩子思维能力范文2
在学龄前时期培养儿童的记忆力和想像力是很重要的,心理学认为人的大脑有四大功能:记忆、想像、理解和推理。没有记忆和想像就谈不上思维和发明创造。因此,记忆和想像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我们开发大脑潜能的第一目标。
一、如何为孩子讲故事
1.家长首先要以形象生动、有感情的语言向孩子讲故事,引起孩子听故事的兴趣和愿望。然后再帮助他们熟悉人物。
2.在讲故事时,为孩子准备一些图片、玩具和实物,边讲边让他们看图片,听模拟的声音,触摸有关的实物。这样,童话故事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一幅幅鲜明的图像,他们就会浮想联翩,使想像的触角伸得更深、更远。这是培养和发展儿童想像力的最好方法之一。
3.利用童话软件。童话软件运用电脑媒体,使音乐、美术、文学、科学融于一体,寓教于情景交融之中,可以让孩子在动态的欣赏中,理解童话故事,更加了解快乐和悲伤的心情,感受到艺术之美,并启发其联想创造。
二、如何提高儿童对故事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记忆力对儿童掌握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复述童话故事是锻炼儿童记忆力的重要方法。
首先,让孩子复述故事中的重点词;
然后,让孩子复述故事中的重点句子;
最后,让孩子从头到尾把故事讲述一遍。家长可以先小声地和孩子一起说,以免孩子老是卡壳,失去复述的兴趣和勇气。待孩子练熟了,再让他有表情、有动作地复述一遍故事。
为了让孩子通过故事明白一些道理并得出结论,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要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思考,使新的信息不断输送进来,被感知、分类、对比和比较。这样,孩子就会变得爱思考、会思考,思维能力也能发展起来。
三、通过童话故事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孩子不仅喜欢听故事,也喜欢创作故事。当你给他们讲述一个非常优美的童话故事时,就会发现他们正跃跃欲试,给这个童话故事添加新的内容。这正是儿童创作的萌芽,引导得当,孩子自己也能创作出优美的童话来。
如何培养孩子思维能力范文3
许多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琴棋书画各种专长,却忽略了日常生活中卓见成效的技能培养――培养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其实判断孩子智力发展的水平如何,言语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指标。言语表达的流畅、敏捷、精确,一方面是孩子现有思维能力的反应,同时又对孩子大脑发育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不少父母在看待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上存在以下误区:其一,认为“说话谁都会”,生活在这个环境里,“慢慢长大了就会说清楚了”,其二,认为没必要培养孩子“耍嘴皮子”的功夫,把话说出来,别人听得懂就行了;其三,桎梏于对“少说多做”的偏狭理解,认为“埋头做事”才是成才之道……诸如此类的理解虽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要推而广之,就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障碍,影响其沟通、交往甚至思维能力。
口才完全是靠后天培养训练出来的,而孩子口才的出现,正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显著的飞跃。幼儿期是语言发展关键期,因大脑皮质中支配语言的神经组织已经逐渐发育成熟,有意识地对孩子的语言进行训练,对日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丰富孩子的知识
丰富的知识是良好口才的源泉。家长要丰富孩子的思想,增强孩子的阅读量,可以让孩子读些精美的诗歌散文,和孩子一起讲故事,听故事,读书等,提高孩子的评议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在家里,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通过讲故事,激发孩子对自己讲故事的兴趣。逐步启发孩子组织词汇,连贯的表达。
要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口才始于交流,家长要多为孩子创造交流的条件和环境。要多给孩子在家人、亲戚、朋友、陌生人面前说话的机会。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孩子的胆量。另外,当孩子回到家里见到父母通常会把自己认为有趣的、稀奇的事儿说给大家听。这时父母应认真倾听孩子的讲述,并要用一些神态或身体语言让孩子感觉到你(你们)听得很投入。如果你们父母正忙着无暇听,就可以温和地跟他商量:“瞧,妈妈正忙着呢!等会儿我坐下来仔细听,好吗?”因为孩子在讲话前总是一腔热情,如果父母因为忙就不耐烦地说:“去去!没见我正忙着吗?”那么孩子会觉得很失望,说的欲望受到了压抑,久而久之,便会不想说。
帮助孩子说正确的话
孩子在学说话时常会有发音不准、用词不当、前言不搭后语等现象。家长在听的过程中,应随时帮助孩子正音,教孩子选用正确的词。让孩子把话讲完整,教育他把自己想讲的话联系起来思考后再讲。长期的正确指导,孩子的语言的准确性也将不断提高。切忌不能因为好玩而间接鼓励了孩子的不正确的语言。
学会评析,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
孩子由于知识浅,接触外界的机会少,因此,辨别能力较低,因此,他们说的话常会与客观事实不符。家长在听的过程中,应随时对孩子的说话内容作出肯定或者判断。如果孩子一时还不能理解或接受你的判断,家长就要进一步举些例子来帮助孩子弄懂这些问题。在父母与孩子共同的评析过程中,孩子思想的准确性、深刻性会变得更好。
训练孩子的说话技巧和胆量
要让孩子掌握一定的说话技巧,如说话语音、语调、节奏和韵律,还有说话的文明礼貌等。例如儿歌儿歌歌词短而押韵,易学,易记,孩子一旦学会,经常可以表演背诵。最好家长先要学好儿歌,要表情丰富,掌握好轻重缓急,给孩子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多给孩子打气,对他们的努力要有具体的表扬,如“我很喜欢你描述的人物,很生动,你能不能再多讲一点?”还可鼓励孩子在亲友前讲笑话或与他人分享个人的特殊生活经历,如度假,旅游等,这样孩子从小在大庭广众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对语言发育和口才的形成是至关重要。
游戏情景培养法4则
让孩子的语言获得良好发展,并不需要你做特别多的事情,只需每天拿出30分钟的时间,认认真真地和孩子“对话”,玩游戏,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舞台表演会
全家人一起阅读一本书,让孩子重述小说或电视电影的故事,帮助孩子将长故事浓缩成“短剧”,然后每个人选一个角色,把故事化为戏剧,全家人一起演戏。另外孩子很喜欢编故事,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帮助记录,整理后再念给孩子听,然后再全家人一起表演故事。
家长和孩子还可以成立诗歌会,可邀请附近的孩子和家长一起参加。背诵诗歌最好选择适合孩子口味的,同时选诗时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聚会时可以朗诵,也可以背诵,要尊重孩子的表达。
看谁说得快
妈妈做考官,爸爸和孩子“同台竞技”。妈妈拿出两张卡片,一张画着鸭子,一张画着老鹰。请爸爸和孩子看清楚。卡片上画着什么。妈妈问“鸭子会游泳,老鹰――”,爸爸迅速回答“老鹰会飞”,这样,孩子就明白了游戏的规则。游戏继续进行,妈妈问“苹果是绿色的,香蕉是一”,请孩子接答“香蕉是黄色的”。游戏过程中,如果出现答案的分歧,经过三人讨论,最终由考官裁决。
爸爸与孩子以竞争的形式参与游戏,可以培养孩子在“时间压力”下迅速反应、准确表达的能力。该游戏也可以不借助任何道具,在生活中随时进行,并最终过渡为由孩子来当考官:冬天下雪,夏天下雨,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I爸爸比妈妈高。妈妈比我高;鸡蛋孵出来变小鸡,蝌蚪长大了变青蛙……
你说我猜
这个游戏是鼓励孩子把随时想到的东西,在不说出名字的情况下,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然后由爸爸妈妈来猜,谁先猜到谁获胜,如果都能很快猜到,表明孩子的表达非常成功,应当给予适当奖励。
妈妈可以先做示范:“我现在想吃一样东西,它红红的、甜甜的,又圆又大,咬一口特别脆,宝宝这几天午饭后都吃过的………是苹果!”孩子回答。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把要猜的东西集中在简单的形状、颜色、位置的描述上,如吃饭时问“我现在想吃离我最远的那盘菜,里面是红色的东西,妈妈,你猜是什么?”以后可以慢慢地涉及一些抽象的题材,如“我长大了要当特别有本事,专门搞发明创造的人,爸爸你猜是什么?”
另外,父母还应该鼓励孩子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同一个事物,把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巧妙地结合起来。
小小工程师
准备两套相同的积木玩具,分工如下:孩子当工程师,妈妈当裁判,爸爸当操作工。工程师与操作工必须背向而坐。工程师按某一图纸搭建积木,边做边说,把当前选择哪块积木,摆放在什么位置,如何摆放等一切细节,详细告诉操作工,要求描述准确,表达清楚,同时操作工也按照指令搭建积木,不清楚的地方及时向工程师提问,工程师给予及时反馈。限时一刻钟,看操作员最终能否和工程师搭建得一样。其间如果有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如操作回头看,裁判则要予以制止。
如何培养孩子思维能力范文4
每个孩子都是自己家中的宝贝,没有哪个家长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在信息传播和交流如此便捷的今天,仅仅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已经无法满足其成长的需要,作为家长,我们必须多花时间陪伴他们,尽可能多的与他们进行思想沟通,对待问题,只要不是违反基本做事原则的情况,都应该尽量采用他们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只有你先平等的把孩子当成朋友而不是被管理者,他们才有可能把你当成伙伴而不是说教者。
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有很多,我感觉同她一起游戏能够比较有效的拉近距离,而且通过游戏的过程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小时候女儿喜欢听我讲故事,我就有意把一个故事反复讲,直到她都听腻了,嚷嚷着要听个新故事,我说:“要听新故事可以,但你得先把原来的故事讲给我听,讲不好就不能听新的。”她说:“那还不容易?”可是真到讲的时候,她才发现原来天天听的这么熟悉的故事,要想讲清楚还真不简单。通过这个过程,能够有效的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上二年级的时候,正是写作训练的初期,看图说话的作业逐渐多了起来,开始孩子往往感觉无从下笔,我就让她先不写,而是先说,把看到的东西说出来,把想到的东西也说出来,有时孩子想到的连大人都感觉挺有意思,等她说完了,帮她整理一下,然后告诉她,“其实写作没有什么,只不过就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记下来罢了。”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往往都是一个人缺少伙伴,这就要求家长在孩子回家以后,尽量营造有利于其学习的环境,同孩子一起学习,能够是她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感到孤单,通常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孩子学唐诗,我就和她一起背诵,然后再给她说说诗歌的意思;孩子体育课要学跳绳,我就经常和她比赛,看谁跳的快,这些都对她顺利的学习知识起到帮助作用。一次周末老师要求写一段爱护环境的小短文,孩子在家写了一下午也没能完成,看到她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就对她说:“先不要写了,休息一下,我们去爬山吧。”女儿一听,欢呼雀跃,我们一家三口带了些水,就去了附近的金鸡岭。爬山途中我让她注意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都记在脑子里,晚上回家以后,女儿顺利的完成了作业。
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是一个比较伤脑筋的问题,现在的孩子思想成熟的比较早,不能采取强迫的方法去要求他们学习,这样极易令其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的情绪,我想,只有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才能给孩子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善于诱导,循序渐进的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初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时候,我就给她买来她喜欢看的童话故事类和科幻类的书,而且规定只能休息的时候看,把读书当成一种休闲娱乐方式,而不是当成一项作业去完成。
如何培养孩子思维能力范文5
许多家教最明显的误区之一,是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孩子学习能力强弱的尺度。分数与智力水平不是一回事,分数只反映智力水平的一部分。分数与学习能力也不是一回事。“高分低能”就是只抓分数不发展能力所致。许多家长只要求孩子从小拿高分,却忽视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犹如舍本逐末,致使学习没有后劲。许多孩子小学成绩优秀,越到高年级,成绩越差,就是学习能力缺乏培养的结果。
二、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现在一些有知识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过于包办,当孩子的学习稍微遇到一些困难,家长就帮助解决,这无形中让孩子在学习上依赖父母,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指导孩子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最终放开手,不是为了背着孩子一辈子。孩子对家长辅导越依赖,学习到高阶段就越吃力。家长应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孩子自学能力与独立钻研的精神
三、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现在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不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却关注过度,家长对心理知识一无所知,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而许多科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中小学生患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有一定比例。孩子的心理发展关键时期,一是儿童时期,二是青春期。在儿童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对孩子的心理早期培养有重要意义。如果是在青春期中,父母不能帮孩子处理好一系列冲突,最容易使孩子发生各种心理障碍,这些应引起父母高度重视。
四、父母对孩子过度期望并付出极大代价
“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好学校,上名牌大学,考研,读博出国深造等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父母为此投入巨大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孩子的学习状况、考试前途是夫妻关系、家庭氛围的晴雨表。许多夫妻间的争执,来源于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观点和看法。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度投入,因此也抱有极高回报期望,一旦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父母心理难以随和,导致心理落差,情绪失衡,对心理造成不利影响。
五、不对孩子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条古老的教育原则,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应根据孩子的具体特点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孩子的发展有各自独特之处,存在个体间差异:有发展速度的差异,思维类型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有的家长不研究自己孩子的特点与长处,盲目地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用孩子的弱点比别的孩子的优点,越比越乱,甚至用贬低孩子的方式去刺激孩子的自尊心,总是认为别的孩子强,盲目比较造成父母对孩子的长处视而不见,使孩子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六、违背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
孩子发展有自身规律。身体发展如此,智力、心理发展也是如此,许多家长因为缺乏家庭教育基本理论,不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往往采用“拔苗助长”的方法,达不到家长所希望的预期效果。违背孩子发展的规律,表现为儿童教育成人化,或是青少年教育儿童化,使孩子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不同步。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困惑,家长往往付出大量时间与心力,而事与愿违,误了孩子。
七、家长不重视自我学习
家长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职责,但许多家长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完全依赖家长的随心所欲,高兴就对孩子好,不高兴就对孩子发泄情绪。孩子的许多品质与素质,在家长的随意影响下逐渐形成。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仅凭良好的愿望和强烈的动机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家长必须努力提高学习意识,提高自我教育素质,成为合格尽职的父母。
八、惩罚多于表扬,滥用惩罚,损害孩子身心健康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只懂惩罚:讽刺、挖苦和体罚,认为这样才能使孩子不再犯错误。对孩子优点往往轻描淡写,甚至视而不见,对孩子缺点却纠住不放,只看见孩子缺点,导致惩罚多于表扬。其实惩罚是极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长的,是一种极为消极的方法。孩子因学习问题多次遭到惩罚,就会厌恶学习回避学习。孩子犯错误是应该原谅的,父母和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并给于更多的帮助、鼓励,而不是用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来代替教育。
九、忽视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
现在独生子女教育有一个严重不足,就是对孩子没有任何意志品质方面的要求,也很少磨练孩子的意志。凡事宠着护着,唯恐孩子不顺心。独生子女中较多地存在着脆弱、依赖、任性等不良的意志品质,而家长似乎视而不见。家长往往无休止的满足孩子的欲望,不给机会或没有意识到让孩子锻炼克制自己的欲望,使孩子的意志品质在无形中弱化。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是家长、老师和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只能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实践中发展,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挫折教育的条件。
如何培养孩子思维能力范文6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每当看到家长送孩子等待的闲暇,聚在橱窗前津津有味地品读孩子的作品时,笔者的内心总会涌起一股冲动,好想对家长说:好好关注孩子的阅读吧,让阅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导航。
诚然,读书是一种苦差事,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好好关注孩子的阅读,让阅读能够更好地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导航。
一、如何做好孩子的阅读导航
家长引导孩子阅读,笔者认为最重要是家庭读书氛围的营造。家长要努力为孩子阅读做榜样、示范。
第一,在家中,家长什么时间读书,读什么样的书等,都会对孩子许多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要努力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每个孩子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好胜心、求知欲。家长要想法设法满足他,并加以合理引导,从而培养孩子广泛的阅读兴趣。有一次,我抱怨电脑运行的速度太慢了,被我的儿子听见了,他在一旁小声嘀咕说:把磁盘整理一下不就行了嘛。我大吃一惊,因为我从来不让他碰我的电脑。也从来不和他谈有关电脑的知识,他怎么知道还有这一着。原来还是他从我为他订阅的《中国儿童报》上得来的。我推想,他能运用阅读所得为妈妈解决实际问题,内心该是多么的自豪呀!这也会促进他更进一步地去阅读吸收更新的知识。
第三,要做孩子的书友。随着孩子阅读所得知识的增长,他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这时你千万不要烦,要耐心倾听,和孩子沟通,交换意见,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思维层次,同时有利于维持孩子的阅读兴趣,更利于将知识转化为行为。有一阶段,我的儿子在看《十万个为什么》,一回来就缠着我问好多问题:为什么开水不响,响水不开呢?为什么冬天呼出的气会变成雾而夏天不会呢?为什么筷子放进水里会变弯呢?……我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他解释。有时,说服不了他,我就想方设法为他做小实验,直到让他明白。
第四,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是读书时要专注;二是什么书都要读一读;三是读了之后要有自己的想法;四是朗读、诵读、默读不拘形式,顺性而为。我想真正的读书,并非按部就班地读那些铅字,读书主要的是能随心所欲,阅读自己所要读的书。不要让孩子认为读书就是记忆,若不能记忆,不能算是读书,这种念头会让孩子视读书为畏途。凡是孩子专心阅读的书,即使未曾记忆,也能让孩子在精神上得到有益的汲取。
第五,要帮助孩子把好两关。
第一是把好图书的质量关。什么样的图书适合孩子阅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南宁市的一份调查显示,当问到小学生爱看什么课外书,得到的几乎是标准答案:漫画、脑筋急转弯、神话、作文选。孩子读什么书,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孩子的价值取向,这种取向合宜还是不合宜,就要靠我们引导了。但无论怎样,给孩子读的书至少说应该是健康的。买了拼音助读类书给孩子读,读了却发现错误百出;买了科幻类书给孩子读,读了却发现孩子整天满口“铁甲小宝”之类的东西。我看这样的书不但对孩子没有什么用处,反而有害。现代科幻类的东西当适可而止,因为这些东西在孩子心灵里投下的毕竟是一个虚幻的世界,而孩子要面对的是真实的世界,虚幻和真实之间的反差,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第二是把好影视、网络等文化快餐关。众多事实表明,孩子沉迷于影视、网络将是对孩子的极大伤害。它束缚、限制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文化快餐绝代替不了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