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近几年的教育改革

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范文1

摘要:冶金机械专业是典型的工程专业,在专业课程《板带轧机系统自动控制》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形象化缺失、锻炼性不足的问题。基于OBE的工程教育理念模式,加强学生在校内课程中的锻炼,实施了全课程跟随式项目教学的实践,得到了有益的效果,对专业课程改革推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冶金机械;OBE;项目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098-02

《板带轧机系统自动控制》是冶金机械专业的主干课程,教授轧机生产设备的自动控制和板带产品质量的自动控制两方面内容,强调实用性和系统性相结合。本课程是典型的由工程实践推动理论体系建立的专业理论课,工程应用特点鲜明,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多,是轧机设备、轧制工艺、力学、自动控制和通信系统等多领域知识的综合。之前的教学过程主要以课堂讲解理论知识的方式进行,内容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也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中,造成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情况。面对目前行业发展的现状,需要探索教学和企业实际生产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建立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还应该认真总结与分析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科科研成果,以建立一个体现优势与特色、符合行业培养需求的课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高等学校的理论科研工作不断加强,但工程教育的实践性却越来越弱,高校教育与就业的不匹配问题越来越明显,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国内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工程教育回归”的理念,重视工程教育的实践性本源,针对高等教育机构的工程类专业实施了工程教育认证。OBE理念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的三个核心理念之一[1]。燕山大学是一所具有传统机械优势的高校,近十年来在工程教育方面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借鉴我校在教学改革上的成果,我们开展了《板带轧机系统自动控制》的课程教学改革,对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探索。

一、基于OBE理念的课程能力目标

结合工程认证的OBE理念,修订了板带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教学的产出,即计划培养的学生能力)。基于OBE工程教育认证的12条毕业能力要求及课程规划,修订的课程培养能力是:(1)使学生掌握板厚控制、板形控制的相关概念,熟悉相关控制方法,了解其基础理论;(2)使学生能够理解常见的厚度控制方法及模型、板形控制方法及模型,能将课本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运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3)使学生具备实验数据分析和解释的能力,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和课程知识对复杂现场工程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综合,并得到有效结论。

课程能力目标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理论,学会运用,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能从复杂问题中提炼解决对象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项目化设计与CDIO教学思路

在课程中,采用CDIO教学模式开展学生能力的培养。CDIO是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的新思路[3],充分体现了“做中学”思想,在高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借鉴和应用。

1.项目化设计。在课程中设置板厚板形综合控制项目,设定的原则是:项目内容覆盖课程主要内容;项目题目以具体工况为背景;对项目实施不求全责备,根据学生完成项目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进行模糊评价。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科科研成果资源,从中提取教学案例,持续更新并注意课程案例的故事性,提高学生兴趣。在课堂上,以短课堂形式授课,关注3―5个关键词,将案例简化集中于课程知识点,辅助以小组形式讨论和知识总结的互动交流。结合各小组项目,提出知识点的案例实训要求,与所提取案例的成果相对照,加深知识理解。为避免产生过大的学习压力,项目随教学过程分段完成,分段渐进式配合教学进度,包括分阶段的作业(完成知识点考核与项目指导)、实验(完成知识点的应用与项目验证),通过这些贯穿教学过程的安排,逐步推进项目实施,课程过程中的能力考查也有了相对明确的判定依据。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充分调研与进行项目交流。

2.课程项目的执行。在课程的开始时期,就要根据学生名单划分小组。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讨论、作业、实验和项目。课堂分散而小组凝聚。这种形式的确立,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集体感,也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的进行有了明显改善。形成小组后,每个小组自由选择互不相同的实际工况作为题目,并明确所选项目的总体要求及考核标准。教师以一个完整的项目案例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则带着自己项目中的问题去理解、思考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对于已经提出的项目,教师不要急于分析或讲解,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智慧,独立或几个人协同对提出的目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就需要完成的项目提出问题。在提出的问题中,对于一些以前已经学过的问题,学生必须自己给出解决的方案;对于另外一些没有学过的内容,即在项目中隐含的新知识、新观点或新方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采取学生小组讨论等方式或方法,必要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这样既能使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又能促进学生间良好人际合作关系的发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对科学知识的勇于探索精神。教师根据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体现的课程知识点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评判。通过这种安排,课程的知识传授形成三层次逐步推进的模式:第一种是传统的老师教给学生;第二种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运用知识进而解决问题;第三种则是学生学、老师教,即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

三、课程考核与能力评价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内容和质量的重要环节,结合OBE的能力培养观念,我们提出能力考核、全程考查的想法,以知识点运用为关注点,轻理论,重实践,轻课堂,重课外,将课程考核分布到整个教学环节中,特别是能力训练的环节。具体措施如下:

1.考核包括结课考试40%,实践考核(实验、项目)40%和平时考核(作业、考勤)20%。

2.结课考试中按照60―40的比例安排理论教学知识点考题和实践性知识考题。理论教学知识点考题侧重于认知概念,不过多要求理论深入。实践性知识考题来自于课程实验和项目的实施过程,重点考查学生能否进行问题分析和知识点运用。

3.通过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完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判断,考查学生完成具体项目的能力,不再进行简单的数值量化评价,而是以“能不能做”、“做不做得了”等实践能力判断标准进行。基于项目与作业、实验的关联,能力考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同时根据这些信息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4.通过以上考核,我们可以在课程结束时得到明确的学生能力的培养达成度指标。目标能力1的达成度通过作业和结课考试综合考评;目标能力2的达成度通过作业、实验、项目和结课考试综合考评;目标能力3的达成度通过实验和项目综合考评。

四、效果与展望

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明显增强,在实验中能形成明确自我思路的学生比例大大提高,实验的锻炼效果明显改善。同时,通过一体化的项目实训体系,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对课程项目的理解得到了加强,项目完成度的优良率相比往年有很大提高,学生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对于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个人认为拟重点关注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和学习其他课程建设的优秀成果,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促进专业培养要求的一体化体系建设。

2.深刻理解OBE的能力培养理念,进一步挖掘课程项目,提高项目的设计质量。

3.继续加强课程教学与实际的联系,计划开展校外课堂、现场教学课堂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2]曾达幸,李飞,侯雨雷,等.基于OBE工程教育理念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57-58.

[3]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鹇浴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16-19.

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范文2

关键词 农村 初中 英语 教学 困境 出路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自大学毕业之日起,我一直服务于农村英语教学。农村的学校情况、社会环境、学生和家长意识的变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对于农村初中英语的教育现状和未来方向有了更多看法和想法。近些年来,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困境越来越不乐观。问题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不足,而是软件建设的严重缺陷。

1小学英语基础薄弱

农村小学教师结构性严重不足,大多数小学的英语教学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或者一名英语教师跨年级教学。教学方法老套,教师英语基础不扎实,是小学英语的通病,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英语兴趣,更有甚者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错误的引导,给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带来很大困难。

2农村教师流失严重

许多教师因为家庭、子女等一系列原因,纷纷调离农村教育岗位,导致学校正常教学不能进行。农村教师队伍陷入青黄不接的局面,大多数学校的教师队伍,扎根农村教育、面临退休的教师占到一半还多,许多学科面临着老教师退休后,学无人教,课无人上的境地。

3学生和家长思想不重视,学校教育遇阻

近几年来,受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难及独生子女的影响,学生家长在思想上已经不重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只是关心学生的生活;他们认为,子女在学校只要吃好睡好生活好就足够了,把子女的教育放在了最后一位,导致学生在学校学习意识的淡薄,学生学习成绩逐年下滑。问题学生的教育,家长不重视、不配合,避重就轻;教师家访,学生家长要么避而不见、要么阳奉阴违。这些直接导致农村学生难教、难管。

4教材不匹配,不适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情r

现行中学英语教材内容编写走城市化道路,淡化了乡土意识。中学英语教材里频频出现的词汇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真是遥远且迷茫。而对于他们所熟悉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一些话题却少之又少,所以对于教材提供的内容,他们要说的可说的亦少之又少,因此,语言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活动常常需要教师提供大量的素材,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成了主要的表演者,无形中淡化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反过来更加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材内容编写走城市化道路,使农村学生不能顺利学以致用,使英语教学成为形式、空中楼阁。农村中学学生缺乏英语学习氛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低。其学习氛围整体呈现一片空白,加上农村的特殊环境,有关英语语言的媒体和信息几乎没有,你不可能在这些地方找到一本英语的杂志或报刊,因此在感性上他们感觉不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乐趣。这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本就不高甚至没有兴趣,老师费尽心力地培养出的兴趣很快随学科难度的增加和课堂任务的增多而付诸东流,最后考出的成绩可想而知是多么尴尬。

以上一系列的问题都给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首先,小学英语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了初中英语教学,间接影响高中乃至大学的英语教学;其次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的差距不断扩大,优质生源的流失,学生数量的减少,使农村教育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改善农村教育的困境。

5夯实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做不好,其他一切都是空谈。我们要优化农村英语教师的配置,特别是小学英语教育。对教师进行系统的英语培训,或者招聘专业的英语教师,都是解决的办法。农村学校由于地域偏僻,消息闭塞,导致教师教学理念、教育信息、教学方式方法不能及时更新,使得教育手段落后,对学生英语教育及兴趣的培养很不利。所以,优化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科目教师的配备,农村和城镇学校教育信息的无缝对接和共享,会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的困境。

6 思想转变

我们要积极做好教育宣传,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宣传正能量,彻底转变学生和家长“读书无用”落伍看法。只有学生和家长在思想上对教育的重视,才能改善现阶段教育浮躁的环境,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作为教育者,也要积极转变教育思想。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接受新的教育教学思想,适应现代的媒体教学手段。由于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巨大差异,在对待两类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上都要有所区别。一、在教育改革中,应以务实为主,不能只注重文字和图片上的形式,注重了宣传,有了面子却丢了质量。二、现如今的教师都“忙”起来。忙于撰写书面性的材料:忙于应付各类的检查。一名一线的农村教师大多身兼数职,既是教师,又是学校的部室管理员或者兼任其他工作,一天之中,有接近一半的时间用于书写与教学无关的书面材料或者应付各类检查,真正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为教师减负我们要重新思考。

7 农村学校教育改革

近几年的教育改革多是城市学校的改革成果,农村学校的却少之又少。教育的侧重点放在了城镇,忽视的乡村。所以在现有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以及教材上,教师要探索研究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成果,不能一味的照搬城市学校的成功经验,否则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甚至会对农村学校现有的成果产生不良影响。在改革过程中,要坚持实用为主,注重实效,尽量减少对本来就贫瘠的教育资源的浪费。

我们应当认识到,英语教育在农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当前中国经济不断增长,政治文明不断提高,中国正以矫健的步伐迈向发展的道路。而我们的国民素质也应该与之相适应,才能促进国家的不断发展。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只有提高了农民的素质,才是从根本上提高了国民的素质。相信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英语普及工作一定会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国民素质的提高也指日可待,综合国力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范文3

浏阳市集里中学陈娴

从事初中数学教学22年,中考数学改革一直都在进行,近几年,从中考命题的趋势来看,更加注重对知识点、学习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学生运用只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也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命题的方向开始趋向于点多面广,题目难度降低,同时,创新和实践相结合,创建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已经更多的出现在中考命题中。

这也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我也对自己近两年的工作和学习做出了新的规划:

1、坚持一年看1-2本关于数学教学方面的丛书,尽量多接触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

2、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和名师工作室等教育教研活动,在教育实践中去落实教育改革的新理念。

3、用1-2年时间,摸索学习信息技术2.0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升自己的教学课堂教学质量。

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范文4

    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指数的比较

    本文根据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了西部民族地区的5个县(区)2005年和2009年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指数,并进行了排序,(表略)。,2005年到2009年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2005年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指数均值为0.677,2009年均值为0.797,提高了0.12;提高幅度最大的是B县,提高了0.167。表1的排序显示,2005年得分最低的B县,2009年得分最高,而F县由2005年的得分最高变为2009年的得分最低。实施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以来,西部民族地区各县(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得分差值由2005年的0.015缩小为2009年的0.011。这表明政府在教育投入上已经实施政策调整,教育财政优先向农村倾斜,为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发展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城乡差异,它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以户籍制度为框架的社会安排是造成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根源所在。而隐藏在户籍制度背后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政策则构成了城乡非均衡发展的重要制度约束。通过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指数从生均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专任教师数量和生均固定资产四个方面的考察分析,笔者认为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发展的决定因素为以下三个方面: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分权体制、教育改革政策。1.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关于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丰硕。已有研究表明,经济对教育的影响和教育对经济的促进都是相互的。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来源,城乡经济的差异造成了政府财力之间的巨大差异。在我国义务教育分级管理的体制下,政府财力的差异最终导致城乡教育经费的巨大差异。[1]教育经费投入的降低势必影响教师资源由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教师资源的差异影响教学质量,必然降低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笔者所调查的H省历届政府都很重视教育,统筹城乡教育改革试验以来,市财政在教育经费投入上有了较大的倾斜,尤其是近几年对民族地区农村的投入明显加大。[2]2009年在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两个指标上,B县、C县、D县农村地区的投入均大于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是按照国家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的。从2009年H省民族地区城乡消费比(表略)可以看出,F县城乡消费比最高为5.333,其余四个县(区)城乡人均消费比在3.544~3.976之间。县的城乡教育一体化指数得分验证了“城乡人均消费支出差异大的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指数得分较低”这一论断。而从人均GDP变量角度考察,2009年B县人均GDP排第四位,指数得分排第一位;F县人均GDP排第三位,指数得分却是排在最后。这一现象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观点不相一致。然而,城乡之间的消费差异则直接反映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程度,差异系数越高城乡教育一体化指数越低。2.财政分权体制因素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有三种类型的税收:中央税收、地方税收和两级政府共享税收(中央60%,省级政府40%)。中央与省级政府之间的收入分配机制是明确的,而省级以下政府的收入分配则没有具体规定,而是由省级政府自主决定其分配方案。在传统的操作模式中,基本上是按照中央与地方分配的模式进行安排,省级政府决定与地市级政府之间的收入分配模式,地市级政府决定与县级政府之间的分配模式,[3]这就是我国的财政分权模式。在H省,如果减少了市这一层级,直接是省辖县(区),财政分权的三级模式就演变成了两级。这样的模式在实际运行中,更多的经费由县(区)级政府支配使用。不同的省内财政分权会对城乡教育财政状况产生重要作用,而教育财政体系又是教育发展的保障,因此省级财政分权体制无疑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找出影响西部民族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笔者构建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回归模型。其中EII代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FI代表市内财政分权变量,包括省本级财政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比重、县(区)本级财政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比重及县(区)教育支出占县(区)财政支出比重。EXP是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城市/农村);X为其他控制变量,包括人口数量、人均GDP等;β0代表常量;β1代表回归系数;γ为其他控制变量系数;μ代表变量数。表3是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模型回归结果。(1)考察经济水平和人口数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的影响。在以教育投入为考察变量的一体化指数与传统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性,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政府财力越充足,越能够平衡城乡义务教育发展。[1]而本研究中,人均GDP排第四位的B县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最高。这一结果表明,在特定时期政策的调控因素大于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义务教育的影响。西部民族地区城乡教育一体化指数反映了该地区教育投入在城乡之间的差异越来越不明显。而从模型2中可以看出,人口数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指数有向下拉的作用。依据模型EII=β0+β1FI+β2EXP+γX+μ公式计算,人口数每升高1%,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就下降0.0013,这一结果可能对人口较大的县(区)在平衡义务教育发展上面临巨大挑战。(2)考察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指数的影响。在没有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因素的模型1中可以看出,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在5%的显着性水平下差异显着,这表明城乡差异大对一体化指数影响显着,而且其结果是导致教育公平指数降低。在控制了经济发展水平的模型2中,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的影响远远低于模型1中的结果,且在10%的显着性水平下不再显着。(3)考察省内财政分权变量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指数的影响。模型1中,县(区)财政支出比例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就下降0.006,且在5%的水平下显着。而在控制了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模型2中,结论一致。在模型1中,县(区)教育支出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就下降0.008,模型2与模型1结论一致。而省级财政支出对城乡义务教育影响恰恰相反,模型1中省级财政支出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就下降0.02,随着人口数和人均GDP的加入,省级政府支付比重的估计值不再显着。我国上下级政府之间财政分权体制已经延续了几十年,经过多轮的权力下放、财税制度的调整,地方政府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自主权。市级政府有权决定本市内县(区)级财政支配,省级政府提取的财政份额越多,县(区)级政府得到的就越少。县(区)政府份额越少,则能够提供给农村义务教育的服务就越少,也就拉大了城乡的差异。而若市级政府提取份额少,分给县(区)政府份额较多,但在教育支出上份额比例跟不上,也起不到缩小城乡差距的目的。这也就是模型1、2中县(区)教育支出所占县(区)财政支出比重具有显着性差异的原因所在。3.教育改革政策因素西部民族地区作为经济相对滞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2009年较2005年平均提高了0.12。综合分析发现,近几年国家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教育经费向农村教育倾斜幅度较大,H省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每年教育投入增量中的70%都倾斜于农村,[4]这与政府实施的教育改革政策是分不开的。笔者调研的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区),在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得到了H省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较大。虽然当地的经济条件在西部地区较差,但由于政策的倾斜,使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有了较大提高。当然离开了地区经济做后盾,单纯依靠政府临时的政策扶持,那该地区的教育发展就如同无源之水,不具备可持续性。因此,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协调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只有长期可持续的义务教育投入城乡协调分配,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才具备可持续性。

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范文5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匠精神

一.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创新创业意识,是在创造的实践活动中推动个人不断进步的心理激励机制,它决定和指导创新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是创新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创新创业意识不在一朝一夕,它需要长期的培养、熏陶和沉淀。笔者认为,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推动创新性国家建设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和发达国家在诸多方面的差距已越来越小,在此基础上,党和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把它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并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必须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培养具备创新和实践技能的实干型人才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校的创新教育致力于促使大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创业教育致力于促使大学生获得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实践性的教育改革具有直接的针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迎合时展需求,契合经济发展需要。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主要是知识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多数企业在用人时发现毕业生不接地气,必须要经过3到5个月的专业培训才能让他们符合市场的需求。在创业方面,据调查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远低于发达国家20%―30%的毕业生创业比例。因此,必须尽快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深化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齐头并进,树立起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成才重要模式的新观念。

(2)弥补传统教育之不足。虽然高校早就认识到传统教育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模式与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就业需求及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虽然近些年来各大高校不同程度的采取措施改革现代教育去努力形成大学生的创新性、实践性,但推行年代尚短,经验累积和总结较欠缺,致使我们的现代教育改革还缺乏系统性。我们力图通过各门课的教学来提高和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却鲜少有高校去专门设计针对性的课程有的放矢地、系统地加以培养和强化。

(3)高职院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切实可行,深受学生、社会的欢迎和推崇。以我校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几年,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目标主要是培养具备创新创业技能的应用性人才。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我校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的把握度关注度,并且能激发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的热情。因此,我校毕业生创业创新能力与过往比有显著提升,近几年的毕业生中,出国深造、自创企业公司、自主研发技术及进入专业岗位高级职位的人数大大增加。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强调,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要充分激发各个高校的改革驱动力,刺激和鼓励基层首创,以具代表性和推广性的试点经验、模式,引领和推进高等学校整体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近几年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逐渐成为各高校的重大课题。

2. 从传统文化中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

2016年两会,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治国安邦的文件中,显示“培育工匠精神”的诉求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

当我们谈到“工匠精神”,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那些工业制造业发达的国家,想到日本、德国、美国、瑞士等等国家享誉全球的百年老店和世界品牌。但其实我们无需艳羡国外,回顾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会发现工匠精神中国古尔有之。庄子就说过“技进乎道”,“技”就是今天的“工匠精神”,就是对所做事情有近乎强迫的专注。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品出口国及匠人之。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曾是世界各国王宫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秦始皇兵马俑、北京万里长城、故宫、苏州园林、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等是我国驰名中外的宏伟优美古建筑,还有庖丁解牛、鲁班、核舟记等等典故,以上,均证明古代中国曾产生过璀璨的工匠文明和优异工匠,在这些令人尊敬的匠人身上,展现出了宝贵的精神品格:一是专注,全身心投入工作;二是严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完美主义;三是务实,以需求为导向,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四是创新,不固守传统,而是在继承中创新,是传统与时代需求相结合的再次创作。我们将这些品格总结为“工匠精神”。

3、当代“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和现状

造成当今社会“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有多种,现代人主观上不愿意传承传统手工艺;现代中国的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工匠精神”; 没有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抱持工匠精神的匠人生存难度大;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片面推崇的观点是力争做劳心者而不是踏实做劳力者等等。

种种原因,致使当前中国社会心浮气躁、现实、急功近利,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忽略产品的品质和灵魂。在野蛮生长的市场早期阶段,胜出的可能往往不是那些工艺最好的,而往往是那些粗制滥造的,“劣币淘汰良币”的状况充斥在畸形市场。身心付出不能获得同等回报,粗制滥造耍小聪明往往获益丰厚、屡屡成功,一味追求利益和GDP的社会风气致使我国市场上各种山寨货大行其道,而有口碑的原创技术和产品却寥寥可数。

“器物有魂魄,匠人自谦恭。”工匠精神本身在中国就有,但是我们缺失了。

4、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加强工匠精神的塑造

高校是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的生产基地,为适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高等学校都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大众创业,创新先行;万众创新,教育先行。没有创新的人才,不可能有创业型国家和城市,没有创新的教育,不可能有创新的人才。

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范文6

关键词:就业;民办本科院校;护理教育改革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修订学科目录,新增护理学为一级学科。在新的学科背景下和《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导下,民办本科护理院校的护理工作者和护生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显示,尽管我国护理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护理人力短缺现象日益严重。各大临床医院护理人才不足,流失现象比较严重,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各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护生从事非护理工作,造成护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而民办本科护理院校较公立院校在名气上不占据优势,此类院校必须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使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本研究结合我校现阶段护理教育的特点,探讨在一级学科背景下我校护理教育改革的模式。

一、护理教育模式改革

近几年,医疗制度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护理服务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以疾病为中心被动执行医嘱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乃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对护士的要求也大为提高。天津市内医院招聘护士的要求也在逐年提高,如何使护理教育适应日趋国际化的发展,使护理人才适应天津及其他省市的需求,是摆在本校护理专业面前的首要问题。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已有的护理教育经验基础上,结合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实际需要进行护理教育模式改革。

1.课程结构改革,构建新的课程结构

现阶段,护理本科教育的课程内容理论多,实践少,讲的疾病多,讲的护理少,护生进入临床主要以执行医嘱为己任,对医嘱的过分依赖导致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暴露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不足。因此,在课程结构改革上要重视护理专业知识所占比例,任课教师应有所侧重,重点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组建多元师资队伍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护士多元文化知识与患者多元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临床缺乏能够适应多元化护理需求的护理人才,因此护生在校时就应对其进行多元文化护理的教育。但是,目前我校师资队伍单一,应该以“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引进和培养护理教师。

(1)“引进来”指的是护理工作者的引进。目前本校护理教师趋于年轻化,大多数是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相对于临床教师,他们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经验不足,学院应从长远考虑,为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储备有临床带教经验的双师型优秀护理教师。

(2)“走出去”指的是已入职护理工作者的培养。倡导多元文化教育的必备条件就是强化护理教育工作者的多元文化意识。目前,本校存在的问题是教育理念太过封闭,年轻教师得不到良好的交流培训机会。学院应采取多种渠道培养教师队伍:①利用寒暑假时间,派护理专业任课教师到医院相关科室参加培训,以便能够更好地向护生讲授专业知识;②选送优秀教师1~2名参加国内护理学术交流,紧跟护理专业发展的步伐;③争取每年派教师到国外知名护理学院交流学习,不断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并且为本校护生的国外就业方向做铺垫;④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如,进修社会学、人文科学类相关专业课程,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定期参加相关专题讲座等。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

本校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基础医学、护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这些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是期末考试,而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是思维活跃、记忆能力不强,枯燥无味的课程内容再加上死记硬背的考试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遗失殆尽。学院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来改变现状,如,《护理伦理学》的考核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饰演一段在医院所遇到的模拟情景,学生可当众演出,也可拍成VCR播放等;《护理美学与形体训练》的考核可以让学生身着护士服实地演绎护士的各种规范礼仪,也可排练成小话剧等。

4.学生应早期接触专业课,早期接触临床护理工作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存在理论和实践衔接不紧的问题,教师应提前告诉护生他们将来所从事工作的内涵和性质。教学安排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早期进入临床的观点。因此,应在第一个学期安排本校的护生接触临床实践,接触临床实践的时间应随着护理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逐渐增加。

二、护理实验室的管理改革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实践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重要环节。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实验设备是完成实践教学的重要媒介,本校护理专业实验室正处在建设中,目前实验室的规模能够满足专业课程的实际需求,但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尽完善,应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更新护理实验教学理念,注重培养护生的综合素质。(2)申请实验科研课题,探索新型实验操作方式改变以“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学生回示―教师总结”为主的教学方式。(3)专职实验员应明确实验任务:实验员除了管理实验室和实验用物以外,还应该参与实践教学。(4)改革护理专业培养方案:本校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很多专业实验课的考核成绩只占专业成绩的30%,任课教师的不重视加上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致使实验课的开设比较困难,可以吸收其他院校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即各专业实验独立成一门百分制的课程。

三、展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逐步形成,而医院的高需求、护理模式的新变化、生源素质的改变等因素需要民办本科院校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护生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对接,在我国今后较长时间内将是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实用的技能型护理人才的一种有效

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通知[EB/OL].(2011-03-08)[2012-02-16].

[2]尤黎明,万丽红,刘可,等.中国护理教育规模结构与护理人力需求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0(05).

[3]邓春琴.护理人力现状及缺失成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0(11).

[4]王政芳.论市场导向下高职教育的人才规格设计[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5]梁涛,李扬,沈宁,等.护理课程设置改革中教学内容、安排、方法的变革: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学改革介绍之二[J].中华护理杂志,2000(10).

[6]何英.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护理教育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