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区块链保险理财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区块链保险理财范文1
回想一下2016年, CFO和财务总监们可能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光顾关键词为“供应链金融”的会议,也许有点多。
诚然,构建健康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是当今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传统的供应链模式正在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遭受重创,供应链金融也被越来越多企业所重视和依赖,并被称为解决供应链难题的最佳手段。
但关注供应链金融的CFO心中也许会有疑问――做供应链金融一定会是天猫、京东似的互联网电商模式吗?一定要占据上下游供应链条中的核心企业地位吗?
“世上本无路”,有人就用脚趟出了另外一条路。
“翼启云服区别于围绕电商封闭生态圈的模式,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多方参与进来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资产抵押不足,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成本高、制度不健全,这些都是企业缺乏金融能力的表现。”宜信旗下翼启云服供应链金融首席创新官刘灏和企业客户、媒体沟通时,“金融能力”、“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成为他最常说的词。
11月18日的“2016长三角中小企业投融资峰会”上,他给我们的第三次见面带来了两份“意外礼物”。在发表名为《成就“小”企业的“大”生意》演讲时,刘灏预测“企业的金融能力将成就中国中小企业的下一个30年”;同天,真旅网集团(以下简称为“真旅网”)成为继每日优鲜、木头来了等之后,翼启云服在B2B领域新的合作伙伴。
“真旅网已经快成为我第二个办公室了。”回顾整个过程,身为翼启云服全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总监的乔健有点小激动,就在过去的短短六七个月时间里,“宜信-真旅网”这段行程,他至少往返了十多趟。从双方初步接洽,到产生合作意向、初步供应链金融合作,再到宜信翼启云服与真旅网达成战略合作签约的整个过程,翼启云服这位项目负责人也用行动诠释了“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来自真旅网市场总监高艳枫的介绍,这是一家成立于2007年的香港的全网络运营的“网上旅行社”。当时真旅网是国内在线实时交易B2C网站,全球有20多个分支机构,2014年随着旅游业B2C的兴起,“我们觉得B2C这个领域越来越成为红海,于是就转型了。”此后,真旅网创建了天地行B2B平台,目标为业内B端用户提供机票、酒店、旅游度假、邮轮、签证和机场贵宾服务等一站式综合旅游服务。
聊起这个新签的B2B伙伴,刘灏说:“真旅网整个的产品体系比较丰富,它不仅有标准化的产品,而且还是迪士尼门票在上海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它基于非常独特的旅游资源、配备出很多旅游市场中目前比较流行的产品。另外,如果深究其本身,真旅网也是一个B2B2C的模式,既服务于小B,同时也服务于C端的用户。这些是真旅网区别于其它同业B2B平台所不一样之处。”
除去旅行行业,目前宜信翼启云服已经将供应链金融服务输出至国内生鲜行业、建材行业、商超等行业,相信随着企业对于自身体量壮大的需求以及对上下游供应链的生态完善需求,未来将会有更多的B2B行业在翼启云服全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中。如果出几个关键词,也许我们会更好地观察刘灏和翼启云服团队对供应链金融未来到底在想些什么?
做中小微企业的CFO
伴随着上市疑云和人事调整,阿里的蚂蚁金服近期了聚焦三大领域的全新战略。非常有趣的是,在2B端战略口号,蚂蚁金服与宜信“撞车”了,双方都提出“做中小微企业的CFO”。蚂蚁金服将其2B端Power定义为,“用数据能力服务到两千万小微企业的CFO”,那翼启云服与其对弈的资本是什么呢?
“应该说我们现在在这个市场上是独一无二的。”刘灏把自己的优势剖析成几个组合,“最终我们是希望和企业客户一起建立一个金融生态圈,能够成为这些企业提高金融能力整体方案的解决者。今年7月22日翼启云服在北京正式时,当时主要谈的还是在供应链融资型产品,但这一次在长三角地区是携整个产品线――包括保险、征信,财务外包服务、现金管理、企业级理财等各个方面,我们提供的是全方位金融服务,来帮助提高企业的金融能力。”
传统上的供应链金融,通过供应链上数据来给企业放贷。但随着翼启云服和更多的企业接触,他们自己也发现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融资的问题。“如果从资本市场上去看这些高成长的企业客户,最终的供应链金融打包产品,既包括债权,也包括股权;既包括资金管理,也包括提高企业客户自身在应收应付对账上的能力。所以今天再谈到供应链金融的时候,这是一个整体概念。我认为这一点是在市场上可以有所作为的”。
因此,翼启云服在这次峰会的展台上最抢眼球的是限额1亿、3个月年化预期收益率6.2%的企业级理财定制性产品。
“ABS” 箭在弦上
为降低融资成本,资产证券化(即ABS)是很多供应链金融业者都在考虑的选项。
“现在虽然还没有真正去实施ABS,但翼启云服肯定会走这条路。”刘灏在表示肯定的同时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ABS首先并不依靠于市场上的某一方,例如传统金融机构、信托、基金,它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化融资手段。“但是对于供应链的产品来说,ABS是有一点难度的,一方面是在于基础,我们现在有多少可以打包的资产,是1个亿还是5个亿、10个亿。这个资产包的稳定性是需要考虑的。”他接着说,“另外一方面,ABS本身对于资产的期限是有一定要求的。目前我们供应链融资的底层资产更多的是短期的,诸如30天、45天,这种情况下做成池管理相对难度就比较大。”
其实,我们最早听到关于翼启云服ABS相关信息是在今年9月份。海南股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为“海股交”)的董事长李晓刚曾分享过他在7月做客宜信北京大望路总部时,对翼启云服的初步考察。
“这款综合于中小微企业的产品,不仅仅是金融产品,更多的是一款集行政、财务、流程等功能于一体的一套信息系统,这套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可以有效提升中小微企业的运作能力和水平。而且在这套系统里大量沉淀了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记录,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信用记录反过来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构成了一个闭环,有利于提升我们的服务品质。”
当时李晓刚给出的时间表是2017年,然而动作却在今年11月底时就节奏加快,翼启云服宣布“携手海股交提升海南中小微企业金融能力”。虽然从内容上看没有关于尽调和作价的细节,但可以感知的是翼启云服的ABS标,箭在弦上。
与“区块链”结合
刘灏在峰会上演讲时出示了张“金融生态圈”图,从最满足企业最开始一些需求的众筹、风投,到进入核心地带的区块链、金融创新,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状。但供应链金融和区块链到底应该如何结合?
在今年6月的达沃斯分论坛上,宜信创始人兼CEO唐宁透露“未来在Fintech领域我们会有更多动作”。同月,宜信便携手IDG资本,成为全球第一个拿到纽约州金融服务局(NYDFS)颁发数字货币许可证(BitLicense)――Circle公司D轮6000万美元的参投人。他的目标是通过区块链技术,让各国用户用其法币实现全球范围内免费的结汇与小额支付。事实上,除了Circle,同在6月宜信还投资了全球采购和供应商互联网平台Tradeshift。宜信对Fintech的投资显得比较有特点。“关于Fintech的各个领域,包括支付、网贷、众筹、智能理财、保险科技、区块链、供应链融资等等,我们都是非常关注的。”他在翼启云服正式当天解释了基于这种“特点”的Fintech投资想法。
“其实,不仅仅是有想法,我们已经开始做了。翼启云服的第一个电子账本会在春节前后。”刘灏如是介绍。
2016年是区块链大热的一年,特别是近期央行多位司局级领导频频在央行版《金融时报》发表关于数字货币的论文。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开放性、匿名性以及信息不可篡改性,逐渐得到了金融业的整体关注。
区块链保险理财范文2
与成熟稳定的欧美金融体系相比,中国的金融业发展起步较晚,尚有广阔空间,现有人群的服务亦需要能力升级,这既包括产品设计的创新能力,也包括客户的触达和服务能力。而中国近年来数字化转型的迅速发展备受全球瞩目。中国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和渗透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居民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第三次消费升级的热潮,并在互联网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国内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巨头相继布局智能金融,各大银行纷纷推出智能投顾;资本市场对于金融科技的创新企业青睐有加,数字化能力建设在全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创新的未来已经到来,各方携手,期待共进。
在此背景下,百度金融与埃森哲携手,访谈百余位行业及技术专家,结合百度智能金融的实践成果和埃森哲国际金融行业的领先经验,共同撰写本篇报告。
AI篇:提炼智能金融的概念和特征;提出衡量智能金融的随时、随地、随人、随需四大标准;畅想智能金融在客户连接、风险管理、服务边AI篇界、基础设施四个方面的重构。
共进篇:勾勒金融生态所呈现的更加细分和更加专业的态势;诠释市场参与者的定位转化和角色蜕变;描绘各类参与者之间更为广泛和深共进篇入的合作关系。
智胜篇:智在技术,胜在应用。“智在技术”阐明智能金融所依赖的ABCD“四大技术”,包括A(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B(Blockchain)区块链、C(Cloud Computing)云计算和D(Big Data)大数据;“胜在应用”逐一深入解读新技术在支付、信贷、理财、资和保险等领智胜篇域的应用场景,展现智能金融的“术”和“器”。
区块链保险理财范文3
9月19日,被乐视定位“乐迷”节,这一天“乐迷”集中爆发买买买的热情。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9.19”理财产品第一次成为“乐迷”释放“洪荒之力”的对象。当天14时47分,理财产品交易额突破3亿元。截至9月20日24:00,乐视金融9.19活动全季(含预热阶段)交易额超6亿元。
这“6亿元”可以算得上是乐视金融正式在用户面前亮相。
早在2015年8月,乐视聘请前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担任乐视控股高级副总裁,乐视金融CEO。这位在传统金融业供职25年的银行家和经济学家的跨界转型让乐视金融备受关注。
今年2月8日,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在微博附上“乐视金融”拜年的图片,至此,乐视金融浮出水面。随后的时间里,不论是在内部试水互联网理财,揭牌小贷公司,推出同名金融App等等行为都未曾让外界窥到乐视金融的生态全貌。
11月2日,乐视金融正式以乐视旗下的第七大子生态亮相。这也意味着横跨互联网及云、内容、大屏、手机、汽车、体育、互联网金融七大子生态的乐视基本完成闭环。
“乐视金融不是简单的产融结合或金融业务互联网化,而是注重于探索互联网时代的生态金融新模式。”王永利说。按照规划,乐视金融将淡化传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建立三大板块、五大中心。
“七娃”的法宝
据第三方机构的行业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7.8万亿,未来五年,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4.67%,到2020年预计超过43万亿,作为新兴产业,互金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相较于其他已进场酣战的互金企业,乐视金融起步比较晚,又恰逢互联网金融进入专项整治的时代,面对这样的客观条件,这个乐视生态的“七娃”到底怎么做?对王永利和他的团队来说是一个没有试错机会的挑战,且在进场竞争之前势必要思考和研究出正确的战略和打法。
“从某一块做起,有没有弯道超车或者能够跟上超过人家的地方?可以看到,很多平台做着做着都得开始整合,而且整合的时候可能难度很大,特别是系统。我们反复研讨前面先进者的经验教训,认为不能从某一块切入一块一块地走,而是必须做好整体规划。”王永利分析说,“业务规划做完以后要落到组织架构上,进一步落实到技术架构上,业务规划―组织架构―技术架构一层一层套起来,做这个准备花了我们很多的时间精力。”
“我们反复研究,最后确定了几个基本的原则。一是注重线上,不注重线下,突出互联网金融的定位。”王永利在提及这一定位的时特别强调“注重”,也就说乐视金融不是绝对不做线下业务,只是偏重于线上。
第二个原则是,乐视金融更注重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而非简单的业务发展。在王永利看来,互联网金融首先要突出互联网互通互联、跨界融合、生态发展的特性,对乐视金融而言,模式创新就是寻找这个生态时代的金融到底应该是什么,而不是一个金融业务加点互联网。
似乎从诞生起,乐视金融和乐视的关系就引发了关注和猜测,甚至有“自融论”的怀疑者。乐视金融的原则之三,就解答了这一疑问。“我们立足于乐视,不局限于乐视,立足于乐视指的是乐视金融起步,一定要充分共享乐视的业务基础,用户的资源,云平台、大数据这些宝贵的财富。”王永利说,“但是金融的发展不会完全局限在乐视这个企业内部。我们很多业务都是平台式、开放式的发展,不管是支付还是交易,还是金融云、大数据等等,全部要对外开放,甚至资本都要开放。”另外,他补充说,将会利用乐视是生态化、娱乐化、视频化的优势娱乐金融化,金融视频化的发展,并且会跟随乐视的步伐,乐视金融也会向全球发展。
目前,乐视金融已基本完成战略规划、组织架构、技术架构、及常态化产品的持续开发等工作,并优先服务于生态内的个人用户和中小微企业,其中包括上下游供应商、以及数千万付费用户。
金融娱乐化玩法
从目前外界获知的信息看,乐视金融“支付是基础,交易是核心,资管是方向”的三大业务主线,是按照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特性对金融的整合,三大业务主线又细分为五个大主营业务,它们是相互关联生态型组织构架。
王永利预测,网络支付的潜力很大,未来可能实现出门不用带现金和卡,一个手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与网络支付相对应,乐视金融建立乐视支付,为乐视生态商户提供线上和线下支付服务,将场景化、移动化、数字化、制度化的支付手段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生态经济中;同时,将借助丰富的个人支付场景应用。
网络交易的业务线的设立,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打造像电商平台一样的金融的交易平台。支撑这条业务线的是交易平台和财讯平台两大业务。交易平台是金融产品销售和交易平台,乐视金融计划打造开放平台,将金融机构的产品聚合到平台上销售并提供存续期内的交易服务。
作为促进交易的参照物的财讯平台,是以乐视视频财经频道为基础,主打财经资讯视频化,以乐视海量智能终端为渠道打造综合财讯资讯平台,将“通过视频方法解决用户对复杂金融产品的理解”变为现实。
另外,参照美国黑石的经营规模,王永利认为网络资本是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财富管理和网络信贷的业务就是在为这一发展方向做准备。财富管理引领金融资管市场产品的标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和资产配置方案,以先进的风控模型帮助客户降低资金风险,实现财富增值,目前主要产品有乐享其成(定期)、乐乐高(活期)、专享理财包(活期、定期)。
网络信贷方向则是结合乐视生态优势,实现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小微金融、汽车金融四位一体和2B2C、线下线上、生态内外三大有机结合。
比如将金融生态引入到拥有较长产业链的汽车生态之中:沿技术研发进入2B供应链、沿销售打入2C后续服务市场,围绕汽车全产业链的消费场景,将在乐视金融的跨生态化反下进一步得到丰富。此外,作为乐视汽车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易到为乐视金融提供的是典型的消费场景。
另外,娱乐金融化、金融视频化也是乐视金融令人专注的另一个亮点。利用乐视内容生态在文化、体育、娱乐行业的优势,金融将与文娱产业跨界融合,在互金行业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大趋势下,开辟金融创新的新蓝海。
乐视金融曾将理财产品与乐视的生态资源进行结合创新。在体育方面最早是尝试的是一款跟欧洲杯挂钩的产品。当欧洲杯八强出来后,乐视金融推出有了基本收益的产品,让大家通过参与竞猜冠军来获得收益的叠加。比如猜德国、法国队加0.5,就是说猜中了后它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加0.5个点的收益率,猜冰岛、威尔士加1.5等等中间划分了几个叠加档。 在影视方面,乐视金融曾跟电影《爵迹》做过挂钩的产品,未来的众筹都可能从这些项目里面开始。
区块链保险理财范文4
金融创新是互联网精神和金融服务方式结合的内在动力。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在经济、社会、产业中的深度应用,则更加提升了现代金融的创新速度和创新频率。现代金融的创新已经涉及到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流程、金融支付方式与手段、金融监管模式、金融制度等方方面面,参与金融创新的机构主体也由原有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演进为以互联网企业作为金融创新的领军者。
金融科技创新是“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的结果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又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等有关环节的扩散及应用过程,其本质是信息技术在新型行业的深度应用,以实现传统行业的数据化、在线化和网络化。
金融业的发展无法脱离互联网而单独发展。互联网技术创新成果的深入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传统金融业的服务渠道和产品营销渠道,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了金融服务和金融理财门槛,并极大促进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同时,应用了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也并未因穿上了华丽外衣而脱胎换骨,它沿袭了传统金融的全部本质特征,包括风险特征、职能特征和服务特征。互联网与金融的有机融合是必然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然促进整个金融业领域的发展。
而现代金融的核心是价值交换,即通过时间、空间的转换和跨跃来实现资源配置和资金融通。“互联网+”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和深度创新性融合,为现代传统金融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使得金融科技成为一个新的蓝海。
金融科技创新促进了金融模式的改变
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极大促进了金融脱媒,而参与金融科技、金融脱媒的机构主体呈现多元化、复杂化趋势,同时传统金融模式也出现了交叉化、综合化趋势,主要体现如下:
一是金融机构呈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融合化、金融经营业务的综合化和复杂化、金融业态的交叉化和生态化。传统金融业中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之间的业务产品和服务、业务模式和经营渠道不断交叉和融合。
二是网络借贷平台、众筹融资、互联网消费信贷、大数据金融等新型网络金融模式的出现,丰富和深化了金融资源配置方式。传统金融中以银行为主要金融中介方式的形态逐渐弱化,去中介化、去中心化的互联网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将日益成为新金融的主流模式。
三是参与金融科技创新的机构涵盖了两大类型企业。一类是传统金融业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另一类则是以电商企业为领军代表,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平台、现代物流、商业地产、互联网传媒、社交网络平台等为重要参与者的新型互联网企业等。两大类企业均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技术特点作为金融创新依据,在经营模式、产品与服务、经营渠道等方面全面介入金融市场和对金融进行细分,同时又相互借鉴、相互渗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型金融竞争局面。
四是金融长尾的覆盖和金融普惠化。互联网金融提升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模块化、快捷化服务效率,拓宽了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范围,从而极大提升了社会民众的金融参与度和金融权利享有程度。金融不再是主要为“二八定律”中的20%客户提供服务,而是将服务范围延伸至金融长尾中的80%客户群体,使得普通社会民众均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类金融交易、网络支付、投资与理财等。
传统金融机构积极实施金融科技创新
随着大数据等相关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得云端和应用呈现智能化,可以有效提升金融企业的风险管控水平,降低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实现精准金融营销和优化资源配置。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通过应用现代科技对传统金融业务、服务方式、服务流程和服务渠道等进行创新或重构,从而日益成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化金融机构。
以商业银行为例,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深度应用的背景下各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以移动终端为主的手机网上银行、空中银行、移动银行等。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从物理网点作为经营渠道为主,逐渐发展为以直销银行、网络平台服务、移动终端服务为主要经营渠道方向,形成名符其实的互联网银行。
工商银行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备、体系化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和运营体系――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信息流)、融e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资金流)、融e购-电商平台(商品流)等三大互联网金融平台,并以网络融资中心为核心与三大网络平台相关联,打通支付、投资、融资渠道,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金融服务链和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
中信银行也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挑战,制定了“网上再造一个中信银行”以及“金融网络化”和“网络金融化”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积极推动传统银行业务的网络化、移动化,深入领会互联网金融思维模式,在网络支付、投资与融资等领域做了诸多创新和尝试,推出POS商户网络借贷、供应链金融、在线出国金融、个人信用消费贷款等网络类贷款,摇一摇、异度支付、NFC手机近场支付的互联网支付工具,并支持在线开户和人脸识别。
另外,我与互联网金融紧密相关的移动在设计、推广和应用方面,不断拓展线上及线下消费支付、理财场景,丰富线上个性化的理财产品,联通线下和线下支付、理财和营销通道,带动非网络支付用户和网络支付用户的同步发展,并培养线下投资理财用户的线上理财习惯。
金融科技创新加深金融脱媒和催生新金融业态
金融脱媒中的“媒”通常指金融体系中的商业银行,金融脱媒的不断加深将会持续降低企业、个人对传统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模式的出现、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应用,商业银行面临着技术脱媒和资本脱媒的挑战,金融脱媒程度不断加深。
其中,技术脱媒指在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与创新应用的驱动下,互联网IT企业进入原来由商业银行经营的相关领域,如信用卡业务、消费信贷、支付业务、类业务等,部分承担了原商业银行支付中介职能和信用中介职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即是技术脱媒的典型范例,第三方支付可以为支付交易双方提供统一的支付网关接口和支付平台,直联不同银行和实现商、不同银行客户消费者间的交易清算。
另外,随着现代金融的发展,在商业银行体系之外,日益形成涵盖股票、债券、理财、信托、民间借贷的金融市场,越来越多的资金、资本和金融服务手段、服务方式脱离开原有的商业银行体系,形成金融非中介化、去中心化的新兴金融渠道和金融服务模式。同时,网络借贷平台、众筹融资、大数据金融及互联网消费金融等新型金融模式的出现,使得资金实现了绕过商业银行体系而进行融资、发放信贷,形成了以“互联网平台”为新型媒介的金融新模式――资本脱媒,从而有效缩短了投资者、融资者之间的资金融通路径,也进一步加深了金融脱媒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金融脱媒总体上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等多方面同步推进,企业客户的直接投资和融资渠道、个人客户的投资和理财渠道会越来越多元化,新型融资和信贷、投资和理财工具会层出不穷。而作为传统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商业银行,也必须要适应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模式的创新,转变经营思维和理念,拥抱互联网金融和利用金融科技,以促进新金融形势下金融的转型发展。
区块链保险理财范文5
智能投顾能否助力传统投顾?
智能投顾(Robo-Advise)也称作机器人投顾,是根据投资者的投资偏好、风险承受水平以及预期收益目标等要求,依托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并运用经济学中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理论,为用户提供投资建议,制定个性化资产组合方案,并实时监测市场动态,对资产配置进行动态调整,以提高资产回报率,让个人投资者也能享受到专业的、低成本的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服务。
在传统投顾模式下,公司会根据客户的投资风格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和预期收益水平,提供包括资产管理、信托、税务、保险和房地产咨询在内的多种服务,主要服务对象是高净值客户,且多以一对一的模式为主,这就使得传统投顾存在业务受众面窄、投资门槛高、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实际上,传统投顾虽然仍占据市场主流地位,但其问题早已暴露。首先,传统投顾的获客率并不高,且需花费大量时间为大客户定制专业报告,而后者往往没有时间或耐心研读报告。其次,人的精力和知识领域毕竟有限,很多所谓的传统投顾专业知识并不扎实,有时会被资深投资人问得无言以对。最后,传统投顾难以做到客观公正。由于薪资和理财产品销售业绩直接挂钩,不少投资顾问会推荐有利于自己而并不适合投资人实际情况的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具备投资门槛低、管理费用少、客观公正且服务面广的智能投顾应运而生。
对于传统投顾而言,智能投顾优势明显。第一,投资门槛低。传统上的资产配置主要为私人银行加基金等大型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服务对象受限。而智能投顾将投资门槛降低至几百到几千元不等,彻底释放了长尾市场的潜在发展空间。第二,管理费用低。传统投顾的账户管理费都在1%以上,而智能投顾依托于大数据抓取和云运算技术,节省了人工成本,管理费低至0.25%~0.5%,且随着客户的增多边际成本降低。第三,公开透明。机器人会挑选最适合投资人的投资组合,不会因个人业绩而破坏投资者的利益。第四,战胜人性。投资最重要的是设定止盈止损点并严格执行,然而,人性的弱点常会动摇投资者的决心,做出不理智的决定。智能投顾会按预先设定好的程序执行,帮助投资者战胜人性的弱点。
智能投顾引爆全球,美国先行
目前,智能投顾已成为金融科技领域继区块链后又一个风口,而其在全球的兴起并不是偶然。
首先,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呈规模增长为重塑投资领域新格局奠定基础。根据EMC和IDC联合发表的《数字宇宙研究报告》,2013年至2020年全球数据量将增长10倍,从4.4万亿GB增至44万亿GB。海量的数据从多维度记录客户的消费行为、信用记录和社交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更精准进行用户画像,从而深入描绘客户的投资与风险偏好,给出符合客户需求的投资组合及投资建议,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用户黏性。其次,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一定程度上驱动着投资者理财需求旺盛,长尾客户潜在空间巨大。据贝恩公司《2015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12年~2014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已达到16%,远高于同期GDP增速。而在投资于互联网理财的3亿人中,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客户只有不到1%。智能投顾的出现,使长尾客户巨大的蓝海市场的挖掘成为可能,弥补了传统投顾流失的客群和商机。最后,投资者资产结构配比发生变化,对于高风险的股票类投资和混合型基金,智能投顾可以运用人工智能和实时数据跟踪,对该类资产进行动态平衡调整,保障投资者收益,做出正确投资决策。
毋庸置疑,智能投顾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驱动。据野村证券研究,智能投顾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全球投资规模呈爆发式增长,2015年高达23.88亿美元,与此同时,智能投顾的资产管理规模也日益扩张,截至2015年年底,全球智能投顾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达到500亿美元,预计将于2020年达到2.2万亿美元,占到全球资管行业的2.2%。
智能投顾在中国市场有望爆发
2015年,Fintech热潮席卷全球,中国也成为了受益方之一。智能投顾作为Fintech最具代表性的细分领域之一,为中国资管市场改革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机遇和挑战。具体来说,国内智能投顾平台在业务模式上存在差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独立建议型、混合推荐型和一键理财型。
值得一提的是,独立建议型的智投平台与国外的Wealthfront、Betterment等明星公司最为相似,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客户的基本信息、风险偏好、投资期望收益和期限等方面进行分析,为用户配置满足其要求的金融产品组合。这类智投平台只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并不代销其他机构的金融产品,平台本身也不开发金融产品。
与独立建议型不同的是,一键理财型智能投顾平台的用户不直接参与具体的金融产品配置方案的制定,用户只需选择“智能投顾”这项业务,平台就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以往的社交、行为数据自动配置金融产品。这类智投平台适合对理财产品不了解,或是没有时间研究产品的小白用户使用,投资者只关注“收益率”这个结果,其他过程都交给机器人来完成。这类平台的代表公司有懒财网,以信托和现金为主要投资标的,以及“网y贷”旗下的理财产品“钱大人”。
混合推荐型平台作为独立建议型和一键理财型两者的融合模式,其在产品推荐中融入部分平台自身产品,既向用户推荐其他机构的金融产品,也推荐平台参与开发的金融产品。
在大资管时代下,智能投顾让高门槛的财富管理行业从小众化转向普惠化、多元化,无疑已成为资管行业公认的发展方向之一。然而,由于存在投资产品的市场不同、分业监管的限制以及投资者的差异等不同点,与美国等先行者相比,机器人投顾的中国发展之路仍存在许多局限性。
第一,中美ETF资产规模和存量存在巨大差异。在美国,资产配置的理论和实践均经历了多年积累和验证,且在长远视角下,股票、债券等基础资产的表现及相关性趋于稳定,使得资产配置拥有相对较强的依据;而中国股市波形大,T+1的制度和缺乏做空机制等均限制了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同时,美国ETF体量大,品种全。
第二,国内分业监管阻碍着智能投顾的发展。在美国,投资顾问监管牌照涵盖了资管和理财服务两块业务,这从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企业获取不同牌照和重复监管的成本;而我国投资顾问和资产管理是两项分属不同法律法规的业务,仅有投顾资格的公司无法代客户交易,并且从事资产管理需先成立产品才能募集资金。现阶段,尚无专门的法律条款对智能投顾业务进行规范,使得智能投顾在中国市场发展出现瓶颈。不过,2015年3月证监会的《账户管理业务规则(征求意见稿)》中已经呈现出了投资顾问可涉足资产管理业务的趋势,两项业务不能同时开展的问题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而这也将有助于准确定义机器人投顾及其未来的发展。
第三,投资者的差异。美国投资者大多是机构和大户,长期投资的理念在美国有着很高的接受度,且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加之税收、复杂的交易机制让机构投资者的专业价值得以凸显。而在国内的投资市场,散户占到绝大多数,投机性强,追求短期收益的趋势大于长期稳定的理财,因此更关注投资的短期价格波动。
区块链保险理财范文6
同样是手机,摩托罗拉关注的是通讯功能,诺基亚关注的是时尚和服务,苹果关注的是服务平台入口。2015年一季度,苹果以在智能手机市场不到20%的销量份额攫取了92%的利润,秘密之一就是手机定位于开放式服务平台入口。另一则牵动电商界神经的消息是电商巨头亚马逊的市值超过了零售巨头沃尔玛,这标志着开放的互联网新兴业态战胜了传统封闭业态。在“互联网+”时代,Bank与Banking交相呼应,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发展将进入崭新阶段。
竞争:模块化蚕食到平台级竞争
上世纪90年代,以美国安全第一网上银行为代表的网络银行冲击银行柜面业务,其低成本和高效率使很多人认为网络银行将颠覆银行,受到冲击的各家银行纷纷引入网络信息技术改进服务,不仅化解危机还利用网络技术增强了自身服务能力。
2014年银行感受到的来自互联网的冲击与20多年前网络银行利用互联网渠道冲击主流银行网点业务有着本质的不同,表面上是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衍生应用,实质上是工业经济向互联网经济挺进时两种不同思维方式和业务模式之间的冲击。这一次互联网公司依托服务平台从用户端将服务延伸至银行的支付、融资等核心业务;通过互联网商业和服务模式掌握了个人消费、商户经营等核心信息资源,对商业银行的中介地位形成深层的冲击。
工业时代,银行将各产品线按照业务流程紧密整合在一起,但是在互联网技术面前,在数字化进程中,互联网金融新贵们从外部以模块化形式对每一部分发起攻击和蚕食,形成了互联网金融冲击1.0版。比如从2013年余额宝一战成名开始,互联网金融以门外“野蛮人”的姿态不断挑战着银行人的神经:国内有支付宝、余额宝、京东白条,国际上有Fidor、Moven、Zopa、Prosper、Lending Club,纷纷从支付到贷款、从信用卡到存款业务,从存贷款到中间业务,以单点突破的形式渗透至银行业的各个业务板块。
近期《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陆续,让互联网金融在一番“野蛮生长”后,回归金融本质,银行账户体系仍将是互联网金融体系建设的主流。监管政策对互联网金融的规定,意在鼓励互联网企业在持有金融牌照的前提下开展大规模、专业化的金融创新与服务。
多项政策的出台,使得2015年会成为互联网金融的理性回归年,持牌的网络银行竞争也将升级到2.0版本:原来互联网金融企业以模块化单点突破切入的市场业务逐步重新组合起来;以云计算为基础,以金融平台为形态,聚合多种金融服务和产品,成为一站式客户服务的金融生态平台。
例如在人脸识别开户难以短期内实现的情况下,万众瞩目的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都继承了网络平台的基因,试图做金融同业与市场客户的连接器和综合金融服务的平台供应商,在资产和负债端与金融机构广泛合作,优势互补。同时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进行金融全牌照布局,其中阿里已有支付、征信、小额贷款、理财、银行;通过控股方式获取证券(瑞东集团)、基金(天弘基金)、保险(众安在线)牌照,布局最为全面。
原先被拆解成各种模块的互联网金融正在用新的商业模式和架构被组合链接起来,生态级的金融平台竞争初露峥嵘。
应对:战略与思维的转型
近年来,主流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信贷利差缩小,泛资管业务冲击,重资产发展模式进入瓶颈期。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持续发展与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科技一起显著降低了互联网金融的成本和门槛;随着80后、90后逐步成为社会新兴力量以及“网生代”的到来,均使得主流银行再造一个网络银行成为一种战略选择。
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让互联网正在成为现代社会新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思维也成为“互联网+”之上商业创新的逻辑起点。面对互联网银行2.0版本的竞争,主流银行业要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网络银行服务模式,核心在于以平台思维整合各个渠道,打破传统上基于渠道的金融服务链条,聚合各类内外部资源形成新的网络金融服务生态体系,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需求和消费模式的变化。
首先互联网思维源自对互联网本质的认识,互联网思维是对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基础架构所带来的管理变革、商业和服务模式变革所产生的新规律、新特点的总结和提炼。互联网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的本质特征是去中心、新协议和强连接。
去中心
互联网奠基人之一鲍勃・泰勒把去中心化的思想植入到阿帕网建设中,没有一个节点可以控制整个网络,于是互联网有了共享、分布式控制的基因。现在人们谈到P2P,头脑中首先浮现的就是目前市场火热的网络借贷,但其实P2P最早是个互联网用语,用来指一种去中心化网络的对等计算技术,后来P2P这个名词被套用到多种商业创新的语境中,以至于人们渐渐淡忘了它最初的含义。
新协议
TCP/IP构建了互联网的底层协议,其逻辑和架构也影响着互联网商业的底层规则。借用媒介思想家麦克・卢汉的名言“媒介即讯息”来反思互联网,就是淘宝上卖什么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电商平台形成的平台经济和电子商务规则,这些显然与传统零售规则不一样。再比如,中本聪基于P2P协议逻辑发明了比特币,使得每个网络节点都可以自由加入,建立一个全网记账的机制(BlockChain区块链)。再比如,早期的Ripple项目就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分布式架构的清算网络。
强连接
金融是一头连接资产一头连接负债的中介行业,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受益于在此特性下的互联网带来的信息、资金和个体的连接。分享经济的崛起则是互联网强连接和云计算的思想的商业应用,碎片化价值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广泛连接得以聚合释放,即时运算实现资源快速精准配置,比如“Uber+”模式。
其次,平台效应是外部对主流银行造成有力冲击的根源。互联网公司对银行某些业务的明显冲击,根基在于背后的平台,凭借平台的双边效益和网络外部性,抢占移动互金融制高点。比如阿里以电商平台为基地,打造了支付宝,又以支付宝为基地,成就了余额宝;腾讯以社交平台为基地,盘活了财付通,又以财付通为基地,捧红了微信钱包,衍生出了理财通,平台效应背后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底层规则产生了变化。移动互联网从经济、技术和社会生活层面带来了三大效应。
经济上的成本趋零效应。比特世界信息资源的相对无限性、分享协作改变了传统行业的成本结构,让免费、零成本、利润递延的商业现象愈加明显。比如余额宝迅速崛起,而其获得1亿多客户的获客和营销成本几乎为零,这个奇迹的背后是基于其固有的庞大用户基础,打破不经济的行业边界,在互联网的连接下进行的资源整合和成本结构变革。在良好的生态平台上,无需额外成本效益就可以自我成长。
技术上的聚合涌现效益。在一个可进化、高弹性的开放生态网络中,随着更多用户的广泛加入而导致网络倍增效果愈加明显,进而涌现出少量个体无法具备的网络倍增效应,比如不同的金融服务之间基于互补性组成新的系统产品,对某一种服务需求的增加会导致其互补性产品数量增加和价格降低,出现网络外部效应。
社会学意义上出现了时空塌缩效应。移动互联网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与其他行业跨界融合,加速了生活和商业的虚拟化,显现出时空坍缩效应――允许人们摆脱时间钳制,重设时间坐标;地理位置不再是距离标尺,以入口、场景为体现的空间影响力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传统商业交易向网络虚拟空间转移,商业场景化让用户可以在多个网络平行宇宙中穿梭。比如笔者在北京晚上11点的地铁上参加了美国梅西百货黑色星期五的抢货热潮,移动互联网让平台从一个信息窗口变成了生活的引擎。
未来:网络银行重构之路
主流银行的网络银行重构之路,关键不是互联网技术的内部化,而是互联网思维的内部化,在发挥银行传统优势的同时,超越思维定势的局限,打破对常规路径的依赖,重构服务和商业模式:从追求表内资产规模转向轻资本,从流程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从做产品转向做客户,从做功能转向做场景,从做渠道转向做平台。
打造开放式网络银行,建立生态级金融平台。开放式网银是主流银行进行互联网银行建设转型里程碑和新起点。基于2亿户网银用户和1.6亿户手机银行用户的坚实基础,工行正在以三大开放策略构建开放的金融平台:产品开放,平台将聚合工行内外各类金融服务资源,解构传统的功能列表服务模式,实施产品的电商化部署展现,打破“先注册再登录使用”的服务流程,为客户提供“所见即所得”的开放化金融消费体验。用户开放,依靠电子账户向行外客户开放登陆,不是工行的客户也可以使用工行网络银行服务。业务开放,即开放API接口把网络银行平台向金融同业开放,包括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甚至其他的银行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提供服务。
打造信息交互服务平台,实现即时客服营销模式。这是一个技术与网络效应叠加的时代。互联网金融不改变金融本身的运行规律,但对于业务开展模式会进行颠覆。基于互联网新技术与新模式的大胆思考;面对“Uber+”模式渗入各个传统产业的刺激;在商业银行利润增速放缓,人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网络银行的客服服务和营销应该是依托移动应用终端,以全员、即时、移动、按需的机制建设,解决服务规模与效率的问题。
目前工行个人客户理财资产与储蓄资产的比值由三年前的1∶9演变到现在的3∶7,预计三年内将提升到5∶5,财富管理市场将成为网络银行的盈利蓝海。同时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财富拥有者掌握更加丰富的信息,拥有更多产品选择权,这要求财富管理服务更快捷、更便利、更有针对性地匹配性投融资双方需求。工行推出的“融e联”即时客服平台,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推广以及专业的金融交流圈等功能,搭建起客户与客户经理、在线客服之间的交互平台,使得大规模、个性化、全天候服务将颠覆传统客服中心被动应答的服务模式。
围绕衣食住行,打造场景化金融平台。金融服务场景化,让银行就在你手边。企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和个人网络化生存的趋势下,搭建银行自己的电商平台,是营造业务场景的最好选择之一,是实现从融资中介、支付中介向信息中介转型的便捷通道。电商平台作为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跨界服务入口,搭建“金融+消费”的服务生态,可以实现客户的消费行为、销售数据、采购信息的统一汇集,将为商业银行的大数据应用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和储备。以工行的“融e购”商城为例,作为银行系电商,商品种类、价格和购物体验向成熟电商平台看齐的同时,以“购物可贷款,积分能抵现,品质有保障,跨行可支付”的特色吸引用户购买,以免费服务吸引商户入驻。以B2C业务为先导,工行还试图发挥银行便捷线上融资优势和信息优势,通过解决B2B交易的信任和融资问题而大量拓展B2B业务。
建设数据云平台,实现数据驱动的经营管理。信息隔离意味着信息变得没有意义,无法纵览全局,开放网络银行、即时客服平台、场景式金融服务均需要统一的云平台开展数据的整合、集中、共享、挖掘与应用,未来数据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和业务创新之源。大数据之父维克托预测,数据列入企业资产负债表只是时间问题;对于未来银行来说,应把数据看成一种新的战略资产,银行将从资金管理者变成资金与数据的管理者;因此正在崛起的网络银行的安全也从单纯的入口密码控制,变成云数据支持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数据风控,云平台成为网络银行的重要基础支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加速发展,大型商业机构的竞争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更是业务平台的竞争。平台的单边效应、双边效应和网络外部性,使平台在商业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最近社会热议的科幻小说《三体》中,地球世界的“面壁者”均被三体世界轻松破壁,原因就是他们还在用旧时代的思维思考战略。
向正在生成的未来学习,超越惯性思维定势的局限,打造开放式网络银行平台,融入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是大型银行应对时代变化的业务重构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