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反思性教学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反思性教学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教师的职业需要专门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是教学反思。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而教学反思的对象和机会就在每一个教师的身边。以下是我对数学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新课程标准应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组织攻关教师和教研组长参加处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并参加处研究性学习培训。在各年级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全体数学教师集中分学段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三、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目前很多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认为数学特别难学。我们只要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主要是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没有搞清楚。没有理解掌握好。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概念,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概念是极为重要的。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学习数学仅仅是一个起步,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形成概念之后,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地运用概念,才能有更大的飞跃。只有学生会运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四、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反思性教学的概念范文2
一、概念教学中引导反思——学会数学地思考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核心,是学生理解、运用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能力的基础.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概念和模型,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理解概念,使学生在自主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了解同伴对概念的理解,以此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并最终通过反思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形成完整的概念. 在概念学习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懂得怎样去反思,反思什么,形成借助经验对自身进行相对直觉的反思能力,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如:在“圆柱和球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去触摸圆柱和球,感知它们的特征,说说他们所发现的圆柱和球的特征,再通过小组交流,将自己对圆柱和球原有的感知特征和同学的意见进行结合、梳理和归类,从而理解了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
又如:数轴概念的引入,老师可以拿出直尺、杆秤等实物让学生观察,用多媒体展示笔直公路上的里程碑,然后追问这些工具的共同特征和用途,最后追问如何直观地表示有理数,自然地引导学生得出数轴的概念. 教学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二、解决问题中引导反思——掌握数学方法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决问题进行提炼和概括,导致学生解决问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方法陈旧、思路混乱、主次不分,解决问题的质量不高. 因而,教学中,教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善于将自己内隐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展示出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决问题的关键,概括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加清晰,思维更具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使学生思维逐渐向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 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如:“图形的旋转”一课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请你将圆规的两脚并拢,然后固定其中的一脚不动,慢慢张开圆规的另一脚,观察此脚及其端点的位置变化规律. 接着追问这是什么变换?又如何定义旋转的?用图形应该如何表示?学生独立操作以后和小组内的同学比一比,看看谁的作图最规范,最能体现变换过程中的特征,最后由小组代表交流旋转的概念,图形的画法和旋转的性质.
三、问题解决后引导反思——提炼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学科“四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教学绝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境来决定解题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受具体情境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性,不易产生迁移. 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解决后,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并逐步形成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
在例题教学时,教师应把练习过程和练习后的反思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通过反思积累解题技巧、归纳解题规律、提炼解题思想和方法,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地养成题后反思的习惯了,不知不觉提高了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思维策略上的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如:在进行解直角三角形中“应用举例”的例题教学时,教师认真设计了5道例题,引导学生对5道例题的所有解题过程进行反思,让学生们围绕着这些例题求解过程中的共同点进行讨论和交流. 通过反思交流,很快地形成了结论,同学们普遍认识到5道例题都采用了同一种解题思维方式,那就是将实际问题几何化,然后通过三角函数的知识又将几何问题方程化,5道例题的解题过程,本质上就是数学的转化思想. 实践表明,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类比反思,他们就容易归纳出同类问题的解题模式,形成解题策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而提高解题能力.
四、温故学习中引导反思——培养数学能力
学生在初学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只满足于一知半解,这就容易造成对概念的错误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难点知识,更容易产生认识上的误区. 反思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其目的就是要消除困惑,解决问题. 只有学会反思,学生才能不断矫正错误,深刻理解和正确掌握知识. 作为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错误的原因,给学生一个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理解巩固的机会,使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行检验结果,进一步回顾以往所学知识,探索知识之间的规律,发现知识点的联系,突破知识理解和问题解决中的诸多误区,形成较强的数学能力.
综上可以看出,让学生亲历反思学习过程,形成反思习惯,对学生数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原则,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反思性学习,将学习实践与反思融为一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切实使反思成为学生自我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反思能力是学生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学会反思,是学习方法的本质和核心. 对数学学习而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 这里的主体活动主要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 因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以及提高数学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概念教学中引导反思——学会数学地思考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核心,是学生理解、运用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能力的基础.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概念和模型,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理解概念,使学生在自主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了解同伴对概念的理解,以此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并最终通过反思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形成完整的概念. 在概念学习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懂得怎样去反思,反思什么,形成借助经验对自身进行相对直觉的反思能力,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如:在“圆柱和球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去触摸圆柱和球,感知它们的特征,说说他们所发现的圆柱和球的特征,再通过小组交流,将自己对圆柱和球原有的感知特征和同学的意见进行结合、梳理和归类,从而理解了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
又如:数轴概念的引入,老师可以拿出直尺、杆秤等实物让学生观察,用多媒体展示笔直公路上的里程碑,然后追问这些工具的共同特征和用途,最后追问如何直观地表示有理数,自然地引导学生得出数轴的概念. 教学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二、解决问题中引导反思——掌握数学方法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决问题进行提炼和概括,导致学生解决问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方法陈旧、思路混乱、主次不分,解决问题的质量不高. 因而,教学中,教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善于将自己内隐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展示出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决问题的关键,概括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加清晰,思维更具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使学生思维逐渐向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 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如:“图形的旋转”一课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请你将圆规的两脚并拢,然后固定其中的一脚不动,慢慢张开圆规的另一脚,观察此脚及其端点的位置变化规律. 接着追问这是什么变换?又如何定义旋转的?用图形应该如何表示?学生独立操作以后和小组内的同学比一比,看看谁的作图最规范,最能体现变换过程中的特征,最后由小组代表交流旋转的概念,图形的画法和旋转的性质.
三、问题解决后引导反思——提炼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学科“四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教学绝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境来决定解题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受具体情境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性,不易产生迁移. 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解决后,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并逐步形成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
在例题教学时,教师应把练习过程和练习后的反思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通过反思积累解题技巧、归纳解题规律、提炼解题思想和方法,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地养成题后反思的习惯了,不知不觉提高了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思维策略上的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如:在进行解直角三角形中“应用举例”的例题教学时,教师认真设计了5道例题,引导学生对5道例题的所有解题过程进行反思,让学生们围绕着这些例题求解过程中的共同点进行讨论和交流. 通过反思交流,很快地形成了结论,同学们普遍认识到5道例题都采用了同一种解题思维方式,那就是将实际问题几何化,然后通过三角函数的知识又将几何问题方程化,5道例题的解题过程,本质上就是数学的转化思想. 实践表明,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类比反思,他们就容易归纳出同类问题的解题模式,形成解题策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而提高解题能力.
四、温故学习中引导反思——培养数学能力
学生在初学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只满足于一知半解,这就容易造成对概念的错误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难点知识,更容易产生认识上的误区. 反思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其目的就是要消除困惑,解决问题. 只有学会反思,学生才能不断矫正错误,深刻理解和正确掌握知识. 作为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错误的原因,给学生一个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理解巩固的机会,使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行检验结果,进一步回顾以往所学知识,探索知识之间的规律,发现知识点的联系,突破知识理解和问题解决中的诸多误区,形成较强的数学能力.
反思性教学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高中数学;反思;评价;有效
“教是为了不教”,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满足于灌输“做”和“理解”的技巧,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会学生自己去“做”,在做中实现知识和方法的“理解”,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充分挖掘和优化我们的数学教学内容,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为有效。本文就反思性教学谈几点笔者的看法。
一、反思学生的课堂表现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是数学知识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反映为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和学习的参与度,尤其是当所有的学生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时,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同一个点上,共性的问题和学生思维上的差异性都会暴露出来,教师要善于观察课堂,抓住课堂的生成,科学的评价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具体来说,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有如下几个方面:
1.评价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
参与程度关系到数学学习的效果,对于比较抽象的问题,学
生往往参与度不高,尤其是学习有困难或是性格内向的学生。没
有积极的参与,学生的思维便得不到发展,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行反思后,我认为,课堂上要多提供一些机会给他们,用赏识的眼光带动他们学习,培养其数学学习的信心。
2.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思维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其中有些想法是超出教学预计的非主流想法,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评价主流的想法以外,更要对非主流思路中的合理成分进行科学的评价,鼓励学生多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反思多种思维方法,并找出最合理的办法。
3.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是促进教学相长的必要环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数学水平存在差异,学习动机也存在多元化,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尽相同,评价标准也不应该搞一刀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发展。学习效果评价的手段是多元化的,可以是课堂反馈的实际,也可以是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还可以是阶段性测试的成绩,借助于这些信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借此激发学生自己对数学学习的思考,反思自我的数学学习行为,实现听课方法的自我优化。
二、示范反思中的思维活动过程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反思的过程包含了很强的思维活动,
而且具有隐蔽性,从外部行为很难观察到。因此我们教师要想示范思维活动过程,必须精心地准备,帮助学生实现从模仿到学会反思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浸润反思思想。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如下几个手段给学生进行反思的示范,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1.暴露对概念理解的过程
概念是数学大厦的基石,概念的形成过程是曲折的,本身就包含了反思的过程,一个具体的概念,其形成是阶段性的,每一步的发展都经历了批判和反思的过程,概念形成的这一特点就注定了学生在概念理解上无法做到一步到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帮助学生对已学概念进行反思,逐步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
2.暴露发现题目解法的过程
解题的过程不是方法直接应用的过程,学生必须经历一个发现解法的过程,从数学题目的特点来看,大多比较抽象,有着较强的综合性,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或是在课外掌握了一定量的解题方法,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具体的题目,有时不一定能够准确地用上,甚至还不知道怎样用。因此,笔者认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解法,将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展示给学生看,暴露自己在思维过程中出现了哪些解题上的困惑,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借此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形成示范。
3.暴露发现问题的过程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解题中一个问题生成另外的问题是时有发生的,而且能够由同一问题生成的问题亦是多种多样的,但不是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发现,有些问题是很隐蔽的,学生不能轻易地发现。教师在习题课上将自己解题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暴露出来,通过这样的思想渗透,有助于学生解题后反思习惯的形成,实践经验表明,这种解题后反思是一种发现问题的重要方法。
反思性教学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反思性教学;生活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70-02
什么是数学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人们总结出来的事物在空间形式、结构、数量关系的概念。数学概念是糅杂在数学思维之中的,有助于学生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关注到这一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感知,形成自己的思维,进行记忆,然后就进行应用,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形成自己的数学概念,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概念数学的教学质量,可以从下面几点进行考虑。
一、重视情境创设,激活学生感性思维
数学概念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他是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抽象化而得来的,当然也有一些数学概念是从既有的数学概念衍生出来的,但在本质上,要想让概念教学法的使用在学生的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将书本的知识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现实的例子去理解数学概念。下面是比较常用的两种方法。
1.生活原型导入。在概念数学的教学中,可以将实际发生的状况融入其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知识,这样就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老师在教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老师就可以适时地联系实际,将有关这方面的例子拿来使用,比如索马里海盗问题,遭到袭击的货轮怎样逃生,大家就会想到利用经纬度,这其实也是一种坐标,这样老师就可以不断深入引导学生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讲到轴对称图形的时候,也是如此,可以用对称的蝴蝶、鲜花导入,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好地对轴对称图形有一个直观的理解,为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利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将学生置于适当的情景之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问题,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鲜活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思维转化的能力。
2.已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导入。在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中,一部分是由现实中的问题启发而来,但绝大部分还是在固有的数学体系中衍生出来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好把握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固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吸收新知识,可以实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把握学习的主线。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学习菱形的知识时,完全可以将它建立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之上,因为平行四边形只要不是对边的两线相等的就是菱形,因此菱形是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深化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可以给菱形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给学生学习带来许多方便。
二、强调知识体验与反思,发掘概念教学的过程价值
数学概念拥有两个很明显的特征,一个是过程性,另一个是本身就是所研究的对象。所以,它既是要进行分析的对象,又是一个教学过程。因此,光靠老师是不够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这样才可以让数学概念产生出新的理念,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
1.数学概念的知识体验教学。新课改中,数学概念的教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活动阶段、探究阶段、对象阶段以及图式阶段。在活动阶段,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最直观地接触到这个数学概念,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探究阶段就是老师讲课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好的理解;对象阶段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数学概念,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数学模型;图式阶段就是在学习完一个章节内容之后,要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利用图表的方式,将各个知识点串连起来,这样就可以对知识进行升华,
2.数学概念的反思性教学。在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中,不能是老师一味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无异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将老师和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不足之处要加以改进,优势之处,则可以继续保持下去;学生也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可以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习题进行整理等等。举一个例子来,在进行分式方程与无理方程的教学时,就可以将实数和代数的知识进行复习,这样不仅可以温习旧的知识,对于新的知识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出学习的重难点,要对不同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避免学生混淆了不同的知识,要做好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
三、注重概念的巩固应用,回归生活联系
数学概念的学习具有二重性的特征,概念的形成是由特殊到一般,其运用则表现为从一般到特殊。所以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新的数学概念,还有助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的完善,学生的实际能力也在过程中得到了训练。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好领头羊的作用,要选好教材,要立足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多为学生考虑,这样才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如统计与概率的概念学习,教师就可针对班级学生情况,编制出涉及样本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等概念的应用题,考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应用的关键,教师在概念教学时必须时刻注意遵循初中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简至繁、分层递进地推进教学,这样定会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武敦超.浅议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09,(03):49-50.
[2]李芳.漫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若干尝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1):87-162.
反思性教学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高中数学 培养 学习兴趣
一、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我们要不断更新理念 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步伐。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它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学习的意识,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的最新标准,熟悉最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要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老师能够采取更加系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数学的逻辑性非常强,概念、公式以及定理成为了数学知识的基本元素,这几个部分相互协调、相互转换。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应该重新整理各种知识结构、技巧,完善高中教学的重点内容整合;在知识结构整理方面,要把横向和纵向知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和逻辑化。
(二)转变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散思维能力
兴趣与责任是每一个人学习的最大内驱力。所以我们要设法让学生对数学有兴趣,这并不是简单的讲几个数学故事,或举几个和生活有关的东西就能让学生对数学有兴趣,而是要学生真正的弄懂数学。首先应帮助学生克服畏惧数学的心理,向他们灌输数学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然后在练习和作业上,以学生的能力所能达到的要求让他们去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要积极转变学习观念。著名教学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希望你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这就话就是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以往的“以老师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要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教材中的奥秘,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好的学习兴趣就能够有好的学习动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二、提高概念的理解与强化 抓好典型例题
建立适合高中学生的数学情境。同时数学情境要注意和数学概念的外延及内涵相联系。比如讲集合的交集概念,使学生对交集的各种情况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全面理解交集的意义打下了思维的基础,并提供了知识“固着点”。在概念的数学化过程中,要注意对概念的细化。数学概念是很抽象和精炼的语言,学生掌握的难点是语言的理解,忽视的是条件的约束。在示错练习中,针对学生在学习概念中易忽视易错误的地方进行设置,让学生辨析概念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通过纠错,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更重要要让学生通过典型例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动起手来,只有通过亲自演练才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真正把握,使理论物化为正确的外在操作过程,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有质量,才能避免“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尴尬。典型例题往往是这一章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可能包含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思想方法,解题方法,并且具有较好的训练思维和各种能力的作用。帮助学生分析题目。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去分析题目中有怎么样的特征,引导学生怎样去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这些条件在解题中有什么样的作用,从这些联系中如何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桥梁”,引导学生采用什么思想或方法去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如何解题。基本的思路出来后,首先要学生明确解题步骤,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帮助学生对例题进行反思。对例题的反思对于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力的培养形成和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反思本题的解题思想,并总结推广到一般的情形。让学生反思例题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的解题思想是什么?反思本题的关键点。一道题有一个或多个关键点,当然司能因人而异。通过反思,发现各人在解题中有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知识性的,还是能力性的,如何在这些地方进行加强。反思本题的易错点。要让学生反思解题中容易出现的哪些错误,为什么会出错?在以后的解题中将如何避免。反思解题中的方法与步骤。很多典型的例题的方法不止一种。虽然现在有人提出一题多解,有时候并没有让学生掌握某一种方法对解决同一类更有作用。反思不同的解法,可以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促使他们的思维南单向性向发散性转变,并使他们在以后的解题中,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解题步骤,仍然是我们要注意反思的对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解题习惯,促进他们把解题过程有条理又严密的表达出来,这也是数学素质的体现。对于典型例题进行变化和研究。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解题和反思,学生已经对例题的条件结论及相关的联系十分清楚,因此,对例题的变化省去了学生审题时问,这便于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达到进一步的深化。变化包括浅层次和深层次:浅层次的变化可以使简单的数量变化,背景的变化,很少涉及关系式的变化。深层次的变化可以是条件的变化,是条件变得更加隐蔽,变化结论,使问题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宽,而结构关系就更加复杂,变化的深浅要依据学生的能力和训练的要求,目的是让学生不仅仅掌握这一个问题,而且掌握这一类的问题,并升华其思想和思维。
反思性教学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是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内根据高效的教学理念,采取高效的教学方法,组织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质。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我们高中数学教师面临的又一大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探究,得出了一些教学经验,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重视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知识结构的基础,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在教学中,研究数学概念的产生契机,探讨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求得学生思维的共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和数学思想渗透。
在教学中老师尽管一再强调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但总引不起学生的重视。学生总认为只要会做题就行了,管他什么概念不概念。但学生在做题时,经常在概念上出错。原因就是没能真正地理解掌握概念。今年高考题的21题考了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导数的概念,好多学生不会做。21题17题考了方程思想,学生都不会做。在新的学期要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
从总体来看,我们应该以学生的意识为主,要突显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这要从教学目标来看了,课堂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而制定的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它是一节课的整体性目标,既要全面,又要准确,还要适度。要特别指出的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适合班级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现状和发展潜能。还应该注意,即使同一个教学内容,对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要求就应有所不同。要重视和加强教学目标的制定,这也是课堂教学评价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郑万里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同桌,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三、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以函数为例: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等,以及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函数,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全部。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像与轴交点的横坐标;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像在轴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课堂提问讲究技巧
如果满满的讲一堂课,不仅老师很累,学生也会很累。在讲课的时候,我们如果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那么学生就不会觉得很累,学生们就会愿意学。我现在上课感觉还是自己讲的多,这样认真听课的学生就会少些。如果多提问,效果肯定比现在强。讲究技巧,因为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如果我们没有及时的应对措施,可能会适得其反,效果不一定会很好。
五、不断的教学反思
反思让我们拒绝平庸;反思使我们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反思使我们的教学经验升华。设计教学方法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做到: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交流,因为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只有注重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动机,调动教师积极的自我反思与实践,使其以主体身份投入其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才会有本质性的提高,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意识,以众人之长制一人之短。尊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差异,注意知识前后之间的连贯性,及时总结规律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爱学,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中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反思使我们的教学生命如东升的旭日,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