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综合理财规划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综合理财规划报告范文1
关键词:个人理财;理财规划;教学方法。
家庭理财行业发展日趋成熟,大学生需要提高对个人理财行业的认识,加强自身的理财能力,以便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这一背景下,开设《个人理财》课程的高校也逐渐增多。目前,对该课程的教学尚在探索之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适应大学生的理财需求,如何改善课程教学以便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和能力。对这一问题探讨的深入,有利于完善个人理财教学,不断提高大学生财商水平。
一、加强个人理财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一)个人理财社会需求增长较快。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和金融投资工具种类的不断增加,社会理财需求增长较快,理财产品市场不断扩大。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中高端消费者人群中,约78%的受访者需要理财服务;50%以上的人愿意为理财服务支付费用。1995 年至2005 年,中国个人理财市场每年的业务增长率达到 18%,而据该项调查预计,在未来 10 年里,中国个人理财市场将以年均30%的速度高速增长[1]。金融投资工具的增多加大了人们对专业理财服务的需求,理财规划师行业前景广阔,因此,培养大学生具有理财规划方面的专业眼光和视角正在成为高校理财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大学生理财能力亟待提高。
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的同时,大学生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已不满足于基本生活消费等方面的需求,希望通过一定的投资渠道为富余资金找到保值增值的门路,但实际上,他们的理财行为和理财观念之间还有较大差距。有调查表明,虽然大学生将证券投资列为投资首选渠道,但真正具有实际股市投资经验的比例只有10%,因此,有四分之三的大学生表示,需要理财知识并希望通过高校的理财教育课程、报纸杂志、专家讲座等方式获取理财知识[2]。
二、个人理财课程的特点。
(一)综合性和系统性。
高校个人理财类课程综合性突出,涵盖了金融、会计、经济、管理等诸多领域,需要大学生拥有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房地产金融学、国际金融学等诸多课程学习的基础,而且对不同课程知识之间的整合度较高。个人理财类课程以居民家庭理财规划为主要服务目标,包含着投资规划和生活规划两大类内容。投资规划不仅包括证券投资规划,如股票、债券、基金和期权等金融工具的规划,而且还包括外汇、黄金等方面的投资规划。生活规划包括了现金规划、储蓄规划、消费信贷规划、房地产规划、保险规划、税收规划、子女教育规划、退休规划和遗产规划等诸多方面。
(二)实务性和专业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家庭都是经济活动单位,都需要解决如何扩大收入和如何合理消费的问题,个人理财是以实现居民家庭的财务自由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财力分配活动,包括了投资管理、融资管理和流动资金管理三个方面。一般情况下,家庭理财集中在投资上,很多人将理财等同于投资。但居民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涉及到资金的分配问题,需要平衡好自身财力和消费水平的关系,因此,个人理财包含着比投资内涵更广、更为实际的内容。个人理财是在居民家庭难以应对复杂的财务管理体系状况下诞生的,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较完善、规范的理财规划师行业。理财规划师包括了注册金融策划师、特许金融分析师、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特许财富管理师等诸多行业资格认证的专业理财人士。除理财规划师外,广义上为居民家庭提供理财服务的专业人员和提供相关服务的类似人员,还包括了保险专业人员、证券和投资咨询专业人员、会计师、律师、遗产规划师等等。
三、个人理财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一)适应学生理财需求的教材少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理财课程有着不同的需求,一般来说,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希望获得增加对理财规划师职业能力的了解,加深对已有金融、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认识,而理工类和医学类等其他非财经类专业学生则想通过对理财课程的学习,了解投资的基本知识,做好自己的生活规划。但是,从目前已有的《个人理财》或者《理财规划》教材来看,案例分析较少,而对各类理财知识的介绍成为重点,如股票投资、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外汇投资、保险等基本知识的介绍占据了大半的篇幅,对财经类专业学生来说,这些知识都已经了解过,或者非常很熟悉。使用这些教材授课,学生就会认为再学已经学过的知识意义不大,从而对《个人理财》课程由新鲜、好奇逐渐转向厌倦情绪。目前各个高校开设《个人理财》课程的专业多是财经类,因此,教材内容体系的不完善,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理财能力的实际提升。
(二)课程定位并不恰当。
《个人理财》课程定位一般是专业选修课或者一般的选修课,很少作为专业课出现。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综合性强的个人理财课程由于涉及到众多金融投资工具和会计、税收、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将其作为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从该课程的特点来看,知识综合性强需要一定的教学课时让学生融会贯通,实务性强需要学生多实际操作,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财多体会、多实践,所以各高校分配给专业选修课的 30 多个课时就显得不足。另外,选修课的课程定位也使部分学生存在轻视该课程的倾向,因此,随着对个人理财课程定位认识的加深,将其调整为专业主干课程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过多重视理论教学。
目前,各高校对个人理财课程的课时分配只是在32 课时上下。有限的教学课时使得实践教学课时捉襟见肘,而强调实践教学又会使学生的知识整合度欠缺,加上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重视理论教学成为有限课时内的理性选择。
除了该课程的教材过多重视各类理财知识的介绍性内容外,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这类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老教师们一般不愿涉足,这给年轻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发挥空间。年轻教师理论知识较强,但教学经验不足,对不同知识之间的衔接转换上掌握还不够熟练,因此,在讲课中往往对实际操作重视不够,倾向于理论讲解。对学生而言,如果年轻教师理论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会快速下降。
(四)教学案例较为简单个人理财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作为生活情景的简化模拟,案例教学能将枯燥的理论变得简单明了。目前,一般教材上的已有案例选择往往只为某一章节、某一种理财知识准备,情景设置过于简单,使学生对案例本身的认同度不高。
除了个别教材在最后一章设置综合性很强的案例外,缺乏不同种类理财知识的案例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就是说,能将简单的两三种理财知识结合在一起的案例不多。这也导致对案例本身的问题设置等一系列引导性的思考还欠深入。
四、个人理财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调查研究,注重学生理财能力培养。
经济社会的快速变化影响着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和认识,大学生群体的财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个人理财课程教学需要加强大学生理财观念和能力的调查研究。来自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的大学生,理财观念和经验存在很大的差别。所学专业不同的大学生,其投资理财能力差异也较大。在个人理财课程开课前,可以设置简单的理财课程需求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动机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摸清大学生的实际理财状况,能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和课外阅读或实践活动的信息反馈,注重学生解决生活模拟理财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的培养,帮助其养成较好的理财习惯,使大学生的理财能力能够不断提高。
(二)对个人理财课程重新定位。
解决个人理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逐步改变个人理财课程的选修课地位,将其纳入专业主干课程。通过延长教师的授课时数,可以有充分的教学时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者兼顾,会吸引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入到理财课程教学中来,他们的经验和能力能够缩短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过程,更能适应学生的理财需求。课程的重新定位也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一些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会加大对理财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需求,使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增强,切实提高其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大个人理财课程实践教学力度。
加强实践教学是改善个人理财课程的重要手段,主要途径有以下 4 条:一是结合大学生自身的消费和理财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理财知识的案例讨论中,针对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类型的理财规划,通过相互讨论交流理财信息,提高实际理财能力;二是开展理财模拟大赛,以赛带练,促进学生理财学习的兴趣;三是邀请职业理财规划师、金融投资界专业人士举办理财规划讲座,使学生对实际的、前沿的理财业务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四是和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多参观,实际感受理财业务的运营流程,体验理财文化,加深对实际理财市场的切身感受。
(四)注重教学案例的综合性和严谨性。
在理财教学中,需要精选案例,建立教师自己的理财案例库。选取案例可以从教材和经典案例中直接拿来,但更多的案例需要教师从网络、身边的案例等搜集,并进行加工,以适合教学需要。可以选择从综合性较强的案例中删减不必要的内容,突出案例所要体现的某2 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理财知识,注重案例的适度综合性,同时又要保证案例的生活性,如果能对学生的理财能力有直接应用的价值更好;也可以从已有的几个简单案例进行整合,将不同家庭遇到的理财问题放到同一个假定的家庭中去,整合过程中要注重理财规划的逻辑性,设置问题要循序渐进,既能回顾已学知识,又能引导到新学的理财知识上。
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反馈思考所用案例的适用性、综合性和严谨性,不断整理财案例库,增强案例教学的生命力,使之能对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提供切实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耿彩琴.未来10年个人理财市场将年增30%[J].北京日报,转载于搜狐网,2008- 01- 09.
综合理财规划报告范文2
关键词:现实案例 理财规划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121-01
麦肯锡公司在对2020年银行业预测时指出,“今后20年最具吸引力的将是理财”。国内理财市场发展非常快速,2005年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额是2千亿元,2007年则突破了1万亿元,2008年银行理财市场以3万多亿的规模震动了整个理财市场,短短几年时间银行理财已经成为大众理财的方式之一。为了适应理财市场的发展和增加学生就业,不少高校金融专业近年推出了《理财规划》课程。
《理财规划》是一门新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和现实性非常强的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运用综合理财知识对处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个人和家庭进行理财规划的能力。因此,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理财规划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分析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这些能力,现实案例教学应运而生。现实案例教学就是拜现实为师,以不同阶层和年龄段的真实客户为案例背景,设计理财方案,并将方案反馈客户进行真实评估。现实案例教学将可以培养学生对实际商业活动的真实感觉,锻炼出清楚的理财规划逻辑。因此系统研究现实案例的选取和教学设计,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实案例的选取原则
要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对理财规划的感性认识,选取合适的现实案例是十分重要的。选取现实案例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现实为师。现代社会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存在众多值得关注的商业现实案例。以现实为师,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实际理财活动的真实感觉,提高自己在理财方面的认知水平,而且对现实社会中各种理财现象进行直接观察、体验、思考。关注现实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置身事外、冷静观察,还可以切身体会,比较分析不同的理财人群的行为特点。
2.参与性。现实案例教学的具体做法可以是实际参与或虚拟参与。所谓实际参与,主要指学生以理财师身份观察体验理财活动,比如为不同的实际客户群体设计理财方案;而所谓虚拟参与,即把自己想象成现实理财活动中的特定角色,比如从客户的角度体会自己面对不同理财方案的感受和反应。
3.主动性。案例内容设计必须让学生时时注意、处处留心,培养他们对理财现象及过程的兴趣。而且,一旦感知其中到有意义的东西,就要进一步分析、思考并作出判断。久而久之,建立对理财本能般的反应,让注意思考的过程由初期刻意以求变得自然而然、无处不在,锻炼出清楚的理财商业逻辑。
4.实证性。无论是实际参与或虚拟参与的案例,都要从现在的理财市场背景和真实客户出发,并据此作出理财决策。理财习惯是有区域特点的,中国地域广泛,不同区域间存在收入差距和观念差别,理财市场情况和案例难免有差异。而现实的案例处在现在的市场背景下,未来市场的学生就业肯定更多地与现在有关,从现实中获得的感悟无疑更具有实证性和可靠性。
二、现实案例教学在理财规划课程中的实施
1.案例教学的准备。该阶段包含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教师的准备主要有:结合上课内容及教学目的选择好案例,将客户资料仿真化,通过设计市场调查、仿真规划、情景模拟、角色互换等实训练习,结合真实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胜任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一线理财服务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学生准备主要包括熟悉并记住案例的主要内容,确定并列举出本案例分析所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等。
2.明确案例角色要求。案例角色要求首先是对客户风险偏好调查及客户资料的收集。小组成员实地操作,以问卷或拜访方式进行风险偏好的调查并收集客户资料。其次,学生必须了解理财产品及其风险和收益等个人理财的基础知识,否则无从对客户进行理财分析和建议。通过明确案例角色要求,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工作任务,并以学习目标为基准,达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目的。
3.案例实际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设计不同的情境,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以学会在真实的情境中掌握与客户沟通的技巧,从而提升沟通技能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与客户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引导出个人理财的目标、内容、步骤。在针对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进行理财规划时,引入个人理财的相关理论知识,根据不同偏好的客户提出初步的理财分析和理财建议,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4.小组讨论。一般要求学生按照每组4~6人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内围绕论题逐一展开讨论,针对每一问题形成该小组的基本观点,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学生讨论,应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理财规划分析报告,在报告中提出自己的理财设计方案。
5.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可给每组10~20分钟的时间,由每组推举一名代表作课堂发言,阐述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小组理财方案,然后其他学生小组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案例,阐明自己的看法、分析及理财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反应和表现。
6.案例总结阶段,教师是总发言人,讨论结束后,教师一般都要做简短的总结。总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学生讨论情况的总结,如学生讨论发言是否积极、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与讨论问题是否深入透彻等;二是对案例本身的讨论总结,还可以针对理财方案的优劣作一个评讲,将所讲的内容与理论结合起来,使枯燥无味的课堂讲授重新具有活力。
7.理财案例教学的成绩评定。对学生案例分析的成绩评定可以占学生课程总评成绩的50%。成绩评定由课堂表现和案例作业两部分组成,案例讨论表现50分,由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质量以及讨论参与程度等因素来确定。要求学生参加群体评估,每小组就案例教学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首先由学生相互评分,然后是小组之间相互评分,最后是教师评分。学生按照评价标准,既作自我评价,又评价他人。案例作业是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案例分析书面作业和总结的情况来打分。
三、体会与思考
1.在理财规划课程教学中应大力推广现实案例教学,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对现实观察、感受、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对理财的敏感、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现实,不但自己要经常以现实作为教学内容的范例,还要将讨论的情况计入成绩考核。培养学生对理财规划的兴趣、素养,使学生能主动地观察思考,应当作为教学的基本目的。
2.现实案例教学可以为广大的学生提供一个假定的实习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让学生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前提下,在“做中学,学中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之,把在“做”中学到的个人理财理论与方法再应用于经济社会的理财实践。现实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提高一个金融专业的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缩短培养合格金融人才所需的社会成本。
3.建立过程反馈系统。正如确保产品质量的最好方法是防患于未然一样,确保案例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就是建立过程反馈系统,这样做有利于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沟通,学生可以对现实案例教学过程的提高不断地提出意见,教师及时进行一些微调,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练焦.现实案例在经营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2008(05)
2.刘文丽,刘琳.关于理财方案设计实践教学的初步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8(07)
综合理财规划报告范文3
关键词:第三方理财 现状 对策
一、我国第三方理财的发展现状
第三方理财机构作为新兴的理财机构,是一种既不代表任何金融机构,也不单只是代表单个消费者利益的一种独立的中介理财顾问。总体而言,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第三方理财发展起步晚,水平也比较落后。由于门槛低,很多金融领域相关从业人员也纷纷加入第三方理财的业务范围,例如证券、基金、保险等。参差不齐的经营水平以及较低的从业人员道德素质,致使很多第三方理财机构以理财规划为借口,但实际上仍以保险、信托和基金等产品进行业务开展。并且不难发现,盈利模式单一也是第三方理财机构面临的问题之一,大多为向金融机构收取销售佣金为主,并非是发达国家主要以想客户收取服务费用的方式。再加之目前第三方理财市场并没有有效的法律法规来监管其运营发展,故难以避免的存在不少问题和隐患,这对于理财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客户利益的安全保障都是不利的。
二、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第三方理财市场法规和信用体系
目前而言,国家对于第三方理财的法律管制仍属于真空地带。我们国家对金融行业实行分业监管,故其各领域都有相应的监管部门和自成一体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监管运作。然而,第三方理财业务作为一种新兴理财业务形式,业务范围涉及到金融领域的很多方面,因此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我国也存在并不健全的信用体系。在中国传统意识中,信用的缺失带来的仅仅只是道德上的谴责,这样会诱使某些第三方理财机构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为求得短期利益而失信的行为,最终使得客户利益受损,有悖于第三方理财发展的初衷。
(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
对于刚刚起步仍在发展初期的第三方理财,我国的业务人员人才储备十分有限,也因此导致不少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尽管业务人员只是作为投资者的理财规划者,但也难以避免业务人员因为利益的驱动而为自己谋私利的情况:一些理财人员为达到销售指标,夸大产品收益率,隐瞒风险,对客户做出不适当的引导。
(三)单一的盈利模式
目前国内第三方理财的主要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一、向投资者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为其提供其所需的咨询或顾问服务;二、通过销售理财产品进而向金融机构收取销售佣金。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收入仍以第二种为主要来源,对客户的收费还比较少。
(四)理财观念淡薄,理财市场混乱
在许多投资者看来,只有金融产品的投资和不动产投资具有过半的认可度,而对于养老计划,保险规划,子女教育,等却没有过高的认可度。事实上,严格意义上说这些内容全部属于个人理财规划所涉及的范畴。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仍应归咎于人们对理财的理性认识还不够,对于所面临的风险没有十足的正确认识,进而容易使得其在投资中盲目跟风投资。加之中国的传统思想认为财不应外露,对于让外人管理和运作自己的财产表现的十分不放心,理财观念相对淡薄。
三、我国第三方理财发展的对策
(一)清晰其市场定位
明确第三方理财的市场定位,可使其朝着更加快速、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第三方理财最大的特点便是其专业化的理财服务,而它的其他特性如个性化、综合性等优势也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因此,我国的第三方理财可利用这样的优势,将自己定位于为客户提供独具专业化个性化理财服务的中介机构,因地制宜,满足各类用户需求。
(二)盈利模式的转变
在现阶段,想要单一化的盈利模式短期内取得根本性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第三方理财机构可以逐步转变其收费方式,由前端转向后端一点点改变。旨在现有盈利模式上朝着更多元化的方向转变,扩大盈利来源,平衡发展,并且向后端收费为主、前端收费为辅过渡。值得一提的是,理财人员的服务水平将会影响客户对后端收费的体验,因此,注重理财人员服务水平的提高也将利于客户对后端收费的认可,从而更有利于良性循环的形成,最终促进利润模式的转变。
(三)提高理财人员的综合素质
理财人员应从各方面提升自己,成为能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的从业人员。对于从业人员自身,他们要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约束放在展开业务之上,不能利用法律的盲区进行牟利;要继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运用各种投资工具为客户进行规划;学有余力仍应在生活方方面面提升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相关部门也要积极配合,辅助培养和提高理财人员素质。
(四)改善第三方理财的经营环境
首先,加强大众对理财知识的了解,进而引导投资者形成正确的理财管观念。同时,更加客观的传播第三方理财方面的知识,得到投资者的信任与认可,进而可增加第三方理财的竞争力。其次,应构建合理的监管第三方,更好的辅佐独立理财服务的健康发展。最后,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只有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建立,注重客户隐私的保护,进而为客户提供更具称心、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财富报告2015[J],胡润百富,2015
综合理财规划报告范文4
(一)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的岗位任务及职业能力定位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学院的办学特色、优势,可以将投资与理财专业就业岗位定位为理财师、客户经理(金融机构)以及后台客户服务(金融机构)这些金融理财行业的一线营销和服务岗位。这一岗位群的核心工作任务主要包括:(1)客户开发;(2)投资与理财咨询服务;(3)维护客户关系;(4)金融理财产品营销等。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的职业胜任能力包括:熟知与金融、投资、理财相关的各个门类的知识;能全面、深入地分析各类财经资讯;能熟练运用一般和专项的交易或理财服务软件;能熟练地使用计算、画图工具和软件;能撰写投资、理财报告;能用适合的方式,在各种场合与人进行有效沟通;能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标准;能不断扩展自身的知识、技能、操作和思考的能力;熟知客户开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收集、整理、记录客户的信息并进行详细的分析;能调查、分析客户群特征,掌握客户投资、理财需求;能根据对客户需求的深度把握,提供投资和理财咨询;能向客户详细介绍各种服务渠道与特色金融产品的申请与投资方法;能完成或协助完成金融产品的交叉销售;熟知客户关系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总结分析客户需求动态;能为客户提供丰富及时的投资咨询与信息服务;能支持其他有关人员及部门开展客户开发、行业开发、产品开发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为业务团队提供专业化支持。
(二)投资与理财专业就业岗位职业能力的特点1.复合交叉型理财服务是一个跨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服务,上述职业岗位群要求从业人员必须通过系统、完整的学习,了解、理解并掌握和投资理财相关的全面知识,进而加强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将这些知识适时地用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在实务技能方面,也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分析、思考、计算和研究能力。2.实践积累性从事理财行业,知识和经验都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完善,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在职业的初涉期,由于没有固定的客户,从业者需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为客户服务的能力。在职业的成长期,从业者已经拥有了一些固定的客户,自身也掌握了投资理财的各类知识和相关技能,需要为固定客户提供持续服务,并开拓自己的客户群。到了职业的成熟期,从业者已经成为客户的私人理财顾问,已熟练掌握各种技能,但同时还要对新知识和技能保持学习态度。3.专业性与服务性金融理财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与服务性两大特点是赢得客户信赖的重要因素。由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投资理财是一项专业性要求极高的工作,如果从业者能够给客户进行正确的分析、提供正确的投资建议或理财规划和贴心的服务,优质的客户资源就会得到稳固和扩大。4.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高在金融理财行业,一线营销和服务人员首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守法遵规、正直诚信、客观公正、专业胜任、保守秘密、专业精神、恪尽职守。如果一个理财师能够真正站在客户的利益上,以客户的利益为中心,帮助客户资金实现保值增值,让客户充分信任、放心地把自己的财富交予理财师规划,这时理财师的自身价值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5.强调沟通能力投资与理财专业所定位的就业岗位的实务技能中,与对投资理财知识和理念拥有不同认知度的客户进行沟通的能力可以说是最关键的技能之一。特别是对于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从业者而言,客户拓展是工作的重点,所以在客户拓展和签约过程中运用的沟通技能就成为了关键。这些技能包括:表达能力,聆听的技巧,问问题的技巧,身体语言,观察客户性格特征和行为特征的能力。
(三)岗位能力有效培养的障碍性因素1.课程内容没有建立与岗位任务的联系传统的理财类职业教育课程中许多内容的实用性不高,学科课程特点突出,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近年来,虽有不少学校对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改造,但由于课程开发者的能力所限,大多数只有项目课程之名,而无项目课程之实,换汤不换药。由于没能按照岗位的任务组织课程内容,学生不能明确知识在工作过程中的运用领域,不能掌握知识应用的具体路径,便认识不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学习主动性逐步退化,教师只好被动讲授,往往“越讲越多,越讲越深”,使课程又重新回归到学科课程。2.教学方法以单一的教师讲授为主普通教育的授课方式多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和理解为主要教学方法。由于职教教师大多毕业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缺乏职业经验,授课方式上大多数仍然采取的是自己从前接受教授时老师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而职业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在授课内容上应主要是“做”的方法和“做”本身,“做”是学生获得知识和知识应用方法的主要途径。但现实中,由于教师缺乏对实践的具体细节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只能以“陈述性”知识的讲授为主。3.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全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最早采用学科课程体系模式,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的职业院校开始引进和实验国外课程体系模式,探索出平台式、模块式、宽基础活模块集群式、多元整合等多种课程体系模式。21世纪在消化德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思想后,部分学校开始探索项目化课程体系。从改革的实践来看,高职金融类专业课程体系与岗位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于缺乏企业理财专家的深度参与,项目的职业性、岗位针对性不强,技术含量不高。4.专任教师缺乏职业实践职教专家石伟平指出:“项目课程应当成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因为它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是,项目课程必须突出“任务中心”和“情景中心”,课程的设计需要企业理财专家的全程参与,对课程的实施环境和师资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课程的设计者———专任教师缺乏职业实践,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二、个人理财课程项目化改革措施
(一)建立校企合作的双向开发机制企业专家比较熟悉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及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但对课程开发技术、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并不熟悉。而专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人才的培养规律把握得较好,经过培训也能够掌握基本的课程开发技术。所以,在项目课程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应建立校企合作的双向开发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专家和专任教师各自的优势。具体到个人理财课程的项目化,应当聘请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理财经理为企业专家,由企业专家对理财业务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描述,对工作过程中的实践性知识进行总结,由专任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
(二)增强课程内容与理财职业岗位任务、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按照投资与理财专业“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首先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以往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理财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理财知识和理财技能,增强课程内容与理财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提高项目训练的价值项目课程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只有通过大量精心设计的项目活动,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达到较好的改革效果,需要精心选择典型的产品或服务(越真实越好)。在项目编排的逻辑顺序、项目问题的设计以及项目教学具体的组织方式等方面都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个人理财课程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以个人理财的案例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具体的学习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即按照客户关系建立—客户信息收集—客户分析—理财规划—执行理财规划—持续服务这样的工作过程为项目设计的逻辑顺序,并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四)注重理财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在课程的设计上,要注重理财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以真实或模拟的案例为基础,设计客户信息收集、客户分析、现金规划、消费规划、教育规划、保险规划、投资规划、退休规划、综合理财规划九个项目,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以“做”为主,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拟(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评价)三个环节完成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对于职业技能掌握和职业道德培养的关键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综合理财规划报告范文5
【关键词】老年人理财;需求;理财服务机构
目前的理财公司大都站在自己利益角度或者是站在已成型产品的角度为客户提供服务,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客户的需求。同时理财服务都很大众化,没有目标性,没有将客户的年龄考虑在内。在广大的客户群体中年轻人占了很大的比例,相应的理财产品的设计和理财服务的提供就会更偏向于轻人这一块,在整个客户群体中除了年轻人还有一部分消费群体――老年人,面对这一部分群体却没有一个合适的服务机构为其提供合适的专业化的理财服务,也缺少专门为老人设计的理财产品。一个专业化个性化的老年人理财服务机构正在被需求。
一、理财需求主体存在
(1)数量方面
依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了解到我国2012年和2013年将进入第一个老年高峰期。依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在2013年将突破两亿大关,达到2.02亿。面对这么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需要一个理财服务机构为他们服务。
(2)可理财产方面
目前的老人大部分都是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那个时代的人普遍存在的消费特点是节省。然而他们到了老年期不仅仅有自己工作多年的积蓄、社保的养老金同时还有和儿女日常的孝敬。他们有着节省的生活方式和充足的财务来源,他们有理财的资本,他们需要理财服务。
(3)社会方面
以上数据是最近时间段内的CPI走势,可见CPI走势不是很稳定,略微上升,可见手中的财富如果固定持有或是把他单纯的存入银行,则会有所贬值。恰恰老人没有专业的理财服务公司为其指导,普遍将财富存入银行。财富将会被通货膨胀隐形的吞噬。这样对老人是不公平的,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社会现状急需要有一个老年理财服务机构为老人提供理财服务。
以上方面可看出,社会中存在着一部分对专业化和个性化理财服务需求的消费群体,这部分消费者就是老人。
二、市场老人理财服务机构的缺失
(1)社会理财服务公司专业化不够
目前的理财公司一方面,对客户的划分合理性存在缺陷。理财公司仅仅从客户群体的收入方面划分客户,而忽视了客户的年龄,客户的年龄将决定客户的理财的分险承受能力,同时也决定着投资的期限。其次,理财公司既要涉及自己产品的研发,还要销售理财产品,业务过于繁杂,业务铺的过广,这必将影响理财的专业性。最后,理财服务机构缺少独立性,理财机构既要销售自己的产品还要为其他机构销售其理财产品,这势必将会影响销售中立性,进而影响客户的利益。
(2)同质化高、老人理财产品的缺少
自1997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首次推出个人理财业务之后到工商银行推出“理财金”、招商银行推出“金葵花”、光大银行推出“阳光理财”、中国银行推出“中银理财”、民生银行推出“非凡理财”和交通银行推出“交利宝”等等。虽然品种很多,但大多都是仅仅投资于证券、外汇、保险和基金的组合,没有通过针对客户个性化为客户设计产品。针对老人的产品更是无几。
(3)理财产品的专业人员的缺少
理财业务涉及面广,不仅限于各种投资品种的投资规划组合,还包括帮客户进行住房规划、教育规划、风险管理、税务筹划、退休规划、遗产规划等等。但是,一直实行金融分业经营,复合人次的缺少也限制了我国理财市场的发展,也就很少有剩余的专业人员为老人服务。
三、老人理财服务机构的构思
(1)中国理财服务机构和外国理财服务机构对比
在国外,个人理财业务的划分主要以客户为中心,在设计个人理财产品时充分考虑了客户的实际需要,主要以多元化的投资服务和私人理财服务为核心产品,其主要内容包括结算业务、贷款业务、委托业务、投资业务私人理财服务,同时,国外个人理财业务还十分注重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使顾客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模式。
而国内个人理财业务的核心多是以传统的个人金融业务(结算业务、贷款业务、委托业务)以及部分投资服务为主,并且投资业务还是以代销基金、债券、保险、银证转账以及投资咨询和建议为主,不能直接代客进行投资操作,大多都是以要式的形式为客户提供服务。与国外的理财服务机构相比,我国的理财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理财产品的设计、人员标准和服务方式上还存在缺陷,参照国外机构模式的同时合理规划我国老年理财服务机构的建立。
(2)老年理财机构的建议
①组织机构的设立
②理财产品的需求
目前金融机构对理财产品的研发从在一些问题(比如银行,由于实行分业经营,使得银行不能独立进入其他行业,只能借助信托平台进入资本市场,这样既限值了银行理财产品的研发同时也增加了交易成本),金融机构要冲破自身的限制,实现混业经营。其次,金融机构要加强证券类投资产品的的研发,研发出适合老人的理财产品,该产品收益期要短,同时要加强产品应对风险额能力。
③人员标准
理财规划是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是针对客户整个人生而不是某个阶段的规划,包括个人每个阶的资产,现金流量的预算和管理,个人风险管理和保险规划,投资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子女教育及教育规划,居住规划,退休计划,个人财务规划以及遗产规划等等各个方面。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理财规划师,就得“全才+专才”型的人成为才。“全才”就是要每个从事个人金融理财工作从业人员应该是受过严格的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其次,从业者除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投资理财技能、丰富的理财经验外;“专才”还要求理财工作人员熟悉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等金融业务领域。
④服务方式
理财服务虽是一项服务业务,但我认为必要的时候应该加入一些机械化的程序,来减轻理财人员的简单服务工作。如客户需要服务时,没必要刚开始就一对一的为客户服务,而是通过一种问卷或是其他过程把客户分流,也就是把老人这一群体再分类,设置这样分类的标准可以是收入、投资回报的需求等。通过机械化分流,可以使理财人员在专业的方面更专,同时也减少了成本,有利于机构的长期发展。同时要加强理财服务人员的个性化理财方式。
老人的数量在增加,财富在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增大,为老人的财产保值增值迫在眉睫。此时一个可以为老人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理财服务机构正在被需求。
参考文献:
[1]张鹏.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分析及发展思路.
[2]李晓东,王瑞春.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分析.
综合理财规划报告范文6
进入21世纪,在国内银行业中,零售银行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长期以来作为银行业务陪衬的零售银行业务,纷纷调整传统的经营战略,普遍将零售业务作为银行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并对零售业务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本文对早期改革历史进行了梳理与回顾。
银行卡业务稳步发展
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此后,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快速发展,消费信贷由最初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1种,发展到了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个人医疗贷款、家庭装修贷款、个人旅游贷款、个人助学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婚嫁贷款等业务领域。消费信贷在银行信贷资产中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1997~2003年,中国的个人消费信贷从172亿元增至16732.6亿元,可谓大发展时期。2003年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中综合消费信贷已占到了8.7%。
目前,消费信贷已经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各家银行纷纷将消费信贷业务从原来的信贷业务中独立出来,设立了零售业务部、个人金融部、住房信贷部、银行卡中心等,专门从事和管理各类消费信贷。
近几年,随着银行卡受理市场稳步发展、用卡环境明显改善以及公众支付习惯的培育,中国银行卡产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目前中国100多家发卡银行全部发行了借记卡,其中4家国有商业银行、绝大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少数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已发行了信用卡。
自2002年中国工商银行率先成立牡丹卡中心实现银行卡业务独立经营之后,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建设银行等的信用卡中心相继走上了专业化、准公司化的改革之路,国内银行开始重视银行卡品牌的建立。
同时,外资银行凭借自身优势纷纷争夺中国零售银行业务。2003年7月21日,花旗银行全面启动个人银行网上银行服务,推出了包括“安家置业”、“子女教育”、“未来退休”等理财规划的“花旗人生理财规划”。2004年6月,花旗银行在上海设立了富人理财中心“CITIGOLD”。2003年10月,东亚银行在上海全面推出了个人银行产品。还有一些外资银行开始通过参股国内银行的方式切入中国的零售银行业务市场。如汇丰参股交通银行后,两家合作组建了太平洋信用卡中心。而在香港恒生银行入股兴业银行1年后,双方也选择了将信用卡领域的合作做为实质性合作的第一步。
随着个人征信系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零售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的基础也在逐步完善。2003年9月底,囊括京城21家中资会员行、18家外资会员行的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宣布,京城银行业从10月起全面启动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最终目的是在全部会员行间建立包括车贷、房贷、银行卡、个人综合消费信贷等在内的所有个人业务的不良信用信息共享系统,并在安全的技术条件下实时进行更新和查询。
2003年底,由北京通信、北京联通、北京长宽、北京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工农中建交各行北京市分行、北京市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北京分行、深圳发展银行北京分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共同组建了北京地区社会信用联盟。在联盟内部对有欠费行为的用户实现信息共享,并对其进行联合抵制。
除北京、上海等地区性信用体系的建设外,从2003年始,全国性的征信系统也不断完善。2003年底,由银联牵头建立的银行卡不良信息共享系统得到了各行积极响应。
与此同时,各行业通过与中介机构的密切合作等方式,把好风险管理关。民生银行就在北京、上海等几个重点城市,与几家民营征信公司联手打造个人征信系统。而兴业银行部分分行已通过委托中介机构进行零售贷款前期信用调查的方式,提高效率,控制风险。
理财业务争夺展开
20世纪60~80年代,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日趋成熟,并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理论依据,商业银行开始逐步认识到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的可能性和重要性,金融创新活动十分活跃。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的改变,加上金融创新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和投资工具,理财业务开始向“产品化”的方向发展,融合了传统存贷款业务,投资业务和咨询顾问业务的组合式理财产品快速发展起来,到上世纪80年代末已经成为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金融管制开始松动,各类投资工具和衍生产品市场、场外交易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进一步拓宽了理财产品的投资空间,理财产品的组合方式、投资对象、风险承担和利益分配模式更加多样化,保证收益、浮动收益、有条件转换收益等各类理财产品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颁布,理财业务进一步与信托业务、商业银行的基金管理业务等结合起来。同时,随着商业银行的管理理论从资产负债管理向客户管理的转变,理财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增强客户忠诚度、提高银行竞争力、更好地管理客户风险、提高银行风险对冲和管理能力的重要业务方式,也成为商业银行适应市场需要的一项基本服务。
1995年,招商银行推出集本外币、定活期存款集中管理及收付功能为一体的“一卡通”,国内首次出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个人理财产品。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率先在国内银行界成立了私人银行部,客户只要在私人银行部保持最低10万元的存款,就能享受该行的多种财务咨询服务。1997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向社会推出了理财咨询设计、存单抵押贷款、外汇买卖、单证保管、存款证明等12项内容的理财系列服务。1998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浙江、天津等5家分行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试点。1999年,中国建设银行在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的分行建立了个人理财中心。2000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开办“个人理财工作室”,首次出现以银行员工姓名作为服务品牌的理财工作室。
2001年,中国农业银行推出“金钥匙”金融超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理财服务。2002年,招商银行在全国推出“金葵花”理财,为高端个人客户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综合理财服务,内容包括“一对一”理财顾问服务、理财规划等专业理财服务,涵盖负债、资产、中间业务等内容。同年,工商银行相继推出“幸福快车”、“理财金账户”,建行也推出了“金秘书理财”、“当家乐”等个人理财产品。
2003年,广东发展银行推出“广发真情理财”系列,这是为客户量身定做的系列理财服务,集存款、投资、信贷与各种业务于一身,客户只需一个账户即可处理所有存款、投资、扣款、融资等各项综合金融业务,对自己的财务状况一目了然。“广发真情理财”可为客户提供包括楼宇、汽车、消费、助学、助业等一系列个人信贷业务,手续简单快捷,使客户的资金周转更灵活。同时,“广发真情理财”的专家特别为客户推荐最适合的理财方案,并提供开放式基金、国债回购、广发一户通、广发理财加速器等国内最新投资理财产品和投资信息,帮助顾客存款、实现投资增值和赚取最大利润。
2004年光大银行推出“阳光理财B计划”,拉开了国内银行经营规范的人民币理财业务的序幕。同年,招商银行推出被称为“第三代个人金融服务产品”的全新理财服务平台——“财富账户”。“财富账户”通过为客户提供一个个人资产的基础账户,将各种银行卡统一管理,并且连接股票、基金、外汇等多种投资渠道,统筹各种生活财富安排和投资增值。通过互联网,客户可以清楚地掌握个人资产的整体状况,包括各种余额、交易和盈亏情况;通过客户实现设置的各类转账协议,完成各种日常周期性的支付;通过手机短信、交易报告窗、客户经理联系等特色服务,实现客户和银行信息的双向交流。
2004年12月20日,工行北京分行在国内率先推出首批4家名为“8n财富”的富人银行网点,锁定的客户为拥有50万元以上金融资产的富人。建设银行首家面向高端客户的财富管理中心于2005年1月31日在上海开始营业。招商银行首家面向高端客户的财富管理中心于2005年8月1日在深圳开始营业。
在中资银行纷纷推出个人理财产品的同时,针对外汇高端客户的争夺也日显激烈。2003年8月28日,位列欧洲银行第8位的荷兰银行宣布其贵宾理财中心开张,从而正式启动面向中国消费者的理财服务。据悉,该服务将为客户提供详尽的个人理财规划,包括资产的最佳配置策略咨询以及投资选择,使得客户得以享受深入的市场分析和客观全面的理财建议,建立相对完善的个人理财方案。与荷兰银行同时展开竞争的还有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等,作为获准在中国全面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他们进入这个市场的最初策略同样是树立品牌和服务模式。
汇丰银行和东亚银行在2002年9月先后推出了“卓越理财中心”和“显卓个人理财中心”,目标直指黄金客户。几乎同一时间,香港恒生银行专为尊贵客户设立的“优越理财中心”也在上海和香港开业。花期银行的招牌服务是“贵宾理财中心”,曾经引起上海银行界个人理财服务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