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理财产品投资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理财产品投资方向范文1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下称:“中心”)统计,2012年二季度,全国共有100家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总量为6449款,同比增长33.2%,环比下降10.3%。其中普通类产品为6053款(包括5款开放式产品),同比增长33.1%,环比下降11.4%;结构类产品396款,同比增长36.1%,环比增长9.7%。(注:文中全部数据来源于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数据整理截止日期为2012年6月25日。)
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季度运行趋势上看,2012年二季度发行产品的商业银行数量继续上升,其数量由2012年一季度的92家上升至二季度的100家,除了五大国有银行和11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外,增加最为明显的是城市商业银行,表明城市商业银行参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热情持续高涨。参见图1。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类型。2012年二季度理财产品的收益类型分布较一季度变化不大,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仍占最大比重,保息浮动收益产品占比最小。具体统计数据如下:非保本型产品占比为59.7%,较今年一季度下降4.9%;保本型产品占比为25.2%,较一季度上升4.9%;保息型产品占比为15.1%。图2展现了2009年至2012年二季度不同收益类型产品的数量变化趋势,可以清晰的看到2012年二季度非保本产品的数量和占比均有下降,共发行3847款,环比下降797款,降幅为17.2%。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期限。2012年二季度期间,3个月(含)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的数量较季度有所减少,但占比较上季度上升了1.3%,依然为市场主流,占比为65.3%。3~6个月(含)理财产品占比19.6%,较一季度下降0.2%。6~12个月(含)理财产品占比13.1%,较一季度下降1.2%,1年期以上理财产品占比2.0%,较一季度上升0.1%。参见图3。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期限结构。图4展示了商业银行所发售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情况。总体来看,各期限结构的利差水平稳定在200个BP(基点)左右,但两年期产品的利差陡然加大。从利差水平来看,最低的为6个月期产品,利差为153个BP。7天、3个月和1年期的利差水平在200个BP以下,其余各期限均在200个BP以上,2年期产品的利差最大,为364个BP。从收益水平的环比表现来看,3天、14天、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收益水平有所上升,但升幅有限,3个月期产品升幅最大,为14个BP。而产品收益水平下降的各期限中,2年期产品下降幅度最大。
产品投资方向分析
普通类理财产品投资方向分析。从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来看,2012年二季度,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较一季度并未有明显变化,除了固定收益权类产品外,其余各类产品数量较一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固定收益权类产品较上季度增加19款,其余各类产品均大幅减少。相对占比方面,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的占比下降明显,较一季度下降5.1%,同时,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占比较一季度上升4.8%,其余各类产品占比变化不明显,上升或下降幅度在0.4%以下。2012年一季度和2012年二季度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对比情况参见图5与图6。
2012年二季度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发行发售数量最多,发售3640款,数量较一季度减少141款,占比60.1%,上升4.8%,环比下降3.7%。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发售1930款,数量较一季度减少597款,占比31.9%,下降5.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3.6%。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发行440款,数量较一季度减少29款,占比由一季度的6.9%上升至7.3%。固定收益权类理财产品发售33款,较一季度增加19款,此外,二季度信贷资产、票据资产类产品分别发售9款和1款。
从不同投资类型产品的期限收益结构来看,普通类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权类产品的期限最长、预期收益率最高,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期限最短,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最低。从环比表现来看,各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普遍下降,而除了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之外,其余各类产品期限均有所缩短。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97天,环比缩短4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3%,环比下降45个BP。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127天,环比延长10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75%,环比下降32个BP。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142天,环比缩短9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04%,环比下降44个BP。固定收益权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354天,环比缩短53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81%。环比下降9个BP。信贷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160天,环比缩短68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2%,环比下降44个BP。票据资产类产品期限和预期收益率信息不明确。详细信息参见表1。
理财产品投资方向范文2
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下称:“中心”)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共有99家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总量为7758款,同比上升104.0%,环比上升34.8%。其中普通类产品为7383款(包括21款开放式产品),同比增长131.5%,环比增长33.5%;结构类产品375款,同比下降38.9%,环比增长68.9%。
(注:文中全部数据来源于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数据整理截止日期为2012年3月25日。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数据存在误差,加总可能不为100%,特此标注,下同。)
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季度运行趋势上看,2012年一季度发行产品的商业银行数量继续上升,其数量由2011年四季度的85家上升至一季度的99家,表现出城市商业银行拓展银行理财业务的动力依然强劲。一季度,央行宣布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随着货币政策趋向宽松,商业银行的资金压力有所缓解,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筹集资金的动力将有所减弱,预计理财产品的增速将有所放缓。与普通类理财产品市场波澜不惊的表现相比,一季度结构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出现反弹迹象,设计结构上也萌生出了新的亮点。参见图1。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类型。2012年一季度理财产品的收益类型分布较上季度变化不大。具体统计数据如下:非保本型产品占比为63.8%,较2011年四季度下降4.6%;保本型产品占比为20.9%,较四季度上升0.7%;保息型产品占比为15.3%,较四季度上升3.9%。图2展现了2009年至2012年一季度不同收益类型产品的数量变化趋势,可以清晰的看到2012年一季度非保本产品的数量显著增长,共发行4937款,环比增长1304款,增幅为35.9%。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期限。短期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回落,但依然为市场主流。2012年一季度期间,3个月(含)以内和3~6个月(含)理财产品的占比均有所下降,3个月(含)以内理财产品占比63.5%,较上季度下降1.8%,3~6个月(含)理财产品占比22.9%,较上季度下降1.9%。6~12个月(含)理财产品和1年期以上理财产品的占比均有所上升,6~12个月(含)理财产品占比11.6%,较上季度上升2.6%,1年期以上理财产品占比2.1%,较上季度上升1.2%。参见图3。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期限结构。图4展示了商业银行所发售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情况。总体来看,各期限结构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基本呈缓慢爬升的态势,但一年期产品的利差加大。从利差水平来看,除7天产品外,其余各投资期限产品的利差水平均在200个BP(基点)以上,1年期产品最高,为314个BP,从收益水平的环比表现来看,各关键期限点的理财产品收益水平均有所上升,一年期产品升幅最大,平均上升73个BP。
产品投资方向分析
普通类理财产品投资方向分析。从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来看,2012年一季度,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较上季度减少风险债券类产品,其余各投资方向并未有太大变化,除债券货币市场、组合资产管理和固定收益权类产品之外,其他各类产品数量较上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相对占比方面,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票据资产类产品和信贷资产类产品的占比较上季度下降明显,分别下降2.5%、3.6%和1.0%。同时,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和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则分别上升4.1%和3.2%,固定收益权类产品占比变化不大。2011年第四季度和2012年第一季度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对比情况参见图5与图6。
2012年一季度共发售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2771款,数量较上季度增加869款,占比37.6%,上升3.1%,环比上升45.7%。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南京银行几家机构在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的说明书中披露了其资产池中各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上限或下限。其中建设银行产品将所投资的资产进行了大致的比例划分,规定:股权类资产投资余额占资产池规模的比例为0~70%,债券和同业存款等高流动性资产投资余额占资产池规模的比例为30%~100%,信贷类资产投资余额占资产池规模的比例为0~70%,其他资产投资余额占资产池规模的比例为0~70%。
本季度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发行4033款,数量较上季度增加1238款,占比54.8%,上升4.1%,环比上升44.3%。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发行502款,数量较上季度减少10款,占比由上季度的9.3%下降至6.8%。票据资产类理财产品发售24款,较上季度减少194款,环比下降89.0%。此外,一季度固定收益权类、信贷资产类产品各发售16款,固定收益权类产品占比变化不明显,而信贷资产类产品占比下降1%,环比方面,固定受益权类产品环比上升45.5%,而信贷资产类产品环比下降76.1%。
从不同投资类型产品的期限收益结构来看,普通类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权类产品的期限最长、预期收益率最高,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期限最短,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最低。从环比表现来看,债券货币市场类、组合资产管理类和信贷资产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有所上升,而其余各类产品下降,而除了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票据资产和信贷资产类产品之外,其余各类产品期限均有所延长。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102天,环比延长12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06%,环比上升5个BP。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117天,环比延长24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04%,环比上升24个BP。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149天,环比缩短18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45%,环比下降18个BP。票据资产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124天,环比延长15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36%,环比下降39个BP。固定收益权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447天,环比延长15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98%。环比下降20个BP。信贷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227天,环比缩短79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58%,环比上升2个BP。详细信息参见表1。
理财产品投资方向范文3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类型:2月份,理财产品的收益类型设计有所变化,非保本类产品的占比出现明显下降,保本、保息与非保本型产品的占比分别为21.6%、19.6%和58.8%。其中,非保本产品占比下降6.8%,而保息类与非保本类产品分别上升4.9%和1.9%。参见图2。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币种:2月份,商业银行共发行人民币类产品1094款,占比为86.7%,占比下降2.7%;外币类产品合计为168款,分别为美元类、澳元类、港币类、欧元类、英镑类、日元类、加元类以及新西兰元类,其占比分别为37.5%、22.6%、18.5%、14.3%、3.6%、2.4%、0.6%以及0.6%。可见,外币投资的理财产品主要以美元、澳元、港币以及欧元类为主,相比上月而言,澳元类产品占比有所上升,日元类产品占比有所下降,其余各类产品占比变化甚微。参见图3。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续期限:3个月(含)以内的理财产品占比最大为63.6%,较上月下降3.4%;而1年(不含)以上产品占比最小,为1.8%,较上月下降1.9%。3个月至6个月(含)和6个月至12个月(含)这两个投资区间所发产品的数量占比分别为23.2%和11.4%。从产品总体存续期限的统计上来看,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产品存续期限平均为3.99个月,较上月延长0.21个月。参见图4。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类型:普通类理财产品涉及债券货币市场类、组合资产管理类、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固定收益权类及信贷资产类产品,前三大类型的占比分别为58.9%、31.4%与9.5%。债券货币市场类与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依然是普通类产品的主要投资类型,参见图5。结构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涉及股票市场、利率市场、汇率市场及商品市场,产品数量占比分别为16.3%、34.6%、38.5%及6.7%,另有4款混合类产品,占比3.8%。
从商业银行所发售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情况来看,6个月期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水平最高,为5.39%;3天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水平最低,为2.90%。从环比表现来看,14天期限产品和2个月期限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水平分别上升48个和13个BP(基点)。7天的短期产品、1个月及以上期限产品的预期收益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利差水平来看,期限为1个月产品的利差水平最高,为285个BP。除7天、3个月和1年期限产品外,其余各期限的利差水平都在200个BP以上,7天期限产品的利差水平最低为154BP,平均利差水平在212BP左右。参见图6。
产品投资方向分析
普通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分析。2012年2月份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方向除了主要集中的债券货币市场类、组合资产管理类和外币债券货币市场三大类之外,还有固定收益权类和信贷资产类,较上月减少了票据资产类。债券货币市场类的发行数量仍居首位,本期各类产品数量较上月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占比方面,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占比较上月上升1.8%,债券货币市场类占比略上升0.5%,其余各类产品占比均有所下降,其中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占比下降较为明显,下降1.8%。主要投资类型的环比表现情况为: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发行680款,位居首位,环比下降24.4%,占比58.9%,上升0.5%;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发行362款,位居第二位,环比下降29.2%,占比31.4%,下降1.8%;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发行110款,环比下降7.6%,占比9.5%,上升1.8%。此外,固定收益权类和信贷资产类产品各发售1款,环比均大幅下降,占比各为0.1%。参见图5。
理财产品投资方向范文4
年度关键词:
银信合作叫停城商行崛起
整个2009年银行信贷类产品风光无限,但因为监管机构加强监管,此类产品在2010年年初开始大幅缩减。凭借本金安全、收益稳定的特性,以及银行借该类型产品将信贷资产转移成表外业务,为信贷规模挪移腾出空间,信贷类产品发行量在上半年仍占据主流地位,7、8月银监会通过口头和书面形式向各大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下发“叫停通知”,自此信贷产品发行量减少,债券类产品成为银行理财市场主要的发行动力。
在今年到期产品中,前期发行的信贷类产品的收益率表现稳定且居前;澳元理财产品接连两年到期收益率在各币种收益率表现中突出;部分挂钩于股票、黄金等大宗商品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取得较高收益率。
城商行的理财能力大幅提升是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的一大亮点,超额收益率前五名的都是城商行。但全年来看,股份制银行依旧占据理财产品综合排名榜的主流位置。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王增武认为:作为理财产品市场新秀,城商行客户辐射范围较小,融资成本偏高,理财品牌效应远不及国有控股和上市股份制银行,其给出的预期收益率偏高,这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自身的利润空间。
产品发行:
一年发行近万款
关键词:
短期产品点亮一整年信贷类产品风光不再债券类产品成主力
据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12月9日,个人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约9600款,募集资金规模约为7万亿人民币。其中,按投资期限划分,产品限期主要集中于6个月以下,其市场占比达76%,产品短期化格局依旧。
保证收益型产品约3200款,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约1000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约5400款。
按投资方向划分,人民币债券类产品发行量占比约38%,信贷类产品约为17%,外币债券产品约为15%,结构性产品约为6.4%。见饼图1。
结构性产品共发行约619款,其中挂钩利率的产品约199款,挂钩股票的产品约167款,挂钩汇率的产品约128款。
按投资币种划分,人民币产品发行量市场占比约为95%,依旧跟往年一样,占据绝对主流地位。外币产品市场占比居前的依次为美元、欧元、港币、澳元。
到期收益率:
没跑赢CPI的多
四大关键词:
挂钩股票产品夺收益之最 挂钩农产品收益高
澳元是收益率最高币种QDII产品大翻身
今年CPI一路高涨,11月份更是飚上了5.1%,创下了28个月以来的新高。12月21日,国家发改委表示,今年全年CPI的升幅将在3.3%左右。而纵观今年到期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我们发现以稳健见长的银行理财产品没能跑赢CPI,这令投资者多多少少有点失望。
按投资方向划分,人民币债券类产品平均到期收益率约为2.3%,信贷类产品平均实际到期收益率约为3.4%,外币债券类产品平均实际到期收益率约为1.8%,结构性产品平均实际到期收益率约为3.7%。
按投资期限划分,1个月以下期限产品平均到期收益率约为2%,1个月至3个月期约为2.5%,3个月至6个月期约为3%,6个月至1年期约为3.7%,1年期约为5%。今年大多数银行主打产品都是6个月以下的短期理财产品。据工行理财师曹凯称,这类产品能满足投资者“快”的投资心理,通过减少资金流动的周期,加强了资金的安全性。
目前仍在运行的银行系QDII产品共计255款。受今年以来海外主要股票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上涨的影响,今年共241款QDII产品净值上升,占比近95%。其中涨幅最高的是渣打银行的“基金精选之美林黄金基金欧元款”,主要受益于今年下半年来国际黄金市场的强劲攀升态势,其余多款黄金类投资产品也表现优异。
按投资币种划分,人民币产品平均到期收益率约为2.8%,美元产品约为2.4%,澳元产品约为3.3%,遥遥领先于其他币种的收益率。值得一提的是,澳元产品发行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达4.8%。
同质化、严监管催生创新
银行理财产品是非常容易同质化的一种产品,这也使得产品研发者们挖空心思地开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高端市场的创新尤其活跃。社科院金融所理财产品中心就报告称“银行理财市场出现了在投资方向、产品结构、计息方式等几乎全方位的创新”。
而从政策环境上,从2009年年底开始,监管机构连续推出针对信贷类理财产品的监管,导致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发行大幅缩减。因此,商业银行不得不开始在创新方面发力。商业银行相继推出“对敲信贷资产”和“内含信贷资产的组合管理类产品”这两个变脸运作模式。
“对敲信贷资产”的理财产品,如兴业银行 “资金信托计划及理财产品”、工商银行的“稳得利”第4期信托投资型产品为例。后者投资方向为国有控股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存量信贷资产转让项目或新增贷款项目以及企业信托融资项目,首现“交叉持贷”。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些创新只是一味规避监管,创新不足。
此外,光大等银行推出了国内股指期货概念理财产品。而挂钩国内黄金价格产品的理财产品开始出现。原油价格回落后,石油挂钩产品也重出江湖。
产品结构的创新则体现在多结构混合产品明显增多。如2010年1月东亚银行首发既有看涨结构又有区间结构的牛熊双赢系列产品等。此外,今年上半年还首次出现了复利计息的理财产品,目标直指实现“利滚利”。
说到结构产品的创新,外资银行倚赖母公司在海外投资市场的丰富经验,一直在这方面表现积极。今年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外资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两极分化极其严重,收益排行榜上,收益排名靠前和靠后的几乎都是外资银行的产品。
在业务创新方面,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接受采访称,动态管理类产品是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今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中基金类产品、开放式产品和组合管理类产品逐步增多。它们具有投资方向灵活多变、投资组合浮动、固定申购和赎回频率等特性。
2011年理财产品市场大趋势
关键词:经济复苏、各市场好转、创新加强、产品类型丰富、债券类和组合类产品增加
央行宣布2011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银行理财产品分析人士均看好未来债券类理财产品,认为此类产品发行动力增大、收益率可能会随之上调。在银信合作业务新规的制约下,信贷类产品发行量将会继续减少,而债券类和组合类产品将增加。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类型较为单一化,未来银行将加强创新,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之间合作创新将有所增加,产品风险类型将更为丰富。
理财产品投资方向范文5
关键词:理财产品;风险;商业银行
2011年4月,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将中国长期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展望从稳定降至负面,长期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被确认为AA一级。这并非是国际市场第一次高调唱空中国银行业,但本次惠誉提出的“银行表外或非正式信贷渠道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风险敞口值得我们引起重视。
根据惠誉的报告数据,自2008年底以来,有5.6万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和贴现票据被转移到银行的贷款组合之外。而银行各类表外理财产品则是这5.6万亿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源自资金紧张及中间业务发展的双重压力,2008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蓬勃发展。2010年发行的理财产品规模约7.05万亿元,而2011年上半年就已上升到8.51万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水平。相较于理财产品规模的急速扩张,与之相匹配的监管体系却尚未成熟,导致风险敞口不断扩大。本文将从银行角度出发探讨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
一、理财产品的分类及投资方向
在了解理财业务风险之前,首先了解一下各类理财产品的实质。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界定是,“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按照管理运作方式的不同,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本文所指的“理财产品”,主要指综合理财服务。
根据本金与收益是否保证,我们通常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保本固定收益产品、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与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三类。按照是否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内分为表内产品与表外产品。一般来说列于资产负债表内的理财产品已经按规定进行拨备,风险敞口相对可控。
保本固定收益类产品主要投资方向为收益相对稳定的债券、票据或利率拆借等市场。客户将资金投放于银行的资金池,银行专业人员利用短期赚取差价的形式为客户提供更高的收益率。但保本固定收益类产品由于银行承担了在二级市场交易的利率风险及违约风险等,因此银行大多拥有单方面的提前终止权。
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大多投资于国际金融市场或商品市场,例如诸多结构性理财挂钩产品多属于保本浮动收益。银行与客户约定当标的价格达到一定要求时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在这一过程中,银行由富有经验的资金交易员运用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在市场上博弈,以期达到最好的收益。
以上两类产品,由于银行本质上作为交易一方,承担损失,列为表内负债。
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是近年来迅速发展壮大的一类,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此类产品的投资方向较前两种扩大许多,广泛投资于基金、股市、QDII、信托、公司债、部分信贷类资产等。尤其是银期合作的信托产品,由于预期年收益率一般可达到8%-10%,受到了市场热捧。而正是这类风险高,又以代客理财的名义列于表外的理财产品造成了日益扩大的风险敞口。
二、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
从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我们可以发现,保本类理财产品投资对象相对波动较小,其主要风险包括因市场利率波动导致投资标的(债券、票据)等未能达到逾期收益造成的违约风险。由于该类产品纳入表内,计提拨备,使其风险敞口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部分产品银行还具备提前终止权的双重保险。
相对的,表外理财产品的风险则更难控制。
1.部分表外理财产品投资标的(如证券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大,标的物本身的投资风险高,增加了理财产品的违约风险。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共有18款产品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其中一款甚至为负收益。
在追求预期高收益的形势下,各类艺术品信托、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基金、红酒理财、普洱茶理财等产品纷纷涌现,投资标的正在向高风险延生。
2.信托类、信贷类表外理财产品因其本身具备融资性质,一旦发生融资方无力偿还,极大可能将由银行承担后果。
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是表外理财的起源。其操作手法是银行将自身的贷款资产打包并标准化,以原有贷款利息收入为基础扣除一定的发行费用后,作为投资者的投资收益。这种方式让银行能够不断释放信贷额度,同时吸收存款。以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为基础,后期衍生出了银信合作的信托理财产品。信托公司将企业所需贷款的项目“打包”处理成理财产品,由银行主导设计后发行,向投资者筹集资金。
在银信合作中,往往会发生银行为信托投资公司借款等提供担保或者承诺回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融资项目出现问题,银行就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从理财产品的销售方转为信托贷款的保证人,承受贷款保证的风险。
3.表外产品不计入资产负债表,不按要求计提拨备,一旦发生损失,银行需动用应急资金支付,无可冲减的资金。
事实上,无论是违约风险或者信用风险,经济损失是可估量的,更严重的后果是影响到客户对银行的信赖感,从而衍生为一场声誉风险。
除却表外理财对于银行内部监管的风险,庞大的资金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是更大的系统性风险。以银信产品为例,表内的资产、负债通过销售理财产品的方式转至表外,银行体系内实际放出的10万亿信贷资金,最终体现在表内的可能仅有7万亿。这使得政府的宏观货币政策难以有效实行。
另一方面,从近几个月的情况来看,各家银行正不计成本的提高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使得理财产品市场升温明显。其背后的推手是日趋紧张的流动性资金。央行从去年起多次上调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使得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21%的历史高位,甚至将保证金存款纳入上缴范围,进一步加剧了银行的资金紧张。银行为争取更多的存款,不得不牺牲银行收益来提高客户预期收益率,而高昂的资金成本必将转嫁至贷款等其他方面,其结果可能不利于银监局收紧银根,遏制通胀的本意。
三、加强理财产品监管,逐步缩小风险敞口
考虑到表外理财的风险敞口,银监会从银信产品入手,分别于2010年8月下发《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2011年1月下发《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通知》,规范银信理财业务,以期控制风险。
在今年1月下发的通知中,银监会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在两年内将银信理财涉及的表外资产转入表内,并按照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拨备,同时大型银行应按照11.5%、中小银行按照10%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计提资本。对设计为开放式的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类、融资类或含融资类业务的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公司信托产品,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停止接受新的资金申购,并妥善处理后续事宜。
但在实际操作中,为规避此项要求,部分银行采用资金池的方式运用理财资金。根据《中国经营网》披露,部分银行将信托贷款与其他投资标的组合,形成组合产品,而不作为单纯的银信合作产品,不转入表内。其风险仍然未得到有效控制。此外,银行开始积极开发委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取代银信合作,继续“曲线放贷”。这需要银监局出台更多的规范性文件,杜绝“球”,进一步规范表外理财业务市场,降低风险敞口。
同时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到理财产品的内在风险,完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将表外理财产品的风险进一步量化并纳入风控口径。银行决策层不应将目光仅仅集中在揽储上,控制风险是银行的基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会
理财产品投资方向范文6
弄懂关键术语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首先是要读懂产品说明书,而弄懂关键术语是读懂产品说明书的基础。
投资收益币种 大部分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币种为人民币,中资银行发行的外币理财产品很少,而外币作为投资收益币种的理财产品,是不能用人民币购买的。如果想要购买,需要先提前换汇购买,每人每年可兑换5万美元。在兑换时考虑汇率风险。
产品类型 一般以产品的收益类型来划分,可划分为保本固定收益、保本浮动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3类。
认购募集期 理财产品发行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投资者的本金一般按活期利息计算。一般来说,如果已经购买了理财产品,在认购募集期内是不能撤单的。
产品规模 如果产品的募集规模很大,募集期限很长,没有必要早早购买理财产品,仅在募集期吃活期利息。
投资方向 如果投资方向中出现高风险资产如股票、基金、大宗商品、汇率等,此款产品的收益不确定性会比较大。如果产品投资于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银行拆借,产品到期获得预期收益率的概率相对较高。
到期兑付日 这项内容投资者需要特别注意,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资金到账情况、产品收益情况,也能为未来的投资做好时间准备。一般来说,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的资金到账日会迟于到期日2~7个工作日。这是因为,理财产品到期后,银行需要对产品进行清算,这其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样的,对于投资人提前赎回或是提前终止理财协议的,其资金到期时间也会迟上几个工作日。
购买起点金额 一般来说,理财产品的购买起点金额为5万元,风险等级较高的产品认购起点为10万元。对于同一款产品来说,认购起点金额不同,所对应的收益也不同。
收益计算方法 投资者可以根据账户的金额以及初始投资本金用收益计算方法来核算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率。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到期后就一定获得预期收益率水平,银行不会对银行理财产品做担保。仔细阅读收益计算方法可以了解年化收益率的概念。
关注3细节
还需要重点关注以下细节,因为这些细节直接关系到收益和流动性的高低。
费率高低 由于银监会没有对理财产品的收费进行明文规定,各银行大多根据自身成本自主定价,而各个银行间的收费标准也有很大差异。目前银行理财产品费率包括销售服务费、产品年管理费、年托管费,超额收益业绩报酬。从固定收益类产品情况看,一般销售手续费率在0.1%~0.2%,托管费率在0.02%~0.03%,一般理财资产运作超过最高年化收益率的部分作为银行的投资管理费用。银率网统计显示,部分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总费用达到了1%~1.5%的水平,几乎与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费用水平相当;一些期限较短的产品,年化收益在4%,除去费用最终的收益可能还不到3%。
市场上费用较高的是QDII产品和直投资本市场的产品:一般QDII产品的全部费用在2.5%~3.3%,而直投资本市场的则在1.5%~3%。有些银行也采取收益与费用挂钩的收费模式,如某理财产品规定,若固定收益部分累计净值低于1元,权益类部分累计净值低于0.9元,则均不收取管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