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虫害防治方案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虫害防治方案总结范文1
关键词:国家职业标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3-102-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六章第十七条指出:“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三章第十一条亦指出:“加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技能标准和岗位规范,建立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标准,形成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衔接贯通。”根据这一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实现与国家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本文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林业技术专业《森林病虫害防治》课程改革为例,探讨高等职业院校依据有关国家职业标准而进行的课程改革。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林业技术专业开设于1978年,目前为国家重点专业和江苏省特色专业。林业技术专业自开设以来,根据江苏林业的不断发展及学生就业情况的不断变化,及时地总结与扬弃,在近年形成了“五段递进式”三位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种苗生产”、“林木培育”、“林木保护”、“森林资源清查”、“企业经营管理”等5岗位能力课程体系,其中《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支撑林业技术专业当中“林木保护”岗位的核心课程。
1 确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职业分类目录当中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员(职业编码:5-02-02-02,以下省略)的任职要求,即具有能够参与森林病虫害调查与普查、参与制定和实施森林病虫害防治计划方案,具有能够进行森林病虫害灾情监测与分析,能够配置农药、保养和维修器械的职业能力,与此同时应具有从事上述工作所必需的职业道德,其包括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等几个方面。
2 设计教学内容
2.1 设计理念 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员职业技能岗位标准(高级)对从业人员的任职要求并结合江苏省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制订能够将共性的任职要求与个性的区域现状相结合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森林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并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项目,根据教学项目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形成职业技能岗位标准―课程标准―教学项目―教学内容的课程改革路线。
2.2 教学项目设计 破除《森林病虫害防治》这门课程原有的章节性,依据《森林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来确定教学项目,将教学项目与森林病虫害防治员的任职要求一一对应,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据此将教学内容设计成5个教学项目,分别是森林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森林病虫害调查与预测预报、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制定、森林病虫害防治和综合实训5个项目。
森林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森林病虫害调查与预测预报、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制定和森林病虫害防治4个项目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森林病虫害防治员任职要求的能力培养体系;综合实训是为期一周的综合性训练,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是对某一种具体的病虫害所进行的调查、发生发展规律分析、制定和实施防治方案以及灾情预测,是一种检验职业能力、巩固职业能力的生产性综合实训。
2.3 教学内容选取 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工作岗位需要和教学目标需要,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合理选取森林病虫害识别与诊断、森林病虫害调查与预测预报、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制定、森林病虫害防治等4个项目的教学内容。选取教学内容时将相同相似的教学内容纳入同一模块,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独立的模块,各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教学项目(见表1)。
3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森林病虫害防治》这门课程非常特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整体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既包括昆虫形态学、生物学、分类学、生态学等知识,又包括林木病害病原学、病理学以及防治理论、农药等方面的知识;其二,具体的教学内容既有直观方面的知识,又有微观方面的知识;其三、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其四,病虫害发生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动态性。因此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采用理实一体法、多媒体教学法、实物演示法、现场教学法、观察实验法、案例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并辅以板书、PPT文稿演示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各教学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见表2。
4 考核评价方法改革
传统的以期中、期末、技能考核和平时成绩各占一定比例的考核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仍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职业能力,因此必须对现有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改革。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中,建立“分合评价”、“第三方评价”和“以证代考”的考核评价体系,并积极实行“教考分离”。
“分合评价”即将传统的期中和期末两次理论考试改成“4次项目测验+1次期末考试+综合实训+平时考核”,其中4次项目测验平均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的15%,综合实训占总评的50%,平时占总评的5%。“第三方评价”即综合实训由校外实训基地的指导老师进行评价,“教考分离”即期末考试由教务部门在试题库中抽题组卷,授课教师不知晓考试内容。“以证代考”即凡是在课程学习期间内参加学院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员高级工的同学可以免考,并按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各占50%为其总评成绩。
“分合评价”、“第三方评价”和“以证代考”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行“教考分离”,使考核评价方法更加客观、全面,进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5 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制订将共性的任职要求与个性的区域现状相结合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森林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并根据课程标准合理设计教学项目和选取教学内容,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评价方法改革,显著提高了森林病虫害防治课程的教学成效,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006级至2009级林业技术班就业率均达到100%,其中协议就业率均超过95%(见表3)。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要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技能标准建立课程标准,要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方法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与此同时,要积极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和建立能够满足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教学改革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国华,管斌.高职高专《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2):133-135.
[2]刘惠.《园林艺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2):138-139.
[3]祝朋芳,毛洪玉,李智辉,等.农业院校观赏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588-590.
病虫害防治方案总结范文2
关键词:植树造林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25.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78
在大规模植树造林过程中植树造林的管理人员要认真检查和培育树木,提高造林的质量,并且要做好苗木灌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科学合理地利用造林技术,有效实施造林项目。在预防和控制病虫害时,要发现病虫害的成因及病虫害预防、治疗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的症结所在,旨在探索、总结如何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1 常见的植树造林技术
1.1 根苗造林
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和树木的成长速率,通常的做法是选取一颗根系完整并且发达的树苗直接进行种植,达到绿化的效果。在土质优良肥沃的地区播种,在适宜的时间进行施肥,选择优质的苗木种子,确保苗木的成活率,培养出优秀的树苗。在植树造林过程中要想保证树苗成活率,提升造林品质,要对栽种区域的土壤、气候、水分等影响条件进行确认,选取合适的优良树苗,还要保证苗木根系在运输途中不受到损伤。对于幼苗的培育需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保证其成活率,通过细心地呵护使培养的幼苗栽种到土壤中健康成长,另外还要定期查看以免树木收到外界的破坏。
1.2 播种造林
在气候适宜,水分、阳光、养料充足的地区还可以采用飞机播种的直播造林法。由于直播造林法简单、有效,成本造价较低所以这种方法通常在山区使用。方法就是选择品种良好的种子在适宜的时节直接播种到土壤中,如果遇到干旱的情况还需要采用人工降雨保证种子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在我国有很多山区播种的例子这种方法是所有植树造林方式中最简单的一种,而且效果很好。
1.3 分殖造林
还有一种不太常见的造林方法就是分殖造林法。通俗讲就是在土质较好、气候条件优良的地区利用树木的的树干、树枝、根部的营养器官当做造林的直接材料进行造林。例如:在我国有很多地方葡萄的种植就是用的这种方法,利用葡萄的枝干进行培育。这种造林方法对条件要求严苛,所以要结合栽种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培植。
2 植树造林基本程序说明
2.1 造林地的清理
苗木的培育通常会选择在造林地的位置。造林地由于长期栽培苗木必然会产生很多例如落叶、枯死的树干、站根、伐根等垃圾,所以在培育苗木之前对造林地进行清理保证地面的干净整洁是十分必要的。清理时可以根据将要利用的造林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全苗清理法、带状清理法、块状清理法等几种方式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清理的时效性,才能更有利于苗木的培育。
2.2 整地
整地也是造林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经过整理的地上种植树苗,能够更好的保证树苗的成活率。通常整地的方法有2种即全面整地法和局部整地法,选择好正确的整地方法很重要。在遇到大面积的土地需要整理的情况下通常选择全面整地法,利用大型机械对造林区进行开垦、翻耕,使土质变得松软,适宜种植苗木。当栽培面积较小的情况下要采用局部整地法,有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这2种方式都是对树木周边进行小面积翻恳。在合适的情况下选择最经济的方法保证苗木的茁壮成长。
3 植树造林活动中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3.1 κ鞲刹〕婧Φ姆乐
病虫害防治也是威胁林木成长,以及造林效果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检疫性病虫害对林木危害最严重。严重的病虫害可以造成成片的树木枯死,或者风折。所以对付林木的病虫害主要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制定完整成套的预防措施方案,在对林木的日常巡查、管理中,要加大检查力度,要经常喷洒杀虫剂等防虫害药物,分片区管理,还可以在林区引入害虫的天敌保护自然生物链的平衡。
3.2 对树木叶部病虫害的防治
叶子是树木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因素,如果生长中的树木树叶大面积脱落,就会使树木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无法汲取养分保证树木正常的存活,所以对树叶病虫害的防治也是相当重要。树叶出现虫害的情况通常肉眼很容易分辨,所以平时加大巡查力度就能及时发现病虫害。如果在检查中发现树叶处有病虫害的迹象时要及时处理,在源头上消灭害虫,防治其进行扩散传染到其他树木,当大面积病虫害爆发前要定期检查树木、喷洒药物。同样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治虫害遍布、扩散。
4 结语
在实际造林过程中要将造林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提起重视,要有系统性、结构性、深层次的看待二者之间的联系。加大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探索,加快创新脚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合资源提升操作和实践环节的标准,这样才能保证造林的高品质和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
病虫害防治方案总结范文3
【摘要】:森林是地球的肺脏,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创造生活所需要的氧气,为生命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是全世界所有生物共同的母亲。然而,当森林遭遇到病虫害的大肆入侵,森林本身就会愈加地衰弱,如同一叶扁舟在风浪中摇摇欲坠,那么人类以及其他所有动物的共同家园就会危在旦夕。所以加大力度参与森林病虫害工作是势在必行势,必须采取雷霆手段解决病虫害这个危害林业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维护脆弱“家园”。
【关键词】:林业生态现状;林业病虫害防治;林业现状改善措施
1林业生态环境的现状
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此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林业是所有生态建设的主体,它生产的物质产品大多数是可降解再生的绿色能源。所以,林业生态环境的平衡,不仅是森林系统的平衡,也是人类的动态平衡。因为森林具有最大的生物量和生产优势,还具有复杂的种类成分和结构。如果破坏森林过度,最终会影响到人类生活的美好。所以我们应该持续经营森林资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
现如今,中国的雾霾越来越严重。像北京、天津、河北等这样的大城市,雾霾成天都布满天空,一切都是灰色的。刚刚出现的柴静的视频让我们深思。工业发展所产生的废气越来越多,破坏大气层,CO2浓度越来越多,气温在逐渐升高,海平面在逐年上升等等。新疆、内蒙古等地沙漠化越来越严重,绿地面积在逐渐减少,沙尘暴等灾害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安全。究其原因,就是人类过度伤害大自然,过度砍伐树木,绿化面积在减少,不能够正常净化空气,破坏了林业生态环境,打破了生态平衡。这就是林业生态环境的现状。
2加深自主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意识
我国的经济建设走的是一条科学、环保、可持续、循环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要求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作为生态经济的一大助力,林业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了难能可贵的力量。保证林业生态环境的健康良好发展,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解决森林病虫害问题,首先就要从思想上进行改变。所以我们要认清三点好处,分别是加速生态环境建设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从现实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高度认识、从保护我国生态安全提高国际高度来认识。
2.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这一条要求就是各个地区必须重视病虫害调查检测工作,要求对管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的调查监测,要在第一时间准确的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动态。
2.3提高科学手段;此方法可以根据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直接杀死病虫或者预防病虫害繁育的原理。防止病虫害的方法主要是应对与突发或者大面积严重发出病虫害的方法,以推广使用3WF-3S喷雾喷粉机来实现。还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技术,例如管氏肿腿蜂防治双腿彬天牛与青杨天牛,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周氏啮小蜂控制美国白蛾。
2.4加强林木检疫;这种做法最主要目的是防治危险性病虫传人。可以在源头上加强管理,具体措施是重点加强产地检疫,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上的检疫站工作做得不是十分的到位,因此对于产地检疫必须要加强,同时也要严格禁止从病虫害灾情严重的灾区运送木材,有效的隔绝病虫害的进入。
3林业病虫害的危害
林业病虫害常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无烟的森林火灾”,足以体现其对森林资源的危害性。以下以两种具体事例叙述林业病虫害的危害。
3.1杨树的病虫害,常见的杨树病虫害有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两大类。危害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有杨扇舟娥和杨小舟娥,杨小舟娥和杨扇舟蛾的生殖繁育能力特别强,前者达到1年4代,后者达到1年6代,刚孵化的上述虫害均喜欢集群啃食杨树的树叶,最后只剩叶柄,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7~8月份。危害杨树的蛀干害虫主要是光肩星天牛,其危害方式主要是啃食杨树树干,使杨树的木材质量严重降低,甚至导致死亡。
3.2松树虫害,危害松树的虫害主要是马尾松毛虫,其繁殖能力较杨树有所降低,1年只能繁殖2~3代,其对松树的危害也是来自于幼虫,他们均是啃食松树的树叶的边缘,致使松树的叶丛出现卷曲泛黄枯死现象,当幼虫到3龄以后会整片整片的啃食松树叶,导致松树的快速枯老死亡。
4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方案
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当中,林业生产与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提高我国林业生产水平,实现较高的社会效益,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使用合理的技术防治林业病虫害。
4.1营林造林技术方面。针对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的种植要求,选择合适的营林造林技术,如在山区造林过程当中,采用混交林和引进优良树种,以本地的树种为主,引进优良的抗病虫害品种,降低病虫害对树木的伤害,可以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4.2抚育管理水平方面。林业病虫害大面积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抚育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加强抚育管理,不仅能及时的发现病虫害,采取可行的方法进行早期治理,使危害降到最低,还可以增强林木的生长发育,提高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
4.3使用物理机械防治。物理方法治理病虫害所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温度、放射能、激光、红外线、光电等物理因素达到何种条件能够防治病虫害,经过近年的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在特定值会对特定病虫害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尤其是病虫害发生的初期,因此,加强物理机械的研究与生产,使其能更好地作用与病虫害防治过程当中,为林业发展提供保证。
总结: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改善林业生态环境,两者结合,共同保护森林,保护环境。人类应该提高环境意识,促进环境保护,我们同呼吸,共奋斗,向污染发起挑战,相信我们一定会成功的。假如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关爱树木,关爱地球,节能减排,保持水土,关爱生命,那么生物就会和谐相处,相信未来的天会更蓝,水更清,共同建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韩彦荣.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建设[J].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4(7):177-177.
病虫害防治方案总结范文4
关键词:“133”模式;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132-04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中等职业教育园林类专业课程之一,是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初、中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以培养综合防治能力为主线,注重突出技能训练与生产实际“零距离”的结合,培养实用型和应用型园林技术人才的需要的课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园林虫害防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近几年来,各中高职院校掀起实践教学改革的浪潮,我校也进行了教学改革,提出了“133”教学模式,即每一门专业课程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三个知识点,重点掌握三个技能,在这个框架的指导下,笔者对中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
确定培养目标,并根据工作过程的
导向和“133”教学模式的要求做好教学计划
根据中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该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理论基础,在专业技能上达到对园林植物病害和虫害防治会识别诊断、会分析原因并会制定方案及组织实施(尤其是危害严重时的化学防治方法)的植保三项技能的要求;同时,将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的全面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使学生的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和提高。本着理论够用,实践要精的原则,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做好了教学计划,现列出本课程的三个知识点和三个技能及技能考核项目(见表1)。
我们会在教学的第一课时将上述具体要求与内容告诉学生并张贴于教室的宣传栏上,而后的课程教学与实践都围绕这个来实施。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可提前进行准备。教师则根据工作过程行动导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过程是:病虫害调查——病虫害识别——病虫害防治。我们将实训内容分别填充到每个模块,具体如表2所示。
利用植物的季节性与病虫害的
发生规律和教学时数适当安排实训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集中在每年5~10月份,在这个阶段应使学生对病、虫、草的为害状、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有系统的掌握。但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很难完成以上的实训内容,因此我们将实训内容进行了调整。首先,把实训内容分为小组项目和集体项目。食叶害虫(叶部病害)调查、吸汁害虫(煤烟病)调查、枝干害虫(病害)调查、地下害虫(根部病害)调查为小组项目。每个小组项目都将当地某种主要病虫害作为观察学习的重点,如食叶害虫以小叶榕白蚕蛾、苏铁小灰蝶为重点,吸汁害虫则以芒果扁喙叶蝉和荔枝蝽为例,枝干害虫以白蚁为例等。将整个教学班级分成4个组,每个组负责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子模块,模块的内容包括病虫为害状、形态与症状、发生规律、防治后效果的观察。每个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根据项目的内容进行观察记录,并将记录情况公布在宣传栏,小组负责人利用晚自习时间对本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总结。
集体项目就是要求每名学生都要参加的实验和实训。我们根据植物的季节性与当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适当安排集体实训。每年的3~5月梅雨季节是园林植物病害的高发季节,我们将有关的病害教学内容与实训项目安排在这段时间进行。5~7月为食叶害虫高发期,则与之有关害虫的内容就安排在这两个月进行。吸汁害虫则在干旱少雨时节发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结合园林养护管理来消除越冬的病虫草可以减少越冬基数,为明年的防治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每个模块的实践内容顺序则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进行安排。拿病害来讲,病害的发生不外乎两个方面,生物的病原和非生物的病原,在发生后我们对症状进行诊断:是否是从点到面,是否有病状和病症,实验室镜检,组织培养等一系列手段来确诊。知道了病原后就可以有依有据地去防治。防治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摘除法、阻隔法、园林栽培技术、化学防治等,应针对某一种或某几种病虫,让学生体验各防治方法的优缺点。集体项目让每一名学生都参加每个环节,这样不仅把书本知识真正地运用了,还强化了技能训练。
综合实训则通过教学实习进行,使学生学会病虫害标本的采集制作技术,掌握病虫害田间调查与防治方法。实习结束后,要写出规范的实习报告,同时要进行严格的考核。
充分利用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校园开展实践教学
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 首先,充分利用我校教学仪器设备的资源优势,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大部分内容在实验室边讲边看。对体形微小的害虫和微观病原菌形态,借助实验室配备的显微镜、解剖镜,不仅外形而且内部构造都一览无余,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在实验课上专门讲授、示范“两镜”的操作规程,在实验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其次,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和研究某一类病虫的发生规律,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可选择有代表性的病虫进行课程讲解,如榕树的斑蛾。在重点突出与防治法关系密切的病虫特性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实验室资源(生化培养箱等)饲养昆虫,然后对它进行下一步的实验。学生在教师讲解和饲养的过程中搜集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并写出读书笔记,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另外,病虫害标本要合理利用与补充。标本是为了让学生更快更直观地认识病虫草,它的补充一般是购买和学生自己制作。我们在第一项技能考核中就要求学生采集至少20种以上不同种类的昆虫样本,制成干标本,并要求学会进行分类。在制作标本的过程中展示美感和技巧,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昆虫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校园是园林植物病虫防治实训的大课堂 教学实习是教学环节中一个重要环节。园林专业教学计划中不论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有相应的教学实习,其学时数约占总课时20%~30%。我们的教学实习多在校园内进行。我校是一所有80年办学历史的森林式校园。校园里一条条郁郁葱葱的林阴小道见证了学校的成长,每棵树就是一个标本,是不同时期园林发展的标志性代表,校园更是植物园。因此校园就是园林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基地。以此为依托,我们在校园的园林植物上开展了多个项目式教学。如南方特有的芒果短头叶蝉的发生与防治,榕树的管蓟马、木虱及朱红毛斑蛾、榕透翅毒蛾、白蚕蛾等害虫的发生与防治;盆架子的花木虱与绿翅绢野螟的发生与防治;女贞潜叶跳甲的发生与防治;荔枝蝽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与防治等。并把校园的一部分园林养护管理工作交给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训基地是园林专业学生综合实习的主要场所 我校的实训基地除校办产业六十多亩的园林花卉苗圃外,还有市内的几家大型园林公司。学校的苗圃主要经营盆栽花卉的对外出租及校内花卉的摆放。园林专业的大部分课程都在这里进行,有的学生还在课外时间在这里进行勤工俭学,一些常见花卉及其病虫害的识别、发生原因及防治对学生来说是司空见惯,有较强的感性认识,实践起来也很容易掌握。在大型园林公司则主要进行一些苗木的栽培及其病虫害的防治。我们定期带学生到公司进行实践,并与他们保持联系,当主要病虫害发生或进行大批苗木移植时,学生都会在实践现场,参与病虫害防治的每个过程或苗木移植的消毒工作。另外,为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到附近管理水平较高的生态园、公园、树木园、苗圃、绿化工程公司等处参观考察,进行现场教学。请专业技术人员向学生介绍建园、栽培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情况及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不同的实践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改变了以实验室观察和验证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多采用现场识别诊断。现场防治操作等方式,使教学更加贴近生产,更加贴近实际。如园林植物病虫危害性的考察、昆虫一生的饲养观察、昆虫标本的采集鉴定、植物病害的田间观察、植物病害的田间诊断、植物病虫害田间调查、农药的配制与使用和防治效果调查、园林植物害虫的田间识别与防治、园林植物病害的田间识别与防治、综合实训等。学生完全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训练,每一个实训都实现了病虫害防治的实际操作从某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开始,直至最后三项技能的综合训练。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课内实践的教学,也注重课外实践活动,采取了课内课外实训并举的方式,以实现学生掌握三项核心能力的目标。
课内实训主要采取了“教、学、做、考”的方法,首先是教师讲明实训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必要时进行多媒体演示,然后进行示范操作。整个过程进行手把手操作指导,学生跟着学习操作,然后自主训练,提高操作熟练程度。在每一次的实训中,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提出问题或现场考核、现场打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技能成绩。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特别注重教学方法和方式的改进。例如,农药的配制与使用这个内容,我们将实训转入到生产实际中,如榕树是南方主要行道树,我们让学生根据病虫害发生的情况,选取农药、浓度计算、农药称量、农药配制、农药使用等过程进行实训,完全在生产实境中进行。按照生产实际安全防护的要求,学生要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进行农药的配制和施用,完成工作后对药械和余药按照生产要求进行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留下安全隐患。与过去在实验室实训方式比较,实训效果大有提高。
课外实训是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根据三项核心能力培养的需要增加的,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学生自已查找资料,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自主进行训练。教师跟踪指导,并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和所提交的实训报告进行考核。例如,学校新购进栽种的一批盆架子发生了严重的虫害:叶片两面长满囊状虫瘿。虫瘿在叶面突起,致使叶片卷曲、皱缩,影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长,在5~7月时又有另外一种食叶害虫将叶片蚕食,树木已被危害得奄奄一息。我们布置学生对该两种害虫进行综合防治,要求挽救盆架子的生命。学生从查找资料开始,并对害虫进行生活史观察,掌握发生规律,找出薄弱环节,制定综合防治方案,并组织实施。许多知识和技能在这个综合性项目中都得到了应用,如害虫的分类鉴定、生物学特性观察、为害程度调查、防治方案的制定、农药的选择、施药时期的确定、施药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防治效果的调查和评价等。最终,盆架子又恢复了生机。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并产生了较强的成就感。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师、学生为核心,以教材为蓝本,以课堂面授为主要形式。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沟通形式上缺乏灵活性,同时也不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我们改革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充分利用了学校较好的多媒体教学条件和资源,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上专门开辟了视频动画专栏,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得到充分使用。如昆虫的一生、昆虫的变态、昆虫标本的制作等,使学生在教室就能感受到实境。另外,我们对收集到的多张植物病虫害光碟和现场拍的一千多张照片,通过加工,制作成了图文并茂的PPT课件,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使文字结合了图像,使静态结合了动态,大大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感受,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定期举行技能大赛
“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学校有技能大赛”,这是近年来职业院校已形成的一种共识,为了配合全区甚至全国的技能大赛,我校每年都定期举行校内技能大赛,借此机会也检验每个专业的技能训练情况。技能大赛的项目主要还是这门课程的三项重点技能。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还规定,如果学生在某项技能比赛中获奖则该项技能的考试成绩为优秀,期末时可以免试。因此,每个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都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对每项技能的操作训练都很认真,学习效果明显。在两年的实践中,我们的学生先后参加了昆虫标本的制作和病虫害识别两个项目的技能比赛,园林专业的学生和植保、农艺班的学生同场竞技,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园林专业有8名学生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考核制度的改革
《园林病虫害防治》是专业必修科目,它的考核包括平时表现、作业总评、平时技能、技能考核、理论考试五个方面。其中,平时表现与作业总评各占10%,理论考试占20%,平时技能与技能考核占60%。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他的平时表现,在每个实训中技能的掌握熟练程度则为平时技能成绩,重点掌握的三个项目的考核为技能考核成绩。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已占该课程成绩的80%。特别注重过程考核使学生在平时就必须认真学习,达到三项技能的要求,大大发挥了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任务驱动下学生表现得积极主动,学习效果较好。在进行职业技能工种考试时,很多学生选择了植物保护工种考试,并大面积地顺利通过。
参考文献:
[1]张红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的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9(3).
[2]杜宾.《园林植物保护》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3]孙红艳,李克梅.高职院校《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4).
病虫害防治方案总结范文5
关键词 杨树;虫害防治;策略;江苏新沂;瓦窑镇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147-01
瓦窑镇位于江苏新沂市西郊,下辖12个行政村,总面积63 km2,自然村庄65个,3.5万人,耕地面积3 533.33 hm2,有林地1 866.67 hm2,森林覆盖率30.27%,全镇林木种植以杨树为主,多是单一成片纯林,或是单一纯林带,占比超过95%,林分结构较为简单,危害杨树的主要害虫有美国白蛾、草履蚧、杨小舟蛾等,尤其是2010 年美国白蛾传入新沂市,2011年在新沂地区暴发,目前该虫扩散蔓延的势头仍在加剧,3种害虫危害叠加,严重威胁瓦窑镇的林果业和城镇绿化,杨树害虫的发生特点如下:一是集中连片,面积大;二是害虫世代短,繁殖能力强,极易在短时间内暴发;三是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危害时间长,没有间歇期。由于各种因素的牵制影响,瓦窑镇杨树虫害防治仍然是林业生产的薄弱环节,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日趋严重,必须严格防控,减少损失。
杨树虫害防治应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和“治早、治小、治了”的方针,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蔓延[1]。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杨树病虫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刻分析瓦窑镇杨树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杨树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切实夯实镇、村、组、户的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在虫害发生的关键时期,严格遵循预防与除治并重的原则,大力加强疫情监测、检疫把关,及时发现病虫害,积极开展美国白蛾、草履蚧、杨小舟蛾的科学防治工作,守住新沂西大门,保证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3]。现总结瓦窑镇杨树病虫害防治工作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1 强化领导
杨树虫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领导重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齐抓共管,形成联防联治机制。近年来,杨树已逐渐成为瓦窑镇的一项富民产业,围绕杨树的深加工,镇内已先后兴办了沪千木业、大自然中密度板厂、绅宝门业等一大批木材加工企业,为保证杨树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在杨树病虫害防治方面,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分管同志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重点企业负责人为成员;各村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支部书记任组长,分管同志任副组长,栽植大户、经纪人等为成员。
2 强化措施
2.1 分清责任,包干到人,确保防治责任上无盲区
镇政府与各村签订美国白蛾防治工作责任状,对重点村、组要求交纳防治责任保证金,做到重点村、重点组、重点地段,明确责任到人,防治任务包干到人。各村各有关部门成立预防除治指挥机构后,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除治方案,层层落实责任,确保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对因、防控不力造成疫情扩散的单位及个人,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2.2 多措并举,多途径积极寻求经费
对重点的地段,病虫发生严重的地段,镇、村、户共同出资,积极防治,做到严防死守。在美国白蛾、草履蚧、杨小舟蛾防治工作中,镇政府在财力十分吃紧的情况下,每年都拿出10万多元资金,村里也挤出部分资金,以保证重点地段的防治经费得到有效落实。
2.3 深入宣传活动
镇里成立宣传工作队,轮回到12个村做宣传,在虫害防治的不同时间节点,各村全天开通广播宣传。对重点的村、组,如大新村毛墩组、瓦窑村街东组、马庄村程庄组、房庄村一组等,安排专人到承包户家中宣传杨树虫害防治政策、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克服侥幸心里,让其在思想上能够重视,努力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和强大的舆论压力。
2.4 认真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镇里根据市森防站的森林病虫害情报,安排各村抽调7~10名工作人员联合林技人员结合本镇实际,进行认真踏查,彻底摸清虫情,摸准虫龄,密切注视虫情动态,及时长中短期预测预报,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为科学防治提供信息,务必达到彻查彻防。
2.5 加强检疫
从严把握种苗调运、包装运输等环节,未经检疫或消杀处理严控远距离输运传播。禁止到美国白蛾疫区调入大树,从疫区调入的苗木不带土壤和稻草等白蛾蛹易栖息的物体,严格执行《森林植物检疫要求书》制度,加强复检和补检,加强对货物集散地、贸易市场的检疫检查,及时进行除害处理。严禁运输染虫苗木和使用带虫苗木育苗、造林,草履蚧若虫期禁止林下放牧,禁止采伐运输带虫木材,禁止在有虫林地取土[4-5]。
2.6 成立专业防治队伍,不断提高杨树病虫害防治水平
瓦窑镇大新村、瓦窑村、双庙村、柳集村、房庄村、马庄村都成立了防治专业突击队,对重点地段,集中防治,确保了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防治任务。2.7 营林措施
建立多树种合理配置混交林,更新和改善不合理的林带结构。采用非寄主树种、诱铒树种和目的树种进行带状行间混交,或点状混交等配置形式,多栽植美国白蛾厌食树种,也可间隔栽植美国白蛾嗜食树种,作为引诱树重点防治,提高人工林抗御虫灾的能力,从根本上形成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稳定的杨树林生态系统。
3 强化奖惩
杨树病虫防治工作虽是阶段性工作,但瓦窑镇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各村的农业综合考核,专门安排资金作为奖补资金,对防治措施得力、防治效果明显的村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防治不力、效果差的村,给予批评和罚款,对造成灾害的,严肃追究责任并进行组织处理,有效杜绝了因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林木所有权归个人所有,千家万户的林木给防治工作带来的困难,改变了林农病虫害防治观念淡薄、存在麻痹侥幸心理的状况。
4 结语
瓦窑镇的杨树虫害防治工作在镇政府统筹协调的基础上,落实预防机制,健全防治体系,协调运用物理、化学、营林等多种防治措施,实施综合治理,做到对症下药、科学用药,有效地扼制了虫害高发态势,扭转了防治工作的被动局面,几年来全镇的林木病虫害成灾率始终控制在1%以下,防治工作达到了虫害发生危害不成灾、不蔓延的效果,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确保瓦窑镇林果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周晓光,魏红亮.如何加强林木病虫防治保护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129.
[2] 夏鲁青,郭同斌,赵博光.杨树虫害防治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01(5):8-10.
[3] 曹晓冬,周立刚,谢光辉,等.杨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5(5):24-26.
病虫害防治方案总结范文6
关键词:森林健康;营造措施;改造措施
人类需要健康的身体,陆地生态系统需要良性循环,森林更需要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健康成长。森林健康问题在林业生态建设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中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它的实施将架起我国林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桥梁,将从根本上转变林业粗放型经营的局面[1-2]。森林健康的基本内涵为:通过对森林的科学营造和经营,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自身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满足现在和将来人类所期望的多目标、多价值、多用途、多产品和多服务的需要[3]。近几年来,气候变化异常,干旱少雨、地下水位降低明显。持续干旱不但增加了植树造林难度,甚至使一些成林也出现了枯萎死亡现象。由于整体树势减弱,造成各种森林病虫害及次生灾害发生。面临如此的形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永恒法则,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若违背自然规律将会遭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1营造健康森林措施
1.1科学划分立地类型,实施标准化造林
以县为单位,在借鉴过去土壤调查和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按不同树种详细划分造林立地类型,因地制宜,从根本上解决适地适树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实施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将各种类型造林模式纳入各级政府地方标准,实行标准化造林,解决粗放到集约经营的跨越,为营造健康森林打好基础[4]。
1.2以地带性植被为主,建立多类型植被
地带性植被是大自然经过千百年来优胜劣汰的择优选择,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对于能够通过封育恢复及人工方法促进其恢复原生植被的,应以自然恢复为主,不必再引进外来树种。对无法恢复原生植被的,在营造生态林中应首选乡土树种,提高树种适应性。在造林规划中,应择优筛选出一批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乔灌木,进行优化组合,营造多类型森林,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形成优势互补、良性发展。做到乔灌草结合,以灌草为主。乔木营造要以防护林为主,减少片状纯林数量。平原农区,应以乔木防护林及速生丰产林为主,在生态与经济效益问题上,以实现经济效益为主,重点发展杨树、泡桐及果树经济林。沙区要以乔、灌为主,重点治理沙源。山区发展要以用材林和经济灌木林为主,适当发展常绿树种。
1.3加强种子繁育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随着造林苗木品种单一和无性系繁殖苗木比例不断增加,给森林病虫害暴发埋下了隐患,对森林健康形成了潜在威胁,该问题将严重影响林业事业健康发展,如何保持物种基因的多样性问题,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年来针叶和阔叶纯林严重发生森林病虫害,特别是松材线虫病在九江市不少地方出现,损失严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贯穿林业生产全过程。必须把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纳入造林规划设计,从选育良种、培育壮苗、造林、抚育、管护、采运等各个环节充分考虑森林病虫害防治因素,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验收。
2改造措施
2.1加大现有林抚育间伐力度
从现在林分状况看,以往营造标准要求乔木造林密度大多过大。从现存人工林看,土壤水肥供应严重不足,使树木产生恶性竞争,造成林分整体树势衰弱,为一些森林病虫害的大流行创造了条件。现在应立即对林内枯死及发病严重的林木进行卫生伐,清理病源物,之后应有计划进行抚育间伐,最后达到合理密度。
2.2提高低产林改造强度
以往由于栽植品种不适及未达到适地适树要求的林分,现在大部分已形成小老头树,并成为森林病虫害暴发的发源地。对这部分林地应进行超强度改造,实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但是对于天然次生林应以减少人为干扰、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为主,尽量保护原生植被。
2.3改善现有林木采伐方式
采伐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周边现有林情况,更新树种要合理搭配,科学布局,更新林分要与周边林分形成块状或带状混交。今后采伐应以隔带间伐为主。不应提倡皆伐或只控制采伐强度的单株间伐。采伐应分3步实施:第1步带状间伐;第2步带状更新;第3步隔3~5年后,将剩余带进行采伐及更新,使更新林分形成不同树种、不同品种和不同林龄的混交林,以形成稳定生态系统。
3参考文献
[1] 张慧,杨学民.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主体与基本步骤[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0-43.
[2] 杨清培,杨光耀,李鉴平,等.森林健康项目信丰示范区主要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09(4):1-
4,12.
[3] 刘君昂,刘红娟.森林健康评价方法与应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6):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