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保证经济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质量保证经济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质量保证经济措施

工程质量保证经济措施范文1

县(区)以下基层水利主管部门组织建设的工程多以小型为主,由于工程规模小,工程质量管理常常不被重视。参与建设的各方资质较低或无资质,工程质量难于保障。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或行止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对小型工程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没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也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技术力量不强,技术员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没有或很少有技术经验交流的机会,技术水平提高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二、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因素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着庞大的体系,这些都要综合的运用地质、土木建筑等多种技术手段,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运用也要更加的合理。所以,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也是比较复杂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材料。在施工中,材料是比较重要的,它主要包含砂、石、砖、水泥、石灰、钢筋等。只要是建设项目所需的,需要进入施工现场,并且在施工实施的过程中消耗的材料都属于材料的范围,这是形成建筑产品质量的一个内在因素,也是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2、工具。主要是指进行施工中的机械器具,可以分为固定资产类和低值易耗类。例如土方的施工机械、桩工机械、起重的吊装机械等都属于固定资产类。另外,还有橡胶轮车、模板支撑、度衡量具等都属于低值易耗类。为了满足施工的需求,各种机具设备都是形成建筑和产品质量的重要部分之一。3、工艺。就是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施工方案,对于好的工艺就是根据规范规程进行操作,操作顺序和施工方法得当,工艺水平熟练,针对安全、经济、工效都有一定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工程的质量,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4、环境。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外界的环境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也是比较复杂的,例如气象、水文、地质等。环境的因素也是施工中一个重要部分,施工计划中工期是否合理、劳动力安排是否得当、工具设备调度保障是否合理、原材料供应是否充分、施工机具设备是否先进等。外部的环境和工程质量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的措施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

二是严格执行水利建设程序。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把好项目立项、开工、竣工验收等重要关口,任何项目上一阶段工作未完成,不得批准进行下一阶段工作。严格工程设计审批制度,未获批准的项目不得开工,坚决杜绝“三边”工程。工程验收时必须有质量监督机构的评价意见。三是强化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控制实行事先、事中、事后“三控制”。事先控制是开工前对施工企业提交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做严密审核,特别是对各企业投入工程的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和运到工地的机械等进行控制,凡未经项目监理部同意,不得进入工地,以保证工程的高标准施工。四是严格技术管理。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制度。

四、对抓好工程质量工作的几点看法一是抓好施工质量监督。施工质量控制主要为施工现场的质量监控。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1)施工部位要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控制体系,及时提交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2)及时审核变更设计及其修改的图纸。(3)对施工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4)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二是要处理好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与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之间的关系。监理工程师的职能是指导、监督和检查。“指导”是向承包商提出应如何去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监督”是在实施过程中考查其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制止一切违规行为;“检查”是对运行结果进行考核。包括各工序、阶段的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工作。

三是严禁转包。主体工程不能分包;对分包资质要严加审查,不允许多次分包。项目部是独立性很强的经济、技术实体,是对质量起保证作用的关键所在。一旦转包或多次分包,连责任都不明确了,从合同法来讲是企业法人负责,而在实际运作中,是无人负责。

工程质量保证经济措施范文2

关键词:水利工程 质量管理 建议

近年来,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普遍实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质量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这一体制在正确使用国家投资、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是“人员”,包括参与基础上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思想水平、身体素质等。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就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

二是“材料”,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严把材料采购关;合理使用,减少损失;建立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合理处理剩余材料。

三是“机械”,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

四是“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五是“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搞好地方群众关系,遵守地方风俗。

2、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2.1 拓展质监职能,提升工程质量等级

随着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防洪抗洪能力的日益显著,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防洪安全及环境保护,影响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为此,在质量监督的手段上也应采取各种措施:①严格依法治理。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建设防等单位加强《建筑法》等相关法规宣传力度,紧抓勘察、设计问题,使质量从源头得到保证。②以工程质量达标为目的,加大力度促进企业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的提高最终依靠施工企业实施,只有加大各项达标监测,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全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为水利工程质量夯实基础。③针对水利工程治理发挥效益慢,工程质量外观难控制的技术难题,要把工程外观质量提升到与工程内在质量同等重要位置去抓,采用外观质量一票否决制。具体要求施工方在关键部位施工时制定专门技术措施,监理单位指定有针对性的监理细则;要求施工方做好每道工序的技术交底,加强每道工序的技术交底工作,加强每道工序的自检与互检工作。出现质量外观问题该返工的返工,该整改的整改。④建设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往往发生在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一量控制这两个阶段的工程质量,隐患就基本可以消除。特别应对基坑开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地下防水工程、主体结构模板支撑系统、钢筋绑扎、机电设备、金结安装等工程中所涉及的运转设备加强检查,对模板安装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塌落度、试块制作、标准养护及同条件养护做重点抽查。

2.2 妥善处理质量缺陷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快速发展,质量缺陷问题也随之而来,也会影响工程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发挥及人民生活的安定。工程质量缺陷的处理,应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减少缺陷处理的影响面,尽可能采取局部返工和修复的方法,同时在施工中不破坏原结构,合理缩短工期,做到缺陷处理消失在萌芽状态。

2.3 严格执行水利建设程序

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把好项目立项、报建、开工、竣工验收等重要关口,任何项目上一阶段工作未完成,不得批准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严格工程设计审批制度,未获批准的项目不准开工,坚决杜绝“三边”工程。严格按照单元、分部、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任何工程未经验收不得投入使用或进行下一阶段施工。工程验收时必须有质量监督机构的评价意见。

2.4 大力推行水利工程建设“三制”

实践证明,水利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即“三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只有项目法人切实负起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责任,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工程建设,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保证工程质量。

2.5制定监理细则,明确监理目标

根据工程要求规定监理目标、进度计划、人员和料物计划,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进行控制的依据、方法、制度及保证体系等。制定监理细则,对掌握各部位、各工序、各阶段工程质量标准、质量检查、质量评定和验收程序等都作详细规定,使施工企业和工地所有人员都知道在质量控制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怎样去评价做的效果,也便于相互工作协调和各工序的衔接。同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检机构、质检制度、质检人员的素质,并明确各级质检人员的权限和责任等。

2.6事后严肃把关

一是对于质量控制要点、要害部位或质量有疑问的部位进行事后复检,如沉降观察、几何尺寸复测等。二是严格按照质量评审标准对单元、分部、单位工程组织验收认证。不合格的工程一律不予验收认证。三是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让“制造”者跟踪一段时间的质量保证,完善其缺陷服务责任。四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尽量让工程在设计负载条件下试运行后再对整个工程组织验收。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控与通病防治全书[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年2月

[2]钟庆华.水利工程质量检查与控制[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10月

工程质量保证经济措施范文3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是将蓝图变成现实的过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工程建设的目的,能否发挥理想的工程效益。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一定提高,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1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1人员

包括参与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才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素质、身体素质、技术素质等。

1.2材料

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3个方面控制:一是严把材料采购关,必须“三证”齐全,才可进入仓库;二是严把质量关,实行材料报检制度,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和社会共同监管;三是严格执行采购计划的同时,根据进度和现场情况适时调整,以便保证质量,减少损失。

1.3机械

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要根据工期、工程量大小,安排各类机械的数量;确保满足施工要求;对特殊设备按要求通过相关部门检测方可进场,一般设备要定期维修,保证施工安全[1]。

1.4方法

施工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1.5环境

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要搞好地方干群关系,尊重地方风俗[2]。

1.6工程设计

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在建设项目确定以后,工程设计就成为基本建设的关键问题了。对于在建设的时候能不能加快速度、保证质量、节约投资,在建成后能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设计工作起着决定作用。一个先进的设计,应该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合理地布置场地,组织好生产流程,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2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2.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领导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工程行业规范和技术要求,组织施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扭转工程当事人置工程质量于不顾的态度,避免工程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现象发生。

2.2认真抓好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涉及建设、监理、设计、施工4方面。建设单位是主体,具有协调其他各方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管理的责任和权利。各方应积极配合,努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创造优质工程。具体说来,施工中应着重抓好以下环节。

(1)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制定施工技术方案。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各方要根据国家有关施工规范,结合该工程特点和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针对该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2)实行工程监理制。监理是受业主委托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依法享有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的权力,所以要树立监理人员的权威。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违反施工程序或质量不合格,监理有权责令其停工、返工,或者与相关部门会商后采取处罚措施。

(3)建立建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监理、设计、施工4方都要有自已的质检组织,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总责。施工中要对工程分阶段、分部分按程序进行检查验收。施工单位所设质检工程师、专职质检员负责施工自检及施工文件的填写和编制,按单元工程报验程序报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步工序,并及时向质检组织汇报质检情况。

(4)施工过程中,施工各方要切实把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施工单位要自觉坚持质量第一的观念,质检组织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把质量关。

2.3强化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实行事先、事中、事后“三控制”。事先控制是开工前对施工企业提交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进行审核,特别是对各企业投入工程的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和运到工地的机械等进行控制,未经项目监理部同意,不得进入工地。

事中控制就是工序控制。工序控制实行“二级三检报验制”,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第1级是为保证监理目标的实现,指令施工企业建立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施工企业终检的质检机构与质检制度;第2级是施工企业在其内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填报“报验申请单”,报监理工程师工程复验,复验合格后由业主终验,保证做到上一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工序施工,对单元工程、监理工程师在评定表上签验收意见和评定质量等级,关键工序要有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共同签字,以确保每道工序都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3]。

事后控制是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继续进行观察、检测,收集运用过程中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检查验收。

2.4发挥监理工程师作用

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建立在施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上的。后者是基础,没有一个健全的、运转良好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工程师很难发挥作用。因此,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开工令之前,检查施工承包商是否有一个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没有肯定答复,不签发开工令。监理工程师的职能是指导、监督和检查。“指导”是向承包商提出应如何去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监督”是在实施过程中考查其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制止一切违规行为;“检查”是对运行结果进行考核,包括各工序、阶段的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工作。如果让监理去代替施工技术员、质检员,不仅是力不从心,而且责任不清,其结果必然使施工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弱化,甚至逐步放弃,从而使整个质量体系处于混乱状态。

2.5严禁转包工程

主体工程不能分包;对分包资质要严加审查,不允许多次分包。项目部是独立性很强的经济、技术实体,是对质量起保证作用的关键所在。一旦转包或多次分包,责任会不明确,从合同法来讲是企业法人负责,而在实际运作中,是无人负责。

2.6处理好业主、监理、施工的关系

在建设管理中执行业主负责制、监理制和招投标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3方都有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各自找准位置是最重要的。对号入座、进入角色之后,3方的关系就易于处理好。3方之间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合同双方平等互利关系。业主和监理虽然是管理工作的主动方,但是必须认清:施工单位是建设的主体,质量控制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施工企业。分工虽然不同,但都在各自岗位上共同对国家负责。与地方政府各部门关系是否正常,是关系到工程施工是否有个良好环境的大事[4]。

2.7加强建设资金管理

工程投资是确保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投资应统一管理,实行专户储蓄、专款专用,单项工程单独记账,避免投资被挤占或挪用。要严格控制资金使用,要按合同要求、工程进度和质量分期付款。凡是质量不合格的、工程进度未按要求违反合同条款的,可以拒绝付款。要通过招标办法进行承包,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荣芳.浅谈水利工程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0(11):321.

[2]裴成元,魏东,许骥.关于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方法的探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0(5):33-34.

工程质量保证经济措施范文4

关键词:施工;质量;体系;安全

中图分类号:f273.2;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0-0080-02

目前,很多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的设立流于形式,只有人员的质量保证组织机构,而没有运行的内容和方式;还有一些施工活动领导者想建立质保体系,却不知如何下手。对此,本文就质量体系在施工中如何有效运行展开论述。

1 思想保证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的意识。要把用户满意度放在首位,监理标段质量目标,例如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单位工程质量检查优良率达100%.注意施工中的各种因素,比如人员、工期和经济等因素。同时,反复强调加强质量第一的意识,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保证施工期间的质量意识不下滑。

2 组织保证

组织保证是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在组织保证上,应建立项目经理部和施工队两级质量组,在项目经理部层面应对施工期间出现的国内先进成果和施工工艺进行学习、消化、吸收,并以此指导施工;施工队的质量组应在项目部指导、参与下,建立qc小组,对施工内容,特别是施工中的重、难点问题,组织人员进行攻克。

3 技术保证

3.1 规范工作要求和依据

开工前,各部门应按照各自的本职工作要求,积极学习规范,深刻理解并掌握规范内容。规范不只是工作的要求,更是工作的依据。

3.2 做好设计图纸的会审工作

开工前,在项目总工程师的领导下,技术人员应认真审核设计图纸,弄清设计意图。对图纸不明确的地方,组织专人进行研究。

3.3 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及作业指导书

开工前,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编写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要点,对特殊工艺和关键工序要编写详细的作业指导书。

3.4 施工技术交底

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及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经会审通过后,由项目总工程师主持,向下逐级进行技术交底,直到每个施工人员都清楚自己的工作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对施工难度较大、技术性强的项目,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工前示范和专门讲解进行技术交底。

3.5 实施施工技术方案的监督

技术交底后,由工程部有关技术人员负责监督、贯彻施工技术方案的实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施工工艺流程。

3.6 开工前作前瞻性预测

对于工程中易出现的质量通病的分项、分部工程;曾经在其他施工项目出现过的不合格工程;经监理部或质监站抽检后认为应采取预防措施的项目或部位;某项目出现重大质量事故,而本项目具有类似特点的;本项目的质量难点等,应在开工前逐一作出前瞻性的预测,并对这些技术重、难点作出预防措施和对策,在施工交底中明确到班组和个人。对可实施的新工艺进行学习、消化,并应用于工程中,以提高施工水平,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

总之,技术保证要采用各种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各个技术岗位的工作能力,保证质量体系运行的效率得以提升。

4 过程控制

4.1 建立健全施工准备的各种要素

施工准备的各种要素包括人员制度、设备材料的采购准备等。建立健全施工准备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①坚持工程质量意识教育制度。工程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领导是关键,职工是基础,制度是手段,技术是保证。队伍进场后,将实行分项、分工序,实施专项质量意识教育,有的放矢,做到人人明白、个个清楚质量的标准和要求。②建立质量责任制。③强化开工前的培训工作。④建立内部质量检查制度。本工区每月进行一次。⑤建立作业层全过程质量控制制度。⑥实行“五不施工”和“三不交接”制度。“五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材料试验不合格不施工,上道工序不进行检查不施工。“三不交接”,即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专业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4.2 工序自检与“三检”

在质量保证体系的操作层加强自检,各分项工程设立专职自检工程师,各施工作业班组

设立专职自检员。工程质量自检程序详见“工程质量自检程序框图”。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制订严格的工程质量内部监理制度,确定群众质检为基础,专业骨干质检、互检和专业检查相结合的质量“三检”制度和工前试验、工中检查、工后检验的试验工作制度。

4.3 事前控制措施

4.3.1 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原材料质量控制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点:①进场前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在原材料进场之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逐项试验,对不合格的材料不予采纳。原材料的采购必须从合格的厂家购买。②施工中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进场后的原材料,试验室人员应按合同或规范要求的频率进行检验,如果发现某一批材料不合格,应及时进行封存,并作为废品处理进行降格处理或倒运到施工场地外。严禁不合格材料投入使用。试验合格的原材料,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4.3.2 质量预防措施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提前消除施工中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在施工中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①项目经理部工程部应根据本项目的施工进度情况、项目特点、技术难度和管理人员素质,提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②实验室每月对各个工序的所有检验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后,报质检部,由质检部根据所收到检验数据和其他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质量变化的趋势和相关质量因素,为控制质量提供依据。

4.4 事中控制措施

各分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既定的施工方案实施,严守操作规程,排除不合理工序。施工方案中要制订应急措施,施工前由技术工程师向施工人员解释。在各工序施工过程中,各班组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严格落实工班“三检”制度的实施。

4.5 事后控制措施

坚持对不合格工程的调查、分析和纠正措施的制订、审批制。对出现的不合格项,深入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以避免问题再次出现。在正常施工中,可以利用直方图、质量趋势图等统计质量,及时发现偏差。检验测量和实验设备可采用统计抽样法、平均指标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情况分析可采用横道图和管理曲线等。

5 经济保证

建立工程质量奖罚制度,实行每月进行一次全面质量检查和平时巡查相结合的检查管理办法。依照本工区工程考核管理制度的规定,对全体施工人员所属工程当月的质量情况进行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决定绩效奖金。

确立优质优价的结算原则,在不同施工队间以成品检测的分值作结算依据,以此充分调动施工队的积极性,促进质量得以提高。各个施工队进场签订施工合同时,应签订质量保证书,按工作内容对施工质量作出承诺,保证书应有经济措施进行约束。总之,经济保证的目的是奖优罚劣,以此实现质量第一的目标,有效维护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

6 结束语

工程质量保证经济措施范文5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建议

水利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工程,堤防、大坝的建设质量,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国家声誉和民族形象。近年来,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普遍实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质量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这一体制在正确使用国家投资、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人员”,包括参与基础上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思想水平、身体素质等。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就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

(2)“材料”,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严把材料采购关;合理使用,减少损失;建立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合理处理剩余材料。

(3)“机械”,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

(4)“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5)“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搞好地方群众关系,遵守地方风俗。

2. 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2.1 拓展质监职能,提升工程质量等级随着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防洪抗洪能力的日益显著,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防洪安全及环境保护,影响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为此,在质量监督的手段上也应采取各种措施:

(1)严格依法治理。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建设防等单位加强《建筑法》等相关法规宣传力度,紧抓勘察、设计问题,使质量从源头得到保证。

(2)以工程质量达标为目的,加大力度促进企业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的提高最终依靠施工企业实施,只有加大各项达标监测,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全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为水利工程质量夯实基础。

(3)针对水利工程治理发挥效益慢,工程质量外观难控制的技术难题,要把工程外观质量提升到与工程内在质量同等重要位置去抓,采用外观质量一票否决制。具体要求施工方在关键部位施工时制定专门技术措施,监理单位指定有针对性的监理细则;要求施工方做好每道工序的技术交底,加强每道工序的技术交底工作,加强每道工序的自检与互检工作。出现质量外观问题该返工的返工,该整改的整改。

(4)建设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往往发生在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一量控制这两个阶段的工程质量,隐患就基本可以消除。特别应对基坑开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地下防水工程、主体结构模板支撑系统、钢筋绑扎、机电设备、金结安装等工程中所涉及的运转设备加强检查,对模板安装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塌落度、试块制作、标准养护及同条件养护做重点抽查。

2.2 妥善处理质量缺陷。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快速发展,质量缺陷问题也随之而来,也会影响工程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发挥及人民生活的安定。工程质量缺陷的处理,应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减少缺陷处理的影响面,尽可能采取局部返工和修复的方法,同时在施工中不破坏原结构,合理缩短工期,做到缺陷处理消失在萌芽状态。

2.3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领导的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解决工程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弊端,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2.4 严格执行水利建设程序。

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把好项目立项、报建、开工、竣工验收等重要关口,任何项目上一阶段工作未完成,不得批准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严格工程设计审批制度,未获批准的项目不准开工,坚决杜绝“三边”工程。严格按照单元、分部、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任何工程未经验收不得投入使用或进行下一阶段施工。工程验收时必须有质量监督机构的评价意见。

2.5 大力推行水利工程建设“三制”。

实践证明,水利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即“三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只有项目法人切实负起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责任,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工程建设,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保证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保证经济措施范文6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管理措施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对工程的质量要求很高,它除了对其厂房和其它辅助设施质量要求比较严格外,特别是设计质量、设备质量、使用的材料质量、安装工艺质量对其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的特点

由于电力建设施工项目它的生产流动性大,露天作业多,自然条件多变,现场配合复杂。因此,工程对质量影响因素繁多,较易引起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

一般来讲,它有如下特点:

(1)复杂性。它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从而增加了对工程质量问题的性质分析、判断、处理的复杂性。

(2)严重性。电力工程质量问题,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拖延工期限,增加费用,重者给工程留下隐患,影响安全使用或不能使用,甚至出现群伤事故,造成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3)可变性。许多电力工程质量问题还将随着时间不断推移变化,引起其它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因而,在分析、处理工程质量问题时,应及时采取可靠措施,以免质量事故恶化。

(4)突发性。施工项目中有些工程质量问题,就象“常见病”、“多发病”一样经常发生,因此,对这类问题要不断总结,以预防为主。

(5)特殊性。有些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是在人们不知或还没有来立及觉察时就发生了,特别是对待特殊的施工中,由于人们的认识和经历所限,出现的质量问题等,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只有不断深人基层,多进行调查研究,加强质量防范意识,严格控制和管理,才能做到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

2电力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1987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正式了IS0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后,世界和各国和地区纷纷表示欢迎,并等同或等效采用该标准。

我国于1992年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这一系列标准是为了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质量体系,提高质量意识和质量保证能力,提高管理素质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能力。

担负着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电力企业也和国民经济其它各行业一样,为了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为了实施质量管理、实现本企业的质量目标,也要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开展内部与外部质量保证活动。

2.1建立质量体系的原则

①确定质量环。

根据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的特点,质量环由以下8个阶段组成:工程调研和任务承接;施工准备;设备、材料采购;施工生产;试验与检验;建筑物及设备功能试验;竣工交验;回访与保修。

②完善质量体系结构,并使之有效运行。

GB/T19004标准规定:最高管理对质量方针负责并作出承诺。质量管理是制订和实施质量方针的全部管理职能,质量体系是为了实施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责任、程序、过程和资源。管理者应组织建立质量体系并使其有效运行,以实现所规定的方针和目标。企业决策层领导及有关人员要负责质量体系的建立、完善、实施和保持各项工作的开展,使企业质量体系达到预期目标。

③质量体系要文件化。

质量体系文件化是很重要的工作特征,主要分为质量手册、质量计划、工作程序与质量记录等。

④定期质量审核。

质量体系能够发挥作用,并不断改进或提高工作质量,主要是在建立体系后坚持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活动。

为了查明质量体系的实施效果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目标要求,企业管理应制订内部审核计划,定期进行质量体系审核。

⑤质量体系评审和评价。

该项工作它是由企业上层领导亲自组织,对质量体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等所开展的适合性评价。一旦发现不足之处,可以对体系结构、质量目标、质量政策提出改进意见。

2.2质量体系构成要素

质量体系要素是构成质量体系的基本单元。它是产生和形成工程产品的主要因素。质量体系是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基本要素组成。在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安装活动中,工序内容多、施工环节多,工序交叉作业多,有外部条件和环境因素,也有内部管理和技术水平的因素。所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参照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际际准和国家标准中所列内容,选用和增删要素。质量体系构成要素职能如图1。

图1质量体系构成要素职能图

图1说明质量体系要素中可分为5个层次:

第一层次,阐述企业领导职责,指出厂长,经理的职责是制订实施本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建立负责,是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这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第一步。

第二层次,阐述展开质量体系的原理和原则。

第三层次,阐述了质量成本,从经济角度来衡量体系的有效性,这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

第四层次,阐述了质量形成的各阶段如何进行质量控制,该层次具有直接质量职能。

第五层次.阐述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间接影响因素。

3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是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的施工对象,对建设项目施工的质量进行管理,就是把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落实到工程项目上,按企业质量体系要素的要求形成工程项目的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达到优良工程质量和优质服务质量为目的。应做好以下工作:

(1)明确工程项目领导职责。

工程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应对工程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订和实施负责。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它的质量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这点作为项目经理必须具有充分的认识同时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并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的全体人员和各部门都履行必须理解,通力配合,坚决贯彻执行。

(2)确立工程项目的质量体系原则。

①工程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施工的第一负责人,应对工程质量方针、目标的制定与质量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转全面负责,必须明确。

②质量责任与权限。根据工程质量方针目标,进行职权分配,明确规定工程项目领导和各组管理人员质量责任。

③明确规定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④规定各项工作之间的衔接、控制内容和控制措施。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应建立与工程质量体系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并规定各机构的隶属关系和联系接口与方法。

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承担并协调全工程的质量管理。

⑥制定工程程序,通过工程施工的有关工作程序,对所有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恰当而连续的控制。确保工程项目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

拟定质量体系文件,其中包括:

政策纲领性文件:质量方针目标及管理规定;内部协调与建设、监理单位协调的有关规定;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质量手册;质量保证文本。

管理性文件:组织机构图及质量职责(包括责、权分配);质量计划。包括:新工艺质量、原材料质量、施工质量控制、工序质量、质量检验,分部分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计划等;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明细表、流程图等;新材料、新工艺的施工方法,作业指导和管理规定;试验、检验规程和管理规定;

执行性文件:工程变更洽商记录;检验、试验记录;质量事故调查、鉴别、处理记录;质量审核、复审、评定记录。

(3)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是根据建设单位需要及工程设计、施工规范的规定、安排,规定施工生产方法程序,合理将材料、设备、能源和专业技术组织起来,为工程获得符合质量创造条件。施工准备质量关系到工程施工的经济合理性和工程质量稳定性,它起直接影响工程的最整体质量。在施工准备方面应注意:了解工程项目质量保证协认议;进行设计图纸会审,答疑;确定采用的工艺技术和施工方法;进行必要的工艺试验;按工程质量特性要求,选择相应设备,配备必要的测试仪器,并进行验证;制定工序质量控制文件,对关键工序进行能力验证;制定检验计划、检验指导书;对特殊工程的工人进行培训和上岗认证。

(4)采购质量。

对外购物资的采购必须做好计划,加以控制的主要方面有:制定采购大纲;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关于质量保证的协议;关于质量检验方法的协议;处理质量争端的规定;进货质量控制、记录工作等。

(5)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的职能是根据设计和工艺技术文件规定,施工质量控制计划要求,对各项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具体实施控制的活动,保证生产符合设计和规范质量要求的工程。

具体做到如下几点:落实现场质量责任制;在施工现场推行定置管理,优化人流物流,提高工效,保证质量;正常开展QC小组活动,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实现工程项目总目标。

(6)做好工序管理点控制。

工程施工要力争一次成优,一次合格,要做到这样必须以预防为主,实施工程施工的动态质量管理,加强关键环节的质量工序管理点的控制;

首先,应根据不同的管理层次和职能,按以下原则分组设置:

质量目标的重要项目、薄弱环节、关键部位的重要质量特性设置;

对影响工期、质量、成本、安全、材料消耗重要因素环节设置;

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施工环节设置;

质量信息反馈中,缺陷频繁较多的项目设置;其次是实施管理点的控制,其中有:制定管理点的管理办法,落实管理点的质量责任;开展管理点QC小组活动;在管理点上开展抽检活动。进行管理点的质量记录;落实与经济责任制结合的检查考核制度。

(7)不合格的控制与纠正。

一旦发现工程质量和半成品、成品的质量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应立即采取措施。

鉴别。对不合格质量或可能形成不合格质量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验与分析,以使鉴别有定是否有问题,是否返修、返工、降级报。

纠正措施。为了将质量问题再发生的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必须采取及时纠正。由责任部门负责做处理,判定出纠正的措施。

处理。对不合格质量所在部位,做出明显标志,并制定其处理与纠正的具体程序,指定专职人员进行纠错的协调,记录和监控。

预防再发生。在弄清问题后,查明原因包括潜在的原因,仔细分析技术规范所要求的,在操作程序及过程中找出根本原因.相应修改和完善操作程序。

4提高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措施

4.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必须建立健全适应市场需求且能发挥企业优势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电力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4.2建设一支优秀的施工人员队伍。现代化的大生产必须依赖于群体的力量才能完成。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人员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对管理技术人员、施工操作人员培训,以提高他们素质。这既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更要提高其技术素质。

4.3制定监理细则,明确监理目标。根据工程要求规定监理目标、进度计划、人员和料物计划,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进行控制的依据、方法、制度及保证体系等。制定监理细则,对掌握各部位、各工序、各阶段工程质量标准、质量检查、质量评定和验收程序等都作详细规定,使施工企业和工地所有人员都知道在质量控制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怎样去评价做的效果,也便于相互工作协调和各工序的衔接。同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检机构、质检制度、质检人员的素质,并明确各级质检人员的权限和责任等。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