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范文1

    “名正”才能“言顺”:研究性学习的重心在“学习”

    我国“研究性学习”概念,“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1]。这里有三个基本内涵:一是以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和应用知识)为主要手段;二是以实现课程目标(加强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和提高实践能力)为主要价值取向;三是定位于认知领域,属于一种学习方式,重心在“学习”。我们发现,由于对基本内涵的理解不同,研究性学习在当前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比较矛盾的做法。

    1.过于强调“研究性”导致学习程序、培养目标等脱离中学生实际。如很多研究性学习案例与《历史教学问题》杂志上的“研究生课程讲坛”,从研究对象到研究程序都很相似[2]。这反映了我们的一些研究性学习,过于强调“研究性”,基本照搬历史专业研究生的学习程序,把中学生当成历史专业的研究生来培养。我认为,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也有层次性,中学生使用的研究性学习,首先,研究的任务要简单并与教材联系密切;其次,研究的对象要多样而浅易,有文字、图片资料,也应有学习过程、历史场景等;最后研究的程序应简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周期较短等。

    2.把成果展示和交流过程等同于研究过程。一般而言,研究过程应包括提出和分析问题,收集和使用材料解决问题,展示和交流研究成果,反思研究过程等环节。如“掸去‘土布’上的尘埃”[3]的案例基本包含了研究性学习的上述环节。但有的案例就把研究成果展示与交流等同于研究过程,如把双方辩论过程作为研究过程等。我们认为,辩论属于交流学习成果范畴,辩论过程虽然能获取和应用知识,但是否“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值得推敲,同时,对实现学习目标尤其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的目标,效果不很明显,这也就没有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功能。

    3.把明显带有体验式学习特征的学习活动归纳到研究性学习范畴。一般认为,体验式学习是学生用自己的认知、情感、态度等感受、理解、感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学习对象的过程和方式。它与研究性学习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式,都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性。但两者的最大区别是,研究性学习突出“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和应用知识”。而体验式学习不能归属于研究性学习范畴,它与探究式学习[4]、有意义接受式学习一起构成当前中学历史学习的三大主要学习方式。

    4.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笔者认为,有利于达成历史课程目标,是任何一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存在的前提条件;强调任何一种特性,都不能以牺牲全面达成课程目标为代价。当前很多研究性学习,缺乏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目标的过程,没有学习过程的反思,与主要历史基础知识间的联系不密切等,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根深”才会“叶茂”: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研究性学习能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历史课程目标的达成率。所以,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价值功能的前提,是以历史课堂为主阵地。主要理由如下。

    1.以课堂为主阵地实施研究性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历史学习的基本特征。学生的历史学习具有以历史课程标准为基本目标、以教材为主要学习对象、以课堂为主要学习场所等基本特征。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不可能事事从直接经验开始”,“间接经验的学习形式是主要的” [5]。

    2.以课堂为主阵地实施研究性学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在校时间长,学习任务重,中学历史课程又不是核心课程。在此背景下,要求学生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收集和使用历史材料,解决历史问题是不现实的。

    3.以课堂为主阵地实施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标。课堂使学生处于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中,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主与合作,收集和使用历史材料分析和解决问题,更能提高课程目标的达成率。

    4.以课堂为主阵地实施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长时间多渠道地收集历史材料,解决一个或两个历史问题,对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生而言,是不现实的。在课堂上,以学生应该掌握的历史知识为载体,运用收集和使用材料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一举两得,事半功倍。脱离教材而让学生课外收集历史材料,既没有方法保证,也缺乏过程监控。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课堂为主要阵地,并不否定适当开展历史实践研究活动。但课外的研究活动只能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和拓展。

    “张弛”也要“有度”:研究性学习倡导“标准”下的“多元”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多元化,研究性学习也强调多元,而研究性学习又属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必须完成课程目标。因此,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倡导的“多元”是有“标准”的多元。而目前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则存在着一些多元与标准的“过”与“不及”。

    1.在评价历史事物的研究过程中强调评价方法而忽视评价标准。学法在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课程标准专门有“过程与方法”维度的学习目标。但对于评价历史事物来说,没有评价标准的评价方法,是无用的方法。如果我们只引导学生掌握“要拿证据说话”和“把历史人物放在当地、当时的特定环境中去考察,进行‘换位思考’”[6]等评价方法,而不涉及依据什么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可能得出事与愿违的结论。是否能够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否维护和扩大民族利益等应是评价任何事物的标准,没有这把“标尺”,就没有客观、公正的评价。

    2.有的研究性学习只强调学习过程而忽视学习结果。如用课堂辩论的方式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如果教师不及时而有力地进行引导,就有可能出现辩论过程轰轰烈烈,辩论结果与课程目标相差很远的现象。比如在“强调‘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恰当吗”[7]的案例中,首先正、反方辩论的观点与辩题不符,因为辩论的内容是是否失败,而辩题是“强调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强调“不可能使中国富强”并不说明没有对中国发展有贡献;其次,辩论的结果不是“真理越辩越明”,而是越辩越糊涂,因为辩论双方站的角度不同,评价标准不同,也就不可能出现谁说服谁的结果。辩论不是目的,也不是课堂的全部,正如专家点评的那样,教师应该在评价标准、评价角度、评价过程等方面及时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全面达成历史学习的三维目标。

    3.任由学生的理解误区的发展。由于学生掌握历史事实的广度和深度有限,学生在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暴露出许多理解的误区。学生暴露误区是好事,但如果教师不及时纠正将遗患无穷。如当学生提出“没有封建残余的明治维新能成功吗”这一问题时,就暴露出他们对日本明治维新是否成功存在着理解误区;当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用到“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倒幕运动掌权者是否是工商业资产阶级”、“纯粹的资产阶级政府”、“中下级武士的主力军作用”[8]等知识时,就暴露出学生在理解上的误区。可惜的是案例中的教师并没有对此加以澄清,这不但影响了学生解决“明治维新带有封建残余具有必然性”问题,而且必将影响以后学生对其他相关历史事物的理解。

    4.学习过程的一般规律有余而多元不足。如很多案例基本采用课外收集有关材料,课堂展示学习结果的程序开展研究性学习;而研究结果的展示基本套用历史专业研究生的讨论方法等。我们认为,掌握学习过程的一般规律,是所有学生的共同学习目标之一。但给予每个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程序和展示学习成果方式的权利同样重要。因为学生选择与自己特长相匹配的学习程序和方法更能提高学习目标的达成率。可见,研究过程具有多元化特性,如研究过程可以穿插体验式学习或有意义接受式学习等学习环节;又如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的方式,除在一问一答中解决问题、双方辩论等方式外,还应包括撰写与交流论文、编制板报、编演课本剧、再现历史场景、模拟新闻会等方式。

    “画龙”必须“点睛”:研究性学习的灵魂是“问题”

    研究性学习开始于问题的形成,结束于问题的解决和解决过程的反思。问题是引导研究性学习展开和步步深入的航标,问题的解决和反思又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结果之一。就目前的实践来看,研究性学习在问题的形成、问题的引导、问题的解决等方面存在一些误区。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范文2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化学实验 教学 策略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在中专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指导研究性学习与中专化学实验中应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对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1.通过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2.通过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应遵守学生力所能及的原则,不要贪多求大,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

二、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 ,其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选择:

①探索性化学实验;②开放性的化学问题;③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④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⑤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⑥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具体如下:

1.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

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 ,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 ,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 ,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 ,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 ,意见出现了分歧 ,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 :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浑浊;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 ,方案不合理 ;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 ,显然也不合理 ;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 ,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 ,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 ,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 ,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 ,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 ,观察现象 ,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 ,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范文3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 研究性学习 调研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1-0022-02

2007年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保障基础教育师资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状况及存在问题、教学能力等开展调研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但很少涉及对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调研。研究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也应是免费师范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很有必要对免费师范生研究性学习的状况进行调研,为进一步指导和改善师范生研究性学习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自编“免费师范生研究性学习调查问卷”,抽取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75份,回收问卷355份,其中有效问卷345份,有效回收率为92.0 %。有效收回的调查样本涉及8个专业(数学、化学、生物、物理、中文、思政、历史和英语),其中理科185名,占总数的53.6 %,文科160名,占总数的46.4 %。男生 152名,占总数的44.1 %;女生 193名,占总数的55.9 %。2008级学生192名,占总数的55.7 %,2009级学生153 名,占总数的44.3 %。样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研究数据运用SPSS19.0和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免费师范生学习相关理论的自主性不强

在对“了解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问题的回答中,77%的学生选择听教育学教师讲解,有12%的学生选择听讲座、报告会,有8%的学生选择互联网学习,另有3%的学生选择查阅相关书籍。这一方面说明学校开设了相应课程,举行了相关内容的知识讲座,为学生学习理论提供了资源,另一方面也显示大部分学生是按照学校的课程要求去学习相关理论,只有少部分学生能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研究性学习本身就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但由于应试教育长期以来一直禁锢学生的思想,这导致大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仍习惯于灌输式学习, 被动学习知识成了思维定式。

(二)免费师范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特征认识存在误区

在回答“研究性学习适合针对哪些学生开展”时,虽有76.7 %的学生认为“全体学生参与”,但仍有16.0 %的学生选择“大部分学生(不含差生)”,7.3%的学生选择“少数优等生”。可见,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全员参与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认识不足。[1]针对如何评价研究性学习,7.8%的学生认为应由教师来评价,19.0%的学生认为应由学习小组进行评价,73.2%的学生则认为应由教师与小组结合评价,这说明免费师范生对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有自己正确的认识,但对于评价方式,有17.5%的学生选择只注重结果,这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很看重研究性学习的结果。

(三)免费师范生对待研究性学习态度积极

学生在回答“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动机(多选题)”时,有296人选择“兴趣爱好”,285人选择“提高能力”,68人选择“拓展视野”,15人选择“完成学习任务”。可见,大部分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是因为兴趣爱好,目的是为了拓展知识、提高能力,学习态度积极向上。

(四)教育实习对提高学生认识有促进作用

对2008级(已完成教育实习)和2009级(未经历教育实习)免费师范生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经历教育实习的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认知程度更高(见表1),收获也高于低年级学生(五)免费师范生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掌握有待提高

在“常见科学研究方法掌握”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只有1.2%的学生“完全掌握”(选项得分为4),14.7%的学生“基本掌握”(选项得分为3),78.8%的学生“知道一点”(选项得分为2),5.3%的学生“一无所知”(选项得分为1),这说明多数免费师范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还需进一步提高。2008级与2009级学生对此题的均值分别为2.785和1.456,从中可以看出,高年级免费师范生对常用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优于低年级,差异显著(x2=0.043,P

三、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知识不仅可以引导研究者的思维方式,还能规范研究者的研究行为。免费师范生对研究性学习理论知识掌握还有欠缺,对研究性学习的特征认识有些模糊,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搞清楚其相关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学习的途径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设置的相关课程,还应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报告会、讲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二)积极参加大学生科研课题,训练科学的研究方法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选题,可以通过申请学校大学生科研项目得到锻炼,科研课题的申请与立项研究本身就是研究性学习。高校每学期都有针对学生的各类课题申请,仅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有多种国家级、省级、校级课题申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课题进行申请,成员有序分工,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最大发挥;从课题的提出,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等的确定,整个过程都渗透着研究性学习。通过课题研究,可以系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因果分析法等,[2]每个成员都能得到收获和进步。

(三)珍惜教育实习机会,强化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操作

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践,更能加深免费师范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利于自身教学能力与所教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教育实习中利用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设计《果酒的制作》研究性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收获知识,体验研究性学习过程,领悟全新的思维方式,而且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不同版本的高中教材都有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章节,以生物教材为例,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选修二《生物科学与社会》第四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中图版和北师大版的教材中的探究实验等,都非常适合应用研究性学习开展教学。

(四)重视学习方法,及时有效地和教师沟通

研究性学习不是简单地学会具体的、直接的学习内容,也不是单纯体验每次学习过程,是要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在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有所创造。调研表明,免费师范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掌握这种有效学习方法的学生还偏少,需要在今后研究性学习中进一步加强与提升。此外,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选题的深度、可行性程度、设计方案是否合适、学习中能不能持之以恒等,这都需要教师必要的指导。由于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所以学生要学会主动地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主动解决研究性学习中的困惑。

(五)学校完善相应政策,调动师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提升研究性学习的质量,学校应完善相应的政策,充分调动学生以及教师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给予研究性学习充足的经费支持,增加各类大学生科研课题数量,促进更多的免费师范生积极参与课题。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更新教育观念,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完善学生的评价标准,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让学生主动走进研究性学习,强化教师指导,这样效果会更加显著。

[ 参 考 文 献 ]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范文4

一、研究性学习应该具备四个基本特征

1.探究性

探究性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这种探究性表现在研究课题的结论是未知的、非预定的,结论的获得也不是由教师传授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的,而是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查资料,做实验,通过假设、求证,最终解决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

2.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过程。第一,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第二,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也不拘泥于教师的知识视野,而是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第三,许多课题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只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需要权衡利弊,进行评价,这就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第四,时空的开放性,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走向社会,利用图书馆、网络、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资料,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

3.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以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这同时也有利于将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到社会中学习,增强实践能力,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

4.过程性

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及对信息、资料的整理与综合。它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研究意识、问题意识,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二、研究性学习是以教材为基础的广泛性学习

基础性学习以课本为基础,可以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构建学生完整而合理的知识体系。研究性学习则进一步挖掘教育内容的各种教育功能,尝试以社会课题组织教学,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特长,选择了一些适宜的课题,如:

1.广泛收集有关化肥资料,了解不同化肥的使用范围,并设计若干实验设想人工固氮的途径。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饮用水的成分及对健康的影响,并以学校饮用水状况为课题,通过采集小样、分析指标、实验对比、判断达标等方法,对学校饮用水状况向校方提出建议。

3.调查垃圾的分类和处理,从广泛的材料中确定以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为课题,运用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知识,提出垃圾的分类、运输、处理的各种设想,并就今后垃圾的处理的技术发展,发表自己的见解。

4.以日常生活中食品保鲜的主要用具冰箱为课题,了解冰箱的基本结构和制冷原理,分析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调查食品种类与人体健康,提出食品冷藏保鲜的建议。

5.以房间装修为课题,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提出控制室内有害装修材料的措施,创造一个健康的居住环境。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学会主动探索和获取新知,既提高了实践体验能力和增强了创新意识,又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改变了知识接受、贮存、转换和应用的方式,从而促进了基础性学习。

三、研究性学习要有科学的实施过程

1.收集事实资料

事实材料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类是通过文献检索等方式得到的文献资料,另一类是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观察、实地调查等得到的数据资料,包括谈话录音、回收问卷、实验数据、测试结果、观察记录,等等。

2.整理事实资料

对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使获得的资料整齐有序,便于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一般需要经过核对、分类、挑选等步骤。

3.分析处理事实资料

研究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分析研究,它对研究工作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献资料主要用逻辑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数据资料则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从资料中获取带有规律性的结论,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和加工,完成研究方案中提出的研究任务。

4.得出结论

把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和数据资料处理的结果,用概括性较强的语言简洁地表述出来,可以是基本的判断、原则、原理。结论有两个特点,一是概括性,二是证明性。

四、研究性学习是以一定载体为形式的规范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范文5

    本文是本人在指导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实验应用中得出的的一点体会:

    首先,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第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必须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来确定研究课题,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在服从课题研究的原则基础上,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选择课题。

    一、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Fe2+和Fe3+的转化,可以改进为探索性实验: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如何实现Fe2+和Fe3+的转化?让学生首先设计实验方案,其次交流设计思想,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这种探索过程比空洞的讲授更能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信息加工、构建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二、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探讨铁生锈的原因,一方面学生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铁件,又设计了锈蚀的不同条件开展实验,另一方面学生又到工厂、商店、居民区、农村……开展实地调查,学生对铁生锈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预防生锈的措施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写出了较高质量的化学小论文。

    三、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值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如自制汽水的原理与方法、热水瓶(锅炉)中水垢成分的分析、相片冲洗原理的探索等等。

    第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 ,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 ,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 ,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 ,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 ,意见出现了分歧 ,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 :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浑浊 ;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 ,品红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 :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 ,方案不合理 ;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 ,显然也不合理 ;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 ,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 ,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 ,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 ,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如酚醛树脂制取实验以后,试管难以洗净 ,每次实验只得更换试管 ,改进后我们用医用废磷霉素小瓶替代试管进行实验 ,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试管 ,而且药品用量比原来少了许多。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 ,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 ,观察现象 ,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 ,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范文6

关键词: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尝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097-01

任教数学已有十几个年头,听过很多老师的课,也去很多学校做过参观学习,却发现数学课堂中仍然严重存在着老师把学生当容器,一味地灌输的不良倾向,看起来讲了不少知识,实际上这些知识并没有被多数学生所接受。反复思考,查阅案例,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为了更适合学生的发展,笔者认为:数学也应当在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尝试教学。

所谓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是指老师不应当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当积极引导学生,适时的进行点拨、质疑、启发、解惑;另一方面是指学生的学习方法应当是探究的,学生不应当满足于死记硬套,模仿重复,而应当猜测、尝试、质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使输入学生头脑中的能量得到充分的消耗。而启发、尝试的教育思想古已有之。孔子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发三隅反,则不复也。”为我们打开了启发尝试之门。1980年,邱学华在江苏省常州一所学校开始试验尝试教学法,到现在已有三十几年,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尝试教学是尝试思想应用到教学中,是带有尝试特征的教学活动,它既是尝试活动,也是教学活动。主张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冲破“先讲后练”的传统教育模式,构建“先练后讲”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指导思想

1、创设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在人的素质中,创造力是最根本的素质;在人才的特征中,创造性是最本质的特征。所以,教育应十分注重人的个性、创造才能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捕捉创造灵感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而人的个性、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必须在自由的、民主的、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得到发展,研究性学习与尝试教学努力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气氛”,营造学生能“自由呼吸”的环境,激发学生创造动机,发挥学生创造潜能。

2、体现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认知、主动获取研究内容、主动吸取人类积累的精神财富,他们才能认识世界,促进自身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尝试教学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耐心细致、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切忌越俎代庖。

3、启发性原则

在教师“启”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与研究而达到“发”,去获得知识和发展的潜能,它继承了我国传统启发式教学的精华,即:启而不灌、发而不乱、学思结合、循循善诱。

二、研究性学习与尝试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1、研究性学习运用于数学课堂中,从时间分配上学生的探究、研究应占整堂课的四分之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普通参与者的身份参与讨论,同样的主体性,紧扣目前“双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的探究活动,不是抓不住问题实质的、形式主义的集体讨论,而是有一定深度的、系统的研究活动。

在具体教学中,结合上述课型结构,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课前对教学设计要反复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选材,包括所选材料的针对性、适用性、准确性等。可以这么说,研究性学习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此。

(2)教学中有个“度”的问题。无论是教师在学生讨论中的参与度、深度,还是在教师综述和检测时的难度把握上都应强调一个适度。这对教师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

(3)教学中还应注意,时间的把握很重要。按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的要求,留给教师的时间很少,这时,为了更高效的利用宝贵的时间,可以使用幻灯、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传媒,以提高学习效率,使研究性学习教学能完成预定的课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