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教学目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学教学目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教学目标范文1

【关键词】 体育教师;教学目标;实现;因素及对策

目标是人们通过努力要在一定时期内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人们只有制定了正确的目标,才会在之后的奋斗中事半功倍。因此作为体育教师,首先就要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笔者以为现代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应是在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使学生对体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即懂得健身的意义,掌握健身的知识和方法,能运用基本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进行经常的锻炼,树立终身健身的观念等。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抓住影响这一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体育教师。当然学生也是必要因素,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要想实现教学目标也是不可能的,我们这里主要针对教师来谈这个问题。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现代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体育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提高中学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十分有意义的。

为适应现代科技的急速进步和社会发展,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现代教师必须具备教学、教育、评价、参与、改革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研究是教师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体育教师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体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进行科学的研究。一个人经过大学四年的本科学习,确定了一定的知识结构,也就具备了从事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素质。但这还远远不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经常会感到知识上的欠缺,教学过程中不能得心应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为自己“充电”,补充我们认识上的不足;需要我们依据不同的学生制定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法。时代在发展,经济水平在提高,学生也在不断变化。我们不能要求在良好经济条件下娇惯出来的独生子女具有我们上学时的那种吃苦耐劳的品质,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更需要体育锻炼。

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要上好一节课,必须在课前有充分的准备,编写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是执行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客观依据,也直接体现着一个教师的教学思想。

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通常教学目标的描述只是将其简单的定位于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这是对体育教学目标的认识不足的表现。

确立了教学目标,还要思考教学方法。只有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式下,对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体育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体育课主要是室外课,室内课很少。如何在很少的室内课上吸引学生,让室内课发挥它应有的意义,是体育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比如我用动画制作课件讲解篮球知识,学生非常感兴趣,而且学得快,记得牢。

相对于室内课,室外课能够吸引一部分学生,特别是男生。那么如何让我们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有这样几个方法可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目标法。在上课之初就给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在练习之后检查练习情况,对完成目标的学生提出表扬,经过练习有进步的学生予以激励,做得很差的学生也要指出来。

第二、竞赛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练习,之后进行竞赛。学生的荣誉意识普遍较强,所以利用荣誉感达到训练的目的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第三,游戏法。很多人认为只有小孩子才喜欢玩游戏,实际上大人也一样喜欢,何况是童心未泯的中学生?游戏可以激发人的潜能,提高兴奋点。游戏不只达到了锻炼的目的,还放松了心情,缓解了繁重的课业带来的负担。

第四,一定要避免上课模式化。如果每节课都用相同的方法上,那么所有的学生都会觉得体育课索然寡味。

综上所述,要较好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第一,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体育教师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个人素质、认识不同,上课的效果就不同。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教育,不断用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武装自己,成为有思想、有热情的教师。另外,各级领导部门也应加强对体育教学的认识,确实把体育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领导重视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会更高,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的探索求知欲,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体育课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学生能力、情感、认识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教学目标范文2

体育教学目标概念简述

体育教学目标指在特定的时间及范畴中,师生在共同努力合作下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的终点,同时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开展途径。在过去数年的发展过程中,教学目标已越来越多的被提起。而在此之前,我们提到的都是教学任务这一名词,到底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两个概念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任务是接受指派所要完成的事项,教学任务是确保教学目标得到实现所必须要做的事情。

因此,将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融合在一起就是总的体育教学目标,如果想要实现该目标就要完成相对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比教学任务更具有实际性的意义。

设计体育教学目标要适度

体育教学准则和教学工作的实施方向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正是对教育政策号召的有力贯彻与回应,在整个教学工作中都占据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在进行设定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体育这门课程的实际教学准则,以及学校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方向。

体育教学自身功能及特征 在学校之所以设置体育课,主要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能,让学生的身体得到更好的保障,所以在进行教学目标设定的时候必须要重点突出体育教学自身功能及其性质特征。不只这样,体育教学所具有的价值还不只存在于其性质上,应该在目标设定的过程中给予全面体现。

学生身心发育的特征及需求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及生理有显著的特征。体育教学所针对的目标是学生,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要站在学生的立场,确保所设定的目标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

现实环境及可能的因素 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必须要有合适的教学环境,可以说教学环境是教学目标最终得以达成的关键性因素。各个学校在教学环境上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因此要想保障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就应该在设定的时候充分结合本校的教学资源,确保所设定目标与学校实际发展相适应。

目标制定过程中的要求

从实际角度,体现体育教学的发展形势 体育教学目标设定后,必须要从实际的角度考虑,将教学实际需求作为切入点,准确的把握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仅如此,体育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出阶段稳定性特征,不可以经常变动,因此在设定的过程中要从长远的角度加以考虑,同时与学校的办学方向相适宜,充分展示出教学目标的指导性作用。

教学目标的设定,体现出一定的整体性 体育教学目标属于各个层次明朗、结构严谨、排列有序的一个系统。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教学目标也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性。各个层级的体育目标虽不同,但是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因此在设定目标时要充分考量到各个层级的连接,把每一层级的教学目标看成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清晰明朗 在设定体育教学目标的时候,确保各个阶段与各个年龄段所需要实现的教学任务都能够清楚的体现出来。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想更加便利的实施,就应该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量化。通过切实的量化标准去衡量体育教学目标,从而进一步凸显出体育教学层次性,同时可以及时的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以便更好的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弥补。

体育教学目标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弹 在实践的过程中,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会被各方面原因所影响,这些原因是不定性的,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弹性,这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加以整顿与改进。

设定教学目标的实际意义

充分体现出体育这门课程的功能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要真正体现这门课程的作用,就一定要设定科学适宜的教学目标。比如说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设定为提升学生体质,那么就能有指向性的确保体育健身这项功能的较好体现。

确保教学整体目的得到完成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设定科学适宜的教学目标,才可以完成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比如说,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应该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运动兴趣为目标,如果是设定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让所有的学生都达到相关指标,就十分不合理,那么体育教学目的也就无从保证。

环环相扣,达成最终教学目标 规划设计好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便能够将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归纳整合成整体的教学目标,这样就能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明确体育教学任务的方向 体育教学目标决定着具体体育教学任务。目标是方向,但方向没有具体的行为,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体育教学任务要以体育教学目标为依据,有了明确的目标,教学任务才能够切实可行。

指引、激励教师的教学 教学目标是师生教学活动的愿望和教学的方向,学生只有明确了自己学习的目标,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实现目标的动力。教师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他的教学、教法的目的性就更加明确,从而形成合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教学目标范文3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 体育教学目标 对策

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关键组成部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能够充分反映出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因此,我国应不断加强特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残疾学生教育水平,满足广大残疾人员的心愿,同时这也是党和政府应积极承担的责任,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加强特殊教育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

在我国,特殊教育虽然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但由于体育教育对象较为特殊,所以相比于其他学校特教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也存在很大不同。

首先,其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功能缺陷补偿和康复,通过开展这方面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对一些日常生活、生产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有相应的掌握,并对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方法有初步了解,使其身心缺陷能够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康复。而补偿则是指机体在失去某种器官,以及某种技能收到损害时的适应,是一种有区别于正常人的一种特殊发展过程,并使学生被损害的技能可以在这个特殊发展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改善。在这种补偿和康复过程中,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各特殊学校应给予足够重视[1]。

其次,特殊教育学校更注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特殊教育理论认为,对于残疾学生来讲,生理缺陷为第一性缺陷,而聋、哑等为第二性缺陷。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改善和纠正学生第二性缺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够培养残疾学生树立勇敢、团结的精神与竞争意识,这些都是残疾学生未来在社会生存、发展所必须具备。

二、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对策

(一)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构建良好体育教育环境

首先,充分保障残疾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是各级政府与教学形成部门应承担的重要责任。各级政府应正确认识到加强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科学管理和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关系,并对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有效改善其新学校的教育条件,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给予足够关心。

其次,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利用报纸、杂志和电视等媒介来加强特殊教育的宣传。同时,还应不断加强普通学校与特殊教育学校的交流,积极的为残疾学生提供一些与正常儿童共同参与、完成体育活动的机会。加强高等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的联合,并定期组织学生对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提供帮助的志愿活动。这些措施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对特殊教育的了解、关系和帮助,进而为特殊教育学校构建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2]。

(二)优化体育教育场地和器材

当前,很多特殊教育学校都出现了由于经费不足,体育场地和设施无法得到完善,从而对残疾学生的体育锻炼及康复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对此,政府应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经费不足的状况,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不断拓宽筹资渠道,进而使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学条件能够得到有效改善。主要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各级政府应适当增加财政预算,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资金支持。利用福利彩票回收的一部分,去改善特殊学校的教学环境与条件。二是,通过各种合理渠道向社会筹资,帮助其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学增添一些必要的场地与器材。三是,特殊教育学校也应该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充分发扬艰艰苦奋斗和勤俭等精神,科学合理的组织学校师生搭建一些简单的体育场地,以及简易的运动器材,以此来满足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需求,进而使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经费、器材的匮乏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三)建设高素质的特殊体育教师队伍

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对特殊学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而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各级政府要想实现预期的体育教学效果和目标,就必须要建立起一支既懂得特殊体育理论,又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3]。为此,各级政府和学校可以通过不断丰富体育教师培训形式来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逐步提升。一方面,可以鼓励在校教师利用寒暑假去参加各种培训班、提高班,通过不断学习积累更加丰富的知识。同时,学校也要多组织教师对残疾人可残疾的体育运动比赛进行观摩,使其在观摩过程中积累更多特殊体育理论知识,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特殊体育师资队伍,进而使残疾学生能够接受到更科学、全面的体育教学。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也应该紧跟时展步伐,不断更新和探索更科学、新颖的教学理念,并结合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体育教学和残疾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需要,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目标与对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素质教育人才,以此来促进其学校体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也推进特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春雷.贵州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体育教学教学目标范文4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4-0087-03

自从2001年体育新课改以来,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在目标设置的维度上,还是在目标内容的表述中,都出现了多样化现象,导致课堂教学与所设置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反差,直接妨碍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因此,本研究对体育教学目标设置中出现的若干现象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规范设置目标的建议。

讨论体育教学目标设置问题,首先需要弄清体育课程目标、单元目标、教学目标的层次和具体定位。否则,就很难说清和准确设置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体育“课程目标”是一门课程最上位的目标;“单元目标”承上启下,相对于“课程目标”要具体些,但“单元目标”远不如“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目标”通常是相对某一节课而言,它直接指向课堂。因此,从目标维度上不但要求更加贴近教学实际,而且,从目标内容的表述上需要更加准确和具体。体育“教学目标”是最下位的目标,课上得是否有效,最主要的评价视角就是要看目标的达成情况。基于此,目标更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1 体育教学目标形式过乱

1)五大(或四大)领域目标形式。

2001年体育新课标(实验版)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学习领域[1],不少教师采用五大领域作为设置维度来确定教学目标;2011年体育新课标(修订版)中把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合二为一[2],很快又出现四大领域目标维度。实际上,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目标方面的设置并没有维度要求,不宜照搬或模仿五大(或四大)学习领域来设置教学目标。这种维度选择形式显得过大或过全,而对于一节体育课而言,应该更具体,而且有些领域如“运动参与”很难用目标来规定其参与情况。

2)认知、技能、情感目标形式。

有些教师设置教学目标的维度定在认知、技能、情感3方面,以这样的维度设置教学目标存在比较大的缺陷:缺少体能或素质目标维度,体能锻炼目标要求,难以置入以上3方面的任何一部分之中,因为,三者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位。但是,却有人在一些课中将技能目标并入认知目标中,而将体能目标放入技能目标中;还有人严格按照认知、技能、情感3方面设置目标,未能设置体能目标。实际上,缺乏体能目标的体育教学目标是不完整的。

3)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式。

2011年体育新课标(修订版)中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2]有的教师就照搬其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目标维度,这是一种对新课标理解不够深入的表现。而且,如果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之一的话,其内容的设置很难把握。比如有节“耐久跑课”采用这种维度形式设置教学目标,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维度设置的具体内容是:“通过每次的定向找点,从中解决耐久跑技术,克服‘极点’现象,逐渐形成正确的跑姿,体验成功的快乐。”但从中看不到任何有关“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容表述,其中的“体验成功的快乐”倒是可以归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剩余内容似乎更像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范围。

4)三大任务形式。

在执行体育教学大纲阶段,几乎所有的教案上都能看到三大任务,尽管没有明确的维度名称,但从具体的内容中可以归纳为知识技能、体能素质、品德培养。在新课标实施阶段,仍有一部分教师采用三大任务式设置目标。如一节“拉丁舞课”的教学目标设置的具体内容是:“(1)学习拉丁舞手位及恰恰舞胯的摆动,培养学生正确身体姿态和美感,使90%学生掌握基本动作;(2)通过跑、跳、钻的障碍接力跑,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及身体上、下肢协调活动能力;(3)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锻炼热情及团队的合作精神,树立学生集体荣誉感。”

5)自创目标形式。

有些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不能明显看出依照什么来确定维度。如有教师将体育教学目标设置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教育目标”;有教师在认知、技能、情感目标后面增加了“负荷目标”;还有的是对五大(或四大)领域目标进行了整合或压缩,如有教师用“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心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也有教师用“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自创性的目标五花八门,缺乏依据,有的目标名称(如教育目标)难以定位,有的原本不是目标而是效果(如负荷),作为目标来设置显得牵强。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目标维度的选择与确定上较乱,不但不统一,而且除了“三大任务形式”以外,其他形式的目标维度,有的过于宏大,有的趋于离奇,还有的有所缺失。基于此,趋于一致的目标维度的确定十分必要[3]。出现如上乱象的原因主要是对体育教学目标维度的确定,目前未见明确的规定。一节课的体育教学目标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设置,既是设置目标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是规范目标设置的必然要求。维度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要设置得恰到好处,要想达到这一要求,需要考虑目标落实的实效性。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知识与技能学习目标、体能素质锻炼目标、情感品德培养目标缺一不可[4]。

2 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宽泛

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表述也不够具体,更缺乏准确性。如一份教案中的五大领域目标内容是:“1)运动参与目标:培养学生终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行为,自觉参与学习。2)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与肢体动作的关系。3)身体健康目标: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发展灵敏、柔韧、耐力和力量及反应等能力。4)心理健康目标: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信心,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机智灵活的优秀品质,享受音乐和运动相结合的运动乐趣。5)社会适应目标:在集体活动中提高群体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从该目标内容的表述很难从中找到哪一个目标是具体的,也就是说,都较为空泛,如身体健康目标,“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发展灵敏、柔韧、耐力和力量及反应等能力。”一节课既要发展柔韧、耐力、力量及反应,还要发展灵敏、提高协调性等是很难完成的。这样设置目标反映出,一是对体育教学目标缺乏足够的重视;二是对该如何设置教学目标不够清晰;三是体育教学目标设置与体育课堂教学缺乏关联,对能不能完成,该如何实现缺乏周密的思考。

具体而准确的目标能够衡量课的有效性,甚至是评价一节课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但究竟如何才能设置既具体又准确的目标呢?需要把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问题在于定量方式该如何把握?过去大多数习惯于用百分比表达目标达成度,如“通过练习,使80%的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篮球传接球技术。”究竟80%的学生是站在多远距离进行传球的?什么程度是基本掌握?因此,该技能目标仍不够具体,甚至是不够准确。量化的标志是可看、可数、可量、可算等。

3 体育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

体育教学目标如何设置,设置成什么样非常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体育教学目标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很多体育课堂教学与教学目标偏离甚至脱离。有的体育教学从一开始就不顾体育教学目标,教成什么样是什么样,自始至终没有看到哪个教学环节是围绕目标达成而组织的。有的课,一开始似乎靠谱,按目标展开教学,但到了基本部分学习的时候,就偏离教学目标。还有的教学活动尽管是围绕教学目标安排,但由于教学方法等原因使目标落实不到位。然而,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来看,目标落实是核心,不可偏离。

目标落实不到位,主要是由于有些目标过于宽泛或离谱,部分教师在设置目标的时候存在随意性,有的是不按照目标设置的依据,还有的是不顾目标达成的条件。这种随意性,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既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提高对目标设置的重视程度,强化目标达成意识至关重要。

对于一节课而言,体育教学目标设置至关重要,不但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更要明确目标设置的规范性。不但维度的确定要适当,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设置出既具体又准确的目标,否则,体育教学就容易上成“跟着感觉走”的课。规范设置目标不但是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体现,更是认真落实新课标,为学生全面发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5]。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于素梅. 体育教学设计范式及要素分析[J]. 中国学校体育,2012(4):45-46.

体育教学教学目标范文5

本文谈的体育教学目标是根据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及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遵循体育教学目标的框架结构和分类系统及编制原则而具体确定的。

体育教学目标,是由学科教学目标,学段、学年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组成的。教学目标呈系统性和层次性,在教学目标系统中,下位目标都是其上位目标的具体化。课时教学目标是其最基本单位,体育教学目标基本是靠课时教学目标来实现的。

一、体育教学目标结构和层次

附图{图}

1.学段体育教学目标

学段体育教学目标是在小学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段教育与教学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本学段体育教学内容,确定本学段学生在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情感发展等方面的目标,并通过一定的运动负荷实现身体发展的目标。

2.年级体育教学目标

在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本年级各项教学内容进行纵横分析,并根据本校本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体育教学目标。

3.单元体育教学目标

在年级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本学期各项主教材进行纵向分析,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各项主教材的单项体育教学目标。

4.课时体育教学目标

以本年级体育教学目标和单项教材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各单项教材深入进行纵向分析,找出本年级各单项教材所应解决的主要问题,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各项主要教材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分别制定各课时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区别

教学目标不是教学过程,而是具体、明确的教学结果,是以学生学习以后的变化为依据,表现在学懂、学会、产生兴趣和追求等方面。教学目标是可以观测的学生身心变化,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达,它的实现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教学任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期望,它是以教师为主体的。

教学任务是教师期望和假设,缺乏量和质的规定性,观察和测量都难以进行,因而教学效果也难以评价。教学目标将教学任务进行量化的规定,可观察、测量,也可作为学生学习行为评价依据。

教学任务仅限于教师所用,而教学目标则是师生共用的。描述教学目标可用具体的行为动词,因而对教学过程的阶段、深度、层次有明确的限定。教师依据目标而教,学生则借助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检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不仅比教学任务容易操作,有利于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控制,重要的是将教学任务化为教学目标,能有效地促进由重教向重学转化,让学生得到发展。

三、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分为运动负荷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每个领域的目标又由低级到高级分为若干层次,其表达方式如下:

(一)知识领域的学习水平层次分级

1.记忆

①能记住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②了解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③知道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

2.理解

①能说出某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②会讲某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③懂得某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

3.简单应用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做某某动作。②能运用已学过的某某知识和原理。③能回答(讲出、说出)某某道理。④能回答(说出、讲出)某某动作做出的道理。

4.复杂应用

能用已学过的知识,解释某某道理。

(二)技能领域的学习水平层次分级

1.体验

能照示范、照片(图片)尝试(亲自)体验(体会)某某动作。

2.模仿

①能做出某某动作。②能做到某某样子(程度)。③会做某某动作。

3.组合

①能将某某与某某动作连贯做。②能做出某某联合动作。③能连贯做出某某与某某动作。

4.协调

①学生能不停地做出某某与某某动作。②能熟练地做出某某动作。③能不停顿做出某某正确动作。

5.熟练(自动化)

能准确自由地做出某某动作。

(三)情感领域的学习水平、层次分级

1.接受

①学生能注意听教师讲解,认真看教师示范。②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某某要求能给予配合。③学生愿意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2.兴趣

①学生乐意按教师的某某要求去做。②学生对某某练习,精力集中(干劲大,情绪高昂),感到欣慰。③学生对某某动作乐意多次重复练习,产生爱好、倾向。

3.自觉表现,形成观点立场

学生认识到某某活动(练习)的价值,在没有人指导的条件下也能自觉地做,由倾向、爱好,经过内化形成观点、立场,并经常习惯地自觉表现。

(四)运动负荷目标

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适宜的运动负荷量,对增强学生的体质,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培养优良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运动负荷的大小,是由练习的密度和强度即练习的重量、距离、速度、时间、数量和动作的质量等因素组成的。

课时教学目标中的运动负荷目标应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适度、适量,并且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这样更有利于全体学生体质的增强,能力的提高。

四、体育教学目标的编制

编制正确的教学目标,是实施目标教学的前提,是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编制,必须遵循思想性、科学性、操作性、层次性和可测性的原则,依据教学三要素和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进行编制。以一课时为例,方法如下:

1.要认真学习和钻研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根据单元教学目的,疏理出本课时的知识点以及要完成的技术技能的要求。

2.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及学生运动技能的起点和适应水平,确定本次课时的技能目标。

体育教学教学目标范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122-01

目标式教学模式注重对教学目标的落实,表现为一种引导教学的活动过程,可促使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受到以课堂目标为主的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小学体育学习中体验追求目标过程的快乐。综合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其教学目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即学科、学段及学年及课时、单元教学目标。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明确各阶段的目标,其目标应以小学体育教学任务及目的为基础。为实现对目标导向功能的强化作用,教师有必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目标式教学,通过向学生传授健身知识技能、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自身体能和激发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强化目标认识进行积极探讨。

一、合理设计小学体育教学目标

小学体育教学注重于让学生形成良好运动能力及锻炼习惯,教师要基于一些学生运动能力弱、体质差,对体育活动不积极参与等情况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应当在整合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阶段性目标,并将提升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列为初级阶段的教学目标,继而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例如,在“跳箱”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作为课堂目标,并使其积累相关的技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我国体育健儿在赛场上的精彩瞬间,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使其知晓相关的体操技能技巧。又如“快速跑”这一教学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特点实施分组教学,使其进行不同内容的学习,再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和“示范跑”,通过语言提示和游戏性体育活动,让学生交流探讨“跑得快”的方法。学生采用交流探讨所得的方法进行练习,大大提高了体育运动效能,从而使体育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高。

二、系统组织课堂教学实践目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指导课堂教学实践是实施目标教学法的关键,体育课堂应旨在通过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增强教学组织的系统性。教师应确保教学活动组织的轻松性,将整个教学的组织环节加入游戏活动,进而让体育教学的目标在趣味性活动的开展中得以实现。例如,在小学体育“障碍跑”这节课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这节课的目标,旨在了解障碍跑的知识及初步技巧。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实心球、跳绳及栏架等体育器材设置为障碍,并结合此次课程的内容将其设置为“鸡毛信”的趣味游戏,借助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达到实现教学设计的目标。又如在篮球技能训练课上,教师要能从学生角度,抓住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将训练活动转换为竞赛活动,如用50米运动赛替代学生的运球动作训练,使学生对此课程实践训练产生兴趣,亲身体验参与其中的乐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有动力去完成课堂教学训练。这样教学,教师在实施目标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加入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吸引其积极参与其中的动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准确评价整体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训练完成后,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为后续教学的高效开展积累经验。在评价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时,教师可以采取观察、测试等手段,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准确掌握,并在后续教学中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目标式教学的有效实施。例如,在“往返跑”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多次进行往返跑训练,对学生的转身速度等进行有效观察,加之课后对不同成绩段学生进行调查,并对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学生身高、步伐大小这些平时容易忽略却影响学生运动效果的因素,以利于在后续教学中帮助学生改进不足之处,促使其体育运动的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