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升教学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升教学能力范文1
(一)教学引导能力
教学引导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教学引导能力包括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程开发和设计能力。教学引导能力的提高是个反复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深入地学习、反思与行动,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知识、经验,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逐步取得进步。
(二)教学诊断能力
教学诊断能力指教师发现自身教学缺陷与学生学习障碍,设计出针对性改进方案的能力。教学诊断既是对教与学存在的现实问题的诊断,又是一种发展性的诊断,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诊断可分为教师的自我诊断与教师间的合作诊断。
(三)教学创新能力
教师面对的是发展中的、具有差异性的学生,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而一些问题是无法通过向外界学习获得解决方案的。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不断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以及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学诊断能力是教学能力的核心部分,通过对教与学的诊断,并做出针对性改善,既可提高教学创新能力,也可提高教学引导能力。
教学能力的提高过程就是教学知识、经验不断获得与积累,并将其付诸于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学知识经验的获得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向外界学习获得,建立学习型组织可帮助教师在群体之中高效获得外界的知识经验。二是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获得,提高教学诊断能力是获得教学知识经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学习型组织
教师专业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教师需要进行终身学习、进修以充实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学校建立学习型组织可帮助教师源源不断的获得珍贵的知识,可最优化推动教师群体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带动教师个体教学能力的提高。学习型组织有五个要素:系统思考、建立共同的愿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要求教师从整体考虑问题,从学校、学生和自身考虑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意义。为达到这种系统的思维,需要建立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自由、流畅交流的渠道。通过自由的交流、沟通,学习与了解彼此之间的教学知识与经验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建立共同愿景,使教师的目标一致,是实现教师群体共同发展的重要条件。例如,确立教师共同的价值追求“塑造完整的高素质的现代人”。把每个教师取得的成绩看成是教师群体取得的共同成绩,并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尤其是精神上的奖励,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激励与导向作用。教师实现自我超越是其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学校管理者应当为教师的发展创设条件、搭设平台。当然,教师能否实现自我超越关键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一个教师只有超越自己,教学能力才能取得十足的进步。教师的心智模式越好对其教学能力的提高越有利。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过程必定是对事业执着追求的过程,精神的愉悦是这种追求的动力支撑。应关注教师的精神状态,以人文的精神关怀,培养每一位教师,在心智模式上对教师进行引导。
(二)提高教学诊断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具有积极开展教学诊断的态度,具备丰富的教学诊断理论,并且养成进行教学诊断的习惯,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1.唤醒教学诊断意识
当前认识到教学诊断重要性的只有专家和教学研究人员,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缺乏教学诊断意识。他们只看到自身教学的优点与长处,对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置之不理,使得进行教学诊断成为空谈。所以,为提高教学诊断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应具有谦虚的态度,认真对待实践中暴露出的自身教学缺陷,听取多方面意见,愿意同学生和自我展开对话,才能从中习得教学诊断的理论与方法。其次教师要富有责任感,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思考自己的教学问题。只有富有道德责任感的教师才会对自己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自己的教学对学生成长更有益,才会自觉诊断自己的教学。因此,教师只有长期坚持进行教学反思与诊断,才能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有所感悟,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不断获得提高。
2.加强教学诊断的学科与理论建设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教学诊断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然而,目前我国关于教学诊断理论的建设尚处于萌芽阶段,教学诊断学科尚未建立。一方面研究教学诊断理论的人员较少,另一方面很少有一线中小学教师反应教学诊断问题。所以,建议师范院校与一线教师展开合作,密切联合加强教学诊断的理论建设。教学诊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师范院校应开设与教学诊断的相关课程,为“教学诊断学”的建立打好理论基础,使“教学诊断学”逐渐成为独立学科,使教学诊断学科从无到有,为丰富教学诊断理论创设条件。
3.培养教师学习教学诊断理论的习惯
提升教学能力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
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尤其是乡镇小学数学教师,怎样使教学能力迅速提高以适应教学需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探讨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一些可行途径就很有必要。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者,邓元泰镇中心小学浓厚的教学与科研氛围给了我发展的空间与成长的动力,使我的教学能力得以迅速提升,并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积极学习与吸收国外先进教学经验
美国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将注意力集中于具有挑战性的内容、程序技巧和概念理解。美国教师采用了独特的教学系统,不是某种特定的功能,而是更多关注提升较低层次的数学技能,及注重提高教学实践。如加强关注地方环境如文化和资源的影响,教师的发展计划必须根据当地学校、学区和国家课程规定,充分考虑当地学情的特点,以教师团队来开展教学与科研,每个教师团队要确定自己的计划、目标和方法。因此,不仅仅基于课例研究,而是各种方法论,方法论没有包括所有的元素。认同和实践将有助于理解教师在参与课程学习的策略时所发生的变化。
二、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目前,基于小学生的认知过程,我们的学习环境大多建立在集中他们思想与学习的知识和信念上,也涉及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思维练习。随着大脑的成熟程度的变化,小学生逐渐变得更能控制和指导他们在努力学习新的东西,当教师有意指导小学生使用某种方法、创建某种情境进行学习时,他们更易于接受。这些情境可预置为:一是创设直观演示情境。在教学中可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的演示、操作、实验等方法再现教学内容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想学求学。二是创设想像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寓丰富的感情于课堂,用生动的讲述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烘托气氛,寓知识于形象化提问、叙述之中,感染学生,教导学生。以师情、师心激生情、动生心。三是创设探究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没有好奇心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学生有了好奇才会去去探讨、发现与去创造。教师通过有目的地设置好奇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吸引学生积极求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激发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看法。总之,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相统一;使学生在感悟体验中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教师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用现代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营造优质的教学氛围,培养现代的人。
三、注重数学趣味性提问的技巧
提问技巧是良好教学的本质。教师经常使用提问题来确保学生注意和参与,并评估学生的理解。重要的是,除了出题者的意图与问题本身的问题。例如,为了确保学生专心,老师问学生“你在听吗?”以评估学生是否理解,然而,学生可能会说“是的,我在听”或者“是的,我明白了”,只是为了避免尴尬。比较这些简单的问题与那些让学生总结什么是讨论或征求学生意见说了什么。不同的是,虽然意图的问题仍然是一样的,间接的,开放式的问题让发散思维。这样的问题,使教师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真正的注意力。此外,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想法,从而主动、协同学习的发生。这说明了需要问正确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趣味。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趣味性问题,能全面促进学生观察问题与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画角》一节课中,提问:假如画108度角?想一想各种各样的情况;有几种方法?比较这些方法的异同点等。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理解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我们确定了小学生的几个长期记忆存储过程:排练,有意义的学习,组织,阐述和视觉意象。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将越来越多地发现这些过程的好处,并更频繁地使用它们。培养学生的爱好有几种途径:一是依靠数学本身的魅力,提高学生探究其乐趣。可根据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的喜好,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将枯燥的数学知识隐藏在有趣的数学情景故事中,调起孩子的胃口,使解决数学问题和学习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积极主动的事情。同时,还可考虑不同的形式,进一步调动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二是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让学生喜欢老师。学生只要喜欢老师就会喜欢老师的一切,包括教师所任的科目。这就需要老师经常主动联系学生,多谈论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家的人生趣事,并多谈每个学生的优秀之处,让他们觉得这个老师的平易近人,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与亲近感。这样,学生便会主动去寻求老师帮助,把老师当成他们心目中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老师尤其要注意到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多表扬少批评。考试完后教师就要表扬与鼓励,想方设法找到学生的优点表扬与鼓励他;注意不要在同学们面前批评差生,而是以私下交流进行导向性教育,师生平等来交流,这样有利于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这样的班级气氛下,全班都是优秀学生,所有学生乐于接近老师,帮助同学,也就乐学爱学。三是根据孩子的求知欲与个性特征,借助评价精心考虑的其它方式。比如,开展“一日一题”活动。每天布置一道趣味数学题让学生回家思考,第二天当小老师讲给学生们听,讲的好的奖励一种小书签,10个小书签可以换一个……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表扬评价调动起来了,有的家长也被调动起来了,学生感到其乐无穷。
五、强化互动,相互提高
课堂中,常运用的一个课堂模式就是互动。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点名解决,这样全员参与,自始至终注意力相当集中,差生为了防止被提问到而积极的思索,优生为了抢到提问题的发言权而认真的寻找问题。学生受我的影响,提问时往往提问比较差的学生,这样的过程使差生多了练习的机会,而且便于我对差生的学习情况能及时了解。同时优生在给差生讲评的过程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互动的另一个形式就是小组之间竞赛或检查。学了一个新知识,这个组的组长可以检查另一个组的组员,如果不会就给他的组长施加压力,从而在课下能主动地展开辅导,当然提问的组长还要负责检查被提问组的辅导情况。如果没有辅导或辅导不到位,将有权利给这个小组扣星。总之,提升小学数学老师教学能力,要从点滴做起,不断积累,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创新;要从细节抓起,循序渐进,大胆尝试。只要坚持,必然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兰.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幸福感[A].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提升教学能力范文3
(一)思想亟需转变,缺乏自我创新。小学语文是学生启蒙阶段最重要的学科教育之一,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知识点教学以及“满腹经纶”已经不符合当代教师的教学标准。一线教师要摒弃部分传统枯燥的教学设计,更不能依赖自己以往或者其他教师的课件进行整合。目前部分教师传统思想严重、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现代辅助技术不掌握等情况,以至于教学效果难以提升。教学能力提升需要具备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转变思想,通过创新使课堂充满情境和乐趣,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并不是一味灌输,而是主动参与、自主思考与探究的过程,最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真正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获取经验。
(二)教学反思不及时,培训指导机会欠缺。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必要手段,当前一线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反思采取应付的态度,教学工作随着下课铃声响起而结束,对于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学生是否都已了解、教学方式方法是否得到改善、教学课堂氛围是否好转等都没有顾及,教师自我教学能力得不到反思与总结。另外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即使有意愿丰富课堂内容,但发现经过教学设计后很难达到预期目标,遇到突发状况无法应对,迫于无奈还是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的灌输知识,究其原因缺乏科学专业的培训和教学指导,但目前地方学校培训力度不够,培训范围不广,教师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自己教学能力,更谈不上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规划。
(三)缺少自主学习,科研意识淡薄。目前个别教师缺少自主学习,常常以多年的经验以及雄厚的知识储备自居,而且由于评价体系的制约,部分老师认为提高学生成绩是首要任务,科研方面与其他教师备课、评课便可以替代。也有部分教师有兴趣和志向做科研,但是目前地方小学能提供的科研平台太少。老师们应该主动学习,在实践教学中发现问题,加以研究并总结,这样才能从提升自我教学能力,学校层面也应该尽可能的为一线老师提供科研平台以及创造科研条件。
(四)评价制度制约。目前我国地方小学语文教师的评价体制与国家提出的新课程标准中教育目标不完全相符,虽然小学阶段并没有强制性的升学要求,但在某些学校的实际操作中,看重的仍然是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而成绩会直接和职称评定、评优挂钩。教育管理者出发点是要提高教师甚至是学校整体的执教水平,但在操作中却走入过分注重分数的极端。一线教师面对这种评价制度只能将原本用于提升科研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时间用来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和试题讲解,这种省时高效的教学方式的确可以提高分数,但却与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背道而驰,导致学生苦不堪言,教师也饱受诟病。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一)转变思想,培养自我创新意识。教师应将改变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将学生的需求同教学目标与教学进度完美结合,丰富多样化的授课方式,能用微课堂甚至是网络技术补充教学内容,课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书本上的内容更情境化的传递给学生,课下使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介提供知识扩展,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授课方式可以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多样化,授课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多彩。另外定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语文知识竞赛,人文历史活动等等,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不只是能用分数来证明,还可以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二)加强教学反思,建立校本培训制度。教师应该对自己从备课阶段开始至教学结束后的全过程进行记录,每堂课后针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性梳理,课下询问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问题,课后与教研组教师共同讨论分析,并不断反思和总结。另外针对目前偏重于理论指导的讲授式报告培训,学校层面应建立校本培训制度,针对老师“走不出去”的情况,将学校作为师资培训的主阵地,内部通过教师的教研活动交流进行培训,校外邀请其他学校名师进校园举办教学实践交流活动,制定教师培训计划,使校本培训工作达到制度化、科学化、规模化。
(三)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升科研能力。语文教师应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学习,要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去分析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同时教师也要重视科研工作,学校层面也要推出校内提升科研能力计划,鼓励引导教师自身树立科研意识,重视教学方式和授课技巧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通过典型教师的科研宣讲和培训,让其他教师感受到科研就存在与日常教学中,互相交流不断反思和研讨来提升科研能力。
提升教学能力范文4
特级教师王燕骅老师说:“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当是教略,而学要丰;应当是教略,而学不略。”对略读课文的内容、词句、结构、表达方法,在整体感知的阶段,教师应力求放开,从略处理。只要求学生尽量快地尽量多地略读浏览,搜集信息,多角度、多方位地粗知文章大意,引导学生对全文形成一个比较粗略的整体认识。要达到这个目标,阅读方法的指导与选用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略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而体现略读教学的目标和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摘要法――指向搜集力的培养
略读,是以抓住文章主要信息为基本目的,大略地、非精细地读。在信息社会里,很多场合需要读得粗一点,快一点。因此,在略读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舍不得在这个环节花足时间,尤其是公开课上这一步骤往往成为“走过场”的匆匆表演。但笔者发现充分的“提取信息”环节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地静下心来阅读,可能提取的信息是零碎的片断的,但必须是每个人真实的阅读体验。将略读课文变成一个“信息源”,教师运用“摘要法”引导学生不断地去采集、处理信息,做到以一点引一串,以一串带全面,这样也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思维导图法――指向解读力和思考力的培养
解读力和思考力更多时候是互相作用的,两者均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思维是人脑对其知觉、表象、词语的加工过程,它以概括的形式,力求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以内隐的或外显的动作、形象或言语的形式表现出来。思维之所以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由于它能够对外界进入头脑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利用思维导图功能各异的图例在略读教学中的应用,以帮助小学生搭建思维结点,从而简化教师的备课思路,使教材更具直观性和可阅读性,进一步突显教材的人文精神,深化语文的人文性;是使小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的有效策略,从而提升解读力和思考力的发展。
以《珍珠鸟》为例,那么如何用思维导图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方面提高效率呢?我分别使用了鱼骨图、矩阵对比图进行了尝试。
在本课中,鸟对人由开始的“害怕”到最后的“信赖”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我”精心布置了一个幽静、安全的居室;二是“我”不打扰小鸟的生活。鱼骨图的构图所在就是研究这一事件的发展和内在的关系,根据课文线索进行寻根追源,最终构成了这篇课文的一个完整的线索图,而线索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就是在教学中的重点。利用鱼骨图备课,使我不仅抓住了课文重要的环节,更重点分析了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从而对课文整体的把握有了更清晰的概念。接着,是指导学生的图例应用了。
思维导图法形式多样,操作性都非常强。笔者曾在2010年上半年在学区上过一堂略读课文专题研讨课《渔夫的故事》,就是利用鱼骨图梳理课文结构,简单分析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征,学会抓要点复述,板块设计重点指向信息的解读和运用,受到沈大安老师的好评。另外,在平时的课堂中,我还特别喜欢利用“对比图”来比较两篇有相似点的课文。如第9册中第8单元的主题是“走近”。两篇略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在花山》的相似之处是赞扬的凡人情怀,而且都运用了细节描写,这就是图例中的核心区域。而图的两边要找课文另外的一些独特性,这就需要孩子更仔细地阅读和比较,从故事背景、选料、结构、表现手法、人物品质等方面寻找差异。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解读力和思维力。
三、书写感受法――指向评价力的培养
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曾在《浅说略读课文教学》的讲座中指出:可以在略读课文中安排一些练习,比如写下大意,写下感受,写下自己对内容或语言的看法。实际上,这不仅是一种对学生的言语训练,更是对学生评价信息的能力的训练。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这样的练习。
如,在教学《刷子李》一文时,可以让学生用第二人称“你”来表达他们眼中的刷子李的形象,也可以用上“于是,我明白了_________”这样的句式来写感受。学生的感受精彩纷呈:(略)
“书写感受法”一样可以灵活多变地运用。不仅可以用在课尾,也可以用在课中,不仅可以用在重点段落,也可以用在课题里。比如,2010年11月上旬,笔者在“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观摩了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略读课文《与象共舞》。第二板块的教学,王老师在引领学生发现并学会把握中心句的“诀窍”的基础上,再让大家捋一捋这篇课文的内容,深入理解“人象无间”的浓情厚意。接着,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人”,然后提问:那么,“象”应该写在哪里?为什么这么写?学生个性化的书写就是他们对文本内涵个性化的评价:
生1:将“象”字写在“人”的右边,紧挨在一起,像朋友一样亲密。
生2:将“象”字写在“人”的下面,因为泰国的人经常骑象。
生3:将“象”字写在“人”的上面,因为泰国的象经常给人做按摩。
生4:将“象”字和 “人”字重合,因为人和象是平等的
……
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却将文本内容的精髓展现,将学生富有个性的体悟展现。由此可见,根据板书来设计问题,让学生书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时也是很好的培养学生评价力的途径。
提升教学能力范文5
教育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总和[1]。同时,也是由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构成的一种职业素质。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对高校教师胜任工作的基本要求[2],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和造就综合素质高、理论基础实、实践能力强,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是“双能型”教师,既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又具有产学研合作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内容驾驭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科研促进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3],同时还必须具有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等。
2影响应用型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普遍不高,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师总量不足,结构不太合理,整体素质不太高
学校学生规模发展迅速,教师引进难度大,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高职称教师引进的难度更大,引进的教师以刚毕业的年轻硕士、博士居多,生师比严重失衡,教师教学任务重,很多青年教师刚毕业就直接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经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普遍不高,教学效果难尽人意。
2.2教师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技能
学校新引进的教师多为非师范类毕业生,没有系统学习教育理论,尽管在岗前培训中学习了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等内容,但因为时间短,学习不够充分,无法形成系统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同时,在培训中缺乏对教学方法、教育技术、课堂管理等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造成教师教学能力欠佳,教师的教学能力、授课质量与本科教学要求有较大差距[4]。
2.3教师缺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由于受到传统的大学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影响,一些教师注重知识传授,对生产实际不熟悉,实践经验不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方式和教学要求把握不准。一些教师习惯于原有思维和方法,对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法研究重视程度还不够;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不多、不够主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理解还不够准确、不够清晰。
2.4部分教师科研促进教学能力不强
一是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整体不高。二是对于科研服务教学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科研服务教学的主动意识还有待增强,在一定时期,在教师职称评定等制度设计层面上一定程度存在着“科研化”的倾向,对教学中心地位的保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个人的科研活动与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之间联系性不高,把科研和教学割裂开来,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上,导致教学水平不高。
2.5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督导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校外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各种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分散,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改进机制不够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的调控作用不能完全发挥。
2.6缺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专门组织机构
大部分高校的机构设置也比较笼统,职能没有充分发挥,没有独立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有的是人事处下设的师资科负责全校师资队伍建设和规划工作,有的是教务处下设的教研科主要负责教师教学奖项的评选以及新进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二者之间存在职能交叉,都对教师教学提供支持和服务,但发挥的作用有限[5]。鉴于上述原因,势必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采取有力、可行的措施,大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这不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是教师改善自身教学能力结构的需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需要[6]。
3应用型高校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举措探讨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我院作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下面结合我院的一些主要做法,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举措。
3.1健全师资建设规章制度,激励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近年来,学校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综合素质培养的实施意见》、《关于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有关规定》,《铜陵学院加强“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铜陵学院“选派百名教师访学工程”实施方案》、《铜陵学院百堂“精彩一课”实施方案》和《铜陵学院关于科研促进教学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加强新教师岗前培训,强化教学基本技能;完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机制,突出“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建立教师教学监督和动态评价机制,提升教师教学自控能力;强化应用性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提高科研促进教学能力;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3.2开展教育思想观念讨论,促进教师树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
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广泛深入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以此推动教师深入思考、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和规律,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和培养渠道,进一步确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牢固树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贯穿于学校的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等全过程。
3.3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以实施“五个计划”、实现“五个一批”为重点,充实专任教师数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即:尽快研究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计划”、“百名教师访学计划”、“百名教师挂职计划”,努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聘请一批“双能型”教师、共享一批优质师资、培育一批学术带头人、转岗一批不胜任人员。3.3.1着力充实专任教师队伍加大教师引进力度,采用学校内部聘任和人事等形式,弥补教师队伍数量不足,重点加强学校特色专业和新办专业的师资力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师资队伍结构。修订人才引进政策,积极争取省厅的政策支持,为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争取政策空间。加强返聘、外聘教师工作,返聘教学效果好的退休教师,建立相对固定的外聘教师群,加大从行业、企业弹性聘请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进一步落实与合作高校优质师资队伍共享共建。3.3.2大力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召开人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具体措施,努力实现稳定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计划”,制定《铜陵学院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选拔及管理办法》,实施校内学科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3.3.3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落实《关于进一步强化“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培养“双能型”教师。继续实施“百名教师访学计划”,每年选送20-30名教师到境内外访学交流。实施“百名教师挂职计划”,用3年时间选派100名教师到政府、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制定青年教师的学历学位再提升实施办法,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严格执行助教制度、岗前培训制度、专业培训制度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开展“一帮一”、“以老带新”和“传帮带”活动,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和岗位职责、学术道德、教师风范等方面的教育。推进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培养一批具有示范及带头作用的教坛新秀和教学名师,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核心竞争能力。3.3.4着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的作用。成立引进教师审核委员会,严把教师引进的入口关,确保引进人才的素质。组织开展教师岗位练兵活动,经常开展示范教学、观摩教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多媒体教学评比等活动,扩大教师参与面,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重视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同行相互之间的帮扶和学习。加强科研团队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进教学。通过几年的建设,学校多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省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师德标兵”、“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学校拥有2个省级教学团队、4名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3名省级教学名师、5名省级教坛新秀,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2011-2013年共有60多名教师申请攻读博士学位,选派了100多名教师赴国内外访学进修、125人次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在2013年安徽省首届普通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学校选派的3名教师分别获得文科组和工科组一等奖、理科组二等奖的好成绩。在2013年度“英国国际微电脑鼠大赛”中,学校一名教师的两件作品在决赛中分别喜获冠亚军。
3.4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考评制度
提升教学能力范文6
在教学中合作的定义是把教师当作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协作交流,并且通过讨论的方式将问题进行解答。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激发,同时因为有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也能减少学生犯的错误,这是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能够节省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到其他与音乐相关的知识点上,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能节省精力投入到如何优化教学方式上,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互惠的。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是需要教师去进行探索和研究的。
一、进行合理的分组
合作学习就离不开分小组这个流程,教师在进行小组分配的时候,教师需要进行多个方面的考虑,如学生的音乐成绩和基础,对于音乐感兴趣与否,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对学生考察之后,才能保证分组过程中的公平,使得每个小组之间都比较平衡,差异比较小,这样小组在进行竞争的过程中才能保证公平。对于小组进行了合理的分配之后,学生之间的合作才能有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这是合理合作的重要依据。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优点,找到机会就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音乐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防止学生走入学习的误区,这样学生才能在合作的过程中慢慢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且能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学生未来的音乐学习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四季童趣》的教学时,我不会像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样,仅仅让学生进行教材的理解然后再对他们进行讲述,我是会让学生使用小组的方式分别表现不同的季节,接着加上适当的肢体语言,对这样的歌曲进行表达,最后我会评价每个小组之间的优点和不足,对表现最好的小组可以适当给予一些小小的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优点,并且因为有着一定的竞争性,小组成员之间会非常积极进行合作,这样学生的合作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提升,教学目标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创建相应的合作环境
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枯燥乏味的课堂环境会让学生慢慢地丧失对于音乐学习的注意力,最后导致学生不再对音乐感兴趣,这样对于教学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创建适合学生学习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合作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在音方淌业那奖谏匣一些有意思的图案,贴上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将教室进行美化,学生在这样的音乐教室中会不由自主地感兴趣,慢慢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接着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对墙壁上的图片进行猜测,看每幅图片都对应着哪首歌,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激发,进而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得到慢慢提升,学生的抵触也会自然而然变得小一些。
例如,我在教学生《小鸟小鸟》这首歌时,我先不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曲目,而是先让学生聆听,将自己听到歌曲后脑海中出现的画面使用画笔描述下来,接着可以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将感觉表达的最好一位推选出来,最后可以进行小组之间的评比。先使用歌曲帮助学生创建一个较为合适的学习环境,再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合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样的合作环境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这对学生未来良好的合作习惯养成有着明显的影响。
三、合作方式的多元化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会局限于一种合作的方式,学生在一成不变的合作方式下进行学习会慢慢地丧失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且也会丧失合作的能力,到最后学生会变得十分应付,不会真正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相应的探究。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寻找多种多样的合作方式,使得学生的兴趣能够一直保持在音乐的学习上。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发掘。教师在教新的歌曲时,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分享经验,最后展示每个小组合作之后的成果。在教了一定的曲目之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举行一个小小的音乐会,这需要每个班级成员投入到准备中,在准备的过程中自然避免不了相互之间的合作,并且学生之间的情谊也会得到很大的加深。在每个学期末,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进行成果展示,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让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中。使用多种多样的合作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也能得到一步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