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赛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竞赛的意义

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1

首先,体育本身具有导向性的作用。体育锻炼,不仅在于育体,而且也在于育心,古今中外,一概如此。我国西周的礼射,在于"明君臣之礼,明长幼之序",通过射而进行道德教育。古希腊斯巴达的军事体育,鲜明的体现出为培养效忠奴隶主国王的忠君思想和行为的培养与教育。现代社会中也是如此。美国认为体育是一种教育力量,对促进青少年感情的成熟,形成道德观念,培养性格和合作精神,潜力是巨大的。芬兰主张通过体育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和社会教育,培养与社会接触的能力,为他人着想,为人正派的品质,并且通过体育进行美学教育,使学生获得身体运动时的自我表现能力。前苏联、日本等许多国家,都将体育作为形成青少年的道德和精神面貌的积极手段,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余时间相对普通高中比较充裕的特点,举办好体育竞赛活动能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找准人生的坐标,端正人生的航向,去追求不同的目标和理想,促进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的发展。

其次,体育竞赛具有激励作用。这是由体育的竞争性所决定的,体育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他们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通过体育竞赛活动让中职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或优势,增强自信心,教师紧紧抓住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加以耐心、适时的启发诱导,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转化。如2003级烹饪一班有五名同学,刚入学时不服从教师的管教,各科教师反应均很强烈,但是,这五名同学都很喜欢篮球运动,班主任和体育老师正是抓住了这个要点,紧密配合对他们进行了教育转化工作,针对他们在篮球竞赛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点进行表扬,同时对一些不良行为适时地进行说服教育,收到了其它教育方式无法达到的效果,通过校内两个篮球赛季的磨练,这五名同学从开始影响老师正常上课到后来能主动协助班主任老师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三,体育竞赛具有凝聚力的作用。体育竞赛活动能使广大学生由于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群众意识而凝集在一起,这体现在集体项目上:如篮球、拔河比赛等,他们更容易为了集体利益、荣誉,克服自身的一些缺点而紧密团结在一起,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更有利于学生不良习气的矫正,更有利于他们形成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思想品德。

第四,体育竞赛尤其对表现不好的中职生具有约束的功能。体育竞赛本身就具有严格规范,加强学生组织纪律性的特点,对中职生的思想和行为起着约束功能。如在进行篮球比赛时,对每位中职生来讲是公正平等的,无能你平时怎么样,你必须服从裁判,才能正常参与到这项活动当中来,否则就只能坐壁上观,充其量是一个看客。如篮球联赛中,对场上、场下同班同学不文明和不服从裁判员裁判的行为,学校有针对性的增加了参赛班级同学(包括参赛班级全体同学)技术犯规的判罚,在同学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场上或场下同学一出现不文明的行为,同班同学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阻止,生怕本班被判罚技术犯规,很容易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较直接地理解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有形无形之间就使该同学为了适应这项竞赛活动的需要,主动地改正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并在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争取成为同班同学心目中的英雄或偶像。

第五,体育竞赛具有愉悦身心和享受成就的作用。体育竞赛能给学生精神上愉受,减轻焦虑状态,缓解抑郁症状,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训练和拼搏,一旦能完成预先的目标、取得一定的成绩,他们所获得的成就感、自豪感是不言而喻的;反之,如果没能完成预先的目标、失败了,也能通过老师经心的心理疏导,抓住这挫折教育的良好时机,磨练同学们百折不挠的意志,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在现代社会,这种顽强的百折不挠的意志是一个成功者不可缺少的条件。”

显而易见,做好校内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工作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当然,体育竞赛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是首要。学校体育竞赛的组织工作需要配合的学校部门较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难度较大,建立一个由一名校长分管领导下的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其次,要通过学校的橱窗宣传栏、晨会等各种方式加强宣传,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体育竞赛的意义和功能,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组织工作上能争取得到大家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第三,赛练结合,认真搞好班级普训,以点带面,不断提高竞赛水平。据调查近几年的中职生虽然参加了体育加试,但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却普遍较差,所以较快提高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是搞好体育竞赛的基础。十几年来,我校坚持了针对体育竞赛项目进行了全校性的普训,每个班可以选派4至6名同学参加,这些同学通过普训后都成了各班体育活动的带头人、教练、组织者,大大推动了全校体育竞赛工作的开展,效果非常明显。

第四,要形成传统。任何活动的组织工作必须要保持一个良好的传承性,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校内体育竞赛刚开始举办的时候,可能由于没有经验,组织的难度也较大一些,但随着后续比赛的举办,经验的积累,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同,逐步形成传统,就能获得更佳的效果。如我校近几年来田径运动会、篮球联赛、拔河比赛、跳绳等传统赛事的举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许多通过参加校内体育竞赛活动转化好的中职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工作上屡有建树,他们每当返校时都从内心由衷地感谢母校对他们的教育转化,普遍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这种成绩,是与母校的培养分不开的。

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体育赛事 短期影响 长期影响 经济效益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B017)

1.体育赛事的由来

体育赛事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前的古代埃及,就有了人类最早的体育赛事,那时的体育赛事还是作为祭祀活动的表演项目出现的。到了1896年,希腊雅典举办了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标志着人类最大规模的综合性体育赛事活动创立。之后,体育赛事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体育也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生活元素。

时至今日,我们耳熟能详的体育赛事名目繁多,赛事内容包罗万象。规模最大的当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国际足联举办的足球世界杯则吸引了数十亿的电视观众。此外,F1方程式、四大网球公开赛、欧洲足球五大联赛、国际田联黄金联赛都是颇具影响力的重要体育赛事。拿我国来讲,世乒赛、汤姆斯杯、尤伯杯、女足世界杯、斯诺克台球赛,都是大众百姓喜闻乐见的体育赛事。

体育赛事发展到今天,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赛事本身的固有范畴。目前,依托于体育赛事的商业发展如火如荼,赛事转播、赛场广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巨大。可以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赛事已经成为承载商业运营、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载体。

2.从经济视角看体育赛事

本来,体育和经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体育是体育、经济是经济。但是,体育赛事尤其是重大体育赛事的影响力,令众多商家羡慕不已。经过商家的不断运作,体育赛事也渐渐有了经济属性。反过来讲,通过商家的包装和炒作,体育赛事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比如,最初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其性质是民间的,参与者也大都以自费的形式参加比赛,运动员也不会因为比赛失利而痛哭流涕。然而,现在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经济色彩,运动员大都由国家支付参会费用,并可以获得不菲的经济收益,一场比赛结果可能给投资者和经纪人带来巨大损失或收益。

那么,体育赛事都有哪些经济性特征呢?笔者认为,至少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2.1体育赛事是周期举办的

体育赛事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比如奥运会是4年一届、亚运会也是4年一届,而F1赛事、四大网球公开赛、欧洲足球五大联赛等等,都是1年一届。这个明显的周期性,可以给体育赛事的举办者、参与者和经营者预留足够的准备时间。尤其对于经营者,可以在周期间隔内,进行更加充分的市场调研、经营规划和经营准备。

2.2体育赛事是独一无二的

虽然体育赛事是周期举办的,但即便同类赛事也绝不会有相同的两届出现,因为赛事的举办地、参赛选手、赛事的观众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比如,同是法国网球公开赛,同样是费德勒和纳达尔两人进入决赛,却依然可以吸引无数的观众来欣赏比赛。再比如,同是菲尔普斯,三届奥运会的表现却迥然不同。正是因为这种唯一性,给体育赛事带来了独特的魅力,也给因体育赛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3体育赛事是垄断经营的

体育赛事一般都有特定的经营者。比如,世界杯和各种足球类运动,都由国际足联(FIFA)发起和管理;最大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奥运会,则是国际奥委会的特有领地。相应的,国际田联、国际泳联、国际乒联,都有自己的专属经营区域,专门负责相关领域的体育赛事活动。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体育赛事的经营垄断,只有和这些体育组织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才能拥有某项赛事的特许经营权。

2.4体育赛事属于服务业范畴

体育赛事的经营者,通过各种方式宣传体育赛事,吸引观众欣赏,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比赛场面的视听感受,具有明显的非实物性特征。因此,有关体育赛事的经营,是一种典型的服务业。

2.5体育赛事的比赛质量无法预测

人们购买体育赛事的相关服务,往往是以门票的形式支付。在购买服务的时候,服务尚未发生。观众之所以愿意购买体育赛事的服务,一般是受到体育赛事的级别、参赛选手的魅力、对比赛精彩程度预期等影响。但事实上,体育赛事的精彩程度,与天气情况、参赛选手的状态等因素有关。在很多观众期望值很高的体育赛事中,经常发生比赛过程和质量与相应赛事和参赛选手水平严重不符的情况,让观众感觉到失望。或许,这也是造成伦敦奥运会国羽消极比赛刺激英国观众神经的真正原因。

以上,我们分析的是体育赛事自身的经济价值。实际上,看体育赛事的经济效益,还应该充分考虑体育赛事对于一个地区整体经济的作用。

3.体育赛事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怎么判断一个地区的经济是否增长了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这个地区生产要素的流动情况,看这个地区的投资、消费、出口情况的变化。一般来讲,一个地区的经济在发展,必然会出现投资增加、消费需求增长、出口增多的情况,反之,这个地区的经济可能出现衰退。

为了判断体育赛事对于地区经济增长有何作用,我们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3.1体育赛事的短期经济增长效应

根据基本的经济运行规律,一个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投资、消费、出口。因此,如果体育赛事能够促进一个地区的短期经济增长,必将对这三个要素中的某些要素产生拉动作用。

3.1.1体育赛事的举办会拉动投资需求

一般来讲,体育赛事的举办至少会给地区投资带来两大方面的需求:一是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二是配套服务投资需求。首先,要举办体育赛事,必须有足够比赛所用的体育场馆。尤其是大型的综合体育赛事,往往需要多种类型比赛的场馆。另外,比赛场馆周边的交通设施、居住设施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建或新建。其次,体育赛事举办的同时,与之配套的各项服务项目必须启动,以迎接随之而来的大赛参与者和观众。这些服务项目除了餐饮、娱乐等设施外,还包括各色旅游项目。可以说,一个地区承办体育赛事、尤其是大型综合体育赛事,会吸引从政府到民间的大量投资,形成短时投资的爆炸式增长,推动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3.1.2体育赛事的举办会带动消费需求

体育赛事对于地区消费需求的短期影响,主要指体育赛事举办期间,在举办地形成的餐饮、娱乐、交通、住宿、旅游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对于大型综合体育赛事,这种需求又分为集中需求和分散需求。比如,奥运会期间,各国代表团在奥运村的“吃穿用住”属于集中需求。而比赛间歇期,运动员和观众在举办地的分散消费,则属于分散需求。这种短时的消费拉动,一般会造成赛事举办地当月的GDP大涨。

3.1.3体育赛事的举办会推动出口需求

这里的出口需求,仅指赛事举办地区的区域内净出口。由参来人员、外地观众、赛事旅游者产生的消费行为,对于举办地而言完全属于净出口。除此以外,赛事举办地还可以通过赛事转播权出让、广告时和广告位出让,赢得地区外企业的消费,进一步扩大净出口份额。

可见,从短期角度来讲,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于举办地的地区投资、地区消费、地区出口都会带来正面的刺激作用,从而促进举办地的短期经济增长。

3.2体育赛事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

实际上,体育赛事对于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会因为比赛过去而完全消失,这种促进作用将长期存在,即对举办地的经济增长形成长期促进作用。

3.2.1体育赛事对于举办地的投资、消费影响长期存在

体育赛事过后,与赛事配套的各项投资还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作用。因为,大型基建项目都是分阶段完成的。尤其是国家拨款形成的政府投入,会依据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情况追加新的经费投入。而且,体育赛事吸引的资金投入,最终会转化为大量的硬件设施,留存于体育赛事的举办地,继续发挥其功能作用。比如,北京奥运会后,水立方、鸟巢等场馆又为很多新的体育赛事所使用,继续创造着经济价值。

体育赛事的举办,往往会在举办地形成某种文化特征或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名胜。体育赛事过后,还会有新的消费者来享受赛事举办地的文化盛宴和体育名胜,由此引发的消费虽然不及赛事举办期间的额度大,但持续时间却是非常长远的。

3.2.2体育赛事的举办可以完善举办地的经济体制

一个地区能够获得某项体育赛事的举办权,并使体育赛事获得圆满成功,需要该地区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支持。为了能够达到足够的竞争力,一个地区在申办体育赛事时,必须在众多指标方面都达到甚至领先国际水平。因此,自赛事申请伊始,地区就必须全力完善各种体制,大力发展科技创新能力。

当一个地区的一次申请未成功时,为了不造成原有投资的浪费,国家会继续加大投入促成该地区对某项赛事的二次申请,北京奥运会的申办就经历了这个过程。这期间,势必要根据落选的原因,全力改进不足之处。可以说,一个地区对某项有知名度的体育赛事的申办过程,也是这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当赛事成功举办后,这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发展能力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了,具备了强劲的经济发展动力。

3.2.3体育赛事的举办可以大幅度提升举办地的劳动生产率

一个地区经济的长期增长,从根本上来说依赖于该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而影响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关键要素,又包括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劳动力素质能力。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于举办地基础设施的水平提升,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这在前面已经分析过了。

实际上,体育赛事的举办,还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举办地劳动力素质能力的提高。第一,举办地为了迎接体育赛事的到来,会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地区人口素质。举办地人们,本身的地区成就感、国家荣誉感,汇集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会长期的存在并升华为地区文化。这种文化特征,对于激励人们乐观、勤奋地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二,体育赛事的申办到举办期间,举办地的各类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为圆满完成体育赛事做好充分准备。当体育赛事过后,举办地很多人员的业务能力已经无形中有了相当的提升,地区平均劳动力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形成促进地区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因素。

可见,从长期角度来讲,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于举办地的经济体制完善、劳动生产率提升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举办地的长期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丛湖平.体育产业与其相关联产业部门结构关联变动机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2.5: 31-35

[2]董杰.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9

[3]李立峰.浅议我国体育经济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J].企业经济,2006.5: 13-15

[4]吴颖,刘志迎,丰志培.产业融合问题的理论研究动态[J].产业经济研究,2004.4: 64-70

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 组件;体育径赛项目;动态分组算法

中图分类号 TP39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1.01.001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a Dynamic Grouping Algorithm Dynamic GroupingAlgorithm Based on Track Events

GAO Rong-fang1YIN Li-jun1ZHANG Jing2

1(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Xi’an Shiyou University,Xi’an 710065,China)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Xi’an Shiyou University,,Xi’an 710065,China)

【Abstract】Group and track distributions commonly used in sports management softwares are processed in eight-track way, the arrangement algorithm of which is fixed, with certain defec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algorithm that is Dynamic Grouping Algorithm, which is not limited by tracks and accounts. It also discusses how this algorithm is used to distribute groups and tracks flexibly in the campus track and field games in the order book arrangement system with component-technology. By experiments, it is proved that can distribute track events into groups and tracks flexibly and quickly, and remedy the shortage of the current sports management software to a certain extent.

【Key words】 components; track events; Dynamic Grouping Algorithm

0引 言

校园田径运动会的编排工作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传统的人工编排操作效率低、准确率低,抄写任务重,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由计算机实现秩序册的编排使原来人工完成的繁琐的组织编排工作通过简单的操作得以实现,使运动会组织管理工作变得简单、高效和灵活[1]。

目前,有关运动会管理的各种软件中,针对体育径赛短跑类项目分组分道问题多以固定八道,以运动员报名顺序排放运动员的道次。这种编排方法有时会造成最后一组只有一两名运动员,而其它组均为八名运动员的情况;或者造成某院系多名运动员排在同一组别参赛,或某院系总在固定某一道次上参赛的情况[2]。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不受道数限制的动态分组算法,该算法可以有效解决体育径赛项目分组分道中存在的问题。

1基于体育径赛项目的动态分组算法设计

1.1 定义

定义1集合A={ | 是参加某一项目的某一性别运动员相关信息的记录},A的基数即该项目该性别的参赛人数为 。其中, ={运动员编号,运动员姓名,运动员所在院系编号,运动员所在院系名称}。

定义2集合B={ | 是参加某一项目的某一性别运动员所在院系相关信息的记录},B的基数即院系数为 。其中, ={院系序列号,院系编号,院系名称,符合条件的参赛人数}。院系序列号初始值是按为未分组分道前该项目该性别该院系的参赛人数降序排列,若参赛人数相同则按院系编号升序排列。bp表示院系序列号为 的院系,C(bp)表示序列号为 的院系符合条件的参赛人数。

定义3项目的组 。其中,m表示某项目某性别的参赛人数 ,运动场的跑道数8。

定义4起始道数k和道数h。若 的余数为0,则 ;若 的余数不为0,则 ,

1.2 算法的基本思想

本文提出的基于体育径赛项目的动态分组算法(Dynamic Grouping Algorithm,简称DGA算法) 的核心思想是首先将各参赛院系按照参赛人数的降序排列,然后通过计算参赛运动员所在院系的个数与当前组别的道次数之间的关系决定不同的填道次方法,并按照参赛运动员人数、运动场总道次、尽可能对院系运动员均匀分布的原则计算出参赛运动员应有的组别和道次。

为描述算法流程的方便,设立两个临时变量i和j,其中 表示当前的组次, 表示当前的道次。

基于1.1中的定义,DGA算法详细描述如图1流程图所示。

图1DGA算法的流程图

Fig.1the flowchart of DGA Algorithm

2DGA算法在运动会秩序册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2.1 利用DGA算法设计径赛项目分组名单自动生成模块

根据DGA算法的基本思想,我们利用C#语言和组件[3,4]设计并实现了运动会秩序册管理系统中的径赛类项目按分项分组名单自动生成模块。其具体功能包括:插入预先设置好格式的各院系径赛分项分组名单表、获取参加各径赛项目的运动员信息、根据径赛项目的分组分道规则将运动员填入应有的组别和道次、将结果填入各院系径赛分项分组名单表。

实现的主要方法包括:

(1) GetNewRange(Document doc):用于在Word文档中创建一个新文本范围。

(2) AddParagraph(Document doc, string content):向Word文档中新增一个段落,并将具体的文本内容添加到该段落中。

(3) InsertPageBreak(Range range):用于向文本范围后插入分页符。

(4) InsertTableOfEventGroupIntoDoc(Document doc, ArrayList eventOrderItems):设置各院系径赛分项分组名单表的具体格式。

(5) InsertEventGroupSegmentIntoDoc(Document doc):定义将各院系径赛分项分组名单表插入Word文档的方法,并定义表格涉及的具体内容。

(6) GetDeptEventPlayers(string mainId):获取参加各径赛项目的各参赛院系信息,并统计各径赛项目的各参赛院系的个数。

(7) GetEventGroupCount(string mainId):利用DGA算法,获取径赛项目的分组规则,按照院系运动员信息、参赛运动员人数、运动场总道次来计算参赛运动员应有的组别和道次,实现参赛运动员的合理分组分道。

(8) GetEventPlayerCount(string mainId):获取各院系参加单项比赛的运动员人数,并根据获取数据对各院系按参赛人数降序排列,按此顺序取运动员填入各组别各道次。

(9) GetEventOrderItems():获取各径赛项目参赛运动员分组分道后的信息条目,展现参赛运动员的合理分组分道。

2.2径赛项目分组名单自动生成模块的业务模型设计

2.2.1静态建模

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来组织和设计径赛项目分组名单自动生成模块的业务模型[5],其类图如图2所示(限于篇幅,类图中的方法均未写出参数)。

图2径赛项目动态分组名单自动生成模块类图

Fig.2the class diagram of track event Dynamic Grouping list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module

径赛项目分组名单自动生成模块的业务模型主要涉及四个自定义类:

(1)WordMethods类,负责调用Word组件,实现Word文档的格式化输出。

(2)WordManager类,负责调用WordMethodLibrary.dll组件[6],实现各院系径赛分项分组名单表的格式化输出。

(3)EventOrderItem类,负责存储各径赛项目分组信息条目,有四个属性:TrackNo(道次),PlayerNo(运动员编号),PlayerName(运动员姓名),DeptName(运动员所在院系名称),这些是各院系径赛分项分组名单表涉及的内容。

(4)EventOrderList类,封装了DGA算法,具体实现参赛运动员的分组分道。

2.2.2动态建模

径赛项目分组名单自动生成模块的业务模型中所涉及到的类及其方法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通过顺序图说明,如图3所示。

图3径赛项目分组名单自动生成模块业务模型的顺序图

Fig.3the precedence diagram of business model for track event grouping list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module

3结束语

针对目前运动会管理软件中体育项目分组分道问题存在的一些弊端,本文提出了一种不受道数限制的动态分组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校园田径运动会秩序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校园田径运动会的秩序册的自动编排工作,极大地提高了运动会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实践证明,DGA算法对参赛运动员进行分组分道的合理性要高于传统八道分组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运动会管理软件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胡江华.田径运动会编排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9

[2] 尉鹏博.运动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6

[3] 葛芬,吴宁.基于多种技术的Word设计文档自动生成平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36(2):263-266

[4] 彭天翔,曹F.基于中间件的Web应用组合工具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31(7):1500-1502

[5] 张昊,王魁生,方明.基于泛型技术的导航树生成策略[J].计算机工程:2009,35(9):55-59

[6] /en-us/library/aa192495.aspx

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4

2月底,笔者所在的学校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选拔数学竞赛苗子的考试,在这份选拔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引起笔者的注意.

题目1 有一只手表每小时比准确时间慢3分钟,若在清晨4:30与准确时间对准,则当天上午手表指示的时间是10:50,准确时间应该是几时几分?

这道试题初看并不很难.但是,在每班挑选出来的最优秀学生的120份试卷中,做对的人数寥寥无几,甚至有不少学生干脆把这题放弃不做,是什么原因难倒这么多的学生呢?笔者带着这种疑惑,准备在上新课前把这道题的解法与班级中的学生进行交流. 下面是笔者和学生进行解法探讨过程的教学片断.

2 教学片段

2.1 一个又一个的错误解法自然生成

师:在题目中,手表每小时走的比准确时间慢3分钟,这说明手表1小时就比准确时间慢3分钟,x小时就比准确时间慢3x分钟.于是,只要我们先求出从清晨4:30到上午10:50经过的小时数,是不是可以相应地求出手表慢的分钟数,从而求出准确时间?请同学们试着做一下.

笔者之所以这样的启发(当然思维的深度也被降低),觉得这道题难是因为许多学生没能够理解“手表每小时比准确时间慢3分钟”的含义,如果真的理解了,相信大多数学生还是能够做出来.

果然,不出所料,全班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举手准备发言.

生1(急不可待地发言):老师,我已经求出了.

解法1 从清晨4:30到上午10:50经过的小时数是:1056-412=613,从而可得手表慢的分钟数是:613×3=19,因此准确时间是:10:50-0:19=10:31.

生2(马上质疑):如果准确时间真的是10:31,而手表时间10:50,那么手表每小时肯定比准确时间快了,而题目的条件是手表每小时走的比准确时间慢3分钟,因此生1的答案是错误的.

师:是呀,准确时间不可能是10:31,这说明生1同学的解法有漏洞,那么哪一位同学能想出弥补这个漏洞的方法吗?

顿时,全班学生处于紧张的思维状态,不一会儿,生3同学站起来回答.

生3:老师,我想,准确时间应该是手表现在的时间10:50加上手表慢的分钟数19分,

解法2 从清晨4:30到上午10:50经过的小时数是:1056-412=613,从而可得手表慢的分钟数是:613×3=19.因此,准确时间是:10:50+0:19=11:09.

全班学生点头表示同意,老师在黑板上高兴地书写生3解题的全过程(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数学组老师拟定的正确解答).

师:这题出自于我们这次数学竞赛班选拔赛试卷中,应该不算很难吧…

这时,生1急切地站起来.

生1:老师,我想出了一种新的解法.由于1小时=60分,因此手表的60分钟=准确时间的63分钟.于是算式应该是这样的,

解法3 10时50分-4时30分=6时20分=380分钟, 所以380×6360=399(分钟)=6时39分钟,所以准确时间:4时30分+6时39分=11时9分.

生1的视角与众不同,他解题的关键是把“手表每小时比准确时间慢3分钟”的条件理解成“手表的60分钟=准确时间的63分钟”,同学们投来赞许的眼光.

生4:老师,我可以把生1同学的解法改进一下,

解法4 由于手表的60分钟=准确时间的63分钟,因此手表走60分钟时,准确时间比手表时间多(63-60)=3分钟.所以380×360=19,故准确时间:10时50分+19分=11时9分.

生4:我用已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方法来解.

解法5 设手表从清晨4:30到上午10:50,准确时间走了x分钟.

x380=6360,解得,x=399, 所以准确时间:14时30分+6时39分=11时9分.

解法6 设手表从清晨4:30到上午10:50,准确时间比手表时间多走了分钟.

x380=63-6060,解得,x=19, 所以准确时间:10时50分+19分=11时9分.

笔者看到有那么多的学生神色飞舞,思维齿轮在高速运转,想出一个又一个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心里也激动不已,考虑到这道题的教学任务已经圆满完成,正想要把主题引向新课的内容时…生5学生举起手来了.

生5:老师,我认为上面的这些同学解法都错了,因为这些解法的依据是把“手表每小时比准确时间慢3分钟”错误地理解成“手表的60分钟相当于准确时间的63分钟”,事实上应该理解成“准确时间过了60分钟,手表实际上只走了57分钟”.

生5的发言震撼了在座的每位同学,也深深地震撼了我.我们数学组的老师也不是把“手表每小时比准确时间慢3分钟”理解成“手表的60分钟相当于准确时间的63分钟”吗,实在没想到过“准确时间过了60分钟,手表实际上只走了57分钟”.于是,我想把这节课的任务就放在探讨这道题的解法之中,决定把解决这道题的任务抛向生5同学.

师:你的理解更有道理,按你的说法这题该怎样解呢?

2.2 一串正确解法的凸现

生5:这很简单,

解法7 因为已知道手表的时间:10时50分-4时30分=6时20分=380分钟,而手表的57分钟=准确时间的60分钟,所以380×6057=400(分钟)=6时40分钟,所以准确时间:4时30分6时40分=11时10分.生6:老师,我从生5同学解法那里,也得到3种解法.

解法8 由于手表的57分钟=准确时间的60分钟,因此手表走57分钟时,准确时间比手表时间多(60-57)=3分钟.

所以380×357=20,所以准确时间:10时50分+20分=11时10分.

解法9 设手表从清晨4:30到上午10:50,准确时间走了x分钟.

x380=6057,解得,x=400, 所以准确时间: 4时30分+6时40分=11时10分.

解法10 设手表从清晨4:30到上午10:50,准确时间比手表时间多走了x分钟.

x380=60-5757,解得,x=20, 所以准确时间:10时50分+20分=11时10分.

2.3 试题的改编和拓展

师:同学们给出了这道题的多种正确解法,老师也深受启发.我们知道,一道题做完后,往往不是解题结束,而是新工作的开始.我们想,怎样把试题改编一下,使解法1是一种正确解法,或使解法2―6是正确解法.

思考了片刻后,生7,生8学生先后站起来.

生7:老师,编出了一道可用解法1解的题.

题目2 有一只手表每小时比准确时间慢3分钟,若在清晨4:30与准确时间对准,则当天上午准确时间是10:50,手表指示的时间是应该是几时几分?

生8:我也编了一道可用解法2―6解的题

题目3 有一只手表每小时比准确时间快3分钟,若在清晨4:30与准确时间对准,则当天上午准确时间是10:50,手表指示的时间是应该是几时几分?

师:真不错,我们编出分别可用解法1或可用解法2―6来解的2道题.如果解法不受限制,我们能不能将试题作一些适当的改变,并且写出解题过程.

全班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独立思索的有之,相互讨论的有之……一会儿,一些学生陆续提交了自己改编的题目(这里略去了解题过程)

题目4 有一只手表每小时比准确时间快3分钟,若在清晨4:30与准确时间对准,则当天手表指示的时间10:50时,准确时间是几点几分?

题目5 有一只手表每小时比准确时间慢3分钟,若在清晨4:30与准确时间对准,则当第二天上午手表指示的时间是10:50,准确时间是几时几分?

题目6 有一只手表每小时比准确时间慢3分钟,若在第一天清晨4:30与准确时间对准,则过了多少时间后,手表表示的时间第一次与准确时间相同?

3 几点思考

3.1 对解选拔题的思考

(1)学生产生解题错误并不可怕,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关键是我们教师能不能从错误解法中找出一些合理之处,仔细分析错解产生的原因; 根据错误的原因,教师应考虑如何进行有效地引导点拔,让学生亲身经历纠错全过程,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2)从上面对选拔题解法的探讨片段中,许多学生(甚至老师)之所以解不出来或解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学到过相应的数学知识,也不是因为他们的数学技能不够熟练,数学思想和方法领悟得不够深刻,而是因为他们缺少了必要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克服“掐两头,烧中段”的错误做法,把数学基本知识真正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现实的生活背景上,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到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这种“做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要比学会一个数学概念,理解一个数学结论,会解一道数学题目重要得多.

3.2 对培养思维的思考

(1)思维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思维进行有效的激发,把思维的培养具体落实到每一堂概念课,习题课甚至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上.教师应当积极营造和保持一种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并且在加深理解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开展讨论,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和宽容的对话中分享彼此的思想和成果,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

(2)在习题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一些典型习题的教育价值,要做到一题多解、多解一法、一题多变,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对解题过程分析的习惯,这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3.3 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灵与心灵、情感与情感的平等对话,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的一些知识、思想和想法常要高于我们教师,这需要我们教师也要“蹲下来”恭恭敬敬地向他们学习,这实际上就是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我们认为,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才会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北京:三联书社,2001.

[3] 崔景南.当学生偏离教师的航向时[J].数学通报,2008,(9).

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体育竞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青少年学生

近年来,我国教育有关部门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越来越重视,而体育竞赛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其发展是否顺利,关系到我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失败。

一、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开展体育竞赛的作用

首先,体育竞赛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我国的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承受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要远大于国外的学生。虽然教育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倡导培养德、智、体全方面人才,但是许多学生的脑力发达程度要远大于体力,而近年来处在学生时代的青少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发病率与日俱增,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这都是缺乏体育锻炼引起的。以竞赛的形式开展体育运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还能使得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培养团结协作的的精神。

其次,体育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育竞赛作为一种比赛类的活动,就一定会涉及到输赢。体育竞赛的胜负欲对学生本身以及将要面对的对手来说,既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动力与压力共存的心理状况,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也是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为了获取比赛最后的胜利,学生之间会展开充分的交流,这都是文化课的课堂教学中所不能给予的,也是其他体育活动所不具备的。

最后,体育竞赛作为一种比赛性质的活动,就会有规则来作为约束。众所周知,世界上知名的体育运动员擅长利用规则,为自己一方赢得有利的条件。在校园中开展体育竞赛,使得学生在比赛中对于规则进行充分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以及大局观。

二、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开展体育竞赛的意义

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就在于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育运动,培养全方面的人才,丰富青少年学生的课余生活,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而体育竞赛,则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它是体育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优秀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体育竞赛中的胜负性,可以刺激起青少年学生的胜负欲和对胜利的强烈渴望,在竞赛中为了胜利不断努力,迎难而上的精神,也正是我国弘扬的传统美德。

在体育竞赛中,其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其灵活性与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规模的学校进行开展。学生每天进行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缓解学习中带来的压力与疲惫,也可以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对身体的健康发育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如何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开展体育竞赛

1.我国校园体育竞赛开展的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我国对学校在体育课的课时安排以及体育竞赛的要求上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依然存在着很多弊端。总的来说,就是各大学校在开展体育竞赛的过程中,比赛安排简单、比赛项目少、参赛人数不足、缺乏趣味性等。更有的学校,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检查,只在将要检查的时候开展所谓的体育竞赛,检查结束后,又开始按部就班的学习。提高学生成绩必然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但是并不是学校教学任务的全部,要对学生展开德、智、体的全面性教育,才是新教育体制下的教学方向。

2.对体育竞赛制度的改革与思考

针对现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来说,必须要加大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力度,对现有体育竞赛的制度进行改革。具体如下:

首先,要转变传统教育的思想观念。在传统教育中的成绩优先论应该得到改善,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学校要在教育工作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喜好,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和默契协作的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其次,要制定和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增强对学校体育竞赛的重视,把体育竞赛开展的程度,以及竞赛的成绩纳入学校优良的考核范围,提高各大学校开展体育竞赛的积极性。

最后,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完善学校体育竞赛的体系。加强对体育文化事业的宣传,将体育竞赛活动的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以及健身性广泛的融为一体,使得体育竞赛活动的好处深入人心。并且,学校要加大对体育竞赛活动资金投入的力度,对于一应体育器材一定要做到有损坏,要及时更换,以免青少年学生在进行体育竞赛的时候,因为体育器材的问题而受到伤害,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严格规定竞赛的规则,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对学生品德素质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

四、总结:

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开展体育竞赛,即是学生们的渴望,也是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体育竞赛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缓解了学生沉重的学习压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6

摘 要 发展青少年体育竞赛是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发展现状与焦点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青少年;体育竞赛 体育教育

根据我国我国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应该大力组织校园体育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青少年体育竞赛,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意志力,进而有效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而且可以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后备军。但是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发展现状并不理想,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经验,就此问题展开了探讨。

一、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发展现状

(一)学校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

学校体育教育是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点内容,青少年体育赛事也主要由学校主办,教育机构相关领导的指示在青少年体育竞赛的发展中发挥这重要的主导作用,为此,教育局的相关领导以及学校的相关领导对青少年体育赛事的重视程度对青少年体育竞赛开展的现状有这重要的影响,但是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领导都不会对校园体育活动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很多领导会认为将时间放在体育教育方面会影响到学校的升学率,所以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校园体育教育中。由于缺乏领导的重视,所以,学校不会针对竞赛活动开展科学的体育训练,学校在体育竞赛活动举办方面所投放的经费数量也会很少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青少年体育竞赛的发展。由于缺少赛事刺激,导致很多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无法发现真正存在的问题,致使其训练效果不佳。另外,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我国很多地区,学校之间进行体育比赛的条件还不是很成熟,每年能够举办正式的校园体育竞赛次数非常少,在学校会议中,大多数领导主要是强调学生的教学工作,而很少提及校园体育的相关事宜,所以,导致青少年体育竞赛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二)体育竞赛形式比较单一,不符合青少年成长教育理念

根据我国所制定的体育制度规范,青少年体育竞赛可以被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赛会类和项目类,前者指的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所举办的城市青少年运动会和教育部所举办的学生运动会,后者指的是全国青少年单项赛事、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赛等。上述两类青少年体育竞赛和我国所举办的成人体育赛事有着较高的相似度,所以,上述赛事所举办的目的和内容形式并不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也不符合使青少年在运动中获得健康和快乐的办赛理念,参加此类赛事的青少年运动员,更多是为了在竞赛中获得荣誉,更多的是通过竞赛能够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由此可见,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青少年更多的是在接受被动的体育训练,当竞赛结束,很多青少年则不再会花较多的时间主动进行体育活动。可以说,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中,并没有将运动教育和休闲体育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出来,这并不符合青少年成长中的教育理念。

二、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发展焦点问题

(一)“唯金牌论”成为青少年体育竞赛发展的瓶颈

在体育竞赛中,大多数运动员都会为获取金牌而拼尽全力,金牌可以说是运动员的最高荣誉,然而,青少年体育竞赛是青少年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而青少年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帮助我国青少年健康的成长,青少年体育是一个全民分享的基础性教育工作,如果将培养后背运动员作为我国发展青少年体育竞赛的唯一目的,则会使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失去意义。我国很多地区举办城市运动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国家挑选后背运动员,所以,体育总局希望相关参赛单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地区城市运动会已然成为国家政府评价该地区体育工作开展效果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城市运动会上所取得的金牌数量则成为了该地区体育工作成绩的主要参考依据,很显然,唯金牌论对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阻碍。

(二)学校体育教育无法满足竞赛的要求

在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发展中存在的又一问题则是学校体育教育无法满足青少年竞赛的要求。在我国很多学校中都有专门的体育团队,如校篮球队、校足球队等,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日常训练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在很多地区,学生的日常训练被安排在每天的最后两节课,但是通常有效训练时间只有1个小时,而且,受到学生课业的影响,在训练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能全员参与的情况,体育竞技讲究的是团队配合,这样的训练并不能满足青少年体育竞赛的要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简直就是浪费时间,进而对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发展现状与焦点问题展开了探讨,分别是学校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体育竞赛形式比较单一而不符合青少年成长教育理念、“唯金牌论”成为青少年体育竞赛发展的瓶颈、学校体育教育无法满足竞赛的要求等。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黄儒鸿.高校学生体育竞赛价值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