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范文1
关键词: 青少年 生长发育 健身锻炼
1.我国青少年生长发育现状及趋势
1.1体格发育水平的全面高大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城乡男女体格发育水平全方位提高,青少年体重、胸围显著增加。
1.2青春期发育提前。
各群体体格发育水平增长最快的阶段都出现青春期生长突增高峰的现象,不同社会经济群体学生都出现程度不等的青春期生长突增年龄提前的现象。
1.3从普遍的“豆芽菜”体型到逐步提高的身体充实度。
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状况具有明显的改善,青少年学生BMI指数均值稳步上升;身体瘦长,生长发育不良的“豆芽菜”体型显著减少。
1.4存在的问题。
生理机能发育整体未出现增长,表现停滞状态;青少年的运动素质指标在1995年后呈全面下降趋势;肥胖和营养不良并存;生长趋势具有不完全性,儿童青少年时期加速生长迅猛,但成人身高上升不明显;由于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迅猛提前,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增加。
2.体育锻炼的健身意义
2.1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运动系统机能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从事合理的体育锻炼,可明显改善骨的血液供应,促进骨的生长,骨密度的提高,骨重量的增加。系统的体育锻炼可使青少年骨关节面增厚,从而承受更大的负荷。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强,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强,使肌纤维增粗,肌力增强。此外,合理的体育锻炼还可使青少年肌纤维中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2.2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影响。
合理的体育锻炼可通过对青少年心血管系统长期进行生理性的刺激,使其机能发生适应性的改变。主要体现于以下方面:(1)窦性心动徐缓。其原因是控制心脏活动的副交感神经作用加强,而交感神经作用减弱。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青少年的安静心率显著低于同龄不锻炼人群。(2)运动性心脏增大。研究发现,运动训练可使运动员心脏增大,不同运动方式对心脏的增大的情况各异。运动性心脏增大是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适应。(3)心血管机能改善。体育锻炼可使青少年心脏在形态和机能上产生良好适应,也可使调节机能得到改善。有训练的青少年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
2.3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呼吸系统机能的影响。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呼吸器官加倍工作,从而使呼吸器官得到锻炼,机能得到改善,其具体表现在肺活量增大。与一般青少年相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表现为呼吸肌力量较大,肺活量较大。
2.4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神经系统机能的影响。
青少年的神经过程不稳定,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皮质容易扩散,注意力不集中,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可使青少年大脑皮质兴奋性增强,抑制加深,兴奋和抑制更加集中,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提高,因而能提高运动和工作效率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
3.体育锻炼的心理促进作用
3.1体育锻炼能改善青少年不良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参加体育体育锻炼能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学生在运动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沮丧,这对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3.2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气质。
体育锻炼的特点是要求人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承受较大强度的刺激,它对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加强社会交往具有明显的作用。因此,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对良好个性的形成及发展和完善人的气质有促进作用。
3.3青少年体育锻炼能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
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环境变化、身体素质与能力的限制等)和主观困难(如紧张、疲劳等),越是能努力克服困难,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而体育锻炼中培养起来的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4.青少年如何进行健身锻炼
4.1根据运动系统特点。
青少年时期的体育锻炼要保证四肢发育均衡和脊柱形态正常,要注意身体各部分的全面锻炼,要多参加一些户外的体育活动。另外膳食中也应注意供应充分的钙、磷,以促进其正常发育。
4.2根据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特点。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强度可稍大,但不要过急;密度要小;间歇次数要多;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不宜进行长时间的紧张运动,以及负荷过大的力量性练习和消耗过大的耐力运动。
4.3根据神经系统特点。
青少年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与抑制过程转移快,不易集中,神经细胞工作耐力差,容易发生疲劳。体育锻炼时不宜选择单调的长时间的动作练习,否则易产生疲劳,造成伤害事故。
5.结语
青少年健康的生长发育离不开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中要注意运动方式的选择与运动强度和时间的把握。锻炼贵在坚持,注重营养的合理膳食。
参考文献:
[1]季成叶.中国青少儿生长发育现状及趋势和干预建议[J].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03,24,(1):1-4.
[2]赵仁清.运动对青少年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机制[J].体育与科学,2009,30,(1):69-72.
[3]邹继豪.全国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教程[M].大年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修订版.
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范文2
关键词:审美教育;肥胖;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青少年的肥胖率在不断上升,这不仅与青少年的遗传基因、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还与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密不可分。青少年肥胖问题的形成以及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善,是一个系统复杂的问题,并且会受到青少年主观意识的影响。接下来将从审美视域探讨体育审美教育在肥胖青少年群体当中的教育价值,寻找改善肥胖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有效对策。
1在肥胖青少年群体中开展体育审美教育的价值分析
1.1帮助肥胖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体育审美观
所谓体育审美教育,是一种将体育教育与美学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方式[1]。该教育方式对于肥胖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体育审美观大有裨益。借助有效的体育审美教育,可以实现体育教育与美育教育的互补,体育教育主要是面向体育教学活动的,而体育审美教育则可以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美育教学目标和情感教学目标的统一,让肥胖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体育情感态度和体育价值观,形成对体育运动中形态美、运动美和健康美的正确认识,进而意识到对自身肥胖的好处,逐步树立和形成正确的体育审美观念。
1.2帮助肥胖青少年改善体育锻炼行为
肥胖青少年通常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肥胖青少年群体缺乏对体育运动价值的正确认识,也缺乏相应的体育审美观念。借助体育审美教育,可以以“美”促“学”、以“美”促“情”,让肥胖青少年逐渐体验和感受体育运动中的快乐感、成就感、优美感以及拼搏感,激发出肥胖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循序渐进地让肥胖青少年改善体育锻炼行为,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2]。
1.3促进肥胖青少年人格与性格品质的完善
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不仅能够改善青少年的生理素质,还能完善青少年的人格与性格品质。尤其是在体育审美教育视域下,不仅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培养肥胖青少年积极进取、顽强拼搏、不懈努力的意志品质,树立起“健康第一”的体育意识。而且可以让肥胖青少年在体育审美中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个人的人格与性格品质更加完善。如体育运动中的集体氛围和团队主义,就是一种“精神美”,体育审美教育可以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2审美视域下肥胖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善对策
2.1科学选择体育审美教育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培养肥胖青少年的体育健身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体育教师要对体育审美的教育内容进行科学选择,一定要结合肥胖青少年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运动基础和审美认知能力,选择那些最具代表性又贴近青少年的生活实际的教育素材,这样肥胖青少年在接触和学习时才会更好地适应,让体育审美的教学内容与体育教学目标和肥胖青少年的学习需求等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肥胖青少年良好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3]。例如,在篮球教学中,通过篮球审美教育,可以更好地激发肥胖青少年的篮球兴趣,全方位感受篮球运动的魅力。教师在篮球课堂上选择审美教育的内容时,一方面要对肥胖青少年开展技战术的指导、语言激励赞赏、团体意识表扬等方面的教育,并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进行审美感知;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非直接参赛的教学观摩活动,如观摩一次NBA总决赛的比赛,教师主动向肥胖青少年讲述比赛场上的竞技精神、团队精神和运动之美等,这对肥胖青少年产生体育运动兴趣将会形成有效的促进。
2.2丰富体育审美教育的手段
体育教师对于体育审美教育手段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审美教育的效果,也会间接影响到肥胖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善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对此,体育教师必须丰富体育审美教育手段的多样性,如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角色扮演教学、趣味比赛、实战演练等,都可以让肥胖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收获更多的快乐体验和情感体验。例如,当学生对某一体育技术动作总是掌握不好时,体育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多媒体终端对肥胖青少年的动作进行录制、回放与慢放,让学生自己与标准动作进行对比性学习,及时发现自己的动作缺陷,然后再进行动作示范和动作纠正,这比体育教师单纯让肥胖学生进行单向模仿性训练会更加有效,也更有助于实现体育审美教育的目标。
2.3学生家长也要积极参与体育审美教育
青少年的肥胖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家庭生活习惯以及家长的监管相关,当一个家庭都不能保持饮食均衡和良好的运动氛围,那么孩子的饮食也容易失衡,加上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所以造成了很多青少年的肥胖问题。因此,在开展体育审美教育时,一定要让学生家长也积极参与进来,通过家校沟通与交流等方式,提高家长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审美教育意识,在家长的带领下,让孩子参与更多的校外体育活动。同时,家长必须提高对孩子体育锻炼行为的重视程度,而不是一味强调智力教育和孩子的学习成绩,要适当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引导孩子合理参加体育锻炼,这样才能实现肥胖青少年身心素质和智力素质的协调化发展。
2.4创设良好的体育审美教育环境
审美视域下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善,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智力条件[4]。智力条件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引导上,物质条件则是体现在体育审美教育环境的优化上。因此,体育教师在加强审美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要提高发现美、转化美、传授美的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善于创设体育审美教育场景,增设更多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体育教学项目。同时,在体育教学与指导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活动意图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场景创设,贴近肥胖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锻炼需求,增强参加体育运动的主动性。例如,对于徒步运动、攀岩运动、自行车运动等时代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一定要引导肥胖青少年来到户外,领略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在一个良好的体育审美教育环境下欣赏沿途中的人文风情,感受运动的快乐,进而逐渐树立起积极的体育运动情感,逐步改善个人的肥胖状态。
3结语
总之,在审美教育视野下,针对肥胖青少年开展体育审美教育,能够帮助肥胖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体育审美观念,改善自身的体育健身行为,完善人格与性格品质。因此审美视域下的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善,可以以体育审美知识为先导,教授肥胖青少年基本的体育审美方法,增强肥胖青少年对于体育运动美感的感知能力,激发出肥胖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兴趣,进而有效改善肥胖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和身体素质。
作者:李小妮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师范学院体育系
参考文献
[1]付泽建,范宏恩,司梅,等.上海市某中心城区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流行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11):1341-1343.
[2]陈静侬.青少年超重人群与体育活动——基于对潮州市初中生超重人群的体育活动调查[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6):68-73.
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范文3
【关键词】 初中生; 体质健康现状;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4.49
前言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教育是改变或培养青少年对体质健康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体质健康理念,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过程。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速度、耐力、爆发力、力量及身体柔韧性等多项身体素质指标呈持续下降的趋势。针对这一现状,对我市市直中学初中生的体质健康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研究相应的、积极得力的对策,对于扭转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树立初中生正确的体育锻炼价值观以促进他们体质更加健康的发展,培养他们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淮安市直中学720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根据淮安市市直中学初中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了学生调查问卷。
1.2.3数理统计法:利用Microsoft Excel SPSS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整理。
2 结果分析
2.1淮安市直中学初中生体质健康现状
我们对学生身体形态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我市市直中学初中生身高均低于全国均值,体重偏高于全国均值。其主要原因有生长发育的客观因素,也有环境影响的主观因素。他们心肺功能发育还不够完善,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有待改善,两者之间呈正相关,说明环境的影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淮安市直中学初中生身体素质指标均值与全国数值比较得出:50m、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和男生 1000m,女生800m跑的成绩都优于全国水平。可以看出:我市初中生速度、弹跳及下肢爆发力素质,上肢(男)腰腹力量和耐力素质发展处于良好的状态,并保持各年级(龄)段男女生相对稳定的状况。
2.2淮安市直中学初中生体育锻炼现状
2.1对体育课的兴趣
根据本文调查统计: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就是上体育课。其中统计有62.63%的学生对上体育课有兴趣,有16.34%的学生对上体育课很有兴趣。有4.56%的学生对上体育课没有兴趣,有13.06%和3.41%的学生持无所谓和说不清的态度。总体上来说,初中生对体育课是感兴趣的,仍有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从性别上来看,男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程度略高于女生,这与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生长特点有关。
2.2上体育课的动机
根据本文调查统计:体育达标考试是学生上体育课的主要动机,其中男女生分别占了64.62%和73.33%。由于中考有体育达标考试,且被计入学生的中考总成绩中,所以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好的成绩必须上好体育课。此外,有6.31%的学生上体育课是为了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有8.51%的学生把上体育课作为一种减轻学习压力的手段,有5.16%的学生上体育课是由于课程要求的,他们都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只有1.77%的学生上体育课是为了学习运动技术与技能。总体来讲,大部分学生上体育课是处于被动状态,只有少部分人的动机是积极主动的。
2.3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
根据本文调查统计: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积极的体育活动对呼吸和循环系统提高具有明显的作用。其中统计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5次以上(含5次)的人数占4.39%;每周锻炼3~4次的占9.61%,只是偶尔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占49.91%。有21.22%学生从来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可以看出:由于学习压力过大,课务繁重,锻炼意识不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太低。通过对比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发现:有95.4%的男生平时会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只有62.15%的女生会参加。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远远低于男生。这与男女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有关。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我市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全国比较均呈相对正常状态,其身体素质、形态机能、健康水平基本正常。速度力量、耐力素质好,学生体质综合评价良好。
3.1.2淮安市直中学大部分初中生对体育课感兴趣,但有少部分人对体育课没有兴趣。大部分初中生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体育锻炼动机。
3.1.3淮安市直中学初中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率远远不够达到学生锻炼体质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压力大,时间紧,体育锻炼意识薄弱。
3.1.4淮安市直中学学校、家长及学生对体育课程及课外体育锻炼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意识懒散,家长不支持鼓励,导致学校对体育活动开展不积极,学生不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氛围不活跃。
3.2建议
3.2.1学校加强对体育课的重视。体育教师应更好地营造体育锻炼的氛围和环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多开展体育课间活动,努力提高中学生的运动能力,促使中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形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最终为形成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3.2.2对学生做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宣传。让学生能够理解体育锻炼给自己带来的益处。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快速发育的青春期,培养他们正确的体育锻炼价值观可以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培养他们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3.2.3对学生家长进行体育锻炼价值观的宣传。让家长懂得体育锻炼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让他们明白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第一要务,让家长督促孩子并且与孩子一起去参加体育锻炼。
3.2.4教育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初中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制定相关政策促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充分重视体育锻炼对学生健康的影响,大力提倡初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完善学生体育锻炼体系,鼓励学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课间操、课外活动等校内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范文4
【关键词】 青少年;体质健康需求;健康促进;机制
需求是人们社会行动的重要动力,人们在一定需求的推动下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投入相关活动。体质健康需求是青少年参与体育健身与休闲、娱乐等体育活动以及通过饮食与卫生等活动促进体质健康的重要内在促动原因。需求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机制源于体质健康需求的主体特征、需求的类型及特征以及需求的满足方式等主要因素。由于体质健康需求种类繁多,因此该处会在适当的语境下用到体育需求、饮食与卫生需求等体质健康需求的下位概念。
1“体质健康需求”的主体
从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对象的特殊性看,青少年就是我们所谓的“体质健康需求”的主体。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中,体质健康需求主体具有多样性特点,因而他们的体质健康需求也具有多样性。13-20岁的青少年时期跨越了较长的年龄段,既包括初中、高中阶段的学生群体,也包括部分大学生群体;既包括男性,也包括女性;既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集体;既可能是体育锻炼者,也可能是非体育锻炼者。由于青少年群体本身情况的巨大差异性,他们以体质健康为核心的需求也必然千差万别,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的复杂性与难度。
2 “体质健康需求”的类型与特征
2.1需求的多样性
从不同主体及其需求的多元性来看,个体(或群体)既有基于健康、娱乐、交往甚至技术提高等方面的体育需求,也有基于饮食与卫生等方面的需求。以青少年的以体质健康为核心的多样化需求为基础构成了以需求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运行的机制。在以需求为动力的运行机制中既要看到主体(个体或群体)方面需求的促动作用,同时也应看到服务要素的需求,即各类资源在一定条件下的服务需求。在良性运行的条件下,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的功能要素具有不断寻求服务功能及其效果实现的趋势。
2.2需求的层次性
在人们体育需求多样性的背后,需求的层次性也越来越突出的地表现出来。需求的层次性实质上是人们对体育活动的环境、效果以及各种体育资源提出不同要求的具体表现。比如说,有的人采用的锻炼方法与手段比较简单,对锻炼的场所与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不高;而有的人却希望锻炼时可用的体育资源要有较高的档次。例如,同样是羽毛球项目,对于有些人来说,有块空地就可以练习,而有些人却选择标准场地,甚至是高标准的室内场地。也就是说,即使是锻炼的方法、手段是相同的,但对锻炼的条件要求却存在较大的差别,这样,就形成了体育需求的层次性。
无论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还是马克思的需求三层次理论,都指出了人们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青少年需求的层次性和多样性特点,在体质健康需求中也有明显的表现。主体的多样性决定了体质健康需求的多样性。另外,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马斯洛所谓的“低层次”的体质健康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后,青少年体质健康需求的多样化和对质量的要求将成为明显趋势。
2.3需求的潜在性
与日益突出的“多样性”和“层次性”特点相对应,青少年体育需求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潜在性。潜在性是需求的一个基本特点,挖掘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的潜在需求是青少年体质健康体系的一个重要职责。根据需求的潜在性特点,有些(或有些青少年的)体育需求可能会转化为行动,从而使需求得到满足;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也可能长时间甚至永远处于潜在状态。潜在性的体育需求能否得到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能否有效增加青少年体育锻炼效果以及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热情的可开发空间。合理开发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潜在性需求,对于在实践中有效增加锻炼者数量,提高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及其效果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与青少年体育需求相一致,对于保障体质健康重要因素的饮食与卫生,青少年的饮食与卫生需求同样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和潜在性特点。
3 “体质健康需求”的满足
3.1需求满足的作用机制
由于人的需求在一定条件下总是具有寻求满足的冲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需求成为促使各类资源与条件产生有效服务的重要原因。青少年体质健康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也就是以青少年“体质健康需求”为动力的青少年体质运行机制起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以自身的各类资源与条件服务于青少年体质健康需求的满足,反过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需求成为促使服务体系活力与运行的重要促动因素。这一机制实现的过程中,无论是青少年体质健康需求的产生、需求程度的增强还是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环节(也就是体质健康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都是通过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的各类资源与条件来促成与满足的。因此,青少年体质健康需求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运作的重要动力。
3.2需求满足的途径
青少年体质健康需求的不断满足依赖于各类资源与条件的供给状况。由于青少年阶段主要在学校内度过,青少年群体主要为在校学生,学校向青少年学生提供作为必修课的体育课和饮食、保健与卫生等服务体系,因而学校内各类体质健康资源成为满足不同青少年群体各类需求的重要资源类型。学校是满足青少年体质健康需求的重要场所。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主要在校内,但是拓展校外服务对于满足青少年健身需求具有非常高的必要性。同时,随着社会建设的逐步深入,家庭与社会范围的饮食与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群众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可用的公共体育文化设施等校外资源也不断增加,各种围绕健康促进的咨询与服务机构不断涌现,这些都成为青少年校外获得体质健康服务的途径和保障。
3.3不同类型需求满足的模式
3.3.1体质健康需求的类型
青少年各类需求的产生方式也不尽相同,即使相同的需求对于不同的青少年来说也不一定相同。需求的产生方式不同,对于满足该需求的条件也有较大差别。以体质健康需求作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运行的动力,需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质健康需求产生的两种方式,其中一类体质健康需求是青少年由于自身的某种具体的需要而主动提出或明确的,称之为“内生型”体质健康需求;另一类需求是青少年本身并没有提出明确的体质健康需求,但由于外在条件的影响或促进而提出或明确的,称之为“外促型”体质健康需求。
3.3.2体质健康需求满足的一般模式
就青少年体质健康需求满足而言,其一般模式主要包括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具体需求的产生及开发、资源与条件提供与创造、需求性行动(主动与被动参与)等环节。经由需求满足的这种一般模式,在不断满足青少年各种体质健康需求的过程中,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得以良性运行从而实现其整体功效。
根据需求产生的特点,对于第一种体质健康需求类型,只要在“提供资源”这个环节上做好工作,使可用的校内外的体质健康资源在种类、数量、质量、档次、便利性、可选择性以及管理等各个方面有较好的服务,就能很好地满足这类体质健康需求,从而使“体质健康需求”机制实现其作用。对于第二种体质健康需求类型,不但要做好“提供资源”的工作,更要采用多种方法、手段与措施来刺激、挖掘、引导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需求,促使他们的体质健康需求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青少年体质健康需求为动力的运行机制中,体育需求与饮食与卫生需求具有共性的满足模式和运行机理。体育需求的满足模式是体质健康需求机制的缩影,因而此处仅以体育需求说明。
3.3.3体育需求满足的基础
青少年体育需求满足的物质条件方面看,资源可用性是青少年体育需求满足的重要基础。从总体来看,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所需的体育资源是稀缺的。尽管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等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对于青少年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来说,仍然有相当的差距。在国家提出的体育场地开放政策的引导下,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各种校外单位所拥有的体育资源由于其便利性、优质性(包括硬件、软件及服务等)、功能可选性、可替代性等特点,为青少年群体参加体育锻炼提供越来越好的服务。
因此,要更好地发挥“体质健康需求”机制在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就要在两个方面做工作:一是“拉动”需求,二是使各类体育资源具有吸引力。
4 结语
有效发挥需求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机制效用,除了要不断进行“青少年体质健康需求”的预测与研究,以及通过宣传与示范,引导与强化等手段外,提高校内外体质健康资源的质量与服务水平,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需求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要做好校内外体质健康资源的建设与服务工作,增强体质健康资源的吸引力,从而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作用的发挥奠定良好的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12:233.
[2] Kelder SH, Klepp KL, Lyle LL. Longitudinal tracking of adoles-centsmoking, physical activity, andfoodchoicebehaviors[J].AmJPublicHealth, 1994, 84(7):1121-1127.
[3]李晓苗,张芳芳,孙昕霙,等.我国青少年生活方式、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330-334.
[4]张芳芳,高文斌.我国青少年生活方式现状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7):520-523.
[5]肖林鹏,孙荣会,唐立成等.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4):281-284.
[6]赵伟,赵清波.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1):13-14.
[7]朱健民,屈蔚青.大学生健康自评量表的检验与生活方式关联因素的回归分析[J].体育科学,2008,28(5):44-49.
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范文5
关键词:体育锻炼;家庭教育;中小学生;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临淄区各中小学生家庭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广泛查阅和搜集文献资料,获得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在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的过程中通过交谈的形式向个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了解其对家庭体育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生活方式和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直观地反映各中学生生家庭对家庭体育的认知现状。
2.结果与分析
2.1 家庭教育中体育锻炼的缺失及原因
2.1.1 学校家长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学校和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
由于升学的激烈竞争,家长、学校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社会对教学质量的片面理解对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以及一些学校本身存在着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学校和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造成了学生体质的下降。在学校不少中小学的体育课常常被其他课程挤占,在家里许多孩子被作业压得没空锻炼。
2.1.2 家长的观念的陈旧导致不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
随着社会的变革,青少年在社会中接受了大量的信息,而家长的知识没有及时更新,不知如何帮助孩子处理这些信息,只是采取简单、粗暴,甚至放弃的方式,致使许多孩子们成了一个不能明辨是非的人;同时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分数和排名,很少去关心孩子的心理及体质,不顾孩子的感受,并用许多做人的原则问题去换取孩子的分数,让孩子成了“跛脚鸭”。调查显示,在对500多位家长问卷调查中,结果反应75%的家长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什么都不管,20%的家长称,只要孩子不犯法就行了,只有5%的家长表示会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并任其成长。有60%的家长表示与孩子无法沟通,很多家长采取辱骂、暴力方式教训孩子。这样一来,学生根本就不可能得到应有的锻炼机会。
2.1.3 社会教育功能严重缺失
纵观当前的建设大潮,试问有多少是为青少年而建的;读一本书不如实践和感受一次,学习就是为了认识自然,我在与很多青少年沟通时他们都有这样的困惑,除了呆在家里还有哪里去呢?社区体育设施匮乏,学校体育场地不足,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这也严重制约了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由于没有运动场地,很多学生不愿意凑热闹,也就放弃了运动时间,他们决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和家里度过的。也因为这样,很多学生的体质和视力明显地下降。
2.1.4 网络的迅猛发展加剧了青少年的问题
青少年好奇、好动,进取是他们的根本性格特征,而网络正好迎合了他们的需求,书本的枯燥泛味和网络游戏的新奇刺激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致使许多青少年迷恋其中而不能自拔,同时网吧管理的混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社会活动场所,大量的青少年由学校、家庭涌向网吧,使网吧成了青少年收容所。由于网吧的不规范管理,许多的中小学生长时间地上网聊天、打游戏等,这也给家庭教育制造了很大的障碍,也直接的影响了学生的体质。
2.2 体育锻炼在家庭教育中对学生的影响
2.2.1 家庭教育的早期性优势
锻炼习惯的养成、体育意识的培养要从小开始,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出生到上学以前,这段时间都在父母的抚养和家庭成员的影响之中,家长总是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进行着启蒙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在从小培养子女锻炼意识、技能和习惯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2.2.2 家庭教育的连续性优势
要想使青少年儿童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即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必须经过连续而不间断的反复训练,不断重复,不断强化。如果教育和训练不能持之以恒,一暴十寒,或是要求不一,前后脱节,这样不仅会大大延缓教育的进程,也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2.2.3 家庭教育的亲情优势
家庭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学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不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可离异性,而且有着十分亲密的感情上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相互之间的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也越大。由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天然感情是无可比拟的,所以,家长对子女讲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性,让子女参加体育锻炼,孩子最能接受并且深信不疑。
2.2.4 家庭教育的指导优势
子女一生下来,就进入家庭生活,同父母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所以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父母对子女情况全面、深刻而系统的了解,使家庭教育能比较容易地做到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再者,家长有特殊的权威性,当说教行不通时,可进行强制性的教育和训练。
3.结论
3.1 家长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
3.2 家长观念的沉重导致不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
3.3 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不够重视,导致了他们怕苦、怕累缺乏体育锻炼。
3.4 家长在锻炼后并不注重少年儿童的合理营养搭配。
4.建议
4.1 注意在体育锻炼中动作的规范化。
4.2 进行全面锻炼,促使身体素质得到均衡发展。
4.3 剧烈运动后不宜大量饮水。
4.4 少年儿童锻炼后的营养补充也很重要,一般说来,糖、维生素、蛋白质等都需要补充。
参考文献
[1]颜之推.颜氏家训集解[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范文6
关键词 阳光体育;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发展
1 前言
现在的学校教育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缺乏必要的重视,这就使的一些学生健康状况出现问题,例如:体重超标,肥胖学生比例明显越来越大,学生的近视率急剧提高等问题越来越严重。阳光体育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在阳光教育理念基础上提出来的,它的目的就是促进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阳光体育通过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到阳光下,参加各种体育锻炼,通过这些活动,掌握一定的体育技巧,从而养成终身的习惯,这样才能增加适应社会的能力,才能为我们追求健康的生活目标提供保障。
2 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意义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到一个民族是否能够强大的基础。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千家万户的幸福和未来国家和民族的强大都与他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但是,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已经下降到不容忽视的阶段。通过我国前后五次的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表明,近二十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健康体质在不断下降,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解决青少年健康问题迫在眉睫。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3 高校体育教育现状
目前,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主潮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可以看出,我国在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理念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高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也从原来的增强体质转变到现在的终身健康。虽然有一些高校在具体的体育教育问题上做了很多的改善,并且初具成果,但是就目前现实状况来看,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还是以技术教学、技能培养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学形式、方法和统一的考核标准,这样并不能引导学生产生健康锻炼的积极性,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的下滑,尤其是对于大三和大四的学生来说,体育锻炼已经不在是教学的一部分,学生们又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就造成了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对未来的工作要求造成极大影响。所以,只是形成教育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素质教育,才能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的现代化人才,对社会的发展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4 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阳光体育理念
阳光体育运动是在需要在良好的舆论氛围中开展的,阳光体育理念是以人为本,它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自强自立、具有健康体魄的综合性人才。在本质上,体育教学中的阳光教育与素质教育理念是一致的,目的都是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发展。高等学校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不仅要鼓励学校师生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还要通过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好处,影响周边社区和社会团体,使他们也积极参与进来。
高校推广阳光体育运动理念必须要做到这四个方面:①转变体育教学理念,科学认识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③建立统一的活动课程体系,让师生共同参与④完善体育课程理念,使阳光体育运动日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在改善学生体质方面的独特作用,这样才能确立科学的素质教育理念,抛弃原有的应试教育观念。学生自身也要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和价值观,并积极的参加到阳光运动体育中来。
一个人能够成长、成才的重要物质基础就是身心健康,只有在拥有健康的体魄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才能拥有自己的幸福生活。高校人才培养的合格与否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好坏直接关系。对于现在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的问题,我国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高度重视,在全国各地鼓励青少年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这表明青少年身体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所以,高等学校教育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阶段,应该确立体育教学"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调整和改进教学结构,更新体育教育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育思想认识水平。先进的体育管理理念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改革实践的方向。因此,高校体育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为学生未来担负国家重担提供前提和保障。
在学校课程的设置中要注重突出教师指导性和学生主体参与性,以高校教育的形式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和实践"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中体育活动主要有学科性体育锻炼和课余体育锻炼两个方面组成,其中课余体育锻炼又包括体育训练和课外活动,是体育活动的重点。通过课堂的引导使同学们积极参加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也是课程教育形式的一部分。
建立完整的体育课程观念,将教学、活动和比赛融为一体,在开展活动的同时获得教学理论,这是保障阳光体育的基础。要想长远的影响学生增强体质的意识,就要使阳光体育运动日常化,规范化,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体育行为。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建立整体的完善的中学体育课程体系,来解决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和矛盾。
5 结束语
将阳光体育的理念深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来,认真的思考阳光体育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建立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课程新体系,从而提高青少年处理问题的自信心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英杰.试论高校阳光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效对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 杨明,李丽.关于开展高校阳光体育长跑运动的思考[J].理论与现代化,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