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精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历史文化精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历史文化精髓

历史文化精髓范文1

关键词:历史街区;古文化;现状;修复;推广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7—100 —04

目前,我国很多历史文化古街区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有些街区虽然部分保留古街区特色、街巷空间布局完整、古迹文物众多,但仍需要进行整体保护、修建与管理。面对众多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街道,如何进行整体保护,尽量保留其整体的历史风貌,成了一个难题。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以古运河为中轴,南长古街和南下塘古弄分列左右,为独具特色的古运河江南人家历史文化街区,也是无锡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已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一、清名桥古街区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作为古运河文化的象征性代表街区,清名桥街区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南门外的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以古运河为中轴,清名桥为中心,北起跨塘桥,南至水仙庙,形成独特的自然属性和人文风情,造就了清名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另外,清名桥古街区位于无锡南长区南长街,在南禅寺附近,离崇安寺约2.3公里,距火车站只有2.8公里左右,占据无锡市的中心地带,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客流量较大。

2、韵味悠久的历史文化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巨大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清名桥见证了吴文化的发展,现存的历史文物都可以体现吴文化色彩。其次,清名桥古街区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集散地,在元代已成为朝廷储藏、转运漕粮的基地。第三,清名桥古街区在古运河畔,现存绝大部分历史建筑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成,民居建筑丰富多彩,有着浓重的运河江南人家特点。第四,清名桥古街区是大运河申遗的示范地,其古运河以原生态风貌和文物古迹最为密集而广受好评,是古运河文化绝版之地,成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的标志性节点之一。

3、理念先进的修复建设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建设旨在将人文、艺术和商业完美结合,创意角度新颖,阐释全新生活文化内涵。清名桥古街区一期工程以“时尚创意”贯穿始终,形成了集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的时尚休闲街区。二期工程引进具有人文艺术氛围的商业功能业态,更突出“现代化文化创意”内涵。整体来看,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在明清建筑群体基础上改造复建,融入现代元素、功能,让整个古老建筑群的内涵鲜活、丰富起来。

另外,清名桥古街区引用了最新的环保装修理念,街区内绝大多数店铺均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利用古运河流域的天然河域优势,不给环境造成压力,冬暖夏凉,既节能环保,又避免了悬挂空调外机对古建筑群的破坏。

经过我们的调查分析,对于以创意文化产业理念对清名桥古街区进行修复建设,有将近74%的市民游客表示满意(见图1.1)。说明游客对于修复后的清名桥有所期待,证明了清名桥街区修复的初步成功。

4、经济实惠的免费政策

清名桥古街区免费对市民和广大游客开放。在全国各地景区不同程度涨价的背景下,这无疑成为无锡清名桥古街区一大优势。据我们调研和走访显示,有超过1/3的群众认为古街免费开放是一项较大优势。

(二)劣势分析

1、缺少代表无锡特色文化的商铺

经过走访发现,修复后的二期工程商铺中与无锡传统文化相关的店铺较少,问卷调查的分析也表明,有将近65.6%的群众和游客认为清名桥古街区的创意文化修复理念缺乏无锡特色,无法展现无锡地方文化精髓。我们认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古街区引入的创意文化商铺中缺少一些能够代表无锡特色文化的商铺。商业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中,如何体现无锡文化的精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缺乏宣传力度

经调查发现,将近47.6%的受访者是经过熟人介绍才知道清名桥古街区的,21.1%的人是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得知清名桥古街区的,15.3%从网络媒体中认识到清名桥古街区(见图1.5)。同时,大部分群众和游客并不了解清名桥古街区的历史文化精髓和修复意义所在,只把它当成简单的旅游街道甚至是休闲娱乐场所。以上数据和现象足以说明清名桥古街区对外的宣传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3、缺乏便民设施及人性化服务

据我们实地调研发现,清名桥古街区公共座椅较为缺乏,相关的街区服务设施数量不够,不能及时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人性化服务。

(三)机会分析

1、政府的高度重视

无锡市和南长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清名桥古运河及沿河区域的保护规划工作,本着“规划定功能、策划定项目”的思路,自1992年开始,历经16年六轮规划论证,最后形成了较为前瞻、科学、完备的系统规划[1],全力把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集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休闲度假、文博艺术体验于一体的运河活态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使之成为无锡旅游最具江南文化特色、最显运河古韵风情的精品景区。

2、省市的旅游发展规划

根据《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无锡市将重点开发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两大精品系列。在文化旅游开发上将重点打造具有独特江南水乡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精髓范文2

论文摘要:阐述了当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引入文化和符号两个概念,对历史文化符号作了论释,旨在以历史文化符号保护为基础,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引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每个时期的人类都在城市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历史文化遗产便是其中不可磨灭的一笔。但是现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理解和传统的概念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在当代的社会意识中,人们将建筑性物证扩大到基地,从而将历史文化遗产发展到自然和环境遗产化,甚至还包括地方方言、传统技能、生活方式等等。

    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分为物质性遗产(有形遗产)和非物质性遗产(无形遗产)两大类,而在物质性遗产中又分为不动产(自然和建成的)和动产(艺术品)两种。西方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从物质到非物质的过渡,并且将遗产从精神的需求与现实的生活环境、生活品质相关。

1当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建国以来,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已经经历了从文物一历史文化名城一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过程,保护范围扩大,这反映在遗产的数量上。但是登录制度不完善,在册的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偏少,国家级、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在一起不足10万处,历史风貌保护街区也只有上百处。与中国的历史年代和国土面积相差数倍的英格兰,其登录在册的历史建筑有50多万处,保护区8000多处。在制度方面确立了法律制度的核心地位。

    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群众都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实施旧区改造式的大拆大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的行为还在继续,究其保护不力的原因,主要有:1)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不应当作经济实体看待。2)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认识不足—特别是无形(精神)遗产的保护相对有形遗产薄弱。3)现今的工作过多地注重理性思维和工程技术,但是精神的东西是隐性的,无法用效果图的方式进行表现。

    由于城市遗产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对于其保护的研究则不能仅仅停留在片面的物质性的或技术性的研究上。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知识价值是其价值的精髓,同时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要做到保护工作的成功就要重点把握文化,使其成为保护工作的基础。所以,该从何种方面去把握则是本文要重点强调的内容。

2两个概念的解读

2.1文化

    文化广义上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英文中的文化(culture)一词原意指对自然界生物的驯化、培育、耕种,进而演变为对人自身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教化、培养、训练;中文的文化一词源自《易经》中的“人文化成”,和西方有所区别,其更偏重伦理道德教导,从而合乎礼仪规范圈。

    简而言之,历史文化指的是在历史的某个阶段反映当时当地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对于历史文化的理解,笔者认为只是将文化的前面加上了历史时段的范畴而已。但是从存在主义的角度理解,对于成为历史文化遗产的物质其历史性已经并不重要了,它已经超越了它原来的含义。所以对于遗产的关注,讨论其历史性并不是很重要,文化才是核心。

    文化的构成:david总结文化的要素主要为3个—符号、定义和价值观。这些是用于解释现实和确定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的标准文化的核心是其符号系统。不难理解,文化需要表达,符号是语言和实物组成的,文化通过符号语言表达出了它的价值和定义。明显的符号可以很容易感知文化,如各个地方的方言、建筑形式等等。

2.2符号

研究符号学,首先要对符号概念本身有一个正确认识。我国  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尚不深人。目前,较为流行的界说来自于双重意义学派的思想,即把符号看作是“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并由此概括出符号的3个必备特征:1)符号必须是物质的;2)符号必须传递一种本质上不同于载体本身的信息,代表其他东西;3)符号必须传递一种社会信息,即社会习惯所约定的,而不是个人赋予的特殊意义。这一观点把符号的物质性和思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另外维基百科中将符号定义为“在一种认知体系中,符号是指代一定意义的意象,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组合,也不妨是声音信号、建筑造型,甚至可以是一种思想文化、一个时事人物”。

由于文化的构中含有符号的因素,符号学便很容易与文化相结合,将更加突出文化符号的作用。

3历史文化符号的诊释

    当符号学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时,文化的核心内容便会清晰的表达出来—隐性的意识形态遇到显性的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便会以载体的形式表达在世人面前,这就是人所感知的文化的内容。由此,历史文化符号便可以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而反映。事实也确实如此,举个通俗的例子:大雁塔反映了盛唐和佛教文化,其建筑结构反映了当时的风格;羊肉泡模是生活的反映;陕北民歌是独特的艺术形式。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讲,历史文化符号具有两种不同的概念:物质存在是表象的反映,是世人最先接收到的信息,虽然具有空间意义,但这仅仅是那时那刻的信息而已,不具有时间意义,其可读性比较狭窄,内涵也不丰富;物质已表达了原本就在那里的涵义,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而历史文化符号则确切的表达了已在的涵义。

    历史文化符号的重要性反映在其是超越历史文化遗产本身的精神存在。物质是一时的,但精神是永恒的。虽然不能说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符号就反映了遗产的全部信息,但那是精髓的反映。诚然这种符号会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发生改变,如:地方口音。

    那么,历史文化符号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则扮演着文化传承者的角色。

4以历史文化符号保护为基础,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首先要加强符号学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确立了符号的核心地位才把握了文化。但是不可否认,在现在社会中,对符号的重视会有所偏差,比如为了达到某种利益而有意的作出一个迎合的举动是司空见惯的,且这种迎合往往伴随着商业利益的获得。当开发商把目光转移到历史文化符号上的时候,符号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卖点—充当了一般等价物而沾满了铜臭。其次,在护的工作程序中,由于历史文化符号是历史文化的核心,在进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前,首先进行系统的历史文化符号的保护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历史文化符号是历史文化遗产的浓缩和抽象表达,认真解读并提出合理的措施可以使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以历史文化符号为基础也包括了尽快完善历史文化符号保护的政策措施内容,使其成为隶属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的根本子法。众所周知,法律手段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其是否完善往往反映着名城保护的效果如何。我国现在只有一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各个地方的保护实施除了这部法律外,还有一些相关的政策和规定。这些法规和政策其实形成了一个只有塔尖和塔基,而缺少丰厚的塔身的现状,换句话说,在保护法下的各种相关子法、专项规定还很少。建立完善的历史文化符号保护专项规定,既保证了历史文化符号的价值,又避免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偏离正确的轨道。最后,历史文化符号的基础是否可以托起遗产保护的上层建筑,除了客观条件如政策措施的完善外,城市规划从业人员高素质的文化内涵及文脉解读能力也是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前提和建立历史符号保护系统的重要一环。众所周知,规划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内容就是进行物质建设,但是,这其中往往太偏重于技术的过程,造成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理解的不到位,从而出现质量较低的规划成果。

历史文化精髓范文3

城市规划展示馆

城市规划展示馆,它的美和意义不仅仅是建筑的设计形式和室内空间的设计。我认为对于学园林的人来讲它的美在于功能上。为什么说是在功能上呢?简而言之它的灵魂是像参观学习者,展示的规划、历史文化、以及城市的发展。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一楼整个空间,用玻璃代替一般的地板,在不大的空间里,达到了展示整体规划的模型。模型做的精巧而又真实。这也是对人类智慧和才能的肯定。

二楼详细的展示各个地方、景点的规划设计图,也就是整个楼的核心部分。包括公共设施规划图、近期规划建设图、绿地规划图、交通规划图、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图、各湖周边的规划图、以及各个景点的鸟瞰图。琳琅满目的图让我感到很震撼。图原来可以做的如此的真实,如此的美,如此的细心。

我们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画图是必不可少的。但又有多少人能够把细节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呢。比如很不起眼的指北针。园林需要把握细节,需要追求完美的信念,以及锲而不舍的毅力,这样才能创造出更优秀的设计之作品。

这里的效果图处理的相当的完美和真实。从好的设计作品中吸收精华,也是学设计的一个快捷的方法。比如对入口的设计手法,对转角的处理等等。

城市规划是对历史的传承、现实的体味、对未来的憧憬。眺望2020年的,应该是一座人与自然和谐、人与文化和谐、人与都市和谐的名城

秋水广场

有人说观秋水一定要晚上才能看得到这里的美景,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音乐喷泉群,这里晚上的喷泉、音乐、观光成为的一道风景线。对于学园林的人来说,不仅仅要晚上来欣赏秋水,更要白天来这里观察学习其设计精髓。为什么这么讲呢,晚上来观看喷泉的人比较多,整个广场气氛比较热闹,很难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嗅其精髓。白天相对来说整个广场人比较少,更利于我们调查学习,也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在白天体会那种人群云集的热闹场面。今后在设计也会把握一种空间感和功能感。

广场总体平面为月牙形,依江而立,是典型的带状绿地。广场有一个主入口,两个次入口。两个次入口分别采用台阶水镇和缓坡树池的方法。主入口则重点在于体现大气。同时入口前都留有足够的人流集散地。用不同的设计方式,是整个广场在形式上比较多样,赋予变化。也达到了功能上的目的。

植物配景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在相同中寻找变化,高大的乔木与灌木相结合,构成树池。也有群植的小山丘。充分的美化了整个广场。

在铺装上,赋予变化,色彩搭配合理。通过观察、测量对铺装的材质、色彩、尺寸有了很感性的认识。设计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地积累素材。

临近水面一侧设有设有十二个亲临水面的入口,周边设有一排园灯。在园灯上在入口处的两个园灯比起其他的园灯要矮,同时每个入口前的铺装有十二生肖的浮雕,达到一种变化的美感,同时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从这里可以到水边。至于为何要用十二生肖的浮雕,我猜设计者是想展示一种文化理念,十二生肖可以代表人生,代表时间,代表秋水广场的历史。

同时与江南名楼腾王阁隔江相望,“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诗句,这样地理环境,更加的升华了秋水广场历史文化意义。

在广场附近还设着了很多服务性设施,包括摄影、饭店、游乐、厕所等等,大大方便了游客。

广场还设计了大量的点景,可游人观赏。

赣文化长廊

赣文化长廊长廊共分:开篇、先哲崇光、青铜时代、文学巨人、艺术巅峰、傩广场、大道清风等十个景点。其中,有大型的石雕、铜雕、小品、石碑、园林、楼台亭阁、景观花坛、景观眺台以及喷泉瀑布等。所有的设计理念和风格都来自于历史文化,步移景异正是赣文化长廊的写照。历史文化是这里的设计灵魂,每一个景点的设计,经过了精心的布局,巧妙的过度。所有的景点都向世人展示了赣文化风采、挖掘赣文化风貌、提升赣文化内涵?区区千米长廊却记载着文章节义之邦绚烂文明的和历史。

历史文化精髓范文4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内容呢?中国是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提到传统文化,人们就会想到“仁、义、礼、智、信”的做人教养;提到传统文化,人们还会想到十分成熟的、准确、丰富而优美的熟语;提到传统文化,人们还会想到风、骚、赋、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提到传统文化,人们还会想到辉煌灿烂的古代科技;提到传统文化,人们还会想到“文死谏,武死战”,“不、不屈、不移”的民族骨气和浩然正义;提到传统文化,人们还会想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

但是,从对中学生进行的调查来看,我们发现,现在许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价值,有的学生缺乏起码的常识。眼下不少学生不知道元宵节在正月,也不知道端午吃粽子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已不敌外来的情人节、圣诞节;传统食品汤团、粽子、水饺不如肯德基、麦当劳。有位著名特级教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冲击程度之烈为亘古未有。

如今因特网的出现、网吧的开设,极大地冲击着传统文化。当然网络里健康的可学的东西甚多,这毋庸置疑。但是学生很大程度上是进行网上聊天,看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寻求视觉刺激。更多时间是在虚拟世界里生活,以至表现为不懂得起码的做人道理,不懂得起码的尊老爱幼,甚至表现为对父母不尊重,轻者出言不逊,重者离家出走。还表现为追星热,只知道周迅,不知道鲁迅;只知道张柏芝,不知道毛润之等等。更谈不上知道孔子、孟子、韩非子是何许人也。

那么作为一名当代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理应让学生明确认识传统文化,积极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素养。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我们教师身上得到传承,得到发扬光大。语文是直接与传统文化打交道的学科,语文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语文教学承担育人的任务,它要培养人的修养,它要为社会造就有用之才;语文教学要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己任,在学生人格塑造、思想启蒙、人生导向、精神修养方面都要有所作为。原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著名学者刘国正认为:“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密不可分。”《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语文学科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作用,提出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

语文教学中又该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现有的教育资源,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已经有不少承载传统文化的篇章。如高一年级的《寡人之于国也》、《劝学》、《阿房宫赋》等;高二年级的《逍遥游》、《五人墓碑记》、《陈情表》等;高三年级的《报任安书》、《屈原列传》等。这些篇目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辉煌的文化成就,也传递着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一手资料。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的内涵,用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对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热爱,以及对杰出历史人物的爱戴和崇敬,使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

二、利用阅读课及课外时间,读经典。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现代语文教学承担的任务也是十分繁重的。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可能都放在课堂上来完成。因此,必须利用阅读课及课外活动时间来读经典。例如《诗经》、《论语》、《庄子》、《孟子》、《离骚》、《左传》、《史记》、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等,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们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我们应该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来熏陶现在的青年一代。

历史文化精髓范文5

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性体现方式一、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结晶,并且是由中华文明汇聚和演化而成的,一种反映中国民族风貌和特质的文化;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是对中华民族历史上观念的形成和各种思想文化的总体的表征;它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儿女以及其祖先所创造出的,并且是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的文化,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具有历史悠久、鲜明的民族特色、优良传统以及内涵博大精深等特点。

启蒙教育是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教育非常重视的,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就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在小学阶段教育中渗透进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并学会继承传统文化,对我国现阶段的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等的养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会让语文教育被小学生更容易接受,也会使语文教育变得更加的活泼和生动,从而促使“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产生,让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熏陶。同时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还能够将科学文化素质进行提高,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被正确的引导和养成。

二、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方式

1.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的载体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的民族,素来都有着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的美称,而且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这些中华儿女去继承和发展。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影响,西方文化越来越多的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中,在无形之中就产生一定的影响,致使学生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失去兴趣。所以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在小学启蒙教育中,可以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的载体。例如,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阅读《甲骨文的发现》,让学生们知道汉字是从甲骨文开始的,让学生多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的变化进行了解,使学生感受到汉字学习的趣味,从而使学生在学会汉字的同时,又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汉字的起源知识学到了,一举两得。

2.将小学语文的阅读教育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教育学习的方式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课本上都有许多的古诗词,在这些古诗词中不仅语言精练、意境优美、思想深远、内容丰富,而且还将中国当时的文化、政治以及军事等各方面真实的反映了出来。在小学中的古诗词大多都短小精湛,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还很容易记忆和背诵。另外,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本上,也有古诗词的学习和背诵,虽然这些古诗词的篇幅很长,但是都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形式。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要只对教学课本上的知识重视,也要多注意小学语文的阅读教育,不但要使学生对诗词的内容进行了解,还要让学生有自己丰富的想象,使学生能够对诗词有深刻的领悟,这也是使学生通过古诗词了解古代的社会风气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最好的方式。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一些中国历史、寓言及传说故事等传统文化教育

历史、寓言以及传说故事等往往是家喻户晓的,而且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以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效率,总是高于枯燥的教学方式。而且历史故事一般具有很深的历史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节日、习俗、礼节、政治背景以及经济背景等都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还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做人的道理;而寓言和传说故事一般能够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且内容简洁,寓意幽默诙谐,能够使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得到激发。通过这些内容的增加,还能使学生对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分析和探究,我们知道,虽然现代社会的课程改革教育提倡的是素质教学,但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也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为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还是有很多的思维理念和方式是我们现在值得学习的,并且只有对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进行加强,才能够保证传统文化传承得到进一步推进。

参考文献:

[1]于迪.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4.

[2]臧霜.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建构[D].首都师范大学,2014.

历史文化精髓范文6

关键词:传统手工业名城;城市旅游;对策

传统手工业城市的衰落是近代城市变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传统手工业名城由于保存了传统的中华手工技艺,拥有的文物特别丰富,或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满足旅游者历史、文化或自然科学交流等文化旅游需求,对发展我国旅游事业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类型旅游地通常在现实或潜在旅游者意象中有着相对鲜明的文化形象特征,如瓷都景德镇、盐城自贡等。独具的文化底蕴、特有的文化氛围、丰富的文化旅游项目是此类型旅游地发展旅游业的天然优势。

一、传统手工业名城景德镇旅游发展特征分析

(一)有利因素

1.陶瓷文化历史悠久

景德镇城市发展史就是它的瓷业发展史,因“天下窑器所聚”而成为全国陶瓷中心。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在千年的瓷业生产中,景德镇吸收了全国各地名窑技艺的基础上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手工制瓷工艺,也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旅游资源种类多且品味高

“地上瓷都”、“地下瓷都”和“传播载体的瓷都”构成了陶瓷文化的景德镇。城区内旅游资源种类众多,3个系、7个景类、42个景型,有古瓷矿遗址、古窑址、古窑、古作坊、古街道、古民居、古陶瓷展览馆等传统陶瓷遗址;有陶瓷文献、诗歌、民谣、民俗、传说等陶瓷信息记载;还有与陶瓷文化相关的楼阁、塔、造型园林、园林景观建筑、陶瓷类教育机构、景德镇陶瓷市场、陶瓷产业园区等。

3.城市形象有较好的认同

景德镇198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8年被国家旅游部门推介作为全国重点旅游热线之一,2005年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些使景德镇城市形象得到强有力地提升和传播。

(二)制约因素

1.陶瓷文化旅游资源分散

景德镇陶瓷文化分布“散”,集聚度低,全市100多处文化旅游景点散落蕴藏在3200余平方公里的古老土地上。市区内主要的特色旅游景点大多为历史文化景观,由于历史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这些景点的规模普遍偏小,所有场馆绝大多数为古陶瓷、古窑址、古作坊静态的陈列多,动态演示少,讲解的内容不丰满,大同小异,旅游开发科技投入不足。

2.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景德镇经济总量在江西省内一直排在后列,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如2011年景德镇的国内生产总值564.71亿元,在省内11个市排在10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573元,排在4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990元。其与周边的大中城市相比,差距非常明显。景德镇较低的城市经济综合实力,使得城市旅游缺乏有力的社会经济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制约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城市旅游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发展。

3.城市旅游特色不够鲜明

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发展规划,景德镇千年的陶瓷人文和自然景观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如城区内几乎找不到记载城市岁月的古窑烟囱等。仅凭现有的历史遗存,旅游者很难触摸到景德镇历史文化的精髓。由于长期以来城市建设投入受到制约,城市环境建设质量不高,城市建筑和城市文化缺乏地域特色,城市的经济、商业等方面对旅游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二、基于城市文脉传承的景德镇旅游发展对策

(一)平衡旅游发展与古城保护

旅游业的发展为景德镇这座城市的管理、保护积累了充实的资金,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古城的丰富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构建了基础,二者相得益彰。陶瓷历史文化遗存异常深厚,它不但是属于景德镇,也是属于全中国。有关部门对挖盗古窑址等严重破坏行为应予以严厉的打击并追究相关责任;加强景区的维护工作,防止其自然风化腐蚀,改变原有旅游形象;在城市开发建设中要严格遵循古文化遗存的有关法规,做到先评价后开发,杜绝破坏陶瓷文化遗存的建设;保护景区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市民公众的珍重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加大投入突出城市鲜明特色

景德镇市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城市旅游的发展,加强人、财、物等相关投入,以瓷为景德镇旅游形象的亮点,以历史演绎为脉络,加强“千年瓷都,天下名镇”的城市旅游形象,重塑世界陶瓷艺术圣地面貌,使旅游者触摸到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的精髓。其一,根据区域文化、形象传播受众的特点,以昌江、陶瓷、瓷人为造型元素设计旅游标徽,将其用于旅游宣传品、纪念品、交通工具等载体上。其二,旅游景点使用招徕性视觉景观宣传和促销,如在游览区入口处采用大门景、景区高处设标志性景观,在游客聚散的中心点和主要节点保留弹性空间以便展现宣传性的促销布景等。

(三)发展创意陶瓷旅游商品

景德镇手工艺术瓷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市场需求空间大。景德镇要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开发创意陶瓷旅游商品,增加旅游收入,延伸旅游产业链。其一,依托千年瓷都的产业基础和品牌优势,积极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培育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整合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壮大生产规模,培育一批具有设计创新能力的陶瓷创意生产企业,生产各个层次的旅游商品。其二,努力建立一批如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一样具有景德镇特色的商品交易、展示、贸易洽谈、综合服务等市场设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