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病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护理病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护理病例

临床护理病例范文1

关键词:细节护理;手术室感染;临床病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划分的观察组1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80例,平均年龄为34.2岁。就文化程度而言,小学文化水平30例、初中文化水平60例、高中文化水平40例、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水平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85例,平均年龄为33.4岁。就文化程度而言,小学文化水平35例、初中文化水平55例、高中文化水平42例、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水平18例,P>0.05,观察组、对照组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对象选取标准 对于观察组和对照组300例患者的选取上,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首先患者必须是第一次进行手术治疗,文化程度需要在小学以上,达到能够跟护理人员正常交流的效果。同时,患者还必须同意本次的临床病例研究,愿意配合和接受医生、护理人员的管理及安排[1]。对于文化程度不适、智力水平低下或者听觉、语言存在障碍的患者,本次临床研究排除在外。还包括除不同意参加本次临床研究条件外,其他条件均合格的患者,也没有纳入到本次的观察研究中。按照是否采用了细节管理模式下的护理方式将全部患者划分为细节护理组即观察组、常规护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为150例。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病例观察和分析数据采取的是SPSS 17.0软件,同时计量资料以最普遍的均值±标准差(x±s)表示,正态分布和差方水平采取的是t统计量检验方法,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相关数据均采取秩和(r)检验方法,计量统计资料的比较分析采取的是χ2 检验[2]。

2结果

2.1观察组、对照组手术室感染率分析 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手术室感染的概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

2.2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析 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方式的满意度评价均大于对照组。P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具体情况为:在观察组150例患者中,患者满意人数高达140例,一般情况为9例,不满意只有1例;在对照组150例患者中,患者满意的人数只有100例,而一般情况上升到了35例,不满意高达15例。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对护理人员服务方式的满意度具体情况为:在观察组150例患者中,患者满意人数高达135例,一般情况为13例,不满意只有2例;在对照组150例患者中,患者满意的人数只有90例,而一般情况上升到了55例,不满意高达5例。

3讨论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患者在手术室发生感染不仅会大幅度延长患者出院的时间,加深患者的身心痛苦,而且还会带来高昂的感染治疗费用,加重患者家庭负担[3]。如果患者发生感染的程度严重到一定的程度,还会危及到患者自身的生命安全,影响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本文以细节护理方式下探究手术室感染预防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方式的满意度为研究方向,是基于丰富的临床实践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研究意义的医学护理命题,是完善和强化患者护理模式上的重要途实现径,可以真正的落实到现代医学护理管理中。通过本文研究分析的结果即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手术室感染的概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并且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方式的满意度评价均大于对照组,可以看出细节护理方式下患者手术室感染概率不但减少了很多,同时又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方式的满意度,是一个非常可行的现代护理管理模式[4]。

此外,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专业人员还应该以手术患者为中心,结合患者的病情和患者临床症状,进行专业的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周到、体贴的现代护理环境。随时观察和掌握患者的术后病情好转情况,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和不良生理反应,努力提升患者及患者家属对院内护理人员的放心度以及护理态度、服务上的满意水平。积极调动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上的积极主动性,强化护理人员专业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增强护理人员在面临突发事件上的灵活性,全面提升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和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意识。从本文细节护理方式下手术室感染预防效果的临床病例研究中可以发现,细节护理方式中手术室感染病例数只有2例,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为1.33%;在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上,患者满意人数高达140例,一般情况为9例,不满意只有1例;在对护理人员服务方式的满意度上,患者满意人数高达135例,一般情况为13例,不满意只有2例。由此可见,细节护理方式不但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而且还可以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态度及服务方式上的满意程度,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患者的恐惧心理,保障患者日后身体康复水平和愈合效果。

总之,细节护理可以充分的将现代细节管理理论以及其重要的核心思想全面观察到手术室护理的实践过程当中,能够快速的促使护理人员找到自身在护理实践中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保障患者护理的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方式的满意度,真正达到为患者尽心尽力。因此,在今后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可以结合传统护理管理方式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引进细节护理方式,使二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对于减低患者的心理焦虑、精神压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提升护理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融洽关系.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杜书秀.手术室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和监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3):5344-5345.

[2]李莲香.手术室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4):3967-3968.

临床护理病例范文2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136例病毒性肝炎及临床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36例病例当中,男性110例,女性26例,其中甲肝1例,乙肝108例,丙肝8例,戊肝11例,非甲非戊7例,未分型1例,年龄6~80岁,合并肝硬化28例,肝肾综合征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脂肪肝4例,肝性脑病2例,行人工肝1例。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

2.1.1 休息与活动:肝炎病人活动期应卧床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缓解肝淤血,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待症状好转,肝功能改善后,逐步增加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度。同时应保持病室整洁,温湿度适宜,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2.1.2 心理护理:肝炎病人因久病不愈,特别是乙型肝炎目前还没有根治的办法,易产生紧张、焦虑、悲观的情绪,护士应多关心病人,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病人沟通。了解其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多讲解肝炎的一般知识,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全面正确的认识,消除思想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1.3 合理饮食:首先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合理的饮食可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利于肝功能恢复。饮食原则为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清淡的饮食。蛋白质来源以豆制品、鸡蛋、牛奶、鱼、瘦肉、鸡肉等,可少食多餐,避免进食动物内脏、肥肉、脑等含脂肪高的食物。以植物油为主。有腹水的病人应限制水、盐的慑入,不吃用盐腌制的食品,对于有肝炎后肝硬化伴食道静脉曲张的病人,避免油炸、硬、骨刺等刺激性食物。

2.1.4 基础护理:作好口腔和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给予翻身,加用气垫床,以防发生褥疮。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时及时用约束带,加床栏以防发生意外。

2.1.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病人有无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及腹痛、腹胀情况,皮肤黏膜及巩膜有无黄染,黄疸进展程度,神志改变情况,观察大、小便的量和性质。

2.2 并发症的护理

2.2.1 发热的护理:常用物理降温,可用冷敷头部或大动脉,25%~50%酒精擦浴,持续高热物理降温效果欠佳者,可用药物降温,退热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大汗导致虚脱。

2.2.2 出血的护理: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检测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等指标,嘱病人避免碰撞、损伤,不用手挖鼻,用牙签剔牙,以免诱发出血。有鼻出血者用0.1%肾上腺素棉球压迫出血,局部穿刺、注射后应压迫止血5~10分钟。要减少注射次数,适当使用静脉留置针。遵医嘱使用维生素K1、凝血因子复合物、输新鲜血浆,以补充凝血因子。备好抢救用品及药品。

2.2.3 肝肾综合征的护理:严格记录24小时尿量,检测尿常规、尿比重、血尿素氮、肌酐及血清钾等。合理使用利尿药物,避免大量利尿、大量放腹水及使用对肾有毒性的药物。观察水肿情况及腹胀程度。

2.2.4 预防感染:加强病房环境消毒,每日常规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8.4消毒液进行地面、墙壁及床头柜和床单位的消毒,减少陪护和探视,避免交叉感染。观察有无口腔黏膜、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等感染的症状、体征。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注意真菌感染情况。加强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2.2.5 肝性脑病的护理:密切观察前驱症状,发现有行为异常、定向力改变和扑翼样振颤时,要及时报告医生,用抗肝昏迷的药物,如精氨酸、乙酰谷酰胺等,并用弱酸醋保留灌肠,以酸化肠道,减少氨的吸收。注意神志、瞳孔变化,昏迷时按昏迷常规护理。

2.3 药物应用的护理:护士应了解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掌握应用方法,合理调配用药的次序,使不良反应减少,达到更好的药疗效果。要经常巡视,有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改用其他药物。如干扰素可引起发热反应,应嘱病人多饮水,卧床休息,定时测量体温,必要时对症处理。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ALT增高,甚至黄疸、脱发,大多不需停药,待停止干扰素注射后,症状可逐渐好转。大剂量干扰素皮下注射时,部分病人出现局部触痛性红斑,一般2~3天可消失,用药时适当增加溶媒的量,缓慢推注,可减轻避免上述反应发生。门冬氨酸鸟氨酸可刺激血管,引起局部血管疼痛,应选择粗直的大血管,尽量避免使用小血管,固定好针头,避免药渗漏出血管外。一旦发生,应及时对症处理,用33%硫酸镁局部湿敷,隔4小时后用热水敷局部,以促进渗液的吸收。部分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减慢输液速度,滴数一般控制在每分钟30~40滴之间,不宜过快。如症状严重时,应报告医生给予停药。

临床护理病例范文3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临床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1-1641-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高血压和糖尿病均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而高血压同时合并糖尿病也十分常见,为了探讨高血压同时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护理特点,笔者对83例患者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本组病例为我院2006年6月~2007年10月间住院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83例(DM组),男52例,女31例,年龄29~84岁,平均(60.6±11.3)岁。另以同期住院的单纯性高血压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NDM组),男51例,女33例,年龄30~86岁,平均(61.1±10.9)岁。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诊断均符合WHO有关高血压病[1]和糖尿病[2]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收集所有病例的病史、体检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包括血糖),详细观察并记录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及护理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见表1、表2)

3 护理

3.1 营养及饮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同时限制高脂食物,避免过饱,尤其是避免高脂食物过饱,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

3.2 预防心功能不全的护理:输液过程中,结合检测血糖、尿量及尿比重,调节输液速度和调整输液种类。

3.3 合并高血压脑病的护理:一旦发生高血压脑病,应嘱患者卧床休息,停止活动,立即含服降血压药物,并报告医生。对首次出现高血压脑病的患者,应消除其焦虑与恐惧情绪,同时动态监测血压的变化情况,并作出相应处理。

3.4 合并感染的护理:此类患者以合并肺部感染和皮肤感染为多见。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及咳嗽、咳痰情况,对年老体弱无力咳嗽或痰量较多者,应鼓励主动咳嗽,畅通呼吸道,必要时采用超声雾化吸入以利痰液的咳出。对于皮肤感染的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同时加强口腔护理。使用抗凝药物时,应仔细观察有无出血点、淤斑等皮肤黏膜改变,有无牙龈及鼻出血等,警惕感染的发生。

3.5 注意加强心理辅导:对患者进行有关病情的知识宣教,使患者了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首先,护士应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监测各时段的血糖、尿糖,同时要正确记录24小时尿量,这些是指导用药和预防发生低血糖反应的主要参考指标。其次,情绪紧张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而导致血糖升高,所以调整好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情绪稳定,有利于病情恢复。另外,适当运用弹性探视时间,让患者家属及其亲朋好友帮助稳定心态,亦有益于患者的康复。

4 讨论

4.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症状、体征多而复杂,尤其以头昏、胸闷较为多见。胸闷多是因为糖尿病引起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同时因为血压高,心脏负荷过重所致。其它的症状还有心悸、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容易误诊为其它疾病。

4.2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导致应激状态、糖代谢紊乱加剧,容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等严重并发症,糖尿病本身可引起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主要为肌丝减少、肌原蛋白丧失、线粒体肿胀、肌浆网横管系统结构异常而影响心肌收缩力和舒张功能,易促发心功能不全[3],所以在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情况下,高血压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同时又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所以其感染的发生率亦显著高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

4.3 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加强心理辅导及饮食护理,预防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报告,给予积极处理。同时要进行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对所患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控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有关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51.

[2] 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797.

临床护理病例范文4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护理

高血压、糖尿病等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中,糖尿病可导致高血压患者出现不良并发症,受高血压疾病影响,糖尿病患者极易出现肾衰竭、动脉硬化等不良现象[1]。而同时患有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患者,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率则会更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加强患者的护理工作。本次研究对8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以探讨其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2例研究对象均为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龄50~79岁,平均(60.82±2.36)岁;82例患者的体重指数均值为(23.57±6.49)kg/m2。经诊断,82例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疾病以及糖尿病疾病的诊断标准。

1.2病例筛选标准[2] ①患者未伴有继发性高血压、肝肾重症以及血液系统疾病;②患者具有消瘦、多食、多尿、多饮、血压上升以及晕眩等临床表现;③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高血压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等相符,收缩压不低于140mmHg,舒张压不低于90mmHg。空腹血糖值在7.0mmol/L以上,餐后2h血糖值在11.1mmol/L以上;

1.3方法

1.3.1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遵医嘱服用药物,在服药上做到规律性。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以及β受体阻滞剂进行控制血压;口服药物治疗糖尿病,若疗效不理想可通过胰岛素进行治疗,在注射胰岛素时,护理人员注意对注射部位、注射量加以控制。

1.3.2心理护理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具有死亡率高、病程长等特点,受疾病影响,患者易产生负面心理。其次,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费用相对昂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得患者常处于焦虑状态中,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因此,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加强沟通,缓解与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并帮助其树立面对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3.3病情观察 ①护理人员注意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监测,若患者具有血压上升的现象,需及时给予患者采取有效治疗;②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密切关注,一旦患者血糖出现异常情况,则及时告知医生,给予患者有效治疗。

1.3.4健康教育 ①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于餐后1~1.5h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踩自行车等,运动时间为20~40min,可以加强胰岛素敏感性,纠正患者脂质代谢的状况;②护理人员注意帮助患者更改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确保睡眠充足,避免出现心情波动;③指导患者健康饮食,减少热量摄入,并对糖类与食盐的用量严格控制,指导患者多饮水与多食用蔬菜。

1.4观察指标

1.4.1血压、血糖的控制达标率 收缩压在120mmHg左右,舒张压在85mmHg左右,空腹血糖值不低于6.1mmol/L,餐后2h血糖值应低于7.8mmol/L。

1.4.2糖尿病与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水平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与评价患者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的认知水平,其中调查问卷中包含有5个维度,分别为生活护理、心理调适、饮食知识、用药知识以及运动知识,总分为100分,各维度分别为20分。

2 结果(见表1~2)

3 讨论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易对患者的多个器官造成损伤,例如肾、心脏等,与单纯高血压患者以及单纯糖尿病患者相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危险性更高一些,对患者的健康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本次研究通过回顾8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给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多种护理措施,有效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还提高了血糖、血压等指标的达标控制率,这也表明了经过采取多方面的护理措施后,对于控制患者的病情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临床护理病例范文5

【关键词】雷诺病; 临床表现;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24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60-01

雷诺病是肢端小动脉功能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在一定刺激下,如寒冷、紧张、情绪变化时,出现指(趾)动脉痉挛,肢端皮肤颜色呈间歇性苍白、紫绀和潮红等一系列改变,发作时伴有麻木、烧灼样刺痛和感觉迟钝。我科自2006年-2012年共有10例雷诺病患者住院,在护理过程中,重视心理护理,严格饮食管理,注意局部保暖,预防血管痉挛,加强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并给予合理的健康指导,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0例,男1例,女9例,男女比例为1:9,年龄15-42岁,年龄40岁1例,平均28.5岁。2例女性病人在月经来潮期病情加重,1例病人妊娠期病情有所缓解。1例病人4年后随访出现指动脉闭塞。

1.2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神经病学》第三版中雷诺病诊断标准[1],并排除手足紫绀症 、网状青斑、红斑性肢痛症、冻疮等疾病。

2 临床表现

雷诺氏病有典型发作过程,当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及精神紧张时,手指皮肤出现苍白和紫绀,手指末梢有麻木、发凉和刺痛,经保暖后,皮色变潮红,则有温热和胀感,继而皮色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消失。疾病早期,上述变化在寒冷季节频繁发作,症状明显,持续时间长,而在温热季节则反之。如果病情较重,即使在夏季阴雨天气也发作。皮色变化常有规律性、对称性。受累手指常呈对称性,皮色变化多按4、5、3、2指顺序发展,拇指因肌肉较多血液供应比较丰富而很少受累,皮色变化先从末节开始逐渐向上发展,但很少超过腕部,都发生在双手,足趾发生雷诺氏病的现象较少见,耳廓、鼻尖、唇皮肤苍白或紫绀者偶见。严重病例指端皮肤出现营养障碍,如皮肤干燥、肌肉萎缩、指甲脆裂、甲周易感染,当指动脉狭窄或闭塞后,指端出现浅在性溃疡和小面积坏疽,且伴有剧烈疼痛,溃疡愈合后遗留点状皮肤瘢痕。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易兴奋、感情易冲动、多凝郁闷、失眠多梦等。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雷诺病是对治疗反应较差的病种之一,具有长期性,反复性,预后及疗效的不确定特点,导致患者在经济及精神上消耗很大。因此,护理人员应与其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鼓励和引导其进行情感宣泄,一旦发现消极的行为及时疏导;同时注意建立社会支持体系,指导家属及朋友多安慰病人,消除人们的不良情绪。指导患者减轻生活中的压力,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诱发和加重血管收缩。适时向患者介绍同类疾病好转的资料,使他们正确对待疾病,主动配合治疗。

3.2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理变化合理选择饮食,禁辛辣油腻,需严格饮食管理;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饮食,多食新鲜水果汁、蔬菜,忌食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可少量饮酒,有利于扩张血管,减轻病症。

3.3 皮肤护理:(1)手足以棉手套、厚袜子跋扈,戴帽和多穿衣以防因躯干受寒冷刺激而引起的反射性效应。发作时,可将患手泡于温水中,温度以32-40度为宜,不宜过热。(2)四肢末端的护理: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末端苍白,皮温降低,伴刺痛、麻木感,多于受凉或精神刺激后发作,是由于末端小动脉痉挛所致。嘱患者平时用温水洗手、洗脚,注意防寒保暖,保持情绪稳定,因该患者手足指节严重痉挛,故护理时应该保持皮肤清洁,不用碱性肥皂。防止皮损长期受压。避免强阳光暴晒及冷热刺激,如溃烂、感染及时治疗。(3)预防皮肤感染:由于末梢血液循环差,故肢端易并发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应注意患者个人卫生,常给患者修剪指甲,清洁皮肤。穿宽松棉制衣服。

3.4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肢端皮肤温度、颜色,警惕缺血性溃疡的发生。

3.5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功能,如用力将手指伸开和握拳,用力搓揉手掌、手背,每次10分钟,如天天坚持,可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3.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雷诺病患者血管对寒冷及情绪刺激的正常舒缩反应即可使动脉管腔完全闭塞。(2)说服患者早期戒烟,以避免尼古丁对血管收缩的刺激作用。(4)注意保暖并避免寒冷刺激,增加肢体主动活动并经常按摩肢端。(5)保持心情开朗,避免不良刺激。(6)有明显职业原因病人,应调换工作或职业,尽可能改善工作环境。

4 结论

雷诺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重视心理护理,严格饮食管理,注意局部保暖,预防血管痉挛,加强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并给予合理的健康指导能使患者患指(趾)皮温正常,皮色红润,感觉迟钝恢复,疼痛消失,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并发症的症状减轻。说明对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临床护理病例范文6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18―02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它是由于低氧状态以及脑血流量降低或者脑血流量暂停所导致的新生儿脑部受损,引发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因素有很多,在临床的工作中对该病的治疗并没有显著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中对其的治疗主要采用支持治疗综合性措施[1-2]。因此,对此类患儿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治疗成功的一个关键点。本文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19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对其采取常规的治疗措施以及综合的护理方式,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胎龄在38~41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9.1周,入院的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的1.3~42h。19例新生儿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窒息,其中轻度患儿5例,重度患儿8例,重度患儿6例。按照患儿的意识状态、腱反射、肌张力、有无惊厥、头眼反射、拥抱反射以及中枢性呼吸衰竭等情况对患儿进行临床分度,其中轻度患儿7例,中度患儿6例,重度患儿6例。

1.2护理方法

19例患儿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的内容包括吸氧、纠正代谢紊乱、维持正常血压、维持体内酸碱平衡、降低颅内压以及改善内环境等措施,同时再按照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的结果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其具体内容如下:

1.2.1病情观察

在住院过程中,要对患儿的体温、血压、心率以及呼吸的变化进行严密观察。①颜面皮肤观察:患儿一般表现为颜面青紫色或者苍白色,特别在口周以及额都最为明显,随着缺氧情况的改善,其颜面颜色将逐渐转为红润。②神志观察:若患儿为轻度窒息,对刺激反应国强,其肢体以及下颚出现颤动,而中毒的窒息则可表现出意识障碍,重度窒息则处于昏迷或者浅昏迷的状态。③呼吸的观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常常表现出呼吸不规则,出现屏气或者呼吸暂停现象,而有些患儿则可表现出频繁的呼吸暂停,并出现颜面以及口唇阵发性的青紫。④呕吐物观察:若出生24h后的患儿呕吐咖啡色的羊水,排除其他可能的因素后则应该考虑为消化道出血。⑤前囟的观察:由于患儿缺血、血氧,其前囟表现为饱满状,扪之有紧张感,但是随着患儿治疗以及颅内压的降低症状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1.2.2一般护理

对保温箱要定时采用消毒液进行擦拭、并进行照射灭菌,室内要注意开窗通风,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以及消毒隔离方案,预防患儿出现交叉感染,并且要严禁探视患儿。由于新生儿的心肺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其进行输液时可以使用输液泵对输液量以及输液速度进行严格控制。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持新生儿臀部以及脐部的皮肤干燥清洁,同时要注意加强患儿的口腔护理。如果患儿出现兴奋、尖叫、斜视等症状时,要注意是否有其他抽搐的征兆,并且及时对患儿进行抗惊厥的治疗。

1.2.3保暖护理

由于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神经系统受到较为严重的损伤,并且患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较弱,所以对硬肿症体温不升的患儿,对于其体温的恢复不能够操之过急,提高温箱温度的速度控制在1℃/h,以避免升温速度过快而导致的肺出血,患儿体温恢复之后其局部皮肤的温度应该维持在36~37℃。对患儿的治疗以及护理的操作均在箱内进行,并且要注意减少打开箱门的次数,从而保证箱内的温度稳定。

1.2.4喂养护理

由于中度以及重度患儿的吮吸能力较差,应该尽早给予患儿合理的喂养,可以采用鼻饲喂养或者从胃管进行持续点滴。喂养的同时要严密地观察患儿呼吸、面色、是否呕吐,以避免出现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要缓慢给奶,量要由少逐渐增加,对24h的出入量进行记录,待患儿的病情稳定之后仍以母乳喂养为原则进行喂养,注意在喂奶的时候取侧卧位头稍高。

1.2.5给氧护理

由于血氧分压过低的时候达不到治疗的效果,但是过高会导致患儿氧自由基的浓度增加,从而引起患儿脑血管痉挛,因此一般在50~70mmHg之间,而若二氧化碳分压过高则会导致患儿酸中毒,因此一般控制在40mmHg以下。在吸氧时要注意避免患儿长期高浓度的吸氧,一般氧浓度控制在25~30%,而氧流量则为0.3~1.0L/min。对于重度的患儿需要使用多功能监护仪对其进行持续性的动态监护,并且在其进行吸氧的过程中要帮助患儿保持舒适的并进行拍背,以保持患儿呼吸通畅。

2结果

通过对文中19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进行常规治疗以及针对性的护理,本组痊愈患儿17例,自动出院2例,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5.9d,效果满意,我们在护理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精心护理,对新生儿的治疗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促进了患儿康复。

3讨论

有研究报道表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可能与胎位异常、脐带脱离、胎盘功能异常、胎儿受压以及绕颈、胎儿宫内缺氧、早产、过期产等多种因素有关系[3]。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脑功能障碍,如嗜睡或者烦躁不安、尖叫、抽搐、吐奶等,如果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将导致较高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4]。由于新生儿的特殊状况,其脏器功能低下且无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的细心、耐心,在护理中要注意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黎键,吴小玲.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6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3):1-2

[2] 黄电芳.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分析与对策[J].当代医学,2011,17(2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