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的防治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运动损伤的防治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运动损伤的防治重点

运动损伤的防治重点范文1

关键词:网球肘 形成原因 预防措施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网球运动成为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育活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加入到了网球运动中来,但是,由于网球是一项高技术的运动项目,运动量较大,技术动作比较复杂,因此,在网球训练中同样不可避免地发生运动损伤,最常见的是网球肘。本文通过对网球肘的成因及预防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网球运动者摆脱网球肘的困扰提供参考价值。

二、网球训练中网球肘发生的原因

(一)网球肘发生的生物力学因素

网球运动可产生120km~200km/h甚至以上的球速,可见对手腕和前臂的冲击力是相当大的,加上扣压、截击对运动员的手臂及肩、肘关节的负担都是极大的,若在技术上稍不留意,就极易出现肘关节的损伤。此外,使球产生力量、速度、旋转、方向和落点等的变化需要臂、腕、指协调动作来完成。如在用“下旋”“反手”回击急球时,由于固定拍型的需要,腕、肘部肌肉必须高度紧张才能与来球的强大力量相对抗,因此,肱骨外上髁腱止点部所承受的应力大大超过了其生理负荷量,久而久之就使局部发生一系列的病变。其次,由于肱骨外上髁腱止点末端区本身血液循环不丰富,当其主要结构长期处于牵拉的紧张状态时,腱内的压力升高,营养弥散受阻,必然引起其结构的长期缺氧和营养不良,加重了病变的发生。经常如此,使得肘部肌腱纤维受到反复牵扯而发生劳损。

(二)网球肘发生的技术动作因素

现代网球技术具有“快、狠、准、变”等特点,对运动员的跑、跳、跃、扣、抽等素质要求较高。网球运动常被人形容为“挥拍上阵”一场比赛总的挥拍次数不少于1000次,一个网球运动员在中等量的训练中,每月大约有1400~1700次的发球及扣球动作,日积月累的运动消耗,损伤在所难免。在网球的各种技术动作练习过程中,由于基本技术错误而肘关节致伤的最多,如手持球拍方法不正确,人与球的关系处理不当,拍弦过紧;正手击球时,没有靠转腰、转肩的力量,而用手臂强直打球,即直臂打球等。

(三)网球肘发生的训练因素

网球运动中肘关节损伤与运动水平密切相关。教学训练及比赛的大量事例表明,训练水平低者往往肌力不足.如肘关节周边肌力薄弱,韧带坚韧性差及主动肌、对抗肌发展不平衡,不适应网球爆发式用力击球的特殊要求及网球反复、大强度击球的特殊需求。即使是训练水平高的专业网球运动员,也常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控制不当,在疲劳状态下进行正反手击球、发球、高压扣球,导致技术动作变型甚至发生错误而使肘关节受伤。

三、网球训练中网球肘的预防措施

随着网球运动的开展和普及,网球肘的发生率日趋多见。据有关学者对国内外网球运动员的调查显示,大约有50%的运动员在开始他们网球运动生涯时都患过肘关节损伤。因此,对网球运动中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损伤的发生就显得尤其重要。网球运动中尽管肘关节容易受伤,但只要预防与对策得当,在训练比赛中就可将受伤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预防肘关节受伤最基本的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挑选合适的球拍

现今的球拍或许看起来又轻又灵巧,但却也背负更大的代价――在与球接触的一刹那,身体必须承受更多的冲击力,因此,找寻一支为降低震动所特别设计的球拍是很关键的。选择重量轻且拍面大的球拍是很合理的:负重轻,同时较大的击球“甜点”产生较少的震动,即使非以拍面中心击球也是如此。所以,选择恰当的网球拍,不仅是掌握动作,提高技术的保障,也是防止网球肘发生的重要因素,对于初学者尤其是女生而言,不要选择过于沉重的球拍,更不要使用重拍头的网球拍,同时不要让拍弦绷得过紧,以免在练习过程中给腕、肘关节造成过大的负担而导致损伤。

(二)适当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对与参加运动的人来讲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人体在相对安静的状态下内脏系统(主要是呼吸和循环系统)机能水平较低下,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和韧性相对较差,精神不够兴奋,灵敏性不高,不能适应运动的需要,特别是不适应大强度高对抗运动的需要。这中间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而准备活动恰恰就能起到这样的过渡作用。科学合理地进行网球训练比赛前的准备活动是预防肘关节损伤的重要前提。除了一般准备活动外,尤其要做好专项准备活动,要重点加强腕、肘的多向性准备活动,使肘关节的运动负荷及运动幅度由小到大,逐渐增强。

(三)正确的技术动作

在网球运动中,错误的技术动作是导致肘关节损伤最常见的因素。一定要加强基本技术的训练,建立正确技术概念和各项技术的发力顺序(下肢―躯干―上肢),训练过程中也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进行练习。在网球运动中未掌握正确技术动作,未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之前,练习强度不宜过大,最大限度地保护肘关节及肌体的安全。

(四)有效的专项训练

在网球教学训练中,认真抓好专项素质训练是预防肘关节损伤的基础。网球运动技术绝不是单一的腕、肘用力,而是和肩、腰、腿连贯协作的一个完整技术整体。实践证明,下肢、躯干的力量、柔韧增强了,不仅使专项技术明显提高,而且确实减少和预防了网球肘的发生。训练中,应重点抓好专项身体训练,采用各种手段加强前臂肌肉群的力量和伸展性练习,提高练习者的肩带、腰背和腿部的力量和柔韧性,减少发生肘关节损伤的可能性。

(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肘关节损伤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肘关节受伤带来的后果,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预防肘关节损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在教学和训练中做好准备活动,掌握正确技术,养成不蛮干、不乱击球、发球等良好的练习习惯,一旦肘关节受伤,则应积极休息和治疗。

四、总结与建议

网球肘会影响时尚、诱人的网球运动,甚至终止这项有价值的运动。其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发生原因又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并掌握它的规律,有的放矢地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就可以把损伤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避免因损伤导致该项运动的普及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雷,王少华.网球运动中常见的损伤与防治[J].网球天地, 1995 (3): 45-47.

[2]朱庆,朱宏,窦萍.网球时的防治[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14(2):18-19.

[3]彭雪涵.网球运动中肘关节损伤原因及防治[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2):132-135.

运动损伤的防治重点范文2

摘 要 篮球运动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普及性很强的运动,也是一项强度大、对抗激烈、身体直接接触多且灵活多变的运动,因而篮球运动员损伤的概率非常高。特别是对女生由于身体机能弱于男生等多方面原因,受损伤的机率更高。所以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及文献资料法等就篮球易发生损伤的分布规律、发病规律、各种损伤率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一些预防的措施,从而降低损伤的发生。

关键词 业余 女子篮球 运动损伤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通过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法,对小飞人篮球俱乐部女子队员在比赛及训练过程中所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及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小飞人篮球俱乐部女生的篮球损伤的原因调查分析

通过此次调查对在运动中损伤出现最为集中的几项数据指标加以研究。如踝关节、指关节、膝关节、背部、腹部以及肌肉拉伤。在45名业余女篮成员中运动损伤的患病人数为42人,患病率93.33%。

从表1可以看出,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的损伤明显高于与其他各项,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本人不够重视而导致各类损伤。由此可见准备活动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应得到大家充分重视。身体疲劳、局部负担过重造成的损伤与整理活动关系密切。

表1 损伤原因及分布特点

原因 损伤病例(人) 构成比(%)

准备活动问题 20 47.62

身体原因 12 28.57

技术动作有缺陷 6 14.29

局部负担过重 4 9.52

(二)小飞人篮球俱乐部女篮队员运动损伤部位和种类

1.小飞人篮球俱乐部女篮队员运动损伤部位

通过调查统计,篮球运动主要的五个部位损伤(即踝关节损伤、指关节损伤、膝关节损伤、腰部损伤、肌肉拉伤),占据首位的是踝关节为38.10%,第二是肌肉拉伤为23.81%,第三是膝部为19.04%,第四是指关节为11.90%,第五是腰部损伤为7.14%。由此可以反映篮球运动损伤在女性各部位的分布特点。这对我们在篮球运动中去预防这些运动损伤有积极的意义。

2.小飞人篮球俱乐部女篮队员运动损伤种类

(1)扭伤。扭伤又称捩伤,是篮球运动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运动损伤。由数据显示,小飞人篮球俱乐部女篮队员踝关节损伤与其他关节相比损伤的比例最大。常因运动员猛然转身时,动作幅度过大、技术动作僵硬或对方队员的冲撞等因素,致关节活动超出其生理范围而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调查研究显示,不仅专业运动员关节囊、韧带扭伤占各种运动损伤发病率的首位,业余球员的此类损伤也最为常见。

(2)拉伤。拉伤是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合理、肌群协调性差等自身原因所致的主要运动性损伤之一。在业余球员的训练和比赛中,准备活动不充分而导致的拉伤最为突出。从小飞人篮球俱乐部的分析中得出,充足的准备活动对于避免损伤的重要性。

(3)挫伤。挫伤是篮球比赛中外部暴力致伤的主要运动性损伤之一。尤其是随着比赛激烈程度的提高和对抗性增强,双方队员的频繁身体接触、冲撞,或接球时手指动作不正确和来自对方队员的伤害,使发病率明显增高。在业余女子篮球训练和比赛中,由于队员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不完善,以及很多技术动作的不规范,也常出现挫伤的现象。

(4)陈旧性损伤。篮球运动员的陈旧性损伤常因受伤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新伤未愈重复受伤、慢性劳损等因素所致。此类损伤在训练程度较高的老运动员身上表现较为突出,并对运动员的情绪和在比赛(训练)中的技术动作正常发挥,均有较大的影响。而在业余的青少年身上,此类损伤的概率较小。

(5)骨折和脱位。骨折和脱位类损伤常发生在篮球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如运动员移动中突然蹬地跳起做抢篮板球或投篮等腾空动作后,固落地发生意外或落地自我保护动作不合理等情况下,发生韧带断裂、肌肉拉伤。在业余篮球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移动的秩序较混乱,场上的配合较少,球员扎堆现象明显,以及球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使得骨折和脱位这种损伤的增加。

三、结论

(一)在当前业余女篮运动员各部位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非常高,所以要加强对篮球运动损伤防治工作的教育。尤其要从根本上去防止,让女学员充分认识到损伤所带来的危害性,从思想上得到重视。

(二)在各类损伤中,踝部、肌肉拉伤、膝部、手部、腰部、腹部最为集中。所以这些仍是篮球运动损伤防治的工作重点,同时在日常训练比赛中不应让局部负担过大,要合理的安排训练的量。且要加强对正确技术动作的训练,以防发生运动损伤、

(三)要充分重视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做到有效、适时、有针对性。

(四)重视身体素质的发展以及专项素质、自我保护能力、协调能力柔韧性等方面的发展。从各方面防止或减少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 石作砺,于葆.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人辞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王艳.篮球运动员训练比赛的损伤和防受伤问题的探讨[J].长春师范.2006.

运动损伤的防治重点范文3

【关键词】军体课教学 恢复期 运动损伤 防治

军事体育课程以室外课居多,体能要求高,运动强度大。很多学员经过假期间隔后身体素质出现明显下降,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因此做好军体课程恢复期的运动损伤与防治,对于军体课的教学十分重要。

1 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1.1身体功能和心理素质因素

体能恢复期处于寒暑假开学后,由于学员假期很少进行体能训练,开学后学员身体表现为肌肉力量和弹性、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下降,灵敏、协调性差及反应迟钝等特点。动作记忆消退表现为专项技术不熟练,技术动作出现错误,违背运动力学原理。尤其运动量容易超过此时机体的承受能力,因而易发生损伤。此外由于长时间未参加高强度运动,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不适应,出现情绪低落或急于求成等心理现象,都可能成为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2准备活动不充分或不合理

这是恢复期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器官系统活动,从而缩短人体运动的适应过程及促使身体发热,使全身各关节、肌肉、韧带都得到活动,为正式运动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在恢复期尤为重要。如果上课时,准备活动不充分,上课时强度加大就容易受伤;准备活动的量过大,身体在进入正式运动前已感疲劳,此时参加剧烈运动就容易受伤;准备活动与正式活动间隔过长,准备活动所产生的生理作用已经减弱或消失,失去了做准备活动的意义;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合理,这就使运动中负担较重部位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改善,因此针对训练课目和学员情况,做好准备活动,也是避免运动损伤的关键环节。

1.3教学组织、安排不合理

训练过程中,不遵守训练原则,不从学员体能恢复期身体状态实际出发,训练量安排不当,尤其是运动量过于集中,使局部负担过重,没有把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有机结合,就容易造成学员受伤。因此在体能恢复期教学训练内容的安排要根据学员健康状况、机能状态、运动技术水平等因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员要对教学中的重点以及容易发生损伤的动作做到心中有数,要合理组织教法,事先做好预防的准备。在做身体素质练习时,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一般是将速度、灵敏度练习放在课前部分,力量、耐力素质练习应放在教学后部分,否则,学员练习时易受损伤。教员还要注意观察学员练习时身体的疲劳程度.及时调整学员的运动负荷。

1.4气候因素

军体训练恢复期通常处于暑假、寒假开学后,这时天气多处于较热和较冷时期。气温过高,容易大量出汗,影响体内水盐代谢,易发生肌肉痉挛或虚脱、中暑等情况;气温过低,易发生冻伤或出现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下降,运动中动作反应能力迟钝,而引起肌肉拉伤;这些都可能成为受伤的原因。

2 运动损伤的预防

预防恢复期运动损伤,首先应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综合措施,努力消除各种致伤因素,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2.1克服麻痹大意思想

教员、组训人员要在开课前对学员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加强对训练目的、任务和安全思想认识,增强防范意识,潜移默化地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同时培养学员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优良品质,发扬优良的军事体育训练作风,克服体能恢复期思想上麻痹大意。

2.2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体能恢复期避免运动损伤的关键环节。目的是将机体各部分的技能调节到最适宜的状态,以提高肌肉韧带的弹性和柔韧性。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应根据个人器官系统功能情况、气象条件和教学训练情况而定。若机体兴奋性较低或气温较低,准备活动应充分些。一般情况下,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冬天的运动量可适当大些。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内容而定,做到有针对性,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准备活动。内容上一般先慢跑,然后做肌肉力量性练习和肌肉伸展性练习,并结合一些运动游戏来做效果更好。最后部分的内容,要与正式运动的内容要紧密练习。对正式训练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位,要特别做好准备活动。

2.3提高学员的运动技能

军体教员应具备丰富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恢复期进行技术动作训练时,要领要讲清楚,要突出重点、难点,对易发生损伤的动作反复提醒;其次强化技术动作练习,做到准确、稳定、规范,并重视平时练习中正确的姿势与。采用各种科学手段,循序渐进加强学员身体的全面恢复,从而提高学员的应激能力。同时,加强机体易受伤部位和相对较薄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其功能,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

2.4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运动损伤的防治重点范文4

关键词:非体育专业 学生 运动 损伤 防治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分别为大一学生、大二学生和大三学生。

(二)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与在体育教学中有过运动损伤的学生进行交谈与问卷,了解损伤性质、部位、原因与专项特点。(2)文献资料法。查阅部分病历,详细了解有关病例,充实调查原资料;然后查阅大量运动医学方面的资料,运用运动医学方面知识,对各专项损伤特点,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3)数据统计法。对所得的问卷和相关数据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一年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了二、三年级学生。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不同年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不同,二、三年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比较接近,一年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二、三年级,高达29.4%。这与一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相对较差,运动能力发展不均衡,运动技术掌握不够好,心理适应、承受能力较差,对预防运动损伤重视不够,缺乏预防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等有很大关系。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场合以课外体育活动为多,课内相对较少。 调查结果显示,在发生的129例损伤中,课外发生的损伤为92例,占71.3%,其中以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强的项目课外比赛发生较多;课内发生的损伤相对少一些,为37例,占28.7%。这与课外体育活动随意性大,凭一时冲动参加剧烈运动,缺乏充分的准备活动,对抗性项目比赛中组织不严密,动作太粗野,体操项目缺乏保护、帮助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三)对抗性越强的项目,损伤的人数越多,这跟学生技术动作掌握不熟练,运用不合理,违反规则,动作粗野有着很大关系。同时说明:对抗性,娱乐性强的三大球,在学生余暇体育活动中占有较大比例。

(四)缺少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科学。(1)正式运动之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使得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机能不能充分动员起来,使全身肌肉不能温热、灵活和协调起来,使整个身体缺少必要的力量来投入到正式运动之中。(2)准备活动的运动量过大,使机体过早出现疲劳,而当进入正式运动时,身体己不是处于最佳状态。(3)过早开始做准备活动。距离正式运动时间过长,而当进行正式运动时,其准备活动的作用已接近消失。(4)准备活动的内容与正式运动的内容结合得不好,缺少过渡性的专项准备活动内容,使参与正式运动的有关部位机能没能得到有效改善。(5)准备活动未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三、预防

(一)一年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二、三年级,建议把预防损伤对象的重点放在一年级学生中,学生一进校就应加强预防损伤重要性的教育,并使学生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则和防治方法,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的承受能力。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场合以课外体育活动为多,课内相对较少,建议教师应加强预防运动损伤重要性的教育及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教育学生克服不文明的粗野动作,运动前注意做好准备活动,加强保护、帮助及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提高思想认识,消除麻痹思想。在高等院校体育工作中,应使广大体育教师和大学生在思想上充分认识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意义,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经常进行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使广大师生对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有较正确全面的认识,相信运动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树立信心,在学校田径运动实践中积极贯彻各项预防措施,杜绝大学生田径运动损伤的发生。

(四)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内容与量,应根据体育活动内容、个体机体状况等具体情况而定。准备活动要充分,要有针对性,既要有一般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准备活动,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特别做好准备活动,增强肌肉、韧带的适应能力。对腰有伤的,进行腰部准备活动时,要小心谨慎。另外,对准备活动的时间与量要进行科学安排。

四、治疗

运动损伤的防治重点范文5

Brief talk about massage technique in the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ulcers preventionXU Xiao-ling,LIN Lin.Nursing Schoo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Chengdu 610083,China【Abstract】Pressure ulcer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s for long-term bedridden patient, a timely nursing measures, patients may be i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urrent pressure ulcers. The most important of pressure ulcers and let the patient is timely change positions, appear when pressure ulcer, ulcer stage shall, according to the dialectical use, Key parts and key executes, Manage, comprehensive disease of nursing cure. However, not all pressure ulcer can prevent, only better improve nursing staff and patients prevent pressure ulcer occurred, the consciousness of pressure ulcers will send disease rate lowest.【Key words】Massage technique;Pressure ulcers褥疮(pressure ulcer)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本身不是原发疾病,它大多是由于其他原发病未能很好的护理而造成的皮肤损伤[1]。引起褥疮的原因主要为局部长期受压,如昏迷、卒中、瘫痪、年老体弱等慢性病患者,他们丧失了主动变换的能力,如果又得不到正确的护理,尤其是缺乏被动翻身等,接触面长期受压,血脉瘀阻,化腐成脓,就容易形成褥疮其次,皮肤潮湿和不必要的摩擦也是常见原因之一,如卧床患者大小便失禁、卧具太硬、床单褶皱不平、以及使用石膏绷带、夹板时衬垫不当等。在社区护理实践中,上述原因显然是可以通过科学精心的护理工作而消除。所以褥疮的发生是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的。防治褥疮的传统方法为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和勤更换[2]。其中,勤按摩以其直接激荡气血、局部效应明显、无毒副作用,并兼翻身、兼擦洗等优势而成了防治褥疮的常规方法。在社区护理实践中笔者有一些心得,现报告如下。1方法

11褥疮分期,辨证用推现代一般将其分为四期。分期不同,症状不同,辨证就不同,相应的治疗与手法也不同,如表1所示。

表1分期辨证用推分期主症辨证治法与常用手法瘀血红润期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或麻木毒邪在表,阻遏气机,正邪相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缠法、振法、擦洗、翻身、运动关节擦洗炎性浸润期受压部位呈紫红色,皮下产生硬结,常有水泡邪气入里,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活血化瘀、除痰散结滚法、一指禅,揉法、轻推,轻擦浅度溃疡期全层皮肤破坏表皮水泡逐渐扩大、破溃,有黄色渗出液邪气内陷,正不胜邪,益气扶正若皮肤已破,局部慎用推拿,或于四周用捏挤法、梳理法坏死溃疡期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严重者可致败血症邪气内陷,正不胜邪,气血化腐益气扶正,托毒排脓皮肤已破溃,局部慎用推拿,或于四周用捏挤法、梳理法12重点部位、重点施治褥疮多见于长期卧床的慢性病患者,因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而致,多发生于受压及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如仰卧位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骨、肘、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及足趾侧卧位好发于耳廓部、肩峰、肘部、髋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俯卧位好发于耳、面颊部、肩部、、肋缘突出部、男性生殖器官、髂前上棘、膝部、脚趾坐位好发于坐骨结节[1]。针对其特点,在预防和治疗时应以此为重点,可采用扣击、运动关节、捏、揉、滚及一指禅之类手法,这些手法渗透性强、柔和、表面吸定、少局部摩擦,筋骨并重,能明显改善局部血循,收到良好效果。

13病症同治,全面护理病指原发病,症指褥疮。在护理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原发病症深重,患者难于自主运动而又缺少精心护理时,就可能形成褥疮而褥疮一旦发生,则气血更加瘀滞或腐败,损及脏腑,加重原发病症,二者互为因果,致使恶性循环。而推拿作为一种良性的物理刺激,它既能治褥疮又善治病,还能保健既重视局部又调节全身,能打断褥疮与病之间的恶性循环,综合效应十分显著。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褥疮局部力度宜轻、四周稍重、远近配穴、整体兼顾。如中风所致褥疮,除局部施治外,还宜于头部用醒脑开窍法、于脊柱行调脊法极度虚弱的患者,则应该以调补脾肾为首要任务。2讨论绝大多数褥疮是能够预防的,但并不是全部。如,严重负氮平衡的患者,因为营养不良,损伤后自身组织修复较困难神经科患者丧失感觉的部位,由于营养及循环不良,很难防止褥疮的发生,因此,不能把所有的褥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但是科学精心的护理可将其发生降到最低程度。当然,推拿按摩也不是万能的,它也不能替代其它疗法,尤其是褥疮的局部皮肤破溃,或严重感染时,就不能使用,应采取其他措施积极处置,如清创、消炎、加强营养、支持疗法等。综上所述,在褥疮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只有护理人员认识到褥疮的危害性,了解其病因和发生发展规律,全面掌握其防治知识和技术,尤其是在掌握常用的西医治疗和手法之外还应该掌握一些相关的中医理论和技术才能够做好褥疮的防治工作。参 考 文 献

[1] 马玉萍.基础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89-197.

[2] 殷磊.护理学基础.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6-221.

[3]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1-85.

运动损伤的防治重点范文6

    1.1材料本组病例为我科10年来收治的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89例,男性48例,女性41例。年龄1~41岁(平均10.2岁)。根据是否接受过CMC分组,A组:接受过CMC,30例;B组:未接受过CMC,59例。

    1.2方法

    (1)CMC:包括长期参加我科开办的脊髓损伤、脊髓栓系综合征家庭学习班(主要讲解此类疾病的特点、治疗重点、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病人的身心健康、家庭康复的意义等。每次根据学员的反馈,及时调整讲解重点,纠正不正确的康复操作及思维);定期来我科脊髓损伤、脊髓栓系综合征专科门诊复查,必要时行尿流动力学等检查,调整治疗方案。

    (2)入院患者:详细询问既往诊治过程,是否参加过我科开办的脊髓损伤、脊髓栓系综合征家庭学习班及参加情况;详细检查肢体运动、感觉情况、软组织损伤情况(神经性溃疡及压疮);行尿流动力学、泌尿系造影、尿培养等检查。

    (3)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对2组病例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检验。

    2结果

    2.1A组病例各并发症发生情况

    神经性溃疡2例(6.67%)分别位于第1跖骨基底部跖面和第5跖骨基底部外侧;压力性褥疮3例(10%),其中2例位于骶尾部,1例位于坐骨结节;运动介助包括5例(16.67%),其中2例小腿支具,2例持拐,1例轮椅;尿道感染5例(16.67%)(临床症状和中段尿培养均达诊断标准);上尿道扩张2例(6.67%)(诊断依靠上尿道造影)。

    2.2B组病例各并发症发生情况

    神经性溃疡11例(18.64%),其中5例位于第5跖骨基底部外侧,3例位于第1跖骨基底部跖面,2例位于足跟部,1例位于第1趾背面;压力性褥疮22例(37.29%),其中13例位于骶尾部,5例位于坐骨结节,3例位于大转子,1例位于胫骨结节;运动介助11(18.64%)包括4例小腿支具,2例持拐,2例轮椅,2例学步器,1例长期卧床;下尿道感染31例(52.54%);尿道扩张12例(20.34%),下尿道感染和尿道扩张诊断同A组。

    3讨论

    脊髓栓系综合征(CTS)多由先天性脊柱裂、脊髓纵裂、硬膜内或外脂肪瘤等畸形(原发性CTS)或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及其他脊柱脊髓手术后脊髓粘连(继发性CTS)引起,常导致终丝增粗和圆锥低位固定,由于生后脊髓脊柱发育不平衡,造成脊髓牵拉、压迫,发生缺血缺氧改变,多累及腰骶段,故临床多表现为大小便及双下肢功能障碍[4]。由于肢体失神经支配或支配异常。肢体感觉减低、皮肤失神经营养、对持续或反复受压耐受降低等因素致肢体末端或骨性突起处稍受冷热、外伤或压迫即可导致神经性溃疡或压力性褥疮。而膀胱的失神经支配或支配异常常导致逼尿肌和括约肌失调、膀胱压力增加,易出现下尿道感染或继发上尿道改变。故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软组织和泌尿系的并发症发生率高,本研究的结果亦说明了这点。我们通过综合性医学护理(CMC)A组软组织和泌尿系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这说明综合性医学护理(CMC)能降低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