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健康讲座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药健康讲座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药健康讲座总结

中医药健康讲座总结范文1

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是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全面落实国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促进项目完成规范化,我院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将工作落实到位。以下是我院2018工作总结:  

一、组强措施情况  

年初制定了项目工作实施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组织乡村医生召开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培训会,对“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65岁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医保健等相关内容进行培训。培训人数8人。  

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管理老年人456人,其中接受中医药服务管理老年人256,;0-36个月儿童数329,其中接受中医药服务儿童125人次。全年开展中医药管理专项培训1次、中医健康教育讲座2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次、健康宣传专栏2期、播放中医健康影音资料1种,发放中医健康宣传折页2种,累计发放中医药宣传资料300余份。  

三、存在问题  

1、专业人才紧缺,师资培训不到位,大部份医务人员专业性不强,问诊经验欠缺,评价结果无法反应老年人身体状况,群众不易接受。  

2、工作压力大,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启动以来,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及乡村医生工作极端繁忙,而绩效工资未得到提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3、工作刚启动,加上广大人民文化水平不高,群众对药健康服务的意义认识不够,不配合工作开展。  

中医药健康讲座总结范文2

【关键词】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获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途径,是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析中医药继续教育现状,探讨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管理模式,确保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能力,达到中医药继续教育预期效果和目的。本文通过对2011—2016年郑州市中医院中医药继续教育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项目管理模式,确保并提高继续教育项目质量,促进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1健全制度和科学管理

根据国家、省、市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制定了郑州市中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实施方案》、《郑州市中医院学术讲座管理办法》,明确了医院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使医院继续教育工作步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成立了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及管理机制,确立了院、科两级继续教育组织管理体系。在全院17个临床科室、34个门诊分科室推选出继续教育管理员,由科教科设专人负责有关继续教育日常管理、具体实施和评估考核工作,定期培训、督导、考核、奖励,确保每项工作按时、有效、规范实施。

2全程监督和规范实施

2.1项目申报

郑州市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结合医院特点和发展需求,医院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工作,充分认识到组织学习班、举办学术活动是培养高素质卫生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同时又可以加强学科建设,将医院的医疗优势加以总结推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医院充分挖掘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重点专科优势资源,整合设计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培训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见表1。2.2项目立项医院对获批举办的国家、省、市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进行年度统筹安排,避免举办时间上的冲突。科教科设专人向每个申报科室和项目负责人下发通知,督促严格按照申报时间、举办要求积极组织实施,项目当年有效。

2.3项目实施

科教科设有学术讲座登记薄,对按计划实施的继续教育项目,要求至少提前1周到科教科进行申请登记。登记内容包括项目举办时间、地点、授课专家、课程安排、专家简介等。科教科审核后发送正式会议通知。项目实施过程中,科教科全程参与项目举办,协助承办科室做好接待会议准备、会议签到、维持会场秩序、授予学分等具体工作。

2.4项目备案

项目结束后,由科教科按照要求,整理会议通知、学员签到表、专家课件、会场照片、会议总结等资料,及时存档。并按照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要求,上报项目执行情况的相关信息。

2.5考核与激励

为保证继续教育项目举办质量与效果,建立项目的考核与激励机制。科教科负责对项目承办科室项目执行情况的考核与评估,考核结果由项目负责人签字。依据考核结果并参考项目级别,当年年底给予相应奖励。同时,将郑州市中医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中医药继续教育并获得规定的学分,作为年度和任期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3深化措施和确保实效

为顺利完成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审核工作,对全院17个临床科室,34个门诊分科室,分两批对继续教育管理员进行公需科目网络学习培训,核查各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名单,采集信息并组织编码,一人一号,一证一号,由专人负责解决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公需科目网络学习及学分审核认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全院继续教育审核工作计划表,逐日逐科审核学分证书及各项相关证明、证件材料原件,相互核对后将符合规定的学分按Ⅰ类和Ⅱ类分别登记在个人《继续教育证书》上,汇总填写总学时及总学分,加盖单位印章,由市卫生局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对学分进行复查、审核,上报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审核公需科目完成情况。郑州市中医院连续3a全院医、护、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完成达标率均为100%。

4创新思维和更新手段

郑州市中医院创新“师带徒”培训模式,提升继续教育质量。2012年实施以“师带徒”为培训方式的继续教育,对参加医院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培训人员中愿意继续学习的学员进行师承教育,使他们进一步扎实掌握中医药理论和方法,有效开展农村、社区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诊疗服务,逐步建立起能够满足基层中医药服务需求的优秀中医药队伍[2-3]。此外,医院还将“师带徒”培训模式推广应用于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创立3级拜师模式,科主任拜国家级名医为师,业务骨干拜院内名医为师,社区医师拜院内名医为师,传承发扬名老中医学术精髓[4]。2016年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营造良好学术交流氛围,提高全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医院出台《郑州市中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及积分制考核办法》,每年对继续教育项目承办科室及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参会率、参会情况进行考核,个人参会情况实施积分制管理,年终根据个人参会率、积分分值评选优秀予以奖励,积分制考核结果同时与院内年度评先评优及职称晋升挂钩。此项考核办法的出台既提高了全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继续教育项目的积极性,同时增强了医院继续教育考核的针对性。

5结语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水平、工作能力以及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形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医院创新和发展的可持续动力。探索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模式,不断规范管理措施,是保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有效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素。郑州市中医院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完善制度、全程监督、创新思维、更新手段等措施,规范了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执行,保证了继续教育项目的质量,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环境,为医院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冯宵.中医药继续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11):7-9.

[2]常冬梅,王丽萍,杨宁.探索新医改下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4):126-128.

[3]武雅婷,王丽萍,杨宁,等.探索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新模式[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3):324-325.

中医药健康讲座总结范文3

今年我市中医药工作在省中医管理局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以健康某市建设为目标,继续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打造仲景品牌,以“六个一”为重点,全面提升中医药工作水平,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现将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圆满完成我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申报迎评。经过6年坚持不懈的努力,12个县区中已有10个创建为全国先进。10月中旬,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对我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评审。

2、全面推进《中医药法》贯彻实施。认真贯彻实施《中医药法》,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市县同步开展了庆祝中医药法实施一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组织《中医药法》相关培训,邀请省、市专家对中医药法进行解读培训。启动实施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全市共有2698人报名参加考核。

3、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在试验区建设中,紧紧围绕建设主题,把试验区建设和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市工作结合起来,和某市建设x健康城结合起来,着力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发展提供可以复制推广、示范带动的经验和模式,实现了四个突破:一是在中医药管理体制上实现了突破,二是在弘扬仲景文化、加强经方人才培养和中医药健康旅游上实现了突破,三是在养生保健机构连锁化发展上实现了突破,四是在艾草产业发展上实现了突破。为了推进试验区建设,联合九部门共同出台《某市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扶持措施》,从财政、医保、物价、项目等方面给予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

4、协调推进x健康城重大专项工作。x健康城重大专项是全市九大专项之一,市中医药管理局发挥部门作用,积极协调、谋划、推进专项工作开展,取得了突出成效,专项工作受到市委政府肯定。围绕“三园多支点”布局,启动建设x健康文化园、x健康产业园、x健康养生园,三个园区分别位于中心城区、北部紫山麒麟湖区域和新城区,中医药特色各有侧重点,园区建设已全部启动,两三年内可初具规模。紫山x健康养生园现有7个重点项目,其中已开工3个,已签约2个,正在洽谈2个,园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正在完善。新城区x健康产业园规划编制正在进行,正在筛选接洽意向入驻企业。医圣祠x健康文化园房屋征收和拆迁工作正在进行,仲景书院和x博物馆施工图纸设计已完成。在各县启动实施健康养生小镇建设,共规划建设7个健康养生小镇,已开工5个,其中西峡仲景养生小镇率先开街。海王东森中医药物流园建设顺利推进。

5、基础设施和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继续实施五大工程,通过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专科建设、人才建设等,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一是县级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今年实施2个县级中医院建设项目(镇平县、淅川县)。目前,12个县区中,已有7个实行迁建,3个实现改扩建。市中医院新院建设列入市政府日程,新院选址工作已启动;

二是加强专科建设。

现有国家级重点专科和培育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21个,市级特色专科和重点专科51个;

三是加强基层人才建设。

举办西学中培训班,已举办3期,培训630人,期期爆满。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6期,轮训基层人员600多人;

开展县乡村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6449人次,开展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11414人。实施“岐黄工程”和“仲景工程”,建设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个。

6、抓好以艾草产业为主的宛药开发。艾草产业发展实现了突破。目前,全市艾草种植面积已达24万亩,其中艾草连片种植面积超500亩以上的企业及合作社有36家,艾草产品六大系列160多个品种,社旗、卧龙、宛城、唐河、桐柏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艾草产业园。由中国农业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某市艾产业发展规划》于11月下旬通过专家评审;

已启动宛艾地理保护标志申报,正在编制宛艾种植标准和艾制品标准;

开展艾草行业集中整治,艾产业已从之前的“散、乱、弱、杂”,开始向规范化发展。此外,经过第四次中药材资源普查,统一了“宛药”品种,并向社会公布。继续开展“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在11家申请上报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评选出5个某市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继续开展某市道地中药材品质评价研究项目,完成4个道地中药材品种品质评价研究。

7、精心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2018年9月份,河南省命名了21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我市占了6家,其中西峡县和南召县被命名为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宛西医圣山、丹江大观苑、医圣祠、伏牛山天池被命名为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8、仲景文化建设得到加强。一是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仲景论坛。10月下旬,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仲景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名中医药界人士与会。以“经典、经方、经验”为主题,举办了伤寒大家刘渡舟学术思想研讨、仲景经方高峰论坛,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了智慧康养国际高端峰会。二是仲景书院成果喜人,首期100名学员经过两年学习顺利结业,遴选出30名优秀学员进行了表彰。第二期已开班。三是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与《某市日报》、某市网等媒体合作,开辟中医药科普教育专栏。与市卫计委共同主办了“健康某市行医路有我”健康扶贫专项行动,走进全市7个贫困县,开展中医药科普讲座、中医专家义诊、中医特色疗法体验、赠送中药制剂和药品等,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健康教育氛围浓厚。

9、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明党规党纪,积极支持驻委纪检监察工作,平时注意抓好工作纪律、工作作风,营造务实肯干、敢于担当的工作氛围。组织机关人员按时参加委党组举办的政治学习、党组中心组学习、党性锻炼培训班。抓好中医药系统医德医风建设,治理行业不正之风,提升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在全市中医药系统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将党建工作要求贯穿于业务工作始终,确保我市中医药事业良性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县级中医机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12个县区中,尚有桐柏、内乡2个县由于县级中医院建设发展相对滞后,未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要求,全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区未能实现全覆盖。

2、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由于中医药人才培养有其特定的规律,人才短缺成为基层中医药发展的薄弱环节。尽管我市中医药人员培养和招聘比例逐年增加,但基层如何培养出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引进并留住高级人才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3、各级政府投入仍需加大。我市有半数县区是国家级贫困县,虽然各级政府对中医药工作都很重视,逐年也在加大资金支持,但与实际发展需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4、部门扶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强。由于部分县区医保资金有限,中医药医保鼓励倾斜措施尚未全面落实,部门协调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院普遍反映停用中医药针剂“一刀切”的做法不利于患者使用中医药服务。

三、明年年度重点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法》的贯彻实施。结合我市出台的《某市中医药战略规划纲要(2018-2030)》全面做好《中医药法》的宣传贯彻实施。做好我市中医确有专人员的考试相关工作。

2、继续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中推动中医药发展,制定实施鼓励中医药应用的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在医改考核指标体系中提高中医药比重;

在中医药健康服务上创出某市的试验区亮点经验,力争在中医药管理体制、弘扬仲景文化和中医药健康旅游、养生保健机构连锁化发展、艾草服务业上实现进一步发展;

提升仲景品牌影响力,举办第14届x医药文化节和第7届仲景论坛,办好第二期仲景书院

3、继续推进x健康城重大专项工作。进一步推动以“三个园区”(医圣祠健康园、示范区健康园、紫山健康园)为主的仲景健康城核心区建设,以艾草产业为重点的“宛药”开发,推进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建设;

加快推进某市中医院新址项目建设。

4、全方位多角度推进艾草产业的发展。加强与艾草产业协会及艾草企业的沟通,推进艾草产业园、品牌注册等资源整合;

依托中国中药协会专家库力量,加强艾草及相关产品的基础研究,加强宛艾的品质及道地性研究;

促进艾草研究专家和企业的对接,加快艾草实用型产品和高端产品的研发,推动企业专利转化,为某市艾草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努力;

举办第三届中国艾草产业发展大会。

5、强化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做好双核心指标考评,促进“仲景苑”、“治未病”科、“中医堂”、“中医药服务示范村所(室)”等相关项目建设;

培养一批知名中医医师、中医名科和知名中医医院,巩固提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综合服务能力。

中医药健康讲座总结范文4

XXXX年,XX县中医学会在县科协、县卫计局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围绕卫计局年度中心工作,积极参与中医药三进工作,支持龙头单位进行省、市级中医特色科室建设,参与XX省中医学会各项工作,以加强内涵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广大会员整体素质。

一、加强组织建设,强化服务功能。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对中医学会年度工作进行讨论,明确年度工作计划,并对中医学会支持XX县创建全国生态养生、旅游基地工作。努力完善学会各项制度,积极发展新会员,按市科协和民政局要求,进行学会年检,学会工作得到健康发展。推荐4人任市中医药学会理事,推荐25名具有30年工作经验的中医师,得到市卫计委和市中医药学会的表彰。

二、加强内涵建设,浓厚学术氛围。学会通过不同途经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开展民间特色医药技术调查,调查走访技术拥有人50多人。组织人员参加县科协和社科联送医下乡活动各一次,自行组织中医进社区6次,全年免费服务人次800余人。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三项。通过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会员业务素质,促进中医学科发展。

三、加强学术交流,提高科研水平。做好会员科研课题的申报、中期评估、结题评审等工作。今年通过市卫计委中医重点科室建2个,市级继续教育项目2项,15篇。指导4家乡镇卫生院创建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市级示范单位,并全部通过市卫计委的评审。

四、发挥专业优势,加强科普宣传。学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广大会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医学科普教育和宣传活动。全年刊出黑板报12期次,组织上街、下乡义诊及医疗咨询18次,并组织会员参加爱滋病防治、爱牙日、爱眼日、世界红十字日、糖尿病日等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1500多份,开展社区老年病防治讲座3次,加深居民对疾病的认识与诊治,深得社区群众的好评。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冬令膏方节”,冬病夏治等工作,推广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通过这些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群众的卫生科普知识水平和卫生保健知识水平。

回顾一年来学会的工作,始终以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为指导,配合完成市局制定的各项卫生工作计划。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努力团结广大会员,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的自身优势,为XX县的二个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药健康讲座总结范文5

关键词:中医;社区;影响因素;对策

一、中医进社区的影响因素

1.1中医力量后劲不足:许多中医院校,在向西医与中西医结合方向发展,对中医学生的培养越来越少;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的是填鸭式理论学习,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指导,这种培养模式与中医是种非常私人化的经验医学实际相背离;现有中医人员多为中老年医师,后继乏人;社区中医人员因工作苦而报酬低,流失严重,使得中医阵营越发萎缩。

1.2中医理论深奥抽象,缺乏完善的科学评审体系:中医理论博大精深,难以像西医那样形成形象化思维,对其作用机理的阐释也难以像西医那样“形象、科学”。中医实验研究也难以简单地盲目套用现代统计学评价体系进行评估,所以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常被认为不科学,其发展前景受到质疑。还有人用现代科学思维来理解中医药学的理论和技术,导致对中医理解简单化、片面化,严重影响了中医的发展。

1.3中医药学得到社会理解与认同不够:在现代科技全球化大环境下,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弱化,现代医学对疾病预防和救治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原有的一些优势领域受到严峻挑战,又由于对中医药知识正面宣传和普及不够,而诸如“中医不科学”、“取消中医药”的负面宣传却一度甚嚣尘上,导致人们对中医药学理解与认同度降低。影响了中医进社区的步伐。

1.4中药产业发展滞后:与中医发展相比,中药产业发展滞后,中药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中药培植与研发基地缺乏,中药资源总量不足,利用不充分,对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欠缺。名厂、名店、名药缺乏,满足不了社区居民需要。出口的中药植物提取物只是原料形式中间产品,没有终端产品。

1.5中药房没有与中医同步走进社区医疗机构:一些社区点甚至中医示范点,虽然引进了中医科室,但是却没有自己的中药房。病人拿到处方后,要到医院外药店去配药,这一方面给病人带来看病与抓药分家的不便,另一方面,也给病人带来一定风险:药物质量难以保证,同时,难以避免因理解差异而导致外面药店错配药物现象。另外,因为医院与外面药店信息不相通,还可能出现一个药方,要到几家药店去调配,甚至出现某些中药市场缺货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麻烦,有时病人宁愿多花钱而选择西医西药,从而影响了居民对中医的选择。

1.6医院运行机制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不相称:医疗市场不规范,医院运行机制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不相称,导致医疗机构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因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拒绝疗效显著而收费低廉的中医适宜技术。

1.7政策支持不力:中医药管理部门对试点还存在被动、畏难情绪,抱有观望态度;部分地区政府、卫生部门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跟不上大卫生观要求,对中医药进社区服务的必要性理解不够全面,宣传不力,政策保障和体现政府行为不够全面、持续。虽然不少地方已经将中医药纳入医保范围,但是却有种种限制。

1.8居民对中医药需求不足:居民对中医药需求减少,一方面是因为正面宣传不到位,居民对中医药认识不足,还缺乏信任度。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医学界一些学者大肆宣扬的中医不科学,是伪科学,应该取消等言论的负面影响,导致居民对中医药产生偏见和排斥心理。

二、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作用的对策

2.1采取多种方式将中医药引进社区:(1)中医院延伸办社区医疗机构,并选派技术过硬的中医师定期前往巡诊。(2)大的中医院建立由名中医领衔的专家工作室,与社区医疗机构结对子,签订“名中医进社区”协议,定期到社区巡诊。(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名中医到社区坐堂,并定期到基层巡诊。通过上述种种方式,让名老中医进社区轮流坐诊,使居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专家服务。(4)开展“专家课堂”活动,请专家定期到社区讲课,传授养生保健之道,发挥中医药知识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5)根据中医理论,随着季节的变换,制做四季养生宣传栏、健康教育处方,定期举行宣传义诊活动,手把手教居民如何煎药、合理配餐,不断提高居民健康行为。

2.2加速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引进: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首先,必须重视适合于社区的中医药学生的培养。(1)优化课程结构:因地制宜,按需设课。(2)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体现特色,保证教学质量。注重临床与实践,抓好传帮带工作。针对针灸等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通过示范指导来加强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准确把握。其次,要加大对社区中医药人才引进,并通过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各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2.3政策倾斜,改革社区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加大中医药在医保中报销比例,缩小限制范围。各级政府还应加大对中医进社区资金支持力度,使一些看似不挣钱的中医适宜技术能被利用起来,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规范中医医疗服务市场,制定、完善中医药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改革社区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使其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协调发展;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体现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与发展前景。

2.4促进中医与中药房协调发展:政府要加大对社区的资金支持与监督,使有中医科室的社区医疗点能拥有自己的中药房,以保证居民安全、方便、及时就医抓药。

2.5注重中医中药在社区中的作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统一思想,提高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认识,提供政策支持,进行中医进社区网络化管理。将中医技术融入“六位一体”的每一环节,制定慢性病、常见病中医药预防及辩症治疗方案。定期在社区举办中医保健讲座,针对社区内亚健康人群,制定中医药健康处方,做到未病先防。

2.6采取措施,提高中医药对居民的吸引力:(1)通过广播、电视等各种途径加强宣传,提升居民对中医药认同和信任度,提高居民对中医药的需求。(2)通过“升”、“转”二种途径提高社区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技术水平。升:加强在岗人员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转: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吸引高技术中医药人才到社区。随着中医药技术人员水平提高,居民对中医药认可度自然也就提高。

2.7协调发展中药产业:加强中药材培植与研发基地建设,加强中药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研发并掌握提取中药植物终端产品技术,使中药材得到充分利用,为社区提供充足中药产品。重点开展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新技术、中药产品创新、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研究,提高我国中药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

2.8端正视听,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学术继承与创新发展:近年来,一些人不顾中西医之间的差别,试图套用现代西医研究方法来扭曲中医理论,得出“中医不科学”言论,并大肆宣扬要“取消中医药”,混淆视听。对此应该加强对公众正面引导,以正视听。其实,中医学典型的治疗是将多味中药组为复方进行辨证治疗,这种治疗体系与西医完全不同,与病愈之间的因果联系暂不能用现代科学加以解释。中医有其独特的病因概念、诊断与治疗理论体系,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它强调整体与宏观把握,所以不能简单地用西医理论来评价中医的科学性问题。实际上,每一种科学方法都是局限于某一种科学范式、科学体系、甚至生活形态中,只有在这个体系里面才有效。现阶段,科学发展水平尚不足以使中西医学互解通约,直接用西医学方法进行所谓的“中医客观化研究”,显然是不科学的,对中医本身发展不利。所以,不应盲目套用西医研究模式来开展中医研究,而应通过揭示现代科学研究的客观指标与中医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二者在中医研究中达到真正融会贯通,以更好地推动中医学发展。

三、一些制约着中医进社区的深层次的尚待挖掘和解决的问题探讨

3.1组织对中医药继承发展问题的战略研究: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标准化、新形势下中医进社区模式、中医药师培养模式、中医药理论技术创新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同时,在其引进、管理和操作指导上,也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挖掘研究。

3.2中医药科研体制改革问题:如何建立科学的评审指标体系和公开、公平、公正的科研评估机制,以推进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企业从事中医药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如何促进中医药科技工作通过创新、竞争和合作,走医教研结合、产学研结合、中医中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的道路,使中医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是加快中医进社区又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超级秘书网

3.3针对中医特点,完善中医药评价体系问题:如何在现代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论治以状态调整为导向、个体化、复杂干预的特点,完善现代中医药评价体系,用科学的数据对辨证论治疗效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周蕊.中医难,中医姓“中”更难,2006-09-16

[2]曾永秀.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6,4(5):53-54

[3]陈伟.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问题与思考-赴广东省、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专题调研报告[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2,12(2):15-23

[4]刘晓敏.浅谈中医药在社区中的发展[J].中医药学报,2006,12(8):122-123

[5]杜文建,张晶卉.发挥中医药优势努力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J].社区医学杂志,2005,3(5):30-31

[6]王晓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江苏卫生保健杂志,2004,6(3):14-15

[7]伊凡.非随机研究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J].华夏医药杂志,2006,(5):395-396

中医药健康讲座总结范文6

【摘要】名老中医档案是综合性中医院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详实地记录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集中体现了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性,为医院系统整理、深度挖掘名老中医的经验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梳理了清晰的思路,对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推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明确建档对象和收集范围,创新收集模式和方法,建立健全名老中医档案管理制度和开发利用名老中医档案等方面进行概述。

【关键词】中医院 中医名医档案 中医药文化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7.061

广东省中医院始建于1933年,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中医医院之一,被誉为“南粤杏林第一家”。在医院80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代又一代德艺双馨的名老中医,在近当代中医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们是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对于发挥中医药特色服务百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广东省中医院开始启动名老中医档案的收集工作,涵括了医案、临床经验总结、研究成果、著作、发明等,全方位地系统记录名老中医的学术成就、专题讲座、示范性诊疗活动和中医临床带教的全过程,为医院深度挖掘、系统整理、研究开发名老中医经验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梳理了清晰的思路。本文将从明确建档对象和收集范围,创新收集模式和方法,建立健全名老中医档案管理制度和开发利用名老中医档案等方面进行概述。

1界定建档对象,明确收集范围

名老中医档案是指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在学科领域内有重要影响力、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医药学家,在医疗、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的原始记录。这一概念涉及到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关系到“名老中医”的贡献作为和名誉,二是关系医院档案的质量。因此,名老中医档案的收集工作必须慎之又慎,明确界定名老中医档案的建档对象是尤为重要的一环节,为此,我院充分借鉴广东省名中医评审条件,确定名老中医档案的建档对象。

顾名思义,名老中医档案的建档对象要求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5年以上,具备深厚的中医药理论造诣,学术思想或技术经验独到,技术精湛,年诊治人数在当地领先,临床疗效突出、经验丰富,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在全省及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无私传授独到的学术经验,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德艺双馨,为中医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名老中医档案的归档范围决定了档案建设的方向,结合综合性中医院的特性,明确档案收集范围主要包括七方面内容,一是反映名老中医一生经历及其主要活动的生平村料,如自传、传记、回忆录等;二是反映名老中医职务活动的材料,如文章、报告、演讲稿、日记、信函等;三是反映名老中医成就的材料,如个人发表的著作、评著、译著、论文、研究成果、书画等;如出版的专著、及其各种创作手稿、研究成果、诗词、书画、奖状、奖牌、奖杯、奖章等;四是社会对名老中医研究、评价的材料,如纪念性、回忆性材料,研究介绍材料等;有关个人事迹的报导等;五是与名老中医有直接关系的材料,如各类证书、职务任免书、聘书、谱牒、贺卡等;六是反映名老中医活动的音像(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电子文件、实物等载体形式的材料;七是名老中医的口述历史材料等[5]。

2改变收集模式,创新收集办法

2.1依托名医工作室,系统收集名老中医档案

名老中医档案的收集工作,仅靠一纸行政公文和“等、靠、要”守株待兔的收集方式是行不通的,必须改变传统档案收集的工作模式[1]。我院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声像、光电等技术优势,建立了“名医工作室”,全方位多角度记录名老中医的学术成就、专题讲座、示范性诊疗活动和中医临床带教的全过程,并及时编辑、整理、归纳为情景资料和数据库文件,为中医人才培养提供生动形象的情景教学材料。医院综合档案室依托名医工作室,以年度为单位,全面收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科研成果等材料,建立人物档案,按照档案类别,将由名医工作室征集到名老中医材料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归档,统一录入档案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

2.2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畅通名老中医档案收集渠道

名老中医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档案,它是名老中医人生经历的记录,伴随着名老中医的生活轨迹,档案形成的周期与其生命周期是同步的,且档案时间跨度比较大;其次名老中医档案内容丰富,载体形式多样,大部分珍贵的档案实物都由名老中医本人或其家属亲自保管。它的特殊性无疑增加了收集工作的难度,涉及到档案实物所有权问题,因此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畅通档案收集渠道,保护档案实物所有人的所有权,名老中医的肖像权、著作权、专利权等权益不受侵犯[1]。基于此,针对名老中医档案的特殊性,在依托名医工作室的基础上,改变传统档案收集方式,积极主动,突出重点开展收集工作。

3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开发利用

3.1引入现代知识管理理念,深入挖掘名老中医经验

建立名老中医档案的价值在于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和开发研究蕴涵其中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为了充分挖掘名老中医经验瑰宝,我院借助现代知识管理的手段,通过现代信息编码技术、知识库、专家地图以及实践社区等的建立,充分挖掘与整理各名老中医的思想和经验,建立了中医知识管理信息库,为名医学术创新传承提供支持,促进名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移,也为进一步明确各流派的学术思想整理与临床应用,促进各派学术观点在我院的繁荣提供依据与支撑。譬如医院通过播放中医名医档案中各中医流派的讲课视频,搭建学术流派融会的学习平台;借助名老中医档案的真实记录及中医知识管理信息库,组织编写《广东省中医院中医学术流派》一书,书中介绍了岭南邓氏内科流派、岭南岑氏杂病流派等14个流派的历史渊源、传承脉络等具体内容。

建立中医名医档案关键是对医院名医、名专家中的个人知识经验进行收集、整理、开发、编研,将个人的思想经验转化成集体知识,逐步形成和完善中医药文化资源知识数据库,把名老中医的显性知识更加系统、清晰地呈现在档案利用者面前,从而实现档案的蕴藏价值。例如医院通过对名医的示范诊疗过程及手法示教进行全程录像;临床资料收集摘取成册;将名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发表著作收集编研成书,如名医《论文汇编》、《专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丛书》、《专病专科中医古今证治通览丛书》等。

3.2借助多种宣传渠道,全方位开发名老中医档案

名老中医档案不仅记载了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独门绝活、科研成果等历史材料,也反映了我院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名老中医作为医院的先进典型人物,是医院文化的一种象征,他们的一言一行体现了医院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2],他们的成长历程同时也记录了中医院文化理念、核心价值观和服务宗旨的发展过程。在对名老中医所获荣誉实物进行归档的基础上,通过举办名老中医档案展览,借助医院长廊、官方网站、院刊等平台开展名老中医医德教育,宣扬大医精神,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使名老中医档案走出档案室,融入医院,走进社会[3]。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大医精神在院内年轻一代中扎根,还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文化在院外传播。

名老中医档案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建设和管理是一项艰巨繁重的工作,因此,档案工作者在名老中医档案收集工作中做好“打长期战”的准备,将之纳入档案管理的常规性工作;在整理工作中做好“打创新战”的准备,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整理方法;在开发工作中做好“打协作战”的准备,发挥多部门优势共同开发档案价值,从而充分挖掘隐藏于名老中医档案中的中医药文化精髓,为传承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百姓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平安,葛桂珍.高校名人档案收集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16-118.

[2]吴晓琪.医院档案与医院文化建设[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2,13(6):44-45.

[3]潘美恩.建立医院名人档案对医院文化建设的意义[J].现代医院,2012,(7):7.

[4]黎带娣.论医院名人档案的管理[J].现代医院,2012,(12):144-145.

[5]陈春华,王临江,张予.名人档案征集、管理和效应[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4,2(8):94-96.

[6]黄洁梅.医院名人档案的征集、管理与利用[J].医药前沿,2012,(9):31-32.

《中国现代医生》杂志征订启事

《中国现代医生》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疗卫生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解放军医学图书馆CMCC/CMCI,国内统一刊号:CN11-5603/R,国际刊号:ISSN1673-9701,邮发代号:80-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脱订者可直接通过发行部订阅。每月出版3期,每期定价15元,全年54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登载国内外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者在医药科研领域中所取得的新理论、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主要栏目设有:论著、调查与实验研究,综述、基础研究、药物与临床、临床研究、中医中药、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卫生政策与管理、误诊误治、个案报道、卫生研究、健康研究、医学教育、检验与临床、临床麻醉、病理与临床、临床探讨、技术与方法、法医论坛等。凭订阅单复印件投稿,同等条件优先录用。欢迎各医药单位、院校、厂家刊登产品和广告。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西里402号楼403室 《中国现代医生》杂志社发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