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本主义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本主义的特点

人本主义的特点范文1

[论文摘要]通过对人本主义以及包装设计教学情况的简述,提出了从包装设计艺术思维培养和包装设计成果评估两方面引入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坚持以设计者为本来培养,以消费者为本来设计,走以人为本的培养道路,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具有更强生命力的包装设计队伍。

随着国家工业的高速发展及市场经济的需求,包装设计便应运而生,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门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综合性学科。相对于传统的包装设计理念,现代的包装设计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整合、运输、美化产品的手段。同时,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理念变化,对产品的包装技术、包装材料和包装效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一个有创意、别出心裁的包装设计,并非偶然所得,而是经过合理的艺术思维培养。琢磨思考,长期实践与探索中创作的艺术作品,那么如何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变化,知道如何进一步学习实践,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展现个性设计人才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本文从人本主义教学理念出发,将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和包装设计艺术培养有机结合,以设计者为本来培养。以消费者为本来设计更好的使包装设计融入自然环境,培养出更具生命力的创新型设计队伍。

一、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Humanism)来源于拉丁文,其中含有人的、人类、人性、人文影响等意思。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将他们的观念和见解扩展到教育教学领域,并形成别具风格的教学观。在国内的教育发展中,也不断有专家学者提出人本主义的教学观点,而今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人性本位,即以人为本,学观点,而今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人性本位,即以人为本,根据人类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人本主义的教学目标:培养能够适应变化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人和人在社会中的双重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更体现出去尊重学生,培养自信心,发掘自身潜能,展现突出人性的价值。同时,结合教育内容及特点也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包装设计的成果最重要的是流通到市场中去,究竟能否为人所认可、接受。都需要经过市场经济的检验。所以,不但在对学生教育本身上引入人本主义的思想,更应根据实际传授的内容,做到以人为本的思维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来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

二、艺术思维的培养状况

包装设计包含了设计领域的平面、文字、色彩、摄影等门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设计专业学科。为培养出更优秀的设计队伍,相关院校教师提出了很多的教学尝试,其中有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采用开放式、实践式教学;有采用教企结合,使学生设计作品真正进入市场,同时也将市场的竞争机制渗透到教学中来的方法:有基于包装的物质和精神功能两方面考虑的教学方法,从审美观念和精神功能出发,与包装的理化保护功能技术有机的结合;有采用个性化教学,主要培养和突出个性,尊重个性化倾向,创造出个性化的作品,这些方法都为包装设计思维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作用。

三、人本主义艺术思维在包装设计中应用

1.以设计者为本来培养艺术思维

包装设计的艺术思维是通过视觉语言来表现的,设计创意虽然不同于美术创作,但在艺术构思、个性表现上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人”,成为艺术创作的主宰,依据自身的特点,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潜能发挥,激发创作欲望。人本主义教学的立足点放在促进学习过程,促进人格的充分发展,设计在不断创新,只有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规律,从理论中汲取知识,从实践中获取经验,来使艺术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当然,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践者在于教师,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使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成为平等的参与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给予自由创作空间,从而教师在人本主义的教学中起到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的作用。美术教育家吕斯百先生说过:“艺术教育是最自然、最合乎人性的教育”。相信坚持以设计者为本来培养艺术思维的过程中,不断融入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那将会为形成互教互学,共同创新,适应变化的发展型人才队伍奠定基础。 转贴于

2.以消费者为本来培养艺术思维

近十年来,我国的包装设计事业发展迅速,包装设计的水平也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不断提高,包装设计已经成为联系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重要纽带,给人们提供了多种生活方式的重要媒介。然而,包装设计的成果能不能被认可,能否有良好的业绩,都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包装以其独有的形象语言与消费者沟通,所以如何不断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就成为设计者最为关注的问题。而以人为本的消费评价理念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坚持根据消费的心理状态波动,消费趋势和潮流,迎合消费者的心理。例如,环境问题已成为目前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那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不论从包装材料、包装风格上,还是在包装的回收利用上做文章,力求保护、安全、节约去迎合消费者的心理,真正做到以消费者的立场出发,锻炼培养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便能在不断的设计过程中适应时代变化。所以坚持以消费者为本来培养艺术思维,更能把握市场需求,创造更加人性化的产品包装,才能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才能使产品的包装在市场中很好的完成自身的物质和精神功能。

四、结论

1.通过分析人本主义艺术思维的概念,提出了在高校加强人本主义艺术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提出了两种人本主义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以设计者为本来培养艺术思维,以消费者为本来培养艺术思维,更好地将艺术思维成果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人本主义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人本主义;大学英语;认知心理学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有其特殊性,因此在大学英语教育中,搞好英语教育设计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人本主义理念

人本主义理念是由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衍生而来,在心理学发展早期历史中主要的有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主要的就是应用这两种知识理论,然而在现实中这两种知识理论在应用中没有强调人的发展特征,同时也忽略了人的情感以及价值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1]两种心理学知识基础在应用中已经很难使得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对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批判与继承相关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人自我价值实现的观念。实现人自我的价值就需要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人的学习欲望,使学习者能够认识到自我的发展潜力,能够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培养出自己的个性,实现自己的价值。与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同,人本主义理念强调教师角色的切换,教师的核心地位假设条件被替换,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过渡,在教育中教师要能够重视学生的经验以及观点看法,能够从学生的思考出发认真对待学生的思考,要能够对学生自我的发展给予信任和支持。总而言之就是不在自己主导着教学,在教育过程中充当的知识一个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自我的探索中实现对价值的自我选择和认可。大学英语中人本主义观念主要是弥补行为主义以及认知心理学在对课堂教学中的不利影响,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之中,课堂的主动权由学生来把握,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并有计划的展开自己的学习,不在过度的强调教师对课堂的干预作用。

二、人本主义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理念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将帮助英语教学课堂模式的改观,同时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为了更好的运用人本主义理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培育人本主义的教育环境

运用人本主义理念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改变原有的教育环境,使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由于学生习惯于教师主导的环境,因此要对这种模式的转变需要教师能够积极的发挥作用,教师要能够积极的引导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教学任务的自主完成,同时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和学生平等流。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价值,在学生的回答中找到学生思考的闪光点,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的挖掘思考背后的相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转变自己的观念,不以自身的价值观念去裁剪学生学习英语的问题。教师要积极的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空间,使学生能尽情的展示自己,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适当的方法投入到学习中。

(二)优化课堂教学安排

大学英语学习的语言与汉语存在差异,在塑造人本主义理念的课堂中学生要能够自主的学习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能够从宏观上优化课堂教学的安排,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最大化的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在课堂教学安排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相关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根据新学生的学习程度来合理分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完成教学的任务,从而实现学习自主性的培养。课堂教学安排还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特点能够调整教育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总之课堂是人本主义的实验地,引入人本主义理念就需要能够把学生的自主性调动起来,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理念

人本主义的特点范文3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人本主义理论的研究兴起于 20 世纪 50、60 年代的美国,其教育思想以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先导。人本主义强调“以人性为本位”,以“完整的人”(whole man)的发展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培养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和谐发展的人为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其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学习的活动应该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facilita-tor),而不是权威。另一代表人物罗杰斯在教学问题上提出: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罗杰斯还将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运用于教学研究与实验,确定了“情意教学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论”。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念将人性的充分发展以及个体内在潜能的充分实现看得无比重要,其教育目标、学习结果是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内在自由性的人。

二、人本主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深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接受式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及语言实践投入感情关注较少,加之多数学生受学习文化和学习习惯的影响,学习普遍较为被动。人本主义思想的弘扬是历史逻辑的反映,对当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极好的视角和教学指导,它促使我们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主体等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重新解读。

2.1 人本主义课程观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把大学英语定位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这一课程性质的定位体现了人本主?x教学观。纵观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虽说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大基本技能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占主流。教学中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加之应试教育在我国根深蒂固,考试指挥棒仍在无形中发挥着作用。许多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网络课程平台和英语学习资源库,但这些现代科技带来的好处尚未得到有效的发挥。大学生进行英语课程学习,不仅仅只是学会一定数量的单词,掌握基本的英语听、说技能,或者通过名目繁多的各类考试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之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目标,这个更高的目标就是学生被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有思想的人。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应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通过建设多种模式和多种学习渠道,构成立体化的语言学习环境,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中“基础+专业、实践+知识、自学+讲解、素质+综合”的有机结合。

2.2 人本主义教师观

大学英语课堂的人文环境有赖于教师的人文素养,这也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创造的关键因素。教师应转变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内在需求和价值观,创造并维持一种自由轻松的课堂心理氛围,在情感领域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且和睦的合作关系,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内驱力,做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的护卫者和引导者,做到既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又崇尚人道、关注人性。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2.3 人本主义学生观

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就在于学生学会了自我表现和自我选择。在提倡终身教育的今天,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学习心理没有被充分关注、学习情感体验被忽视的现象。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人性人格的实现,也影响了学习效果。将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引进到英语教学中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的缺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有选择、有意识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作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决定自己的学习目的,采取合适的学习策略,设计并执行学习计划,监测学习过程以及评估结果。总之,人本主义理论的学生观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受教育者”。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的主体。

三、人本主义学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将人本主义理论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是当前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趋势所在。人本主义学习论是以学习者的自主性为先决条件和教育目标的。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就显得切实而又必要。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过程,而学生不是天生就知道该如何自我管理、自我选择的,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承受的专业课压力大,对教师和课堂的依赖性强,往往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笔者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及感受,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尝试性的改革建议:

3.1 提倡分级教学

所谓“分级教学”,即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层次,有差?e地进行教学,努力解决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力求使英语教学具有针对性,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尽可能大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目前,许多大学在新生入学后按专业统一分班教学,却没有考虑他们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以笔者所带的17级为例,英语入学成绩最高120分,最低20多分,英语水平相差悬殊不言而喻,教学要想兼顾全面,其难度可想而知。如果参照学生入学英语水平考试成绩和高考英语成绩统一分班,对于成绩优异者可准予免修或选修专业英语课,成绩达标及稍差者可另外编班,这样即给了学生自我选择的机会,又遵循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规律。

3.2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技能的学习,英语教学策略有其自身特点,激励便是其中之一。学生在学习语言中如果存在“心理戒备”,那么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就不能被大脑吸收,从而无法被充分利用。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为学生提供放松、和谐的无任何心理戒备的从事语言实践的教学契机和创造安全愉悦的环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求异。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性格及优缺点,调整授课方式及内容。教学模式应体现趣味性、实用性和知识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挖掘大学英语教材里面的人本主义思想、实施人本主义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还应该做到课堂模式的人本化。

3.3开创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

大学阶段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还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和学校,并没有重视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个人评价的作用。人本主义教学理念主张“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当以学生的评价为中心,提倡开创一个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体系”。学生自身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才能使教学评价效果明显。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学生的反馈能够让教师了解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能总结教学成功的经验,促使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调整教学计划。所以学生自我评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努力开创这样的评价体系,帮助自己和学生共同进步。

人本主义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人本主义心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 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48-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这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相契合,近几年来,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关注人本主义心理学,将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并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本文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评价五个方面,积极探索人本主义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简介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之后得到了长远的发展,也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及整体人观的方法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重视人的发展,认为人是不断持续地成长的,而每一个人都是“心存善意”,都是自主的,自身能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进行选择,强调个人在发展上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人价值观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也强调了价值观的主观内在性,认为个人价值观是主动的、积极的价值观,是需要自我进行选择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对自己所选择的价值观负责。在具体的方法论上,人本主义心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在研究方法上应该采取更为包容、更为开放的态度来审视问题,并且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整合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当然在具体的教育观上,人本主义心理学也有自己的看法,他们不仅反对传统的教学思想,对现在不合理的教学制度也极力地批判,希望能够进行教育改革。在教育的发展方向上,该观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教育的目的,在课程设置上强调社会价值,同时也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和谐关系以及重视教学的学生自我评价。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各方面综合性人才的重任,也是社会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来源,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纵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觉意识不强。许多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针对那些存在思想问题的学生,另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一个核心的指标,其教育成果很难外化,因而在实际上较少主动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很少去激发高校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此外,就学生而言,高校学生也往往忽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往往被动地、不情愿地接受相关课程和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适合高校学生思想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上思想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同时伴随着价值观的多元,高校学生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发展。但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很长时间都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在教学方式上也很少缺乏创新,不注意了解和考察学生的实际情况。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元主导的普遍存在。在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忽略学生的实际表现,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和重视,在教育过程中更加重视教育内容的体系化;在教育过程中也更多重视理论的传授,忽略社会的现实需求,主要采取以课程内容来定教育方式,缺乏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形式上,以灌输的方式为主,不注意探索新的教学教育方式,局限在课堂教学,缺乏创造性,使得整体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的思想意识和人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保持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意识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注重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也有助于扩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以及教育效果。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及整体人观的方法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样具有积极的影响。

1.人本主义心理学需求理论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学生需求。时代的进步伴随着多元化的发展,学生的需求也同样存在多样化,人本主义心理学将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解并重视学生多层次需求。

2.人本主义心理学现象学理论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外部世界与内部世界的联系。现象学理论反对“先入为主”的理念有助于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上重视学生个人的实际,注意对学生自身直接的描述与审视,也有助于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的指导。

3.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本主义心理学个体特征研究方法更加重视个体的区别,强调从个体的研究中找出相应的规律。这对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刀切的实际具有很大的指导性,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是探索个体化多元化的尝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以政治教育为主,力图培养思想政治良好的接班人,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强调重视以人为本,在之前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更关注个人的终极价值关怀,使学生个人不仅把握当代社会的价值取向,更多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完整的统一。

2.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影响下,作为教育者,更加关注学生实际需求和学习效果,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除了及时把握国家整体要求外,也非常重视个别化的教育,在内容上更加适合本学校、本班级乃至个别人的需求,真正的使教育内容体现时代特点。

3.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过程

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育为主,在教育过程上以教育者主导,学生被动听讲为主,效果非常差。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强调个人在发展上的主观能动性,重视自我的选择,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和谐关系,这对于我们目前的教育过程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将更多地促使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合适的教学过程。

4.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在研究方法上应该采取更为包容、更为开放的态度来审视问题,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多元化的方法,重视对学生的个案研究法。同时人本主义心理学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整合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也将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5.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主要以教学为主,缺乏学生的参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动力。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教学的学生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有助于教育过程中找出缺陷,及时更正,也有助于更加关注学生需求。

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一种注重人文关怀的理论,对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很大参考价值的,在之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应充分重视人本主义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探索其可行性和必要性,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326

[2](美)本杰明・B・莱希,心理学导论(原始第9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469

[3]赵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实证研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8

[4]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06

人本主义的特点范文5

人本,就是一切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充分关注人的潜能、个性的张扬和主体人格的自由发展。人本主义(humanism),又称人文主义,即以人为本位出发,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和尺度。起源于唯物主义思想家费尔巴哈,兴起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作为反对中世纪教廷统治的工具。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后现代主义随之兴起,人文主义被赋予“反传统、改革现实”的新含义。

关于“人本主义”的内涵,有学者认为主要有三点:(1)注重对人的行为、经验的研究,认为自由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大于遗传、环境的影响。(2)重视人的个性,认为人具有选择、创新、价值判断与自我实现的能力。(3)关注人的潜能的发展。因此,重视借助特殊感觉、知觉研究真善美,突破创造力及人类反应的可能性以及重视对创造潜意识的探索的思想体系就是人本主义思想。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人本主义的三个主要特征:(1)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2)重视人的独特性;(3)注重人的潜能的发展。

人本主义与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区别,关键在于对人的不同理解:人本主义既把人看作纯生物界的人,也从人和动物的区别的意义上理解人,因而它往往抽去人的社会关系和具体历史条件,以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的本性”作为社会历史的准绳,它强调的是人的生物性、共同性、普遍性;而以人为本则既看到人的存在和类价值,也看到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价值,还看到人的个性存在和个性价值。正确区别人本主义与以人为本的关系,可以使我们更科学地认识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教育管理,就是利用一切特定历史的有利因素,从人性和人的利益出发,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个性,调动一切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促进教育对象、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全面和谐发展。它最早是以“人际关系理论”的形式始于20世纪30年代,运用并发展于40~50年代;60年代以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以“人力资源理论”的形式广泛运用于各种管理活动中。人际关系理论和人力资源理论都重视组织中个体成员的合理需要的满足,以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人本主义的教育管理,重视组织与个人的互动,重视教职工对决策的参与、合作计划、共同目标、自主性、个人在教育或学习中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等。要求学校管理不仅要寻求实现学校组织目标与教职工利益的一致性,而且要把学校的目标与学生发展的目标统一起来。

二、实施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的现实意义和策略

(一)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教育管理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管理思想不断更新,管理制度不断创新,管理手段不断丰富。同时,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忽视对学生和教师的尊重、师生间的关系处理问题等。实施人本主义教育管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首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实施人本主义教育管理,就是要尊重学生,尊重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相互促进,形成教育合力。

其次,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进程。素质教育是我国80年代中后期以来日益得到认同的一种教育思潮。它意在充分开发个体的潜能使其得到发展和优化,全面塑造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提高个体的整体素质水平,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个性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与人本主义的内涵是一致的,表现在以下方面:强调开发个体的潜能,重视培养受教育者的完整人格,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等。因此,实行人本主义的教育管理,对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再次,人本主义教育管理是现代教育管理思想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进入了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全新世纪,教育将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革。我们的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也迫切需要全面的革新与提升,注入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思想,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这是现代教育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实施策略

人是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任何工作忽略了人的因素都不会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人本主义的教育管理就是要在管理过程中,把管理的重心立足于人,要“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始终贯彻“以人为本位”的原则。教育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教师和学生。下面将从“人”的角度分别阐明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管理过程的具体体现。

1.对教师的管理

(1)尊重教师,使之在愉悦的环境中工作

应该根据教师个人的兴趣、特长和能力,为其提供能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并不断创造条件,优化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学术环境。一方面要引导教师提高对教书育人重要性的认识,使其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重大的社会价值,产生强烈的自豪感、责任感,激发其潜能和工作热情;另一方面要认识到任何有效的激励都应考虑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要不断完善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为教师的工作和成长创造宽松、和谐、竞争、向上的环境和氛围。此外,还应确保教师的福利和待遇能够落实,避免生活包袱。

(2)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防止职业懈怠

“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正确地把握教师的需要特征,不断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并据此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相应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绩效,还对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针对教师的需要特点,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要着力建立和完善专业地位的个性激励机制、合理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科学的绩效评价激励机制,避免出现教师职业懈怠现象。

(3)构建有效的教师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教师潜力

教师的在职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发掘教师潜力的基本途径。据统计,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只相当于其一生中所需知识的10%左右,而其余的90%则需要通过职后的培训来补充。研修培训结合了知识本位培训和能力本位培训,是目前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与人本主义相适应的教师培训就是校本培训,它强调培训的自主化和培训的个体化,运用“点菜式”策略,根据学校实际,为教师提供不同的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形式主义、主题不明、学非所用是与人本精神背道而驰的。

2.对学生的管理

(1)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

人本主义教育管理体现在学生管理上就是生本教育,其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学生。生本教育理念是针对传统教育中的种种弊端而提出来的。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教学内容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实行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只看分数;忽视学生的需要和权利。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教育观念的落后,与人本主义教育管理思想相悖。

(2)建立规范化、民主化的学生管理制度

人本主义的教育管理要求不断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建立全面性、规范性、操作性强的学生管理制度。在制度建设上,应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在制度实施中,应实行操作性强的、人性化的“严”制度、“软”管理,严宽结合,情理相济,注重工作效果,以学生为本,从而形成融洽、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和育人环境及科学、完善、公开、公正、民主、透明的评价制度。

(3)坚持适度原则,正确运用纪律处分的方式

处分是一种传统的处理违纪学生的手段。单纯地靠处分来教育学生是不科学的。要理清处理和处分的关系。处分不是处理的惟一手段。谈心、家访、自我教育等都是与人本主义相适应的处理方式。要坚持正确的纪律处分原则。要本着“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原则,根据情节,去处理违纪问题。只要学生能认识错误,有悔过的表现,就已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要正确把握处分的“度”。对于情节较严重且屡教不改的学生,一般要采用纪律处分的方式。但在处分过后,一定要认真做好帮助、教育的工作,不能处分了事。另外,过多的处分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过多处分使学生觉得处分不过如此,反而弱化了处分的作用;另一方面,处分给学校的教育环境,给广大学生的心理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恰当运用纪律处分的方式,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个体情况。既要处理好学生的违纪问题,又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真正体现“为了人”。

(4)建立师生共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教育管理对师生关系的要求可概括为: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学校要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一个良好的氛围,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和学生平等地交往,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学习、生活动态。在教育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同时要创设民主、平等、参与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引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对学生要坦诚相待、热情关怀,形成师生共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5)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人本主义思想一般包括对自由和自治的信念,认为人类有能力克服遗传、个人历史和环境的限制而做出有意义的个人选择,强调个体重要性以及特殊的人类需要。人本主义教育管理对学生的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达到学生的自治。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正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的集中体现,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

三、当前我国实行人本主义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整个社会缺乏“以人为本”的环境和氛围

传统的教育教育管理观念片面地强调“管”,忽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在相当一部分学校中,要求学生师云亦云、不越雷池,仍被视为天经地义。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则会被认为不合常规而加以制止。此外,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在教育上也出现了片面追求短期效应的现象,这是对实施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的严重阻碍。

(二)教育管理者人本意识淡漠

在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管理干部中,不少人习惯凭经验、凭感觉办事,把学校当成人才加工厂来管理,把学生当成工厂流水线上的标准件来对待,认为学生的质量有教师管着就足够了,不懂得学校的投入、管理、师资、教学、研究、服务等都是因学生的需要而产生,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人本主义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高中思想政治课 教学优化

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中处处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人的教学,政治课除了是政治工具外,还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为此,必须让政治课堂充满人性思想。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

1.培养“完人”的教育目标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倡导培养学会如何学习和适应变化的人。罗杰斯指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有教养的人。正在现代世界,变化是唯一可以作为确定教育目标的依据。这种变化取决于过程而不取决于静止的知识”。

2.强调认知与情感相统一的学习过程

罗杰斯认为,认知和情感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人类精神世界,脱离学生情感或个人意义,只涉及心智的认知学习是“无意义学习”,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将知识学习与情感、兴趣、需要相割裂的学习过程无法产生作用,难以被学习者纳入经验系统,因此与“完人”无关。

3.强调有意义学习

罗杰斯将学习方式分为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并强调有意义学习,认为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而且是一种能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他反对传统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无意义学习,认为只有对于学习者有价值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4.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罗杰斯认为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学习者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他认为:“教师的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学习的促进者不是把大量时间放在组织教案和讲解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经历集中在建行学生在利用资源时必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

二、构建人本主义教育的高中政治教学体系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高中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新时期,高中政治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高中政治教学体系为高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树立标准和依据。因此,人本主义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导向性,将直接影响到“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的落实。在高中政治教学体系中,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体现“人本主义教育”的过程。在对此过程的人本主义中,要突出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要通过人本主义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通过授课质量的提升,实现对学生素质的提升。要注重征求学生和广大教师的意见,尊重广大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成才和教师的发展为出发点,维护好学生的根本利益。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本主义教育的高中政治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前提,其最终的落脚点也是要促进学生质量、学校质量的整体提升。构建人本主义教育的高中政治教学体系其最终目的是要指引高中走向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

合理科学的高中政治教学体系将会全方位收集和处理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促进高中办学质量的提升,最终实现学生培养质量的飞跃,给社会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

2.有利于高中教育管理的日趋科学化

从当前我国高中政治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如何在规模日趋扩大的同时,保持教育质量的提升、保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高中政治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大挑战。这一挑战关乎到国家高中政治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关乎到一个高中的生存和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高中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也逐步加大。在高中日常的管理过程中,一些社会机构对高中政治教育已经广泛受到决策者和广大学生及全社会的关注,人本主义教育体系密切联系着高中未来的发展,影响着整个高中政治教育的运转。通过人本主义,高中要不断提升自身办学质量,不断适应社会和人民对高中发展的期望。从高中内部发展来看,高中政治教学的人本主义教育,能使高中教学方式通过一系列的诊断和检验,及时发现并解决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构建人本主义教育的高中政治教学体系的关键环节和实践探索

1.结合高中自身发展特点,做好人本主义教育的顶层设计

紧密结合学校发展阶段和发展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的高中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目标为牵引,充分发挥高中教育资源优势,加强过程管理,实现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社会、家庭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培养的满意度。

2.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做好指标设计

在高中政治教学体系的指标设计上,要进一步确立人本主义教育的高中政治教学标准和目标导向。人本主义教育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指标体系不能要求面面俱到,应该从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几个大的维度着手,系统设计高中政治教学体系标准。内部层面的指标设计上,抓好高中的政治教学特色,确立分类指导,重心下移的原则,根据政治教学实际情况,以学生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树立正确的建设标准、教学课程建设标准、学生社会实习标准、教师教育教学标准、学生能力素质标准、学生就业能力标准,最后形成系统的学生成才标准,达到国家社会需求的标准。

3.建立高中教育质量信息系统,形成动态的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