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运动损伤的防治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运动损伤的防治措施范文1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问题。文章主要从运动损伤的特点、致伤原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之上,根据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致伤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希望对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事故的规避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 武术散打 运动损伤 损伤致因 损伤预防
武术散打作为一种实用搏击术,其对抗性强、运动强度也比较大,再加上动作变化多端,极不规则,所以,相较于其它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而言,在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非常高。而运动损伤事故一旦出现,轻则影响运动员的正常学习和训练,重则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因此,武术散打运动中的运动损伤问题必须引起应用的关注和重视,以尽可能的降低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问题出现的几率。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致因及预防措施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以期对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事故的规避能够有所启发。
一、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特点分析
在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员主要是通过拳、腿以及摔来击打对方而得分的。而且由于武术散打专项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在运动中头面部是有效得分的部位,而且也是运动员取得优势性胜利最为有效的部位之一。因此,在运动中,运动员出现头面部损伤的情况最为常见,多项与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相关的调查均曾表明,头面部是武术散打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几率最高的部位,除此之外,在武术散打中其他出现运动损伤几率较高的身体部位,按出现几率的高低依次为:下肢、上肢、躯干、颈部。
而具体到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出现的时段特征上,由多年的教学训练经验可知,在武术散打运动中,一般来说,运动员在竞赛期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最高,在竞赛准备期的几率稍次,而在日常的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最低。常见的损伤类型则以扭伤、擦伤、挫伤以及出血等情况为主,以急性损伤为主,符合一般体育运动损伤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二、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致伤原因分析
通过一系列的资料分析和多年的教学训练观察发现,在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致伤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武术散打运动自身的运动项目特点
在武术散打运动中所出现的很多运动损伤,是与该运动项目的项目特点之间存在着直接性的关系的,这一点在上文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特点中已有简单的提及。
对于武术散打运动而言,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如下:多用脚底、脚背或是拳面为进攻点,具有被摔的不可定因素。而且某些武术散打运动员为了防止对方击打自己的大腿部位或是腰腹部位,常常习惯用小腿提膝的方式来防守对方的进攻,从而常常出现小腿部位的相撞;某些运动员习惯用灵活的躲闪、游击打法的方式,这样就会使得踝关节使用的频率和次数大大增加,造成局部负荷加大等等,而这些都是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事故的潜在性因素。由此可见,武术散打运动自身的运动项目特点,也是引发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因素之一。
(二)开始运动前所做的准备活动不够合理
准备活动是让机体逐步进入运动状态,并做好运动准备的一系列身体练习和身体活动。如果在开始运动之前所做的准备活动不够合理,运动员的出现运动损伤事故的几率会明显增加,这一点在武术散打运动中也不例外。
针对武术散打运动来说,准备活动不够合理的情况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没有做准备活动或是准备活动过于潦草应付,以至于准备活动不够充分;二是,准备活动的量太大,超过了准备活动的标准,过犹不及;三是,准备活动与正式的运动之间时间间隔过长,丧失了准备活动的意义;四是,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项目的内容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大,结合的不够好,没有充分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
其中,准备活动不够充分,实际上指的就是运动员因没有做准备活动或是准备活动做的不到位,而没有充分调动起散打运动中参与运动的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以至于机体没有达到与散打运动相适宜的水平的情况。特别在散打运动中,由于散打运动快速、紧张和激烈等特点决定了其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在开始散打运动之前机体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那么运动员就很容易会因为身体关节、肌肉以及韧带等的弹性和伸展性没有得到充分的拉伸,而引发运动损伤事故。
其次是准备活动的量太大,过犹不及的情况。也就是说运动员在开始散打运动之前所做的准备活动已经超过了准备活动最佳的负荷量,以至于因准备活动的量太大,而在正式的运动或比赛中,身体功能反而有所下降或是过早的出现疲劳问题,从而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引发运动损伤问题。
再次是准备活动与正式的运动之间的时间间隔过长的情况。这种情况实际上指的是武术散打运动员在做完准备活动之后,没有直接进行散打运动或是训练,而是在准备活动与正式的运动之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以至于在真正开始运动或训练时,因准备活动而达到的最佳运动状态已经减弱甚至已经消失,从而失去了准备活动的价值,成为了引发运动损伤的潜在性因素。
最后是,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内容结合的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通常来说,准备活动是分为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两种的。在进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时,必须选择与武术散打运动相近似的准备内容,才能够使运动员的技能适当激活,机体做好运动准备。而如果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与武术散打运动的内容结合的不够科学合理,甚至脱离了武术散打运动的特点,那么是很难获得好的准备成效的,而且也很容易成为引发运动损伤的因素之一。
(三)教学训练过程中局部的运动负荷过重
教学训练过程中局部运动负荷过重从而引发运动损伤事故的情况,通常是因为在开展武术散打运动教学或是训练的过程中,由于运动内容或是运动负荷的安排不够科学,从而使得武术散打运动员机体的局部训练符合超过了其所能够承受的生理极限,从而造成运动损伤的问题。例如:在武术散打训练的过程中,部分教练员或是运动员为了突破重拳、重腿的力度和速度,常常追求“极限负荷”的训练方式,虽然说这种训练方式的成效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部分教练员或是运动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过于重视训练的效果,从而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情况,以至于在训练时所安排的运动量或是运动负荷超过了自身的生理极限,使得身体部位的劳损程度加剧,并最终因过度训练而引发运动损伤。
(四)自我保护意识差
自我保护意识差以至于引发运动损伤,也是目前我国很多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问题之一。武术散打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差的问题,表现在很多武术散打运动员对运动损伤方面的知识一知半解或是根本就不太了解,部分武术散打运动员甚至对运动损伤的名称以及造成损伤的原因均搞不清楚等多个方面。以至于很多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对运动损伤抱着蛮不在乎的态度,没有提高自身预防运动损伤事故的意识和警惕性,甚至存在认为护具可有可无,不带护具就进行训练的情况,从而导致出现了很多能够预防和规避的运动损伤事故,极大的增加了运动损伤出现了几率
三、预防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对策及建议
(一)根据武术散打运动的特点,做好常见运动损伤部位的防护
根据武术散打运动的特点,做好常见运动损伤部位的防护,是预防武术散打运动常见运动损伤的一个有效方法。例如:针对武术散打运动员常常出现头面部损伤的问题,可以借鉴拳击比赛训练中在运动员面部抹油的方法来进行头面部的防护,以降低运动员头面部损伤出现的几率;根据武术散打运动技术特点、进攻特点,可以有意识的强化运动员接触性防守技术中的阻挡练习、拍档练习以及格挡练习,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运动员的拳法防守技术和高腿进攻的防守技术,提高运动员手臂的抗击打力,从而借此种方式降低常见运动损伤部位出现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二)做好准备活动,充分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
由上文分析可知,准备活动的不合理、不科学是引发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更好的预防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问题,就必须要重视准备活动、做好准备活动、充分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从而切实降低因准备活动不科学、不合理而引发运动损伤事故的几率。
具体来说,要实现以上目标,应注意如下几点:首先,应注意向运动员讲解准备活动价值,强调准备活动的意义,让运动员从思想上认识到科学合理的开展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以确保运动员真正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准备活动;其次,要注意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学的运动量。在准备活动中,运动员的运动量过大或是过小均不利于准备活动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应注意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合理的运动量;第三,要注意准备活动与武术散打运动的有效结合。也就是说在针对武术散打运动而进行的专门性的准备准备活动中,应注意与运动内容和特点的有效结合。例如:可进行与拳法、腿法以及摔打等内容相关联的准备活动练习。最后,还要注意准备活动安排的时间,最好在进行完准备活动之后,直接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以避免过长的时间间隔降低准备活动的成效。
(三)科学安排运动负荷,避免运动负荷过重的问题
运动负荷安排的科学性不但对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成绩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且对降低运动损伤事故问题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练员和运动员,一定要全面、客观的了解运动员身体的实际情况,并根据运动员身体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安排运动量,并采用科学的训练方式以尽可能的避免因运动量过大,尤其是局部负荷过重而使得运动员的身体难以承受造成运动损伤的问题。例如:教练员在安排散打运动员的运动负荷时,不但要注意根据散打运动员自身的生理特点和个体差异来确定其运动量,而且还可以采用经常进行改变体味的交叉训练的方式,来避免单一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模式,从而让运动员机体的肌群获得转换休息的机会,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局部负担过重的情况,以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概率。
(四)注意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从根本上降低武术散打运动损伤事故的有效措施之一。具体来说,要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应注意根据武术散打运动项目的内容和特点来提醒运动员哪些部位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并向他们讲解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以尽可能的提高运动员的预防意识;二是,应注意向运动员传授遇到危险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的知识储备;三是,应注意加强运动员思想品德教育,及时了解每个运动员的身心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而要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则应该在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根据武术散打运动训练的内容和特点,在讲解自我保护知识时,进行一些辅的练习。这些辅的练习,不但能够促进运动员对自我保护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切实提高运动员的自我保护能力,降低运动损伤事故出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孙尔靖.在体育教学比赛中怎样预防运动损伤[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4).
[2] 张广明,宋根成,朱晓东.青少年武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及原因调查[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05).
运动损伤的防治措施范文2
[关键词] 重症脓毒症; 肠内营养;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b)-0079-02
脓毒症是重症医学的常见疾病之一,该类病人往往容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而胃肠道功能障碍为之常见,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能刺激胃肠蠕动,促进肠上皮修复、减少细菌移位,促进胃肠道激素、消化液分泌,增加门静脉血流维持肠道正常功能。药物应用需要科学具有针对性,否则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临床上移胃肠道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典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反流致吸入性费用等。另脓毒症患者常见有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更高,为了深入了解重症脓毒症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因素,该研究对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重症脓毒症患者1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72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4例,女78例,年龄20~85岁,平均(47±27.5)岁,均符合2001年华盛顿共识会的Marshall评分系统关于重症脓毒症的诊断标准[1]。所有入选病例符合以下条件:①既往无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②既往心、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③既往胃肠道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④血流动力学稳定;⑤Andrew 等喂养不耐受的评估标准[2]排除不能耐受肠内营养,需进行肠外营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积极的抗感染、稳定内环境、氧疗,防治胃肠道细菌移位(生大黄灌肠[3-4]),部分合并ARDS、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同时给与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等综合治疗。
1.2 营养治疗
Harris-Benedict公式测得基础能量消耗(BEE )。按Clifton公式算出每天的静息能量消耗(RME) 。喂养方法:入院后24 h内予留置鼻空肠管,实施参照Barr等研究方法。营养液为能全力(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复方制剂其组分为: 水麦芽糊精酪蛋白植物油膳食纤维(大豆多糖等)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要素,规格1.0 kcal/mL mL*瓶,第1个24 h内以20~50 mL/h营养输注泵持续输注视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到100~120 mL/h,第1周内EN达到>50%~65%总热量目标,7~10 d达到全量。
1.3 观察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情况
①胃肠道并发症: 呕吐、返流、腹泻、腹胀、胃潴留、应激性溃疡; ②代谢并发症: 高血糖、电解质平衡失调; ③机械并发症: 堵管; ④感染并发症: 吸入性肺炎。根据并发症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结果
该组中EN并发症以胃肠道、代谢并发症为主,172例接受EN的重症脓毒症患者中发生EN 并发症82例( 47.7%),其中胃肠道并发症48例(27.9%): 恶心、呕吐4例,腹泻34例,胃潴留4例,应激性溃疡6例; 代谢并发症26例(15.1%): 高血糖24、电解质失衡2;机械并发症: 堵管4例(2.3%);感染并发症:吸入性肺炎4例(2.3%)。
3 讨论
重症脓毒症患者的代谢包括两个基本特点:①超出机体实际需要的高代谢率,即使处于静息状态也不能降低。②代谢途径异常,包括糖的利用受限,而通过大量分解蛋白获取能量,其次是对外源营养底物利用差,主要通过自身消耗供应能量,因此被称作“自噬性代谢”。高代谢状态令患者迅速陷入负氮平衡和低蛋白性营养不良状态。同时肠道屏障衰竭毒素和细菌移位是脓毒症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三大病因之一,行肠内营养既可以改善、纠正患者的营养状态也可以刺激胃肠蠕动,促进肠上皮修复、减少细菌移位,促进胃肠道激素、消化液分泌,增加门静脉血流维持肠道正常功能,防止减少MODS出现几率。所以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营养支持需要科学合理,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程序。对于肠内营养支持,特别是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的应用需要关心其并发症状况,特别是吸入性肺炎、胃肠道不耐受以及血糖紊乱等。该研究对该院的172例接受EN的重症脓毒症患者中发生EN并发症的患者进行了分析,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体防治措施分析如下。
3.1 恶心、呕吐
多由鼻饲速度过快,一次量太大,鼻饲液温度过低,消化酶活性受到抑制等原因引起。胃肠运动受植物神经支配,蠕动3~5次/min,每次蠕动可将2~3 mL的食糜排至肠内[1],鼻饲液温度应略高于体温(38 ℃)左右,冷天可用加热器或者是鼻饲时适当给予腹部局部热敷,使肠道局部温度升高,增强肠黏膜细胞膜酶活动性[2],减少对胃肠的刺激,预防恶心、呕吐的发生。
3.2 返流、误吸
危重症患者由于胃肠功能未恢复,蠕动缓慢,鼻饲过快引起大量胃残留导致误吸,应用营养泵恒速输入,可避免了鼻饲过快导致胃内容物潴留而引起误吸。另外,不当,置管深度及胃管内径大小也易引起返流、误吸,鼻饲时抬高床头30~45°角。
3.3 腹泻
原因有营养液渗透压高,输注速度过快,灌注环节被污染,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营养不良致肠道吸收能力下降等。
防治措施:对相关设备用具的消毒应该更彻底,在使用之前要确保已经彻底清洗干净,使用煮沸消毒方法;患者一旦出现腹泻,则一般不宜进食高脂食物;鼻饲液温度控制在38~40 ℃之间;如患者对乳糖不耐受的,则使用无乳糖膳食,同时防治肠道菌群失调,纠正低蛋白血症。
3.4 应激性溃疡
重症脓毒症患者常因胃肠血管痉挛, 黏膜坏死,发生神经源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柏油样大便,留置胃管患者可见暗红色样胃液抽出。严重者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应积极给予止血措施。
防治措施: 对于有出现应激性溃疡可能性的高危患者可予早期加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断剂,胃粘膜保护剂等进行预防。注意病情好转后予停用,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出现。
3.5 高糖血症分析原因
重症脓毒症患者多由于疾病本身的代谢特点加上行肠内营养及经常应用皮质激素治疗期间,老年病人由于糖耐量不足特别容易发生。该组患者中出现高血糖几率较高,有24例(13.9%)。
防治措施:管饲期间可每4~6 h 检查血糖1次,如出现血糖增高应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研究证明强化胰岛素治疗能明显降低重症患者死亡率。
3.6 吸入性肺炎
长期鼻饲的患者,经常会因为出现误吸情况而致使发生吸入性肺炎。鼻饲管对患者的长期刺激损伤会使得出现括约肌损伤以及相关功能发生障碍,特别是发生胃潴留的患者可能会有食物反流出现,最终引发出现吸入性肺炎。
防治措施: ①留置胃管患者定期监测胃残余量。②大量研究表明对高危返流患者尽可能行鼻空肠管喂养,可以减少返流,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1]。③鼻饲前应吸尽气管内痰液,以免鼻饲后吸痰呛咳憋。④鼻饲时患者取半坐卧位床头抬高30+~45+,翻身应在鼻饲前进行,以免因搬动患者时胃部受机械刺激而引起反流。
综上所述, EN并发症在重症脓毒症患者营养支持疗法中常会发生, 以胃肠道及代谢并发症为多见,要细心观察,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营养支持的目的,提高患者生存率, 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大为.实用重症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84-385.
[2] 李翠莹,杨继庆,顾建文.中药大黄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J].中华创伤杂志,2006,22(5):336.
[3] ESPEN. Guidelines on Enteral Nutrition:intensive care[J].Clin Nutr,2006,25:210-223.
运动损伤的防治措施范文3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运动损伤预防 预防
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它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预防和治疗运动中的损伤,研究损伤发生的原因、机理、规律。体育教学中造成的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学生的运动基础、体质水平有关,也与运动项目的特点、技术难度以及运动环境等因素有关。体育课的本质任务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如果在体育课产生的运动损伤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给学生带来极坏的生理和心理影响,不利于体育课的正常开展。因此,我们必须对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预防运动创伤的发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把运动损伤发生率及其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1 运动损伤的原因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各项运动都有其自身的特殊的技术要求,加之解剖生理学的特点,各项运动中所发生的运动损伤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了解这些特点和规律,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运动损伤有着重要的意义。
1.1 身体条件
(1)年龄:青少年期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对外力的抵抗防御能力较弱。发育中的骨和软骨与成人相比也显得软弱。骨的长径生长与骨周围肌腱发育相比,前者显得较慢,所以在骨的突起部、肌肉肌腱附着部都容易发生损伤。(2)性别:黄种男性身体内脂肪含量平均是体重的13%,而女性高达23%。肌肉含量女性相对少于男性,所以膝关节部的运动损伤发生率女性比男性高。此外,女性激素呈周期性分泌,若月经紊乱,会造成雌激素分泌低下,已知这是造成疲劳骨折的原因之一。(3)体格、技能:体内脂肪多、体重重的人会使肌肉发达度减小,故身体的灵活性、耐久力相应也较差,更易造成损伤,尤其在抵御造成创伤的暴力时,体重重的人处于不利地位。屈肌群与伸肌群肌力之比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情况下会造成肌肉撕裂伤。技术不熟练的锻炼者也更易发生损伤。(4)其它:在身体状况不良(慢性疲劳、贫血、感冒、痛经、睡眠不足等)的情况下,对意外事件缺乏敏锐的判断和快速准确的保护反应,就可能导致运动损伤。
1.2 心理素质
从事冲撞性较强的运动(如足球)时,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持续时间不长,发生损伤的危险性增加。情绪不稳定、易急躁、急于求成,或在运动中因畏难、恐慌或害羞而犹豫不决的人,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1.3 方法的因素
(1)质的因素:有些体育锻炼者由于不顾自身的条件而选择不适宜的运动项目,结果损伤的发生率提高。(2)量的因素:运动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运动频率过高等极易导致过度训练,过度训练是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1.4 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雨后路滑、光线不足、气温过高、过低或过于潮湿等,也能引起运动损伤。(2)人工环境:锻炼者使用劣质器械,锻炼服装和鞋子不合适,缺乏必要的防护器具,运动场地不平坦,器械安装不牢固,器械规格不符合锻炼者等,所有这些都能成为受伤的原因。(3)诱发因素,它必须在直接原因(如局部负担量过大,技术动作发生错误等)的同时作用下,才可成为致伤的因素。
2 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
体育教师预防运动受伤的意识要不断加强,在日常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要积极地做好预防运动受伤的措施,在运动受伤发生后,积极去分析出事的原因和总结经验教训,以致同类的安全事故不再生。
(1)提高体育教师思想认识,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加强运动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提高预防意识,以预防运动创伤的发生作为体育课的一件大事。平时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克服麻痹思想,对预防的意义应有充分的认识,只有掌握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及时总结经验,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
(2)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课堂上合理组织安排锻炼,合理安排运动量,养成科学、系统锻炼身体的方法,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对可能发生运动损伤的环节和易伤部位,要及时做好预防措施。实践证明,许多运动创伤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课前准备活动要充分,要活动开学生身体各个关节与肌肉,还要进行针对上课内容的专门性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结束距正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1-4分钟为宜,在运动中若间歇时间过长或教学训练转项时,都要补做准备活动或补做专项准备活动。
(3)要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积极手段。例如,为防止髌骨劳损,可采用“站桩”方法以增强股四头肌和髌骨功能;为了预防腰部损伤,除加强腰背肌训练外,还应加强腹肌力量训练,有助于防止脊柱过伸而造成腰部损伤;为预防股后肌群拉伤,要加强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练习等。
(4)注意医务监督及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身体若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报告体育教师,并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体育教师要在课前随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在课堂上要随时观察学生情况及面部表情,及时掌握学生的活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在遇到危险情况下,如在快要跌倒时,应立即低头、屈肘团身、顺势滚翻,不可直臂撑地;从高出跳下,用前脚掌先着地后屈膝,以增强缓冲作用等。
(5)要认真地对运动场地器械、设备的日常检查与维护进行安全检查。对体育教师来说,体育器材就是教学的“武器”,因此要精心管理,经常检查、维修,特别是在课前要进行检查,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运动损伤的防治措施范文4
[关键词] 奶牛蹄病 奶牛 生活 生产
[中图分类号] S85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271-01
奶牛蹄病是影响奶牛生活的主要疾病,是奶牛肢蹄比你高吧总成。奶牛发生蹄病后,会出现疼痛感、跛行等,奶产量降低,严重的会关节化脓,卧底不起,影响奶牛健康发展,给奶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伤,影响了奶牛产业的的健康发展。因此就针对新疆地区奶牛饲养奶牛蹄病发生因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行有效分析,进而提出必要控制预防措施,预防奶牛蹄病的发生。
1 奶牛蹄病发生因素
1.1 管理不当。奶牛卧床垫料较少,前段垫料高度与前挡板不齐平,易损伤前肢腕关节、球节等部位;或奶牛站立时间较长,损伤蹄质,或运动不足所致。
1.2 环境所致。新疆地区夏季炎热,舍内空气不流通,使牛舍内或运动场长期潮湿,另外牛舍内粪便长期不清理,氨气增多;奶牛牛蹄长期浸渍在粪尿中,甚至在氨气作用下,使牛蹄角质变软,角质蛋白分解成死角质,诱发奶牛蹄病。新疆冬季时间长,气候寒冷,蹄部动静脉吻合支长期扩张,血循环受阻,渗出物增多,致奶牛蹄病发生。
1.3 营养。奶牛喂养饲料精粗比例不合理,碳水化合物饲料过多,影响奶牛肠胃功能,诱发酸中毒,引发蹄病。
2 奶牛蹄病对奶牛生产、生活的影响
2.1 奶牛蹄变形。奶牛蹄变形后,奶牛蹄两侧支长度超过正常范围,蹄角质过度向前延伸,部分蹄两侧支长度、宽度超过正常范围,蹄变形后会使蹄角质部变薄,蹄踵部减低,影响蹄部前缘负重,运动和返回功能受阻。
2.2 奶牛腐蹄病。奶牛腐蹄病会使病变处出现明显急性蜂窝织炎,蹄间、蹄冠充血、红肿、坏死及溃疡,甚至出现恶臭分泌物;部分蹄间有不良肉芽组织增生,蹄角质部叩击疼痛;病变向上扩展会转为脓性屈蹄腱鞘炎,若病情加重会影响奶牛运动,严重者甚至卧病不起,产奶量下降,因被淘汰。
2.3 奶牛蹄叶炎。奶牛蹄叶炎是蹄部真皮出现弥漫性、无败性炎症。奶牛在患上奶牛蹄叶炎后,奶牛站立不稳,行走困难,不能负重,甚至会卧底不起,采食量降低,产奶量降低及停产,进而被淘汰。
3 奶牛蹄病预防措施
3.1 奶牛蹄变形预防措施。奶牛蹄变形多因日粮配合不完善所致,奶牛生产中注意加强奶牛饲养管理,合理配置日粮。根据奶牛产奶量适当调整和补充日食。若出现蹄变形,需立即注射维生素D3,饲料中注意添加钙粉。
3.2 奶牛腐蹄病预防措施。奶牛腐蹄病多是因为牛舍长期潮湿,蹄长期浸渍在粪尿和污水当中,弹性降低,致奶牛腐蹄病发生。对奶牛腐蹄病,需对患部以硫酸铜液彻底清洗,坏死腐烂组织以蹄刀刮出,充分排出脓液,取高锰酸钾粉或硫酸铜粉涂抹在创部,用纱布填塞。为了预防奶牛腐蹄病的发生,需合理调配日常饲料,保证日常饲料营养全面合理,尤其是控制钙、磷、维生素等比例平衡;定期修剪蹄部,保持牛蹄、牛舍环境的干净卫生,定期清洗消毒;牛舍和运动场内保持平坦卫生干净无异物,以免损伤牛蹄。在奶牛饲中注意添加硫酸锌等,预防奶牛腐蹄病发生。
3.3 奶牛蹄叶炎的预防。奶牛蹄叶炎在治疗时,选择碳酸氢钠、维生素C、氯化钙等西药,联合中药,如茵陈、当归、没药、红花、白药子、桔梗等。在预防奶牛蹄叶炎时,需加强对奶牛饲养的管理工作,严格根据奶牛身体状况及产奶量,确定日常饲养营养,控制饲养喂养。
3.4 规范管理,注意卫生。注意加强牛舍、牛蹄的卫生清洁,蹄部以消毒液浸渍。在挤奶间走道铺上一层生石灰,保持牛舍、运动场的干净卫生,定期修蹄。加强饲料质量验收,检测饲料原料营养成分,保持饲料新鲜卫生,合理设计配置饲料配方,平衡各种营养元素。奶牛圈舍卫生管理中,及时清理奶牛圈舍内粪便和尿液,清扫运动场,填平运动场内积水地方,将运动场内石块、金属等异物清理干净,保持运动场地面的平整干净,以免奶牛运动过程中损伤蹄部。管理人员要定期清洁奶牛蹄趾间和蹄部,清除奶牛蹄部的污物,若发现异常需立即处理。同时需根据奶牛养殖场的规模,奶牛生活性及奶牛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奶牛牛舍,制定定期修蹄制度,修整蹄部过度生长的角质,以免发生奶牛蹄病。
3.5 规范饲养。奶牛蹄病预防中,需加强奶牛饲料质量验收,管理人员应积极检测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加强饲料保存的保管力度,确保饲料质量的新鲜。同时要加强饲养,设计合理的饲料配方,平衡奶牛饲料配方中各种营养元素,平衡饲料日粮的矿物质、能量和蛋白。一般泌乳奶牛饲料钙、磷物质配制比为2:1,适当补充精饲料。非泌乳奶牛饲钙磷比例为1.5:1,给予奶牛优质饲料,减少精饲料的喂养。奶牛饲料日粮中可适当添加锌元素,能预防细菌感染,以免奶牛蹄病的发生。
3.6 蹄浴。奶牛蹄病预防中,蹄浴是主要卫生措施。奶牛在患上奶牛蹄病初期,可使用3%-5%福尔马林、4%-6%硫酸铜溶液药浴,奶牛应每天实施1-2次,应间隔3-4个月再行一次药浴。若奶牛蹄病加重时,可分点注射甲氧嘧啶钠0.2mL/kg+黄芪多糖0.2mg/kg,并注意加强奶牛健康卫生处理,促使奶牛蹄病尽快恢复。
总结
奶牛蹄病是会严重影响奶牛生产、生活,造成产奶量降低,甚至有使奶牛淘汰。因此,对奶牛蹄病,需加强预防干预措施,对出现奶牛蹄病后,应及时准确治疗,使奶牛能更好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1]陈红莉.奶牛蹄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J].石河子科技,2015(4):5-6.
运动损伤的防治措施范文5
关键词:灌注桩质量控制
0引言
灌注桩的质量监督从验收规范来看十分明确,(这里主要探讨成孔灌注桩并指端承桩,下文简称桩)主要包括钢筋笼的检查与桩砼质量的判定、地基承载力的鉴定,但由于地下工程不可见的因素很多,因此判定起来比较难以准确。
1灌注桩力学原理分析
常见的灌注桩按力学原理,划分为端承桩、摩察桩,常见的多为为端承桩。端承桩的承载机理是桩把荷载传递到桩的底部,它支承在坚固的岩土层上,不难得出桩的承载力取决于桩身强度与地基承载力。当桩身强度〉地基承载力,桩的承载力=地基承载力;反之,桩身强度〈地基承载力,桩的承载力=桩身强度。前面公式在孔底没有沉渣情况下成立。对挖孔桩沉渣不是问题,而沉渣问题对于钻孔桩则是存在的,沉渣量过大,桩受荷时发生大量沉降,桩将失效。
1.1地基承载力的鉴定:从桩的施工程序来讲,在质量监督中,首先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否则将使桩失效。地基承载力取决岩层的构造情况、桩嵌入岩石的深度、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如果施工地区处于断裂带,在施工中就要注意夹层的存在,如坐落在地震大断裂带上,存在夹层,在孔钻至夹层上破碎岩石时,施工单位以为已到微风化岩石,而在此破碎岩石层下,由于地震构造运动破碎层下面还有一层软夹层,致使抽芯时,发现桩底座落于软土上,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由于夹层的存在与施工单位的粗心大意,致使在化学处理区许多桩经抽芯检验,桩底没有支承在岩基上。
1.2桩身强度施工工艺的监督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如桩身强度不足,桩的承载力亦得不到保证,桩身强度是桩质量监督的另一关键。桩身质量监督主要在于监督混凝土的质量,桩身强度取决于钢筋笼的制作质量与砼质量。钢筋笼的制作检查,简单明了;而影响砼质量因素则很多,有些是可见的,有些是不可见的。在工程实践中,不少桩由于砼质量问题而使桩身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桩身质量的监督主要在于监督砼的质量。砼的缺陷往往是由于施工工艺不合理引起,因此必须对桩基工程的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进行严格的监督,否则,起不到质量监督效果,工程验收时,对工程质量如何,将没有把握,检测出现的问题亦无从分析。
总而言之,人工挖孔桩质量监督的关键在于桩身混凝土浇捣工艺是否合理与地基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钻孔灌注桩的关键不仅在于施工工艺与地基承载力,还在于沉渣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因此对于人工挖孔桩来说,如桩存在质量问题,不是混凝土有缺陷,就是没有挖到持力层。而钻孔灌注桩检验不合格,就可能是桩底沉渣量过大,或砼有缺陷,或没有钻到持力层,或兼而有之。
2砼灌注桩的质量判定
2.1人孔挖孔桩强风岩承载力的判定如果端承桩荷载要求较小(小于1000kPa),而且地层是由强风化逐渐变到中、微风化,这时在桩底就可能遇到残积强风化物夹硬碎石层,这种情况桩底的承载力就视风化物的结构紧密、软硬情况、硬碎块的大小及含量而来判断地基承载力,即参照碎石土的承载力;但是对于风化成砂土状者,则参照砂土的承载力。由于工程勘察的局限性,这一层的承载力在报告中往往误差很大,这是由于该类岩层标准取值的误差太大,再加上缺乏必要的荷载试验作对比,又因为工程勘察时,取土的样不全面。作为质监部门,有条件的话要尽量做荷载试验作对比,对于人工挖孔桩,要下孔全面了解桩底岩石情况,参照有关经验知识来鉴定。
2.2桩身混凝土质量判定比较准确判断桩身砼质量的是静载与抽芯,但是由于静载、抽芯为损伤性检验,且费用高、时间长,所以常常采用动测法判定桩身混凝土的质量,而动测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动测结果不能作为桩基工程竣工的验收依据,用于普查质量仅供验收参考。判断混凝土质量还要依施工单位素质,掌握施工过程实际情况与施工记录。主要依据:掌握施工过程情况与施工记录。
3灌注桩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
3.1人工挖孔桩:桩身砼强度不足。原因:砼遭受孔内水的危害,引起砂浆稀释,砂石下沉,严重破坏砼的强度。防治措施:
3.1.1对于孔内有地下水,水位低、水量小的桩孔,在浇捣时把砼拌均,水抽干,可以采用串筒迅速浇捣,但是在水位以下部分,必须调整砼配合比,适当减少用水量并增加水泥用量等;
3.1.2对于水位高、出水量大的桩孔,在水位下必须采用水下砼配合比与导管灌注法灌注,在水位之上,为了避免水下导管灌注通病—桩身上部砼强度低,则可采用简单串筒浇捣,但是水必须抽干,泥浆、浮浆要清除干净,两种不同方法施工的交接层,用插捣器穿过反复插捣。永安纺织厂剑杆车间出现4B桩质量事故后,施工单位依照笔者提供的上述防治措施,既确保了质量,又不影响施工进度,经动测检验,所有桩的砼质量都很好。
3.2钻孔灌注桩:桩底地基承载力不足.原因:桩端没有支承在持力层上面。
防治措施: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复杂地层,这种地层一般最好取芯检验,如不能孔孔取芯,要参照邻近取芯情况、钻速、泥浆返上的岩屑及钻进情况(一般钻进至微风化岩时,钻头不蹩钻,主动钻杆振动不很厉害,钻进声音感觉较好)、工程地质资料进行综合考虑。
3.3缩径(孔径小于设计孔径)原因:塑性土膨胀防治措施: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通过,在成孔一段时间,孔壁形成泥皮,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如出现缩径,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新晨:
3.4桩底沉渣量过大。原因: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
防治措施:①认真检查,采用正确的测绳与测锤;②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要采取措施:如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进行清孔。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可利用导管进行,准备一个清孔接头,一头可接导管,一头接胶管,在导管下完后,提离孔底0.4m,在胶管上接上泥浆泵直接进行泥浆循环。二次清孔优点:及时有效保证桩底干净。
3.5钢筋笼上浮.原因:①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仅有1m左右的距离时,由于浇注的砼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上浮;②由于砼灌注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砼因浇注时间较长,已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砼与钢筋笼有一定握裹力,如果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移。
运动损伤的防治措施范文6
关键词:脑梗防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11-01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一、疾病临床表现: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4)有一种称为“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脑梗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
二、通过CT或MRI检查脑梗塞,可见病灶呈新鲜或陈旧性梗塞。首发病灶在急性发作期为新鲜灶,病灶脑组织缺血中心部分坏死,部分有恢复可能,周边区域未被影响。这时的治疗目的应主要是防止“中心梗死区”扩大。陈旧性脑梗塞即脑组织缺血中心完全坏死,治疗目的应使梗死区周边组织功能继续得到改善。陈旧性脑梗塞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所以患者陈旧性脑梗塞的患者,治疗及预防同样重要,应减少症状程度,降低高复发率。陈旧性脑梗塞的有效防治措施包括以下两个“ABCDE”,缺一不可。
(1)ABCDE
A、阿司匹林(Aspirine)。主要是抗血小板凝集和释放,改善前列腺素与血栓素A2的平衡,预防血栓重新形成,从临床上看,每天常规服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75-150毫克,能够防止陈旧性脑梗塞的复发。
B、血压血脂(Bloodpressurecontrol)。高血压可加快加重动脉硬化发展的速度和程度,血压越高发生脑梗塞或复发脑梗塞的机会越大;高血脂一方面使得血液粘稠,血流缓慢,供应脑的血液量减少;另一方损伤血管内皮,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直接导致脑梗塞的发生和发展。都属于原发性高危因素疾病,有效治疗可预防脑梗塞的复发。
C、控制糖尿病(Diabetescontrol)。80%以上糖尿病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常伴动脉硬化、高血脂并发脑梗塞,而且血内葡萄糖含量增多也会使血粘度和凝固性增高,有利于脑梗塞形成。糖尿病患者应采用低热量低糖饮食,适当用降糖药。
D、康复教育(Education)。通过网络宣传、免费赠阅实用读物、定期康复指导等方式,加强脑梗塞、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的预防知识普及。积极干预危险因素,让患者能耐心接受长期的防治措施,主动配合药物治疗。
(2)ABCDE
A、积极锻炼(Accumulatesexercise)。适当的锻炼可增加脂肪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预防肥胖、控制体重、增加循环功能、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均有益处,是防治(脑血栓、脑栓塞)脑梗塞的积极措施。脑梗塞患者应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应进行适当适量的体育锻炼及体力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不宜做剧烈运动,如跑步、登山等,可进行散步、柔软体操、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B、控制体重(BMIcontrol)。即保持或减轻体重,使BMI维持在18.5-24.9kg/m2,腰围
C、戒烟限酒(Cigarettequitting)。香烟中含三千多种有害物质,烟中的尼古丁吸入人体内,能刺激植物神经,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中胆固醇增加,从而加速动脉硬化;戒酒或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