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生体育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生体育培训范文1
一、专家老师精彩的讲座
本次体育培训,分成理论和实践课程两个方面,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觉到枯燥无味。专家老师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以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桂祝老师上的《新兴体育项目和传统体育项目》精彩讲座,让我们感受到体育项目的繁多、有趣,更使我们明确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怎样引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胡海鹰老师的《球类运动》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老师已是五十出头的人了,在球场上那份灵活、那份精彩的表演,让我们每一个学员都甚是敬佩,还有很多老师的课,如:王松涛博士上的《身体锻炼生理学基础》、姚院长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等,我们都受益匪浅。让我们对新课程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使我们学到了新的知识和新的理念,并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
二、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耳目一新,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步伐,就要树立正确的师生关,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惟师是从”的专制师生观,要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互尊互重、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深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
三、拓宽学习视野
中小学生体育培训范文2
>> 利用项目学习方式培养中小学生的21世纪技能 关于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思考 区域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实践及启示 探析体育教学中小学生体质测试的作用 关于21世纪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21世纪美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政策背景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新加坡促进中小学生体育运动的举措及启示 中小学生体质下降问题及其解决 体育活动对灾区中小学生心理创伤的干预策略 中小学生体育培训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推进策略 中小学生的数学需要观及其实践策略 中小学生的同伴关系及其心理辅导策略 论美国中小学“21世纪技能”计划中的教育核心价值 在21世纪工业情境中促进中小学科学教育 龙川县中小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调查分析 陕西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分析研究 安徽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1-11-15.
[3]日本文部科学省. 学习指导要领解说体育编[M].东京:东山书房,2009:1-2.
[4]东京书籍编辑部. 中学校保健体育科学习指导要领修改要点[M]. 东京:东京书籍,2008:4-6.
[5]列巴马特维也夫. 体育理论与方法[M]. 姚颂平,译.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6-21.
[6]日本文部科学省体育青少年局. 体育青少年局相关的数据集[Z]. 2006:5-9.
[7]文部科学省. 学校保健统计调查[EB/OL]. http://mext.go.jp/b_menu/toukei/chousa05/hoken/kekka/k_detail/1313690,2011-11-20.
中小学生体育培训范文3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总结了啦啦操运动对中小学生的作用及练习意义,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
关键词 中小学 啦啦操 价值
拉拉队运动是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运动员完成高超的拉拉队特殊运动技巧并结合各种舞蹈动作,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并追求团队荣誉感的一项体育运动。啦啦操已成为学校体育文化中的新亮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的重视。啦啦操按动作技术的类别被分为技巧与舞蹈啦啦操两类。舞蹈啦啦操易于推广,它主要以舞蹈动作为主,融入花球、街舞、爵士舞等多种时尚元素。同时可与道具结合,表现主题情境,能充分表达感情、展现激情。
现阶段,中小学开展的啦啦操运动主要以舞蹈啦啦操为导向,发展迅速,运动队伍不断增加,在各级比赛场上更是喜报连连。本文对中小学啦啦操运动的实施价值进行研究,深入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发展建议,旨在为中小学啦啦操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啦啦操对中小学生的作用
(一)有益于增强中小学生体质
参加啦啦操运动能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运动能力。啦啦操中的各种跳跃动作能够锻炼中小学生的爆发力和弹跳力;体操动作可以锻炼动作速率、弹跳力和平衡性;舞蹈动作能提高身体的灵敏性、柔韧性和协调性;技巧中的抛接、托举动作能提高协同性、一致性等,具有锻炼力量、动作速度、平衡能力等功能;整套动作通常是1-2.5分钟,长短适中,在此期间要连续不断地完成各种不同的难度动作,既锻炼了耐力又不会使身体过于疲劳。经常练习啦啦操,可以有效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质。
(二)有益于健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啦啦操的学习可以健全中小学生的心理,并让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到服从、合作、忍让等优良美德,以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啦啦操运动主要是通过音乐和肢体动作的配合来体现强烈的动感。通过学习培养中小学生学会将体育、音乐、舞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学生激情四溢、活力四射的健康美、青春美的良好形象,积极、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啦啦操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啦啦操被称作是一项“欢笑运动”,无论是在竞技场上还是在比赛场外,啦啦操表演者始终以极具感染力的微笑面对观众,使得场内外充满活跃欢乐的气氛。这种欢快的气氛能够使失望、沮丧、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得到减轻和释放,从而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中小学生练习啦啦操的意义
(一)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克服困难的一致决心,提高文化修养
啦啦操运动项目代表着一种蓬勃向上、积极进取、勇于争锋的精神和信念。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仅要倡导个性的张扬和个人的创造力,同时更应该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和集体克服困难的一致决心。一个集体的强大必定使得该集体中每位成员的素质得到深化和提高。而啦啦操运动正是向个人、群体和社会传播一种健康、积极的文化,它催人奋进、鼓舞人心。所有参与啦啦操活动的学校和学生都会被啦啦操的这种内在精神所感染,从而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助人为乐、互相支持,这种精神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同学,从而促使中小学的文化修养得到提高和升华。
(二)有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能力,提高道德修养
啦啦操是一项集体的体育项目,强调整体效果,注重团队合作和队员之间的交流与配合,无论是比赛或表演,队员们都穿着艳丽的服装,拿着缤纷的道具,配以动感的音乐,潇洒利落的动作以及极具个性的口号和欢快的笑容和观众交流,激起观众的热情,最终和观众达到情感上的统一。啦啦操有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能力,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独特的作用。另外,啦啦操队员是团队或组织的形象代表,在为自己的队伍加油时,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要积极并具有体育精神,所以促进了中小学生树立公正、团结、竞争、协作、友爱、谦虚的道德观念,进而提升道德修养。
三、中小学开展啦啦操项目存在的困难
(一)缺乏啦啦操专业教师
教师是教学组织的核心,啦啦操教学开展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目前,中小学严重缺乏啦啦操专业教师,近几年来的比赛,很多学校都是因为没有专业教师而无缘参加。由于啦啦操的相关培训还不完善,培训的力度和效果还有待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啦啦操运动的开展。因此,各中小学校在引进体育教师时,要考虑到新兴项目啦啦操的开课需求,引进一批年轻、有朝气能胜任啦啦操教学的体育人才,另外,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在职体育教师进行理论和啦啦操技能的培训,以便更早、更快地开设啦啦操课程。
(二)场馆设施欠缺
中小学体育教学开设啦啦操课,需要有完善的训练场地、音响设备、垫子、把杆等上课所必需的设备和器材,啦啦操运动对体育场馆、器材等设施的依赖性很大。
中小学校场地设施和器材设备的数量、质量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学校对啦啦操的重视程度,而大部分中小学校无法提供啦啦操运动场地和音响、把杆、垫子等设备。根据啦啦操项目的自身特点,没有齐全的教学设施不利于啦啦操运动的开展,也不利于中小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三)学校领导重视不够,经费不足
中小学校一般比较重视中小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对体育教学有所忽视,尤其是新兴的啦啦操运动。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啦啦操项目得不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因为在组建啦啦操队的过程中,无论是赛前训练还是参加比赛都要花费大量资金,尤其是比赛的服装、头饰、化妆品、道具等一系列的物品。学校经费缺乏,不能提供比赛所需的用品,严重影响教练员训练的积极性,影响中小学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
四、对中小学啦啦操运动发展的建议
(一)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啦啦操运动的重视,引进啦啦操专业教师,同时注意男女结构比例和技术学历水平。此外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在职教师进行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定期举办教师培训班、学习班、经验交流会和报告会等,提高啦啦操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从而促进啦啦操师资队伍建设。
(二)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设施,整合资源,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啦啦操运动,促使啦啦操运动真正在乡镇中小学开展起来。
(三)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啦啦操经费的投入,并在场地、器材、教学设施、教学用具等方面逐步改善学校啦啦操的发展条件。
(四)加强中小学生对啦啦操的理论教育。积极开展啦啦操理论课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座谈会,让中小学生全面认识啦啦操这一新兴运动,了解学习啦啦操的意义,从而改善对啦啦操的看法。
(五)教育部门应积极组织不同形式、不同水平的啦啦操比赛和表演活动,将中小学啦啦操比赛设为常规赛事,规定一年一次或两年一次,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合我省中小学实际情况的赛事体系,以比赛的方式来带动中小学啦啦操的快速发展,促进中小学啦啦操的推广,刺激学校、中小学生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对啦啦操运动的重视。
五、结论
啦啦操运动进入中小学所产生的价值与意义是非凡的,通过这一平台,使师生共同参与到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崇尚理性的精神风貌,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但总体来说,啦啦操运动在中小学的开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教育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中小学啦啦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有效解决,是有效推动项目发展的关键要素。
参考文献:
[1] 张庆如.啦啦队运动发展演进及特征表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2.
中小学生体育培训范文4
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
1、凡在我校就读的学生,一律禁止将手机带入校园, 在学校内的任何地方都不得携带和使用手机。
2、学校的教学楼内外,食堂、每个宿舍均有公用电话。
3、对教师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
4、规定并严格执行不得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5、定期利用班会对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教学教育引导。
6、每学期开学都将学生手机管理要求以告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告知家长。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
1、我校上午上课时间是上午8:00,严格执行中学上午上课不早于8:00的规定。
2、不要求走读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
3、新生入学对家长培训时明确要求家长督促学生在家按时就寝。
4、对于基础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要求教师进行针对性帮助和辅导,减少作业量。
三、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
1、河北省教育行政部门对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和管理。
2、承德市和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要对进校园的课外读物进行监督检查。
3、学校督导组每天进行安检就包括根据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列出的12条负面清单对学生购买携带的课外读物予以清理。
4、严禁在校园内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严禁任何人、任何机构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四、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工作
1、要求各年级非中考科目不得布置课外作业,中考科目每天书面作业由年级统一调控,规定作业时间总量不得超过90分钟。
2、利用自习课和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3、教学过程考核细则对作业批改要求教师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更不允许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
1、规范课程设置。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每周开足3节体育课。
2、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严禁以任何理由减少或挤占体育课时间,确保课时总量。
3、规范大课间活动。每天安排第二节课间密跑,学校还开展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探索学生有兴趣、学校有特色的大课间活动形式,形成生机勃勃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
中小学生体育培训范文5
关键词:中小学 跆拳道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1-0063-03
1 前言
跆拳道(TAEKWONDO)运动是一项利用拳和脚进行搏击的对抗性项目。它包括竞赛、品势和功力检验三种运动形式。通过跆拳道练习,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就是跆拳道的精髓。近几年,跆拳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广泛的开展,大大小小的跆拳道馆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出现,目前桂林市有13个跆拳道馆,只有桂林市四中、五中、南溪小学,以道馆与学校联合的形式开设了跆拳道体育课,可见中小学校开设跆拳道体育课程的非常少。但是,很多中小学生非常喜欢跆拳道运动,都到附近的少年宫、道馆参加兴趣班的培训,可见,在中小学开设跆拳道课程是可行的,也是受欢迎的,因此,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开展跆拳道体育课程。但缺乏专业老师、场地器材、资金的缺乏是制约跆拳道在桂林市中小学开展的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途径。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桂林市中小学开设跆拳道课程的可行性。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在本文的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大量查阅了优秀博硕士论文、学术期刊、以及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跆拳道、跆拳道教程等书籍,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充实的理论依据。
2.2.2访谈法
本人通过走访桂林市有关跆拳道项目的专家、任课老师、道馆教练员、学生家长、进行有计划的探讨、咨询,获得了大量的感性和理性的资料,并将交流的内容进行笔录。
2.2.3观察法
通过观看跆拳道体育课,考察学生学习跆拳道的上课内容。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跆拳道的发展状况和社会效应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是一项利用拳和脚进行搏击的对抗性项目。“跆”(TAE)意思是脚踢;拳(KWON)意指用拳击打;道(DO)即为练习地方法,同时也是练习者在道德方面的要求。它包括竞赛、品势和功力检验三种运动形式。通过跆拳道练习,不仅能提高人体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顽强果断、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形成谦虚忍让、礼貌待人的高尚品德;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就是跆拳道的精髓。因此,在桂林市中小学开展跆拳道课程不仅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生长发育,而且可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很好的锻炼,促进体格和人格的完善,同时也能使他们学习到跆拳道文化所包含的“道”和“礼”。
近几年,跆拳道项目已列入国家体育总局《奥林争光计划》,自2000年奥运会上,我国选手陈中赢得第一块奥运会金牌后,跆拳道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项目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广泛的开展,大大小小的跆拳道馆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出现,练习者越来越多,特别是青少年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经走访统计,目前在桂林市有13个跆拳道训练馆,练人数超过了400人,但是,只有桂林市四中、五中、南溪小学以道馆与学校联合的形式开设了跆拳道体育课。由此可见,中小学开设跆拳道体育课程非常少。很多喜欢跆拳道运动的中小学生,都到附近的少年宫、道馆参加兴趣班的培训;但有些学生因家庭住址地理位置偏僻、经济不太富裕,则抑制了兴趣的培训。可见,在中小学开设跆拳道课程是可行的,也是受欢迎的,因此,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开展跆拳道体育课程。
在中小学开设跆拳道体育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发育、理解、接受能力、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的情况,选择有利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运动内容进行教学。在进行基本部分练习前,首先,选择简单易学的素质练习进行热身,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其次,根据学生生理发育的需要合理地选择教授内容。比如:跆拳道的步伐练习;上、中、下的格挡;站马步一、二、三次冲拳;正踢腿、外摆腿、里合腿的踢腿练习;跆拳道基本技术中的横踢、前踢、推踢、侧踢、后踢、下劈练习。在教授技术的同时,重点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善于合作、礼貌待人、不怕困难、勇敢拼搏的良好道德品质。
3.2中小学开设跆拳道课程的可行性
3.2.1改善和增强体质,防身自卫
通过跆拳道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人体各关节的灵活性,改善内脏器官的机能,而且也能提高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熟练掌握各种腿法技术,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形成一定运动技能,具备防身自卫的能力。对于肥胖者,还可以起到塑体、减肥的作用。
3.2.2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通过跆拳道对抗的练习,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斗智斗勇的良好心理品质;也能能明显提高人际关系,降低抑郁症、焦虑症、恐怖惧症和精神病的发病几率,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3.2.3磨练意志、培养高品格修养
跆拳道推崇“礼始礼终”的尚武精神,其宗旨是“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通过习练跆拳道,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打敢拼、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养成热爱祖国、礼貌待人、团结合作、热爱集体、乐于奉献、诚实守信、尊师重道、关心他人的高品格的修养。
从跆拳道对学生的健身价值来看,在中小学开设跆拳道体育课程是可行的。
3.3跆拳道运动特征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跆拳道所具有的快、准、恨的特点也是现代中小学生应具备的体能素质。从生理学角度来分析,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各项素质的发展都很敏感,也是运动技能形成的良好时机。跆拳道运动不太重视绝对力量的训练,这一特点符合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跆拳道的升级考带激励练习者为追求目标,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使学生养成自觉、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3.4中小学开设跆拳道体育课程的重要意义
3.4.1为我国《奥运争光计划》全面培养人才,推动全民健身的计划的实施
在中小学开设跆拳道体育课程,一方面让学生掌握跆拳道运动技术,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体育带给的快乐,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好习惯,为我国《奥运争光计划》全面培养人才,推动全民健身的计划的实施。
3.4.2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
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参与跆拳道运动的兴趣非常高,但是大部分学校没有开设此项目。还有一些家长反应自己的孩子想学跆拳道,但不知道去哪学?因此,在中小学开设跆拳道体育课程,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学生的需要是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时应考虑的一个因素。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
3.4.3适应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丰富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
跆拳道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深受很多中小学生的喜爱,同时又适应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丰富了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可以根据练习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内容进行练习。比如:基本素质练习、品势练习、单个技术的练习、实战练习。
3.5影响中小学开设跆拳道体育课程的因素及解决方法
3.5.1缺乏专业老师
聘请跆拳道专业老师进行教学;安排武术、散打老师参加进修班,解决老师不足;充分发挥退役专业跆拳道运动员,将他们补充到各级学校,增加师资力量。
3.5.2场地器材
合理利用学校的健美操馆、舞蹈室、空教室等作为训练场地。
3.5.3资金缺乏
学校可以通过向政府部门提出申请,也可以通过拉一些大企业的赞助解决资金缺乏问题。
4 结论
(1)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喜爱跆拳道运动,为满足学生的需要,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桂林市开设跆拳道体育课程是可行的。
(2)通过跆拳道练习,可以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培养高品格的修养、提高防身自卫的能力。它的运动特征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桂林市中小学开设具备基本的条件。
中小学生体育培训范文6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中小学;现状
1. 前言
乒乓球运动集健身、竞技、娱乐为一体,具有球体小、速度快、变化多、设备简单、趣味性强、尤其受中小学生的喜欢。本文对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各中小学校开展现状展开调查旨在为乒乓球运动在攸县各中小学校的进一步开展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攸县中小学生最喜爱的体育项目调查与分析
图1中小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运动调查表
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在运动项目选择上趋向多元化发展方向。最受欢迎的项目为田径运动,人数达到668人,占到705%。再是篮球运动,喜欢的有67%。而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有565%。
2.2. 攸县中小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攸县中小学学生参加乒乓球运动的原因的调查发现,对乒乓球运动喜欢和感兴趣的学生人数达698,百分比为 727%,名列第一;锻炼身体的有734人,达到774%,名列第二,增进交往选择人数为489,达到525%;休闲娱乐人数也达到435,百分比为459%。综上可见,学生们对乒乓球运动很感兴趣;对体育运动的健身价值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能认识到体育运动在人交往方面也有着促进作用,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目的呈现多样化趋势。
2.3. 攸县中小学生每周参加乒乓球运动的次数和时间调查与分析
调查发现,攸县中小学生每周参加乒乓球运动在0-2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97%,排列第二。每周运动次数在5-7次的仅有164人,占总人数的173%。参与次数7次以上的仅有67人,占总人数的71%,寥寥无几。由此可见学生参与运动次数相对较少。学生们每次参加乒乓球运动大于1小时的人数总人数的145%,小于半小时的达到326人,占总人数的344%,在30-60分钟之间的仅有485人,占512%,由上可见学生们参与乒乓球运动锻炼的时间偏短。
2.4. 攸县各中小学乒乓球运动场地设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场地设施是任何项目开展的基础保障,球场的质量和数量会严重影响项目的开展质量,良好的场地设施能够调动锻炼者的学习积极性。调查发现,攸县地区中小学有室内球台,并大于10张球桌的只占133%,室外且小于10张球桌的有349%,室内小于10张球桌的占262%,室外大于10张球台的208%,没有乒乓球场地设施的占49%。综上可见,攸县地区中小学乒乓球运动的场地设施较差,基本不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
2.5. 攸县各中小学乒乓球运动体育师资力量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体育师资队伍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质量。调查发现,攸县地区各中小学乒乓球专业体育教师占到70%,而没有乒乓球体育教师的有30%。由此可见,攸县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6. 乒乓球运动在攸县中小学体育课的开设情况、代表队情况调查与分析
调查发现,学校开设了乒乓球教学内容的占594%,没有开设的占401%,开设率是较低;学校组建有乒乓球训练代表队的只占到388%,而没有组建的占到了612%,说明攸县乒乓球课余训练情况很差。
2.7. 影响攸县各中小学乒乓球运动开展的因素
图2影响攸县各中小学乒乓球运动开展的因素
2.7.1. 学生本身因素。由图2所示,学生本身对乒乓球运动不喜欢的占总人数的302%;学业负担重,时间紧迫致学生无法参加乒乓球运动的占568%;还有475人无法参与乒乓球是因为不会,占到为501%,也就意味着一半的同学认为自己运动基础差。
2.7.2. 学校因素。调查发现对运动场地不满的有246人占26%;器材和球台匮乏影响因素比例分别是277%和 265%,没有教师进行指导,选择人数占373%。可见攸县地区乒乓球教师队伍配置不全,直接影响运动开展的重大因素。
2.7.3. 社会因素。调查发现,家长不让子女参与乒乓球体育运动占总人数的131%。家长不让子女参加运动的原因有担心孩子浪费时间,耽误学业、“阳光体育、终身体育、全民健身”等观念薄弱、对体育只是了解甚少,知识薄弱、不愿子女在体育运动上过多的开支。攸县地区的政府及相关负责部门相关政策在全民中的教育、宣传力度不够。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乒乓球运动深受攸县各中小学生的喜爱;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目的呈现多样化趋势;学生们参加乒乓球运动的频数和时间都较少;各学校对对乒乓球运动的支持力度不够;乒乓球运动在攸县各中小学校并没有得到广泛开展和高度的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3.2. 建议
3.2.1.政府及相关负责部门应大力宣传和倡导全县人民积极贯彻落实“终身体育、全民健身、阳光体育”政策,加深群众对乒乓球体育运动的了解;还应加大经费的投入,提高学校乒乓球运动的物质文化建设。
3.2.2. 强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并定期组织培训计划,促使教师不断的学习,强化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能力。
3.2.3.各级领导提高对乒乓球体育运动的重视,制定一些相关促进参与的条例或制度,鼓励乒乓球运动在攸县各中小学的开展。(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赵锦锦,陈伟.乒乓球[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