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范文1

【关键词】 眼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感染性眼部疾患包括急性流行性结膜炎,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溃疡,淋菌性结膜炎等。眼科患者都是以手术病例居多,而眼科手术都为精细手术,同时对手术全过程的灭菌技术要求高,一旦发生感染,将会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以至于失明甚至摘除眼球,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所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极为重要。

1 医院感染因素

1.1 手术是导致眼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老年患者和有多种并发症的患者,他们的机体防御功能减弱,对入侵微生物的反应各阶段都被抑制,有利于各种细菌的生长,特别是在有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时,组织血流量减少,处于缺氧状态,切口愈合不良。这些因素均易导致感染,增加了医院内感染的机会[1]。

1.2 手术前和术中的一些操作与手术后感染也有一定关系,如医护人员消毒隔离观念不强,频繁接触患者的诊疗器械,消毒不严格,医护人员的手也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媒介,此外术前泪道冲洗,结膜囊冲洗不彻底,眼部消毒不够等等,这些也极易造成上述感染的传播和病菌的扩散。

2 预防与控制措施

2.1 健全组织,完善规章制度,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应做到有章可循,根据感染管理有关规定制订眼科手术室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器械清洗消毒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科室应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组成,每月进行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以及无菌物品监测,每年两次进行紫外线强度监测,感染管理科每月对眼科手术室进行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内容涉及到消毒隔离,医务人员手卫生,医疗垃圾分类管理,器械清洗质量,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动态空气消毒机和紫外线灯管的清洁保养及消毒记录,对每次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时书面反馈,督促整改,并不定期复查。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

2.3 手术后创口发生感染的原因是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前提下局部创口及患者全身抗感染能力不足所致,为避免感染的发生,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在手术前要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并做好周密的手术计划,术中仔细消毒术眼的每个部位,创造一个很好的手术环境,减少术区细菌数量[2],尽力消除和减少术前。术中和术后各阶段继发感染的相关因素,争取创口一期愈合,过分依赖抗生素而放松了无菌操作原则,或违反外科操作原则。都会使术后合并感染的机会增大,及早发现感染的征兆,尽早处理。眼部感染如果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可避免眼球摘除的结局,甚至可以保留相当的视力。

2.4 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强调合理是因为老年人肾功能仅为正常成人的1/3~1/2,特别是有糖尿病的患者,大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因而要重视药物的毒副作用,不能使用对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3]。此外,有人曾发现,外科手术伤口和术区的感染与术前住院时间的长短有关,手术前住院时间常可能使医院环境中耐药性较强的细菌与患者体表和体内的细菌交融,增加了控制感染发生的难度。由此,缩短住院时间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2.5 广泛开展卫生宣教, 严防患者眼-手-眼的接触。对流行性结膜炎患者及家属进行卫生宣教, 一人一巾,一人一盆, 注意手的卫生, 洗手后滴药,淋菌性结膜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卫生宣教,患病后及时治疗并隔离, 讲明淋菌性结膜炎的来源,危害,可导致的后果,对患者家属进行卫生宣教既可促进其积极求医及早康复, 又可避免病原菌更为广泛播散, 避免更多社会人受污染,术后的护理亦不可忽视,目前基层大部分医院眼科住院患者都自己点眼药,相当部分患者都不能运用正确的姿势将眼液滴人眼内,而是采用将眼液瓶口紧贴眼睑,让眼液顺着眼角流入眼内。这样既易造成瓶口的污染,对有过手术创伤的眼部是一种危险,也易造成眼部的擦伤,尤其是角膜,因而笔者主张眼科住院患者的点眼由护士来执行,确保安全。

2.6 手术室医疗垃圾的管理,医疗废弃物等处理不当将引起二次感染和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产生极 威胁,眼科手术室对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的管理,对手术中使用的手术刀片,注射针头、安瓿、缝合针等放入专用利器盒,医疗垃圾装入黄色垃圾袋中,有专人负责统一处理,并建立医疗垃圾处理登记本,认真交接登记。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同时也造成经济损失,浪费医药资源,医院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障患者的利益和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刘福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6(4):423-424.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范文2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74

通过对国家近20年余年来颁布的医院院感政策文献研究发现,护士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占主要地位,而目前我国大多数护理专业未开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独立课程,开展较多的是医院组织的短期简单的医院感染培训,缺乏系统性[1]。基于此,笔者所在院校课题组通过多方的调查、研究,成功研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门课程,现已对2010级学生投入使用,反响较好,现将课程研发体会报道如下,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1针对不同对象调查课程设置情况

1.1对象一在校医学生。在课程研发前向在校医学生(含护理专业学生、中医临床学生、中西结合临床学生)发放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3个部分:第1部分为医学生基本信息;第2部分为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情况、态度及行为遵循程度;第3部分为建议。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医学生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不足,在校医学生希望通过医院培训、学校课程教学及带教老师教学等方式来学习医院感染知识[2]。

1.2对象二实习护生。在课程研发前对实习护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包括3个部分:基本信息、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及学校开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遭受不同类别的医院感染职业危害,其中安瓿划伤、针刺伤居前两位,绝大部分护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并希望以理论授课和医院见习并重的方式开展[3]。

1.3对象三临床管理人员。对湖南省68名临床护理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临床护士医院感染知识薄弱方面及对医院感染课程理论框架的评分。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理管理人员认为临床护士在职业防护、传染病预防与隔离等方面需要加强,所有临床护理管理人员均认为有必要开设医院感染课程,绝大部分临床护理管理人员认为最佳授课方式为理论授课与医院见习并重,其中临床护理管理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内容的打分成为笔者课题组的重要参考依据[4]。

2《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构建

2.1构建教材内容在文献研究及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数十位专家进行论证,最终形成教材的章节内容。教材由

理技能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成为临床护士必备的一种能力。操作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不仅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还可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4]。因此,在操作训练的全过程要求护生运用良好的语言表达,并做到规范、得体。除了课本上要求做到操作前解释,操作中指导,操作后交待外,还要求对患者给予适当的称呼,切不可用床号代替。对积极配合完成治疗任务的患者应表示感谢;对因技术操作不熟练或某种客观原因而影响操作的完成应表示欠意;为患者进行操作前应学会用商量的口气,征得患者的同意。将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放在临床技能培训同等重要的位置。

随着医院由技术竞争向服务竞争的转变,人性化护理已经成为医学文明和现代医院的重要标志[5],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更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和尊重。为了使护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临床环境,在护理临床技能培训教学中,增加人性化护理理念,是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护生就业率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6]。

4结论

12章节组成,分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三大块,系统归纳、阐述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体系、感染暴发的处置措施、临床消毒灭菌隔离方法、医院感染监测方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以及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手卫生等多个方面,涵盖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工作的所有内容。

2.2明确教材读者人群医院环境下医师、护士、送检师、药剂师、后勤人员、工人等都在医院感染之内,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风险来源于各方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可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教学使用,可作为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的必读参考书,亦可作为医学生、临床护理人员在职培训书籍和医院管理人员、各临床科室医师、护士和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如消毒供应室、手术室、检验科、血液透析室、内径室、药剂科等部门)工作人员的工具书。

2.3确定编写团队采取院校联合方式,结合医院、学校的优势特点,编写人员由高校护理教育者、传染病临床医师、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卫生监督专利专家、临床护理管理专家组成,教材主审由国内著名医院感染控制专家把关。

3教学是传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主要途径

3.1确定开课时间及课时分配笔者课题组认为要实现理论与临床无缝对接,应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门课程安排在实习下点前进行系统学习,这对于已具备专业课程知识的同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能为临床顶岗实习奠定很好的基础。开课课时共16学时,学分1分,具体章节学时分配见下表1。

3.2授课方法目前仍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多媒体视频。除课本知识外,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扩展及专题跟踪研讨,课后加强学生拓展知识的获取,以了解医院感染新进展。

3.3初步确定评价方式由于缺乏可借鉴的经验,院感课程评价方式采用理论考试及闭卷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价。

4小结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课程研发历经多方调研、论证、编撰教材及教学等阶段,现已开展教学,但由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是一门创新课程,国内尚无可借鉴的经验。在教学及研究的过程中,笔者的课题组成员认为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完善:(1)进一步完善教材建设。原医院感染部分内容散在《护理学基础》、《外科护理学》等课程,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教学内容重复,应以《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为中心,减少相关课程教学内容重叠。(2)完善课程评价体系。首先应革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采用PBL教学、画图式教学、小组讨论、临床见习、调研等方法。其次丰富教学效果评价内容,采用多体系相联合,全面评价,进行多元化考核,如理论考核、学生调研、实践操作、创新能力考核等。(3)强化师资。由于院感方面的专业老师缺乏,应从学院选送教师参加医院感染专业学术会议,并派送教师进入临床相关科室研修,加强院感方面知识及临床实践。(4)深入院感研究。以教学为基础,科研为动力,深入学习和了解院感新进展、新问题,将科研知识、科研结果等应用于课堂教学,丰富课程内容,同时有助于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晋溶辰.护理学专业开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的构想[J].中医药导报,2010,16(8):136-139.

[2]蒋新军,陈燕,晋容辰,等.对336名中医院在校医学生医院感染知识与行为状况的调查[J].中医药导报,2013,19(9):132-134.

[3]陈燕,朱正刚,蒋新军.实习护生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认知情况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7C):2208-2209.

[4]蒋新军,陈燕,晋溶辰,等.临床护理管理人员对开设医院感染课程态度及建议的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9):90-9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范文3

加强管理

医护人员管理:在临床诊室环境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感染源,如唾液,血液,创口分泌物和龋坏牙体组织等。医务人员的手、头发、工作服、治疗器械和设备,牙钻的气雾等都可能成为传播感染源的媒介。因此,切断医患之间的传染链是口腔科管理的重要内容。医护人员在诊疗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夏季要求女职工必须穿袜,不得穿凉拖鞋工作。在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要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钟,减少回吸污染;在治疗中,在乳胶手套外加戴薄膜手套后再拿取无菌的持物镊,夹取治疗台上的敷料等。治疗盘中分相对污染区、洁净区;完成操作后立即脱去手套,再进行其他工作或接触物品,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加强工作环境的管理:①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诊疗区。每日开窗通风。工作结束后用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2小时。②治疗前要求护士了解治疗方案。术前物品应准备齐全,以减少治疗中反复补充物品时护士双手对周围环境或物体表面的污染。使用治疗膜或一次性手套、口腔盘的包装袋翻转套在医务人员双手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综合治疗台照明灯拉手、开关、三用枪等。每位患者更换1次。③诊疗中对已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使用500mg/L的消毒剂,湿拖地面1~2次。④每月对口腔科治疗器械进行监测,对空气、医务人员手、器械、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培养1次。

患者的管理:治疗前要求患者用002%过氧化氢液漱口,以减少微生物的污染。使用一次性胸巾隔离,必要时为患者提供防护眼镜,防止飞溅物对眼睛的伤害。

加强一次性物品的管理: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前检查有无过期、损坏等质量问题。使用后要进行分类处理,避免被污染的器械流入社会。

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口腔器械的消毒和灭菌: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粘膜的器械,遵循加酶清洗-打包-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手机、车针、根管器械、拔牙器械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手机的灭菌:通过手机清洗机,采用注油机对手机内腔进行注油。用75%酒精等中效化学消毒剂擦拭来消毒手机的表面,干燥后包装。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后储存,包装完好后有效期为6个月。手机钻头一人一机一灭菌[1]。

牙髓治疗器械:牙钻、车针、扩大针,使用后以多酶溶液浸泡,手工刷洗后,超声波加酶溶液清洗,漂洗后干燥,封口袋塑封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

认真落实洗手制度

口腔科诊疗操作中使用手套不能代替洗手。医院感染多为接触传染,因此口腔科提高医护人员洗手对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有积极的意义。每次治疗后接触下一患者前必须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擦干。每次冲洗不少于2分钟。每治疗一位病人前更换一次手套,并洗手或手消毒。禁止戴手套写病历、取物,打电话、开门等[2]。

参考文献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范文4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感染;预防和控制

白内障手术在围手术期间,极少出现并发症,但是如果出现并发症就会非常的严重,术后眼内炎是严重并发症之一[1],一旦出现并发症会给患者的视力带来严重的损害,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白内障手术中规范手术管理,同时做好围手术期的感染预防措施,对于手术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我院"光明工程"期间,在我院进行白内障手术615例(741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我院"光明工程"期间,在我院进行白内障手术615例(741眼)患者,所有患者的手术方式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同时进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男性患者329例(415眼),女性患者例286(326眼),年龄在59~86岁,平均年龄(73.6±1.35)岁。其中双眼手术的患者有126例,双眼手术的手术时间间隔>90d,所有患者均没有影响白内障手术恢复的慢性疾病。

1.2方法

1.2.1术前的预防与控制 ①术前准备:术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往患病史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术前3d,给予患者滴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国药准字H20020497,齐鲁制药有限公司),4~5次/d,指导患者正确的滴眼方法。在术前10min,剪去患者的睫毛,以减少睫毛引发的细菌感染,预防感染的发生。②手术室准备:严格控制手术室的室内空气质量,在术前1h即开启空气净化器并保持低速运行,20min后将空气净化器调节到高速并保持运行;手术用的床单均要经过消毒处理,术后清理要在净化空调的运行中进行[2]。③手术器械准备:在手术前1d,要对所有重复使用手术器械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不能使用高温消毒的手术器械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1.2.2术中的预防与控制 ①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室要早晚各进行一次清理工作,并使用空气净化1h,层流手术室的空气要保持在正压状态,将空气细菌数控制在千级标准(GB5033-2002)内,严格控制手术室的前后门,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的进出;所有手术需要的器械要劲量保持在固定的位置,减少移动[3]。②手术人员的管理:所有参与手术的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流程,执行有效的消毒制度,对患者的手术区要进行皮肤消毒,采用3L保护膜对切口进行保护,同时隔离睫毛与眼睑,手术医生要和手术室护士密切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感染几率。③泪道冲洗:用1:20安尔碘Ⅲ型与注射用水稀释,行泪道冲洗,先冲洗结膜囊停留2min,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对皮肤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患者会出现不适感,这属于正常现象[4],在3min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手术结束后,可在患者的结膜囊下注射抗菌药物,避免患者出现眼内炎的并发症。

1.2.3术后的预防与控制 手术完成后,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术后的注意事项,定期对患者的术眼进行观察,如果出现红肿、眼痛、视力下降等情况需要及时的通知主治医师,患者出院后要叮嘱患者使用眼药水的正确用法,保护术眼避免出现碰撞,并且定期进行复查,严格控制并发症情况的发生。

2结果

615例(741眼)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同时进行人工晶体植入术,通过上述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并未出现感染情况,而且在术后的细菌培养中,也未见细菌生长。

3讨论

白内障摘除术是临床治疗白内障的常用手术方法之一,易引起角膜内皮损伤[5],因此,一定要控制手术的时间,术中的预防感染和控制措施对于白内障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中,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围手术期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情况。笔者分析,控制感染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术中的无菌操作:据曹向荣,龚力力论述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及手术后眼内炎的临床分析》[6]中提到,大部分白内障手术发生感染后,检查细菌的来源均是患者自身的眼表。因此,在手术前及手术中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规定是十分必要的。手术人员的脐部以下、肩部以上、无菌台包布30cm以下,这三个区域均视为有菌区,如果手术器械一旦接触到以上三个区域即视为污染,应立即更换新的手术器械。手术覆盖切口的用料材质不要过厚,防止空气不流通,会为细菌的产生及繁殖提供条件[7]。②手术室的空气控制:空气中存在大量的微粒、尘埃等都携带细菌,手术中的许多外源性细菌均是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的,依据我国卫生部对于医院感染的要求,所有眼科的手术都需要在百级层流净化的手术室内进行,从而有效的控制手术室的空气污染。降低手术感染的关键是手术室合理的布局。在手术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人员的走动,避免出现灰尘悬浮。定期对手术室进行尘埃粒子的检测,一旦检测结果显示不符合手术要求,要及时的找出问题的原因并给与改正和调整,直至符合标准。③手术器械的控制:手术室的器械不单单是需要进行消毒处理,还需要定期的对器械进行清洗及保养,手术室器械的灭菌主要是手术器械的清洗。我院的眼科进行手术器械清洗是采用手工和机械结合的清洗方式,重点需要清洗的物件是超声乳化管道、显微器械、针头,首先进行手工清洗,使用清水对器械进行冲洗[8],然后加酶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冲洗,完成后放入保护盒中进行机械清洗。④手术人员的培训:加强手术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定期组织手术人员进行手术相关的学习和培训,对手术中可能造成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加以了解和掌握。医院制定相关的手术操作制度。认真学习手术消毒及感染管理等制度,如消毒技术要求、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规定等。使所有手术人员都能够认识到感染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危害,同时给予患者做好相关的心理辅导及健康教育工作。

医疗的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的根本,也是促进医院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白内障手术虽然相对较为简单,但是仍需要严格遵守手术的操作规定,尽量避免术后并发症情况的发生。白内障手术属于小型手术,因此手术时间较快,而且手术效果一般都比较理想,因此,许多患者对于手术的期望和预期都是非常高的。术后一旦出现感染进而引发眼内炎并发症,会使患者的视力迅速下降,严重者则需要进行眼球摘除手术,不仅是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也会给手术人员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给医院的医疗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要严格的控制手术中人员管理、手术室的空气、完善的制度等几个方面,对预防和控制白内障手术的术后感染起到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结果显示,615例(741眼)患者术后没有一例出现感染症状,可见白内障手术感染并非不可避免,只有提高对感染的重视程度,在术前对围手术的危险因素做好及时的预防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才能切实的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确保医院的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何蕾.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12,21(4C):1050-1052.

[2]陈梅花,黄莉兵.减少外源性感染预防内眼手术感染的护理探讨[J]国际医药导报,2012,10(4):196-198.

[3]Won SP,Chou HC,Hsieh WS,et al.Handwasshing program foe the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a neonatal intense care unit[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13,25(9):742-746.

[4]邢晓娟,姚毅,王敏,等.健康快车大量白内障超声乳化连台手术预防感染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8(9):1299-1300.

[5]许亚茹.医院血液透析室预防医院感染质量管理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974-976.

[6]曹向荣,龚力力.超声乳化白内障及手术后眼内炎的临床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12,41(6):519-52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范文5

【关键词】 内眼手术 医源性感染 预防与控制

我院是市级眼病专科医院, 眼科患者中以手术病例居多,占96.2%[1]。我院内眼手术量为2783例/年,发生内眼手术后感染几率较多,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引发医源性眼内炎,将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必须运用科学的措施和控制方法,有效的预防和降低内眼手术后医源性眼内炎的发生。

1 引发内眼手术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眼解剖组织结构的特殊性

眼组织结构精细而且脆弱。眼球表面暴露于外界,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侵袭而导致感染。结膜囊通过眼睑裂与外界相通,结膜囊腔内寄生着大量病原微生物。角膜、晶状体、玻璃体为无血管的透明组织,当机体抵抗力转弱病原微生物入侵时它们是最好的培养基,使病原菌迅速繁殖蔓延,引发眼内炎。据报道白内障手术后前房穿刺液培养阳性率高达40%[2]。

1.2 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因素

眼与全身各系统密切相关,糖尿病、高血压、肾病、老年病等,病原菌易在其眼内定植,术后易引发感染。有报道内眼手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0.02%,医务人员思想观念不够重视,手术前准备时间短,在繁忙的工作中通过医务人员、患者的手极易污染术眼及周围组织。

1.3 围手术期管理不到位

术前术眼准备不充分,如点抗生素眼药水的时间不足,结膜囊冲洗不彻底等。手术中进入眼内的器械、植入物、冲洗液等携带病原菌。手术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违反无菌操作原则。在手术者未察觉的情况下手套破损等。手术室的空气环境不达标。术后护理过程中不及时换药,点眼药水造成的污染等。

2 预防与控制

2.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

医院有完善的医院管理体系。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科室感染管理质控小组构成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互相配合,沟通协调,对预防控制我院内眼手术后发生医源性眼内炎起到积极的监管作用。

2.2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根据国家、省、市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眼病专科医院工作的特点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包括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作业指导书、工作流程、考核标准及办法等。下发到各科室,使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责任分明。

2.3 加强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与医务科、护理部联合,每月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眼科诊疗护理技术、三基三严、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等培训。增强医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无菌观念,认清引发医源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和积极主动预防的重要性,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执业行为,认真执行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等,遵守医院各项感染管理制度。

2.4 加强重点部位的管理

2.4.1 手术室感染管理:1)我院手术室为洁净手术室,布局合理,双通道,三区分明,符合洁污分开的原则。根据眼科手术的类别使用不同净化级别的手术间。特殊感染的手术在门诊手术室进行。手术进行过程中控制手术间内人员在5人以内。2)净化运行管理:每日手术前30分钟开始运转净化空调,每日检测室内温、湿度,保持在22-25℃、50%。每半年监测风量、噪音、压差一次。定期清洁过滤器,初效1次/月,中效1次/半年,高效1次/四年。3)清洁管理:每次手术结束后在进化空调系统运行条件下彻底清除污物、杂物、敷料等。用含氯剂擦拭手术间内所有的台面、地面。每周末彻底清洁一次手术间卫生。不同净化级别的手术间使用各自的清洁用具,决不交叉。4)刷手的管理:医务人员手被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最重要措施之一[3]。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洗手、外科手消毒。每半月抽查2名医护人员的手,手细菌数不可≥5cfu/cm2。5)严格执行卫生部管理规定,凡进入体腔的器械物品,每次使用前必须灭菌。医院手术室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器、环氧乙烷进行灭菌,护理人员在打开无菌包前,严格核对灭菌有效期,包内外灭菌指示卡,合格后方可使用。

2.4.2 加强供应室的感染管理

我院供应室为全院提供无菌物品,包括手术器械、敷料等。供应室严格执行《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回收、清洗、包装、灭菌,每锅化学监测,合格后发放。眼科器械均为精细器械,尤其是轴节及复杂结构部位的冲洗,在清洗过程中应注意环节质量,包装器械彻底清洗的效果[4]。

2.4.3 治疗室、暗室的管理

治疗室为病人进行眼部处置、换药的场所,达到Ⅱ类环境标准,设专人管理。卫生每日清扫两次,每周大扫除一次。利用紫外线灯对治疗室的空气、物表进行消毒,每日两次。每周使用空气净化器对治疗室进行终末消毒一次。治疗室内使用的无菌持物钳(镊)干湿保存,4小时更换一次。皮肤消毒剂每日更换一次。授水器每人一用一消毒。拆线、换药器械均一人一用一灭菌。冲洗眼睛的生理盐水开启后24小时内使用。滴眼液(眼药水、散(缩)瞳药水、表面麻醉剂)选择小包装药品,一经开启后24小时弃掉。

暗室为患者进行眼科检查。暗室比照Ⅱ类环境标准进行管理,利用紫外线灯对暗室的空气、物表进行消毒,每日两次。每周使用空气净化器对暗室进行终末消毒一次。暗室内遮眼板一人一用一消毒。眼压计为非接触式。检眼镜、裂隙灯下颌托及前额架每次用后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5 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

2.5.1 围手术期的管理

术前:内眼手术前3日点抗生素眼药水,4-6次日。术前一日洗澡、洗发,冲洗泪道。术日晨用肥皂清洁颜面部皮肤。术前1小时冲洗结膜囊,消毒术野皮肤(切口周围15x20cm)的区域[5],盖无菌纱布。

术中:患者更衣后进入手术室,头带一次性无菌帽子将头发全部包裹在内。严格消毒术野两遍,铺无菌孔巾。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手卫生,患者术中使用的全部器械、物品达到灭菌水平并保证一人一用无交叉。

术后: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注意观察72小时内术眼的疼痛性质。术后为患者进行眼部处置时医护人员严格洗手,无菌操作。滴眼液每人专用,避免污染瓶口。医护人员向患者宣教不可用手触碰术眼,防止眼部敷料的污染。

2.5.2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

内眼手术使用大量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注射器、一次性无菌敷料、植入眼内的人工晶体、穿刺刀、缝线、硅胶海绵、硅油、惰性气体等,严把进货关,必须四证齐全,批批检验报告齐全,保存备案,便于追溯。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认真查对一次性用品的名称、有效期、包装是否完整、是否灭菌等,确认合格后使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对医疗用品的使用进行监管,每月进行质量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6 加强重点人员的管理

与患者接触的医、护、技人员、新参加工作的人员、进修人员、见习期人员、保洁人员为重点人员 ,加强对他们进行培训、考核,使他们认识到发生院内感染的危害性,掌握正确的防控方法,避免医源性眼内炎的发生。

2.7 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

严格遵照抗生素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药剂科、医务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联合进行定期检查,督促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或长期眼局部应用激素滴眼液。

参 考 文 献

[1]朱桂玲.眼科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5(9):1092-1094.

[2]俆延模.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37-138.

[3]宋烽.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7-254.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范文6

【关键词】 预防 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25-01

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课题,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贯穿护理活动的全过程。实践证明,护理管理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借助其行政管理职能,对预防医院感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1.1 加强组织管理,健全规章制度

病区护士长是科室领导及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的成员之一,在护士队伍中具有组织分工、非权力影响及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管理职能。周边及医技各科室均配专职的感染控制护士,其职责是对各种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及上报科室发生与感染有关的问题。院感办将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规章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等知识手册下发到每个科室,人手一册,便于学习,院感相关材料统一放置在固定抽屉内,便于查找及检查。

1.2 深刻认识监控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护理工作也是造成医院感染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都离不开护理工作,所以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动态过程中,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息息相关是十分必要的。由此可见,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的产生和发展而存在,护理工作贯穿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护理人员因职业特点与病人及其家属接触频繁,若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甚至暴发流行

2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2.1 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知识水平

定期对全体护士举办各种类型的感染知识培训和专题讲座, 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考核不及格通过再学习,再考核,使全体护士深刻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人人都有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概念,都能熟练运用医院感染管理技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管理新技术、新知识,请院感管理者讲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管理水平。同时结合医院实际,护理部针对职业暴露的环节进行回顾和分析,认为存在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技术培训不够,缺乏系统的知识这一薄弱环节,对此首先在全院护士长质量分析会上,将护理职业暴露情况逐一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关键,提出并制定改进措施。

2.2 强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有报道,医院感染中30%-50%主要来源于不正确的护理 ,护士在单独执行护理操作时是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所有的操作、处置是否符合要求,都关系到医院感染是否发生,所以,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我院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护理行为准则,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加强护理技术操作训练,统一操作规程,护理部有计划地定期组织科室带教人员培训,采取循环播放光盘与现场操作示范、答疑等方式,使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化,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3 落实管理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3.1 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纳入护理综合质量管理控制考评

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中。护理工作质量和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与病人安全、医疗质量和医院工作效率息息相关。作为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各项工作流程,实施动态追踪管理。日常工作中护理部、院感办分别下科室巡查环节质量,遇到问题两部门及时沟通,以使护理环节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护士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思想。

3.2 护理实践与感染控制息息相关

要做好感染控制,切实通过护理实践降低医院感染率,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即护理部与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临床护理规范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 护理质量管理指标与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指标; 感染控制专业人员与临床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在处理以上几种关系上,分别采取了多种方式: 负责医疗主管院长每周召开1次医疗、护理协调会,包括医务部、护理部及院感办全体成员,其主要内容是各部门负责人、各成员将1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报,达到各部门相互交流、沟通,从中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新动向,特别是在疫情暴发、预防疾病大范围流行期间,院感人员随时将一些新理念、信息尽快地贯彻到每位参会者,会后护理部成员分别下科室进行现场指导。护理部在制定相关考核标准,如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及终末的消毒、婴儿暖箱消毒等,既要参考医院感染控制指南制定护理考核要求,又要征求院感办意见最终定稿; 特殊专科新建或装修,科室提整体方案,护理部、院感办亲自到场三方沟通,使临床需求与标准要求、临床护理规范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在整体上达到一致性。真正提高控制医院感染护士的参与度,密切科室合作,包括落实人员、会议制度、问题报告与反馈; 将复杂的感控指南转化为易行的护理实践规范; 有计划地实施技术改进,确保改进效果;多渠道鼓励护士参与医院感染控制。

总之,护理部通过主动配合医院感染科,采取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落实措施、规范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及护士行为等措施,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而护理人员承担着大量的临床日常工作,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起着主力军作用,因此,作为护理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明了抓好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发挥其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监控作用。护理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配合医院感染办,参与医院感染预防监控,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宗升,刘金淑,韩金乡,等.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评价研究[ 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 ( 1) : 50 -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