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素质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健康素质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素质规划

心理健康素质规划范文1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心理健康视野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研究”(2014-gh-63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红锋(1978-),男,河南虞城人,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讲师,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组织与行为心理学。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毕业生总量大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压力,引发的问题日益凸显,很多高校愈益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高校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掌握科学的求职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然而,当前国内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大多侧重职业规划和就业辅导,忽视和缺乏在这一过程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进行全面和持续性的培养。实际上,职业生涯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做有关人的精神领域的工作,两者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职业生涯辅导的发展过程就是职业生涯辅导一步步进入心理健康视野的过程,也是职业生涯辅导理念与心理健康观念逐步相吻合的过程。职业生涯辅导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而心理健康作为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也是对个体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的基础和保证。[1]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使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生涯规划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受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社会心理所制约,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和人生,促进心理成长。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辅导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

1.职业生涯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面对务实而个性彰显的90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抓住学生的实际需要,而未来的职业发展前途无疑是他们自身的最大需要。因此,职业生涯辅导理所当然地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自我分析、锁定职业目标、设计发展阶段和制订实施计划等步骤,本身就是一个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树立职业目标的过程。[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辅导这一有效载体,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估自身的能力、兴趣、性格、智商、情商、思维方式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情况,有利于明确个人的职业价值和生涯发展状况,培养健康的职业心理。

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之所以能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新的平台,还因为它本身就蕴含着丰富而生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它能有效地将新生适应性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就业辅导等融为一体,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性和实效性。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与生涯辅导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符合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2.心理健康教育是职业生涯辅导的核心要素。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两个主要方面,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内涵的关键因素。与职业技能相比,职业素养是大学生心理特质和品格要求的反映,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内在表现。[3]因此,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职业生涯辅导过程中,并起到核心和灵魂的关键作用,才能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真正从自我认知、意志力、自我效能感、人格等方面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确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方向和定位,从而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引领大学生明确自我认知、培养智能发展、增强情感意志调控、提高社会适应和追求自我实现,不仅可以促使大学生的心理素养得到全面发展,还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使学生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发展自我和服务社会的良性循环,从而使学生的个人目标既切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又符合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核心和灵魂,离开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引领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职业生涯辅导就是让学生有目标、有计划、分阶段地培养心理素质的过程。[4]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也只有依赖于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才能得以实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职业生涯辅导的目标更为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辅导都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育人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和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过侧重职业规划和就业辅导,指导性意见多,主体性研究少,只是以大学生个人职业目标为出发点,追求实现人职匹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不周,对学生的人格完善、情绪管理和潜能激发等方面缺乏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相对于短期利益更看重长远发展,能够使学生自觉把现实社会需求和自身价值的实现结合在一起,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同步发展。大学生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主体,也是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工作目标。

2.使职业生涯辅导的内容更为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认知式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讲座和网站宣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二是是体验式教育,主要是通过一些体验性的课程或活动来实现,如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成长工作坊、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校园心理剧大赛、阳光心理运动会等;三是自我心理教育,主要是学生通过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反思从而获得心理成长的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目前过于侧重对职业目标的探讨,而对于就业主体的个性发展缺乏更多的关注。如果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能够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内容与生涯辅导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从低到高,逐步深入发展,有利于职业生涯辅导的内容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完整。

3.使职业生涯辅导的形式更为多样。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注重教师施教,教师通过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案例剖析、比较鉴别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尤其注重第一课堂功能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开放式、探讨式、参与式、体验式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第二课堂功能的发挥。课堂教学形式有系统性强、覆盖面全等特点,但由于学校师资、教材和设备等条件的制约,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体验,知行难以统一等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中,帮助学生明确个人的职业价值和生涯发展方向,实现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的有效整合,促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有利于职业生涯辅导的教育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4.使职业生涯辅导的效果更为持久。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以学生的职业目标为导向的,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职业测评工具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容易盲目使用一些职业意向测评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单纯依靠这些测试成绩帮助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碍学生对自身发展做出富有个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学生一旦在现实中连续受到挫折,容易心灰意冷,萎靡不振,重新回到原点。心理健康教育更为关注受教育者身心的协调和知情意的统一,并包含有挫折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困难和挫折,树立坚强的意志,积极迎难而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不仅有利于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还有利于职业生涯辅导的效果更为持久,增强大学生自身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心理健康视野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的构建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更是开展职业生涯辅导的支撑点。在心理健康视野下审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中就业主体性的研究缺失,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思路的转变,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1.健全职业生涯辅导的工作体系。高素质的教师辅导队伍是高校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基础环节。目前高校普遍存在专职职业辅导教师少、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同时职业辅导中心与学校就业办公室常常是合在一起的,职业指导教师通常还担任着繁重的学生就业分配等行政工作,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职业生涯辅导进行深入的研究,很难主动开展具有个性化和实效性的活动。因此可以在对专职职业辅导人员进行系统的岗位培训基础上,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转变职业生涯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营的局面,促进两者在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深度融合,形成良性互动,以促进学生可持续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科学合理的职业心理测评工具是高校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辅助手段。任何心理测评量表都有一定的信效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都有一定的测评条件和要求。在职业生涯辅导过程中盲目使用职业心理测评量表,测评结束后不能进行严密的分析和客观的解释工作,其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建设一支兼通生涯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同时,还要结合实际问题有所分工,比如职业目标和人职匹配可以由专业职业指导教师去做,个性发展和职业测评可以由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去做,这样有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2.完善职业生涯辅导的内容结构。正确的自我认知既是职业生涯辅导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5]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辅导注重职业观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和择业观教育,而职业认知教育作为职业生涯辅导的基础和最令学生困惑的部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仅仅采用一些心理测验量表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倾向或对职业的兴趣爱好进行评定,很难让学生正确、全面、深入地认识自我。自我认知中包含的个体兴趣、能力水平、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均属于影响职业认知的心理因素,可以根据大学生择业的特点,通过课程教学、团体训练和个别辅导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科学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人生道路。

良好的职业适应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职业适应是指个体在职业认知和职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改善自己的观念、态度、习惯、行为和智能结构,以适应职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6]目前职业适应教育是高校职业生涯辅导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学会悦纳自我,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如何主动地学习和完成角色适应、心理适应以及环境适应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素质规划范文2

一、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观念落后,真正开展差

早在1999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专门性工作。但由于受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糊甚至是错误认识的影响,个别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最关心的仍是学生的智力发展,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无关紧要,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品质,如意志、兴趣、情感和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心理健康教育游离于学校的教育内容之外。面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面对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和上级的要求,一些学校虽开始了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开展过程中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确、不具体、走形式等问题,效果很不理想。很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提起心理健康教育,想当然地把它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认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就是心理健康。也有一些教师,朦朦胧胧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却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与己关系不大,那不是自己该研究和能研究的,而是专家学者的事。认识的不足影响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能力差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从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专职教师可以说寥寥无几,普遍情况是乡镇中心学校和好的学区小学有一名兼职教师,村级小学根本没有。从教人员基本上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也大多是“半路出家”。这些人虽然接受了一些培训,但其知识结构和教育理论不够系统完善,加上大多是兼职,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师疲于应付,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和教育。有些老师,切身体会到了心理健康对于学生成长和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当他想认认真真地来做这方面的事情时,才发现,由于缺乏专门培训,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那么缺乏,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农村各中小学校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的可以说几乎没有,专门的教研活动更是难得一见。师资问题是制约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开展的瓶颈问题。

3.内容方法不当,教育效果差

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了解心理调节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由于认识和师资水平问题,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德育化倾向却十分严重。长期以来,老师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习上,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上只重视思想觉悟、知识水平,而忽视了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往往把心理问题归结为品德问题,甚至把心理教育与德育混为一谈,采取德育方法开展心理教育,把心理问题当作传统德育问题来处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课程在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存在着学科教育化、知识传授化的偏向。有些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向学生机械灌输有关的名词、概念、原理,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了心理学常识课。这种用学科知识教学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搞好这项工作的对策

1.提高认识,形成机制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前提

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根本的教育观,切实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教育者都必须充分认识到,在人的种种素质中,心理素质是最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他素质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或部门,建立校长领导下的,专兼职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从学校领导到每个教师要克服心理健康教育的神秘感,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既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咨询,又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心理咨询室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各学校必须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使学生有咨询和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每一位教师要自觉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切实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和障碍的产生。

2.加强师资建设,建立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有效实施是以学校良好的师资队伍为基础的。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量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作基础,现在许多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还十分有限。因此,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建设势在必行,它直接关系到这项工作的成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各地各校要制订规划,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短时间内配齐所需专业师资还不现实,解决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问题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搞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特别是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培训内容要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培训方式可以采用:自学、业余学习、集中培训、脱产培训和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等形式,还可请专家到农村中小学去作专题报告、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讲座。通过培训使农村中小学的专兼职教师和班主任尽早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另外,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教研组织,经常性地开展有关的各种教研活动,多渠道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努力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

针对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2012年12月教育部重新修订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根据小学低年级、中高年级、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等不同的阶段,细化了各自侧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作了解释和规定,并强调要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学科化、医学化倾向。按照要求,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这应该是应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途径。全体教师都要自觉地捕捉本学科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适时适度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其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队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有机结合,如可通过讲座、报告会、征文比赛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再次,必须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有针对性的向家长传授心理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校双方共同解决孩子发展中的心理行为问题。最后,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素质规划范文3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育我国众多教师的基地,是培养出更多优秀教师人才的摇篮。高师院校的学生是我国未来的人民教师,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对于高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重视起来。为了促进高师学生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加强对高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极有必要的。因此,在构建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积极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创新对高师学生心理引导的有效方法。

一、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的特殊性

在高等师范院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专业院校相比最大的特殊性就体现在“师范性”,注重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保证师范性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对面向高师学生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要紧紧围绕这一特性来展开活动,不仅要考虑到高师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状态变化,也要对心理问题的预防、解决和心理素质的强化加以重点培养。高师心理健康教育在服务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适应能力和基本工作能力,使高师学生对自身的心理健康更加关注、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未来教师生涯中发挥以身传教的意义。

二、构建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体现在了两方面,一个是教育主体,一个是受教育主体。首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受众群,高师学生要极大的发挥主体性作用,体现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能自主提升内心思想觉悟。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要重视自身主体性的发挥,注重自身教育的主导型、创造性以及能动性,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精神。

(二)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师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实施在整体教育教学规划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辅导,把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整体效益。另一方面是从高师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说,在提升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对内在也要提升,要使高师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观念,这样才能成为全面的、综合的现代教师人才。

三、关于构建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措施

(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在落实建设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时,需要有系统的、完备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这样才能做到有章可循。因此,在构建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时,首先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规定和章程,规划对高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同时,在设立学校内部心理健康咨询室后,提出相应的心理咨询室管理规定,相关教师以及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学生的案例分析,对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改善心理状态的建议及方法进行研讨和交流。

(二)组成高素质、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其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高师院校在针对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一支具有高专业水平和高专业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是重要前提。高师院校要定期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积极参加全国召开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交流会,从而不断提升高师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综合教学水平,也能通过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出自身灵感,从而打造属于自身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之路。

(三)建立健全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在构建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发展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其不仅关注了高师在校生的心理状态,也对高师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对学生全身心健康以及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培养为主要目标,对我国优秀教师人才的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因此在今后的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中,着力发展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心理健康素质规划范文4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中小学、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重要时期,当代中小学生也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极易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因此,在中小学、中职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我市各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务必摆正位置,把它列入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常规工作,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抓好这项工作。

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

我市中小学、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市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管理与督导,领导小组下设指导中心负责日常工作,指导中心挂靠在德育处,各相关业务处室及教研部门予以积极配合。为方便各教育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中组指导中心设在福州八中,初中组指导中心设在福州十八中,中职组指导中心设在福州商贸职专,小学组指导中心设在福州教院二附小。请各县(市)区教育局也应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并有专人负责或分管这项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制度,切实担负起当地中小学、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和指导工作,并及时将工作情况报市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备案。

三、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

根据省教育厅的工作部署,今年我市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在普通高中、普通初中、中职校、小学选择部分学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并逐步向农村中小学辐射。具体步骤:

1、今年上半年,我局选择城区32所学校(初选名单详见附件1)作为首批实验学校,这些学校将根据实验学校的标准(详见附件2)认真整改,开展工作。6月底市教育局将根据整改情况予以确认授牌。

2、今年下半年,首批实验校必须对应挂钩农村1所学校或城市1所薄弱校作为联系校进行帮扶,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由城市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普及。

3、各县(市)区教育局可结合本地实际,选择部分城区和农村学校作为首批县(市)区级实验校开展工作,条件成熟时可申报市级实验校。各县(市)区要认真研究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特别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要加强对学校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观摩与交流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强化教师保护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自觉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当前,各地各校都要特别关注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就业家庭等特殊家庭学生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四、建立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各地各校要重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以适应当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各校要有计划地吸纳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从事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专职人员的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纳入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系列,参加教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各校要注意保护兼职教师的积极性,要按教师开展工作实际情况计算其工作量。各地各校都要积极为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创造条件。要制定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培训规划,按照规划逐步完成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要把班主任、辅导员、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师等直接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进行重点培训,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内容。

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各校应通过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开展个别咨询与辅导,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各职校必须把心理健康课纳入正式课程。教育活动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2、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全员参与,全程渗透。要努力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同时,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在学校德育、学科教学和学生管理等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要严格区分学校心理辅导中心或心理咨询中心与校外心理治疗中心和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所承担工作的性质、任务。在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中发现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将他们及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治疗。

心理健康素质规划范文5

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将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纳人思想政治工作范畴中来,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的心理研究,对典型事故从人的特征心理要素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其原因,建立电力行业特色的心理胜任模型。

2、理论指导,帮助员工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企业可以聘请专家定期举办知识讲座,经常开展员工心理辅导,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员工预防保健意识,学会自己用心理学知识化解不良隋绪。开展心理安全辅导和危险心理因素的疏导,增强员工自身的抵抗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调整心态,改变自身不合理的认知观念,要善于引导员工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不苛求自己,不钻牛角尖,增强自身认同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3、知人善任,做好职位匹配工作

企业应该重视人才招聘过程中应聘者的性格要素和心理健康,根据职位特征和心理素质模型选聘匹配员工,把好人员人口的精神健康关。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质,安排工作,交给任务,选人、用人要发挥其特长,规避其弱点,做到知人善任。

4、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企业可以为一线员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时跟踪员工的心理状态,开展心理安全辅导和心理问题辨识化解,帮助员工克服麻痹、冒险等不安全心理状态,提高员工的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能力。

5、创新职业发展,化解员工职业倦怠

企业可以探寻一条创新职业发展之路,拓展员工职业发展的通道,开展各种专业培训,使不同潜质员工在不同职业通道间合理流动,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并且前景广阔,充满希望,为职工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铺垫宽阔的职业平台,实现人人都有成长的机会。

6、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激励员工不断进取

企业可以为员工规划职业生涯和行动计划,开展职业素质和潜能测评,帮助员工明确自己的成长方向和成长空间,营造/人人快乐工作0的氛围,有效提升员工人力资本价值,使员工的工作处于最好状态,从职业发展上不断激发员工的稳定性和成就感,适度化解员工的职业瓶颈和精神倦怠。

7、开展人文关怀,帮助员工快乐生活

企业可以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不同岗位,不同作息时间的员工要求,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关爱员工衣食住行全方位的生活需求,开展人性化管理,打造家庭般的温暖,适时为员工送上生日祝福和节日问候,营造温馨愉悦的工作环境,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

8、开展意外心理辅导,解决心理困扰

心理健康素质规划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现状 对策 管理方式

    当代社会瞬息万变,大学生要应对现实以及未来的挑战,需要实现自身全面发展,需要心理的健康与成熟,有心理健康奠基,人们就能够学习正确认识自己、接纳和管理自己,就能够努力认识了解周围环境并与之保持适应,就能够积极地应对危机并增强能力与勇气,就能够做出成熟的、负责任的决定并付诸行动,就能够有愿望通过探索去追寻积极的人生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大学生承受的压力较大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定的未来就业带来的压力、经济上的压力以及对于自身经济贫困等状况的不正确的看法而产生的心理压力等,让大学生处于迷茫困惑中成为主要压力源,其中,学业困难、经济贫困、心理困扰尤为突出。

    .大学生承载着过高的期望

    期望一是来自于学生家庭,家庭的过高期望和进人大学之后的现实常常会有强烈反差;二是来自于社会,社会对人才的全面的高要求和现实中优秀人才需求的紧迫性,使得原本满怀壮志的学子在面对社会的完满期望前感觉压抑;三是来自于学生自身,成才、成就的强烈愿望和大学生活现实中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会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失衡。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

    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的过度承载与心理素质形成强烈反差,极易在熟悉的生活发生改变、心理需求受挫、遭遇生活变故等情形之下产生心理问题。

    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系中,详细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证工作落到实处;通过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常设机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

    .确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撑。

    配备专职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合适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高校学生辅导员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学生辅导员应该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并在上岗之前接受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的专业培训,掌握基本的与学生沟通、疏导学生心理问题以及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认知和行为状态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

    .面向全体,全员参与。

    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心理健康教育只靠专家和一部分老师远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通过研讨我们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建构学生健康的心理。

  三、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方式初探

    .实施教师个体心理行为的教育管理

    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形成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师个体心理行为,虽有纪律与制度的约束,但这种约束的作用是有限的,学校管理必须将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转变为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心理动机,进而形成有利于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目标的教师个体心理行为。

    作为学校管理者,在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同时,还要建立能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机制,满足教师合理的心理需求,要促使教师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这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的各种个体心理行为就能和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和潜一

  

致,也就形成了教师个体心理行为的教育管理。

    .制定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这种约束本身带有强制性,但这种强制性要体现以人为本,要体现人性化,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在制定各种学生管理制度时,要遵循学校组织下学生个体心理行为的规律,不要以破坏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寻求维持、就范、整齐、划一的状态。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总之,学校的各种学生管理制度要服从于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将显性的制度约束转变为隐性的学生心理行为。

    .整体规划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这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指利用学生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各种课外心理咨询活动,包括由学生自己主导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等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这类活动的管理,须有整体规划,指定专人负责,在遵守心理教育的有关原则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参加。

    、科学布局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

    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是指校园内写有心理教育格言的各类标语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黑板报以及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校内刊物等。这是一种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它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对学生的心灵有一种特殊的感召作用,使其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挥它的独特作用,和学生的心理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相互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