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关于网络诈骗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关于网络诈骗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关于网络诈骗的认识

大学生关于网络诈骗的认识范文1

   大学生受骗上当主要有以下原因: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较差,贪图虚荣、遇事不够理智,有求于人、交友行事轻率,贪小便宜、急功近利等。因此大学生要做好对校园诈骗的预防就必须做到:

   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不要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

   2、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

   3、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在高校,大家向往着同一个学习目标,生活和学习是统一的同步的,同学间、师生间的友谊比什么都珍贵,因此相互间加强沟通、互相帮助,以避免一些伤害。

   4、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履行管理职能,并努力发挥出自己的应有作用。当前随着网络、电信技术的日益飞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电信等媒介实施各种诈骗活动,打击和防范诈骗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话题,一方面,警方要重拳出击,打击不法活动,另一方面,就要靠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提高基本的防范意识和识破诈骗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朋友而言,要学习一定的防范诈骗的基本知识,提高防范诈骗的基本能力,遇到实际问题,忌盲目,多思考,千万不要被某些假象所迷惑。为了帮助大家识破一些网上和电信诈骗,我们在此整理了一些常见的诈骗类型,供各位大学生朋友们学习参考,实际上诈骗手段虽然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相信各位大学生朋友们,凭借着你们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够识破这些诈骗伎俩。

   利用银行卡消费在现代大学生中已经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然而我们对银行卡的诈骗手段以及网上银行安全交易问题却不是很清楚,本次为我们介绍了防银行卡诈骗对策,安全刷卡消费技巧以及 如何确保网上银行安全交易,这些知识使我们对银行卡的使用有了更好的认识。我们都对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以及应采取的对应防骗手段对策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防骗意识,因此我们在影片中都获益匪浅。

   防电信诈骗的学习心得感悟

   对虚假链接钓鱼方式,支付平台目前采用的“防火墙”有:“时间戳”、确认正确域名、设定交易时间敏感值、核实过滤支付来源的网址等。“‘时间戳’就是,在支付各个环节中都加入时间记录,当时间间隔超过预设的范围时,订单将被判定为无效,无法进行支付,需要重新生成订单才能完成支付。并且,当支付来源网址与商户在支付平台登记的IP不一致时,交易也会被阻止。

   对木马病毒这种更加隐性而高级的手段,支付平台一般使用加验证码和二次确认等方法,识别人工操作和木马的机器操作行为。用这样的方式,虽然用户的便利性受到影响,但对打击木马型钓鱼收到了明显效果。

   所以,网络买家们在购物时不要埋怨支付平台一道又一道的繁琐验证程序,这些都是他们为了保护你的权益而设置的措施,另外,也要谨慎面对网上的一些低价商品信息,比如免费送,或者价格非常离谱的。特别是非正规网购平台,有的人通过QQ邮箱发送的链接。这里往往包含了一些钓鱼链接,一旦登陆后输入了自己的信息,很容易就被盗取了。一般来说选择正规的电商网购平台,使用如旺旺这样的安全聊天工具会好很多。

   另外,网民们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私人信息,不向他人透露本人证件号码、账号、密码等,尽量避免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网上电子商务服务。

  防电信诈骗的学习心得感悟

   如今,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网络不仅仅为人们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同时在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中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一次,地理老师让我们把作业本上的凌日现象、冲日现象写出来,可是,这两个现象在我记忆中我的老师没教过,怎么办?正在我感到迷茫的时候,我妈妈到我房间里来了,我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告诉了妈妈,妈妈这时就给我支了一招,她说“网上查呀,你总是玩电脑,怎么就不知道用电脑呢?”妈妈的这句话突然点醒了我,我马上就上网查了关于这两个现象,一会儿的时间,我就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

   网络给了我知识的补充,使我在不断进步着。随着我对网络的认识不断增多,网络改变了我的生活。

   我很喜欢听歌,听姐姐她们说,她们小时候家里还买不起电脑呢,她们听歌都是买几盒磁带,拿个录音机在那儿听。现在可不一样了,我只要轻轻的点几下鼠标,好听的音乐就来了,而且比姐姐她们小时的那几盒磁带的歌曲多多了,而且现在的正版专辑也不便宜,所以用网络听歌既方便又便宜,真是一举两得。

   网络再生活中的用处还多者呢,比如查一些旅游景点,可以便于选择假期的旅游地点;也可以查阅新闻,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我妈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更多的国内外的事情。所以也可以这样来解释网络:只要你想知道的,网络就可以告诉你,帮助你。

   当然,没有一样东西是十全十美的,网络也是如此,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虽然网络对人民来说有很大的益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它会把你引领到一个可怕的世界,也让你无法自拔。

   所以,对于一些不良信息,我们要做到不收不看,不信不传。因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所以要时刻警惕,以免上当,只有这样的网络才是安全的。

   防电信诈骗的学习心得感悟

   “网络”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它已经普及了全世界。现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低头族”,人们来到一个地方,第一句话就是“有wifi吗?”即使是朋友聚会,也是各顾各的手机,在饭店里不是吃饭,而是“吃手机”。人们对网络系统的依赖大大地超乎了想象,“微信”、“qq”、“网购”……甚至连小学生的作业也是通过网络。

   网络无处不在。但是,网络一旦被坏人利用,麻烦可就大了。

   今天,舅舅在朋友圈上说,他不小心点到一个“钓鱼网站”,狡猾的“黑客”通过一个链接轻轻松松“拿”走了舅舅2万元。舅舅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可是又有什么用呢?想必“黑客”一定在享受得手的喜悦吧!我真痛恨这些“黑客”啊!

   新闻也常常报道此类恶性案件,一些诈骗团伙利用网络的便利性,通过网络游戏交易、网上中奖等层出不穷的手段,骗取了大量的资金。大明星汤唯都曾经遭遇电信诈骗,被骗走21万余元。

大学生关于网络诈骗的认识范文2

   大家上午好!

   诈骗,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放肆,几乎无处不在。可以随着网络,随着聊天工具,随着电信……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市场买菜,买了好多好多。我们在路上走着走着,看见了一个乞丐,那乞丐可怜兮兮地说:“我已经五天没吃饭了,给我一点钱吧!”妈妈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五元。当我们会到家后,很不幸的事发生了:我们家没煤气了。妈妈就带着我去餐馆吃饭,让人很恼火的事发生了。

   我在餐馆里看见了,那个向我和妈妈要钱的乞丐,正在津津有味的吃着食物,而且还和他的同伴说着令人反感的话:“今天有好几个傻瓜,给了我好多钱,以后要是还像今天这样就好了。”说完还笑的很大声。当我听见这句话时,我真想走上前去责骂他,可以看见那么多人,我便忍住气让妈妈换一家餐馆、还有一次,我在电脑上看见怎么一则新闻:在深圳市居住的一位王女士,在网上购买了苹果4,商家要她的银行账号和密码,说,还有一千元钱要给她。王女士居然就这样糊里糊涂给了商家银行账号和密码。商家从银行上取走了一万元,就逃之夭夭了。

   不过,后面他还是被警察给抓走了、诈骗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存在着,所以让我们学几条防止诈骗的方法。

   一、在面对任何与财产有关的事时,要用头脑想清楚那是不是诈骗。

   二、千万不要给网上的人银行账号和密码,因为那百分百是假的。

   三、不要贪图一点钱,因为到头来,只会得小失大,是一笔不划算的选择、防止诈骗,从我做起,从大家做起。

   预防电信诈骗的演讲稿

   骗子,社会的产物。为什么会有骗子呢,就是因为人们的贪念造成的。所以,防骗又是一个关键了。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很多心术不正的人,总想着怎么欺骗他的,来谋得自己的利益。这种人,大家就要多加防范了。首先,不要轻易的相信别人。那些说什么哥们啊,讲义气啊,都大多数是骗子。讲义气?到我困难的时候什么忙都不帮,还讲义气。义气都见鬼去吧。

   还有呢就是在网络上,也存在着很多的骗子,这种人就是利用人贪小便宜的心理谋取利润的。往往这种骗子更加可怕。因为这种人都比较了解你的心理,利用你的心理弱点来欺骗你。比如说一些网上购物的也很多欺骗广告。最进在电视上就说过一段新闻。有人利用腾讯QQ和淘宝网来骗人,骗子利用人的贪小便宜心理,在网站处发广告。上面说,你幸运的抽中了大奖,叫你汇款到哪里哪里去。虽然这是种很低级的骗术,但是还是有不多公民因此而受骗。要知道天里没有吊下来的馅饼。古人有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学习一下古人的良好美德。

   相信现在有不少青年都喜欢玩网络游戏吧。这里面也有很多骗术。最低级的还是发假广告,这些稍微有些头脑的人都知道那是骗人的。防不胜防的也有,试问你的好友像你借钱,你好意思不借吗?不借他又说你不够朋友啊,不够义气啊。这些人往往借钱都不会还。人家不还你又怎么样咯,在网络上,你能拿人家怎样!更有一种更厉害,最近出的骗术,盗号的人盗了你的号。然后又和你朋友到处借钱,你朋友认为你是急要了,就借给你了。没想到,到你上现的时候朋友叫你还钱,你什么都不知道。这就叫做被别人卖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还有就是在学校的时候,这种现实的人。还好说点,至少还能找得到人。比如说同学叫你借钱啊,饭卡之类的。你认为他肯定会还的,就借了给他。谁知道他打死也要赖。你能怎样,那只有告到老师那去了。我以前就有过这种情况。借了饭卡给同学吃,他不还给我。后来呢,吃白饭咯。这些事情实在气愤。所以大家以后借钱时一定要慎重考虑,认为他信得过的在借。

   人心都有黑暗的一面,请大家小心。

预防电信诈骗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已然过去,现在在场的各位都是经历了高考的选拔才得已聚在一起的,相信经过这几周的适应,你们对未来四年精彩无比的大学生活也有了相应的了解。但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谨防诈骗。每年的开学季,各大高校的校园内都会有许多横幅,它们的内容无外乎两个:欢迎新生和谨防诈骗。其实我知道在场的很多同学心里都对“诈骗”这个词不以为然,因为大家都不觉得自己会是被骗得那个倒霉蛋,更何况自己还是一个法学生,但是每年都会有相当多的大学生被诈骗,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曾盲目自信的认为自己不会经历这种事情。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对“防诈骗”这件事情加以重视,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避免一件事情的发生首先要充分认识这件事情,防诈骗也不例外。对于大学生来说,被诈骗的方式途径是十分集中的,一般是冒充亲友借钱、开通各种"校园卡”、购买学习资料和中奖等。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骗子的手段也随之更新,花样百出。许多骗子利用网络漏洞,盗取社交帐号,然后发送一些借钱的信息,许多同学因为急于帮助别人,便容易好心做坏事,遭遇诈骗。还有一些骗子冒充学长学姐甚至老师领导,说服同学们开通各种各样的卡,或者购买所谓的官方学习资料,从而进行诈骗。

   虽然社会各界都在很努力的打击诈骗,但是不法分子和违法行为依然存在。而大学生这个群体被诈骗的几率是十分高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十分谨慎,提高自己对危险的辨别能力,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向其他同学宣传防诈骗的重要性。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骗子有骗子的手段,我们也要有我们的应对方式。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警惕,能准确辨别骗子的身份。学校在我们开学时都曾发学生手册,上面有所有学校具体规章制度和部分办公室电话。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首先考虑对方的身份和所说的话的'真实性,而不是因为着急去轻易相信一个陌生人的话。而在网络上,面对和金钱有关的话题,一定要认真确认对方的身份,可以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直到确认身份后,才可以选择提供金钱上的帮助,而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即使是认识的人,对待金钱交易也要格外注意,尽量让对方写出借钱说明以及还钱时间,省去了日后可能发生的许多麻烦。而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帮助其他同学,让他们都远离诈骗。

   或许大家对“防诈骗”一词早就听腻了,但是这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实在是不能大意,希望我今天的演讲能给大家带来或多或少的一点帮助,也祝大家未来学xxx步,生活顺利!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聆听!

预防电信诈骗的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平湖已变得越来越美丽,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当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于车轮之下,当你发现一阵阵欢声笑语湮没在尖锐的汽笛声中,当你面对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时,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吗?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种事故领域的“头号杀手”。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势相当紧迫。

   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为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1996年2月,国家教委、公安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出通知,把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制度,敦促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红灯短暂而生命长久,为了更好地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教育部将今年3月28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定为“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了更好地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更好地珍视我们生命,在此,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

   1、我们要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加强安全意识,树立交通安全文明公德;

   2、当我们徒步行走于人来车往的马路时,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

   3、当我们时马路时,多一份谦让与耐心,不闯红灯,走人行横道,绝不能为贪一时之快,横穿马路;

   4、严禁12周岁以下的学生骑自行车。放学回家一定要排好路队。

   记得有一个故事。几个学者与一个老者同船共渡。学者们问老者是否懂得什么是哲学,老者连连摇头。学者们纷纷叹息:那你已经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一个巨浪打来,小船被掀翻了,老者问:“你们会不会游泳啊?”学者们异口同声地说不会。老者叹口气说:“那你们就失去了全部的生命。”

   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却耐人寻味。灾难的发生对每个人来说,不分贫富贵贱,不论性别年龄。孩子、学子、工人、知识分子,人民公仆……无论咿呀学语,还是学富五车,无论幼小纤弱,还是身强力壮,如果缺少应有的警惕,不懂起码的安全常识,那么,危险一旦降临,本可能逃离的厄运,却都会在意料之外、客观之中发生了。

大学生关于网络诈骗的认识范文3

   “网络钓鱼”利用欺骗性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互联网站进行诈骗活动,获得受骗者财务信息进而窃取资金。作案手法有以下两种:

   1、发送电子邮件,以虚假信息**用户中圈套。不法分子大量发送欺诈性电子邮件,邮件多以中奖、顾问、对账等内容**用户在邮件中填入金融账号和密码。

   2、不法分子通过设立假冒银行网站,当用户输入错误网址后,就会被引入这个假冒网站。一旦用户输入账号、密码,这些信息就有可能被犯罪分子窃取,账户里的存款可能被冒领。此外,犯罪分子通过发送含木马病毒邮件等方式,把病毒程序置入计算机内,一旦客户用这种“中毒”的计算机登录网上银行,其账号和密码也可能被不法分子所窃取,造成资金损失。

  学习预防网络诈骗知识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预防电信网络诈骗”主题班会,从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下面我来写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吧!

   随着互联网、电信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进行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十分猖獗。今年以来全国范围电信诈骗金额达到7000亿人名币,诈骗名目繁多,涉案人员众多。

   我们学生自身在专业学习之余,自觉尝试接触社会,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加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重视安全教育,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不清楚的事宜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咨询;再者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一旦出现意外,沉着冷静,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及时与父母和老师沟通。

   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可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发现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警。如果掉人不法份子所设络的陷阱,要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

   高校大学生诈骗案件频频发生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其背后所衍生的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和思考。

   电信诈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诈骗不是每个人都遇到过,但是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大学生常碰到电信诈骗的情况。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以下情况:骗子冒充朋友跟事主借钱,有短信黄成娱乐节目节目中奖了,让事主转账缴税,骗子冒充外地的公检法让事主转账等等。这些都是电信诈骗的案例。大学生受骗上当主要有以下原因: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较差,贪图虚荣、遇事不够理智,有求于人、交友行事轻率,贪小便宜、急功近利等。

   最后大家应牢记“三不一要”,即: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因小利而受诱惑,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遇到任何可疑电话,要拨打报警电话咨询。相信大家做到这些,就可以将电信诈骗拒之门外了。

  学习预防网络诈骗知识心得体会

   近来有同学在校园内外手机、钱包被偷,经常接到兼职中介索要身份证号码等电话的情况。同时随着天气变冷,公寓越来越多的同学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给学生公寓带来安全隐患, 为增强同学们的防盗、防骗、防火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进一步推进“和谐平安校园”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自我防范意识,响应校团委和宿管部的号召,我班于12月11日六点三十分在中文楼501教室召开“防火、防盗、防骗”主题班会。

   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班长以“安全在我心,安全在我行”的号召中召开班会。班会首先由班长结合近期发生的校园安全案例展开讲话,又结合所见所闻对校园中的真实安全事故作出分析。所列问题涉及火灾、盗窃、诈骗等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重点强调了宿舍电器使用安全如何逃避火灾等人身安全,手机、现金及银行卡等财物安全。 而后,班委对防火防盗防骗方面作出说明以及必要的提醒,让同学们对平时意想不到之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次班会我们有了一下几点体会:

   1、要通过学生宿舍防火、防盗、防骗、安全用电等方面的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遭遇突发安全事故时的逃生自救能力。学生应严格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学生宿舍管理的有关规定。

   2、进一步提高自我防范安全意识。贵重物品要妥善保管、随身携带;离开宿舍和睡觉时间要及时锁好门窗,短暂离开宿舍时也要及时锁门;不要将钥匙借给他人,不要在宿舍内留宿他人;遇到陌生人进入自己宿舍或相邻宿舍时要仔细询问,如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值班室或拨打校内报警电话

   3、严禁在学生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电器;不准私拉电线和私自安装、拆卸日光灯、插座、灯头等;不准在宿舍内酗酒、吸烟、点蜡烛、赌博。对于排查出的问题,要立即整改、处置,坚决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各宿舍舍长要定期召开宿舍安全教育会议,提高同学们安全防范意识。同时,要求学生把班主任或身边好友的电话告诉家长,一旦有盗窃和行骗等此类情况发生,家长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电话来求证,不可轻易相信他人,以免蒙受损失。

   5、近来,受冷空气影响,且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同学们要做好防护工作,加强保暖,防止感染流感。

   然后班主任对本次主题班会活动进行了总结和补充,通过此次班会提高了个人安全意识,所有人都受益匪浅。给我们的这次班会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学习预防网络诈骗知识心得体会

   本周五我们在班会课上观看了关于《防校园诈骗》的视频,视频中以生动的表演诉说出了当代学生被骗的真实案例;视频由5个短视频组成,每个视频的结尾处都有公安局警官的总结和阐述的道理。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在校的男同学在自习课上接到了一则电话,说他在他实习的公司中涉嫌违法,之后犯罪团伙以冻结账户之由,让其汇款到“安全账户”,之后才发现这是个骗局。

   第二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女学生在和网恋对象恋爱过程中被其忽悠然后汇款到对方账户被骗的故事。

   第三个故事讲的是一位男生在宿舍打游戏遇见“高人”,被其忽悠充钱买装备之后钱和装备两空的故事。

   第四个故事讲的是一位来自农村的男同学为了多赚钱刷单被骗的故事。

   第五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女同学接到电话说别人用其名义在一款软件上注册的账户,马上到期了,不注销就要付违约金,之后付完款后发现被骗的故事。

   这些案例告诉了我们:1.警方不会在线上办案;2.凡是让其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都是骗局,警方未设置安全账户;3.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随时随地手机都要畅通,不能与外界断了联系;4.交友需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解;5.保护好个人的身份信息,无论是身份证、学生证还是支付宝、银行卡账户,都不宜随便透露给他人,哪怕是学校的熟人(包括老师、学长、室友等)。

大学生关于网络诈骗的认识范文4

1.1对课程的重要性重视不足

从培养大纲来看,大多数高校目前依然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列为选修课,只有少数学生接受了较为系统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教育及培训。大部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逃生技能和安全常识,上课时问过大家一个问题:着火了怎么办?大多数学生竟然笑着回答“当然是用水浇啊”,可见安全知识的贫乏和认识的狭窄。

1.2授课时间滞后

根据统计数据,安全问题大多数发生在新生人学期间,毕业期间和假期前后。而选修课一般都是大二时才开始上。根据对某班的统计,大一期间约有1/3左右的学生出现过丢钱包或手机之类的财产安全问题。因此,本课程授课时间稍显滞后,如在新生人学第一学期进行,则可更大程度预防与减少校园安全事故。

1.3任课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足

目前高校从事本课程教学的大多数是辅导员或者职能部门人员,他们本身就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例如,辅导员文科出身的较多,而课程中的消防安全则属于工科知识的范畴,因此上课时老师只能照本宣科,忽略了知识点的讲解,如解释为什么水不能用来扑救油类火灾、火灾扑救中物质闪点的意义等内容。

1.4教学经费投人不足

本课程需要一定物质和资金的支持,不然只能流于形式,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现实中,鲜有高校能够将安全教育作为一个常规项目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导致硬件无法满足,实践活动无法开展。如自护自救这部分内容,如果学校没有拿出经费购置高级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或者人工呼吸模型及包扎带等器具,很难在课堂上让学生完全掌握这部分内容,学生还只是停留在“嘴对嘴”的表面认识上,具体怎么操作尚不清楚。

2.课程改革途径

2.1设《大学生安全教育》为必修课

各个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设为通识课程,学时设定16即可,最好在大一第一学期进行。如此,全校新生人学则可以接受全面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以最快的速度培养和加强安全意识,降低盗窃、抢劫、交通事故、火灾等发生的频率,最大程度地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目前已有首都经贸大学等少数高校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程,但是在广东省还没有得到重视和普及。

2.2选择合适的教材

目前市面上关于安全教育的参考书达几十本之多,如赵升文主编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杨新生主编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等,它们有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公共课系列规划教材,有的是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知识读本,但并不是每本书都适合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材出版时间:一般情况下选择新近出版的。例如财产安全中的防诈骗防抢劫部分,新近出版的课本会列举最新的诈骗和抢劫手段,教师才可以根据最新的诈骗抢劫手段制定有效的防诈骗防抢劫策略。

(2)教材层次:不同的教材针对的学生层次不同,如针对高职高专的系列教材可能偏实践,内容较为简单,如作为本科的教材就不太合适。另外,读本类的书籍亦不宜作为本科教材使用。

(3)教材内容:尽量选择内容全面丰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实用性和操作性的。课本中应该有和学生生活相关的大量案例,便于学生课后阅读。笔者选择由郭凤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选修课教材,本书包含了国家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社会实践安全、心理卫生及心理健康、食品安全及自护自救等共十章内容,以安全常识为主,结合案例,紧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实践,深人浅出的将大学生安全知识讲解透彻。23处理好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有部分内容重复。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讲解社会实践安全与心理卫生心理健康部分时,只要简单概括,无需用时太多。本课程讲授的重点为财产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与自护自救等部分。就拿东莞来说,偷盗和抢劫现象较多,很多外地学生不了解当地的治安状况,应作为财产安全中讲解的重点加以强调。

2.4加大教学经费投人,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氛围

学校应加大对学生安全教育的经费投人,设置专门的安全教育专项资金,购置灭火器、人工呼吸模型等教学器具;举行各类安全知识竞赛,并设置奖项,吸引学生广泛关注;加大校园宣传。定期举办消防演练、自护自救演习等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学安全、要安全、会安全”的文化氛围。

2.5任课教师的选择

笔者认为本门课程可同时安排多个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本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某个教师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因此,可按照章节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师。比如财产安全部分,可由保卫处的相关人员进行授课,他们日常就从事相关的工作,经验较为丰富;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部分内容则可由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师进行讲授,这部分内容与他们的专业课内容相关,上起来更得心应手一些;食物中毒、自护自救则可由医务室的相关人员进行授课。

2.6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

(1)案例教学法:本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在讲授过程中要结合学校和当地的现状,多举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案例,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2)互动式教学法:课堂讲授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提出不同观点。老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实现老师与学生的最佳磨合,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例如,讲解防盗知识时,就可先进行讨论,看看大家哪些东西什么时候最容易丢失,然后可让学生讲述自己被盗的经历和感受,最后老师再针对学生的被盗问题提出意见及建议。

(3)多媒体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是黑板书写式的,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已悄然成为课堂的主角,因此,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但注意时间不宜过长,播放内容更不得偏离主题。另外,可聘请相关专家走进课堂,扩大学生的视野;也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如参观戒毒所、事故现场、消防局等场所。

3.结语

大学生关于网络诈骗的认识范文5

媒介教学是理论教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最终服务实践。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应用与验证,通过实践教学有助于理论教学的完善与充实。在媒介教学过程中,应克服理论教学的局限性,增加案例分析、理论研讨、心得交流等环节,将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民生,服务社会。媒介素养是指人们正确地判断和评估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素养[3]。媒介素养教育又称媒介教育,它是在大众传播时代,针对媒介对人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和一门教学科目。对这一问题最早进行研究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被我国学界所关注并开始研究,尚未形成成熟的媒介素养教育机制。在我国,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尚处于自发状态,这种自发状态最直接的后果是导致其媒介素养层次水平普遍偏低[4]。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各种新式媒体的推出往往会引起青年一代的追捧,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对广播、书籍的冷落。在鼠标与键盘敲击形成的信息世界中,熟读、精思、审问似乎已跟不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造成的后果就是人们精神世界的迷失、文化体验的缺乏和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有用与无用、有利与有害的关系媒介批判能力是衡量媒介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既包括受众对传播内容的鉴别能力,也包括受众关于传媒对人、对社会的影响这类深层次问题的认识。在人们习惯于“快餐文化”的今天,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传播和更迭。各种不良信息、虚假信息同时蔓延,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信息甄别能力,容易陷入信息沼泽。生奇志等人从对媒体的信任度、对新闻报道的真假进行辨别的能力、媒体报道对公众的影响三方面来考察当代大学生的媒介批判能力。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不能对新闻报道的真假作出正确判断,25%的大学生具备这种辨别能力[5]。信息的巨大冗余耗费了学生大量时间来浏览,而学习型、知识型网站不占主导地位。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引发社会问题和家庭悲剧,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有的在网络上出言不逊、语言暴力、人身攻击;有的法制意识淡薄,为追求新奇和刺激,编造网络谣言吸引眼球,提高人气和点击率,甚至受到法律制裁;甚至利用网络进行诈骗。

媒介素养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可以提高自身修养,掌握媒介传播的知识与技能,更好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良好的媒介素养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媒介传播信息的批判能力,使他们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并且对提高全民族的媒介素养起到推动作用。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加强媒介素养教育,高校应发挥主体作用,同时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通过普及媒介知识和媒介使用能力、培养学生媒介批判能力和加强媒介素养道德教育等措施,构建和完善媒介素养教育机制,并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当媒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新型媒介层出不穷,各类信息铺天盖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传播方式使身处其中的人信息获取方式发生巨大变革。新媒体在弥补传统媒体出版周期长、传播范围窄的不足的同时,对新技术的盲目崇拜又导致大众陷入认知上的误区,对纸质媒介等传统媒体不能正确看待。青年一代冒险精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媒介教育工作者需要广泛接触和尝试新媒介,不断提高媒介认识水平和应用能力。虽然大学生网络应用能力越来越强,但是对媒介传播的表达方式和理性认知还需要提高。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大学生进行媒介教育和引导时,应本着媒介素养的提升和网络技术提升的原则,不是简单告诫青少年远离网络、远离游戏,而是指导他们正确使用。

这里的批判能力并非针对媒介本身,而是对媒介承载信息的批判性选择能力。培养具有时代忧患意识、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最高层次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学生提高对媒介的批判与分析能力。出于利益需求的驱动,一些商业网站将社会道义与社会责任置之不顾,宣传低级、庸俗信息,不能客观中立地报道事实,对事件内容或言论断章取义,哗众取宠,误导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腐蚀青少年健康成长。应鼓励大学生从正规合法网站获取信息。一般由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主办的网站信息可信度高,具有权威性。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应正视微博、博客的放大效应。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要去伪存真,防止以讹传讹。

大学生关于网络诈骗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失范重构

网络空间是网络技术带给人类的奇异礼物,它是一个技术范畴,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个虚拟的空间。正是这一空间浓缩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开辟了第二个生存空间,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如麦克卢汉曾断言的那样,“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不过,在网络社会中,同样会出现网下社会或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诸如道德、伦理、侵犯等,而这些都归之于网络社会道德失范名下。

关于失范的研究,具有开创性贡献的法国学者马里·居友从失范的正功能角度去理解,而我们此处的行文逻辑则是从失范的负功能开始,因为我们是将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失范看成一个社会问题,是偏离了社会常态后的一种纠偏行为,而不是着重论述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失范对社会产生的有利影响。渠敬东在总结涂尔干失范观点时认为,涂尔干的失范概念是指一种与正常现象相对的反常现象,是一种社会状态。失范的本质特征是社会整合的病态征兆,是“社会在个体身上不充分在场”的结果。不难发现,失范始终与社会常态无法分开,偏离了常态且长期运行,便概之为失范。

一、社会失范、网络社会道德失范

在探讨网络社会道德失范之前,必须先探讨社会失范的涵义。所谓社会失范,一方面指社会的价值与规范体系产生紊乱而导致功能丧失,无法指导与约束社会成员的思想与行为,使整个社会秩序呈现无序化状态;另一方面也指社会成员违背主导的社会规范的行为。这里将社会失范的定义放开了,以免把那些可能是重要的失范现象排除在外。规范瓦解与行为越轨是理解失范范畴的两个重要概念。对于“失范行为”,及“行为失范”的解析,应当同行为主体及其行为活动本身联系起来,即失范是行为主体在其行为活动过程中所作出的偏离或违背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这里的社会规范,既包括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等一般的社会规范,也包括规章、规程和纪律等组织机构的特定规范。行为失范的直观表现,在于行为主体的行为活动偏离了社会规范所预设出的“正常运行轨迹”。行为主体走向失范、作出某种失范行为这一事实本身,也可以折射出其在观念和认识上存在的一些偏失或缺位。

网络社会源于以计算机为结点的“物的网络”与以人为结点的“人的网络”的复合。现实社会是网络社会的基础,网络社会作为现实社会的折射和反映,与现实社会共同构筑了当代人类社会。所以,网络社会仍然以现实社会中的人和人的参与作为核心要素来运行的。网络社会道德失范某种程度上需要参照现实社会的社会失范,这也是不断强调社会失范的缘由之一。

网络社会道德失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的行为道德失范,它同时也是人的网络道德走向偏差的一种类型。它指的是网络行为主体违背了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所应遵循的特定道德准则要求,在虚拟的电子网络空间里出现行为偏差,以及因为不适当地使用互联网络而导致道德偏差的情况。网络社会道德失范行为是人作出的一类特殊的行为,它与发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其他失范行为,并不存在本质的差异。两者之间的不同,无非是在发生的“场域”,和展现的形态上有所体现而已。所以,网络社会道德失范的参照系是网下的社会道德,以网下社会人的道德行为准则来要求网络社会中形形的上网者,当然包括大学生。

二、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失范的行为表现

毋庸置疑,大学生是网络行为发生的重要主体之一,他们成为时代新技术和新科技的应用者和实践者,故而本文择选大学生群体来探讨网络社会道德失范,以期对整个网络社会道德失范起抛砖引玉之功效。网络社会孕育和催生了许多新的价值观念和伦理精神,重铸了当今社会的许多现代意识,如,自由与平等、信息与共享、互助与奉献、自主与创新以及开放与兼容等现代意识和伦理精神。自由与平等是网络社会的初衷,也是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梦想和追求,网络社会一开始就是一个自由、平等和自治的世界,为人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是,网络社会滋生的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却发人深省。

李伦在《鼠标下的德性》中指出:网络在给人们带来物质享受、交往便利和丰富信息的同时,网络行为“也带来了道德失范行为、网络犯罪、人情隔膜、情感危机、道德权威缺失和人性异化等问题。道德相对主义、无政府主义和个人主义成为网络时尚,困扰着网络文化的精神提升。信息崇拜、技术至上和工具理性导致人的价值取向的偏离。进人新世纪以来,人们开始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社会在给人类开拓生存空间、提供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各种难以逾越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技术层面的,也有社会层面的;既有政治层面的,也有经济层面的;既有文化层面的,也有人性层面的;既有法律层面的,也有伦理层面的。本文探讨大学生的网络社会道德问题,主要集中于他们比较习惯的网络场域,即网络游戏、BBS论坛和电子商务等,从中总结出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失范的行为表现。

其一,虚假信息与信任的缺失。在诸多BBS论坛中,大学生群体一般不会公布自己详细、真实的信息,他们以匿名人的心态公布虚假的信息,尤其是在高校BBS匿名版聊天时,这种论坛连ID账号都不再使用,每个人都是匿名的、陌生的,人处于最典型的“无标识状态”。这样,有了匿名性的遮掩,使很多信息者把BBS论坛作为发泄情绪、无聊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平台,诚信在这些大学生中荡然无存。大学生在BBS论坛中具有双面性存在,一方面在网络实名制要求下的BBS论坛,为获取一个ID,他们必须公布真实信息且相信别人也同样会真实信息;另一方面,在高校BBS匿名版中,他们却借匿名将信任置于不考虑之列,道德的窘境在信息的真实与虚假之间客观地存在着。

其二,网络犯罪行为的增加和对人起码的尊重的消失。网络犯罪行为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或以此传播虚假信息从而达到占有他人物品的行为,这种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自从1994年我国发生第一例大学生张男电子邮件诈骗案以来,大学生利用网络技术盗窃和诈骗的报道屡见不鲜。如哈尔滨某大学三年级学生王某,因英语成绩始终不及格,便产生了用黑客人侵学校网站改成绩的念头。将“桂林老兵木马”程序植人到了所在大学的教务部网站中,将自己40余科成绩都改为80分以上。不仅如此,王某以修改一科大学生考试成绩要50元或100元的价格,先后为本校20余名大学生修改了成绩数据,共收取赃款13130元。大学生的网络犯罪使得彼此间起码的尊重荡然无存,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一即尊重在网络社会中消失,并且进一步延伸至现实社会。

其三,网络黑客的崇拜与网络麻木。对于网络黑客行为,很多人把它纳人技术分析行列,但是,网络社会只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所以,必须从社会与人性的角度去对待网络黑客行为。黑客行为起码触犯了社会秩序的基础即安全。“正因为它(即安全)是从正常人的原始本能产生出来的,所以它可以看成是第一性的社会利益。大学生对于网络黑客行为表示出的态度令人瞳目。

2005年11月末,沈阳师范大学在沈阳市10多所高校中发起了“大学生网络文明抽样调查”,将3000份调查问卷发放到沈阳市的部分大学生手中,参与调查的包括沈阳师范大学、沈阳药科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大学等各年级的大学生。调查问卷涉及的问题除上网时间、上网喜好等基本情况外,还毫不避讳网恋、网络黄色网站、网络黑客等敏感话题。关于网络黑客的问题,表示崇拜网络黑客的被调查者竟占到74.3%,但同时也有88.3%的被调查者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种网上犯罪,侵犯了他人的利益。分析一个群体,关键是看其所行,而非看其所想或所说,网络黑客在大学生中制造的崇拜氛围已经在大学生的行为模拟中表现得十分清晰,而网络黑客作为一种危害网络社会基础的行为,大学生对其表现出的崇拜恰恰说明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网络麻木。

三、规范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的策略选择

解决网络社会道德失范必须与现实社会道德联系起来,因为网络中的行为个体扮演着双重角色,即身份制的人和匿名性的人,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失范问题。既然网络行为仍旧是人的具有社会性的行为活动,那么,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网下,人的行为活动都应当遵循一定社会规范的要求来加以展开。

网络社会伦理问题的形成虽然有其十分复杂的原因:既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文化方面的原因;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但其关键还是“人”和“信息”的原因,其实质则是信息权利的异化问题。“互联网的最大成功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对人的影响。”由网络技术衍生的一切问题既源于人又必须依靠人来解决。鉴于此,规范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的诸多策略选择必须围绕个体大学生和群体大学生两个层面展开,具体策略表现为强化技术设置、注重个体建设、延伸高校引导、规范网络法律的警示与制裁功能等四个方面。

1.强化技术设里。

网络社会是由高技术、高智能的互联网加以支撑的,无论是有线网络还是无线网络。故而,可以通过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对大学生网络社会不道德行为加以预防和控制。而我们非常清楚,有关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条例等的制定和出台,都离不开网络技术的铺垫,因为,如果技术上无法获知和确认网络行为由谁所为,是谁违反了规范,那就很难发挥规范应有的效力。所以,必须对大学生网络社会不道德行为进行屏蔽和消除,通过加快必要的技术手段和软件开发等,进一步从技术上规范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行为。

比如,在现在许多大学校园网络中,学校通过对网络信息提供者提供的内容加以审查,在网络站点对不良信息加以堵塞,使用户无法接触;对需要保护的信息进行加密,以防泄露;对某些特殊局域网加强访问控制,防止侵害;对于学校自身BBS论坛实行实名制,需身份证和学生证共同登记注册才可以发表言论。另外,为防止不健康视频下载,许多大学对于诸多下载服务实行了关闭,减少了诸多大学生网络社会不道德行为的发生。不过,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网络管理的技术手段仅仅是一种工具,不是无条件、无根据、无理由、随时随地可以实施,网络管理的技术手段也必须是合法的和符合道德规范的,任何网络管理技术手段的使用不能以牺牲大学生群体利益和需要为前提。这就需要在网络管理的技术手段、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和大学生网络需求三者之间寻找平衡点。

2.注重个体建设。

对于康德而言,道德是由约束任何理性存在的义务所组成的。康德的“义务的共同理念”就是义务体现出人应在正当的精神指导下做正当的事情的理念。康德认为:“只有出于义务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一个出于义务的行为,其道德价值不取决于它所要实现的意图,而取决于它所被规定的准则。可见,行为的道德价值只有在行为人的意图和实现这个意图的勇气之中才能发现,而在其所取得的结果之中却不能发现这种道德价值。按照康德的规定,作为道德法则即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的绝对命令只有一个:“不论做什么,总应该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准则永远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

在网络社会中,虚拟、匿名、去中心等特征刚好为网络主体提供了不同于现实原子世界中的意志自由,似乎为康德的纯粹理性的伦理体系提供了出场路径,但如果我们深人分析网络世界的特点,就会发现在网络社会中实现自我目标的过程中,网络大学生个体所面对的交往对象具有多面性,大学生不仅要面对各种虚拟人,面对身心同在的自我,还必须协调虚实的矛盾。多数网络主体表现出在信息传播与使用过程中的数码焦虑、自我被割裂、自主丧失、强迫机制、上瘾状况、灵肉分离等综合症状,这可能摧毁网络主体的自我的多角色转换机制,使自我控制能力丧失、道德责任感丢失以及行为责任能力丧失,进而最终使网络主体丧失自我发展机会。所以,网络社会中,大学生个体建设相当重要,要将外在我与内在我统一起来,这样才可以应对网络匿名等带来的负功能。

3.延伸高校引导。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学习是社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个人才能不断成长,才能逐步融人社会,与社会和谐相处。网络只是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工具和手段,网络并非是最终目的,切不能以手段殖民了目的,那样,最终会陷人网络的困扰之中。因此,大学生需要有一个相当明确的网络学习观。网络只是获取资源的手段之一,对于网络信息必须进行甄别,网络并不仅仅是娱乐和休闲的工具,还应充分发挥网络知识传播的功能,这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化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大学生还必须建立正确的网络交往观。人类的交往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之一,而交往是以彼此语言和信息可置信性为前提的,正如哈贝马斯所言:“人交往的合作基础是意见一致,其前提就是彼此置信”。于是,信任便成为人类交往的重要基石,大学生的网络交往如果缺乏诚信,不仅会带来网络社会道德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到网下社会的构建,对网下社会的正常运行造成障碍,因为,无论是网上还是网下,信任缺乏的个体始终无法真正树立人际交往以信任为前提的理念。无论是网络学习观还是网络交往观的培养,高校都不可回避地承担着重要的作用,高校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言传时要加以引导。而且在制定条例和规范时也需要加以引导。最为重要的是,高校可通过诸多社会实践锻炼,让大学生真正体认到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差异性和共同点,使其在实践中切身体会到学习和诚信的重要性。

4.规范网络法律的警示与制裁功能。

法律是现代化国家必备的,它是使个体的人演变为社会人的重要手段。所以,对于大学生而言,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网络法律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实施网络法律的瓶颈在于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法律实施条件和功效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