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范文1
关键词 加速器;开机状态;监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 X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0-0205-02
放射治疗至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我国的放射治疗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引进则开始于1975年。放射治疗在最近数十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采用放射治疗方法来治疗肿瘤,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因其具有剂量率高、束流稳定、剂量输出准确等显著特点,逐渐成为肿瘤放射治疗中广泛应用的设备[1]。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医用直线加速器或许会迎来一段暴发式的增长,因此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机房的辐射防护屏蔽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科学研究机构和公众的关注[2]。本文就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出束方向对周围环境及公众的辐射影响实例进行评价与讨论。
1 项目概况
2009年8月,该医院委托有资质的环评单位进行了加速器应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并于2009年12月通过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2 验收标准
2.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GB18871-2002)
2.2 《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4](GBZ126-2011)
在加速器迷宫门处,控制室和加速器机房墙外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μSv/h。
2.3 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
3 监测结果分析
3.1 监测项目
医用电子加速器主要由X射线管和高压电源组成,高速电子射到靶体后产生X射线。产生的X射线会随着射线装置的开、关而产生和消失。因此,监测项目为X-γ辐射剂量率。
3.2 监测仪器
FH40G型便携式X-γ剂量率仪。
3.3 监测结果
XHA600D型医用电子加速器开机状态,照射野为40cm×40cm。对加速器机房周围环境的X-γ辐射剂量率监测结果见表3~表5。监测布点图见图1。
由表3~表5可知,主射束朝下时,监测点位A3、A4的监测结果略高于主射束朝南时;主射束朝南时监测点位A1、A2与A5的监测结果略高于主射束朝下时;主射束朝北时监测点位A7的监测结果高于主射束朝下时。所以在对加速器机房进行辐射环境监测及评价时,应对不同射束朝向进行监测及分析。
在上述监测工况下,XHA 600D型加速器机房周围环境X-γ辐射剂量率监测范围为83.2nSv/ h~705.9nSv/h,满足《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126-2011)在加速器迷宫门处、控制室和加速器机房墙外30cm处得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μSv/h的要求。
4 结论
在对加速器机房进行辐射环境监测及评价时,应对不同射束朝向进行监测及分析。而该医院加速器机房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介入室周围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对工作人员和公众影响较小。从辐射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项目的运行是安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郑钧正.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防护与安全[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9.
[2]朱卫国,刘梅,侯长松,等.某医院直线加速器机房防护门改造实例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5,24(2):131-133.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范文2
鉴于“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和交叉(边缘)学科,因此,对这一概念的涵义界定至今尚不能说是十分肯定或完美无缺。这里就借用郑曙阳(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代表人物)提出的概念。他曾经在《环境艺术设计辩义》一文中写到:“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如同一把大伞,涵盖了当代几乎所有的艺术与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从狭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内容主要指以建筑和室内为代表的空间设计。其中以建筑、雕塑、绿化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称之为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以室内、家具、陈设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称之为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前者可称为景观设计,后者可称为室内设计[5]。在艺术类考研参考书目《艺术基础知识》中,也是借用的这一概念。
2理论研究成果代表
自从张绮曼教授1986年从东京艺术大学留学归来后,根据中国建设发展的需要向高教部提出建立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申请。1988年获正式批准,在中国高校专业目录中增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至今,环境艺术设计已走过了25个年头。其中以郑曙阳、鲍诗度等大师为代表,产生了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见表2。
3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概况
如今,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虽然只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由于它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一出现便红遍中国各大高校,成为美术类中最热门的专业。据2007年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909所高校中,有1259所大学设置有艺术设计类专业,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66%[6]。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设计学科下最重要的专业方向之一,意味着反是开了艺术设计类学科的学校都会设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即已经形成无环境艺术设计就无艺术设计的教育现象。因此,总结后发现我国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一般分布在三类校院:一是综合性大学和其他专业大学中近年成立的艺术设计院(系),其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注重专业理论、专业表现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各类职业技术学院总的艺术设计系,其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培养。三是专业艺术院校如各大美术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其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建立在其自身的审美体验为基础之上,发挥其专业院校的特色,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艺术创作和设计环境。
4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过程中凸显的问题
纵观现状,环境艺术设计不仅成为高校中最热门的艺术专业,同时也成为美术类考生首选的专业,也成为市场上最热门的招聘岗位。学生、学校、市场三者相互作用,在促使环境艺术设计快速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一些问题:一是美术类考生中真正喜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很少。因此,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很难为了理想而努力储备以后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从而导致艺术修养很低;二是学校中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方法太模式化。通用的公共课+绘画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的培养模式,导致学生思维单一,专业自信度弱,无地域个性,在工作中轻易沉迷具有浓郁商业气息的设计市场,不能和谐境艺术设计太过快餐化。现代的人因工作、家庭、经济压力、文化修养差异等因素难得都像古代的文人雅士自己创造雅致的环境,大多数只能出有限的钱请所谓的环境艺术设计公司来打造。快餐式的环境艺术产品就产生了,相互乐此不疲,成为设计行业最普遍的现象;四是有关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研究太少。百家争鸣的学术现象是一个行业良性发展最有效的武器。可观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研究进展,除了张绮曼、郑曙阳、鲍诗度等这几位元老人物的理论成果外,还出现了多少具有强大争议性、影响力的新人和理论实践成果?
5关于环境艺术设计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鉴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已成为学生、高校、市场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未来发展形势将继续迅猛。因此,为了促进环境艺术设计未来的良性发展,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有以下一些建议:一是教育者需正确引导美术类考生的择专业观,择就业观。只有当学生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专业时,他才会为成为一名合格地环境设计师自发主动地去学习、探索;二是高校应结合地域特色加强学生的设计创意思维、设计自信、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市场需要优秀、负责的青年设计师,而学校是培养这些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学校有义务结合地域性培养出个性的环境设计师;三是市场中的环境艺术设计者应结合地域文化、生态性、人性化进行最小化的环境设计。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创造一种舒适、自然、生态地生活空间,而世上最美的空间就是自然。
6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范文3
关键词:环境艺术;传统文化;意境探讨;艺术设计;审美特征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环境艺术设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主要结合实践,对环境艺术的意境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同时就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重点阐述了环境艺术设计意境的中的审美,以期能够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提供一些借鉴,更好的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
1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意境内涵探讨
环境艺术设计的意境是设计师创意过程中最能够体现其设计理念和设计品质的重要内容,环境艺术中的意境主要在于把握空间的神韵,应用合理的设计方法凸显空间的个性和价值。在开展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将自然景观、地域文化以及都市时尚等方面的元素应用到环境艺术的设计之中,以便能够更好的开展人和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已达到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环境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产生出了很多不同的设计风格,形成了一些不同的设计思路,但强调自然脱俗、饱含意蕴是目前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围绕着时展的要求进行设计意境的创新和突破,不断的应用先进的理念进行空间意境的表达,不断地优化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使之能够更好的为社会进行服务,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中意境的显示出了独特文化内涵的设计理念,综合体现了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价值的重要特征,因此研究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意境就显得十分重要。
2 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应用分析
中华民族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艺术设计素材,也产生了非常做的已设设计风格,这给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奠定了很好的文化基础。环境艺术设计可以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在开展创新设计的过程中运用现代的一些设计材料和设计理念,满足空间功能的设计需求,这有利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以下主要就传统文化和现代环境设计结合的几种思路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
(1)嫁接或者移植。历史文化长河中的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给了环境设计师很多灵感,环境艺术设计师通过对于这些文化素材的理解与应用就可以转化为优秀的环境艺术作品,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文化魅力。在目前环境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文化的传承和运用是设计师们的主要任务,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移植或者嫁接也能够给环境艺术的设计带来新的活力。作为新时期的环境艺术设计师要积极的应用传统文化中的元素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在推进对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同时,也提升自身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有利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
(2)应用符号拼贴。符号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些图案或者一些物品,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很好应用这些符号能够更好的表达设计师的理念,增强设计的美感,能够对空间更好的布局,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效果。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用人们所熟知的一些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抽象或变形,使之能够成为表达设计师思想的象征意义的符号,这样往往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设计效果。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拼贴应用,能够在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建立起很好的联系,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
(3)应用简约抽象的表达。简约抽象的表达手法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局部所进行的一种抽象与提炼。而抽象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传统文化的特有神韵,使得传统文化能够和现代环境艺术很好的结合,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延伸,也能够在一定意义上拓展环境艺术设计的方式。应用简约抽象的表达要对环境艺术的设计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抓住大众的审美需求对传统文化进行应用,同时还不能够破坏整个作品的整体风格,最终是为来达到简约而不简单的效果。
3 环境艺术设计意境的中的审美特征探讨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意境能够充分的体现和表达中国艺术精神所追求的独特美学范畴,这对于传承中国古代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研究审美的特征,对于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创造意境与欣赏意境都是十分必要的。
(1)审美中的自然之美。大自然的美是最为自然、最为淳朴的,对现代人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在中国古代也有大量的文人墨客、能工巧匠追求自然之美,并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如何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传承艺术之美是需要广大的设计师所思考的重要问题。目前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对于自然美有两种不同的追求方向,一种是追求返璞归真的平淡美,一种则是追求清新脱俗的自然美。作为环境艺术的设计师要很好的利用自然之美开展环境艺术设计,将自然的一些元素利用到设计的作品之中,可以提升设计的美感,促进环境艺术效果的提升。
(2)审美中的虚实相生。情境交融的设计理念是环境艺术在设计创造的过程中重要手段和方式,而虚实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揭示出环境艺术设计中意境之美的规律和本质。虚则主要是指设计过程中虚景,是指环境艺术设计形象之外的一些审美境界,而实则主要是指实景,就是说的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体形象,实和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人的世界观和宇宙观,从本质上体现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精神。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虚实结合,是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所采用的重要手段,恰当的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往往能够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营造出很好的意境,促进环境艺术设计效果的提升。
(3)审美中的情景交融。环境艺术设计中非常注重情和景之间的交融,因此意境中最为基本的审美特征就是情景交融。所谓情景交融主要是指审美主体的审美认识和审美客体的审美特征之间所产生的一定的审美关系。情景交融理念的产程有着一定的哲学背景,在中国道家和儒家思想中都将人看作是自然地一个组成部分,都有着对于理想的追求,中国古代也有很多文人雅士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想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就要对意境的意义深刻的理解,这也是开展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形成意境的重要基础。
4 小结
伴随着近年来环境艺术学科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中意境的创造也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时代性的特征。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艺术创造的追求不断的提高,这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是机会也是挑战。如何应对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发展中的新要求是摆在设计师面前的重要问题,只有分析和研究环境艺术中的意境及其相关因素才能够更好的做好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本文主要以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意境作为研究的对象,从现代人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意境的理解出发,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万巨额来寻找能够融入传统文化的一种设计方法和思路,使得环境艺术设计能够更好的贴近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更好的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锡锋.从诗歌的鉴赏浅谈美学范畴中的意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23).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范文4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注重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兼顾职业教育的教育形式,在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同时,还要强调社会服务的职能。从其专业教学看,教学内容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过程,增加社会实践学习的机会,加强产、学一体化;从育人功能看,将职业精神培养深化于学校教育过程。实践性作为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应用性设计学科的突出特点,恰恰与高职院校培养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相通,高职教育的体制环境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机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开设使高职教育成为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专业艺术设计教育。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其中职业院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时间较晚,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面对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多元和行业建设稍落后的现状,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社会行业需求科学制订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成为首要问题。虽然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理论建设不断成为热议的话题,但是在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定位和教学内容上依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不足。
目前,我国高职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大多偏向于室内设计,造成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不够完善,进而导致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格局的不完善。另外,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社会行业还没有统一科学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也没有规范的环境艺术设计执业资格制度,这使得人们往往忽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律。同时行业制度的不健全也造成了高校与企业之间不能进行良性合作的尴尬局面。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探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从理念到实践的正确发展方向。
高职院校是准确把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定位、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培养高素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一块前沿阵地。首先,要在明确和深化对环境艺术专业内涵理解的基础上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这是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其次,通过完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社会相关行业建设及管理的规范发展。人才既是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行业建设的灵魂。
在行业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不能一味地模仿其他专业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更重要的是守住高职教育这块阵地,切实把好人才质量关。通过完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具有系统专业设计基础、综合专业技术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再通过这些专业人才加强行业建设,进而形成高校与企业之间良性的人才培养格局。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范文5
关键词:环境艺术;创造性思维;关联性;重要性
引言:艺术源于外在生活和内在思想,通过艺术价值可以反映人的思想价值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囊括了艺术学的所有特点,又区别于其它艺术学科的共性。因此,艺术设计对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包括来自表现力、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多方面体现。特别是创造性思维,作为艺术设计的灵魂,是每一位艺术设计人员必须要培养和掌握的技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如今衣、食、住、行,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艺术设计的身影,且对艺术审美的要求越老越高,环境艺术设计更是如此。因此,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进一步完善艺术设计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一、环境艺术设计与创造性思维的关联性
(一)、艺术设计是创造性思维的价值体现
创造性思维基于艺术设计为主体存在,创造性思维通过艺术设计为平台展现艺术价值。因此,艺术设计与创造性思维是相互依存在。艺术设计师有目的的审美创造活动,是艺术设计人员自觉从事实践活动的重要渠道。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大的设计领域,对设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所以,将创造性思维融入艺术设计中,一方面可以有效实现理想与实践的对接,另一方面可以不断突破传统局限对设计师的束缚。简单地说,创造性思维依托于艺术设计存在,所以只有不断加强创造性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才能进一步为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价值奠定基础。
(二)、创造性思维是艺术设计的“敲门砖”
“敲门砖”意味着创造性思维是艺术设计从业人员的必备技能和门槛。艺术是一个不断创作地过程,所以一个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师必须要具备超前意识、审美意识、创新意识,才能在平凡的世界里捕捉常人看不到的美,并将其转化为设计灵感应用到设计中,由于创造性思维的思维模式和思考问题的角度、程序、方法与传统思维存在差异,所以应用范围有限[1]。通常,我们将创作性思维能力定义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碰撞的结晶,同时也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产物。因此,无论环境艺术设计是作为一项空间艺术,还是人文艺术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参与和贡献。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前提
专业能力永远是一个专业存活和发展的基础。环境艺术设计作为美学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美学理论和美学专业能力,是保证环境艺术设计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重要内容。在不断完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为了将创造性思维能力贯彻落实到环境艺术设计具体操作中,进而有效提高艺术设计的专业性。例如:教学过程中,注重强化艺术设计中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包括素描、色彩、空间等内容的学习,是为了帮助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得心应手的将创作性思维与艺术设计相结合,从而为充分体现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价值奠定基础[2]。因此,丢失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艺术设计师等于丢失了灵魂的躯体。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创意是一个综合的学习过程。环境艺术设计是由多种学科内容综合而成的学科,包括对创意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有目的的提高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提高对艺术设计的认识和重视。此外,每个设计人员对艺术的理解各不相同,所以通过多元化培养设计人员创新意识,便于充分发挥艺术设计人员的特点和优势。另外,由于环境技术设计所涉及的面比较广,所以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就是艺术设计人员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过程。其次,我们生活的时代在不断变化,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和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且艺术和创造性思维都来源于生活,所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体现
环境艺术设计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应用于实际,改变实际的工作。我们说,设计师是美的建设者,所以设计师必须要拥有超乎常人的胸襟和巧夺天工的创新意识,才能设计出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但是,目前,大多数艺术设计人员普遍存在理论大于实践的工作现状,往往无法在艺术设计中投入全部精力,进而导致设计作品过于平庸或常态化,严重削弱了艺术成果的设计价值。而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艺术设计人员明确设计的核心价值体现,进而将设计人员的个人文化修养和艺术设计能力,全部投入到设计过程中,有利于增加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意价值并提高设计的存在感。
(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完善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性保障
环境艺术设计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围合手段、对空间界面(室内外墙柱面、地面、顶棚、门窗等)进行艺术处理(形态、色彩、质地等),运用自然光、人工照明、家具、饰物的布置、造型等设计语言,以及植物花卉、水体、小品、雕塑等的配置,使建筑物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体现出特定的氛围和一定的风格,来满足人们的功能使用及视觉审美上的需要[3]。也就是说,环境艺术设计需要设计者身临其境的参与进来,并用心感受设计细节,才能最大限度实现设计的独一无二。而这一过程需要融入设计师对空间的布置、对结构的设计、对风格的构思等内容,所以创造性思维模式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缔造者和设计者。
结语: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一直以来,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广泛存在偏见,认为艺术设计与所有学科一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以至于艺术设计思想被禁锢于有限的范围内,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发展状态。因此,为了改善艺术设计不容乐观的窘境,必须要加强对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并不断完善其人才培养机制,才能不断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才能进一步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马强.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年11期
[2]葛明芳.艺术设计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之我见[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阿伦娜.艺术设计教育与创造性思维及其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3期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范文6
传统民居装饰的概述
传统民居装饰是建立在传统民居建筑物上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民居装饰是人们在长期的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起初的民居只是为了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比较注重实用性。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开始追求民居的美观性,对民居进行不同风格的装饰。由于受到地理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装饰也有所不同,比如在普通的农家小院中,民居装饰主要呈现出得是简单和纯朴的特点,表达人们对于农家小院的热爱和喜爱之情。而在些少数民族地区,民居装饰则大多表现出的是民族的特色,例如傣族用竹子编壁画,苗族的木质吊脚楼等。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
――以湘南传统民居为例
1.人文价值
为了让人们的生活环境充分的体现出地域文化和独特魅力,人们往往在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加入传统民居装饰。充分运用传统民居装饰可以更加的显现现代环境设计中的人文价值,中国人对传统民居装饰具有特殊的情怀,传统民居装饰能够体现人民的文化意识。例如,国家的鸟巢体育馆以冰裂纹陶瓷为设计灵感,冰裂纹式的设计理念使得体育馆更具文化魅力,同时也给人一种简约大方的感觉。将传统民居装饰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机的结合到一起,能够增加人们对于传统民居招生的深入了解,也满足人们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于审美的要求,同时有利于促进传统民居装饰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共同发展。
2.社会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每天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人们越来越怀念过去纯朴、简单的生活,但是时间是不可能倒回的,所以人们往往通过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加入传统民居装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将传统民居装饰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价值和社会情感。传统民居装饰受到不同区域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设计者应该注意不同地区的民居装饰特点,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充分体现传统民居装饰的差异性。传统民居装饰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结合对社会价值和社会情感的体现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诉求及应用原则
1.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诉求
传统民居装饰带有朴实厚重的自然气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人传统民居装饰的自然气息有利于表现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在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应该积极加入当地的民俗特色,表现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寄托人们对当地文化的热爱之情,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向全世界展示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也能够让世界对中国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有更深入的了解。
2.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是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所谓的适度性就是指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仅要准确的掌握和了解传统民居装饰的的文化内涵,而且也有注意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实际情况,加入适度的传统民居装饰元素,不可漫无目的的盲目添加,这样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适度性原则有利于规范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民居装饰,能够使得传统民居装饰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更好的体现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
3.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要求在现代环境艺术中融人传统民居装饰要遵循客观规律,避免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第一,要注意合理选材。传统民居装饰大多以自然元素为主,其中以泥土、木头和石头最为常见。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则大都运用一些新型材料和工业元素,因为这些元素都不具备自然朴实的特征,所以在特定的环境中往往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第二,要注重技术方面的合理性。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对传统民居装饰中的艺术手法进行借鉴和保留,如木雕和石雕等,这些都是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的独特艺术。
4.适合性原则
适合性原则也是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原则之一。适合性原则要求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所应用的传统民居装饰的手法和方案要与实际情况相适应,要选择既符合现代装饰审美题材又具有传统民俗装饰特点的设计方案。既要注重发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同时也要保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整体与传统民居装饰相符合。在设计的过程中只有遵守适合性的原则,才能使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发挥最大的价值。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王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