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基础课程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通信基础课程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通信基础课程教学

网络通信基础课程教学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网络课程;教学

1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全方位普及,网络类课程成为高校众多专业的必修课程,特别是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必修的重要课程。由于网络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同时发展和变化很快,新知识层出不穷,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有效的教给学生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这里以作者本人的实践跟大家探讨下网络的教学方法。

2明确教学重点

网络类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非常重要,各院校在开设该课程之前,已经开设了C语言,数据结构等前序课程。对于网络类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网络课程的内容主要有几大块:通信基础,网络安全和网络协议。

通信技术往往和网络技术相融,所以讲授网络原理离不开基本的通信原理,所以学生如果学过通信原理之类的课程,对通信知识只需要做简单的复习即可,如果没有学过通信原理,那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加强;网络安全也很重要,但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于网络更多是用于实践,所以网络安全又基本了解即可。这样,课程的教学重点就很明确了――网络协议。

3有效讲授教学重点

既然明确了网络协议是网络课程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非常重视这部分的教学效果。而实际教学中,这部分往往是老师讲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费劲,从而使一些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尽管他们天天都使用网络,但对网络底层发生的事情却不了解,所以必须用直观的方式来将枯燥的协议数据展现在学生面前。

为了解决上面提出的难题,作者根据网络数据包的侦听技术,设计了一个网络通信的演示系统。该系统通过截获网络上传送的数据包,按照网络协议的层次将每层的二进制数据取出,同时有ASCII码的翻译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通过分析每层协议的二进制数据,就可以清楚地讲述网络协议中的每个字节或者二进制位,ASCII码的翻译主要用于讲解应用层协议。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的概念清楚了。该系统不仅可以分析单个的网络数据包,还可以根据用户要求提取一次完整的网络通信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包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对网络通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对TCP/IP协议体系中高层协议与低层协议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当然,现在可以直接利用的演示软件也是非常多的,大家还可以借助这些软件去模拟一些网络环境,通过模拟演示一个网络数据交换的过程,让学生动态的了解整个过程。这样的演示对于学生对网络协议的理解与分析提供了更大的帮助,比通过课件演示讲解或是理论知识的灌输效果好很多。

4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由于学生在学些网络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C语言、数据结构等课程,具备了一定的程序编写能力。因此,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编写程序,以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授网卡这部分理论时,要求学生利用Winpcap开发包列举出计算机上所有网卡的相关信息;在讲解分布式进程通信时,要求学生自己编写程序实现一个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系统,该系统通过socket实现,只要能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交换信息就可以,不需要实现其它的复杂功能。在所有的这些编程作业中,一定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和深度,一般来说,只需要达到通过编程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即可,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者综合性的问题可以等到课程设计时加以解决。

5利用网络学习网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关键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我们讲授的知识有一定的滞后性,而网络方面的很多是英文资料和文献都是第一手的,教材不可能年年翻新,但知识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有些内容教材上讲的原理虽然不错,但具体内容可能已经不是最新的了。这一点在网络协议方面体现特别明显,而这块又是教学重点,所以我们在讲解协议的时候,可以和学生一起利用网络查找RFC文档,了解最新的进展,同时对课本没有提及的协议,如果有必要,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找RFC文档,同时对协议的关键部分,例如协议的格式,与其它协议的关系等给出相应的中文翻译。

6加强实验环节

本科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由于理论课较多,往往没有安排这些实践类的课程或设计,但他们毕业以后很多人往往都需要从事一线的具体工作,实际组网能力非常重要;即使对于少数将来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研究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基本的动手能力,对网络的理解必将受到限制。所以,实验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由于学时所限,实验内容安排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重点。一般至少需要安排了六个实验,分别是交换机的基本配置,虚拟局域网,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路由协议RIP和OSPF,防火墙,服务器配置。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要求学生实验前在模拟软件上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同时每个实验都有一部分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实验内容,也避免部分学生不动脑筋,对照实验教材像操作工一样机械地完成任务。对于其它实验,例如网线的制作等,我们提供详细的电子指导文档,让学生自己了解在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再具体操作。

7小结

本文针对计算机专业网络类课程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作者在实践中解决一些问题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学方法的研究永无止境,以上只是作者本人的的一些拙见,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此提出只是希望和众多从事一线教学的同仁探讨和研究,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功宜计算机网络[M]

网络通信基础课程教学范文2

关键字 网络情景学习,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协作式学习

【分类号】TP3-4

一、 前言

计算机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文化,工具是可选的,文化却是必备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必须通晓计算机文化、网络文化及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等。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校开设最为普遍、受益面最广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因此学好这门课对非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二、存在问题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诸如选课人数过多,学校要派大量的教师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投入很大,由于计算机基础教学并未在大中小学中成为一个系列课程,师资力量、经费支持以及设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以计算机能力为基础的信息基础课程在全国各中学开展和实施的情况出入很大,这导致学生的层次高低不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与进度就得考虑这一情况,只能讲授一些常规性知识,提高型或创新型知识就会让很多学生吃力,就可能不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更高要求,没有了个性化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更是如此,很多问题有的学生很快就能领会,对一个专业教师而言,可能要从事几个教学班级的这样的公共课程教学工作,他们的精力也大都用在了公共课教学上,再加上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教师也很难再有精力从事教研科研工作。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很重视这门课的开设,开发了诸如多媒体教案或者教学CAI系统等,并尝试将因特网技术及其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引入课程内容体系,开发了课程网站和网络资源建设,进而申报为校级或省级精品课程等等。但是目前开发的教案、课件或课程网站等很多存在一个通用的问题,即仅仅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机械地结合,很多只是课堂内容的罗列和展示,没有很好地达到在线交流、沟通协作、传道授业解惑、使用友好、易于接受等机制,没有有效地组织成一个以“教”和“学”为主的教学氛围,缺乏网络情景学习与课堂交互启发模式。如何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创设一个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呢?在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又将教师从低层次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目前我校情况尤为如此,学生计算机水平高低严重不等,选修人多而教师少,在课堂上教师只能按照中等层次的情况来选择授课内容,基本型和拔高型的知识都是略微顾及,对基础特差和特好的同学来说就不是很实用了,学生在课堂之外不懂得如何自主学习、在网络浩瀚中找到有用信息。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全校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减轻教师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式和协作式学习能力[1],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2],引а生课后学习,创新当前教学模式迫在眉睫[3][4]。

三、课程组开放式网络教学的探索

我们学校计算机课程组探索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网络教学模式,即基于课程网站、实验案例系统、作业管理系统、无纸化考试系统、学习沙龙等五大动能的远程网络“教”与“学”模式,实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式和协作式的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要求,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他们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本模式将实现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如图1所示,具有以下五大功能:

图1 平台功能模块图

1、为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开展远程教育和开放式网络教学方法的研究,开发课程教学网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教学网站要超越传统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机械结合的层次,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创建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通过基于网络资源的情境探究学习,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新知识与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和差异,明确学习活动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2、为解决实验课上资源共享、上传作业等问题,开发基于MYSQL的作业管理模块。作业管理模块要实现新闻、资源共享、上传作业等传统功能,而且还要实现教师后台在线批改、成绩登记、实时考勤等新的需求,建设成开放式的网络环境,满足师生网络交互。

3、为适应实验课程教学,开发基于FLASH的实验案例模块,把实验过程做成一个个生动FLASH,做成一个完善的实验案例模块,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实验案例要能够把主要的操作、实验案例等生动、准确地反映出来,要吸引人,要有交互性,系统要准确、生动,还可以选登学生的优秀作品等,最终形成一个完善的实验案例模块。

4、为解决全校学生课程考试人数多,批卷任务重等问题,开发基于WEB的无纸化考试模块,学生能够远程网络考试、自我测试,系统能够自动批改等,解决了传统考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问题。无纸化考试模块要能够实现后台题库的添加、删除、修改等,具有随机自动组卷功能、自动批卷功能、远程在线考试功能等,解决了多人考试快速批卷的问题。

四、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网络教学模式,即基于课程网站、实验案例模块、作业管理模块、无纸化考试模块、学习沙龙等五大动能的远程网络“教”与“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教师资源和优秀学生资源,实现一个“教”、“学”与“测”,“问”、“答”与“协作”,“案例”、“作品”与“沙龙”并存的学习平台,充分吸引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实现差异性教学,突出学生个性,实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式和协作式的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要求,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他们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姗.协作式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教学中的实践.中国电力教育, 2009,(12) .

[2] 姜漓等.分专业分层次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网络通信基础课程教学范文3

论文关键词:发现式教学 网络技术 工程应用

论文摘要:介绍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引进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重视实践环节,以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一、教学目标定位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也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或任选课之一,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懂得网络的总体框架结构,能建立网络的概念,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基本原理和核心协议,并熟悉最常用的网络服务和网络工具,了解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是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前提和保障,即明确教学是为培养什么类型人才而服务。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网络相关科学研究。其中,网络基本应用目标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可熟练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如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件和查找资料等,适合于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非计算机专业;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目标要求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编程等知识和技能,并对其中一项或若干项有所专长,可以胜任如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架设各种服务器和网络软硬件产品的开发等工作,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网络相关科学研究要求具备深厚的网络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今后主要从事科研和深层次开发工作,适合网络相关的研究生。本文主要研究第二层次的改革与实践。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2]

1.教材知识结构理论性偏强,教学内容偏离实际应用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教材都是以OSI/RM为索引,分层次展开,全方位介绍各个网络层次的工作原理、相关协议、运行机制等,知识点较多且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难以提高学习兴趣。OSI体系结构是一个较为全面的网络层次结构,但是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实际中的网络案例又不完全符合OSI体系结构,这往往会使学生对网络结构感到困惑。

2.教学模式落后

最初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黑板板书和语言描述向学生传授网络知识。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便于系统地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网络协议这类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单纯的板书和描述难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3.实践环节薄弱

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相对薄弱,实验设备落后,与实际应用的网络设备具有较大差距,且数量不足,无法保证每名学生具有较好的实验环境。另一方面,实验课程的内容过于流程化和简单化,没有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忽视工程应用

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内容,与之相适应的软件建设滞后,难以将工程应用融入到课堂。

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主要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1.教材选用与内容优化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必须选择相对应的教材。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网络理论和核心协议,还要求掌握更高一等的技术和技能。经过课题组成员比较,选择谢希仁教授主编的《计算机网络》;在外文教材和双语授课时选择Andrew S.T.的《computer network》英文教材。

对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专业限选课或任选课之一,侧重于网络基本理论与应用。经过课题组成员比较,拟选择乔正洪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针对教材内容太多、偏重于介绍理论、欠缺实践环节、与工程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在讲授的时候略去了部分内容,比如安全方面的内容(另外一门课讲授),增加了一些实践相关的内容,如WinSock编程、路由器基本操作等。在教学内容上力求推陈出新,引进和精选当代网络技术新发展及新应用作为网络基础的指向,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意愿。

2.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1)贯彻基础课的教学必须和科学技术同步发展的教学观念,[3]建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科学发展与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相结合,以学科建设推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又支撑新型专业建设与学科的发展,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与现代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将专业基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实施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改进课堂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教师努力研究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好信号、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和传输特点;研究重点理论和实践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师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提出问题+要求解决方法”、“引导思考+适当提示”、“找出学生思路正确部分引申”、“扩充认识解决问题的条件”等方式,把握课程的进度,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从应用的角度思考网络通信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

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1)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使理论和协议架构分析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同时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课堂画图既费时效率又低的问题。再辅以现场概要线图等,让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时心中有网络体系大框架,便于知识定位。

(2)建立网络教学环境。目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已有四个相关网上资源供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使师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网络辅助教学平台(Blackboard):向学生提供资源下载口、作业提交口、讨论区等;思科网络技术培训网站(http://cisco.netacad.net)作为思科网络技术培训基地之一,目前为部分优秀学生开放思科培训网站,让学生参与全球交流,直接接触最新网络技术;教师FTP:作为系统冗余,从教师FTP中学生也可以下载课件等。

4.加大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目前国内外计算机网络相关教材一般都偏重于理论的讲授,而忽视了动手实践方面的引导,为此应实验单独设课,独立考试。实验课学时占总学时的25%,并要求课外1∶1配套。实验内容根据学生的层次、学生的兴趣分为基础层、提高层、综合应用层三个层次。同时,补充了教材上没有的相关内容,如利用套接字进行网络通信编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而且把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增加大量的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为学生近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在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中大力开发和应用网络技术,以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贯彻教学理念,引用网络发展历史背景故事和实际应用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专业素养。教学采用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课程开设、实际网络系统参观和课程设计三个渠道将相关网络技术的应用充分融合到课程教学之中,使同学们接触到真实的网络世界,提高实践运用能力,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实验课程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使学生获得对网络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途径。

实际网络系统参观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安排并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网、学院局域网和企业的网络系统,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感性认识。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独立设计一个网络应用系统或者分析企业已有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为企业设计满足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结束语

本课程已建立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和工程应用交叉融合的教学结构,各教学环节相辅相成、互相交融,实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因材施教,促进创新”的目标,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互动平台,使教与学进入互动沟通的最佳状态。不仅使教师实现了教懂、教准、教活,学生达到了乐学、善学、活学,而且增强了学生日常使用网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绍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8):16-18.

网络通信基础课程教学范文4

【关键词】专业知识体系结构 校企合作 CDIO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08-01

1.引言

随着知识型社会的到来,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同样也承担着风险,因其生源、办学特色等特点,应立足于培养宽口径、多方向、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标准,培养过程注重基础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尤其注重培养其创造性的思维习惯,与时俱进的自主学习态度,以及大胆灵活的实践应用能力。为此,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当从多种角度加以探索,进行改革与创新。

高校教师对课程教学的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不同应用,甚至课堂表现情绪等都会作用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感受,可以很直观的从学生的课堂反映、理解和接受程度、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中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程之间的联系,重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重视学生项目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过程中专业知识体系结构的建立

在大学教育中,一个专业里的每一门课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更不可能是没有意义的,虽然各门课的内容及重点不同,但往往有许多联系,有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有的是分析方法或思维方式的联系,大多数的课程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通信系统原理这门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十分重要的一门专业课,这门课程的学习就需要高等数学、积分变换、复变函数等数学知识基础以及信号与系统这样的专业课程的支撑,同样的,它也是今后移动通信、网络通信、数字通信等通信类专业课程学习的支柱,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学生从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到专业扩展课程学习的重要转折点;同样的,像移动通信、通信网、光纤通信等专业扩展类课程之间也存在着横向的联系,在实际的通信应用中相互依存、相互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结构。

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时候由于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刻,对所学知识的联系性更缺乏了解。那么此时,如果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只局限于本门课程的讲授,各自独立,缺少结合,不能融会贯通,就会使学生对各门课的学习都是局限在一个封闭的知识框架中进行,每学完一门课,在学生头脑中只留下一个包含本课程内容的独立模块,模块之间没有联系,无法组建起一个所学专业的知识体系结构。这样,一方面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教学中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应更加注重知识传承的纵向联系,总结各门课程之间的前后联系,以及横向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似点,简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起本专业的整体知识体系结构。

3.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引入CDIO教育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这要求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引入校企合作机制可以使学生接触更多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实践,进一步增强自身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引入、完善和增强CDIO教育模式。

CDIO教学模式的主旨是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主张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项目中,以完成项目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动机驱动下,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知识的建构。

例如,通信类课程中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方向涉及到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以及路由器技术等多门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虽然配有相应的实验课程,但此时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没有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在此基础上,将相关知识点相结合,与通信类企业建立合作,建设专业实验室,进行组网以及网络配置、优化等方面的项目实践,以校园网为依托,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网络的配置、维护和优化中去,培养学生掌握配置网络资源的方法,提高其分析和解决网络故障的能力,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4.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作用是教授知识以及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取上除了要综合视听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外,还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尽可能以最大程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

5.结论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宽口径、多方向、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教育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工科教学以实践为依托。本文阐述的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起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校企合作机制和CDIO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总之,在现代教学中,我们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的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陈炜.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创业教育[J]. 江苏高教,2011(05).

网络通信基础课程教学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 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与需求

随着世界计算机技术的大发展,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要为信息化时代培养既能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新时代的大学生,就要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工作进行相应的改革。各个院校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课程特点,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强调以人为本,大力加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本文结合我院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二、目前我院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一)入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较大。由于中学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的教育不平衡,造成了大一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在一些中学,学生虽然上过计算机课,但也是为了应付会考,学得并不扎实。而有些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学生一般都受过较好的计算机教育,不少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非常熟练,有的还掌握了Photoshop、Flash等软件的使用。这种情况给我们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即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兼顾其基础差异很大的学生。

(二)由于计算机专业的学员有理科生也有文科生,所以每个学员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各不相同。尤其是文科生可能对计算机的基础课程,比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三)由于高考填报志愿时可以选择服从分配,有一些学生是服从专业调剂才上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并非自己所愿,这就使得这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毫无兴趣,从而使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受到一些影响。

三、我院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方法

(一)根据课程特点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给同学们介绍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这些教学软件,可以通过图形、声效,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加之优美动听的音响效果,有较强的趣味性,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领悟和记忆。对于计算机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应注重实践。比如:计算机网络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Photoshop,Flash等,应组织学生到专业机房进行实际操作。

(二)充分利用学院的计算机网络设施,通过网络增强交流互动,从而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每个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这样使得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成为可能。网络上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与传统的黑板教学相比,利用互联网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利用网络教学的优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计算机网络,学生可以图文并茂地学习知识,比传统教学更加形象生动,从而使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有更深的了解;2.在网络上放置各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材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安排学习计划,也可以及时地复习以往的知识;3.网络上储存大量的学习内容,知识丰富,更新速度快捷,符合当今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三)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课程中,既要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也要着重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

1.通过网络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在计算机机房一个学生使用一台电脑,老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或者教师机控制软件对实践具体环节和知识重点进行讲解。;(2)每次上机练习时,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针对所学的内容制订所要完成的任务,并且鼓励学员快速准确地完成任务,并给以适当的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每次实践课都有成就感;(3)老师也可以利用网络通信软件与学生及时交流,学生可以实时得到老师的指导。这样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和快速,同时也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上机实践题目。目前,计算机实践课程主要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防止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四)提高计算机课程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上信息的更新速度也与日俱增。同时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淘汰更新中,这就要求教师思想敏锐、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技术,在学术上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在事业上要有坚定的敬业精神。学院最好组织对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促使教师很快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应用软件。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我院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要根据不同的计算机课程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网络的教学作用,提高计算机课程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龚建锋.高职计算机专业的网络知识模块探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5).

[2]杜向华.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

[3]刘荷花.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J].太原大学学报, 2009, 10(1): 112-115.

网络通信基础课程教学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教学设计;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对于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网络的组建方法以及常见网络故障的处理等应用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该课程的知识点丰富、理论抽象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等特点,使得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改革。且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本科计算网络教育为蓝本,这就使得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未精化,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岗位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针对学生的层次与能力在教学组织上以项目为载体的职教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并在教学形式与考核上进行改革,以小组为单位,更全面地考核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最后,对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一、教学内容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该课程的理论体系相当庞大,在较传统的教学中,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的概念、网络组成、网络功能等)、网络通信基础(数据通信技术、数据编码技术等)、网络体系结构(OSI网络互联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局域网参考模型等)作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进行讲解,且会花费近1/3的课时量。由于该部分内容以繁多而抽象的理论为主,动手实践较少,导致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收效甚微。在该课程的改革中,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精简,教学目标仅定位为了解,课时量也进行了大幅的缩减,并将重点调整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调整后重点为网络拓扑的绘制、常见网络介质的制作、网络设备连接、网络属性的设置、网络的规划、服务器的搭建、网络故障的排除等等。(1)学习情境设计的基本依据。学习情境的设计面向学生能够从事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岗、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和维护岗、网站建设与管理岗、其他用到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岗位,培养学生胜任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岗、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和维护岗、网站建设与管理岗的核心能力和胜任其他相关岗位的基础能力,根据“学生认知过程”和“不同项目实施过程”,设计了“SOHO网络管理与维护”、“办公网络管理与维护”、“小型企业网络管理与维护”、“中型企业网络管理与维护”四大情境。在知识上,做到了从简单到复杂;在技能上,做到了由初级到高级;在教学上,践行了“学中做”、“做中学”、“自己做”、“协同做”这一符合职教规律的教学过程。(2)学习子情境设计。每一个项目都分为设计网络拓扑、购买网络设备、制作网络线缆、连接网络设备、规划网络、设置网络属性、架设网络服务器、设置网络安全、解决网络故障九个任务。每一个任务就是一个子情境。“SOHO网络管理与维护”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工作项目,将遍历网络管理与维护整个工作流程,使学生明确每一个工作任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与老师一起,组建一个简单的单机上网的家庭办公网络,使学生明确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的全流程,解决学生网络入门问题。“办公网络管理与维护”比第一个项目稍复杂一点,主要解决多台电脑互联互通并能上网的问题,工作任务相同,但增加了新的网络设备——集线器和交换机;入网方式选择;单机版财务软件计算机的设置与防护;WEB服务器、FTP服务器架设等知识。“小型企业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工作任务与前两个项目相同,但主要解决超过254台计算机要互联互通并能上网的问题,增加新的网络设备——路由器、三层交换机、防火墙;网络规划;网络财务软件的安装、设置与防护;DHCP、DNS、MAIL服务器的架设等知识。“中型企业网络管理与维护”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工作任务与前面三个项目相同,但要求学生组队自己完成此网络的组建与维护,并解决多服务器协同工作的问题。

二、教学改革

按照以项目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职教理念,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精讲多练,采用多种方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能够动手,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1)授课环境。尽量采用真实的网络实验室,路由器、交换机、多机互联的小型网络计算机,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网络拓扑连接实验、小型局域网组建实验、服务器搭建实验等;并辅以多媒体机房进行虚拟网络实验。虚实结合的方式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因为虚实环境的直观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效率得以提高。(2)分组实验。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组内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要求每组学生对本次实验内容进行问题、解决方法的搜集,讨论并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同学都有比较具体的任务分工,同时需要和组员进行交流沟通,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因此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也正是符合课程培养的能力目标。以服务器搭设实验为例:某公司需要建设一个小型的公司内部网站,进行信息的。4个同学一组,分别负责web服务器、FTP服务器、DNS服务器搭建与简单网页制作工作,在windows server2008服务器环境下完成该任务,最终能够在搭建的公司小型网络上的任一PC机进行域名访问公司网页。该实验要求4位同学对网络进行规划,讨论决定自己与组员的服务器IP地址,在实验中需要注意每一个细节,任何小的配置错误都会导致实验的失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实验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让学生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3)考核方式。由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因此考核方式应作相应的调整。以期末考核为主转变为以平时考核为主,以个人考核调整为小组考核。考核与评价的内容包括任务的完成结果、任务完成情况的总结归纳、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工作态度评价,各占一定的比例,并由此构成该学生的平时成绩,可占总评成绩的绝大比例。该考核方式更看中学生的平时表现,与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并以操作应用能力为重,符合职教理念对学生能力目标的要求。

三、改革存在问题的思考

(1)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改革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按照“必须、够用和适度”的原则,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结构等理论知识进行弱化,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缺乏基础理论的支持,对于学生的后期发展也一定的限制。对于该问题,鼓励学生参加网络管理类专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并且校内可辅以开设以资格考试为主的选修课,这种方式既能让弥补学生知识结构理论上的不足,让学生在校内获取更多的证书的同时能够取得学分,是相对较和谐的解决方案。(2)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设备的更新也非常迅速,因此网络实训室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这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很难实现。因此,需要任课教师在现有网络实训室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实验的设计,尽量充分利用网络实训室资源,同时注意平时对网络设备的维护,也要求学生爱护实训设备,这样才能在不增加经费投入的基础上保证实训室的使用期限。

在职教改革各方面工作全面开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既要适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改革中,参考其它高职院改革中的得与失,不断地发现问题,调整思路,争取取得更好的改革效果。

参 考 文 献

[1]宋文津.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

2012(7):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