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张店区 现代服务业 对策
一、张店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2009年,张店区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山东地区重要的金融、商务、商贸中心城市。2009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72.1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达到49.11%,同比提高了2.83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27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85.1%,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达到60%以上,全区现代服务业框架体系初步建立。突出表现在:1)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2)文化创意产业稳健发展;3)会展经济快速发展;4)休闲旅游优化升级;5)增创现代商贸优势。
二、张店区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的问题
(一)生产业和制造业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几十年来,张店区一直以工业基地而自豪,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基础雄厚、工业竞争力强、工业大企业多,但也由此形成了“工业经济时代”的顽固思维定式。善于抓制造业,不善于抓服务业;习惯于抓工业大项目,不习惯于抓服务业小项目;知道如何做大工业企业,对做强服务业企业还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在全区还没有形成与制造业相关联的生产业体系,张店区的生产业发展不足,生产业总量较小,比重偏低。生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和质量。比如,张店区的物流业发展已落后于许多城市,包括临沂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无形之中加大了工业产品的成本。
(二)现代服务业优秀人才缺口较大
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需要高技术性、知识性的高级专业人才支撑,需要高薪笼络人才。同时,服务业知识更新较短,需要不断对从业人员进行再培训。目前,张店区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高级专业人才,尤其是行业领军人才缺乏。长期以来,由于在战略上没有充分重视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张店区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结构与工业化进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脱节。如现代物流人才严重不足,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人才每年缺口至少在3000人左右。
三、张店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路与对策
(一)率先优化产业布局,放大现代服务业规模效应
围绕城市圈、区域经济、产业中心统筹规划服务业发展,着力构建服务业板块,加快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提升中心城区的服务能级。一是中部现代商贸板块。对中心商业区实施连片改造,逐步淘汰低层次业态,全面退出工业生产功能,高标准、高档次发展商贸、金融、信息、文化、休闲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商业商务高度集聚的现代中央商业区。二是南部商贸物流板块。以淄博商贸物流园区为重点,立足鲁中,重点发展陶瓷、汽车贸易、五金机电、建筑装饰等大型商品集散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及关联产业,建成集现代仓储、多式联运、加工配送、商品批发、展览展示、电子商务交易于一园,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商贸物流基地。三是西部现代综合服务板块。以淄博新区建设为依托,城市和产业同时规划、同时布局,重点发展外向程度高、产业层次高、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打造集商务办公、休闲娱乐、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文化创意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区。四是东部休闲旅游板块。以淄博动物园、玉皇山游乐园等休闲旅游区为基础。依托炒米山、玉皇山等东部山区和沿路、沿河形成的4万亩林带,加快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项目,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城市近郊休闲旅游区。
(二)加强生产业和制造业之间的互动,推进生产业发展
先进制造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现代服务业又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创造了最佳的条件。要坚持“两轮驱动”,一方面坚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另一方面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物流业可以降低产品20%~30%的成本,把现有的物流成本降低1个百分点,张店区的工业销售就可以新增利润4个多亿。要着力构建以大型物流基地为核心、综合性物流配送区和专业性物流配送区为节点的物流网络体系框架,使物流服务直接渗透到企业、园区等各个终端,成为连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重要纽带。二是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商务服务业。张店区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国内外金融、保险机构在张店拓展业务,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同时,积极发展地方金融、保险机构,建成全省金融创新发展的先行区。要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完善监管体系,加快发展律师、会计、资产评估、策划、中介等新型业态,逐步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的现代商务服务体系,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三)加快培养和引进现代服务业人才
人才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张店区需要将服务业人才政策提高到与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政策同等重要的地位。引导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社会培养机构增设现代服务业紧缺专业,如物流、软件等专业,且要与实践接轨,构筑社会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服务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重点引进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管理、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专业人才,为张店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多渠道增加现代服务业的投入
区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扶持力度,主要用于鼓励发展生产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银行要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积极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发放贷款,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研发、设计、创意等技术服务企业可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2010年中国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3月5日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范文2
一、引言
现代服务业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大都市最富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相对于以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为主的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特指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为最终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即作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生产的中间投入的服务,主要包括广告业、咨询业、信息业以及会计、律师事务所等以提供专业知识为主的服务企业,它的发达程度不仅反映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更体现出现代制造业的产业能级。
目前,各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都非常关注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营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空间环境,强调利用现代服务业提升GDP的增长速度,然而,现代服务业并没有突破区位限制而遍地开花,相反,其发展的空间集聚特征更加凸显。国内外有多项研究指出,现代服务业在其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当高的集聚性,往往高度集中于商业中心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如美国的曼哈顿、伦敦的商务区和东京城市中心区等。研究指出,在各大中心商业城市迅速崛起的中心商务区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有效地形成了现代服务业的集聚。
二、服务业集聚理论回顾
但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自马歇尔以来,集群及集聚研究大多集中于制造业及工业领域,对服务业的研究甚少。但仍有许多学者(Moullaert 和Gallouj等)指出,制造业集聚的理论与模型恐怕并不适合服务业。回顾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方面的相关研究,A.J.Scott是率先将“服务业集群”概念化的学者,他认为服务业集群追求的主要是外部联系和劳动力市场。Moullaert和Gallouj等认为对服务企业举足轻重的是获取本地化和相对不流动的隐性知识以及知识外溢。因此,对现代服务业集聚的研究需要包含越来越重要的全球网络、客户与集群企业间的联系。
Keeble 和Nachum详细调查了伦敦和南英格兰的300 家中小型管理和工程咨询类企业,试图解释知识密集型的专业企业为何会聚集在像伦敦这样的大都市的中心地带。他们发现,不仅大的咨询机构,而且中小型专业性咨询机构都倾向于集聚在大都市,因为他们均看重集群位置所提供的全球网络的机会。Keeble 和Nachum 认为,对于专业业集群,极为适应外界变化的外部联系和劳动力市场关系的网络十分重要。因而专业业集群高度重视空间上集聚的网络对获取专业和市场知识的重要性。Sassen认为咨询企业定位在国际性大都市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内对开发和促进全球联系具有超常的优势。
Verson & Hoover认为服务业在空间分布上会受到交通成本、劳动力、办公租金及其他空间因素的影响,并认为消费业与生产业都同属服务业范畴,在空间分布上有正的相关性存在,但因两种类型服务业的区位条件要求有所不同,所以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差异。而Daniels也认为因为不同类别服务业对产业区位影响因素不同,所以在空间分布上受集聚经济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进而造成在空间分布上的集中程度也有所不同。消费业常依人口分布而定,生产业则主要考量信息获得或资讯流通的便利性等因素决定其区位。因此,Daniels认为生产业在空间分布上的集中发展程度要比消费业高。
三、现代服务业集聚成因
结合产业集群相关理论和对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集聚机理的探讨,我们认为,现代服务业之所以在国际大都市出现集聚乃至形成集群,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外部经济性
最早研究产业集群的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究曾指出外部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关系密切。他认为是外部经济性导致了产业集群。这种外部经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市场;二是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三是可以获得技术和信息。马歇尔的理论通常被认为是分析产业集群发展内在机制的重要理论之一。
对于服务业集聚现象的研究也关注了外部经济性。Daniels及Heskett均认为造成服务业集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互补共生,也就是单一类型服务业需要各种不同的服务业聚集在一起,才能完成其服务的最终目的。例如,广告商需要与出版商、电讯业、传播业等服务业在业务上相互合作才能达成广告宣传的最终目的。这种互补共生对服务业的相对重要性因服务业的类别、相互结合的规模及其组织结构而有所不同。
林英峰及顾志远则认为造成服务业集中发展的关键因素除了互补共生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关键因素就是相同共生,也就是性质相同的服务业聚集在同一地方,进而使聚集在一起的服务业获益。他们认为,服务业是一种“破碎”型产业,因此集客能力有限,为克服这个问题,因此产生多个同种性质的服务业聚集在一起,进而形成一个较大的经营规模,使得集客能力大幅提高,使聚集在一起的服务业得到外部经济的效果。
结合马歇尔对于产业集群的分析,我们认为,现代服务业集聚中的外在经济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才的易获得性。现代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企业,人才是企业的命脉。随着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在该地区便会出现相关人才的聚集,这在无形中形成了一个专业化的人才市场,使高技术人才能够很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同时企业也能够很容易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减少搜索成本。这种人才集聚的形成有助于企业应付服务生产上的一些不确定性。同时现代服务业的聚群也营造了一个高技术人员工作生活的良好氛围,塑造良好的环境来吸引和留住人才,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和的氛围。另外,从事脑力劳动的雇员与雇主间容易在工资的确定问题上出现信息不对称。产业集聚为雇员工资水平提供了一个区域水准,既避免了因工资过低而造成人才流失,又不会因工资过高而使雇主承担不必要的成本。
市场的聚集与辐射性。究其根源,企业集群的形成是为了获得来自市场的利益。从需求方面来说,面向全球市场的现代服务需求是促进积聚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现代服务业集聚的中心城市面对的应该不仅仅是一个当地市场,而是一个遍及全球的市场网络,强烈的市场需求诱发有关服务型企业的崛起和发展,从而促使现代服务业集聚式发展。另外,对服务部门的区域分布而言,由于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的特点,尤其是高知识和高信息含量的现代服务强调得与顾客的高度互动导致对这类企业来说地理的接近性尤为重要,必须在人流量较大和经济繁荣的区域聚集。
知识、信息、技术的可获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和技术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企业的区域积聚不再仅限于原料、劳动力资源成本的考虑,而是基于信息和技术渠道的通畅。对于现代服务业而言,知识是少数能提供可以维系的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之一。而且任何一个服务企业随着其对所掌握知识的广泛传播与运用,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都将逐渐逝去,因此对现代服务企业至关重要的是自身知识的储备和更新。唯有当知识容易取得,而且其价值会随着使用程度的加大而逐渐增加时,它才算是真正有价值的组织资产。由于知识、信息的可获性直接导致这类集聚往往出现在更容易获取新知识和信息的中心城市,同时,现代服务业的集聚也催生出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从而促进集聚的良性发展。另外,大批类似产业的企业集聚在同一区域会产生知识外溢的现象。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性就是把许多具有相同专业素质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在机群内部产生一个非正式的知识交换场所,通过他们之间的交流使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在企业间传播、交流,形成一种相对分散和非正式的学习过程,促进集聚的服务企业更方便的获得技术和知识。
2.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通常是指企业在同时经营多种事业时所产生的一种效果。从微观层面上分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不同的服务企业之间由于存在着渗透与关联,可以联合起来提供服务以获得范围经济。由于现代服务企业大多具有规模较小,服务功能相对单一的特点,因此功能上不同的服务企业的业务之间往往存在高度缠绕,不同类型的服务企业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如计算机服务、技术工程服务和法律服务、会计咨询服务间的相互依赖。这一点在系统集成领域表现的尤为突出。以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及协同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SAP为例,在为顾客实施ERP的过程中,SAP会通过与德勤、普华永道等专业咨询公司以及IBM、HP等IT企业共同组成实施小组来进行。SAP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集中了世界知名的咨询公司、IT应用咨询商和SAP自身的ERP软件这三方面优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ERP产业链。通过这种紧密协作,最终反映到顾客那里,就是一整套高度集成的一体化ERP解决方案。这些功能相关的服务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可以更好的为顾客提供服务,进而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获得范围经济效应。
3.创新效应
产业集群与创新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互动效应。现代服务业是服务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产物,也是最富知识经济时代特色的组织形态。OECD于1999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该组织成员国中,将大企业创新向中小企业扩散最为常见途径的服务企业类型与我们所定义的现代服务业的范围基本相当。现代服务业在知识和创新扩散中之所以起到重要作用,是因为顾客往往难以依靠自身能力吸收外部知识,而需要依赖经验丰富的专家帮助实现知识转移。现代服务企业凭借其在某一领域的知识优势,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完成相应领域的知识扩散。能够与相似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网络,集群内成员之间频繁的交流和合作,可以促进集群内成员间达到资源和信息互补,增强技术和服务创新能力。
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的创新效应还表现在同业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动力。“发生在企业集群内的竞争压力、潜在压力和持续的比较也构成了它的创新动力。”由于众多同业的企业集聚在同一个狭小的社区,企业的经营手段、设备技术、客户渠道、价格等都较为透明,所以竞争尤为激烈。竞争的密集可以激发创新因子,不断推进集群的良性演进。
以上我们从外部经济性、规模经济和创新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机理,但是需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制造产业集群所特别强调的成本理论在现代服务业集聚中的表现并不明显,现代服务业集聚更多的是为了追求顾客和知识,强调对其服务能力的提升,对于成本的关注度并不高。
同时要注意的是,Daniels还指出,虽然服务业会因集聚而获得收益增加或成本降低,但服务业的集聚也会产生集聚不经济的现象。即当服务业过度集中在一地,并超过该地所提供的服务限制时,将会产生集聚不经济现象,会造成劳动力短缺、交通建设等公共设施无法配合其发展的需求,进而造成拥挤、工资、交通成本及地价上涨等问题,由此造成服务业生产报酬逐渐下降。所以当出现服务业集聚不经济时,为节省土地、劳动力及交通成本,服务业将会寻求都市边缘适合生存发展的区位,故服务业开始产生郊区化或是移出市中心的现象,但在寻求合适发展区位的同时,仍会受到集聚经济的影响,所以在空间分布上仍会有集中发展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李红: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研究述评,科学管理研究,2005年12月
[2]阿弗里德・马歇尔著朱志泰译:《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
[3]刘孟达:《区域经济发展新空间――基于绍兴产业簇群及其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金融;现代服务业;金融支持;商业银行
一、引言
国家出台的《服务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指出,2011-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要超过GDP增速。进入2014年,现代服务业发展已经面临关键节点。作为引导经济资源、资本要素配置的核心动力因素,以传统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必须要加大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而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金融对实体产业的支持能力不断提升,金融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共生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现代服务业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而产生的。它以现代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不断改造着传统服务业,一方面创造了大量新的、有效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又发挥了引导社会资源配置、促进消费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向社会提供了大量高附加值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创造了新的国民经济新领域。总之,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与传统服务业和制造业相比,现代服务业的要素密集度高、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少。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衍生出新的发展趋势,对金融支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此,本文将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出发,分析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需求与供给特征,并进一步结合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以金融支持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二、金融支持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的耦合性
现有文献中,国外学者对金融支持服务业发展的研究着重考察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King(1993)建立了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模型,认为金融以投资为中介变量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①,Richard(2002)考察了世界主要经济体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金融在经济增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②。国内学者对金融发展和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认为金融体系在储蓄动员、项目甄别、风险分散、外部约束施加、交易成本降低等方面扮演了积极角色,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金融对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实体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综合现有学着的研究看,金融支持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较强的耦合性关系,一方面,金融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金融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提供融资支持、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及促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内在包含了用现代金融手段和新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的步骤。另外,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脚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又进一步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又同时对金融支持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之,金融支持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表现为既共生,又互相促进的关系,同时,二者互为影响因素,一方的发展会进一步引致和促进另一方的发展。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其金融需求与供给分析
(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导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明显。随着经济分工的深化,社会对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不断提升,管理和市场运作等与生产的信息处理有关的部门逐渐强化并日趋独立化,管理、咨询、广告、研发等现代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二是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明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活动逐步从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制造业部门服务化趋势非常明显。三是服务业成为新技术的重要促进者。四是人力资本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凸现。集中表现为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体现为服务业逐步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二)现代服务业的金融需求与供给分析
现代服务业涉及的行业范围广,且呈现出要素智力密集性、供给多层次性和服务的强辐射性等特点,也表现出了不同层次和程度的金融需求。首先,从资金循环特点看,部分优势产业流动资产占比大、资金周转速度较快,其金融需求表现出需求急、运转速度快、效率要求高等特点。其次,从产业发展周期看,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信息和资产规模等约束条件的变化,这就对多样化的金融体系提出了要求。再次,从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趋势看,非优势产业通过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改造升级等方式进行产业转移时,需要金融资金的援助。最后,就现代服务业划分来看,其中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金融需求特性也存在很大不同。支柱行业适应于一定阶段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的根本要求,具有高增长、高带动和高扩散的特征,其金融需求倾向于优先贷款和优惠贷款、支柱产业发展基金及上市融资等。从金融供给的产业特征看,当前我国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贷款余额比重过高,就金融支持服务业来看,当前金融主要支持商贸流通业和房地产业等支柱产业,而对信息业和社会服务业等新型服务业融资数额较小,且增长缓慢。同时,受短期盈利指标考核的影响,传统金融业对政府隐性担保及热点行业和企业关注较多,这种选择方式实际上存在经营风险的累积问题,对现代服务业发展也不利。
四、四川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金融支持现状分析
(一)四川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2013年以来,四川充分发挥服务业在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2013年全年,服务业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提升到26%以上,服务业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超过六成。同时,四川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人均GDP已超4000美元,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四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2007至2013年,四川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25%以上,服务业税收收入和吸纳就业人数连续4年保持增长态势。
(二)四川金融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省市相比,四川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尤其是金融支持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投入有限。现代服务业中的许多产业属于高投入行业,重点项目投资离不开政府投入。不过,四川作为西部省份,边远欠发达地区覆盖范围广,经济总量偏小,很多地方财政收入有限,导致建设资金缺乏,对现代服务业的资金投入总量不够。二是信贷投入有待加强,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现代服务业中的很多企业存在固定资产少的特点,在寻求信贷支持时往往遇到抵(质)押物不足的问题,同时,虽然四川金融机构众多,但大部分机构在针对现代服务业进行产品设计研发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实际信贷融资规模较小,贷款增速较低。三是现代服务业金融产品创新有待突破。现代服务业包含行业众多,所需要的金融服务也存在差异。比如,文化产业对无形资产评估和担保体系建设等需求迫切。不过,从四川现代服务业信贷产品现状看,仍以传统产品为主,缺少针对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的信贷产品及差异化金融服务产品,同时,相应的金融服务环境仍有待改善。
五、商业银行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视角再认识
近年来,四川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进行了探索和开拓,部分领域已取得了初步成果。具体而言,商业银行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视角可以进行如下再认识:
首先,商业银行要以政策性金融为指导,对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进行积极尝试和探索。四川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立足于地方实际,积极组建城镇银行,推进支付服务平台建设,主动与中小金融机构开展微贷款业务合作等。就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手段和方向来看,四川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以授信业务为核心的金融支持力度。近年来,服务行业整体授信总量稳步增长,服务业贷款结构日趋完善。要继续完善和细化行业政策指引,实施行业聚焦战略,积极以产业链为核心拓展服务领域。
其次,要推进差异化服务,着力扩大中间业务服务。现代服务业涉及的行业面较宽,差异性较大。比如,对于批发和零售业来讲,其对银行的中间业务有高度的需求和依赖,对资产和负债业务依赖程度相对较少,因此,商业银行要有针对性地提供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加强产品研究开发,满足差异化的行业需求。而对于交易频繁、现金使用量大的批发零售企业,商业银行要积极提供银行卡、支票、汇票在内的多样结算工具和现金管理服务。
再次,就具体领域和金融支持方向来看,一是在面向民生的服务业方面,商业银行要重点支持城镇化发展、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同时,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四川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程。同时,要立足于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二是要积极面向产业链,抓关键环节和有效市场。三是要立足于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积极占领行业发展的先机,实现产品的组合和创新。
六、银行业支持四川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现代服务业是四川省未来发展的重点所在,要着力解决当前现代服务业金融支持问题,通过各种渠道聚合资金,有效满足现代服务业的合理资金需求。
第一,要切实增强金融业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理念。商业银行要积极挖掘现代服务业中新的金融业务增长点,开展信贷业务创新,完善差别化信贷服务机制。要紧密结合四川实际,重点加大文化旅游、会展、服务外包和软件开发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实力。
第二,要加快开发面向现代服务企业的多层次信贷创新产品。当前,规模化发展的现代服务产业将成为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突破的重要契机,要积极开发面向现代服务企业的多元化、多层次信贷产品,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商业银行应在强化金融创新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为四川企业融资提供贴息、担保等政策扶持,有效分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第三,要积极选择重点现代服务企业进行上市培训和直接融资。商业银行可以选择重点现代服务业企业进行上市培训,通过协调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提供上市融资服务,培育和支持一批现代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对于符合发债条件的企业,银行可以积极支持其运用企业债和中期票据等债务工具融资,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第四,要大力推动建立多元化的现代服务业投融资体系。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建设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发展有区域特色的服务行业,要逐步建立多元化、公共化的投融资体系,积极寻求国家对四川现代服务业资金投入及政策倾斜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陆泽峰.金融创新与法律变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55-57.
[2] 冯娟娟.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44-46.
[3] 李树生,祁敬宇.从美国次货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7):23-25.
[4] 刘贵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推现代服务业发展.西部金融.2009(11).
[5] 尹优平.金融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山西省为例.中国金融,2009(23).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广东;现代服务业;贸易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10-0033-07 收稿日期:2010-07-14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2007年3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以来,特别是2008年12月国务院审议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下简称《纲要》)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已经成为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要任务。
现代产业体系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力资源、知识、资本等为支撑。其基本特征是产业发展以内生增长为动力,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成为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刘志彪,2007)。可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构建广东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其经济国际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国内外众多学者近年来对广东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相关课题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一方面,李江帆、邵学言等一批广东学者对广东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长期持续的研究,成果丰硕;另一方面,鉴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广东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大量学者加强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郑京淑等(2009)厘清了现代服务业的范畴和内涵,陈文芳等(2009)对广东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现状进行了详实的分析,肖红、刘梅生、刘云生等(2009)分别对广东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以及金融业等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国内学者洪银兴(1997)在研究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后认为,一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最主要的是产业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贸易竞争力成为衡量该国(地区)产业国际竞争力及产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由此,本文利用相关统计数据,从实证角度对广东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等进行比较分析,剖析出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实水平、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创新思路和路径发展广东现代服务业提出政策建议。
二、广东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
改革开放30年,广东积极依靠比邻港澳的地缘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2009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3908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0748元,广东形成了以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产业国际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已成为中国内地的第一经济和外贸大省。
(一)广东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是价值创造由制造环节向服务环节不断拓展的过程。广东经过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按照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而珠三角已进人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但就目前的相关数据表明,广东服务业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服务化趋势仍然相悖,第三产业比重与人均GDP发展态势并不一致(如图1)。
就产业发展状况来看,如图1所示,广东三次产业结构1978~1985年表现为“二一三”结构,此后除了在2001~2002年经济结构出现两年短暂“三二一”与经济服务化趋势同步的特征外,其它年份的三次产业的比重均为“二三一”结构状况。2009年广东三次产业比明显比2008年有改善(2008年的三次产业结构为5.5:51.6:42.9;2009年为5.1:49.3:45.6),但是总体仍呈现“二三一”结构特征;就产业贡献率视角,多年来第三产业对广东经济的拉动作用均低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在广东国民经济中占绝对重要地位,2008年广东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9:58.0:40.1。为了应对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2009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和措施,服务业的作用明显提升,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调整为2.5:48.4:49.1。
2.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一方面,近年来广东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2001~2006年广东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48.7亿美元增加到188.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26.8%,高于同期全省货物贸易年均24.5%的增长率。2007年,广东服务贸易加速发展,进出口总额比2006年增长21818亿美元,增幅达116%;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2008年广东服务贸易增速趋缓,比2007年只增长约2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52.1亿美元,增幅仅为12.2%,远低于2007年水平,仅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比重的5.9%;进口则出现4.2%的负增长,进口额由2007年的182.8亿美元下降至2008年的175.2亿美元。
另一方面,广东服务贸易的规模小。通过表2的比较分析发现,广东在服务贸易方面不仅与美英等服务贸易强国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与新加坡、韩国等经济体差距也不可小视。首先,广东服务贸易的规模明显不如贸易规模相近的新加坡和韩国等。2001年广东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新加坡的10.4%。此后虽然广东的服务贸易发展较快,但到2007年也仅有407亿美元,约为新加坡2001年的水平。其次,新加坡服务贸易在其对外贸易中占比远高于广东,2007年的比重达到24.0%,是广东的4倍。
与此同时,广东的服务贸易项目集中度高。按《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涉及的12个服务大类,广东虽然均实现了进出口实绩,但从表3中可以看出,广东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其他商业服务、运输和咨询等3个项目。2006年这3个项目进出口额合计达154.3亿美元,占全省服务贸易总额的81-8%。其中,出口额合计占全省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90.9%,进口额合计占比为65.2%。
(二)广东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是对国际竞争力分析时比较常用的测度指标之一,目前已成为衡量一国(地区)产品贸易竞争力状况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TC=(Xi-Mi)/(Xi+Mi),其中xi为一国i产品出口额,Mi为该国i产品进口额。TCEI-1,11,值越大,贸易竞争力越强;TC=-I,i产品完全处于逆差,越接近于-1表示i产品竞争力越薄弱;TC=I,i产品完全处于顺差,越接近于1则表示i产品竞争力越大;其值越接近于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
表3、表4分别给出T2006年广东服务贸易细类
项目的TC指数及与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竞争力指数的对比情况。表3、表4表明,一方面,广东服务贸易仅在其他商业服务贸易上具有较强竞争力,2006年TC指数达到0.74,远远高出英美等发达国家水平;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TC指数为0.43,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高出新加坡、韩国、香港等,与英美处于同一水平;在中国具有优势的交通服务领域,广东同样保持着一定优势,仅次于香港;咨询等行业竞争力很弱,持有微弱顺差;在办税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旅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则没有竞争优势;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行业TC指数低-0.95,具有明显劣势。
另一方面,广东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与新加坡等国家(地区)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具体而言,新加坡服务贸易优势项目主要集中于金融服务、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等4个领域,而在交通服务、旅游服务、保险服务等其他7个行业竞争力较弱。新加坡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服务最具竞争力,2008年TC指数达到0.59;其次是建筑服务,2006年以来TC指数平均水平维持在0.461)2上;接下来依次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TC指数为0.35;韩国服务贸易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建筑服务和金融服务上,其TC指数都在0.60以上;香港的金融服务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从以上的分析表明,第一,广东服务贸易发展明显滞后于货物贸易,广东服务贸易额占总对外贸易额的比重明显低于新加坡等国家(地区)的20%左右水平。第二,广东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与新加坡、英国等仍有较大差距。广东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和运输等传统服务业领域,现代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小,竞争力较低。新加坡和韩国等国家(地区)服务贸易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务、建筑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行业。
三、制约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现代服务业对成本比较不敏感而对技术知识高度敏感,其基本特征是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于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刘志彪,2007)。因此,本文从科技人力、研发(R&D)经费以及大中型企业的科研投入等方面剖析制约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1.科技人力投入。
表5数据显示,200 8年广东R&D人员达到177500全时当量,远高于国内其他各省区水平,甚至超过了台湾同期水平(135568全时当量);但与韩国等其他国家相比,人力投入还不及其2005年水平(215300全时当量)。
2000年以来,广东R&D人力投入力度不断增强, “十五”期间R&D人员数平均增长11.4%,虽比同期香港增速低,但远高于同期台湾水平。但广东人口基数大,因而R&D人力的投入强度相对不足,2006年每千从业人员中的R&D人员只有2.8全时当量,相当于韩国的30%,台湾的18.7%,新加坡的22.8%,差距较明显(陈宇山等,2008)。总之,目前广东科技人力投入增速快,总量超过台湾,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但强度偏弱,与亚洲“四小龙”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2.研发(R&D)经费投入。 从表4的数据可知,2008年广东R&D经费投人总量虽远超香港、上海等地区,但与台湾仍存在一定差距,不到其60%。而研发投入强度(R&D经费/GDP)也与国内外各经济体差距明显,2008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为1.15%,不仅低于上海1.32%、台湾2.62%的水平,而且与日本3,40%(2006年)、新加坡2,39%(2006年)水平差距甚大。就世界发达国家(地区)的发展经验看,R&D投入强度在1%~2%之间的时期是快速增长期,韩国在这段时间花了约为10年左右。而广东在2000~2008年间的R&D投入强度均处于1%~1.2%之间,上升趋势不明显,2008年1.15%的R&D投入强度离2%还有较大差距,要实现10年跨越1%~2%的投人强度区间难度很大(陈宇山等,2008)。可见,广东研发(R&D)投人水平低,不仅与“四小龙”等新型工业化国家差距明显,而且与内地的上海等省份也存在一定差距。
3.大中型企业的科研投入。
大中型企业的科研水平和投入产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经济体自主创新力和科技竞争力水平,同时也决定着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轨迹。表6的数据表明,目前广东大中型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产值和销售收入远高于内地各省市,但是产出绩效与其他各省市存在一定差距。据表6数据分析,2008年广东大中型企业开发新产品投入经费达到4818.9亿美元,虽远高于中西部省份四川和湖北,但与长三角地区省份江苏相比仍有差距。而且就新产品产值与开发经费之比而言,广东不仅远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大都市,而且落后于中西部的四川和湖北等省份。
4.专利产出水平。
从表7的数据表明,目前广东专利产出水平提速,产量上虽已超过新加坡、韩国等,不断逼近台湾,但产出绩效远不如韩国、台湾和香港。在本地专利方面,2005年广东发明专利申请量只有韩国的1/10;发明专利授权量是台湾的1/5,仅为韩国的1/28。2008年广东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远远超过新加坡、香港等,分别达到28099件和7604件,但产出绩效远低于韩国和香港。
就国际专利而言,基数小、增速快,但产出水平仍落后于“四小龙”的任何一个经济体。一方面,2007年广东获USPTO(美国专利局)授权专利数达到535件,创历史新高;但仍与韩国、台湾相比差距甚大,仅为其7.2%和6.9%。另一方面,2000~2007年获得美国专利授权数年均增长幅度达到58.8%,8年间增长了25倍;随着专利基数变大,增速正逐步放缓,在一段时间内与“四小龙”差距仍将存在。
科技人力及研发(R&D)投入等不足是造成广东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低、发展层次低、竞争力较低的客观原因,也将成为制约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基本结论与路径选择
广东是中国内地经济及对外贸易第一大省,目前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虽然在改革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服务业获得极大发展,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较大提升,但是,通过对广东服务贸易结构及其竞争力比较分析发现,广东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而言:一是三次产业的比重仍然为“二三一”结构,服务业发展与世界经济服务化趋势仍然相悖;二是广东的服务贸易规模小、服务贸易发展明显滞后货物贸易;三是广东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和运输等传统服务业领域,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在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小;四是广东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强的细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和运输等传统领域,金融及建筑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较低。综上的分析表明,广东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低、发展层次低、竞争力较低、基础薄弱、对国民经济
贡献力度小。究其原因,是广东在科技人力及研发(R&D)投入等方面明显不足。科技人力投人、研发经费投入、大中型企业的科研投入以及专利产出水平等方面,不仅不如新加坡、韩国、台湾和香港等经济体,而且有些方面甚至还比不上湖北、四川等内地中部地区的省市。
当今社会专业化分工日益深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经济服务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现代服务业日渐突起且越来越成为全球价值链中的主要增值点和盈利点,因而也成为国际产业竞争的焦点(高传胜等,2008)。鉴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广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出以下见解:
(一)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
广东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一是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规划和指导作用。二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这是推进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三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现代服务业具有在中心城市高度集聚的特性,其产业集聚带来的互补、共享等外部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推进资源在空间的集聚,形成若干个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带和集聚区。
(二)突出重点分类发展 广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有选择、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改革与发展。目前把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软件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发展,成为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突破口。如广州,应优先发展体现都市功能、具有巨大产业潜力的商务中介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软件产业及数字内容产业等,把广州建设成为“中国南方文化创意中心”;深圳则要充分发挥CEPA所赋予香港金融中介在内地金融改革、重组和发展中的作用,加快发展与城市服务功能高度相关的金融业,目前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把“深港金融共同市场”作为发展的突破口。
(三)创新投入要多元化
集政府财政、创新型企业、现代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各类基金之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多元化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创新体系。有重点有选择地培育各层次、多产业、全社会的自主创新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健康、优质、高效、可持续的区域自主创新格局,共同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四)加强政府与跨国公司合作
把广东优化为跨国公司的国外发展服务业基地。发展金融、现代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政府要充分利用外资,与有资金技术的大的跨国公司合作,把广东优化为为跨国公司的国外发展服务业基地,成为他们整个国际生产线中的一个环节和国际服务网络的一部分。这样把他们的经济利益与他们在广东的效益联系起来,他们才有动力不断提供最新的技术、最新的管理方式,现代服务业发展才能跟得上全球产业更新发展的潮流。
(五)在CEPA框架下搭建粤港澳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平台
香港是自由贸易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信息中心;澳门是亚洲的会展和娱乐中心。它们的经济发展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程度高,目前已经具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雄厚实力和优势条件。加强粤港澳经济合作,就是要充分发挥港澳的优势,加快建设广东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如目前要充分利用港澳发展会展经济的优势和经验,依托琶洲会展中心及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打造广州广交会、深圳高交会等知名品牌,建设永不落幕的“华南现代会展之都”。
参考文献:
陈宇山,姚化荣2008,广东在后追赶亚洲“四小龙”时期的科技发展形势[J],科技管理研究(11).
陈文芳,2009,广东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J],企业导报(12).
高传胜,汪德华,李善同2008经济服务化的世界趋势与中国悖论:机遇WDI数据的现代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3).
洪银兴,1997,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J]经济研究(6).
刘梅生2009,广东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交通企业管理(10)
刘云生,2009,广东省金融成熟状况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刘志彪2007,产业分析为基点研究中国现实经济问题――刘志彪教授访谈[J],学术月刊(2).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洛阳市;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08302
1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及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必要性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的,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主要有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强力驱动下,世界产业发展在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后,已经迈向服务经济时代。据世界银行统计,当前全球GDP总量中,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经超过60%,其中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比重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服务业的平均比重也达到47%左右,其中,现代服务业产值已超过了服务业总产值的50%。服务业逐渐成为世界各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著名城市的服务业比重都在70%以上,香港甚至高达90%。国内先进城市的服务业比重也越来越高,北京达到71%,广州为58%,上海为52%。因此,服务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的增长将发挥着巨大的决定作用,现代服务业是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力、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2 洛阳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1)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有效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市尚未制定发展服务业的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重点以及目标;同时在财政、金融、土地、税收、价格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2)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较低。2007年全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为471.6亿元,增长12.8%,分别低于GDP和工业增速3.2和8.3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仅为29.6%,比2006年下降0.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9.5个百分点。与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相比,我市经济总量居7城市第4位,其中农业居第1位,工业居第4位,但服务业却居第7位,占GDP比重也居7城市第7位;与工业、旅游业都较发达的中等城市无锡、苏州、宁波、绍兴、烟台等城市相比,我市经济总量居6城市第6位,工业占GDP比重居第3位,服务业占GDP比重居第6位。
(3)某些服务业领域空缺或相对滞后。特别是为工业企业提供服务的生产业,如第三方物流、中介、创意设计等基本空缺。社区服务业、演艺业、金融保险、IT产业等领域的发展比较滞后。
(4)竞争力不强。行业内部集聚度不高,缺乏大企业、大集团的引领,目前我市尚无一家企业进入国内服务业500强。
(5)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政府的服务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和明确;一些不当的收费检查、评比等活动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6)服务业人才还比较匮乏。尤其是创意设计、文化、金融服务、咨询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储备严重不足。
3 促进洛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应对措施建议
(1)要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识。意识决定一切,有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识,才会付诸行动。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我们认清发展形势。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实现节能减排硬约束要求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城镇化的强大动力。洛阳能不能实现科学发展,能不能做到加快发展,能不能走在中原崛起前列,服务业是非常重要的“一翼”。洛阳是工业城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真正把服务业工作作为洛阳发展的“推进器”,切实抓紧做好。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抓住发展机遇。当前,全球经济正在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2008年我市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这正是服务业全面加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起点。我们必须突出抓好载体,通过抓服务业产业园区、服务业重点企业、服务业重点项目等加快发展服务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让服务业在良好发展环境中“一路高歌”;突出抓好服务,通过各方努力,齐心协力让服务业“长高长大”。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开放的理念。要敢于创新,以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路破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进一步推进服务领域的改革开放,鼓励外来资金投资服务业,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服务企业;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
(2)结合洛阳实际和当前现实,促进洛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应对措施建议:
一是积极发展物流业。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企业集聚区,细化产业分工、整合资源,培育技术手段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同时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重点支持中储物流园区和大一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洛阳公路口岸、高新区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经济开发区、洛阳客运南站物流园区等项目。
二是加快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业。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务,重点发展软件开发外包、研发设计外包等;支持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发展软件开发、研发设计、业务咨询等服务外包业务;推进经济开发区呼叫产业园及河南移动客户服务中心(洛阳)和洛龙科技园软件园等服务外包项目建设。
三是大力培育科技服务业。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专业化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和工业设计等;加快技术开发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以科技咨询业、技术贸易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业等为发展重点,加快科技服务机构的社会化、网络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步伐。
四是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培育和发展符合我市特点的文化产业和演艺精品,扶持文化龙头企业、文化演艺团体,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办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小破孩”博物馆、西工区王城广告创意产业园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五是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围绕新农村建设,抓好种苗、农技、市场服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壮大区域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搞好农产品、农资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完善的农村流通市场体系;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合力支农。
六是扶持发展居民服务业。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卫生服务、老年服务、商业服务等行业,培育形成一批社区服务品牌企业,建设网络化、专业化、配套化的社区服务体系;扶持培育品牌物业公司,带动物业高水平覆盖。
七是加快发展新区服务业。加快新区高中、医院建设;大力发展新区公交体系,增开公交路线,增加运营班次和时间;在新区增设移动、网通、邮政、广电、银行储蓄、医疗卫生等服务网点,方便居民生活;加快发展新区文化娱乐业,丰富新区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迟树功.发陈胜现代服务业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河南大学校内科研基金项目。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发展 现状及思考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204-03
一、前言
现代服务业是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当今世界,经济的繁荣与竞争能力的高下,不仅取决于资源、资本、生产规模,而且更体现于知识、科技创造性地运用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能力。这个阶段的服务业,不再仅仅是第一、第二产业的有益补充,而成为推动其他两大产业向更深、更广发展的重要因素,打开了产业发展的全新空间,并越来越占据着主导作用。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无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江苏省无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中国乡镇企业的诞生地、吴文化的发源地,近代以来就以其繁华富庶被誉为“小上海”。改革开放后,其中服务业的发展给整个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活力。
1.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无锡城市的发展基础因工商业而立,积累了深厚的工商文化,奠定了全国重要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从明末起,无锡就有米码头、丝码头、布码头、放款码头等9大闻名全国的繁荣市场。其中布码头年成交土布1000万匹左右,除销往国内各地外还远销东南亚;米码头在上世纪30年代成交量高峰期达1300万石/年,居全国四大米市之首。通过商业资本积累,无锡出现了荣氏、杨氏、薛氏、周氏、唐氏等民族资本集团,奠定了无锡民族工业基础。工业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又转过来改造商业形态,使传统商业的经营品种、经营方式、组织结构、交易机制都发生了新的变革。分工细化,新业衍生,无锡工商业首次出现了同业公所、交易茶楼、仓储堆栈等新市场交易形态。商业支撑工业,工业改造商业,近代无锡出现了工商共生共荣、百业兴旺的新局面,体现了“顺应时代、吸纳扬弃、中西融合”这一无锡工商文化的本质特征。历史性的发展累积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百年工商的历史养分激励无锡人抢抓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机遇,无锡现代服务业出现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呈现“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显著优化、现代服务业明显增速”的特点。
发展环境随着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鼓励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上入世过渡期届满,服务业市场即将全面放开,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首先,无锡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明确了六大重点,同时在进入门槛、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方面制定了详细政策。其次是规划先行,除了在“十二五”规划中把服务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还抓紧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空间规划的编制,推进现代服务业“三港”、“三沿”、“九大集聚区”以及“十五个特色街区”规划编制。第三是建立服务业重大项目挂钩联系制度。第四是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国际合作,提升无锡现代服务业水平。现代服务业专项规划,描绘出无锡市将积极打造产业高度融合、集群化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形成“一高地、四中心”,为无锡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区域结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上海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国际经济、贸易、航运、金融中心,龙头地位进一步凸现。更好地依托上海、接轨上海,将成为无锡服务业发展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宝贵契机。无锡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速,以及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苏南国际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无锡在沪宁线的枢纽地位更加凸现,在长三角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强化。现阶段,无锡已由地域接轨向交通基础设施接轨转变,由单纯的产业接轨向产业和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全面接轨转变。无锡与长三角各城市一体化的服务产业和市场,正在形成合理分工、错位竞争、共存共赢的发展格局,这又将为发展无锡现代服务业带来极大的机遇。
2.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产业结构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国际经验表明,服务业的比重曲线呈一种“哑铃型”的态势,就是“低也高、高也高”,即工业化水平低的时期比重较高,随之有所下降,到工业化水平高的时期比重再次升高。当前无锡市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也将随之进入成熟阶段的“高水平、高比重”时期。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从而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值比重下降。就无锡来说,制造业成本攀升带来产业竞争力下降,必须用现代服务业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新的低成本支撑。通过在制造业中融入服务经济的元素,增加产品的服务功能、技术含量和文化性,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工业制成品的附加值,提升产业内部层次,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高对无锡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级,走出一条适应无锡制造业成功转型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由投资推动的,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则不强。如果增长靠投资推动的状况不改变,消费率长期偏低,会使快速增长的投资最终失去需求的支撑,持续长期的增长格局亦将难以维持。服务业是面对生产、市场、人民的直接消费产业,在需求链上处于末端,属于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有直接拉动作用。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建成,居民消费逐渐由商品性消费为主转变为非商品性消费比例扩大,由生存型消费转变为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消费层次提升与消费结构转换必将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市功能的提升。随着经济的发展,无锡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带来消费能级的上升,新的消费热点与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和扩大,教育、投资理财、旅游、文娱、保健等服务性消费比重将成为拉动经济的新亮点,必须用现代服务业为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供多样化选择。同时,无锡城乡民众创业热情高,现代服务业必将为“富民优先”开辟广阔的创业途径。促进服务业发展有利于推进城乡居民和谐就业、和谐创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经济发展模式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优势,无锡自然资源匮乏,必须用现代服务业为经济结构调整建立节约型产业模式;无锡经济总量大、环境容量小,必须用现代服务业为可持续发展创造绿色增长方式。因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缓解无锡市当前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3.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实问题。从无锡的现实来看,无论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和经济国际化,还是落实富民优先、科教优先、节约优先、环保优先的方针,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都需要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因而,进入“十二五”,无锡全市上下对加快服务业发展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关注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推进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服务业发展的氛围空前浓厚。
服务业规划落实力度加大。在服务业规划“335915”工程即服务业“三港”(空港、水港、信息港)、“三沿”(沿江、沿湖、沿路)、“五大市场集群”(纺织服装、粮油、农副产品、不锈钢、小商品等市场集群)、“九大集聚区”以及“十五个特色街区”等35个服务业重点领域空间布局规划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无锡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编制完成了《无锡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无锡市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无锡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
服务业集聚发展势头良好。无锡有7个服务业园区被批准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数量占全省的1/7强。目前这些集聚区建设进展顺利。中国江南现代产品市场集群中,东方国际轻纺城和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城目前运营良好。总投资6亿美元的深港国际服务外包基地项目,重点引进软件、研究开发、实验室、技术支持等外包服务产业。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新增设计及相关企业60家,使入园企业总数达到280多家。
服务业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无锡进一步加大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先后赴日组织召开无锡创意产业及软件外包(东京)合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无锡现代服务业及服务外包(北京)说明会后,在香港举办无锡高端服务业经贸招商说明会,重点推介总部经济、创意设计产业、服务外包产业、现代物流产业、金融和中介服务业、酒店会展业等六大领域,九龙仓增资、深港国际服务外包基地、火车西站物流园区铁公水联运项目等一批项目签约。
服务业贡献份额不断提升。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增强,2010年无锡市服务业从业人数达到12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8%。服务业税收增长较快,2010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地税收入80亿元,比上年增长18%。服务业已成为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
应该说,无锡正在努力构建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的服务型大都市,服务业的发展进步明显。但在为无锡市服务业发展取得良好成绩加油鼓劲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无锡市服务业发展与经济结构现代化的目标比,与完善城市功能的要求比,与企业与群众的需求比,尚未走出“小”、“低”、“散”的传统格局,服务业总体上仍然爆发不足、支撑不力,发展增速不稳定。百年前,无锡因民族工商业闻名;百年后,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传承了民族工商业的工业部分,而广义的“商”、也就是服务业的发展却后继乏力,与世界发达地区相比,无锡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短腿”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结构失衡,发展不完善。目前无锡市服务业结构不完善、品种不丰富、规模不大、档次不高。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偏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交通运输、批零贸易、餐饮业发展较快,金融保险、教育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落后。从横向看,服务业结构不完善,专业服务市场、特色服务市场、新兴服务市场没有形成;从纵向看,服务业链条不长;从量上看,服务品种不丰富;从质上看,服务业的科技含量不高。
二是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竞争力不强。无锡市服务业企业单体规模较小,服务水平较低,品牌知名度较弱,尤其缺乏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响当当知名度的、在地区乃至全国占有主导地位的大公司、大集团。智力型服务比重低,劳务型服务比重大;高端服务比重低,低端服务比重大。
三、无锡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
服务经济主导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服务业的滞后,有可能成为制约未来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但无锡市现代服务业与世界的差距,亦让我们看到了其巨大的发展空间。
1.创新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目前无锡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然而,在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的过程中,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的过程中,在具体的行动实施中,我们都面临着怎样确定和选择导向。无锡现代服务业的立足点是无锡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着眼点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1)规划启动。服务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无锡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无锡市村镇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完成的《无锡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无锡市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无锡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旨在衔接平衡服务业与第一、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又促进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生产业和生活业的协调发展。要以规划引导市场、调控市场,明确今后发展的重点,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
(2)产业联动。发达的工业和农业经济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前提。以生产业为突破口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可以反哺一、二产业,提升第一、二产业的竞争力。因此,根据无锡市实际,要坚持“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制造业提升,一手抓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良性发展的互动机制。
(3)载体推动。要围绕无锡市三大支柱产业,突出抓好物流中心等各类服务业载体建设,促进生产业的发展提升,加快形成“功能定位明确、发展环境优良、开发模式领先、布局结构合理、投资主体多元”物流业发展格局。同时,培育和发展以仓储、配送、运输、信息等配套运作的规模型物流企业,为制造业的提升提供配套服务。
(4)重点带动。无锡服务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无锡城市功能较弱、特色不明,应该把以重点片区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战略。重点片区的发展对周围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围绕发展生产业和新兴服务业,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一批具有地方比较优势、产业带动性强、能够产生品牌示范作用的服务业重点片区,对于抓好现代物流基地、技术创新平台、软件聚集区、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重点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业。步入服务经济时代,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制造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原先依附于生产过程的生产服务环节从制造企业中独立出来,形成一大批新型的生产行业(指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围绕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双轮驱动”、互动发展,无锡当前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业。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无锡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加强物流资源整合,推进物流公用信息平台的应用推广,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型物流企业,建设一批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培育发展技术手段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借助临港新城、无锡机场等功能载体,加快发展口岸物流、空港物流、保税物流,努力把江阴港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把无锡机场建设成为苏南地区重要的区域机场。加快无锡物流信息平台的推广和应用,以社会化、专业化、高效化服务促进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业务、后勤保障的分离,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二是大力培育科技服务业。建设和完善功能性载体,引进和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机构、工程技术中心,加快科技中介市场的规划发展,重点加快信息、软件、创意设计等产业方面的发展。充分发挥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无锡软件园等产学研相结合的孵化载体的作用,积极发展自主研发、工商设计、技术交易及评估与咨询、知识产权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技术服务业,努力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三是提升发展商务服务业。抓住省发改委组织编制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制定配套政策的机遇,依托九龙仓、世贸中心等大型项目,吸引咨询、会计、法律、会展等国内外高端商务服务企业入驻,提升无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充分利用国内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契机,引进国际著名的金融机构,提升无锡市金融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努力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平台,填补国际投资、会计法律、科技中介等商务服务空白。力争形成种类齐全、功能完善、分布广泛、运作规范、与国际接轨的商务中介服务体系,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平均递增10%以上。
3.大力培育产业带动力强的新兴服务业。国际上服务业有140多个门类,而无锡有许多领域涉及得还不够,许多新型业态没有引进,许多新型业态还没有形成气候。要结合无锡城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升功能的实际需要,多角度、多思维查找发展差距,挖掘发展潜力,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旅游度假以及职业教育等新兴服务业。
――创意产业。建立以高校为基础,以工业设计、动漫产业为特色,以IC孵化基地、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无锡软件园、太湖国际科技园、太湖数码动画影视创业园等为载体的区域性创意设计中心。借助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开展与区域内企业的配套协作服务。通过内联外引,带动和增强区域研究与开发力量,走出一条具有无锡自身特色的研发新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培训,通过开展动漫设计、游戏制作、模具设计、会展设计、广告设计、数控编程设计等多方面的职业培训,建立高技能的职业人才队伍,奠定研发和技术服务基础。形成有无锡特色的工业设计和创意研发基地,在苏锡常地区率先建立知识型服务高地,基本建成现代创意设计中心。使无锡创意产业成为无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及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业。搞好山水文化旅游线及蠡湖地区、马山地区、太湖山水城地区的开发与建设,积极规划建设太湖水景公园,形成环太湖旅游休闲观光带;加快惠山古街建设、充分挖掘古运河、梁溪河历史和民俗内涵,着力构建人文旅游板块,形成既有江南水乡气息,又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观光旅游带。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和品牌,积极培育组建规模化旅游企业集团。进一步提高游客在无锡的逗留时间和人均花费等指数,全面提升旅游经济运行质量。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一步构筑大旅游格局,全面提升无锡旅游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招徕力和竞争力。使无锡成为宜人宜游、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旅游度假胜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山水名城和休闲名城。
――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财政支持,形成政府主导、依靠行业企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办学格局。整合全市现有职业教育资源,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建设无锡(藕塘)职教园,扶持和培育一批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并重、产学研相结合、中高职教育相衔接、中外合作办学相配套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并依托职教园区的发展,加快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公共实训基地。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形成职业教育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建成全国一流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成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公共实训基地。
4.全面提升直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的传统服务业。
――现代商贸业。适应社会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商贸业,大力推广现代商业营销理念,发展连锁经营、制、配送制及电子商务等新型商贸流通业态。引导本市企业与市外企业合资合作,以品牌专卖店、专业店、大型综合超市和仓储式商店等高成长型业态开拓市场。完善商业网点规划布局,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为骨干,以连锁超市、专卖店、便民店为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销售网络。支持品牌餐饮企业做强做大,提升水平,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餐饮龙头企业。积极构建区域特色鲜明、经营业态丰富,营销模式新颖、城乡发展协调,服务于人民生活、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商贸新格局,把无锡建设成繁荣繁华的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
――专业市场。依托无锡现有的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城、东方国际轻纺城、无锡粮食批发市场、朝阳农产品市场、南方不锈钢市场和无锡国际招商城等商品市场的资源优势和制造业行业优势,组成纺织服装、粮油、农副产品、不锈钢和小商品“五大市场集群”。加快规划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地区性大中型产品交易中心和专业市场,并积极培育其它新兴市场,形成以地方专业市场为基础、区域骨干市场为龙头的多功能、多层次市场体系,大手笔规划主营业房、仓储区、物流区、大卖场、精品馆等平台,努力营造当前国际流行的“一站式”购物环境,逐步把无锡建成“市场大市”。
――社区服务业。强化服务业的社会服务功能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要引导服务业重心下移,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探索社区服务运作模式,提高社区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设方便、快捷、优质、人性化的社区生活服务圈。合理规划建设一批门类齐全的连锁便利店、代办服务点、便民早餐点等社区商业网点,重点加大对龙头家政服务业的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业,建立完善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规划建立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服务支撑体系,建成能满足不同需求的街道及社区系统,服务方便社区居民,打造方便、快捷、优质、人性化的社区生活服务圈,提升社区服务业品牌建设。积极开发社区安全保卫、卫生清洁、公共环境绿化、公共设施维护等公益性岗位,引导和帮助更多的“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同时要发展非盈利组织、志愿者组织的义务服务和居民互动服务。
(未完,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