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教学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护理教学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护理教学的概念

临床护理教学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基础护理教学;护理专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32-01

0引言

护理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备护理理论知识和创新思维的高级护理人才[1]。护理学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学科,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掌握各项护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但随着护理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应经不适应临床护理的需求。基础护理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基础护理教学内容过于简单、理论知识和实际需求不符等,很多学生对基础护理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理论知识强、操作能力差的情况也非常普遍。如何改变传统的基础护理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需要护理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对基础护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1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1.1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基础护理教学中应该以人为本,向学生传授基础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临床护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同时基础护理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教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缺乏正确的认识,很难在教学过程中正确传道授业。目前各种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和护理器械不断更新,如果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很难满足时代对护理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基础护理人员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认真研究教材并且查阅大量资料,分析教学中的重难点和考点,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运用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因材施教进行教学

基础护理教学中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护理教学的学制分为两年制、三年制和四年制三种,从应试需求来看,有些是为了顺利毕业,有些是为了获得护士职业资格证。这些学生的年龄层次和基础不尽相同,但都需要学习基础护理这门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既要保障教学中知识的系统和全面,也要注重讲解清晰、逻辑合理,体现出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1.3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基础护理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但临床实践中的变化很多[2]。基础护理教学虽然注重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设置一些假设和干扰因素,引导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结合具体病例进行临床实践。例如,在基础护理中讲授“病人环境”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不仅需要从概念的角度分析环境和护理之间的关系,也需要结合物理、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相关概念。

2创新基础护理教学方法

2.1传递接受的教学法

基础护理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所谓传递式教学就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讲授新的内容,然后进行总结归纳,做到温故知新。教师可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运用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如果单纯强调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并没有什么新意,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和设置悬念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如何静脉输液”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例如“你们在打点滴时有什么感受?”“怎样进行静脉输液比较规范?”等,通过提问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思维。

2.2引导发现的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即称为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引导发现的基本模式是提出问题,进行假设,验证假设是否正确,最后总结规律。例如,在讲授“心脏复苏”相关的内容时,首先提出问题“如何抢救需要心脏复苏的患者?”,之后进行灵活多样的假设,如按压心脏的部位、按压次数等,然后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果并总结规律。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3讨论式的教学法

基础护理教学中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法,就是在课堂集体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多增加一些依靠学生自己感悟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患者生命体征的护理”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这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查询方法查阅相关资料,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标新立异。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4示范模仿的教学法

示范模仿比较形象、直接,也是基础护理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讲授“肌肉注射、静脉输液”等内容时,只能通过示范模仿的教学方式,口头传授并且配合形体演示。教师可以首先示范标准的操作方法,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教师手把手地指导学生,直到全部掌握为止。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应该根据教学需求适当改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进行动手实践,以此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

3结语

基础护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深化护理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应该根据实际教学和临床护理需求而定。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创新基础护理教学方式,以此不断提高基础护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吴芳兰,余丽,应燕萍.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技能考试分析[J].广西医学,2010(10).

临床护理教学的概念范文2

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课程设置在教育学中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哲理的形成、概念框架的制定、培养目标的确立、教与学的方法、评价过程这5个连续的过程。护理课程的设置不仅仅是在字面上理解卫生部制定的护理教育目标而简单地贯彻执行,还应是现代护理观核心内容的具体体现。本文结合当今国内外护理课程设置现状以及趋势等方面内容,对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提出建议和对策,供我系和其他院校参考。

1研究背景

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和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使人们也希望在没有生病时得到健康指导,寻求健康保健的群体扩大,这样大大增加了医疗服务体系的服务范围和任务。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卫生资源的重新分配,使原本已经不足的卫生资源更加紧张,同样也使护理学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丰富和扩展,对护理人才的数量、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教育也出现新情况。面临新任务。因此,要求护理教育进行不断的改革,以顺应社会的需求,其中护理课程设置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2.1 国外现状 国际上护理教育的改革已经为我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总的来看,国际上已经形成了护理独立的和具有明显特色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都明显少于我国,而有较大比例的社会和人文知识;临床专业知识基本是按照人的生命周期设置,并体现在综合课程体系中,这同医疗专业的分类结构有明显的不同;护理专业知识的内容都是按照护理程序组织的,在内容的确定方面,注重对服务对象(包括患者和尚未生病的人)的全面评估,评估侧重的是人对健康和疾病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各个方面),不仅包括对患者患病时的护理,还包括对尚未生病的、但有高危因素的人和家属的护理和教育;护理课程中均有较大比例的精神、心理卫生的内容,以及社区和家庭护理的内容。

2.2 国内现状 护理教育的模式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整体的人的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但国内一些院校护理专业课程目标主要是掌握各科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仍以疾病为中心,没有突出现代护理的观念。仍着眼于传统的纯生物医学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健康服务的需求;课程体系陈旧,多数院校一直延用公共必修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技术的“老三段结构”;护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医疗加护理,较少涉及人的心理、环境、家庭等方面的内容,对人的关怀性学科涉及更少,未能体现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也不能体现现代护理专业化特点;除此之外,中专到大专,大专到本科各层次的课程互不衔接,致使各层次毕业生的再提高教育重复,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3 国内外课程设置特点

3.1 国外课程设置特点 (1)课程设置理念:美国护理课程的哲学概念、职业观念和职业特征非常明确。强调人权、个性和隐私。美国护理协会联合会(从cN)对其护理学院的护理教育规定了标准,具体的课程教育计划由各护理学院根据自己的办学宗旨、专业行为能力和概念框架自行规定。同时成立许多护理团体、组织,经常召开工作研讨会,每个学院组成专门的课程设置委员会。进行两年一次的课程评价。(2)课程设置目标:在护理教育中,积极引导学生将掌握的专业知识、操作技术与蕴涵于专业基础教育中的思维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提高其解决问题和评价事物的能力。(3)课程设置依据:在课程设置上有较大的自主性,制定课程设置的依据主要有教育理念(实际是对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关系性质的认识和定位)、毕业生的特色(各校都力求使自己培养的学生与众不同)、理论模式(美国中、南部学校一般都选择一种护理理论模式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而东、西部往往是多种模式互补)和学校资源。(4)早在上世纪60年代,护理教育中就引入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上世纪80年代就更为加强,提出“缺乏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学生在医学生涯中往往会丧失智力挑战能力和应答这种挑战的能力”。尤其强调加强对学生经济学、伦理学、计算机和判断力、管理技能的培养,所以在课程设置中增设了有关这方面的课程。(5)发达国家课程设置也随不同层次学制而侧重点不同。大专:着重基本护理技能、责任制护士的职能,毕业后获得准学士学位。本科:着重专科护理、重症监护,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着重学习护理理论和护理科研,毕业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6)多数护理学沿用传统与综合的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建立核心课程体系,采用学分制。但学科之间进行适当的综合。充分重视在护理课程设置中体现当前卫生保健的重点与护理实践的变化。(7)课程设置中除了体现各级护理教育课程的系统性,还根据专业需要、社会需求的改变及时开设特色的护理课程。如家庭护理课程、远程教育课程、跨文化课程、护理学发展史课程等,课程中反映时代的变化。(8)在课程设置上自成体系,体现护理学的特色。美国、韩国、泰国大多数护理院校的护理专业课程基本不按临床分科设置,而是按照人的生命周期或者根据人的生长发育阶段设置,与护理学的实践对象相吻合,例如,泰国的护理专业课程包括:精神护理、家庭护理与助产、意外事故与灾害护理、营养与健康、社区健康护理、护理职业发展趋势探讨等;韩国护理专业课程分为儿童护理学、青少年护理学、成人护理学等。(9)课程发展趋势:在未来的10年里,美国护理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卫生保健和教育改革、与医生和其他卫生保健人员的合作、学生毕业后所能取得的成就、人力财力资源的严重缺乏,护理教育者的年龄老化等,这就急需培养出一批稳定的、高层次的和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护理人员和护理学专家,也使得课程设置发生一定的变化,如下:从侧重临床转向社区,从侧重护理管理疾病转向预防疾病,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护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人类整体本质的认识,重视学生在高新技术条件下工作能力的培养。

3.2 国内课程设置特点 (1)课程设置目标:在我国护理教育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较为重视,但是,我们往往将总的目标定位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至于如何将这种思维方式转化为护理专业中解决问题和判断问题的思维能力则缺乏具体目标和详细内容。我国的护理课程设置目标一般比较笼统,往往强调传统的“双基”,较少意识到当代社会的需求及必须发展的护理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2)课程设置依据:我国的课程设置的依据基本上是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的要求和基本一致的护理专业各层次的培养目标。当前有部分学校尝试用

国外护理理论模式构建课程。(3)课程理论体系、课程设置不完善:我国现有的高等护理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恢复以来,理论体系不完善,教育目标不够明确,本科课程设置不合理(医学专业化),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及护理实践涉及较多的人文学科、行为学科等内容方面显得较为贫乏。在职护理人员的继续学历教育(三年脱产大专、电大、夜大、自学考试等)设置的课程与中专教育重复内容较多,对帮助在职护士知识更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个人专业方面的课程教为缺乏。护理教育基本上没有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4)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目前大多是沿用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按照医疗学科设置课程,基础医学课在课程内容上沿用医学教育的内容体系而且比例较重(尤其是五年制本科教育),护理专业课程(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的内容组织基本上采用疾病加护理的模式。突出地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护理;重学科,轻应用;重专业,轻人文;重形式,轻实质。(5)课程发展趋势: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应按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及护理学科发展的要求来设置,围绕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摆脱医学专业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据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和使用性来设置课程,以适应护理模式转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培养的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适当缩减某些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增加社会、人文学科;增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有护理专业特色的新课程;增加实践课时,早期接触临床。

4 建议

4.1 强化培养目标 根据对人、健康、环境、护理、教育、学习的概念来指导课程设置,突出护理,突出专业培养目标,淡化学科界限,增强课程间联系。教材应紧随临床实践的发展,不断更新护理知识体系,应用国外护理教材必须结合我国护理领域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国民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这样才能广泛推广应用,促进护理教育的发展。护理课程的选择和组织应从培养目标出发而不是过分考虑原有学科的完整性。应根据培养目标,根据“整体和综合”的原则,按照护理专业的特点将原有的课程进行有机的重组,使之融合为新的与护理专业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同时必须注重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等各个环节的一致性。

4.2 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培养 护理课程安排应注重学生的临床实践,注意处理好学科理论教学与临床、社区实践教学的关系,适当增加专业课课间见习时数,使学生尽早接触实际,培养其探索意识,提高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建立和加强学生对社会和专业发展的责任感,在社区实践中与人和谐相处与合作,培养健康的心理及情绪。

临床护理教学的概念范文3

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课程的核心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处理问题能力,不断创新与探索,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在临床中。案例教学主要是以相关的案例情景作为教学材料,结合课程教学的思想,使学生了解与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处理问题能力。因此,研究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案例教学;基础护理教学;应用

在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从临床实践活动出发,设计具体的案例情景,在教师精心指导下,通过讨论、回答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总之,基础护理教学的核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操作中。因此,如何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使案例教学应用于临床教学是非常关键的。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与作用

(一)概念

案例教学主要是结合课程主题,采用相关的临床案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讨论完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总之,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一个实际的案例情景进行描述分析,引导学生在特殊的情景中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案例教学应用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可使学生通过一些情景案例,充分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相结合,为以后打好基础。第二,教师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使课堂讨论形成的不同观点碰撞出火花,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思辨和表达能力,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师生的双向交流,从而大大提高基础护理课堂质量。第三,通过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处理问题能力。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案例进行联系、分析与思考,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与拓展,开展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总之,传统案例教学的方法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充分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在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处理问题及实践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实践能力。使案例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提出问题

教师要根据知识的特点选择典型病理,其关于基础护理方面的病理要充分满足教学环境的需求,使学生充分了解该基础护理课堂中的重点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开始的几分钟时间,通过声音与文字的方式将重点知识充分呈现出来,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一定的巩固。比如:患者为张某,患有支气管哮喘疾病,呼吸比较困难,病人非常焦虑。针对该案例,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作为护士,应该如何采用相关措施来解救患者?采取卧位的目的又是什么?

(二)分析实际案例

在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提出案例问题之后,要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同时还要纠正学生在表现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动作上的不足。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扮演护士,教师可扮演患者。在此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护士问病人:“您这样躺着舒服吗?”病人“:挺好的。”让学生知道怎样表达自己。

(三)讨论案例

学生在学习护理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要求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组织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和同学及时沟通与讨论自己的意见。另外,每个小组在代表发言的时候都可以结合相关案例,取其精华,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相互谈论。

(四)总结案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各种有针对性的意见进行总结,补充学生的观点。并要求学生在课堂讨论结束之后,针对案例写出自己的总结和心得体会,并总结在课堂上不明白的问题,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知识有较系统的掌握。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很关键。且案例教学的方法、讲授知识的方法并不是统一、固定不变的,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案例教学才能得到更全面的推广和应用,才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领,姜小鹰.护理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2(1):4-6.

[2]王磊,温雅,杨柳娟,等.PBL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推理与决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11(22):5-7.

[3]高洁,郭艳阳.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8):119-120.

临床护理教学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外科护理 教学改革 措施

一、护理教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护理是外科护理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护生将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病人的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是使护生获得专业护士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护理教学还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

1.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单一

大多数教师还沿用传统而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只注重知识灌输,不注重技能培养

偏重死记硬背、照本宣科,导致学生质疑能力差,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3.教材内容繁多,学时紧

为完成理论授课任务,实验课学时偏少,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4.临床见习时间少

即便按教学大纲要求实施了,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二、提高护理学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改变重传授知识,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思想,加强基层知识、基础理论的传授,同时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上,以增强将来从事护理工作的适应性。

2.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临床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带教模式,将护理学理论与教育学理论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让外科基础理论和临床工作相结合上。应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同学兴趣;学生主动发言,分享信息和感受;应用PBL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辩证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将导读、导思、导议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外科护理程序进行带教,并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学习的思维情绪和智力活动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智力,学会学习,提高独立思考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优化教师队伍

要求担任临床护理课程教学的人员应当是双师型人才,不但要具备教师资格,还应取得相应执业资格。不但熟悉医疗知识、精通护理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为适应现代教学思想的要求和新医改政策,从学校到教研室,都要高度重视临床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轮训教师,教师要到临床进修学习,掌握丰富的临床经验。

4.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逐步树立以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学生成绩评定综合化,把期末考试、平时测验、社会实践、动手能力、学习纪律、课堂发言按一定比例综合记入学生成绩。

5.加强实践教学

学生是通过观察自己带教老师的示范行为,最初理解而建立对护理工作的概念。良好的示范有助于帮助他们认识到护理工作的严肃性,养成求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学校要大力支持、重视临床科目见习教学,开展医院与学校技术协作,把外科的临床见习任务交给医院外科护理部协助完成,充分发挥医院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让学生早接触临床,多接触临床,使他们从感性上了解外科临床工作的概况,了解医院、医师对患者应负的责任,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使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更加鲜明、具体,从而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责任心,并激发他们学习护理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结语

护理是一门综合性质的实践性学科,在新医改政策的导向下,要提高护理教学质量,需不断完善护理临床教学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称职的带教老师,利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通过综合全面的评估,加强对护理实习生的目标培养,使其成为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临床护理教学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 专科;护理;教育模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99-01

护理专科教育属于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培养医疗临床护理护士。根据我国社会保健事业的发展要求,综合考虑现阶段我国护理专科教育模式,应大力改革我国的专科护理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方式及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校教育与临床教学之间的关系。

1 专科护理教育的社会需求

相比于社会的发展水平,我国的护理教学工作相对落后。而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护理教育只是一种职业教育,而与学科无关。这样的观念对我国护理专业的教育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且现阶段我国的护理力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医疗的需要。

随着新的医疗体系的成立,护理观念也在逐渐发展,现代的护理观念要求护士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方面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场所更是扩大到家庭、社区等地方。因此,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对其基本医学素养及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我国专科护理教育模式的改革

2.1 明确办学指导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对于医学院的教学管理方面来说,明确其办学指导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医学院的办学过程中,要对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有清晰的教学模式。同时,注重将现代教育观念融入到高等护理教学模式中,保证高等护理教育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将人文文化与科学理论相结合,实现知识教育与创新实践相一致,并以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我国专科护理教育的基本前提。

2.2 稳步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2.2.1 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正在逐步增强,但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包括人口老龄化加剧等社会问题,器官移植等伦理问题以及克隆技术等法律问题。这些问题同样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一方面掌握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宽自己的知识渠道,对人文文化有一定的掌握,另一方面培养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而为了实现上述护理人员的培养要求,就要对专科护理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合理的调整,完善现阶段的教学模式,调整教学课程设置,使护理教育逐渐摆脱对医学教育的依赖。

2.2.2 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 ①拓宽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在专科护理的课程中,加入能够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的心理学及伦理学等学科,以免护理实践脱离人文科学的辅助。②加强工具课程教学。在专科护理课程中,加入计算机及英语等科目的学习,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英语的学习课时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英语等级考试。同时,将语文、数学等学科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合理调节护理专业的学制短与负担重之间的问题,而且督促学生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为以后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③突出护理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学课程的学习,采用最新的教学教材,在临床专科教学过程中提倡少而精的学习方式,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心理教育方面的培养。④注重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在专科护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急救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一定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同时加强对社区的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大大降低病人的住院率。

2.3 加强教研室的建设工作 根据我国专科护理的教育模式,要打破由专职教师组成教研室的模式,启用创新性人才,举荐素质高、能力强,并有强烈责任心的护理人员作为教研室的主任,大力推进专科护理教育的模式。同时,各教研室还要从护理专业的教学任务出发,组织编写与专科护理教学工作相适应的教学大纲。

为了保证专科护理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教研室要督促任课教师对上课内容提前准备,更新护理专业的知识及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新型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等,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直观、更清晰的体会。同时教师对自身的知识储备及时更新,增加课程的知识量。

2.4 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为了满足我国专科护理教育改革的要求,需要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要求教师知识储备丰富、创新能力强,且综合素质高。这就要求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临床护理经验的护理骨干充实师资力量,发挥其特长,传授自己的护理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另外,还要着重加强对现有护理师资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同时,以护理专业的教学需要为前提,定期对教师进行组织培养,以便逐渐适应发展迅速的护理教育方面的改革。

2.5 加强学生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了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专业的人才,就要不仅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同时使学生尽早与患者接触,熟悉医院的治疗流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增强学生的护理技能以及对护理工作的认识。

2.6 加强生产实践教学管理 在专科护理教育过程中,实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要求教师必须编制完整的实习过程任务书。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需要带教教师、医院主任及相关病区的负责人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实习辅导,制定出详细的考察标准,帮助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合理的评价。

2.7 全方位为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空间,塑造高素质实用性护理人才 为了护理专科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老师要大力支持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得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针对护理专业的知识,举办一系列的知识竞答活动,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学生的反应能力,开阔视野。

3 结束语

护理专家概念在我国已经有二十余年的发展时间,全国各地在关于专科护理教育方面的人才培养及管理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由于当前护士的学历较低,学科发展还是不够完善,因此我国的专科护理教育模式仍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但是近年来大部分的专科护理教育项目逐步得到完善。由此可看,随着护理人员在护理教育模领域的不断探索,我国终将实现一套完整的专科护理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晓杰,沈宁.对我国专科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概念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06(05).

临床护理教学的概念范文6

Abstract: Evidence-based nursing education model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eaching, changes the nursing students from passive acceptance into active designers and participants, stimulates learning motiv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and is helpful to develop evidence-based think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of nursing students.

关键词: 循证护理;护理教学;应用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nursing education;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255-01

0 引言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20世纪90年代随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建立的[1],它是循证医学的重要分支,意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学”,可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的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原理,将三者完美的结合,制定护理措施,其核心是以最佳证据为基础开展护理工作[2]。近些年,医学教学模式在理论上始终强调要重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因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限制,以经验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仍贯穿于护理教学中[3]。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们在学习中逐步建立起以实证为基础的循证护理思维模式,能够了解并掌握有关循证护理的技能,我院将循证护理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 教学对象

选择我院2009级涉外大专护理班,78人,年龄18-21岁,学生均已学完医学基础课程、计算机及文献检索。

2 教学方法

2.1 学习循证知识,培养循证意识 在护理带教中,首先向护生介绍循证医学、EBN的概念、方法,使护生明确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仅需要运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为患者服务,同时还可以根据文献报道、杂志、互联网或向专家咨询等其他途径获取证据,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个体化服务[4]。

2.2 循证护理的实施 在《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中选择部分内容进行循证护理教学和实践,如危重病人的护理。①提出循证问题。根据病例,详细描述危重病人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护生能够合理地利用医疗护理资源,结合临床医学知识掌握病例中患者现有的或潜在的不健康信息,确定护理问题。在此过程中,针对本章的教学实习要求,对危重病人病情急、变化快、护理难度大、工作任务繁重等提出循证问题。②寻找循证支持,获取最佳证据。在确定护理问题后。指导护生证据的获得可以通过国内外医学文献报道、PubMed、CNKI知识网络服务台数据库等途径。带教老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识、经验水平提供给护生相应的证据。③循证观察。带教老师要和护生一起分析、评价收集到的每一项证据,并因病例中的不同对象分类和探讨,以获得最佳的、可信的、实用的、真正可以服务于患者的证据。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灌输给护生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理念。④应用最佳证据,提供最佳护理。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指导护生根据病例中描述的患者的情况将最好最新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确保护理工作科学、高质量地完成。也让护生们了解应用最佳证据的过程同时就是EBN实践的过程。

3 评价方法

3.1 学生的期末理论和技能操作成绩。

3.2 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采用笔者自制问卷对护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获取信息的相关技能、自学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循证意识等。

4 结论

4.1 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将循证护理教学模式应用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更加全面、更加清晰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不断地查找资料、广泛阅读,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也得到了巩固,记忆更长久。EBN教学模式使学生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4.2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EBN的新观念要求护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现有的实践模式进行重新评估,寻求证据,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最新信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善于运用最佳证据来解决实际问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可以不断改进、不断提高。EBN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具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学会了用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增强了创新能力。另外还有利于提高护生护理研究的能力。应用循证护理护生必须具备医学及护理的基础知识,评价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及一定程度医学统计学、计算机、网络等知识,所以能全面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

4.3 利于培养新型护理人才 现代护理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符合医疗所需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具有较强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及具有较新护理观念的新型人才[5]。循证护理教学模式过程中始终贯穿这一培养目标,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医学与护理学的迅猛发展,医护人员要能利用网络资源检索生物医学文献,并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这是高等护理专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护理教育中通过实施EBN教学模式,拓展了护生们的学习思路,训练了护生的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数据检索及评价文献能力。对于培养护生的临床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家良,刘鸣.21世纪的临床医学:循证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胡雁,扬英华.关于“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45.

[3]王斌全,李洁.循证护理的发展.护理研究,2007,21(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