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安全专题教育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安全专题教育总结范文1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已成为企业和个人关注的重要问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2021,欢迎大家来阅读。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1我校根据相关指示,通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技能,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号召大家来共同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我校积极响应,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网络安全宣传教育的活动。现将我校宣传活动总结如下:
一、统筹把握活动规划
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主持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议,共同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并成立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保障活动的正常有序的开展。
二、切实保障活动落实
我校在校内张贴“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主题海报,让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有初步的印象和认识。其次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分发网络安全宣传手册,并组织学生共同学习网络安全相关知识,并要求学生回家后将所学到的网络安全知识与家长分享。这既让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还让学生在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同时得到了巩固。除此之外校广播站也会在课间播放些网络安全相关的小故事,增加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了解。
三、总结检验活动效果
我校以班级为单位,召开“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及“争做网络文明好少年”的主题班会,班会课上就网络安全问题举行知识小竞赛,以及争网络文明好少年主题演讲。通过知识竞赛不仅可以了解同学们学习网络安全知识的情况,还可以让同学们在知识竞赛中进一步的巩固所学。通过主题演讲,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的落实网络安全问题,争做网络文明好少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来联络感情、了解讯息、完成工作、实现梦想。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网空间也日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可是在网络惠及大家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不断涌现,病毒木马破坏盗取我们的文件系统,黑客攻击,一些谣言虚假的信息肆意传播以及数量不断增加的网络诈骗犯罪等等问题,给我们广大网民的信息安全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开展,可以让人们认识到这一问题,对网络安全的普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校在“网络安全周”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加强了网络安全的宣传教育,提升了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基本技能,增强了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为网络安全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2为深入贯彻国家、省、市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部署,根据县委网信办要求,我镇举办了住建领域“法制日”活动,组织全县住建系统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切实做好住建领域网络安全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月活动,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网信事业发展理念,是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组建专班,并对活动精心策划,周密部署,结合行业部门和单位实际,开展体现有特色的网络安全宣传活动。
二、结合实际,形式多样
1、利用中心组学习会、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每月主题党日活动,持续宣传学习关于网络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批示和相关法律法规;
2、利用led电子屏、网站、qq和“村社工作群”微信开展宣传,办公室整理汇编了《网络安全常识》一期,分发到qq上共大家阅读学习,大力普及网络安全知识;
3、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大家知”网上学习和“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组织干部职工主动学习网络安全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了解目前网络安全方面的动态信息;
4、在精准扶贫活动中开展公益宣传,宣传普及网络安全常识,倡导依法文明上网理念,引导大家树立“网络安全人人有责”意识,争做“四有”网民。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认真落实“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这一主题,突出行业延伸,切实做好活动动员,限度吸引干部职工和社区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媒体和五位一体平台作用,创新形式,丰富资源,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3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要求,增强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县融媒体中心认真安排部署,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开展了主题宣传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为切实抓好这次活动,自收到相关通知和活动方案后,融媒体中心召开会议,对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作了详细部署。明确了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职责,会后中心副主任及综合办主任转发了关于开展好《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通知进行再强调再落实,传播部进行再传达,强化全体职工对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网络安全宣传
为确保宣传周活动不走过场达到预期效果,融媒体中心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了活动取得实效。成立了以融媒体中心主任为组长的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开展拟定本次活动宣传活动方案、部署工作、组织协调等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各负其责,负责督导分管科室,全力按照下发方案的相关要求,开展好此次活动。
三、宣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一)新媒体方面
1、针对活动的目的意义,在新闻微信公众号醒目处开展“网络安全为了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宣传。
2、制作网络安全宣传周预告片,制作H5在朋友圈和社群转发。
3、在公众号《自觉维护良好网络环境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等6条相关信息。
4、在抖音《呆萌版的非遗为网络安全代言》等2个短视频。
5、在APP首页显著位置开设“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链接,目前共刊载和转发网安周相关信息10条。
6、组织全台网络使用情况摸底调查,对可能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二)传统媒体方面
1、在《新闻》播出新闻《我县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全县各基层学校积极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2条。
2、制作并播出公益公告2条。
经过此次活动,全台干部职工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一是对网络安全教育工作重视程度提高,参与热情提高;二是对网络安全的漏洞得以填补,使办公网络的使用更加安全。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4按照委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我局全力推动、积极组织第三届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宣传周相关活动。通过活动,全面加强了全局网络安全工作,提高了干部职工网络安全意识。依据《关于开展好全区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局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网络安全认真部署全局网络安全意识
为切实抓好这次活动,自收到通知和全区活动方案后,我局召开党组会,对全局开展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宣传活动周作了详细的布置,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职责,会后转发《关于开展好全区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到机关各科室和机关各党支部。要求各科室和机关各支部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活动、集体学习等有效形式,在全局广泛宣传和普及网络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知识,强化全体职工对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为确保宣传周活动不走过场,达到预期效果,我局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了活动取得实效。成立了以局长。党组书记为组长的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次宣传活动的方案拟定、工作部署、组织协调等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各负其责,负责督导分管科室,全力按照区委领导小组和局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做好本次宣传周的活动。
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针对活动意义和活动目的,确定宣传标语为: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
通过宣传栏和条幅的方式公开宣传。
2、充分利用发放宣传资料的方式,广泛宣传网络安全教育相关知识。
3、全局组织统一培训,对干部职工安全使用支付系统以及办公网络进行系统教育,上好网络安全第一课.
4、局党组成员和科室负责人签署网络安全责任书,确保责任到人、到岗。
5、组织了全局网络使用情况摸底调查,对可能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5为大力推进网络诚信建设,提升辖区居民网络诚信意识,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共识,积极营造依法办网、诚信用网的良好氛围,根据上级统一安排,以“网络诚信宣传日”为契机,街道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
1、开展网络诚信网上宣传。
宣传活动期间,街道各社区转发#网络诚信宣传#话题内容54条。除了在社区的公众平台上宣传,社区工作人员在各自的私人网络平台上都了诚信上网的相关内容,让身边的人都动起来,带动整个社会的氛围。
2、开展网络诚信专题讲座。
街道办事处下辖7个社区分别举办网络诚信宣传活动座谈会。组织一些居民,一同学习和探讨诚信网络、清明网络等相关问题。此次宣传学习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推动网络文明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及时的向未成年人及家长等宣传文明安全上网相关知识。呼吁辖区居民通过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自觉抵制虚假有害信息的渗透和传播,以日常中的一点一滴来增强网络诚信、促进网络和谐。
3、开展网络诚信宣传活动。
街道及下辖社区通过电子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传播网络诚信理念,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熏陶,自觉做到文明上网、诚信上网。
4、开展网络诚信宣传网格化专题会议。
组织社区网格化管理员召开网络诚信宣传会议,借助网格员日常巡查,将网络诚信宣传带到居民身边,邀请居民共同参与到诚信网络建设中来。
网络安全专题教育总结范文2
而大学生网络行为活动的依法展开,对网络社会具有指引和保障作用。大学生对网络法律规范的适用主要由网络法律实践活动来体现,即大学生按照网络法律法规规范进行网络行为,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合法的网络权利,积极使用网络法律法规来解决出现在网络世界中的各类麻烦、纠纷。在网络活动中大学生不会主动依法约束自己违法失范的行为,在遇到纠纷时不借助法律反而消极应对,这是致使高等院校网络法制教育困难重重,收效不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一是与网络的特殊性相关,因网络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快速性等特性,造成了司法实践中“侦破案件难、诉讼审判困难、影响消除艰难”等复杂困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适用网络法律的信心。其二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网络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性不健全,个别处存在不一致;高位阶法律侧重比例小;低位阶规范侧重太多,对不良信息行为的执法解释不明确,公众理解不一,导致部分网络行为无法可依。部分高校大学生在传统性网络活动中的守法、用法及承担责任等方面都表现得比较规范,但还有一些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随意性太强,缺失规范性,出现网络行为问题时候,倾向于自认倒霉等非法律手段解决。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问题与安全教育关系
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问题和安全教育联系密切。一方面,加强和改进安全教育,说到底就是要让大学生及安全教育工作者适应时展、变化后的育人环境。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大环境下,网络作为安全教育的新环境,已给安全教育活动带来了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我们必须要借助网络长处,降低、消灭网络违法失范行为,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网络平台教育将会成为安全教育的新手段和新途径。新型的网络平台教育方式与传统安全教育大不相同,对网络行为进行法律安全教育是传统安全教育在工作领域、工作方式及工作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单向灌输为主的传统安全教育变得双向互动,借助网络平台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从而做到了安全教育内容的内化成为现实。最后,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问题和安全教育对策研究中运用了大量法学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而网络行为安全教育的目标也是网络行为法律规范问题教育的目标。所以,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研究本身就具有安全教育的功能。将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问题与安全教育结合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和安全教育创新的重要契机。
三、大学生网络行为安全教育对策
(一)确立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目标,优化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现在的大学生几乎人人玩转网络,虽然他们的网络使用能力很强,但对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却很少涉猎,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比较淡漠。现今,高校校园网络受外来非法侵入现象加重,要想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合理规划大学生涯,必须从学生内因上进行思想突破,让大学生自觉树立主人翁意识,确定网络安全教育目标。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基本是由大学生指导教师承担。但由于指导教师除了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外,还需要处理琐碎日常管理事务性工作,导致安全教育工作出现不少漏洞。因此,高校要加强安全教育教师的建设,每所高校的安全教育教师不仅要熟悉高校安全教育规律和掌握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同时需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高校应结合本校特点,立足实际,有专职、兼职、外聘多样化的方式,组建具有全面系统安全教育背景的专职教师为主力,外聘常年从事心理健康、司法或法学教育工作的兼职安全教师为辅助力量,构筑起一个高质、高效、全面的的安全教育师资力量。
(二)优化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的内容要做好大学生网络安全法律教育,就一定要在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的讲授内容进行科学布置,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按图索骥的阶段,要“守法”意识深入人心。把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如:班会、研讨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并在每一次探讨中总结、归纳。激发起高校大学生们对学习网络法律知识的兴趣,这样就能更好增强他们网络行为法律意识和培养起法律观念。把网络安全法律教育引入到课堂教学,开设网络安全法规选修课。选修课可以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网络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通过教学灌输网络安全意识,让每一个走出校园的大学生都具备掌握网络安全知识,了解国家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从根源上有效防范或控制网络安全风险,促使大学生形成自律的规范。完善相关的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的考核评价,促使安全教育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并将这种评价纳入学生年度考核中,提高安全教育的成效。
网络安全专题教育总结范文3
(一)网络行为的概述
网络行为是指在电子网络空间里发生的人的各种各样的行为活动,这类行为活动虽然所依托的“场域”和“平台”不同,但是正好与人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活动对应起来。又称为电子行为、虚拟行为、上网行为。
大学生网络行为主要有:其一,利用网络交流沟通的社交行为,主要表现在用QQ、微信、陌陌等聊天、微博、人人、facebook等主页、贴吧等论坛。其二,信息查找行为,主页表现在:网络搜索查找与阅读浏览自己有兴趣的资料,获取消息和知识。其三,休闲娱乐行为,主要表现利用网络相关软件娱乐如听音乐、看电影、玩网络游戏。其四,学习行为,凭借网络平台海量信息知识学习,主要表现在网络课堂、网上图书馆、网络学习软件等,其五,消费行为,利用网络平台购买物品如网络购物、竞拍等。其六,网络行为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网络诈骗、黑客入侵、病毒传播、侵犯人格权、肆意践踏知识产权等行为。
(二)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概述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指网络失范行为的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自身在网络应用的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或者谋求自身利益侵犯他人,表现出来的所有违背道德和违法犯罪的法律行为,从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上从网络违背道德到网络违法直至到网络犯罪行为。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是利用电脑病毒入侵、破坏网络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传播网络信息垃圾;恶意诽谤,传播谣言,不健康言论;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诈骗;侵犯他人网络隐私;浏览、下载、肆意传播不良信息,窃取他人商业秘密、人肉搜索,沉迷网络游戏或公开兜售文章、侵犯知识产权等。目前阶段这些行为在大学生网民中不算少数。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法律规范意识、学习网络法律知识问题
法文化和“法秩序” 在网络环境下还没有培养起来,网络违法犯罪惩罚力度不大,还没有建立起来信誉体系和追责体系,法律惩慑和预防效果甚微;有些大学生总以为网络是虚拟空间,所以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地发帖、转帖,为了博点击率,罔顾公序良俗,目前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法律意识还比较淡漠,对其个人网络行为法律性质认识比较模糊,个别大学生存在道德约束自控能力不足,违规的行为相对多,“任何形式的法律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法律意识为引导的自觉活动,人们法律意识的性质、程度、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志”。[1]大学生网络法律规范意识是高校学生内在认同网络法律规范的价值基础之上,能够理性地行使权利,积极主动地服从规则。“法制”意识现今并没渗透到每个人的意识行为中,作为虚拟性、隐蔽性并存的网络,脱离了现实社会的约束,网络活动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力更弱,一些大学生往往难以自我遵从法律。在大学生内部甚至存在着对网络法律规范普遍性漠视,出现的是“学但不用”、“知却不信”、“明知故犯”的不接纳、不认同态度,造成了网络法律规范作用效果甚微。
网络法律知识是指人们对网络法律的性质、目的和作用的认识和了解,对网络法律内容的把握以及对网络法律的良好运用”。[2]而“在不了解规范要求的前提下,网络行为主体遵从规范的可能性就必定要大打折扣了”。[3]
以下两个方面体现了大学生网络法律知识的匮乏:其一,主观方面,大学生根据实用主义,对网络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缺乏主动性,他们倾向于学习民商法、刑法、诉讼法等实用性较强的法律知识,喜欢听案例分析和怎样打官司的知识,对网络法律法规缺少关注度;其二, 客观方面,由于网络的特殊性,加之我国网络立法的时间还不太长,不少大学生对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十分了解。目前,在高校的专业设置中,很少能找到调整网络安全行为方面专业领域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目前高校大学生教学所通用的《法律基础》教材中关于网络法律法规的内容很少,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网络法律安全基础知识的缺失,使得大学生网络法律规范意识淡薄。结果现今大学生虽热衷于上网,但对于网络法律法规却知之甚少,对网络行为的善恶还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好多人并不清楚哪些网络行为违法,哪些网络行为构成犯罪,极易做出错误的法律判断意识,客观形成淡薄的法制观念。
(二)大学生网络法律规范适用、网络违法违规问题
法律规范引导、保障大学生网络行为活动合法性、合规性。而大学生网络行为活动的依法展开,对网络社会具有指引和保障作用。大学生对网络法律规范的适用主要由网络法律实践活动来体现,即大学生按照网络法律法规规范进行网络行为,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合法的网络权利,积极使用网络法律法规来解决出现在网络世界中的各类麻烦、纠纷。在网络活动中大学生不会主动依法约束自己违法失范的行为,在遇到纠纷时不借助法律反而消极应对,这是致使高等院校网络法制教育困难重重,收效不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一是与网络的特殊性相关,因网络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快速性等特性,造成了司法实践中“侦破案件难、诉讼审判困难、影响消除艰难”等复杂困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适用网络法律的信心。其二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网络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性不健全,个别处存在不一致;高位阶法律侧重比例小;低位阶规范侧重太多,对不良信息行为的执法解释不明确,公众理解不一,导致部分网络行为无法可依。部分高校大学生在传统性网络活动中的守法、用法及承担责任等方面都表现得比较规范,但还有一些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随意性太强,缺失规范性,出现网络行为问题时候,倾向于自认倒霉等非法律手段解决。
三、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问题与安全教育关系
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问题和安全教育联系密切。一方面,加强和改进安全教育,说到底就是要让大学生及安全教育工作者适应时展、变化后的育人环境。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大环境下,网络作为安全教育的新环境,已给安全教育活动带来了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我们必须要借助网络长处,降低、消灭网络违法失范行为,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网络平台教育将会成为安全教育的新手段和新途径。新型的网络平台教育方式与传统安全教育大不相同,对网络行为进行法律安全教育是传统安全教育在工作领域、工作方式及工作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单向灌输为主的传统安全教育变得双向互动,借助网络平台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从而做到了安全教育内容的内化成为现实。最后,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问题和安全教育对策研究中运用了大量法学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而网络行为安全教育的目标也是网络行为法律规范问题教育的目标。所以,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研究本身就具有安全教育的功能。将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问题与安全教育结合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和安全教育创新的重要契机。
四、大学生网络行为安全教育对策
(一)确立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目标,优化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现在的大学生几乎人人玩转网络,虽然他们的网络使用能力很强,但对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却很少涉猎,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比较淡漠。现今,高校校园网络受外来非法侵入现象加重,要想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合理规划大学生涯,必须从学生内因上进行思想突破,让大学生自觉树立主人翁意识,确定网络安全教育目标。
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基本是由大学生指导教师承担。但由于指导教师除了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外,还需要处理琐碎日常管理事务性工作,导致安全教育工作出现不少漏洞。因此,高校要加强安全教育教师的建设,每所高校的安全教育教师不仅要熟悉高校安全教育规律和掌握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同时需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高校应结合本校特点,立足实际,有专职、兼职、外聘多样化的方式,组建具有全面系统安全教育背景的专职教师为主力,外聘常年从事心理健康、司法或法学教育工作的兼职安全教师为辅助力量,构筑起一个高质、高效、全面的的安全教育师资力量。
(二)优化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的内容
要做好大学生网络安全法律教育,就一定要在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的讲授内容进行科学布置,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按图索骥的阶段,要“守法”意识深入人心。把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如:班会、研讨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并在每一次探讨中总结、归纳。激发起高校大学生们对学习网络法律知识的兴趣,这样就能更好增强他们网络行为法律意识和培养起法律观念。把网络安全法律教育引入到课堂教学,开设网络安全法规选修课。选修课可以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网络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通过教学灌输网络安全意识,让每一个走出校园的大学生都具备掌握网络安全知识,了解国家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从根源上有效防范或控制网络安全风险,促使大学生形成自律的规范。完善相关的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的考核评价,促使安全教育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并将这种评价纳入学生年度考核中,提高安全教育的成效。
网络安全专题教育总结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嵌入式系统安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186-02
一、引言
随着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提出[1],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嵌入式系统安全》课程实践性较强,而传统教学方法只注重讲述理论模型,缺乏创新,加之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课程授课目标无法很好完成。为此,探索新的教学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二、目标
嵌入式系统安全课程内容涵盖了安全体系结构/协议、认证技术、病毒与恶意代码、网络入侵、入侵检测与防火墙、嵌入式系统安全等内容。课程顺应嵌入式系统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快速建立对嵌入式移动互联网安全的全貌概览。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嵌入式系统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掌握具体应对办法,独立学习与初步设计嵌入式系统安全方案,为今后应用嵌入式系统或从事移动互联网安全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为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思维,在授课过程中,笔者根据案例教学法的特点,照顾到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逐步采取“案例导向教学+实际的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的方式实施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方法设计
案例教学(CaseTeaching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2],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W.B.Doham推广,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案例教学法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3]。应用到本课程中,在每个技术专题的讲解过程中,采用“知识点铺垫+案例导向教学+实际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小组实训总结”的教学模式展开试点教学。
四、实施方案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结合案例教学法和课程实际特点,笔者采用如图1所示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如在讲解网络攻击技术专题时,首先铺垫知识点。网络攻击分为三个阶段:预攻击、攻击、后攻击阶段。预攻击阶段要收集目标网络、目标主机的信息。如,获取网络拓扑结构、主机操作系统类别、开放端口和服务情况等。有了基础知识的铺垫,必须辅以实际案例。因此,课堂中为学生演示信息收集过程。通过网络命令ping、tracert/traceroute、nslookup,或网络登录截取banner信息等,推断目标网络和目标主机的基本信息。这些都是学生日常使用网络和计算机中常接触的命令和操作过程,但没有理论知识的铺垫,很少有人能够联想到这类操作可帮助黑客获取到如此重要的敏感信息。完成了上述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接下来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课堂中演示用实际工具,如端口扫描、漏洞扫描软件,获得目标主机的系统漏洞和开放端口/服务情况。通过案例解析,让学生从理论了解到实际操作,有了直观、具体的认识。在小组讨论阶段,老师可提出问题:“上述扫描工具的实施原理是什么?能否借助于之前学习过的网络知识、编程知识,自己设计实现一个类似的软件工具?”鉴于课堂授课时间有限,接下来的“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阶段留在课后完成。但教师需为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给出具体任务。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阶段,教师不再是课程知识的传授者,转而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实训总结”,通常是以“作品展示+演说答辩”的形式进行。
五、评价准则
课程授课模式发生了变化,相应地,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准则也要做出适当调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新的综合评价指标。如图2所示。由于课程特点,授课内容是以专题展开的,教学过程围绕项目进行,所以评价标准也以项目为单位。评价表的评分标准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每个部分都充分考虑“案例分析、团队合作、新知识点理解、辩论/答辩”等阶段的学生表现,在评分过程中,教师评分和同学评分的比例也有所调整。该评价准则,涵盖了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结果,能够合理、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六、总结
网络安全专题教育总结范文5
关键词:中职;网络安全赛项;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索;研究
随着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理念也要随着国家战略目标的指导而发生一定转变,从而将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无论从专业技能上还是从业思想上都向更高层次递进,实现“凭一技之长走天下”的教育目标。中职网络安全赛项是国家为检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能力水平而衍生出的竞赛项目,对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所以,为使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能力不断提升,在网络安全赛项中获得优异成绩,需要中职院校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深入探索研究,推动其改革创新,实现突破性发展。
1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进行改革
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进行改革,其主要的出发点是使中职院校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更为具体化,功能化,行业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很多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应聘时会出现就业困难的问题[1]。细研究发现,学生对计算机各专业都有涉猎,可以说是门门都学过,但门门都不精通,导致在就业时难以独立胜任工作岗位。因此,中职院校要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就业市场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将教学目标进行深入改革。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广告排版设计员、办公自动化操作员等就业岗位需求量大,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这时,可以将教学目标按照这几个方向进行重点教学。例如,教学目标按照为公自动化和操作技术方向人才培养;按照网页设计制作方面人才培养;按照多媒体技术方向培养专业的图形图像处理等专业人才;按照平面图像处理方向人才培养等。当确定教学目标后,按照各自培养方向不同而专设不同的专业课程,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专业学习,到达学精、学通、灵活运用的专业水平。此外,在学生的专业技能达到一定水平后,中职院校可以推荐学生参加中职网络安全赛项,不断锻炼自身技能,开阔眼界。
2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观念进行改革
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观念进行改革,主要是因为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更注重学科体系的建立,强调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教学,而对实际应用的教学观念认知较为模糊,使教学内容脱离社会需求,使学生及时在毕业后获得专业技能证书,但其技能水平却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导致一部分学生毕业后难以按照专业进行就业[2]。为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观念的转变与革新必须引起中职院校的重视与改革,从而使教学结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向等进行有效调整,使每一名计算机专业学生都能在学校学习时掌握专业技能,获得毕业就能上岗就业的机会。所以,中职院校可以在优化专业课程的同时,利用中职网络安全赛项的优势使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学习有更新的、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在选择专业学习时,更有针对性和专业性。例如,中职院校在计算机专业开学时开展专题动员大会,在学生确定专业学科学习前使其对各专业学习内容和未来就业方向有一定系统的、清晰的认识,并在校内设置专业部门,指导学生进行目标明确的专业学习选择。
3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改革
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改革,主要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出发,中职院校要认识到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有限,以三年制的学习时间为例,学生要将专业理论知识、打字速度训练,中英文转化练习以及专业技术等都学通、学精,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见到成效的,需要中职院校将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优化,将需要缩短时间、分散时间教学的内容进行“点”性教学,将需要长时间磨炼技能,提高各种应用软件的熟练度的教学内容进行“线”性教学[3]。例如,中职学生在进入计算机专业学习时,其中英文转换打字速度普遍不高,这项技能的练习需要学生日日练习,当也不需要长时间操作,这时要进行“点”性教学,在每日的机房课程中安排十五分钟的打字练习,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的打字速度,另一方面也要使其对计算机的熟练度强化。而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从学生的专业课选择上入手,这需要制定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教学计划,将每一个学期教学计划按照教学目标进行设置,帮助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将计算机有关知识学通、学精。这时,需要的就是“线”性教学,使教学计划按照一条“线”一样不断延伸扩展,直至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到达教学目标。
4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这时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关键内容之一。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是否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后就有直接上岗就业的能力,同时也代表学生在就业后可以在其工作岗位中有突出表现,并能获得更高的职业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中职网络安全赛项是国家联合各部委设置的检验中职学校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成效的一个赛项,此赛项与网络信息安全行业的发展趋势紧密相连,其内容与行业发展最新技术息息相关,也是引领各大中职院校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标杆,使其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可以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推动我国成为网络强国。因此,中职院校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是顺势而为。可以从在课程中开设如“网页设计”、“多媒体技术”、“PhotoShop网页设计”以及“电子商务”等符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专业课程,大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5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进行转移,使其专注于对学生的教学引导和辅助教学中,使学生可以在明确专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朝着专业技能提高的目标前行,体现“顺应时代需求,服务学生要求”的教学价值[4]。第二,将课堂理论学习阵地转移到计算机机房、实验室等地。计算机专业技能学习离不开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与专业技能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必须有效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实践应用能力也显著提升。第三,重视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要利用其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更是通过多媒体计算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入学习的认识。第四,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开展,使学生可以在学完一门专业知识后,在学校提供的网络平台上进行专业技能考试,以此获得技能的提升,同时为使学生参与考试的积极性提高,也要将考虑与学分挂钩。例如,在学习“网页设计”这门学科知识后,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布置相应的考核内容,由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部分相结合,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设置不同的学分层级,激励学生投入更多精力进行专业知识学习。
6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其要重视与课程设置做好有效联系。课程设置的改革使计算机专业课程更贴合社会需求,其整体目标和方向是正确的,因此要按照这个正确的教学方向将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使学生可以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形象化,即使在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专业术语时,也能在教学内容的帮助下将其理解通透,掌握扎实并灵活应用[5]。为此,对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备课准备,不仅要将专业理论知识向学生讲清,还要充分地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突显,使其专心投入到学习中,学会发散思维的灵活应用。例如,学生在学习“flash”有关知识时,涉及到的专业用语很多,各种工具的应用也更为灵活,在后期的动画效果展示中,教师布置相同的设计内容,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动画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应用多媒体设备选择实用案例教程,直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其在实践中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掌握更多不同动画效果技能。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有效激发,在其完成一个动画效果时,其也会获得成就感,为更深层次的知识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7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进行改革
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进行改革,这是为了确保所有专业课程改革获得成功必备的保障和前提。教师作为知识的讲解者和学生专业学习的引导者,其作用和价值意义重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此,中职院校要重视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使其将新时代社会需求教学观正确化、科学化,将教学目光由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局限中转移到社会需求上,从而可以以专业的敬业精神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例如,中职院校可以定期组织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专题学习,派遣其到其他高等院校进行参观学习,引导其将目光放在中职网络安全竞赛中,使其从中看到目前国家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及需求,从而有效转变教学观念,增强职业素养,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更推动其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进行革新优化,真正使其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和综合素养兼具的教育目标上。此外,中职院校还可以引入教师岗位竞争机制,推动教师主动参加计算机专业技能赛,主动申报教科研课题等,以此实现教师队伍改革的目标。
8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使实现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中职院校的教育宗旨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使其在毕业后就能独立胜任工作岗位,并优秀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要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剔除,而是积极采用任务型和合作型的教学方法,使每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都能有效培养并提高。在未来的工作环境中,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已经远去,更多是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也是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之一。在任务型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被有效激发。例如,在学习网页排版有关知识时,教师将精美的网页案例展示给学生观看,并将制作过程演示给学生观看,有效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使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被有效调动。而合作型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按照不同的能力及学习特点进行小组分配,为学生创造合作平台的基础上,使学生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并获得积极的成就感后,也会有效引导学生向其他学生学习,将自己的弱项有效强化,最终将自身的专业技能有效提升,合作探究能力也稳步强化。
9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这是因为传统的考核方式更注重期末成绩,以以此成就决定学生是否合格,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因专业偏重的原因而出现弱势学科出现不合格的情况,不仅使学生在期末时考核不合格,更使其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使中职计算机专业整个教学计划发生偏差。为此,将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是必然的教育趋势,需要中职院校重视并落实实施。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可以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顺利完成学业。例如,可以将各个专业学科知识按照学分制的形式进行学习考核。中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专业性人才,因此要对除专业外的学科进行选修制,由学生自由选择并按学分进行选修课考核。对于实践应用相关的专业必须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完成相应考核。若在学习中前几次的考评成绩一般或不合格,但在最后一次考核时成绩优秀,则将最后一次的考核成绩作为最终成绩列入学籍中存档。
10总结
总而言之,在中职网络安全赛项的促进下,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要立志从教学目标、教学观念、教学计划、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以及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从上到下、从全局到细节,一处不落地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在中职网络安全赛项的促进下,发生质的改变,使其拥有强劲的专业技能,胜任工作岗位。当中职院校将改革措施不断落实完善后,将会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的优秀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婧.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探索[C]//2021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期).[出版者不详],2021:258-259.
[2]朱玲.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农家参谋,2020(17):162.
[3]张森林.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农机,2016,43(04):130+132.
[4]吴婷颖.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在教学中的改革探索[J].新课程学习(中),2011(08):46.
网络安全专题教育总结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87-01
随着当前飞速发展起来的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课程已作为高等院校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面广、内容抽象,对学生先修课程有一定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难度,学生感觉内容抽象、空洞,学习兴趣不高。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及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借鉴国内外高校同类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本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问题分析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大都源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积累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结果,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教学内容定位问题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在专业课程群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内容上主要以介绍理论、概念、定义及技术为主,内容多,范围广,虽与具体应用紧密联系,但不是以具体技术应用介绍为教学目标,而是以介绍具体应用技术的理论基础为重点。因此,教学定位应有所侧重和选择,把理论有针对性的与具体应用及最新技术相结合。
2.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与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课程教学过程大都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由于近年的生源扩招使得专业人数暴涨,教师忙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大多老师讲,学生听,教学目标是以知识灌输为主,很少也很难得到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知识自我更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本就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技术,如果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落后,更谈不上创新与实践了。
3.教学过程监控与考评指标不够完善
教学过程评价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总结,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教学过程评价体系理应全过程地、多角度地完成使命。现行的课程教学评价大多以期末考试、平时表现等为主,教学过程监控不足。同时,现行教学过程考核体系对教学目标的考查并没有充分明确和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效果无法直接体现,也无从明确教学改进方向。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和改革。通过几年来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教学改革一些建议和方案,总体思路为:根据专业定位,结合社会需求,精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寻找和获得知识,学会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打破现有课程考核模式,借鉴国外同类课程模式,增加阶段考核、单项考核、综合考核等多种考核指标。
三、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课程建设是指对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需资源从无到有、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构建和改造过程,包括硬件资源建设、师资队伍水平建设、完善教学管理与考核办法等;而教学改革是指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不同,改变已有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以适应新的教学培养目标。具体实施方案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多维立体化教学目标,高效组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
(1)完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过程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我更新知识、实践、批评性思维和创新等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等综合素质。因此,教学目标设计三维结构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每一维度目标中,按照难易、单一与综合、基础与应用等进行层次细化。在此基础上,组织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安排。网络工程专业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及其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网络结构及分层协议、寻址与路由、资源分配、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编程及网络应用等。内容繁多,如不经筛选,一个学期很难讲完全部内容,因此,理应根据专业定位和教学目标,精选课程内容:1)网络编程。介绍lnix和unix网络编程。2)网络结构及主要协议。包括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介绍,及相应的传输编程。3)网络定义、路由与寻址。包括网络中的命名问题,使数据能够传送到达远端计算机的寻址与路由问题。4)网络资源分配与管理。介绍网络如果公平、高效地把网络资源分配给网络用户,包括拥塞控制、队列管理、路由、防火墙、多播等。5)因特网介绍。介绍因特网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内容分发、P2P、数据中心、RPC等。
以上内容的选择,借鉴了国外计算机网络课程开设经验,第一部分安排网络编程内容,为后续课程内容学习和安排项目服务。从应用角度理解网络结构,为学会实现网络管理打基础;因特网介绍部分是整个课程的内容总结,因为因特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学生接触最多的网络,把前面介绍的理论直接映射到因特网的应用上面,可以最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课程内容中没有安排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内容,这些课程对于网络工程专业来说,依次会开设相应的后续专门课程来介绍。
(3)教学方式改革。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改革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的目标。1)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方法,打破按课本章节安排教学内容的方式,把教学内容按照知识递进关系,设计了五大专题:编程语言应用环境比较;网络结构分析与改进;网络数据传输的效率分析;网络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探讨;因特网将何去何从。围绕这五大专题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教学过程。2)课堂与课后相结合。根据五大专题内容及教学目标要求,配套安排课后作业和实验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做实验等寻找讨论专题的答案,学会发现问题,培养合作精神,提出创新观点。3)布置作业。改变以往作业以复习知识为主的形式,对不同教学内容,以实现应用为主设计相应的编程作业,如设计服务器方案、设计路由器方案、实现TCP协议、流量测试等,这些作业一般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编写成绩并调试,或通过实验取得数据等过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学习及实践动手能力。
2.实行全程立体化的课程考核办法,保障教学进程顺利实施
考评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开展的各项教学内容,由各项目的考评成绩最后构成学生期末总成绩,力求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努力程度、能力水平、综合表现等。
(1)作业考核。作业考核方式以完成的编程或设计方案运行与实现结果为主要依据,完成时间、采用手段、团队合作分工情况等均是考核内容,作业考核成绩占比设计为总成绩的20%左右。
(2)平时表现考核。以出勤情况、课堂发言效果、提出问题的质量等均计入平时学习过程表现成绩,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左右。
(3)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设置期中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督促学生跟上学习进度,避免期末突击或作弊情况的发生。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的形式和题型相同,成绩占总评成绩比例为期中占20%,期末占50%。
经过这样的课程考核办法改革,使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得到及时监控,并把教学内容向实际应用引导,及时纠正学生课程学习方向和不良学习习惯,避免了平时投入不足,期末突击复习的情况。
四、结束语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精选和设计了课程内容,配合相应的教学方式,并在全程考核办法的执行过程中不断督促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学生投入到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得到了保障,学习效果不可谓不好,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检验,凡是认真完成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内容的学生,在本门课程应用领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都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光霞,唐惠林.教育转型形势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1,(1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