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作物无土栽培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作物无土栽培技术范文1
关键词:蔬菜 无土栽培 优势 特点 前景
沂南县交通便利,是公路南北通达、东西连贯,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是一块富饶的土地。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农业开发条件得天独厚。近几年来,沂南县不论政治建设、还是经济建设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影响力显著提高。现在人民的生活观念与生活质量也呈现前所未有的高品味,然而食品卫生与蔬菜质量都已跟不上时代步伐,夏季蔬菜农药中毒现象屡见不鲜,沂南县无公害蔬菜建设虽然起了步,可任重道难。因此,为提高沂南县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市民生活的需要,在沂南县建立一个大型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大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势在必行。这样既能填补沂南县无土栽培蔬菜建设的空白,又能解决一部分下岗人员或农村业余劳动力上岗,同时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了市民的营养、安全、保健的饮食要求。
1无土栽培的主要优势
蔬菜无土栽培就是用人造的根际环境取代天然的土壤栽培作物。这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物栽培技术,它不像传统的栽培技术那样在土壤里栽培作物,而是将作物栽培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里,或者是栽培在特殊的介质中(河沙、蛙石、农作物秸秆等),定时定量地供给营养液,所以也称营养液栽培、水培、水耕等。
无土栽培与传统土壤栽培相比,无土栽培具有非常鲜明的优势。
1.1生长快、产量高、周期短。无土栽培能依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特点,提供最适宜的营养、水分、空气等条件。只要阳光充足,可以进行密植或立体栽培,收获期提前,产量可提高几倍至十几倍。
1.2产品质量好。无土栽培通过控制营养液的成分和浓度甚至环境,能提高作物的营养成分。其商品外观和糖度、维生素及其他矿物质的含量有明显提高。同时,由于无土栽培可避免重金属离子、寄生x、病原菌及人粪尿、农药、除草剂等对产品的污染,产品可达洁净化,亚硝酸盐含量也有所下降。
1.3节省劳动力、肥料、用水。无土栽培改革了传统的农艺操作,可以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减轻劳动强度。无需翻耕、除草,节省劳动力。避免土壤栽培时的肥料水分流失,以及土壤固定所造成的浪费,较传统栽培省肥50%、省水80%。
1.4克服土壤连作障碍。无土栽培可以避免土壤传染性病虫害,防止土壤盐类积聚,也可以避免土壤缺素症;设备的清洗消毒方便,种植任何作物均可连作。
1.5不受土壤条件限制。无法实施土耕的地区只要阳光、温度、水分等条件满足,都可以进行无土栽培,如海岛、沙漠、阳台、楼顶、轮船以及盐碱地、复耕地等。
1.6不完全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先进的无土栽培采用全自动控制,光、温、水、二氧化碳均由电脑控制,不受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初级的无土栽培也有设施保护,不完全受气候环境变化影响。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在蔬菜生产上的集成,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属高新农业技术,将成为未来优质蔬菜的发展方向。
2简易无土栽培技术
无土栽培可分为固体基质栽培和液体栽培两大类,每类又有多种方式,目前国内外较常采用的无土栽培有固定基质栽培中的砂培、岩棉培、农作物废弃物基质培和液体栽培中的营养液膜培、动态浮根培。营养液膜培需要较好的设备,且营养液量较少,不大稳定,短期停电、停水对作物影响很大,对环境变化(如气候)适应性差。此法不太适宜沂南县市实际情况,在山东省无土栽培面积较大的是固体基质培的砂培及动态浮根培的华南式浮根水培。
2.1华南式浮根水培的特点
该技术设备由保护系统、栽培系统、循环系统、控制系统和加氧系统五部分组成。具有下列5个特点:创造良好丰氧的根际环境,增加气生根;具有稳定的根系温湿度条件;营养液动态流动,对植物营养供应稳定,不怕短期停电;降温效果好,适应热带亚热带地区使用;投资低,建设速度快,设备简易且可多次使用。
2.1.1设备构成。①保护系统标准钢架薄膜大棚,大棚结构为6m×30m,高3.0m,上盖宽7.5m,厚0.075mm的多功能防滴膜,在炎热夏天上盖透光率459毛的遮阳网,四周为白色防虫纱,规格为20目/cm。②栽培系统由定植板、营养杯及液糟组成。定植板和液糟由聚苯泡沫板组成,定植板宽38cm、厚2cm、长1m,板上有定植孔,液糟内盖一层0.03~0.04mm的聚乙烯黑膜。③循环系统由水泵、管道、贮液池组成。营养液循环路线为贮液池―水泵―管道―出液口―栽培床―排液口―贮液池。④控制系统由定时器、自动加水器、控温仪等组成。定时器主要用于控制供液间歇。⑤加氧系统由浮板、总体加氧器及分体加氧装置组成。
2.1.2设施性能。①创造根际良好的丰氧环境,培养气生根作物。无土栽培是利用人造根际环境,取代天然土壤的栽培方法,浮根法就是在栽培床内设置浮根,上铺无纺布,创造湿润的环境,促进植物滋生大量的气生根,从而吸收空气中的游离氧。另外,在营养池中安装了加氧装置,使营养液达到溶氧饱和度的809毛以上,从而创造了丰氧环境,有效地解决了根系的氧气供应。②营养液供应稳定。栽培床内贮液深4~6cm,相当于植物最大日耗量的3~6倍,幼苗定植后,大部分根系直接浸在营养液内,因而在生长过程中若发生短期停电或循环系统故障,也不会影响植株对营养的吸收。③降温效果好,适合热带、亚热带地区使用。④投资低、效益高、设备简易,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2.2固定基质培或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所谓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是指不用土壤而使用基质,不用传统的营养液灌溉植物根系,而使用有机固态并直接用清水灌溉作物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设施系统由栽培糟和供水系统两部分组成。在实际生产中栽培糟用木板、砖块或土坯垒成高15~20cm、宽80cm的边框,在槽底铺一层聚乙烯塑料薄膜,可供栽培2行作物。槽长视棚室建筑形状而定,一般为5~30m。供水系统可使用自来水基础设施,主管道采用金属管,滴灌管使用塑料管铺设。有机生态型基质可就地取材,如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木材加工的副产品等都可按一定比例使用。为了调整基质的物理性能,可加入一定比例的无机物,如珍珠岩、炉渣、河沙等,加入量依据需要而定。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肥料,以一种高温消毒的鸡粪为主,适当添加无机化肥来代替营养液。
参考文献:
[1]李培强.农民巧用蔬菜轮作拓富路[J].农业知识:瓜果菜,2005(8):47.
农作物无土栽培技术范文2
关键词:沼液;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樱桃番茄
沼液是有机物经厌氧发酵制取沼气后的液体残留物,它不仅含有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含有丁酸、吲哚乙酸、维生素B12等活性抗性物质,因此有着促进作物生长和控制病虫害发生的双重作用。梅州具有丰富沼液资源,实现“猪――沼――菜”良性生态循环,将沼液引入到农业种植体系中,不但可以利用沼液达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防止因为沼液排放造成的污染,而且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其产品可以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符合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趋势。近2年来,梅江区成功地采用该技术栽培台湾千禧樱桃番茄,667m2产量3500kg,味道甜美可口,品质上乘,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
1 沼液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的基本概念
无土栽培是不用天然土壤,而是把作物种植在一定的容器内,定时、定量地供应营养液,配合科学的管理技术,使栽培作物能够正常生长,获得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是现代农业的一项高新技术。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使用基质或营养液,用有机固态肥或液体有机肥替代化肥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无机与有机农业相结合的高效益,低成本无土栽培技术。如消毒鸡粪固态肥栽培系统,沼液栽培系统,鱼菜共生系统。
2 沼液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的特点
沼液不仅是理想的有机速效肥,而且经过厌氧发酵后,其中含有大量的菌丝体,对蔬菜中多种病虫害有抑制作用,它不仅可作为主原料来配制无土栽培的营养液,还可以利用沼液中所含的有效的N、P、K及蛋白质、氨基酸等成分,成为无土栽培营养液最佳替代品。用沼液取代营养液作为养分来源进行有机生态无土栽培,达到降低成本、节省能源、物质循环利用,为发展生态农业,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无土栽培优化模式,其特点是:①用沼液取代传统的无机营养液。②操作简单,对人员素质要求不严格。③节省投资,降低成本。④对环境无污染。⑤产品可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3 沼液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规程
3.1 配制沼液有机生态无土栽培基质
有机生态无土栽培基质原料资源丰富,可根据当地的有机原料,农副产品资源选择基质,如蔗渣、椰壳、锯末等,都可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并加入一定量的蛭石、砂等无机基质来调整基质的物理性状。有机基质与无机基质的配比可按体积比,可由2:8至8:2,如砂:椰壳(5:5)。每1m3基质可供栽培面积8~10m2。基质均需进行发酵处理,办法是每1m3基质加入一定的尿素(0.5%),并浇透水使基质含水量达到80%,用塑料薄膜盖严,在30℃温度下约20天左右即可。
3.2建造沼液有机生态无土栽培设施系统
①保护系统:在塑料薄膜大棚内进行。②栽培系统:有机生态无土栽培可采用基质栽培槽,如选用砖、
木板、塑料制品、聚苯泡沫等制成的槽。③滴灌系统:沼液滴灌系统可分为3部分,首先要分别经过20目的初级过滤池和80目的次级过滤池,然后再经过120目的叠片式过滤器,并通过气、水联合定时对过滤器进行反冲洗,以实现沼液的无堵塞过滤。通过沼液科学配比后输送至田间滴灌系统。
3.3沼液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操作管理
3.3.1沼液管理。①基肥:在混合基质时,定植作物前,每1m3基质中加入12kg有机肥,如消毒鸡粪、生物肥、鸡粪+豆饼(2:1)等。②追肥:苗期每4天喷1次沼液,清水1:2,共5次。生长期每5天滴1次沼液,清水1:1,共3次,每5天滴1000倍腐植酸液体肥,共3次,间隔轮换。结果期每5天滴1次沼液,清水2:1,共6次,每5天滴500倍腐植酸液体肥,共6次,间隔轮换。为保证沼液的养分、浓度稳定,每10~15天用电导仪对沼液进行测定电导率(EC),一般苗期EC为0.65ms/cm,生长期EC为1.25ms/cm,结果期EC为2.5ms/cm。
3.3.2水分管理。滴水时间及滴水量视作物种类、基质含水量、天气状况、作物生长而定。定植前1天,应把基质浇透。定植后,晴天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约10~15分钟,阴天每天1次或隔天1次,以基质达到下层有水、中层湿润、上层干爽的程度为最好。
4 沼液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沼液有机无土栽培使用的沼液来源易得、成本低廉,经计算每年使用沼液,大约需14t鸡粪×80元/t,连同沼气池的折旧费合计款1000元,比传统无土栽培用的营养液可节省2000元,同时节省营养液配制所需设备投资3000~4000元。
我们于2012年6月5日至2012年11月9日在梅江区长沙绿得鲜蔬菜基地进行了沼液有机生态无土栽培台湾千禧樱桃番茄试验,试验表明,利用沼液有机无土栽培,667m2千禧樱桃番茄产量要比施化肥增产358kg,按售价4.6元/kg,增收1646元,同时节省肥料、农药的费用,使用沼液后不仅产量、果实品质有明显的提高,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Vc含量提高,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667m2千禧樱桃番茄可节支增收2400~2800元。
将沼液引入到农业种植体系中,不但可以利用沼液达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防止因为沼液排放造成的污染,而且可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完善了养殖业、沼液、种植业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另外,由于沼液养分的利用,可减少有机肥和化肥投入,变废为宝,为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生产提供有效途径,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农作物无土栽培技术范文3
关键词: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有机-无机复合基质;低成本栽培槽
中图分类号:S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3)14-0042-03
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因地区不同而异。生产实践证明,因地制宜,进行本土化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克服这项技术投资较大的实际困难,成为扩大生产规模的瓶颈。
辣椒是甘肃永昌县日光温室生产的拳头产品,约占全县日光温室总面积的80%,特别是以六坝为代表的日光温室辣椒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主要支柱产业,六坝日光温室辣椒已成为永昌县蔬菜产业的响亮品牌。利用永昌县100 hm2双孢菇生产菇渣进行日光温室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可以促进永昌县两大产业的有机结合,有效解决日光温室辣椒连作障碍,提高产品品质,充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永昌县辣椒有机栽培奠定基础。
1 研究内容
1.1 有机-无机复合基质配方研究
基质配方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的核心,本研究利用本地工农业废弃资源,以双孢菇培养残料、农家肥为有机基质,以炉渣、沙子为无机基质,开展基质混配技术研究,通过测定基质的理化性质,如C/N、容重、孔隙度、持水力、EC值、pH值等及养分含量,并经过生产实践验证,筛选出适宜辣椒生长发育的低成本基质配方。
1.2 低成本栽培槽研究
生产上,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投资最大的是栽培基质,其次是修建栽培槽的费用。降低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生产成本,除了使用低成本基质外,研究低成本的栽培槽类型也是本试验的重点。利用工业材料、农膜等修建简易低成本栽培槽,明显降低一次性投资和后续生产投资,使绝大多数农民能接受。
1.3 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滴灌在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中的使用效果、水肥管理措施。
2 研究结果
2.1 有机-无机复合基质配方研究
本研究以永昌县丰富的双孢菇栽培残料为主要有机基质,配合优质羊粪、炉渣、沙子,按照有机∶无机=6∶4的比例,设计了4种基质配方,分别为YA,双孢菇渣∶羊粪∶炉渣∶细河沙=18∶3∶10∶4(体积比,下同);YB,双孢菇渣∶羊粪∶炉渣∶细河沙=15∶6∶8∶6;YC,双孢菇渣∶羊粪∶炉渣∶细河沙=12∶9∶8∶6;YD,双孢菇渣∶羊粪∶炉渣∶细河沙=11∶10∶10∶4。通过对基质理化性状、基质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发育等的影响进行分析(表1、表2),筛选出了一种适宜项目区应用的最佳基质配方:双孢菇渣∶羊粪∶炉渣∶细河沙=15∶6∶8∶6(YB)。该配方理化性状优良,辣椒长势健壮,叶片数多,果长、果肩宽、单果质量均大于对照,每667 m2产量达到4 435 kg,较土壤栽培增产12.8%,且营养品质佳。
2.2 低成本栽培槽研究
本研究共设计了地上式(槽内径48 cm,高20 cm,四层砖,槽长6.5 m,槽间距60 cm)、半地下式(以温室地平面为准,向下挖槽,宽50 cm,深10 cm,长6.5 m,地面码两层砖,槽间距60 cm)和地下式(以地平面向下挖槽,宽60 cm,深25~30 cm,长6.5 m,槽边压一层砖,槽间距60 cm)3种栽培槽,通过对3种栽培槽建造成本进行对比分析(表3),地下式栽培槽成本最低,667 m2建造成本为3 618元,分别较地上式和半地下式栽培槽节约4 254元和1 418元。
2.3 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①灌溉技术 灌溉量按公式m=rphQ(q1-q2)/η计算,式中r为基质容重;p为基质湿润比,取100%;h为湿润层深度,苗期取15 cm,开花结果期取20 cm;Q为最大田间持水量;q1为灌溉上限,取95%;q2为灌溉下限,取85%;η为水分利用率,取0.9。通过计算,得出每次灌水1.5 m3/667 m2,根据计算灌溉量控制水泵运行时间;根据基质含水量的测定结果,确定灌溉始点。项目区灌溉制度为:冬春低温季节约3 d灌1次,每次灌溉10 min(灌溉时间与水泵流量有关,试验用水泵流量为9 m3/h);秋夏高温季节每2 d灌1次,每次约10 min。统计全生育期本技术与土壤栽培灌水量,得出本技术全生育期用水量为79.7 m3/667 m2,土壤栽培用水量为214.3 m3/667 m2,本技术较土壤栽培节水62.8%。
②施肥技术 通过定期测定基质中养分的损耗量,按照目标产量计算辣椒全生育期需肥量,同时借鉴国内外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肥料管理技术,确定本技术施肥方案如下:在基肥中加入速效肥料和生物肥料,每1 m3加入专用肥2 kg、生物菌肥0.2 kg;追肥在定植后20 d开始,此后每隔20~25 d施肥1次,门椒采收后每株每次追施三元复合肥(15∶15∶15)13~15 g,距根10 cm左右挖穴埋施。与用营养液栽培相比,本技术施用有机肥的成本降低68.4%。
2.4 生产示范
通过集成基质配比、栽培槽制作、节水灌溉、长效施肥等单项技术,总结出基于双孢菇菇渣应用的日光温室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规范,进行生产示范。2012年,在永昌县六坝乡日光温室园区示范基于双孢菇栽培残料应用的日光温室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1 020 m2。本技术有效地预防了辣椒死苗现象,植株生长较土壤栽培明显健壮,花朵饱满,叶色深绿。
3 小结与讨论
①本研究自2010年6月开始实施,通过近2 a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本技术具有省水、省肥、省力、产量高、品质好的优点,符合资源循环利用的精神,省去了繁重的翻地、中耕、整畦、除草等体力劳动;应用滴灌技术,简化了栽培管理过程。
②本技术可在荒滩地、盐碱地、荒漠地等非耕地进行应用,克服了耕地质量对日光温室发展的制约,可有效解决粮菜争地矛盾,为现有土地制度下日光温室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③本技术基于永昌县双孢菇栽培面积大、辣椒连作障碍严重的县情开展针对性研究,对于缺乏双孢菇栽培残料、蔬菜种植种类多的地区需要继续开展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的基质混配研究,同时依据不同作物的特殊要求开展配套管理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亮,郭玉珍,丁明元.日光温室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7(2):47-48.
Research on Integrated Technology for Organic Ecotype
Soilless Cultivation of Pepper
WANG Hailin
( Jinch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Gansu 737100 )
Abstract: In the paper, we studied the management technology of organic ecotype soilless cultivation for pepper, and screened out low-cost culture trough and suitable organic-inorganic compound substrate formula that took Agaricus
bisporus residual as raw materi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substrate formula was A. bisporus residual∶sheep
manure∶cinder∶fine river sand=15∶6∶8∶6. The underground culture trough was cheap and easy to build, and the construction cost was 3 618 Yuan/667 m2, which saved 4 254 and 1 418 Yuan/667 m2 compared to those of overground and
sub-underground culture trough respectively. By adopting water-saving irrigation and long-term fertilization methods, the water consumption was 79.7 m3/667 m2 of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which saved 62.8% water than that of soil cultivation and reduced 68.4% fertilizer cost than that of nutrient solution irrigation.
Key words: Pepper; Organic ecotype soilless cultivation; Organic-inorganic compound substrate; Low-cost culture trough
王海林(1963-),男,本科,农艺师,现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电话:0935-8319772,13519460351,
农作物无土栽培技术范文4
目前的现代温室蔬菜超高产只有无土栽培1年生(含1年)以上的蔬菜(番茄、黄瓜、甜椒等)可实现。根据无土栽培科学施肥作用的启迪,以创新装备和工程引入应用改变有土栽培传统施肥和耕作方式,探讨普通设施有土栽培蔬菜(1年及以上生)种植实现超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的可能性。2009年我国设施面积达到335万hm2,设施蔬菜种植绝大多数为有土栽培,播种面积占2009年度蔬菜总播种面积(1841万hm2)的30%以上,实现超高产有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中有关农业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发展思路(4)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工厂化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重点研究农业环境调控、超高产高效栽培等设施农业技术,开发现代多功能复式农业机械,加快农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
1发展设施农业技术意义重大
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从前瞻的战略高度审视设施农业的发展。所谓现展理念的前瞻性,就是从未来发展考虑问题。要实现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提高,同时应对我国人口逐年增加的形式,就必须提高现有各种资源利用率,特别是在我国人均耕地资源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耕地资源又不像其他资源可以通过进口或替代等措施弥补,所以提高现有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十分重要。当前现代温室的无土栽培技术能实现超高产,以荷兰无土栽培番茄种植为例,年均产量为52.5万~67.5万kghm2,是我国大田番茄种植产量的8~10倍,是一般温室有土栽培番茄种植年产量(两茬产量)的3倍左右。因此,超高产高效设施栽培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设施蔬菜超高产高效有土栽培技术的发展,对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有着巨大作用,它是一个国家现代化、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它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2现代温室无土栽培技术
现代温室无土栽培具有高产出、高品质、高效益,劳动条件和环境好的优势,它是现代农业的典范。设施有土栽培蔬菜种植距现代农业目标有多大差距,通过与现代温室无土栽培对比,分析无土栽培高产出、高品质和高效益生产模式的机理,可探索出设施有土栽培蔬菜超高产高效的生产方法。荷兰无土栽培番茄超高产的根本原因,是对水肥、温光(光合作用和温度影响)、时间、土地和空气各类资源利用率高。利用率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资源利用多,也就是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多,它体现了时间就是金钱,具体体现是番茄在1个(或以上)生长期(定植—拉秧)内,结果生产期(首次上市起始)占整个生长期的80%以上,让更多各类资源(含人为调控资源)转化为番茄果实。为了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多,无土栽培把现代科学技术、现代装备和工程尽可能多地引入应用,建立4大保证措施,即科学施肥、合理温度控制、适当增加光照和现代农艺管理。
(1)无土栽培科学施肥。无土栽培是把具有各种营养元素的营养液放到槽或池子内,作物根系置于营养液中,根系从营养液里吸取水和营养元素。营养液的营养元素按作物需要进行配制,营养液按需可定期补充。由于营养元素全面,水和营养元素保证及时供给;番茄秧苗可养活更多枝杈,保证番茄1年或更长生长期的正常生长,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
(2)合理温度控制。番茄开花结果最适宜温度,白天25~32℃,夜间15~20℃。番茄果实成熟一般50~60d,在最适温度下50d内成熟,温度不适宜时需60d以上,甚至100d成熟。总有效积温高和零度以上无效积温利用率高。荷兰现代温室无土栽培一年中适宜番茄开花结果的连续总积温可达8000℃左右;据测算北京地区日光温室实施合理温度控制,在340d的番茄种植中,总有效连续积温达7500℃以上(最适宜的温度),其中有2500℃左右的零度以上无效积温调整为有效积温,它占总有效积温的30%以上。有效积温不连续,番茄果实成熟时停时长,果实成熟时间加长,从停到长总有起动过程,使有效积温利用效率降低。总有效积温连续,提高有效积温和其他资源利用率,可使番茄成熟期不超过50d,使结果批次大大增加,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3)适当增加光照。荷兰在北纬49°~53°,冬季太阳照射高度低,强度弱,阴天多,日照1484h年,光照不足,必需适当增加光照,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才会高,不致影响产量。
(4)现代农艺管理。有了科学施肥和开花结果最适宜的温度环境等,没有好的管理,番茄只疯长,同样不能高产。所以加强管理,合理换头,使结果批次达到合理数值,才会取得超高产。这说明现代农艺管理是番茄超高产不可缺的重要条件之一。4大措施中,有一项不足就影响各类资源利用率,各类资源转化为果实的程度降低,就没有超高产而言。就是说只靠大自然恩赐的资源不可能取得超高产的。
3现代温室无土栽培在我国的应用启示
现代温室无土栽培番茄等超高产和类似工厂工作环境的生产模式,是现代农业的典范,是学习榜样。设施有土栽培蔬菜要实现超高产,也必须建立4大保证措施。实际上无土栽培超高产并不是深不可测,关键是它用4大措施保证了番茄各生长阶段的生理机能最适宜需求,从而实现超高产。4大措施中的温度控制、增加光照和现代农艺管理水平,我国并不落后于发达国家,其最大差距是有土栽培施肥不科学———营养不能及时供给,营养元素不全面。施肥不科学严重影响各类资源利用率。只要在科学施肥上另辟新路,建立与无土栽培科学作用相同的有土栽培新的施肥方法,并使投入处于较低水平,普通设施有土栽培蔬菜超高产高效就能实现。
4普通设施有土蔬菜栽培
4.1种植模式
有土栽培大多为畦(台)田种植模式,它包括种(栽)前土地准备、种(栽)、管理和收获4大环节。在4大环节中,种前土地准备农活量最大、最重。有土栽培蔬菜种植现代农业建设中,土地准备环节全部机械化显得十分重要。
4.2种前土地准备机械化状况
传统机械作业必须通过转弯完成,而传统机械体积大,转弯半径大,即使小型微耕机作业转弯半径通常也在3~4m,机械作业时经常与设施擦碰,这就是传统机械与设施之间存在的作业障碍,这种障碍使设施边角地带不能翻耕,造成边角漏耕;传统机械作业,存在入土行程和出土行程,造成地头漏耕;传统机械作业地面不得有任何障碍物,故不能为工程应用提供支撑。因此地头、地角、做畦和畦面土壤细化平整全部人工完成。据测算土地准备环节,用传统微耕机翻地,人工挖翻地头地角,人工做畦和畦面土壤细化平整等,人工成本占87%。虽然也用机械,因机械作业项目少,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工资逐年提高的情况下,人工成本还要高。要提高机械化程度,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研发新型机械装备势在必行。
4.3有土栽培蔬菜施肥状况
施肥量及施肥方法不仅决定蔬菜产量,而且影响产品质量,这说明了科学施肥的重要性。传统有土栽培蔬菜作物的施肥存在以下问题。4.3.1不能按需供肥,肥料利用率低一般是在种前一次性施入一定量有机底肥和适当化肥做底肥,底肥与土壤混合储存在土壤耕作层内,此时土壤的肥力达到峰值。 作物各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要营养元素的量也不同,作物幼苗生长期所需营养量并不大,但此时土壤肥力处于峰值,幼苗仍按自己需要量吸取部分营养,土壤储存的剩余部分将随着灌溉等因素流失一部分,特别是土壤中的化肥流失比例会高一些。
4.3.2追肥受限不能做到及时提供营养
作物生长到中后期需要营养元素最多时,土壤的肥力已经下降,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旺盛需求,因而人们常给作物实施追肥,这种追肥大多为无机化肥。特别追肥时畦面秧苗较高,设施内气温高,在根附近挖坑,投入化肥,再掩埋,作业条件差,十分繁锁,费工、费时、费力;追肥次数多,用工多,劳动成本提高,因而追肥次数受到限制,所以不能做到及时提供营养给作物。
4.3.3营养元素不全面
追肥大多为化肥,只补充N、P、K元素,微量元素无法补充,营养元素不全面。
4.3.4施肥不科学使番茄生长期缩短
番茄虽然是多年生作物,但因有土栽培下传统施肥方式不能满足其更长生长期的需要,造成番茄一般只有几个月生长期。若在营养保证的情况下,采收期(生产期)增加2个月,就意味着番茄产量增加1倍。
5设施蔬菜超高产有土栽培技术内容及作用
设施蔬菜超高产高效有土栽培技术研究的切入点主要是通过引入新型耕作机械和工程手段,取得两个方面突破:①机械装备与设施内畦田种植模式之间相适应,并建立全新的有固定畦埂的耕作模式;②按照无土栽培科学施肥作用的启迪,建立相应的有土栽培科学施肥方法,并使其固定资产投入降低到较低水平。
5.1纵横行走微耕机为核心的机械化
纵横行走微耕机前面装有平碎土机具,后面装有旋转深耕机,两轮纵向走于两畦埂。作业从日光温室后墙处畦端开始,平碎土机具抬起,旋转深耕机落下,进行畦面翻耕作业,到畦的另一端,返回时旋转深耕机抬起,平碎机具落下进行畦面碎土和平土作业,直到后墙处畦端,然后轮子在横向畦埂行走,使机组到下一畦作业,如此返复实现不转弯的翻整地作业。使用效果如下:
(1)土地准备环节全部机械化作业。机组作业不用转弯,没有入土行程和出土行程,翻耕时无地头地角漏耕,不用做畦,土地准备环节可全部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2)为各项工程应用提供支承点。传统机械翻耕土地,地面不允许存在任何永久性固定物体。纵横行走微耕机作业畦埂不翻耕,因此畦埂就可以改为永久性畦埂,如用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做成予制件,然后组装成固定畦埂。这种固定畦埂相比于传统土堆积的畦埂有许多优势:①它为工业工程应用提供了固定支承点;②为探索和深入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支持。
(3)节能减排。纵横行走微耕机动力为低压直流电动机,蓄电池提供能源,特别是设施内空气流动差,没有尾气排放有利于环保;蓄电池可以在电网负荷最低时充电,在大环境内有利于节能。传统微耕机由于驱动轴分配质量有一定限制,没有条件使用低压直流电动机,所以传统微耕机只能使用汽油机或柴油机,因有尾气排放造成污染,在设施内应用不利于人的健康。
5.2改良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
(1)沟施底肥,增加土壤肥力。有土栽培有机底肥,大多由牲畜、人粪便和沼气池的堆积物等与土混合堆放而成,如在种植中施入有机底肥30thm2,均匀撒播后,实际只分摊3kgm2左右,铺摊后约1.5mm厚,许多株行距较大的作物,多数根系分布在30cm范围,则分摊有机底肥0.212kg株。30cm范围以外的有机底肥利用率低。沟施有机底肥,可以把全部有机底肥集中在作物根系周围。
(2)改良土壤。设施内土壤因常年耕种有机质含量低,甚至含量不到1%,并有不同程度板结(盐渍化),孔隙度小,不利于作物生长。纵横行走微耕机开沟,实施秸秆埋施生物腐熟技术,利用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增加土壤肥力(含微量元素),利用微生物分解消除有害物质,改良土壤。
5.3利用暗精量灌施工程追施液肥
水和营养液具有良好流动性,极易实现人为定量输送到一定位置。暗精量灌施工程应用是由纵横行走微耕机的作业特性引伸拓展而来。暗精量灌施工程由固定畦埂、管路地下网络和管路网络终端等组成。固定畦埂由混凝土或其他材料的多种予制件组装而成,管路网络置于固定畦埂内,纵向畦埂内的管路设置适量接口,它们常年不拆卸,管路终端与接口联接,管路终端出口可置于作物根茎周围的表土层以下一定深度,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放置,管路终端每种一茬拆一次装一次。所谓精量是指把一定的水或营养液注入到作物根系周围一定范围的土壤内,一定范围以外的土壤不渗入或极少渗入。由于表面张力作用,水和营养液可储存在一定范围土壤间隙内,作物从中吸取营养。一定范围的土壤作为营养液容器与无土栽培营养液的载体(池或槽)作用相同,这里只是载体形式上的不同。
5.3.1追施效果明显
利用暗精量灌施工程追施营养液,只要作物生长需要随时随地可进行追施。这样无论作物生长期多长,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求,合理安排每次精量灌施营养液的数量和一定时段的灌施频次,就可实现供肥及时、营养元素全面的科学施肥目标。
5.3.2与滴灌相比具有的优势
滴灌使水或液肥从土表面施入,不能做到精量施入,施入面积大,施入的水或液肥多,作物根系不能吸收的比例比暗精量灌施工程大。滴灌使水从土表面施入,表土层含水量大,在低温情况下易形成设施内的高湿。而暗精量灌施工程从土层以下2~3cm注入水或营养液,水分含量从下往上成递减状态,水的蒸发少,有利于降低湿度,减少高湿引起的病害。
5.3.3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
传统追化肥一般在根茎附近挖坑,投肥,掩埋费工费力费时,用地下管路网络追施液肥,人只操纵控制机构就可实现追施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
5.3.4有利于环保
实施精量追施营养液,底肥不在施入化肥,减少化肥的流失。追施营养液等使根系以外土层不渗入或极少渗入,这样基本杜绝肥力的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又减少对土壤环境的不利影响。
5.3.5能够提高地温
在寒冷季节,白天太阳照射表土层温度有所提高,但耕作层土壤温度受地下低温传导作用,使整个耕作层温度上高下低,不能满足作物根系的需要;日光温室传统种植用水温度在10℃以下,灌溉后不利作物生长。暗精量灌施工程可以把水或其他溶液加温后注入到土层以下2~3cm,从而使整个耕作层的温度环境有利于作物生长。
5.3.6探索在盐碱和瘠薄沙地土壤的扩大应用
暗精量灌施工程能在作物根系附近建立适于作物生长的小环境,所以在盐碱和瘠薄沙地土壤扩大应用完全可能。
(1)在盐渍土地应用的可能性。由于风吹日晒,水分的蒸发,盐渍地表土1~2cm的盐量比例高,极易形成板结,板结的地表使农作物不易破土出苗,造成农田缺苗和弱苗的比例高。本技术在盐渍地应用有4个优势:①整地后蔬菜钵苗移栽其上,根部在表土层2cm以下,不存在破土出苗问题;②设施内地表水分蒸发少,另外水和营养液按需从表土层以下2~3cm处注入,有一部分水分往地表方向渗入,增加表土层的水分含量,表土层盐(碱)的含量比例降低,表土层不发生板结;③选合理精量灌施水和营养液的频次,能使作物根系附近的土壤含盐量控制在0.1%~0.2%,各种蔬菜都可种植;④每茬种植行面中线机械开沟埋施农家土肥和有机肥,使种植行土壤得到改良,增加肥力,不发生板结,此外畦面中线机械可沟埋施生物技术腐熟秸秆,二者结合逐步使土壤得到改良,不断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高,在设施内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微生物多有利于土壤中的污染物的分解,消除污染。
(2)在瘠薄沙地应用的可能性。瘠薄沙壤地含砂量多、孔隙度大,水和其他液肥不易藏储,水分极易蒸发,甚至较深层的水分也保不住。本技术在瘠薄沙壤地应用有3个优势:①埋施生物腐熟秸秆和沟施有机底肥以及加入适当的黏土粉,有利于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增加水肥储蓄能力;②暗精量追施水和营养液,极易实现勤追少追,又不使水和营养液渗漏或极少渗漏到根系以外;③设施内的环境可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水土保持。
农作物无土栽培技术范文5
十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宣居适度”。智慧能源农业正是面向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国家战略提出的一种新型低碳、高效农业发展技术。发展智慧能源农业就是综合高效利用土地、太阳光、水、二氧化碳气肥等自然资源,并合理配置农业设备、设施、化肥、人力等生产资料,从而达到促进农业生产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
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王涛认为,“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更是与智慧新城有机结合的重要部分。”他指出,智慧农业的市场潜力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智慧农业本身市场的形成,城市尤其是新城对绿色食品、绿色物流以及空间发展的高度集约化都将大大促进智慧农业市场的形成和扩大,而且智慧农业不仅仅带来食品和碳减排,更可以作为旅游、休闲及城市景观的重要要素,它将引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二是智慧农业将带动若干技术产品的发展,并形成新的产业地域和新的市场,比如二氧化碳富集设备,其可以用于液体二氧化碳或干冰的生产,从而在碳酸饮料、干冰制备以及电焊保护气等领域开拓更广的市场。
王涛表示,尽管智慧农业的愿景非常美好,但是目前要在我国大范围普及还任重道远。究其原因,他解释到,“因农业自身的特殊性,与工业生产相比,农业生产在信息获取、反馈以及智能调节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困难。与需要精确控制、量化指标的工业生产不同,农业生产更多的是需要整体宏观方面的调控,实现统筹规划、综合利用,保证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在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初期,需要国家政策给予大力支持,关键是要在相关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切实提高智慧农业生产的经济和效率,使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智慧农业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农业低碳、经济、循环和高效的发展,强调节能节水、空间集约、绿色高产的农业新模式以及相关技术的普及应用。通过综合高效地利用土地、太阳光、水、二氧化碳气肥等自然资源,并合理配置农业设备、设施、化肥、人力等生产资料,来达到促进农业生产并碳减排的目的。为达到该目标,具体技术方案应用包括空气CO2富集浓缩为农作物施肥技术、根部喷雾节水绿色种植技术、节能高效光照产品及作物立体养殖的优化布局方案等。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是一种将大气中400ppm二氧化碳直接富集并利用的新型二氧化碳减排技术,大部分农作物在1000-2000ppm二氧化碳浓度下具有最佳的生长速度。这种技术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提升2-5倍供给作物生长,来增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该技术不仅操作简单、使用灵活、成本低,而且使用效果明显,既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碳肥,也可以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还是主要采用化学方法来获取CO2气体,但这种方式成本高,且硫酸等化学品的使用也带来了生产环节的CO2气体排放,并不利于低碳农业的发展。
此外,智慧农业的发展还能减少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束缚作用,提高农业发展的灵活性。如无土栽培技术,可以脱离植物对土壤的依赖,在沙漠、盐碱地等不适用土壤耕种的地区栽植植物,也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植物的生长条件,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更合理的营养物质,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实践证明,无土栽培的产量比土壤栽培的要高很多。充足的光照是保证作物质量和产量的基本因素之一,受地理纬度、季节和天气状况的限制,人工补光成为温室大棚管理的必然选择。利用新型节能LED光源进行补光,是目前新兴的人工补光技术。与传统的补光技术相比,LED灯具有安全、节能、环保、布置灵活等特点,已在国内的温室补光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另外温室中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比一般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多发13%左右的电量,可用于温室除湿、补光、照明等;高效太阳能集热装置,也可以有效降低温室冬季加温能耗。
农作物无土栽培技术范文6
关键词:甜椒;有机基质;化肥;产量;品质;养分吸收比率
中图分类号:s633.304+.7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7-0091-04
蔬菜有机基质栽培是指采用有机物如农作物秸秆、菇渣、畜禽粪便等经发酵或高温处理,使有机废弃物成为较好的有机栽培基质,形成一个稳定并具有缓冲作用的农业生态系统,具有一般无土栽培的特点[1]。近年来,有机基质结合适量施用化肥成为一种新兴的生态无土栽培技术,在不降低品质的前提下提高有机基质栽培蔬菜的产量,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有效克服土壤盐渍化、土传病害严重等连作障碍问题,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2,3]。有关有机基质栽培养分吸收规律的研究在黄瓜、番茄、厚皮甜瓜上已有报道[4~6],而在甜椒上尚缺乏研究,且已有报道的有机基质栽培多为草炭、蛭石添加羊粪、鸡粪。以菇渣部分替代草炭,添加适量牛粪,研究化肥不同用量对有机基质栽培蔬菜品质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试验采用有机基质栽培的方法,研究了化肥施用量对甜椒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量、吸收比率的影响,旨在为有机基质型无土栽培甜椒提供科学施肥的技术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时间、地点
试验于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连栋温室进行,室内分析测试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设施栽培实验室进行。
1.2试验材料
供试甜椒品种为“红罗丹”,由济南三园种苗公司提供。
1.3试验方法
1.3.1试验设计采用简易有机基质栽培槽栽培,槽内径高20 cm,宽85 cm,小区长2 m,槽间距50 cm。供试基质配方为草炭∶蛭石∶菇渣∶牛粪=1∶1∶1∶1,基质的理化性质:有机质36.82%,ph值6.05,容重0.35g/cm3,孔隙度82.8%,碱解氮543 mg/kg,速效钾440 mg/kg,速效磷49.8 mg/kg。2011年8月29日定植,每小区定植12株甜椒。
试验设4个处理:t1:不追施化肥;t2:化肥施用量=(目标产量需肥量-有机基质速效养分含量)/化肥中养分吸收率;t3:化肥施用量=(1.5倍目标产量需肥量-有机基质速效养分含量)/化肥中养分吸收率;t4:化肥施用量=(2倍目标产量需肥量-有机基质速效养分含量)/化肥中养分吸收率。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
根据每生产1 000 kg甜椒需n 4.94 kg,p2o5 1.19 kg,k2o 4.8 kg,每666.7m2目标产量为5 000 kg甜椒,计算出氮、磷、钾的需要量。参考前人研究数据(化肥中氮吸收率为60%,磷吸收率为30%,钾吸收率为70%),计算出每处理总化肥用量(见表1)。每处理基质体积1.02 m3。
化肥分定植前、坐果后和盛果期分别以基施、冲施的形式分3次等量施入。滴灌浇水,田间管理均按照常规进行。
1.3.2测定项目与方法盛果期取植株样品,鲜样用蒸馏水冲洗2~3次后,于鼓风干燥箱内105℃杀青10~15 min,70~80℃烘干至恒重。
果实维生素c含量采用2,6-二氯靛酚法测定,硝酸盐含量采用水杨酸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法测定;植株样品中氮含量采用开氏法测定,磷含量采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钾含量采用火焰光度计法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化肥不同用量对甜椒产量、坐果数、单果重的影响
如表2所示,施用化肥处理的甜椒产量显著高于不施用化肥的对照处理,t2、t3、t4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17.9%、31.4%和31.8%。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各处理的甜椒产量增加,适量增施化肥可显著提高甜椒坐果数和单果重从而提高产量,但过量施用化肥甜椒产量并没有显著提高,虽然坐果数增加,但单果重下降,小果率增加,果实的商品性降低。这与宋世君[7]在土壤中栽培甜椒的研究结果一致。
2.2化肥不同用量对甜椒品质的影响
2.2.1化肥不同用量对甜椒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甜椒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是衡量甜椒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图1所示,适量施用化肥可增加甜椒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但化肥施用过多则会引起果
实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在本试验中,t2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是t1、t3、t4处理的1.26、1.93、1.93倍。
2.2.2化肥不同用量对甜椒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如图2所示,施化肥处理的vc含量均高于不施化肥的t1处理。但各施肥处理的果实vc含量差异不显著,仅以t3处理的vc含量略高,为1 437 mg/kg,t2、t4处理的vc含量略低。
2.2.3化肥不同用量对甜椒硝酸盐含量的影响蔬菜可食部位硝酸盐含量的高低是评价蔬菜品质的重要指标。如图3所示,施用化肥处理的甜椒果实硝酸盐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表明施用化肥会使甜椒果实的硝酸盐含量提高,但在本试验化肥施用量范围内甜椒果实的硝酸盐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由图3也看出,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甜椒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提高,且以过量施化肥的t4处理硝酸盐含量增加最多,t2、t3和t4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52%、57%和77%。因此,为降低甜椒果实硝酸盐的含量,在合理施肥提高产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化肥施用量。 2.3化肥不同用量对形成单位产量甜椒果实养分吸收量及吸收比率的影响
如表3所示,盛果期每形成1 000 kg甜椒果实,植株从基质中吸收的氮、磷、钾养分均呈现出随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且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氮素吸收量在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磷素吸收量差异不显著,t3、t4处理的钾吸收量显著高于对照,含钾量也表现出随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甜椒属高氮、中磷、高钾类型的蔬菜,对氮、钾的吸收量较大。在本试验中,t1处理肥料中的磷含量已满足甜椒生长的需要,再增加肥料供应植株的吸收量也没有显著增加。
在化肥不同用量情况下,甜椒对氮、磷、钾吸收比率差异明显,t2处理中氮、钾的吸收比例最高,吸收比率为n∶p2o5∶k2o=4.098∶1∶6.172。
3结论与讨论
仅添加有机肥的有机基质中,所含养分大多为迟效养分,不能满足甜椒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要,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可充分发挥化肥诱导有机基质迟效养分向速效养分的转化和释放作用[8,9]。在本试验中,利用菇渣部分代替草炭,结合施用适量化肥,既能有效维持有机基质栽培产品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的优势,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草炭使用量,节约资源,提高基质栽培的产量和效益。
有机基质中添加适量化肥有利于植株处于适宜碳氮平衡中,有利于光合产物向果实中运转。化肥用量过多反而会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并造成极大的浪费[10]。在本试验中,处理t3的小区产量最高,坐果数和单果重最大,t2处理次之,二者差异不显著。但甜椒果实可溶性糖含量t3处理则明显低于t2处理。3个施化肥处理的vc含量差异不大,随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甜椒果实的硝酸盐含量增加,t2、t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由于本试验中有机基质自身含有一定养分,并且添加了牛粪,综合考虑产量、品质等因素,建议采用t2处理的化肥用量,在此施肥条件下,每形成1 000 kg甜椒果实,需从基质中吸收的矿质养分量为n 3.791 kg,p2o5 0.924 kg,k2o 5.711 kg,其中氮、磷、钾供应比例是4.098∶1∶6.172。虽然在此施肥条件下,甜椒果实的产量低于处理t3、t4,但果实的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较高,最重要的是硝酸盐含量较其它处理低,因此,应用本试验的栽培基质配方(草炭∶蛭石∶菇渣∶牛粪=1∶1∶1∶1),最适宜的施肥处理为t2,这一结果为有机基质型无土栽培甜椒提供了科学施肥的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式军. 设施园艺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94.
[2]蒋卫杰,郑光华,汪浩,等.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及其营养生理基础[j]. 园艺学报,1996,23(2):139-144.
[3]白纲义.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营养特点及其生态意义[j]. 中国蔬菜,2000,增刊:40-45.
[4]段崇香,于贤昌. 有机基质栽培黄瓜化肥施用技术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9(2):238-241.
[5]高俊杰,于贤昌,焦自高,等. 日光温室有机基质型无土栽培甜瓜养分利用率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5):110-113.
[6]李建勇,高俊杰,徐守国,等. 化肥施用量对有机基质栽培番茄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3):602-606.
[7]宋世君. 甜椒氮肥使用时期的研究[j]. 园艺学报,1987,14(3):185-191.
[8]别之龙,刘佩瑛,何
首林,等. 辣椒开花坐果期光合产物的分配[j]. 园艺学报,1996,23(4):39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