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升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升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语文素养阅读教学阅读能力逻辑思维
一、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大部分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受传统语文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以及我国长期以来所提倡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对语文教学的重视度较高。但是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阅读教学活动中所蕴含的价值体系没有做到充分的重视,没有意识到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大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通常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所展开的阅读活动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导致大多数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会有条理不清、逻辑思维过于混乱等多种教学现象的出现。虽然部分老师在新课改教学指导的要求与引导下,逐渐意识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其活动所蕴含的知识与价值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在教学方法中的使用方法不当,教学方法主要使用的依旧是传统思想观念,老师根据文章结构脉络作为学生阅读教育的实施根据与发展方向,学生则根据教师的讲解顺序,对文章展开适当的阅读理解,在此种情况下,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所展开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有效性较低,同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并没有较大的作用,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要素
以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为基础,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以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过程较为缓慢,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耐心与信心。语文教学活动的展开具有一定的常规性,学生在学习中会极易受到外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终对学习成绩的提升造成影响。对于此种情况,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重视度,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中心价值,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价值,同时为营造课堂氛围提供帮助,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之后通过阅读能力的增强,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经过适当的引导为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只有通过思维的有效运用、加强对文章阅读中的规律掌握,通过解疑答惑等方式促进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使其逻辑思维的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与成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是具有连续性的作用,教师要保持信心与耐心,不要急于求成,以免影响教学质量。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文化的类型与内容逐渐增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等个人体系的养成与树立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要想提高学生正确价值的认知,需要注重学生在阅读中正确的习惯与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思维能力的养成。通过多种阅读活动的展开,强化学生的更好应用,促进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其所养成的思维逻辑能力的应用提供更好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
三、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培养水平
要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老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的阅读效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快速掌握文章的要点和中心思想,并对文章的大概内容进行解。只有这样不断的训练,才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判断力和推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其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也各不相同,在理解力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阅读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选择不同的阅读资料,保证每位学生都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学到真实有效的东西,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看不懂或者没有阅读兴趣的问题。在阅读之前,老师可以先针对文章内容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不会漫无目的,而是认认真真,带着探索的心理去进行阅读。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就会越来越快,阅读效率也会越来越高,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自觉地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分析,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提高逻辑思维的养成力度
在语文阅读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在语文阅读中,学生在文章中所获得的知识以及所掌握的阅读技巧,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通过阅读所获取的更多的语文相关知识,在学习中所掌握的人生哲理、所理解的情感价值、所培养的思维观念等都可以在生活中有所运用,通过对遇到的各种难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更好的个人情操。为此,在阅读中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找出与所看内容相关的知识,并与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相联系,通过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实践操作,提高知识的累积和总结,强化思维逻辑的培养力度。
提升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小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规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学生学习内容与生活经历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小学数学学习乐趣,并形成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小学数学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纵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主要包含演绎归纳法、分类比较法以及综合分析法。
(一)演绎归纳法
演绎与归纳法主要是基于数学知识的一般规律,实现知识的有效类推。比如学生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的相关性质、运算定律等,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1]。
(二)分类比较法
分类比较主要是基于研究对象的实际特点进行分别研究,通过对比的方式得出答案。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正方形与长方形知识中,则可以通对比的方式,增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明确正方形与长方形的不同之处,加深知识的学习印象[2]。
(三)综合分析法
综合分析即为将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并且实现全面性的分析。比如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认识数字“5”的过程中,将五个苹果放置在讲桌上,通过不同的放置方法,得到2和3、1和4等等。
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的价值
(一)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客观要求。教师需要基于小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教学设计[3]。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小学生认识到数学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增强学生的抽象问题解答能力
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也会变得愈加复杂。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通过分类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方式,实现数学问题的灵活解答。同时,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相互联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对手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方式
(一)巧妙引入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思考
思起于疑,良好的问题带入能够使学生跟随着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基于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性向开放性特点的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深入认识课堂学习内容。
比如在指导小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项内容中,教师则可以提出“长方形与正方形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等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差异。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回答,同时注重课堂教学中积极教学语言的运用,比如学生回答完成问题之后,教师均需要进行鼓励,采用“哇,你回答的真好!”进行嘉奖,采用“很棒哦,但是有一点点问题,谁能来帮他指出呢?小朋友需要你的帮助哦!”等问题,实现课堂教学互动。
(二)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组织学生探究
合作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更好、更快的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合作探究的乐趣,形成一定的合作学习意识。同时,合作学习活动也能够充分展现小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可以借助合作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任务的设计,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够生动、形象和有趣,在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发现、探究的乐趣[4]。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认识时间”这一项内容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对课文内容学习之后,为学生布置多个时间的图片。3名到4名学生可以设定为一个小组,学生需要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快速回答出每一张图片中的时间点。最快答对的小组需要到教师所扮演的“评委”处检验答案,速度最快且答案全部正确的小组为优胜小组。这种课堂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更加积极思考、乐于学习。
结束语
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到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质量。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引入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组织学生探究等方式,引导小学生灵活学习数学知识,并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学习中获得成功、发现、探究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屹,白清玉,李晓艳,等.基于APT教学模型的移动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成绩的影响研究――以小学数学“扇形统计图”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01(23):26-33.
[2]黄淑娜.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08:146.
提升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3
一、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学学习中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其他数学学习阶段,也需要老师积极锻炼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其次,作为现代教学的基本任务,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将学生学到的杂乱无章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系统,促进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归纳与总结;最后,在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还有利于学生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小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而且在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也使得抽象思维能力渐渐形成。作为一次质变的过程,需要借助学生的创新精神、分析能力,促进自己感性认识的形成,再借助大脑思维,从而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其他能力也得到了积极的锻炼与发展。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注重问题的提出方式
作为一门思维活动较强的学科,小学数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而思维活动是在问题提出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提出方式,科学、有效地引出数学问题,同时还需要老师发挥自身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对问题出现的前因后果有一定的理解,然后老师可以借助归纳演绎法、比较对照法以及综合分析等方式,从而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比如,在关于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回想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向学生提问:“谁能用以往学过的知识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过程?”问题提出以后,会让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剪裁、画图以及拼接等,使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习知识,在无形之中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设置适当难度的数学练习题
练习题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运用。但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老师在练习题的设置上应该积极考虑学生的能力与学习情况,尽量选择一些难易适中的练习题,应该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动脑思考获得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合理的激发,增加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积极确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合理确立下来,同时也要为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使老师与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获得教学与学习上的进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关于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中,数学老师应该在课前备好课,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重视乘法口诀的学习,认识到乘法口诀对自身未来学习的重要意义。老师可以适当为学生讲解乘法口诀的由来,使学生方便记忆与理解,以此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所以,老师积极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提升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4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将学生的具体学习转变为抽象学习,注重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使之抽象化,让学生在独立的抽象学习中逐渐培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化抽象理论知识的讲解,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如公式等,多进行例题讲解,以及解题思路方法的讲解,让学生在一种抽象思维的环境下学习,经过长期的训练学习,使学生利用抽象思维去解决数学问题成为一种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效果.
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环环相扣,强化教学内容的逻辑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明确其中内在联系,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知识内容要环环相扣,不断强化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不仅要巩固学生的已学知识,还要开拓学生的思维以及联系旧知识的能力.第一,要帮助学生把最基础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牢记于心,并通过练习掌握规律、方法,使其构成知识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类似问题时游刃有余.第二,在传授新知识时,注重引导学生与原有的知识基础联系起来,并进行结合、整改形成新的知识网络,以便更好地理解新知识、运用新知识以及巩固旧知识.第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一些实例或者场景模拟来讲解一些数学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注重几何知识的讲解,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逻辑思维能力
几何知识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还对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的条理性、有序性具有重要影响.几何知识一般都是通过抽象的逻辑思维来解题,尤其是几何证明题,几何知识的条件和结论往往紧密相连,在几何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注重从理论上的逻辑性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条理性,使学生清楚明白几何知识中各种条件与结论的关系,从而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对各类数据以及结论要求也相当高,相当精准,因此,加强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让学生在几何问题的解题过程中独立思考其中的逻辑关系,逐渐深刻理解其中的关联,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适时引导,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提升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的出发点始终是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以达到全面发展。小学数学不仅要充当起一个知识传输的责任,更应是一种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它让小学生在遵循和掌握数学知识和规律过程中逐渐形成从书本到实际的过渡过程,从实际生活出发,逐渐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桥梁,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建立起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模型,同时为其提供一个正确的应用和解释,从而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对数学问题的正确理解。另外,在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强化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制订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进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通俗而言,思维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思维包罗万象,具有多种类型,小学数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小学生思维特点和数学综合能力的训练过程。数学学习少不了创造性思维的协助,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则是逻辑思维的建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倘若缺乏必要的逻辑思维,可能无法进行有效有序的生活和发展,而对于学生而言,缺少了逻辑思维能力,则缺乏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契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计划地进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值得教育界人士重视和深入研究的。在小学不同年级实施不同的逻辑思维培养措施,结合教具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一个形象明了的概念印象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不能一概而论,还需要顾及学生的个性和共性,需要适当地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从根本上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相关策略
1.引出问题
任何一种思维的建立和培养都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来引出,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也不例外,数学知识的学习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种问题的解答和思考过程,换言之,就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思维活动。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需要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问题的发现和探讨,最终解决问题。如果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效果较好,那么学生就能很快跟上教师的节奏,从而使学生受益匪浅。
通常小学数学教学都是借助相关问题的提出而展开的,换言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离不开问题,只有通过有价值的知识点的问题解决,才能达到知识点活用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做到知识点的活用,训练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目的、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过程无疑对于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是有益的,通过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的思路进行学习,对于整体思维的提升也有重大意义。
2.重视方法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恰当的数学教学方法,并且精心准备和设计每一堂课程,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有的放矢,形象生动,具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会主动结合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问题思考,并且做到融会贯通,进而通过自身努力将相关问题解答出来。
3.设计习题
数学练习题不仅是一种知识的强化过程,更是一种知识的深化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的习题加深对于知识点的印象,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初衷,结合教学目标和课程知识点内容进行相关习题的设计,把握好难度,尽量使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自身的知识运用将问题解答出来,以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学生从解题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积极地营造良好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独立空间,从根本上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全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发展,全面地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彩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1(11).
[2]杨冬菊.怎样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
提升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逻辑 小学数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3-0121-02
从数学自身的特点来看,它是由各式各样的判断所组成的一种确定的体系,并且这些判断通过逻辑术语、数学术语及对应的符号所构成的数学语句来表现出来。同时,借助逻辑推理把一些判断转化为新的判断,而数学就是由这些判断的总和构成的。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虽简单,不涉及复杂的逻辑推理,但基本的判断推理还是需要的,这就要求小学生要掌握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一时期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正是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小学尤其是中高年级,正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把培养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之一,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顺应了数学学科的教学要求。然而,教学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往往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却忽视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无从谈起,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做基础,很难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是值得研究和深思的问题。
一 逻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优化数学教学方法
虽然小学生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初期,但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展程度和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应运用逻辑性工具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做一定的转变和选择。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由教材内容、教师自身的水平、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接受能力等几个方面组成。从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来看,小学生学到的知识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命题、概念、逻辑方法及规则。一般来讲,命题和概念都是在教材中明确表现出来的,学生只要认真学习就能很快掌握,而逻辑方法和规则,则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去深入地理解、思考和掌握。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某个知识点产生好奇心,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去思考、去研究其中的道理。根据小学数学本身所具有逻辑性强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去思考、观察和总结,并且还能从实践中、从学过的知识中发掘出新的问题,从而推动学生不断地前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多问为什么,让学生积极地运用逻辑思维去分析和思考问题。
3.丰富数学教材内容
小学数学的教材大多是根据逻辑性贯穿起来的,虽然教材本身的内容还是以数学知识为主,但是很多地方还是体现出一些有关逻辑思维的问题。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数学本身的内容而忽视了逻辑性的问题,就会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造成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熟悉逻辑思维的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分析教材、讲授知识点。
4.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逻辑思维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获取知识的间接手段。无论什么学科的学习,都需要通过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获得知识。每当人们学习一门学科知识时,不论是社会学科还是自然学科,都要通过相似的过程,即了解概念、论证实验、得出结论。而逻辑思维就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的有效的思维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要让学生尽量掌握逻辑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5.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也可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逻辑思维已经开始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运用。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极其重要的。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把握好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并将其巧妙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 逻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1.循序渐进地引入问题
知识源于好奇心,人们只有对现实生活中见到的现象感到好奇,才能促使人们不断地思考和总结。在生活中,在已经学到的知识中发现新的问题,这就是学习新知的原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掌握这个技巧,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新知识,这个新知识和之前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下面以有余数的除法这堂课为例,在前面学生已学过整数的除法,这时教师可以运用新旧知识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区分并掌握新知识。
师:请同学们试试如何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
(学生们很快分完,并纷纷回答。)
师:非常好。现在请大家再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
(学生们观察以后,纷纷说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
(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
这种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入,不仅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内驱动力,也使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中通过比较、分析、逻辑思维来提高学习能力。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的知识不断递增,增加了知识坡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学生对与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的程度,必然影响到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要掌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2.逐步深入地探究问题
探究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既可以是教师提供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又可以是教师在课堂上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引导;既可以是小组教学,形成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思考,又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互相讨论,积极互动,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课堂知识的结构也同样是各式各样:既可以是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的横向结构,也可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纵向结构。下面以一年级下册的找规律的教学为例:
师:(出示盆花的课件)花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我发现花在排列时是一盆红花一盆蓝花,再一盆红花一盆蓝花,再一盆红花一盆蓝花这样重复地排列下去的。
生:花是按红蓝为一组重复地排列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总结得也很正确,但如果老师想知道第88盆花是什么颜色,可以有什么办法吗?
这个问题使学生发现光凭观察无法得出答案,启发学生再次思考,发现规律,并尝试用数学计算来找出答案。上述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以提问为手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让学生积极思考,加深了对新知识的认识。
3.有序地推断问题结果
随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上课所学的知识,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在练习的设计上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发散思维、总结反馈这四个原则,这样不仅可以夯实基础知识,还可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还可以增添一些系统性的练习,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反馈和归纳,把新学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
参考文献
[1]苏立云.论小学数学直觉思维及其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
[2]刘锡光.中学数学教学的逻辑价值[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5)
[3]沈良怀.新教材简易逻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3(1)
[4]陈家端、刘传玺.逻辑在基础数学课程中的教育价值[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