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营销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营销的含义范文1
我国80后一代人作为一个正在不断崛起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权力、消费意识、消费话语正在深刻影响着许多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如何深刻地解读他们的消费心理,把握时代潮流发展趋势,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抢占未来市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近有人做了调查研究后认为,80后一代人小时候的理想出奇地一致,都是长大后想当科学家,但科学家到底要做什么,有90%的80后根本都不知道。这一个教育问题,然后如何解决可能三言两句也说不清。从全国考研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了,如今大学的不少理工科专业已快要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而他们的小弟弟90后更是如此,他们的学习更加功利,从中学就不喜欢理科,造成各地的高考政策一改再改。当然我们这里主要谈80后的消费心理变化,这一问题应让人们特别是营销界精英们值得思考的。
有人就80后的消费心理做过一次商业调查,发现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对品牌并不十分崇拜。有关调查显示,100位受访者中,购买商品时将品牌作为第一标准的人仅占15%。选择质量的约占35%,价格稍次之,占20%,服务与外观分别占17%和13%等等。这一调查表明,80后一代在购物方面比起60后、70后一代更加务实。他们一方面有感觉自己买了过多过贵的东西而感到心疼,同时他们又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惜重金。也就是说他们对时尚与个性化风格产品是乐意买单的。调查发现,80后中仅15%的人没有这种感觉,50%的人偶尔有,30%的人经常有,3%的人几乎每次都有等等。
在购买商品时的考虑因素,男性与女性有所不同。调查显示,男性比女性更注重服务与商品的售后服务。有20%的男性将服务与售后服务作为选择商品的第一考虑因素,仅有6%的女性做了相同选择。相比之下,女性比男性更注重产品的质量。调查显示,有60%的女性将质量作为选择商品的第一考虑因素,而男性仅33%。80后目前日常消费的很大一部分是恋爱消费,包括与情侣一起出去吃饭、看电影、约会、旅游等。个别男性的恋爱消费占生活费的六成之多。因为这一代人他们人与人之间的真正交流与沟通十在太少了。
作者几年前也做过类似的研究,80后作为第一批独生子女的代表,他们既是中国的一个特色产物,又是一个与世界各国同龄人几乎有着相同观念的群体。因为他们成长在冷战结束以后,全球消费新潮与消费文化基本趋向大同的年代。他们喜欢上网聊天、打电子游戏、手机换个不停、吃洋快餐和穿新潮服饰。
80后一代消费者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自我化的价值观念,他们崇尚个性彰显,特别是敢于标榜自我,这是上一代人不敢想象的。因此作为商家或营销人就要研究商品在80后的消费心智中代表什么,能满足他们什么需要和利益。特别是品牌要不断出新,他们父辈喜欢的儿子不一定喜欢,因为不少企业维持品牌理念的做法只能是一厢情愿。80后喜欢跟风走,明星对他们的影响大于广告。
80后一代生活在信息化时代,他们喜欢在网上购物与团购。这可能是80后区别于60后、70后消费者的一个明显特征。精明的80后会在实体店里看好衣服,记下价格,然后去网上淘价格更便宜的相同款式,服装、家电、化妆品、家居用品。面对网络的冲击他们一致认为商场提供的是生活方式样本和实际购物体验,这些都是网络无法替代的。然后面对“80后”的消费喜好,网上购物应引起经营者的高度关注。如苏宁、五星等家电连锁企业都将网上购买形式作为未来发展重要方面。越来越多的化妆品品牌也开始尝试网络和实体店两个渠道销售,价格、定位、宣传推广采用两套方案,而实际配方并没有两样,只是在网上卖得更加便宜。
营销的含义范文2
关键词:抗旱;造林;技术
1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1.1适地适树
对于干旱地区树种的选择必须要坚持下面3个原则:首先是选择的树种必须能够适应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条件;其次是选择的树种必须要符合抗旱造林的基本要求;最后是选择的树种必须具备多年的栽植经验。植物抗旱的特性直接影响着水分的利用,树种的不同选择会导致环境中水分消耗量的变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必须要结合植物的蒸腾耗水性能、水分利用率以及抗旱性能的强弱来选择树种,从而避免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环境更加恶化。例如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抗旱性较强的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等针叶树种,或者是刺槐、五角枫等树种。
1.2整地技术
整地造林技术是提升抗旱造林苗木成活率的关键环节。整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土壤的透水性能以及增肥能力。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通过整地技术能够有效地拦截地表径流,更好的进行蓄水,增强苗木根部土壤的水分含量,从而达到降低苗木死亡率的目的。在整地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关键技术,首先是整地时间的选择,整地时间选择应坚持宜前不宜后的原则;其次是整地方式的选择,要做到不会对原有植被造成破坏,同时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拦截蓄水作用;最后是整地规格的控制,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的造林模式。通过对近年来整地造林的经验进行总结,一般水平阶整地相对鱼鳞坑与小坑效果较好;荒山坡地在坑下修筑好拦水埂,坑和坑之间也修筑好隔离埂,构成一个“T”字形,以便于更好的截水。不同的整地模式对地表径流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对于整地时间的选择一般是以雨季为主,春季次之,秋季效果最差。
1.3集水技术
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苗木成活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水”,我们可以通过修筑蓄水池以及拦塘坝的方式将自然降雨集中在一起,从而为抗旱林木的早期生长提供水源。集水整地系统主要由微集水区构成,比如产生径流的积水面或者渗蓄径流的植树穴。结合实际地形情况,以林木为目标在整个林地形成不同的集水区和栽植区,从而构成一个完善的集水、蓄水系统。如果在树木栽植区的自然降水无法满足林木的自然发育需要,在不同的时期内土壤水分缺乏,那么我们就能够通过集水技术来对水流量进行调整,从而对土壤进行补水,确保水分供需的平衡。
1.4栽植管理
一方面是不同季节栽植的管理,春季栽植时通常在土壤解冻到20cm左右时进行。嫩江地区一般春季造林时间为5月中上旬为宜,可以选择先植阳坡,再植阴坡的方式;按照先植小苗,后植大苗的原则,在土壤水分被大量蒸发之前,确保苗木均已被栽植入土;在雨季进行栽植通常可以选择透雨之后的连阴天或者是下雨之前进行栽植。抗旱造林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当地天气的变化,多关注近期天气预报,从而把握好栽植的有利时机,这也是雨季栽植成功的重点;秋季栽植应该选择落叶之后,土冻之前的时间段,这一阶段气温开始降低,水分蒸发量明显的下降,有助于苗木根系吸收水分,来年春天还能够直接吸收冻土解冻水,让生根更快的萌芽和生长。另一方面是苗木管理工作。做好苗木运输管理,做到随起随运随栽,若遇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栽植的情况应该做好假植,运输时间尽可能控制在早晚间;对于部分生命力较强的阔叶树种,可以采取截杆截根的方式,降低茎干的水分消耗;此外还应做好苗木分级管理以及灌溉管理等工作。
2抗旱配套技术措施
2.1 DJS造林技术
DJS造林技术的主要是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抗旱造林树种的基本特征,同时利用聚乙烯塑料不透水的特征,研制出装有营养土和水配比的混浆植苗袋,把林木植入袋中的一种新技术。首先在塑料袋中下方均匀打通4个直径4mm小眼,已利根系扎出。然后在塑料容器袋中放入适量的水和土,进行搅拌成泥浆状,再将苗根插入泥浆中,将塑料袋放入栽植坑中,把袋两个拎手对折封严袋口,回土埋严,修好树盘,浇透坑水。在无降水的情况下,苗木能够一个半月至两个月不失水。
2.2 容器苗造林技术
容苗器造林技术指的是使用营养容器来进行播种和林木的育苗。容苗器相对于裸根苗来说能够延长造林时间,可以很好地增加苗木成活率,有助于我们对缺苗进行补植,增加林木生长量以及抗逆性。为了更好地处理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难的问题,我们可以广泛的推广这种造林技术。使用容苗器造林可以确保苗木根系完整,让苗木能够更好地吸收容器中的营养成分,但是这种造林技术的缺陷在于成本相对较高。通过运用容器进行造林大大增加了干旱地区和沙地造林的成活率,根据本地的实际调查数据显示,使用2年生油松或者侧柏容器苗造林能够达到85.3%的成活率,而比裸根苗造林方式20%的成活率高得多,同时也让造林时间摆脱了季节的限制。
2.3 地膜覆盖技术
在南方地区,地膜覆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开始覆膜之前,要结合林木的种类和栽植面密度等情况来设计好地膜块的大小。林木栽植之后进行浇水,待水渗透进入后,把1m见方的地膜从中心破洞,将苗木由洞口套入,将地膜铺平之后,确保苗木根基周围的地膜覆盖严实,并将树盘设置成为漏斗形状。需要注意的是,地膜覆盖过程中应该确保边缘压实,可以在地膜上方洒一层薄土,避免起风时地膜被吹走。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地膜覆盖技术可以增加湿润效果,在早春的3―4月时地面增温2.3~3.5℃,相对来说增加了10%~17%;15~25cm土层温度增加1.2~2.3℃,相对增加8%~25%,其次是地膜覆盖之后土壤的含水量处于18.43%~19.87%,和之前的测量值相比增加了15%左右,保墒能力较好。
2.4 灌溉
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应用取水灌溉技术,为了更好地节约水资源,当前我们普遍采取渠道防渗技术以及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来进行灌溉。而渠道防渗技术相比之下是现阶段大中型灌区较为理想的灌溉技术,其节水潜力很大。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常被称之为管灌技术,它指的是借助水泵的低压力将水输送到田间口,之后再接末级输水软管进行灌溉。但在应用此类技术时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营销的含义范文3
作者:张静 班永宏 仲立新 单位: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晨光医院职业卫生办公室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工作场所空气中锰浓度检测情况对3个企业25个电焊作业点空气中电焊尘和锰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进行检测,电焊尘浓度为0.75~4.289mg/m3,11个点超过国家有关标准(4mg/m3);空气中锰浓度为0.04~0.49mg/m3,9个点超过国家有关标准(0.15mg/m3)。工龄对尿锰水平的影响按职业接触工龄分组后,接触组各龄段尿锰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尿锰浓度有随着工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10年以上工龄组尿锰浓度显著高于5~10a工龄组和<5a工龄组,电焊作业对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接触组作业工人血清中CK、α-HBD、和LDH及心电图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主要有窦性心率不齐、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电轴左偏、低电压和高电压。电焊作业对血压的影响接触组舒张压(65.93±10.12)mmHg,对照组为(72.32±14.8)mmHg,接触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收缩压为(113.1±12.7)mmHg,对照组为(110.5±12.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病率,接触组为4.44%(6/135),对照组为3.62%(5/1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电焊作业对心电图的影响接触组心电图异常率为31.1%(42/135),对照组为16.7%(23/138),接触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率不齐、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电轴左偏、低电压和高电压,说明电焊作业对职业性人群心脏功能有显著影响。吸烟对接触组与对照组心脏功能的影响表3结果表明,接触组吸烟人群血清中CK、α-HBD、和LDH及心电图异常率与对照组吸烟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不吸烟者心脏功能指标与对照组不吸烟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接触组和对照组吸烟者的各项指标与相应各组的不吸烟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吸烟对电焊作业人群心脏功能的影响无协同或拮抗作用。饮酒对接触组与对照组心脏功能影响结果表明,接触组饮酒人群和不饮酒人群血清中CK、α-HBD和LDH及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与对照组饮酒人群和不饮酒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接触组和对照组中的饮酒者的各项指标与相应各组的不饮酒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饮酒对电焊作业人群心脏功能的影响无协同或拮抗作用。
由于电焊作业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较为复杂,包括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电弧光、有毒气体等,会造成电焊工尘肺、锰中毒、焊工金属热等[1]。本调查发现,电焊作业人群体内锰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人群,电焊作业能降低职业人群的舒张压,影响心肌酶谱的CK、α-HBD、LDH水平,心电图异常率增高。这可能是锰在体内作为某些酶的激动剂,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长期过量吸入会造成中毒。实验研究表明,锰有心血管毒性,可引起动物心收缩功能降低和血压下降,主要出现在急性和亚急性实验[2]。锰可以阻塞钙通道,使细胞兴奋时钙不能内流,引起兴奋收缩分离,导致心脏收缩功能降低。本次研究结果证实,电焊作业人群心肌酶谱中的CK、α-HBD、LDH发生变化,提示锰可能影响抑制心肌细胞内酶系统,引起心肌生物电改变。综上所述,电焊作业体内锰水平会增加,可能对心脏产生一定的损害,因此,对从事电焊作业的职业人群要加强心血管系统的监护[3]。
营销的含义范文4
关键词: 英汉 颜色词 翻译方法
绚丽多姿的世界蕴含着各种情意和色调,颜色词是每个民族文化和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不同文化背景的各个民族对于颜色词的理解却不尽相同,在颜色词的使用上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英汉互译时,翻译者需要从与其相关的背景知识去理解更深一层的含义,善于比较英汉颜色词的词义和内涵,力求在翻译过程中减少误译。在进行颜色词的翻译时也必须考虑不同的文化因素,以达到交际的最终目的。笔者通过对英语不同颜色词翻译的探讨,并对颜色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加以深入地理解,以求教于同行和读者。
英汉语中的颜色词数量都极为丰富,而英汉两种语言把颜色词大致分为三类:基本颜色词、实物颜色词和色差颜色词。
从英汉两个民族对颜色的感受来说,对基本颜色的概念是比较一致的。英语和汉语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差别不大,英语中常见的基本颜色词均可在汉语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基本颜色词,但它们有的在指称意义上并不完全对等:
red(红,赤),yellow(黄),purple(紫),black(黑,青),blue(蓝),white(白),brown(棕,褐),green(绿,青)
颜色虽是自然现象,但不同的民族由于受自然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及民族审美心理和认识情感的影响,对颜色的观感不尽相同,从而使同一颜色词在不同的民族形成不同的象征意义,而使颜色词独具引申意义和文化意义。要注意在翻译实践中不能脱离上下文的具体情况而孤立地理解与翻译,必须在理解原文颜色词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原文的整体对颜色词作灵活处理,才能避免错译或死译的现象。要想准确而生动地运用各种颜色词把原文中色彩斑斓的世界重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译者的确需要注意很多问题。遇到词汇空白和文化鸿沟时,译者要采取灵活的补救措施,使原文与译文相协调,使读者能够真正欣赏原作的色彩和意境。一般来讲,颜色词语的翻译大致有以下四种方法。
1.直译
直译(literary translation),就是在转达原文意思的时候,使译文的表达形式和句法结构尽量同原文一致,能完全对等的就完全对等,不能完全对等的也要大致对等。
基本按照原文的词语形式来翻译,把英语颜色词译成与之相应的汉语颜色词。如果英语颜色词与汉语颜色词在词义上相同,就可采用这种直译的方法。如:
White House 白宫
red figure 赤字
black market 黑市
yellow pages 黄页(指商店、饭店、商户和机构的电话簿)
His arms and legs were thickly smeared with calamine lotion dried to a chalky white.他四肢上涂得厚厚的炉甘石液已干成粉白色。
2.借译
由于英汉两民族生活结构、思维方式的差异,英语中有些颜色词在汉译时需根据汉语习惯做些变通,以便于汉语读者接受和理解;反之亦然。根据译入语的习惯,用读者熟悉的颜色词来改变原文的颜色词。如一种颜色在两种语言中分别被不同的颜色词所指称,而直译会导致读者不正确的联想或是不为译入语的读者所接受,这时可改换颜色词,使之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如:
black tea 红茶
black and blue 青一块紫一块
pitch black/jet-black 漆黑
His face became blue with cold.他的脸冻得发青。
She dressed in a very short creamy skirt that day.那天她穿着一条很短的米色裙子。
3.增减颜色词
原文中无颜色词,译文中根据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根据具体语境添增色彩词以突出色彩,加强译文的感染力从而增减适当的颜色词。为了追求相同的联想意义,在译文中根据译入语的习惯,可以增加或减去适当的颜色词。增色法指源语中没有颜色词,译者可根据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增加一个或几个颜色词以达到与源语相同或相似艺术效果的方法。减色法指源语中有颜色词,但在翻译时却隐去颜色词的方法。
在很多情况下,源语中的颜色词表达的是一种象征意义或引申义,在目的语中找不到相应的颜色词,为了准确传达作者思想,翻译时只能用目的语中意义相同却不带颜色词的词语来代替源语中的颜色词,从而使译文最大限度地传递信息。如:
He didn’t try in vain.他没有白干。
Her eyes became moist.她眼圈红了。
And over all these,set close against the golden hair and burning cheek of lady and knight is that untroubled and sacred sky.在这一切之上,同贵夫人和骑士金色头发和红润面颊相映衬的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4.意译
意译(free translation),是指通过对原文深层意蕴的理解和消化,将原文的表层结构打破和重组,然后转化为译文自然流畅的表层结构;换句话来说,就是冲破语言的外壳,将其真正的意指挖掘出来。
意译对于那些在一种语言中常用,而在另一种语言中不常用或不使用的实物颜色词在译语里又找不到可以借用表达这种颜色的实物颜色词,最好采取意译即使用基本颜色词的方法。有些颜色词语因为是习惯用法,有引申意义,此时可以根据原文的意思,完全忽略原文的颜色词,而用译入语的适当词语来翻译。如:“红榜”不可译成“red roll”,英语的习惯表达是“honor roll”;“红娘”的相对形式是“go-between”,而决非“red woman”之类。而像“black tea”对应的中文不是黑茶,而是“红茶”。又如:
love pea红豆
pink slip解雇职工通知单
a green hand新手
black coffee纯咖啡
cherry lips鲜红的嘴唇
rosy cheeks 红润的面颊
He is green with jealousy.他醋意大发。
He is a blue-blooded man.他出生贵族。
You look blue today.What’s wrong with you?你今天看起来闷闷不乐,出了什么事?
总而言之,人们生活在色彩之中,大千世界均由各种不同的颜色所构成。不同的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心理因素、、思维定势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赋予颜色词的语用意义亦不尽相同,这样,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在中西方文化之间自然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有的甚至截然相反。要想对英汉颜色词进行恰当的翻译,首先我们得对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了解它们的感彩、修辞意义和联想意义,也要遵循文化翻译的原则。这样,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使用直译、借译、增减颜色词及意译四种翻译方法,译文才能体现译入语民族的文化习俗,从而达到翻译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黄碧蓉.英汉颜色词的社会文化内涵及翻译[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4,(12).
[2]卢红梅.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熊婷.英汉语言中颜色词的对比翻译[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营销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小径管;下向焊接;焊接工艺参数
中图分类号:TG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3-0087-03
2009年初我公司承揽了阿尔及利亚扎尔则油田地面改造工程,该油田处于萨哈拉玛干沙漠的腹部,由于受阿尔及利亚当地现场施工条件限制,在工艺管线焊接时,DN150以下的管件无法按照目前国内常用的工艺――手工钨极氩弧焊或手工钨极氩弧焊加手工电弧焊(俗称氩电联焊)工艺进行焊接,主要是由于焊接时需要的保护气体不能及时供给,氩气需要从一千多公里外的地方运至施工现场,且气源不足,施工进度在很大程度上受气体供应的影响,而传统的手工电弧焊施工速度慢,很难保证工期,为此决定采用手工电弧焊纤维素焊条下向焊(SMAW downhill)焊接小直径管。
一、小径管下向焊工艺可行性分析
手工下向焊接技术与传统的焊条向上焊接相比具有焊缝质量好、电弧吹力强、挺度大、打底焊时可以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条熔化速度快、熔敷率高等优点,一般广泛应用于大直径长输管道工程施工中。由于焊条熔化速度快,在焊接管径小管壁薄的小管时操作技术掌握存在很大难度,因而应用在公称直径100以下小直径尤其是规格为φ27mm小管焊接在国内并不多见,无这方面的焊接经验可循。
同样是焊条电弧焊接,纤维素焊条与其它类药皮焊条根本不同点在于其熔敷速度快,而小径管的曲率大,对于人工操作来说,在极短的时间内变换很大的角度有一定难度,但这只是手法问题,从理论分析可以做到,通过试焊,基本能够达到曲率变化率的要求。
二、小径管下向焊接的特点
曲率大、管径小、壁薄、熔池温度上升快是小管焊接的不利因素,也是小径管下向焊接的特点和难点,而纤维素下向焊接速度较钛钙型焊条焊接速度快,更为焊接小径管增加了难度,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小参数、快速焊、快速变化焊条角度、控制焊接温度等主要措施。
三、焊接工艺及操作要领
(一)焊前准备
对于φ27×3.5的小直径管件,根据其特点,设置了相应的工艺。
焊前仔细清理坡口及内外两侧20mm范围的锈、油污,露出金属光泽,以免焊接过程中产生气孔等缺陷。破口型式如图1所示:
(四)操作要领
1.根焊。从12点位置起焊,焊接第一个半圆时,在坡口内引燃电弧待焊条正常燃烧后压低电弧,利用电弧吹力在焊道根部形成一个熔孔,并向前方轻微运条形成第一个熔池,通过往复运条(往复运条幅度不宜过大)或直线运条方法控制熔孔大小进行焊接。由于管径小、曲率大要求焊条角度在12点到6点之间距离有很快的变化(如图2所示)压低电弧,始终保持电弧长度的2/3或以上穿透坡口在焊道背面燃烧,以保证根部焊道成型良好,收弧在焊过6点钟位置后迅速熄灭电弧。这段焊接过程要一次完成,中间无接头。在焊接另一半时,因管件管径小、管壁较薄,为防止焊接时熔池升温速度过快,熔池温度升高,容易造成烧穿或者在焊缝背面形成焊瘤,要在管件稍作缓冷后进行焊接,否则会导致焊道过热造成熔孔变大,熔池难以控制而无法焊接。正确的操作过程是:先用角磨机将12点起弧和6点收弧处两个接头打磨成缓坡状,并保证打磨后的焊道在焊接时能瞬时将起弧点的金属熔化形成熔孔。焊接时从缓坡前方引燃电弧,待电弧稳定后压低电弧慢速带至缓坡处,作往复或直线运条方法,注意焊接速度和焊条角度变化一定要快,焊到6点收弧处时压低电弧待熔孔完全熔合后方可拉长电弧填满弧坑,然后熄弧。
图2
2.盖面焊。对于3.5mm厚度小直径管,第一遍的打底焊接填充金属厚度已经基本将坡口填满,盖面焊的目的是为了加固焊道、提高强度、美化焊缝。盖面焊缝要求与两侧母材圆滑过渡,焊缝余高控制在1.6mm以内。焊接时由于管材壁薄管径小,应作往复或直拉运条,要求焊接速度快、焊条角度变化快。盖面焊时在仰焊处由于重力作用引起熔滴下坠形成焊瘤以及焊条角度不正确形成咬边。经过试验发现形成焊瘤主要是焊接电流相对过大,焊条角度前倾及焊接速度慢所致。为避免发生这些问题,在焊接至仰焊置时,焊条应尽量垂直于该段管面,利用电弧吹力和电弧截面覆盖的面积,采用适当的焊速和运条角度来克服仰焊位易出现的咬边和下坠现象。焊到下方接头时填满弧坑然后迅速拉断电弧。焊条变化角度见图3:
四、产生的主要缺陷、原因及措施
(一)气孔
焊条角度不当:焊条在燃烧时,药皮产生大量的气体保护熔池。当焊条角度不当时,药皮产生的气体对熔池的保护作用下降,使大气中的气体浸入熔池,产生气孔。焊条角度的选择要根据焊接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如平焊时要与管材切线接近垂直,而立焊时要稍微后倾,其目的是要尽量好地保护熔池,利于气体析出。
运条方法不当:焊接时焊条摆动方法不当或摆动不均匀,使气体难以排出从而形成气孔。所以焊接时焊条要做小幅度均匀摆动。
(二)咬边
焊接电流过大:电流过大使热输入过大,将邻近焊道的基本金属熔化或冲刷掉,而在没有熔融金属流回充满焊缝的情况下凝固,形成咬边。
焊条倾角不当:势必冲刷熔池边缘,结果在凝固时不再有足够的熔融金属来充填而形成咬边。
运条方法不当:因焊缝较窄,操作时不做横向摆动,使得焊道两侧达不到熔化温度,填充金属与基本金属混合不均匀而产生咬边。
采用与焊条和母材相匹配的合适电流,控制焊条倾角和运条方法,杜绝咬边缺陷的产生。
(三)根部未熔合
运条速度太快:小管径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运条速度必须要快,但过快的速度会使焊缝的焊接能量减小,从而减小了热输入,使根部不熔合形成未焊透。
操作时电弧太长:使电弧的能量分散,熔池温度下降,无法将根部熔合导致未焊透。
焊条角度不对:以致熔化金属与母材之间不充分熔合;此外焊接角度不当焊偏形成未焊透。
在控制焊条速度合适的情况下,操作手法要稳定,电弧长度长短适宜且保持一致,同时,焊条角度随位置的变换做相应的变化,使三项矢量组合为最佳焊接手法。
五、现场应用情况
在阿尔及利亚扎尔则油田地面改造工程中,C4,CPIE,CTE&NCPIE 3个区域及站外管线采用了下向焊接工艺,其中3/4´240m,1管道1.2km,1.5管道320m,2管道5km,3管道460m,4管道1.5km,通过对已经焊接完毕的焊缝进行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焊接一次合格率为96.7%。
六、结论
通过对小径管下向焊接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掌握了小管径纤维素焊条下向焊接的要点,填补了公司小径管下向焊接的一项技术空白。经过培训,31名焊工顺利通过了外方组织的上岗考试,解决了施工气源困难的问题,同时大大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工程成本,赢得了业主的认可。
参考文献
营销的含义范文6
论文摘要:该文从语篇角度探索汉英翻译中的等效问题,指出翻译中的‘晤篇观’的重要性。“等效原则”,的指导意义,使其更好的指导语际间文化信息的传播与交际这一实践活动。
1.理论背景
1.1“等效原则”
翻译的过程,归根结底,就是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建立对等的过程。翻译理论中的所有问题,都与翻译对等有关。对等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等效”,即译文对目的语接受者的效果应与原文对原文接受者的效果基本相同。这是由翻译的根本性质决定的。在实践中,翻译应尽可能达到“等效”。这一原则被称作“等效原则”。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A, Nida)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概念基础便是“等效原则”。奈达认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自然的对等再现原文的信息”。
后来,奈达在一本书中提出了“功能对等”概念。在这一等效理论中,他把社会符号学原理引入翻译研究,把语言与文化看成两个密切相关的符号系统。语篇不能脱离语境而独立存在。对任何一个符号的解释都必须联系与之相关的其它符号,无论是在词汇语法还是修辞层面上,符号都具有意义。在翻译中,译者要考虑符号在所有这些层面上的意义,用一系列功能对等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意义。
1.2“语篇观”
“大语篇观”是指:译者在翻译任何语篇时,必须对有关语篇的文化历史等现状要有较好或至少是粗浅的了解;理解正着手翻译的原文的片断局部甚至全部时,译者要运用这一知识,密切注意该语篇涉及的有关背景知识,因为所需翻译的原文涉及的有时不只是该语篇文字字面上所涉及的点滴知识,而会波及使用该文字的国家的上下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以及当前的社会情况。
“语篇观”是指:译者在做语篇翻译时,要从语篇特征“衔接”“连贯”角度出发,充分分析其中的连接手段:照应替代省略时与体的形式排比结构与逻辑衔接等在表达整体意义上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原文。
汉译英翻译,理解汉语原文是前提。这里的理解包括对我国语言文化等的过去和现在的理解。
2汉英语篇翻译实践
半个世纪以前的美国,出了一个根本不懂译出语而取得巨大成功的翻译家,那就是诗人庞德。他翻译的中国诗集《华夏集》在1915年发表后深受西方读者的欢迎;他译的《长千行》曾被评论家赞为20世纪美国最美的诗篇。然而,他在翻译唐诗“瞿塘堰预堆,五月不可触”时却出现了多处错误?他是这样翻译的:
You went into Ku-to-en, by the river of swirling eddies
And you have been gong five months
第一,他不知道“瞿塘”为三峡之一,“堰预堆”是其中礁石险滩的名称。译文删去二字,而成了“瞿塘峡”的地名。
第二,他不知道“五月‘’是指阴历五月,相当于阳历六月。译文译成“五个月”。
第三,他更不知道“不可触”是描绘阴历五月间江水上涨时堰预堆的危险可怕,还以为是夫妻分离不能见面。
在此不难看出:尽管庞德译作取得了诗的效果,这一点可与原诗相比,但除此之外,全面对比两诗很难找到其它对等的效果了。所以,只有对译入语拥有深厚的感性知识,与读者灵犀相通,知道如何唤起读者共鸣的译者才能取得等效。
又如:
“但单四嫂子待她的宝儿,实在已经尽了心,在没有什么缺陷。昨夭烧过一串纸钱,上午又烧了四十九卷《大悲咒》;收硷的时候,给他穿上顶新的衣裳,平日喜欢的玩意儿—一个泥人,两个小木碗,两个玻璃瓶—都放在枕头旁边。后来王九妈掐着指头仔细推敲,也终于想不出一些什么缺陷。”
我国翻译家杨宪益夫妇是这样翻译的:
Fourth Shan’ s wife had really done all could for her Bao’ er-nothing had been forgotten. The previous day she had burned a string ofpaper coins, thismorning she had bu ed the forty-nine books of the Incantation of Great Mer-cy, and before putting him in the coffin she had dressed him in his newest clothes and set by his pillow all the toys she liked best-a little clay figure, two small wooden bowls, two glass bottles. Though Ninth Aunt Wang reckoned carefully on her figures, even tnen she could not think of anything they had forgotten
等效原则在要求传达原文的精神实质的同时,也要求译文具有与此相适应的风格韵味,在文学翻译中尤其如此。在这篇原文中,单四嫂子那种无私的纯真的母爱,和她那一颗受了损伤的心灵的跳动,在这自然朴素的叙述中,得到了生动又传神的表现。
可以说,这段译文基本上满足了朴素自然又生动传神原文的两个特点。这种“满足”至少是通过一种途经实现的,即风格的一致与结构的一致是相符相成的:原文中对刻画人物起重要作用的一系列动作:“尽了心”、“又烧了”、“穿上”、“放在”等,在译文中也以一系列的语言结构再现出来:"had done" , "had burned" , "had dressed" , "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