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眼睛的感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护眼睛的感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护眼睛的感悟

保护眼睛的感悟范文1

关键词 电力互感器 饱和误差 精度的影响

一、引言

电力的计量问题是一个关乎民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计量表的精准程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电能计量的主要是由电力互感器和电能表组成的,电力互感器一般放在电能表里面,比较隐蔽,不便观察,出现了问题也不易察觉到,而电力互感器的饱和误差问题也就更容易被忽略了。本文将着重分析电力互感器的饱和误差问题对计量表精准度的影响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电力互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力互感器作为电力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透彻地了解其工作原理才能更好地解决电力互感器的饱和误差对计量表精准度的影响。

电力互感器的基本原理,是测量电线中的一次二次的高压产生的回路进行电量的测量。在其基本构成部分中,最开始是其中的铁芯产生变化的磁场进而产生磁通。这个变化的磁通能产生感应电压,然后根据变化的电压转化为信号,让人们直观观察到。

电力互感器由以下两部分组成:一是完全闭合的铁芯,二是缠绕的线组。一次线组的数量远远小于二次线组的数量,一次线组主要串联在需要测量的线路中,而二次线组多以保护电路的功能出现。因为电力互感器的存在让一次系统的电流由二次系统电流更替,然后提供给计量仪,从而得出整个线路的具体情况。

三、电力互感器饱和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各类状态的影响

电力互感器中的饱和问题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将对计量表的精度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大家通常所说的电力互感器的误差实际上指的是互感器中铁芯的饱和状态,上文我们提到的就是因为第一次的电流在装置的铁芯中产生了变化的磁通,在铁芯的另一边才会产生相应的电压。由于铁芯中的磁通密度过大,超过了其饱和点所以会造成互感器的饱和状态。铁芯中磁通量的大小是由建立这个磁通的电流大小决定的,就是通常所说的励磁电流的大小。当励磁电流过大时会导致磁芯的磁通变大,进而达到饱和状态,同时电力互感器的励磁阻抗会进一步的减小,导致励磁电流进一步加大,整个循环会越来越糟糕,得不到准确的线路情况,所以会对计量表的精度产生很大影响。

电力互感器的饱和即装置里铁芯的饱和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稳态饱和,一种是暂态饱和。稳态饱和,指的是第一次电流因为某种原因急剧增大时励磁电流也会相应地增大,装置中铁芯中的磁通量也会相应地增加,接下来会进入到一系列的恶性循环中。在一般的设备中,电力互感器的作用是将线路中的大电流变为小电流,同时保证变流比的精度,当提供给电量计量表时能够保证计量表的精准度。众所周知,计量表是有一定电流限度的,当进入恶性循环时,电流势必变得非常大,超出设计的额定电流越大,计量表误差也会相应地变大。

电力互感器饱和状态即暂态饱和,指整个设备突然处于瘫痪状态,暂态的分量使整个电力互感器达到饱和状态。无论什么设备,当发生故障时电量不会突然发生变化,这时候故障量会带来或多或少的非周期分量。大家都知道这些非周期分量带来的电流分量不能在电力互感器的一二次之间进行转换,显而易见这些电流会汇聚到励磁电流上边。所以当设备发生故障而且有非常大的暂态分量时,会造成励磁电流的突然增大,造成互感器饱和。在20%~120%的电流额度范围内时会保证计量表的精准度,当遇到超过上述范围的电流时误差将会变得非常大。

四、防止互感器饱和状态保证计量表精准度的方法

(一)限制短路电流

在整个的线路系统中,在计量表的上一级或者几级采取分列运行的方式来限制整个线路状态的短路电流。当分列运行后整个系统可能供电的连续性有降低的趋势,可以通过使用备用电源来解决这一问题。在整个的电路系统中还可以提前安装好一系列串联的电抗器来将短路电流限制住。

(二)电流互感器的二次负载必须减少

1.用功率小的继电器进行保护。一般常见的大型继电器保护装置的电流功率可达到80.5AV,如果选用小型的继电器保护装置在每个回路仅仅为0.4AV,显而易见,我们应该选择能耗较小的继电器保护装置进行保护,防止出现互感器的饱和状态来保证计量器的精准度。

2.继电器保护装置距离互感器更近。将继电器的保护装置安装到离互感器更近时,极大程度上缩短了二次电缆的长度,大大减少了互感器的载荷,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互感器出现饱和状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继电器距离互感器很近时,需要保护装置具有超强的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和长时间电磁抗干扰能力。

(三)有效地减小TA第二次的额定电流

电流的平方跟TA的消耗功率成正比关系,所以我们可以假设将二次额定电流从4A降到了1A,在其余情况不变下,显而易见二次回路消耗会相应地降低16倍,不会让互感器轻易饱和。同时需要注意的情况是,当二次电流减小后对继电器这一保护装置的灵敏度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权衡第二条中与互感器的距离问题。

五、结语

经过本文分析,我们了解了电力互感器的基本原理,更着重讲述了电力互感器饱和现象发生的种种原因。在饱和现象的两种状态中,整个线路的电流问题成了影响计量表精准度的最大因素,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导致线路中的电流变大,进而提供给计量表的电流加大,当超过计量表限定的电流范围时就会使计量表的精准度大打折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会对人们的电量度量设备造成不小的影响,给人们带来不小的损失。根据本文的分析研究,相信对这一情况有一定帮助,尽可能少的出现互感器的饱和状态或者出现了能够及时解决,保证计量表的精准度。

(作者单位为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商洛供电公司)

[作者简介:郑潇,女,河南洛阳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营销计量。]

参考文献

[1] 牛立涛,彭金宁.互感器铁芯饱和对继电器保护的影响和处理方法[J]. 2012.

[2] 郭琴.探索电流互感器的饱和对继电器保护装置造成的影响[J]. 2013.

[3] 郭跃峰.校核电流互感器饱和的方法和抗饱和的措施[J]. 2012.

保护眼睛的感悟范文2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如苏教版小学美术《亮眼睛》这一课属于观察技法课,孩子对人的眼睛很熟悉,但平时却没有意识、积极地去表现和了解。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体会美术和生活的渗透关系,并且通过欣赏、观看、讨论交流、表演体会感受眼睛所表达出的人的精神内涵和保护眼睛的意义。为此,我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中多次加入观察环节,如:

(一)、创设情境引起关注

1、小游戏:猜猜看(课件播放图片)让孩子通过观察,感受从他们的眼中猜到他们看到了什么。孩子看图片讨论。

(设计意图:与孩子的实际联系交流自己的所见、在小游戏中猜猜他人眼中的事物,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学习情趣,更为在表现阶段画眼中的事物打下基础。)

(二)、观察发现,引导想象

1、请孩子们互相观察一下周围同学的眼睛,再来说说自己都看见了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眼睛各方面的细节,如轮廓,高光等。

(设计意图:学生互相有目的地观察眼睛,有目的的感受眼睛的自然形态,为表现亮眼睛的形状、色彩、特征和神态做准备。)

3、学生观看课件,了解眼睛的结构与简单的视物原理。

(设计意图:利用卡通动画形象介绍眼睛的知识,生动形象,易于接受,让学生能够很生动的了解到眼睛视物的原理)

4、小游戏:请大家观察一下屏幕上的几双眼睛,猜猜他们分别是什么人的眼睛?能说出原因吗?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体会眼睛的神态,让学生通过选择游戏比较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的眼睛的不同特点。)

(三)、观察交流、表达审美感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互相作出不同的表情,其他学生观察眼神与眼形的变化。

(设计意图:艺术是相同的,让学生在歌曲中感悟人类心灵的窗口,学生在自己的眼神的表演中加深对眼神的理解。)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兴趣。

生活化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美术课上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上《亮眼睛》课件播放“山区学生”照片,通过观察山区孩子的眼睛,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联想:“他们渴望什么?”学生体会渴望读书的眼睛。

教师引导学生关心穷苦的孩子,珍惜自己的美好生活。

三、及时即兴创作,表现生活

孩子的感受源于对生活的体验,是他们心灵的反映,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认为应该及时、正确地引导和激励学生乐于动笔、勤于动笔,及时创作,表现生活。如:

1、教师示范

学生观看教师表现的过程,想象与教师交流眼中看到的内容。

(设计意图:此环节体现了美术课中教师的示范性,学生从中体会刻画的过程,知道刻画的重点,这是解决重点的必要环节。)

2、学生创作、绘画

3、可以画自己的眼睛,也可以话别人的眼睛。比比谁观察的最仔细,谁画的眼睛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工具和方法,画一幅“亮眼睛”,表现出眼睛的形状、颜色、神态等。

四、巧妙运用美术,美化生活。

将美术应于生活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活动,为学生创设运用美术的生活环境。如:

1、教师:眼睛对我们这么重要,我们要不要保护他们呀?那怎样保护呢?学生讨论自己怎样保护眼睛。

2、教师:同学们,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的爱眼日。每年爱眼日的主题。学生说说自己对爱眼日的了解

(教学意图:对学生进行保护眼睛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护眼意识。)

保护眼睛的感悟范文3

有一双辨别七彩的锐眼,借助不同色彩所传达的情感,而很好的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免有事倍功半的效果。用心爱惜自己的眼睛,爱惜这一心灵的窗户,不让其受一丁点的伤害。设想,倘若眼睛失去观看色彩的能力 ,又何以能想象出百花的娇艳、宝石的璀璨和凤凰的色彩斑斓……

眼睛是心灵的使者,通过从眼睛中“放射 ”出的光泽,传递着人的思绪,也传达着人的情感。温情脉脉的人,总流露出柔和的目光,使人神魂颠倒;凶神恶煞的人,总发射出凶恶的“利箭”,让人毛骨悚然。没有感情的人眼眸黯淡无光,失去光明的人的眸子无法表达他的心绪,因此人们不理解他的心事,渐渐地变得郁郁寡欢,对生活抱怨,对人冷漠,封闭自己。他的生活从此失去色彩,他的生活从此失去意义。

何不让眼睛成为情感的代言人,让它更好地传递你的千恩万绪,那就必须细心的呵护它,千万不可小视对它的保护,它才能真正为你效劳,将你交予它的任务完美的表现出来。

世间万物只有通过眼睛看才能将其美与独特显示得恰到好处。“春游芳草地,更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多美的季节韵律,没有眼睛的洞察,能品味到吗?

保护眼睛,它是人类拥有最宝贵的财富,用心地去呵护它,不一定要有最好的待遇。眼睛从不攀比,它从不在乎别人对它的付出是否超众,只要有用它就欣然接受。只要你有心并用心去爱护,做好眼保健操,就是对眼睛最好的保护。

有时,偶尔的一个眼神,已胜过千言万语。

我相信眼睛是心灵的使者,因为眼睛在“会当凌绝顶”时,才会看见“一览众山小”的雄伟泰山,进而感受诗人的心胸气魄;因为有眼睛看才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高览胜的独特感受……由此看来眼睛是心灵的功臣呢!

眼睛几乎是人全部灵感和感悟的来源!不起眼的事物经过眼的审视和新的判别与理解而具有独特的启示,使人的心灵更充实,内涵更丰富。

多亏了眼睛,心灵才能有更多的启示引导我们,不至于在道路上迷失方向;

多亏了心灵,眼睛才能充分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从而陶醉心灵;

多亏了眼睛,心灵才得以将自己那独有的才华向世人展现得那么精妙绝伦;

……

保护眼睛的感悟范文4

关键词:品德课堂;学科特点;教学策略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从课程目标看,具有人文性和方向性。品德的培养所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而不是纯学科的逻辑,这就决定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它有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加以注意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品德学科的特点:活动性,德育性,实践性,生活性

1.教学过程以活动为主线(活动性)。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过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会生活的道理。

2.教学目标以育人为主旨(德育性)。

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加强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是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题,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品德与生活》的“内容标准”要求:“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这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目的就是使儿童学会关心、学会爱、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因此,品德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它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的内在统一。

3.教学方式更重视道德行为的实践(实践性)。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行为训练,重视道德行为的实践。我们知道,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知到行的过程,它包括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转化过程。其中,“知”是基础,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前提;“行”是关键,是衡量学生思想品德好坏的标准;“情”和“意”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所不可缺少的因素。道德行为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形成道德习惯。

4.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生活性)。

这个特点是由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决定的。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没有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因此,课堂所呈现的学习内容,不应局限于教科书中的教材,还应引导儿童回到他们自己的现实生活去,去寻找更多的学习资源,充实学习内容。课堂所呈现的活动方式,应是老师根据本地区、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设计活动。

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策略

教育理论的研究、教师教学的实践都告诉我们,现存的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每一种都有其优点和不足,采用哪一种教学策略,完全取决于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作出恰当的选择。

1.探究式教学策略。

探究性学习主要指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学习方式。《品德与生活》总目标指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品德与生活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强调了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因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亲历过程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从教材来说,教材本身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天地。如《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冬爷爷在哪里”一课中的“冬日疑案”就提出了两个问题,乐乐猴惊叹地说:“呀,雪人不见了!”康康熊疑惑地说:“青蛙和蛇也失踪了。”;黑猫警长说:“小朋友,你们能帮我一起来破案吗?”课文为学生呈现了探究的情境,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2.体验式的教学策略。

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品德体验课强调关注学生的生命经历和经验、生命感受和体验。只有引导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儿童喜爱并乐于参与的活动中进行自我体验,才能使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行为。品德课运用体验式的教学策略,是实现品德回归生活的基本途径。

保护眼睛的感悟范文5

教学目标:①体会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②学会利用电视,合理、有效、安全地获取信息、获得知识;③在选择电视节目的同时,提升在现代社会中的批判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④克服在收看电视中的不良习惯,学会健康地看电视。

教学过程:

1 课前互动,引趣定调

1.1 交流谈话。同学们,今天陆老师一起和同学们上一节品德课,大家认识我吧?知道我是教什么的?你的信息是从哪儿来的呀?

1.2 初步感知。古时候的人们,也是通过这种耳闻目睹、口口相传或道听途说的方式来了解信息的,所以那时的人们掌握的信息就少,信息更新的也慢。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同学们,你们现在都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取信息的呀?

1.3 揭示课题。同学们刚才说的电视、广播、网络、报纸,这些能够传播信息的媒介,我们给它们取一个名称——媒体(白板出示:媒体)。媒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切,它连结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也连着你,连着我。(白板出示:连着你和我)

齐读课题。

[通过师生的轻松闲谈交流,消除学生紧张情绪,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不确定、不稳定性,渐入课堂教学情景,从而奠定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感基调。]

2 主动参与,激趣导行

2.1 切入正题。喜欢看电视吗?电视与其他媒体相比,有哪些特点?

(白板显示:传递快、作用大、普及广……)

2.2 研讨交流。分组讨论:看电视能使我们有什么收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谈谈看电视的体会,大家共同来分享他的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伺机板书:得到信息、受到教育、学到知识、品到快乐。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交流收获和体会,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2.3 反思交流。分组讨论:那么多好看的节目,大家也得到了许多收获,但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反对同学们看电视,这是怎么回事呢?现在大家一起来分析分析。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伺机板书:内容要适合,时间要适度,姿势要适当。

[学生的教师的点拨下扪心反思,不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激起心灵的火花,从而生成对收看电视的辩证思维和客观态度。]

2.4 辨析交流。

2.4.1 现在的电视频道有近百个,每个频道都有许多栏目和节目,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适合小学生观看,哪些不适应观看?(白板显示电视上常见的几类电视节目和不同类型的电影)

得出结论:观看电视的内容要适合,要选择性地看。

2.4.2 小强是个电视迷,每天都要看几个小时的节目,我们一起来帮他看看他的安排合理吗?

(白板显示:四年级学生小强周六看电视的节目单)

小强的节目单有哪些不够合理的地方?一起帮他修改一下。(强调观看内容要适合学生,观看的时间也应该有节制,要合理安排)

[学生在课堂得到教师的重视,内心得到成功的体验,对不合理的观看习惯有了“俯视”的高度,主动参与的积极高前高涨。]

2.4.3 我们观看电视一般不超过一小时,同时观看电视的间隙要让眼睛放松,你们有什么方法吗?选择学生方案,学做两种护眼操:

护眼操一:双手托腮,让眼球按上、下、左、右的顺序转动10次,接着再逆时针、顺时针各转动10次。(训练眼球晶体,减缓视力疲劳,有效防止近视)

护眼操二:找一处3米开外的景物(如:墙上的字画等),同时举起自己的左手距眼睛略高处伸直(约30厘米),看清手掌手纹后,再看远物,尽量快速的在二者间移动目光,反复20次。(训练眼球晶体和眼部肌肉,保持一定的弹性和收缩舒展的能力,有效防止近视)

[护眼方案,是学生课外主动搜集的,通过课堂的交流,采用最简单易学、合理有效的两个方案,让学生教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操作与实践的平台。]

2.4.4 除了刚才讲的两点原因,父母和老师不放心学生看电视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些学生不会看电视。有同学会不服气:电视都不会看吗?好,我们一起来看看(白板显示观看电视的各种不良习惯)

刚才的图片中有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呢?根据学生回答伺机板示:

良好的观看习惯

观看时距离电视机3米左右的距离

位置在电视机的正中前方,或角度不小于45度

不能躺着看电视,电视机高度与眼睛一致

看电视时尽量不要吃零食

晚上看电视要开盏小灯

看完电视后要洗脸,保护皮肤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教师抓住这一特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知识精华的提炼,生成良好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养成。]

3 结合板书,归纳小结

(板书参考:生活中的电视)

[整洁美观的板书设计,能展示课堂教学脉络,厘清学生知识结构层次。]

4 课外实践,综合提升

如果让你当少儿频道的策划人,准备给大家编排哪些新节目?请班长汇总大家的计划并寄给有关电视台。

课后反思:《学记》中有言:“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回顾课堂,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们个个灵牙利齿、口若悬河,大胆地交流、真实地袒露,从生活实践中来,又用实践经验指导生活,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主动发展,培养、锻炼了创造能力,成为了真正的“好学者”、“善学者”。

4.1 重视参与,注重实践。以前的品德课堂,常常会出现因学生阅历少、涉世浅而“冷场”或教师“一堂言”的窘境。为了让学生们主动参与教学,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话可说,让学生进行课前社会实践,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正如课标指出:“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课前实践活动十分重视,并作了周密的布置:如各年龄段人群每周收看电视的时间、收看电视的内容、收看电视获得的信息,增长的知识,看电视的利与弊等,并要求每人都要作好详细的调查采访记录,然后交各小组长检查。因此课堂上出现了孩子们争先恐后交流、汇报,大到总书记接见主席连战的国家大事,小到过期的牛奶可以擦皮鞋等生活小事的热烈场景,同时还有孩子们对电视生产厂家的一些宝贵建议。

孩子们汇报交流的内容,是他们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所获得的成果,看上去他们是在交流汇报,实际上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是他们对生活的一种认识,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道德的自我构建,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有了调查、采访、搜集这些信息的社会实践过程和经历。正如杜威所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

假如孩子们没有课前的社会实践活动,没有这些经历,教师心中无数,课堂上孩子们有那么多话要说吗?有那么多信息要交流吗?所以没有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

保护眼睛的感悟范文6

关键词: 数学问题教学 教学情境 新课程

一、创设现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具有情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学习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好方法。

例 握手问题

某某同学坐得真好,老师和你握握手(走下讲台和学生握手):“谢谢你,给同学们起了个表率的作用。刚才老师和他握了手,他也和我握了手,我们俩这叫握了一次手,你知道吗?握手和我们数学也有关系,那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握手问题。

(一)探究三个人握手次数

演示说明,请三位同学来表演,请你说一说,他们谁和谁握手了?

(二)画图说明

三个人握手我们可以用语言来描述,能不能更直观的用图来说明刚才握手的情况呢?如果让你来画图,你打算怎样画?数字、字母既简洁又通用,他可以表示任何三个人。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图。

追问:三个人中,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几次呀?

(三)探究四个人握手情况

如果参加生日聚会的共有四个人呢?猜一猜,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会握几次呢?小组合作亲自握手试一试验证你的猜想。你能像刚才那样用图来说明握手的情况吗?学生自己画图,教师巡视,指名二人板演。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其它同学认真观察:你会发现什么?

第一种:定点发射法

第二种:基本线段法

如果参加聚会的有五个人呢?学生感悟出4+3+2+1=10次。说一说4、3、2、1分别指什么?如果参加聚会的有n个人呢?

(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小熊要过生日,它邀请它的好朋友一起来庆祝――吃沙拉。它从苹果、香蕉、草莓、菠萝四种水果中选出2种做沙拉。它可以做多少盘沙拉和小朋友一起来庆祝?

学校运动队举行一场乒乓球比赛,15人参加。如果每两个人都要打一场,一共要打多少场比赛?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把握手问题化归为我们熟知的线段条数问题,到高中等学生学习了排列组合之后,就会更深切的理解握手问题,也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好了基础,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创新教育理论认为,不要简单地把结论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去探索、研究,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二、回归生活,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

回归实际:由于数学模型的解答并不一定完全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所以要针对应用问题的实际,对模型的解答进行分析、反思,得出实际问题的正确解答。

例 在讲授一次函数时,我引导学生开展了桌椅合适高度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每天坐在学校给我们设计好的课桌椅上,不知你有否注意到,这桌子的高度与椅子的高度是存在一定关系的。比如说,你坐在编号相同的课桌椅上,觉得比较舒服,可当你坐在另外一个同学的课桌椅上做作业时,不到一节课的时间,就觉得眼睛疲劳,因为她的课桌椅并不配套。她的椅子与我的椅子一般高,可桌子比我的高几个厘米,。因为我们的眼睛与课桌的距离要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倘若不如此,眼睛就易疲劳,因此患上近视眼也是不得而知的。

二、那么,配套的桌子、椅子之间的高度有否一定的比例关系呢?这是一个人体工程学问题,为揭开这个奥秘,学生们测量了二套不同的课桌椅。对象一:课桌高:75.0cm 对象二:课桌高:70.2cm椅子高:40.5cm 椅子高:37.5cm假设课桌高ycm,椅子高xcm, 根据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粗略地算出两者关系: y =1.57x+11.35 (单位:cm)

三、以上这个关系是从教室中的桌子、椅子高度粗略地得到的,那么,是否所有用于书写或办公的桌子与椅子都存在这一关系呢?学生又测量了一套办公桌椅,其中椅子高44cm(不考虑靠背的高度),办公桌高80.5cm,将x=44代入y=1.57x+11.35可得y =80.43cm,与实际高度基本符合,所以,一般用于书写或办公的桌子、椅子也大致存在这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