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科技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科技发展范文1
一、基本情况
(一)社会保险基金实现保值增值有限
《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国务院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理事会直接运作的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其他投资需委托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进行管理和运作并委托社保基金托管人托管。
目前,有关部门及受委托单位已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这只是部分的、局部的、有限的。包括涉及社保基金量小,没有包括五个险种的累计结余基金等。投资运营的实体仅限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尚未被授权进行运营,投资的收益及增值效应极其有限,远不能满足参保人员日益增长的医疗消费的需要,远远没有达到保值增值的目标。
(二)医疗服务市场高度垄断,医保基金管理、医保付费方式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积极应对市场化的需要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在医保市场,医疗服务供给方高度市场化且高度垄断,而作为医疗服务需求方――医保制度、医保基金管理及其付费方式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充分发挥医保基金资源在市场中的杠杆作用,使医疗服务需求方在市场经济中处处被动。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医疗机构为追逐利润和谋求自身发展,加上医学科技的进步,医疗服务高度市场化,而且是高度垄断的市场,垄断助推了“以药养医”的利益机制。在医疗服务市场上,医生握有消费决定权和供给决定权“二权合一”的绝对主动权,使得参保人员、医保经办机构在医疗消费过程中只能处于被动地位。此外,医药价格不合理甚至失控,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制约作用远没有得到发挥。于是,便有了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三)医保基金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和全民医保的启动运行,标志着我国已基本解决了全民医保从无到有的问题。如何实现从有到好,需要解决的难题还很多。如医保费的征缴、统筹基金管理和运营等仍不完善、不规范,面临的形势依然很严峻。
1.维持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任务艰巨。医疗保险在平衡公平诉求中的福利化趋势;基金收入的能力赶不上基金支出的需求;医疗服务市场化、医疗费用增速与保障能力的差距拉大;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推进不尽如人意、医保基金保值增值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2.医保基金不仅承担支付参保人员医药费用的功能,同时还承担解决一些历史问题的责任。老企业、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保、企业改制中退休人员作为改制企业一部分整体参保,而这部分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在职人员经改制分流,人员大幅度减少,为解决企业退休人员和接近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虽然尚能一次性收取一定的保费,但远不能平衡基金的需要。
3.医保基金的使用绩效低,医保付费方式不符合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往的医保支付方式以“按服务项目付费”为主,这是造成医保基金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付费方式不仅不能对医疗服务提供方实施有效监督制约,促进其进行合理有效治疗,而且对过度治疗、过度检查等滥用医疗资源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其结果是,既损害了基金的使用绩效,也损害了参保人员的保障权益。
4.医保基金监管力度还不够,造成基金流失。由于医保经办机构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限制,有关部门对医保基金监管力度不够,造成一些挂名住院(包括参保和非参保的),尤其是挂退休人员名住院或异地就医的现象,导致基金严重流失。
5.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一些统筹地区由于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或是系统规模较小、功能不完善、运行速度慢、资源数据库容量有限、兼容性能差等,未能建立起完整有效的监控过度医疗、反欺诈的预警系统,对合理控制基本医疗费用增长、减少基金浪费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持。
6.人员构成老龄化。参保人员结构失衡,加大了基金运行风险。自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来,参保人员已基本覆盖至广大企业职工和社会灵活从业人员、农村户籍人口以及城镇居民,基金运行亦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目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据资料统计,2000年,我国大于65岁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7%,到2008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8.3%。参保人员老龄化的速度明显高于扩面和基金增长的速度,基金运行风险凸显。从广西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构成看,2010年,退休人员占总参保人数的比例高达29.74%,比例严重失衡。
二、按市场规律的要求运作
所谓医保基金市场化运营就是通过国家立法,授权国家有关专业委员会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保证安全、注重效益的投资原则下,通过对医保基金规范、稳健、专业化、市场化运作,以实现医保基金收益稳定增长、充分发挥基金绩效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模式。
按市场规律管理医保基金,实现三方共赢。用人单位及其参保人员将医疗保险费缴纳给医保经办机构,是希望医保经办机构成为自己的经纪人,作为需求方利益的代表与医疗服务机构(包括医院和药店)进行团购谈判,购买医药服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以集体的力量,成为医疗服务市场上具有强大谈判能力的购买者,从而有能力运用各种手段来限制医疗服务机构的行为,约束医疗费用飞速上涨,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与价格相匹配。各类医疗机构则通过展开充分的竞争,争取更多来自医保基金的支付,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水平,并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
医保基金市场化就是回归其资源的属性,建立以医保基金为主导的卫生资源配置机制,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绩效,使参保人员不再“看病贵、看病难”,医疗机构随着改革的深入而发展,医务工作者因改革而使自身技术和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基金市场化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和途径。
因此,为发挥医保基金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国家有必要立法,将基金在确保安全、有效监管前提下纳入市场化运营,使医保基金健康、安全、可持续、科学发展,以最大限度满足参保人员日益增长的医疗消费的需要。
三、医保基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市场化运营已经在限量、局部进行,取得了一些收益,但还远远不够,仍需要配合国家深化医改规划,作更深层次的改革和更大规模的运作。
(一)在政府宏观指导及有效监管下进行市场化运营
国家通过立法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遵循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原则,按照循序渐进方式进行专营或委托经营权。
1.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进行投资,使基金保值增值或使基金发挥最大绩效。基金投资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
2.进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通过团购的力量提高基金的绩效。要把医保基金团购按市场规律进行运营,医保经办机构在与医疗机构谈判医保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或按人头付费标准等凡涉及医保基金付费时,都可以进行协商谈判。通过团购谈判达到“医、患、保”三方共赢。要借鉴国际上的做法,凡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耗材,由医保经办机构与药商谈判,在谈判中形成一个既能反映价值又能反映供求较为合理的价格。
(二)建立奖励机制
1.参保人员参保期间,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发生住院医疗费用(包括门诊)支出的,可给予一定比例的基金划入其个人账户的奖励。
2.连续累计缴费达到一定年限的,给予增加一定数额的统筹基金报销比例。
3.体检。参保人员连续参保达到一定期限后,可由医保统筹基金支付体检服务费用。
(三)向有利于控制和减少疾病的领域投资
国务院副总理提出:“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实施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扩大覆盖人群,充实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切实提高防病能力,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国家或地方通过立法,允许专营机构或委托运营机构每年从基金结余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经费用于有益于参保人员身心健康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全民健身活动以及宣传医学常识,将健康管理前移,将医疗保险工作前移,以达到增进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实现“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的目标,同时,也减少基金支出。
1.配合有关部门,提供一定经费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2.普及宣传科普知识。通过网络媒体宣传普及医学常识、疾病预防与控制知识等。如怎样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医疗保健知识。
3.开展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体检,给参保妇女提供定期专项检查如妇科病、宫颈癌、乳腺癌等普查,还可以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普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基金的支出。此外,还可以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预防保健,将预防保健纳入医保基金的支付范围,从而大大提高基金的使用绩效。
医疗科技发展范文2
[关键词]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066
全科医疗属基层医疗,是一种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推行全科医疗模式是为社区中的全体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最佳途径,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重要基础。[1]全科医疗也是我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撑体系或基本框架,全科医疗的大力发展,可以增强基层医疗单位的自我生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2]全科医疗的发展有利于防治结合的实现,也是整合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内容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及实证分析法,对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疗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加以分析,并且对全科医疗在该社区中的落实与发展情况以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该社区全科医疗提出发展意见与策略。
1研究对象及调查方法
本文以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居民、医护人员、社区服务站主任、街道主任为研究对象。运用以下两种调查方法。
11问卷调查
全体15名医护人员发放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及相关医护人员的基本状况(年龄、职称、学历等),全科团队人员岗位技能现状与培训需求,全科服务提供内容,全科服务提供量等。
居民问卷调查: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新华社区居民进行社区卫生服务需求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以此为依据收集居民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健康状况、医疗服务需求和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和评价等方面的数据。
12实证分析
管理者访谈:从全科团队的构建运行、六位一体的全科服务功能和对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与道里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进行六次累计八小时的个人深入访谈。
个人访谈:根据道里区新华街道居委会负责人对新华社区开展全科医疗服务的了解情况,从居民的角度分析在社区进一步开展全科医疗服务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进行大约40分钟访谈。
统计数据:对收回的198份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分析,找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的问题。
2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现状
21基本状况
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共有3个全科诊室,其中1个中医全科诊室,全科医生3人、护士6人、预防保健人员3人、其他人员5人。基本形成2个全科团队。其中3名本科学历、5名大专学历、其他为中专学历。其覆盖辖区总户数3678户,其中低保户32户,总人口10000人,其中妇女4411人、育龄妇女1787、儿童143人、高血压等慢病患者共1712人。
该社区开展了六位一体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并且通过走访等多种方式建立了居民档案并配有专人进行档案的管理和维护。
另外在访谈中了解到,社区卫生服务站领导基本上对全科团队服务模式改革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实行团队服务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动力增强,全科医生责任增加,服务站员工的创优意识与风险意识也逐渐加强,工作所得的收入较之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使服务站的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大多数患者对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一直有良好的印象,尤其在全科团队服务新模式改革后,他们认为中心更注意在这方面加强改进,开展社区卫生保健、上门服务等工作。
22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
221居民对单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
在对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部分居民的医疗保健意识还没有跟上,利用率较高的还是医疗服务,他们觉得不得病就好。预防的利用率还不高,多数居民选择得病后才去卫生站或医院治疗,对全科医疗预防的作用不了解。居民利用较少的是计划生育,这与需要计划生育服务的居民被分流以及国家新出台的“二胎政策”有关。而康复服务利用较少,则主要与个人的实际健康状况和需求有关。产生了疾病,留下了后遗症,才有强烈要求康复的需要,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见表1。
222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利用率
在调查的居民中,利用过一项、二项和三项社区服务的居民分别占217%、58%、187%;利用过四项、五项和六项以上社区服务的居民总共占20%,而从未利用过社区服务的居民则占了05%,可见社区居民对全科团队服务的综合利用程度还不高,见表2。
231首诊情况
根据表3分析,社区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原因主要是离居住地近、医疗费用相对低廉低、医生熟悉居民健康状况并且服务态度亲切,选择率分别为616%、52%、479%、57%。表明社区居民和患者仍旧关注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大部分患者就医是会首先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而社区居民不选择社区首诊的原因主要是对其医疗水平不能完全放心、设备仪器不全、医疗环境简陋,许多居民还是对社区卫生服务不能完全信赖。而且目前,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确实并未体现出质优价廉的特色,见表3。
表3社区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原因
原因人数选择率(%)就近方便122616医疗费用低103520医生熟悉居民健康状况95479续表原因人数选择率(%)服务态度好113570病人相对少,等待时间短86434医保报销比例合适33167其他9455注:表1、表2、表3数据分析均来自随机发放的198份有效问卷。
232转诊情况
病人选择转诊主要是因为社区没有条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诊治,其次是病人的家属提出转诊要求、担心在社区诊治的医疗风险等。一些社区医生能掌握病人转院后的病情信息,信息反馈的来源主要是病人自己,这表明医院与社区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达并不十分畅通和完善。
全科医生对双向转诊的看法:双向转诊可以说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通过我们的访谈不难发现,双向转诊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病人走出社区医院却不再回来的单向转诊。双向转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还在全力执行,但是难度很大,除了个别慢性病患者自身要求下的双向转诊外,其他大部分我们向上转,向下转到社区的病人就很少,基本上就成了单向转诊。
3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全科医疗存在的问题31卫生服务站规模小,设备投入不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共有3个全科医疗诊室和1个中医全科诊室,医务人员及医疗资源有限。药品种类多数为治疗基本疾病的基本药物,有些居民反映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看过病之后还是要到大医院开药,除此之外,卫生服务站的医疗设备配备情况也堪忧,配备设备只有常规的消毒、血压计、心电图、B超机等简单诊疗检查设备,若居民要进行较复杂较大型的检查或手术,必须去大医院。
32部分居民的就医观念尚未转变
据调查与访谈显示,社会和居民对全科服务的认识和理解不足,认为全科医生是万金油医生,水平不高,群众不能信任;并且对于自身的健康认识局限,认为自己有病自然会找医生,没病的时候不用医生上门。只注重看病,而忽视日常的保健,导致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还不高。
33全科医疗团队素质有待提高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整体素质还不够高,由于目前的培训模式还是专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科教育。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学历包括本科、大专、中专,但整体上素质偏低。社区内医疗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思维方式、专业知识构架、服务意识和技能等综合素质难以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相匹配,缺乏高素质的全科医务人才,部分全科医生的培训时间短,不能完全改变固有的医疗习惯和服务理念,造成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以至于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34双向转诊效果不佳,渠道不通畅
“看病难、看病贵”是现阶段我国医疗服务中不能忽视的问题,而合理的双向转诊是解决此种局面的重要途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最主要职能是常见病的诊治以及社区预防保健。“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是这两类卫生服务机构职能分工的基本描述,有效的转诊制度,对于实现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意义重大。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及时转往上级医院,而处于康复期和重于保健的病人向下转入社区,是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重要举措。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双向转诊”的真正意义认识不够,“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规范。我们所见的现状是双向转诊在运行的过程中,多数是向上转诊,向下转诊的病人并不多。转诊呈现出“被动转诊”和“无序转诊”的特征。
4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疗发展对策
41完善健康档案,实施信息共享
社区服务站应继续加强该社区居民的档案建立和维护工作,掌握更加全面的居民信息,方便开展全科医疗工作。同时,应继续开展惠民便民举措多做公益性活动,为社区居民带去更多实惠,加强居民的信任,形成居民与服务站之间的良性互动。
42强化“人才兴站”策略,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
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通过市、区政府的政策帮助和资源倾斜建立一个人才培养与管理的长效机制。长期以来,该站全科医生的人才素质是制约新华卫生站卫生服务和全科团队发展的瓶颈,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同时,人力资源的供给和优化也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应加强全科团的培训,使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其次,增强卫生服务站对外部优秀全科医疗人才的吸引力。政府也应发挥其作用,建立一整套包括全科医生教育、培训、实习、晋升在内的人才培养与输送机制,吸引更多医学人才加入全科医疗的行业。
43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
开展适宜技术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医引入社区是其重要手段。中医其独特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在社区居民日常预防、保健、康复阶段可发挥重大作用。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可以培养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保障居民身体健康,与此同时保健功能的发挥也间接节省了医疗花费和医疗卫生资源。
44完善“六位一体”功能,提高卫生服务利用率
社区卫生服务的出发点是满足人民的医疗卫生需求,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是融合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计划生育六项功能为一体的基本卫生服务。[3]要不断加强宣传工作,让居民了解卫生站的各项服务,使医疗服务的对象从简单个体转向整个社区群体,医疗服务的内容扩大化,使预防、保健、康复等功能充分发挥,真正做到防治结合。医疗服务的方式也陆续从之前的接待进院病人过渡到积极主动的进入社区。“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职能应该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互补的、真正有利于社区居民的,这样才能在源头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卫生资源的无端浪费。
45发挥医联体在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中的作用
医联体是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的一个医疗联合体,建立和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和格局。[4]医联体能够推进建立二、三级医院带社区的服务模式,使医疗、康复、护理进行有序的衔接,加强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建立起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以医联体为纽带,大医院应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加强信息的沟通与利用,做到机构间合作,以此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郭红瑛开展社区全科医疗的优势及问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393
[2]袁冰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政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12-13
[3]杨静,鲍勇上海市全科医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10):1364-1367
[4]张h黑龙江:2015年底前实现医联体全覆盖[EB/OL].(2014-10-28)http://newsxinhuanetcom/2014-10/28/c_1113008292htm
医疗科技发展范文3
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人类从茹毛饮血原始生活学会利用或烧熟食物,从依靠自然到繁殖饲养,从手无寸铁到冶金炼石,这不都是进步,这不都是发展?如果是弊端大于利的话,那人类为什么都还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进步?
2008年5月12日14:28,我相信大家对这个时间一定不陌生。就在那时,一场大地震袭击了四川省汶川县,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大家想一想,是什么把解放官兵通过水路送到灾区?是什么把救援物资通过空投送到灾区?是什么第一时间打通了到汶川的公路?是什么帮助人们锯开钢筋挖出伤者?是什么帮医生把抢救出来的伤员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是冲锋舟,是直升机,是挖掘机、电锯和医疗设备。还有,在网络世界,里资源十分丰富,你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上网还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这一切一切难道不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吗?
有的人说科技发展带来了大气污染、你说科技发展产生了白色垃圾、你说科技发展形成了气温变暖……所有的事情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越明亮的地方后面的阴影就越暗,但就凭这些断定科技发展是不好的吗?时代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同,再说大气污染,各省各市都推出了预防预案;白色垃圾,统一处理;汽车尾气造成气温变暖科学家们也研发了太阳能汽车。看看现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电池……环保节约的太阳能已经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这不是科技带来的吗?
医疗科技发展范文4
人类在二战结束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已经历了5次伟大的科学技术革命。
1945~1955年,开始利用核能时代;1955~1965年,进军外层空间时代;1965~1975年,开始进入可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时代;1975~1985年,微处理机揭开了扩大人脑能力的新篇章;1985年起至今,信息时代与生命时代已经到来。
目前世界科技发展的特点: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发展的经济需求动力越来越强;科学与技术的整体化趋势日益明显;高技术成为世界科技竞争的焦点;国际合作成为科技发展的强大趋势;各国政府则普遍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高新科技竞争焦点
高技术代表着产业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发达国家50%的产品,都建立在高技术的基础之上。美国过去的3年,经济增长中有27%要归功于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不仅自身发展,还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如微软公司每增加一个职位,就可以为其他行业增加六七个就业岗位。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强烈的科技前沿意识和科技优势战略,推动着世界科技竞争日益剧烈;科技竞争所需要的巨额投资,也促进了广泛的国际合作的开展。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扩张,一般都是以高新技术作为引导,在他们看来,抓住了高新技术,也就抓住了市场。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
90年代以来,人们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最关心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突破现有技术的极限,使计算机的功能发生质的飞跃;二是如何使计算机变得像普通家电那样易于使用,易于大规模普及。
目前,发达国家正致力于通过发展超并行计算机技术、神经元计算机技术、光计算机技术和生物计算机技术,来寻求计算机性能新的飞跃。美国和日本已经有了开发10万亿次神经元计算机的计划;利用活体生物芯片的生物计算机也有望在21世纪初问世。
我国研制成功的“银河-Ⅲ”的运算速度是每秒百亿次,这是目前国内计算机的最高水平。1996年12月,美国成功地调试运行了世界上第一台峰值速度达到每秒1.8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代表着当今信息技术的最前沿。而两年以前美国政府就已经成立了另一个项目组,开始研制每秒千万亿次的计算机。百亿次与千万亿次,这就是我们的差距。
材料技术日趋活跃
纳米技术将使21世纪的工业生产和军事技术发生质的变化。
环境材料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易于回收利用。日本一些公司提出,2000年左右将再减少能耗35%,减少废弃物60%,运用环境材料可以节约材料40%,提高经济效益20%。
新材料是发展高新技术的基础,也是世界各国改造传统产业的必备条件。其中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活跃领域包括信息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仿生材料、环境材料、纳米材料等。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目前都格外重视材料科学研究,普遍将其列入到国家关键技术的名单当中。
生物技术意义非凡
“克隆技术”是人类生物技术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克隆技术”一定会在21世纪取得更大的进展并为人类造福。
医疗科技发展范文5
【关键词】企业医院 科研管理 科技创新 课题管理
随着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民群众对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增强,安全、高效、便捷和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服务成为提高医院竞争力的关键。加强医院科技创新管理,强化科技兴院意识,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对推动医院整体实力的发展进步,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医院科技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发展和管理理念
科研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领导重视是开展科技创新,提高全院科技水平的关键。“以人为本、科技兴院”,“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以特色带专科,以专科带全院”的科技发展理念成为 院领导和全院职工的共识。
近年来我院制定了《医院科技创新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和鼓励科技创新的若干规定》、《关于科技论文投稿和奖励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加强和鼓励科技创新的文件。在企业医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仍不断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改善科研条件,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的科技兴院意识。
2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多渠道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
2.1 医院制定了《关于加强医院人才引进和管理的若干规定》,对引进高层次、高学历、高科技人才从工资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积极鼓励全院医务人员积极在职攻读高一级医学学历,凡按期修完全部课程并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给予报销学习费用。
2.2 “人才为本、科技兴院”一直是院领导班子的用人策略和管理理念。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我院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送出进修、外出参加学术活动、短期学术交流、外请专家来院指导、手术、坐诊、会诊、讲座等多途径、多渠道培养急需人才。
2.3 制定了《关于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和参加学术活动若干规定》,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规范外出进修和参加学术活动。
3 认真论证学科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学科科学性和合理性是衡量医院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规划和发展一个学科,必须选择稳定的研究方向,形成一个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为此,我院制定了《总医院学科发展五年规划》,设计了《学科发展简明申报表》,督促各科室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制定学科或专业发展规划,汇总到科教科后,由院部组织院科学技术委员会进行科学性论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医院学科建设总体规划,使全院学科能够形成合力,在重点学科的带动下,围绕重点方向形成特色学科群,促进医院重点学科始终保持领先,特色学科不断创优突破,一般学科能够快速跟进。
4 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建设
我院的骨科(三个病区)、心血管内科被授予淮北市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市级重点专科;微创外科被授予淮北市第三周期特色专科,并积极筹备和申报“颈腰痛特色专科”和“糖尿病诊疗特色专科”,“风湿病诊疗特色专科”,创办了“淮北市创伤与关节置换研究所”,使我院的专科建设提高了一个台阶。
5 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加强特色专科和重点专科建设,提高竞争意识,关键在学科带头人。在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的基础上,我院先后形成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颈腰痛专科、糖尿病治疗专科、风湿病检测和治疗专科、断肢(指、趾)再植、肝病治疗、血液透析中心、重度复合伤救治以及骨科、心血管内科等市级重点专科,以及微创外科等特色科室,逐步形成了“以特色带科室、以科室带全院”的良好发展格局。
6 改进医院学术活动管理机制
以往我院的学术讲座,一般都是以院内科室主任讲座为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培训低年资的住院医师和轮转医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务人员的学术更新和技术更新。面对互联网信息时代,我们依托和联合“好医生”医学教育网、“双卫网”等国内外知名医学网站,购买和下载部分最新国内外医学学术课件、视频讲座资料,采取直播教学和分散观看(根据专业不同,刻成教学光盘发至科室组织学习)等形式让本院医务人员能足不出户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医学科技进展,有效地促进了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开阔了视野,活跃了学术气氛。
7 抓好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
科研项目的选题和立项只是科研计划研究的第一步,在整个科技计划管理体系中,还应包括组织、实施和控制等环节。笔者认为影响科研进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课题负责人指导思想、工作任务的繁忙、科研经费的不足、课题负责人的变动等因素,致使科研课题有可能流产而后停滞。作为医院科研管理工作者,我们十分理解临床医务人员工作的繁忙程度,尽力作好科技工作人员的服务工作,平时多联系、关键时刻多提醒、逾期未完成多督促,协助他们处理好日常医疗和科研工作关系。要及时跟进加强沟通与协作,既要加强管理,又要牢固树立为一线服务的思想,对发现的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为临床一线专家排忧解难,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8 强化前瞻意识,组织好科研成果的申报和转化
高级别的科技成果是学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科建设实现发展的重要条件。管理部门必须强化前瞻意识,对医院承担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水平评价,注意把握科研成果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对于具备这“三性”的科研项目,应及时进行成果鉴定和申报科技成果奖励。科技管理部门应适时地把课题的研究、成果的鉴定、奖励的申报与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医院科技进步。
9 加强市场调研,找准发展定位
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区域发展优势和劣势,因此,只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才能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有针对性地促进医院科技发展。为此,笔者联合医务处、院办公室等部门,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出院)病人前 10位疾病谱及其按年度医疗费用占比情况进行了调查,最终总结出我院未来5年内的经营和科技发展定位:以创伤救治与康复研究为龙头,以特色专科和微创外科为发展优势,做到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逐步形成以特色带专科、以重点带全院,全面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打造一批重点专科,培养一代优秀的人才队伍梯队,5年内在软硬件等方面要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
参 考 文 献
[1]刘东会,徐海涛.加强学科建设,实现医院跨越发展.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6):720-721.
[2]方伟岗.科研与学科建设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华医学科研管理,2002,15(4):206-207.
[3]赵杭丽,章成伟.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中华医学科研管理,2000,13(1):50-52.
医疗科技发展范文6
关键词:经济;科技;能源;知识经济
一、科技发展与市场
尽管市场并非科技发展的唯一指向,但发展科学技术已离不开市场。当今世界已是一个市场、两种制度。要发展我国经济,就要提高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从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来看,人们历来在科技拉动和市场推动之间选择,事实上,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兹以一例来说明。
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相当于中国的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瑞士只是用国民生产总值的4%就取得了同等的保健效果,所以美国人自己觉得很浪费。美国人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对高科技医疗手段的依赖性:一有轻微的外伤(如脚被崴),也要用核磁共振、CT断层分析等手段来检查。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就是因为大量运用高科技手段。这是个很大的市场。CT断层分析、核磁共振是高技术产品,但在我们搞物理的人来看,还不算太高,那都是我们现代物理学早已解决了的问题。能不能与企业、医疗卫生部门、物理界合作,把中国这方面的医疗器械搞起来?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们的高科技产品在一定意义上是能和国外竞争的,这不是因为国产的技术特别高超(关键是要把先进科技有效运用起来),而是因为我国劳动力(包括高技术劳动力)便宜,所以我们的总成本是便宜的。高技术产品除了一定的技术含量外,大量的还是装配行业,装配要有一定的技术,而这些我们是能够解决的。
这就是说,上述领域的技术创新的“可能性”早已存在,但为什么没有向现实转化呢?
在上一世纪和本世纪初,重大的发明、创新主要是由工厂之外的独立发明者、研究机构作出的。我们知道,瓦特只有合伙人,他不属于哪一个工厂;著名的爱迪生实验室,有过象电灯泡等重大发明,是一个独立实验室。然而,在现代,独立发明者和独立实验室的比例在不断减少,企业内部从事R&D活动的比例不断上升。
这一方面与科学、技术、经济三者的日益紧密联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科斯所认为“企业”代替“工厂”的趋势相关。企业代替工厂并不断发展,是要将许多原本市场的交易内部化,以减少交易成本。当然,企业也不可能无限制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并不是企业越大,市场交易费用会越低,绩效会越高;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受垄断与竞争之间的经济及法律关系的制约。
这意味着,我们一方面应充分肯定并加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亦要充分估计企业乃至整个市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局限性(而且这种局限性并不仅仅在于上述分析之中)。这就是说,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就上一医疗器械方面的技术创新而言,我们的“市场推动”机制仍不完善,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按彼特的观点,技术创新,亦即实现技术、生产诸要素的创新性的“组合”,主要靠企业(家)来完成。在我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至少需要三个飞跃:一是从“工厂”向企业的飞跃(包括观念上);二是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飞跃,这里所说的现代企业,人们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已有不少论述,我只从另一方面来谈,即现代企业应是行业技术的重要推进者,具体来说,企业应把管理目标不仅仅置于生产、营销策略方面,更应置于技术发展战略上面;三是我们应能具有这样的市场环境,即经营者不会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优惠政策和体制漏洞上——这方面的机会越多,技术创新的热情就会越少。当然,上述三方面已在进行中。
二、“夕阳产业”与“新兴产业”
有些产业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夕阳产业”,而且,“夕阳产业”是可以向“新兴产业”转化的。以交通为例来说明。
当代交通正出现一个以高速铁路为骨干路、公路体系相配合的交通体系。在欧洲,铁路发展得比较早,美国的经济发展得比较晚,铁路和公路并行发展,但在美国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战胜了铁路,美国的交通运量的2/3是由高速公路担负的。有的人据此认为铁路是“夕阳工业”。在3年前,国家计委召开了一个交通问题讨论会,一些与会者根据美国的经验就说在中国铁路也是夕阳工业,应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发表这些意见的是社会科学家,没有我们搞自然科学的人到场。他们看到的是历史资料,是公路战胜了铁路,因为汽车有方便之处,可以一家一户,而铁路是集中的。但是现代化的铁路已不是过去的面貌了,高速铁路开始兴起了:日本的新干线每小时280公里,法国的叫做TGV,每小时350公里,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每小时500公里的铁路。美国的高速公路固然很发达,时速达到200公里是不成问题的,可谁敢这样开车?美国人现在的设想是,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形成网络,例如,把小汽车开到铁路火车上面,然后火车以每小时400到500公里的速度开,到站后小汽车下火车继续在公路上开。用现在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连结起来,速度也快,能源也省。这就是美国的部署。我们怎么办?这需要认真探讨。我认为,铁路不仅不是“夕阳西下”而且是旭日东升。现代化的高速铁路不仅把轨道接得很长,速度开得很快,而且正在出现一种新型的技术,叫磁浮列车。磁浮列车的速度已被证明至少500公里,而且有可能提高到700公里。现代化的磁浮列车技术已基本成熟,商业化运行为期不远了。我甚至可以说,我国现在就应关注这一技术。摘要: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于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在经济建设中,应注意科学界定“夕阳产业”与“新兴产业”,开发新技术以解决能源问题。在当前,尤其要更理性地发展知识经济。
关键词:经济;科技;能源;知识经济
一、科技发展与市场
尽管市场并非科技发展的唯一指向,但发展科学技术已离不开市场。当今世界已是一个市场、两种制度。要发展我国经济,就要提高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从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来看,人们历来在科技拉动和市场推动之间选择,事实上,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兹以一例来说明。
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相当于中国的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瑞士只是用国民生产总值的4%就取得了同等的保健效果,所以美国人自己觉得很浪费。美国人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对高科技医疗手段的依赖性:一有轻微的外伤(如脚被崴),也要用核磁共振、CT断层分析等手段来检查。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就是因为大量运用高科技手段。这是个很大的市场。CT断层分析、核磁共振是高技术产品,但在我们搞物理的人来看,还不算太高,那都是我们现代物理学早已解决了的问题。能不能与企业、医疗卫生部门、物理界合作,把中国这方面的医疗器械搞起来?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们的高科技产品在一定意义上是能和国外竞争的,这不是因为国产的技术特别高超(关键是要把先进科技有效运用起来),而是因为我国劳动力(包括高技术劳动力)便宜,所以我们的总成本是便宜的。高技术产品除了一定的技术含量外,大量的还是装配行业,装配要有一定的技术,而这些我们是能够解决的。
这就是说,上述领域的技术创新的“可能性”早已存在,但为什么没有向现实转化呢?
在上一世纪和本世纪初,重大的发明、创新主要是由工厂之外的独立发明者、研究机构作出的。我们知道,瓦特只有合伙人,他不属于哪一个工厂;著名的爱迪生实验室,有过象电灯泡等重大发明,是一个独立实验室。然而,在现代,独立发明者和独立实验室的比例在不断减少,企业内部从事R&D活动的比例不断上升。
这一方面与科学、技术、经济三者的日益紧密联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科斯所认为“企业”代替“工厂”的趋势相关。企业代替工厂并不断发展,是要将许多原本市场的交易内部化,以减少交易成本。当然,企业也不可能无限制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并不是企业越大,市场交易费用会越低,绩效会越高;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受垄断与竞争之间的经济及法律关系的制约。
这意味着,我们一方面应充分肯定并加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亦要充分估计企业乃至整个市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局限性(而且这种局限性并不仅仅在于上述分析之中)。这就是说,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就上一医疗器械方面的技术创新而言,我们的“市场推动”机制仍不完善,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按彼特的观点,技术创新,亦即实现技术、生产诸要素的创新性的“组合”,主要靠企业(家)来完成。在我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至少需要三个飞跃:一是从“工厂”向企业的飞跃(包括观念上);二是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飞跃,这里所说的现代企业,人们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已有不少论述,我只从另一方面来谈,即现代企业应是行业技术的重要推进者,具体来说,企业应把管理目标不仅仅置于生产、营销策略方面,更应置于技术发展战略上面;三是我们应能具有这样的市场环境,即经营者不会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优惠政策和体制漏洞上——这方面的机会越多,技术创新的热情就会越少。当然,上述三方面已在进行中。
二、“夕阳产业”与“新兴产业”
有些产业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夕阳产业”,而且,“夕阳产业”是可以向“新兴产业”转化的。以交通为例来说明。
当代交通正出现一个以高速铁路为骨干路、公路体系相配合的交通体系。在欧洲,铁路发展得比较早,美国的经济发展得比较晚,铁路和公路并行发展,但在美国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战胜了铁路,美国的交通运量的2/3是由高速公路担负的。有的人据此认为铁路是“夕阳工业”。在3年前,国家计委召开了一个交通问题讨论会,一些与会者根据美国的经验就说在中国铁路也是夕阳工业,应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发表这些意见的是社会科学家,没有我们搞自然科学的人到场。他们看到的是历史资料,是公路战胜了铁路,因为汽车有方便之处,可以一家一户,而铁路是集中的。但是现代化的铁路已不是过去的面貌了,高速铁路开始兴起了:日本的新干线每小时280公里,法国的叫做TGV,每小时350公里,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每小时500公里的铁路。美国的高速公路固然很发达,时速达到200公里是不成问题的,可谁敢这样开车?美国人现在的设想是,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形成网络,例如,把小汽车开到铁路火车上面,然后火车以每小时400到500公里的速度开,到站后小汽车下火车继续在公路上开。用现在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连结起来,速度也快,能源也省。这就是美国的部署。我们怎么办?这需要认真探讨。我认为,铁路不仅不是“夕阳西下”而且是旭日东升。现代化的高速铁路不仅把轨道接得很长,速度开得很快,而且正在出现一种新型的技术,叫磁浮列车。磁浮列车的速度已被证明至少500公里,而且有可能提高到700公里。现代化的磁浮列车技术已基本成熟,商业化运行为期不远了。我甚至可以说,我国现在就应关注这一技术。摘要: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于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在经济建设中,应注意科学界定“夕阳产业”与“新兴产业”,开发新技术以解决能源问题。在当前,尤其要更理性地发展知识经济。
关键词:经济;科技;能源;知识经济
一、科技发展与市场
尽管市场并非科技发展的唯一指向,但发展科学技术已离不开市场。当今世界已是一个市场、两种制度。要发展我国经济,就要提高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从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来看,人们历来在科技拉动和市场推动之间选择,事实上,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兹以一例来说明。
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相当于中国的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瑞士只是用国民生产总值的4%就取得了同等的保健效果,所以美国人自己觉得很浪费。美国人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对高科技医疗手段的依赖性:一有轻微的外伤(如脚被崴),也要用核磁共振、CT断层分析等手段来检查。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就是因为大量运用高科技手段。这是个很大的市场。CT断层分析、核磁共振是高技术产品,但在我们搞物理的人来看,还不算太高,那都是我们现代物理学早已解决了的问题。能不能与企业、医疗卫生部门、物理界合作,把中国这方面的医疗器械搞起来?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们的高科技产品在一定意义上是能和国外竞争的,这不是因为国产的技术特别高超(关键是要把先进科技有效运用起来),而是因为我国劳动力(包括高技术劳动力)便宜,所以我们的总成本是便宜的。高技术产品除了一定的技术含量外,大量的还是装配行业,装配要有一定的技术,而这些我们是能够解决的。
这就是说,上述领域的技术创新的“可能性”早已存在,但为什么没有向现实转化呢?
在上一世纪和本世纪初,重大的发明、创新主要是由工厂之外的独立发明者、研究机构作出的。我们知道,瓦特只有合伙人,他不属于哪一个工厂;著名的爱迪生实验室,有过象电灯泡等重大发明,是一个独立实验室。然而,在现代,独立发明者和独立实验室的比例在不断减少,企业内部从事R&D活动的比例不断上升。
这一方面与科学、技术、经济三者的日益紧密联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科斯所认为“企业”代替“工厂”的趋势相关。企业代替工厂并不断发展,是要将许多原本市场的交易内部化,以减少交易成本。当然,企业也不可能无限制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并不是企业越大,市场交易费用会越低,绩效会越高;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受垄断与竞争之间的经济及法律关系的制约。
这意味着,我们一方面应充分肯定并加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亦要充分估计企业乃至整个市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局限性(而且这种局限性并不仅仅在于上述分析之中)。这就是说,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就上一医疗器械方面的技术创新而言,我们的“市场推动”机制仍不完善,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按彼特的观点,技术创新,亦即实现技术、生产诸要素的创新性的“组合”,主要靠企业(家)来完成。在我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至少需要三个飞跃:一是从“工厂”向企业的飞跃(包括观念上);二是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飞跃,这里所说的现代企业,人们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已有不少论述,我只从另一方面来谈,即现代企业应是行业技术的重要推进者,具体来说,企业应把管理目标不仅仅置于生产、营销策略方面,更应置于技术发展战略上面;三是我们应能具有这样的市场环境,即经营者不会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优惠政策和体制漏洞上——这方面的机会越多,技术创新的热情就会越少。当然,上述三方面已在进行中。
二、“夕阳产业”与“新兴产业”
有些产业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夕阳产业”,而且,“夕阳产业”是可以向“新兴产业”转化的。以交通为例来说明。
当代交通正出现一个以高速铁路为骨干路、公路体系相配合的交通体系。在欧洲,铁路发展得比较早,美国的经济发展得比较晚,铁路和公路并行发展,但在美国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战胜了铁路,美国的交通运量的2/3是由高速公路担负的。有的人据此认为铁路是“夕阳工业”。在3年前,国家计委召开了一个交通问题讨论会,一些与会者根据美国的经验就说在中国铁路也是夕阳工业,应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发表这些意见的是社会科学家,没有我们搞自然科学的人到场。他们看到的是历史资料,是公路战胜了铁路,因为汽车有方便之处,可以一家一户,而铁路是集中的。但是现代化的铁路已不是过去的面貌了,高速铁路开始兴起了:日本的新干线每小时280公里,法国的叫做TGV,每小时350公里,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每小时500公里的铁路。美国的高速公路固然很发达,时速达到200公里是不成问题的,可谁敢这样开车?美国人现在的设想是,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形成网络,例如,把小汽车开到铁路火车上面,然后火车以每小时400到500公里的速度开,到站后小汽车下火车继续在公路上开。用现在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连结起来,速度也快,能源也省。这就是美国的部署。我们怎么办?这需要认真探讨。我认为,铁路不仅不是“夕阳西下”而且是旭日东升。现代化的高速铁路不仅把轨道接得很长,速度开得很快,而且正在出现一种新型的技术,叫磁浮列车。磁浮列车的速度已被证明至少500公里,而且有可能提高到700公里。现代化的磁浮列车技术已基本成熟,商业化运行为期不远了。我甚至可以说,我国现在就应关注这一技术。人们在分析“新兴”或“夕阳”的时候,过份关注一般意义上的产业(有时仅仅是行业)的区别,而不是以技术方向来对照,尽管人们可能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决策所需的信息量如此巨大的时候,人们的这种意识仍有可能被遮蔽。市场自身能实现合理的选择吗?还是市场选择如何与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相结合?
此外,对市场前景的分析要和科技的发展结合起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不仅是学科意义上,而且是决策机制上:在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的制定上,要有科技人员和管理、决策人员相结合的机制。制定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方向,也是如此。
三、能源问题及相关科学技术
我国秦岭以北煤的资源蕴藏量占全国90%以上,从长远计,北煤南运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长期不可避免。为什么我国铁路交通的压力特别大,这跟北煤南运有很大关系,北煤南运约占了运输量的40%。中国煤的蕴藏量10倍于中东的石油(就热量而言)。中国组织一定数量的煤出口,是必要的。现在的问题是运不出去。从大秦线能运多少煤呢?2000万吨,而仅日本就期望我们每年供应1亿吨。从交通、环境及当前相关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煤最好不要铁路运输,而是把它磨成粉,再用水掺搅制成水煤浆,然后用管道运输。现在大同到秦皇岛的车皮是2000万吨煤,回来有2000万吨的物资吗?没有。这样一来就放空车了。我了解到,现在国家想从山西铺一根水煤浆管道到山东然后出口。象这样的能源问题也涉及到交通问题,而如果用管道运输,效益比火车更高。这些都有好多新技术。但从总体来讲,我赞成逐渐压缩煤耗减少污染,同时应该发展一些更为干净一点的能源,主要是原子能和水能。
人们容易从原子能想到切尔诺贝利事故。但是,现在设计的核反应堆都是安全型的,而且是比较干净的,没有其它废料,当然放射性要控制起来。世界曾经掀起过一个反核运动,有一个绿党尤其反对核。现在绿党开始改变态度,认识到不发展原子能就要烧煤,煤的污染比原子能更大。但美国的反核势力仍然很大。美国的一些搞核电站的公司在美国就是卖不出去,什么地方要搞核电站,什么地方的老百姓就反对。所以美国就愿意卖给我们,因为中国没有反核运动。中国最好不出现这样的反核运动。
更重要的,我认为应多搞水电。水是可再生的能源,每年水都从大江大河流掉,不发电,太可惜了。现在中国正在建设长江三峡水库。实际上,长江三峡搞起来以后,才利用了水资源的10%。水力资源的大头在哪?在西南横断山区。西南横断山区的水量没有长江干流那么大,但是落差大。从总体上说,其水能蕴藏量至少是全国的50%。为什么优先搞长江三峡而非西南?因为那些地方都处于深山穷谷。要修个水电站,首先要修盘山公路,它们高度都是2000到3000米,所以修盘山公路的投资很大。但是,这并非近期不可以解决。运输的问题可以用飞艇来解决,飞艇的运输量可达200至300吨,是卡车的6倍左右。1932年齐伯林的飞艇事故,使世界飞艇业受重创,影响至今。但是,现代的技术已经不一样了,可以不用氢气而用氦气来代替。除了飞艇以外,还可搞索道运输,另外,在西南搞水电建设也不见得要大幅度的钢筋混凝土,因为可以在高山上就地取材,通过定向爆破获得石材。目前,高温超导技术也为高效的高压输电提供了可能性,否则,线路上损耗就可能达1/4,仅长江三峡的输电就可能损耗两个大亚湾的发电量。不过,以目前技术发展程度,铺设1000公里是不现实的,但是,用超导输电线取代消耗较大的、由发电机到变压器那一段电缆在当前是可行的。
四、更理性地发展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要不要发展?要,而且要大力发展。当代生产的重大特点就是,精神生产力的比重越来越大。美国的信息产业占美国全部产业的65%。也就是说,精神生产的价值量超过了物质生产量。这是现代化生产的特点。什么是精神生产力呢?它包括信息高速公路,包括各种信息产业,包括新闻出版、报纸、电影等等。人,并不光要吃和喝,还有许多精神消费。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美国是世界软件业的大头,其它国家包括日本、印度等,近年来都有很快的发展。日本软件业的道路和美国不一样。美国软件针对PersonalComputer的比较多,共性软件比较多。日本的软件是为大公司服务的,它的企业要搞自动化生产,所以它的软件都是个性软件。日本的千叶制铁所有个1米9的轧机,而我国武钢最大的轧机也才1米7。而且,制铁所整个两公里生产线很难看到人。全所三班倒,连仓储人员一起也才80人,生产、买卖、运输都由计算机控制。我国武钢有2400人。可见,精神生产力能对生产和管理自动化影响到何种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