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护理的临床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口腔护理的临床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口腔护理的临床意义

口腔护理的临床意义范文1

关键词:神经外科 围手术期 口腔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65-0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患者行机械通气48小时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小时内发生的医院内感染性肺炎[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VAP的发病率与口咽部革兰氏阴性菌的定植相关,口腔卫生状况的好坏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直接关系[2]。神经外科择期手术往往是手术复杂,术后常常使用机械通气。因此做好神经外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口腔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针对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80例择期手术术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围手术期使用氯已定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对预防VAP的作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8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男50例,女30例,年龄22~80岁。其中脑积水2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22例,脑肿瘤37例。术后均行机械通气3-20天。

1.2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法及机械通气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口腔护理。均于手术前3天每日10:00与17:00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应用沾有氯已定口腔护理液棉球进行口腔护理。均于手术前3天每日10:00与17:00进行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方法:均先用棉球湿润口唇,用压舌板轻轻撑开颊部,借助手电筒的光线评估口腔情况;协助患者用温开水漱口后,嘱患者张口用压舌板轻轻撑开一侧颊部,用弯血管钳夹持含有生理盐水的棉球,依次由内向外沿牙缝纵向擦洗上牙列外侧面、内侧面、咬合面,下牙列外侧面、内侧面、咬合面,再弧形擦洗颊部。同法擦洗对侧。术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口腔护理均用氯已定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

1.3观察指标 VAP诊断标准[3]:①插管48h后发热、脓性痰或气管、支气管分泌物涂片染色可见细菌。②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大于10X10(9次方) /L或较原先增加25%。③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升高。④ X线胸片提示肺部出现新的或进展中的侵润病灶。⑤气管吸出物定量培养阳性,菌落计数大于10(6次方)/ml,若痰培养作为细菌学检验标本,则必须低倍镜视野下白细胞大于25个,鳞状上皮细胞小于10个。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实验组有40例,VAP发生8例,发生率为20%;观察组有40例,VAP发生21例,发生率为52.5%。观察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3.1与口腔有关的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

3.1.1自身因素

3.1.1.1口腔部细菌的改变及移位 机械通气时,患者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及下呼吸道的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口咽部分泌物及定植菌可通过气囊侧壁移至下呼吸道,成为致病菌。

3.1.1.2口腔pH值的改变 由于神经外科病人术后留置胃管、人工气道建立等,造成口腔正常菌群失调。pH值降至5.0~5.5,不能有效抑制口腔中的细菌。

3.1.1.3唾液免疫功能改变 当病情危重时,患者唾液量和唾液中IgA减少,容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3.1.1.4口腔内的牙菌斑

3.1.2医源性因素

3.1.2.1气管插管因素 经口气管插管病人不能进食,限制了吞咽能力,口腔处于经常性开放的状态。口腔自净作用和局部粘膜抵抗力减弱,口腔分泌物留存于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分解,引起口腔炎等。

3.1.2.2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治疗或使用类固醇激素等。

3.2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是临床上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对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改变口腔内环境及维持口腔防御体系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口腔护理可以改善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3.3氯已定口腔护理液 氯已定口腔护理液主要成分是醋酸氯已定、甲硝唑等。醋酸氯已定带有阳性电荷,在口腔护理时吸附在带阴性电荷的牙齿、斑块和口腔黏膜表面,并逐渐释放出,产生抑菌作用;甲硝唑作用于厌氧菌的DNA代谢过程,促使细菌死亡。而且氯已定口腔护理液口感好,患者易接受,对预防口腔及肺部感染具有积极作用。采用氯已定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不仅达到了清洁口腔的目的,同时有效地预防口腔溃疡及真菌感染的发生,对提高口腔护理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意义[4]。通过本实验可以观察到:应用氯已定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可以减少VAP的发生。

3.4手术病人往往手术前后的禁食、禁饮及使用抗胆碱药物等明显地抑制腺体分泌,使口腔卫生状态恶化。手术后口腔缺乏主动和被动的清洁,使手术患者口腔卫生质量下降,导致口腔内微生物迅速繁殖生长,细菌数量剧增,易发生口臭、口腔感染。在术前进行良好的口腔护理可保持口腔的卫生和清洁,使口腔内细菌减少,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促进口腔正常功能。因此,围手术期时采用氯已定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可以快速消除口咽部细菌的黏附,预防口腔感染。

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口腔卫生不容忽视,正确有效地采用氯已定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能清除口腔内的致病微生物,预防口臭及口腔感染,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亚莉,耿穗娜,汪能平,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与病原学特点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血杂志,2006,16(4):435-456.

[2] 徐Z,冯波,贺玲,等 .不同口腔护理方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口腔感染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7, 22( 7):56-57.

口腔护理的临床意义范文2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干预;临床分析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造成呼吸功能不全的有效措施,为救治患者赢得了时机,但是机械通气时常可以出现许多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使用机械通气治疗48h或原有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48 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并经病原学证实或拔管后48 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国外报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高达9%-70%,病死率高达50%-69% [1];国内有医院调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43.1%,病死率为51.6%[2]。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3]。

        本研究通过选取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通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探讨了在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对降低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通过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共60例(不包括原发肺炎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36.1岁,上机时间为7-26d,机械通气期间根据病原的构成、血气分析,调节呼吸机参数、原发疾病及机械通气时间并加强呼吸道管理,如翻身、拍、背、吸痰、气道冲洗等。患者的基础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怖病及合并呼吸衰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外伤、脑梗死、肺部手术。随机分为两组,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患者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机时间、基础疾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人工气道建立、呼吸机辅助通气,化痰止咳、解痉平喘、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使用抗生素、对症、支持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改进的护理措施[4],主要包括:(1)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强患者体温、呼吸、分泌物性状、肺部体征的观察;(2)适时吸引呼吸道的分泌物,痰多黏稠时,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使痰液容易咳出或吸出,定期翻身叩背,保持呼吸道通畅;(3)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4)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及雾化器,防止环路冷凝液倒流,定期排空收集瓶,加强呼吸机环路管理。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护理干预和常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情况,比较两组呼吸机肺炎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肺炎发生率。

        2  结果

        通过相关指标的对比,护理干预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24.1天,常规治疗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36.2天。干预组发生呼吸机肺炎为4例,发生率为13.3%,常规治疗组发生呼吸机肺炎率为10例,发生率为33.3%。

口腔护理的临床意义范文3

【关键词】新生儿;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82-02

新生儿初离母体,往往生理机能和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对于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1 2]。一旦受到感染或患病后,病情变化快,死亡率升高。有效的新生儿常规护理对于提高新生儿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 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和策略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新生儿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70例,女50例,胎龄

1.2 方法

(1)新生儿脐带护理:首先保持断脐局部清洁卫生,在脐带未脱落前的沐浴注意保护,防水污染残端。(2)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新生儿黄疸出现后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了解黄疸色泽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症状,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难、抽搐等临床症状。(3)新生儿腹泻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粪便颜色和星状情况。(4)新生儿发热:新生儿发热后一般不用药物治疗,首先尝试物理降温,采用冰帽、冰枕的呢个作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电扇吹风。(5)口腔护理: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因摩擦而造成感染,不应经常揩洗口腔,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着生理盐水,擦拭口腔。(6)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接触,对母亲进行吸吮,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

2 结果

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

3 讨论

新生儿各种调节中枢和各种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耐受能力较差,机体免疫力低下,并且产妇经验不足,新生儿常会出现各种护理问题[5]。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简短后直径约有1cm,对于新生儿是较大的创伤,同时也是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途径,常可能引起新生儿破伤风、败血症等疾病。首先保持断脐局部清洁卫生,通过3%碘伏消毒,换上无菌纱布,在12-24小时去除,如果包扎时间过长,纱布很容易被新生儿的大小便造成污染,不要将尿布盖在脐部上,保持干燥,密切观察脐带有无出血、脐部清洁情况。新生儿出生后3-6d常会出现生理黄疸期,新生儿黄疸常会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进而累及胎儿。新生儿黄疸出现后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了解黄疸色泽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症状,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难、抽搐等临床症状。新生儿腹泻护理,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以内开始排出粪便,颜色呈现深绿色,呈现黏糊状。一般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呈现黄色或金黄色,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多是淡黄色、土黄色,糊状偏干,混合喂养的新生儿,大便略为黑褐色、糊状。新生儿发热,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产热和散热容易失去平衡、体温易波动,新生儿对高热耐受力差。一般发热的原因主要有:(1)非感染性发热:室温超过30℃时,可能出现体温升高,一般可能是由于新生儿包裹过厚引起的,此时的体温可能达到38℃-40℃。人工喂养新生儿可能因牛奶过于稠密,水分总量较少,导致高蛋白脱水热,体温可能可能达到39℃-40℃。(2)感染性发热: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可以引起高热。新生儿发热后一般不用药物治疗,首先尝试物理降温,采用冰帽、冰枕的呢个作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电扇吹风。同时密切的观察新生儿临床发热症状,如是否有呼吸、急促、喘憋、腹泻、尿色变黄、全身有疹子、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发热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保暖、睡眠等,护理人员每次进行护理洗手消毒,从而防止手上的细菌感染患儿。口腔护理,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嫩,因摩擦而造成感染,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着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如果有鹅口疮患儿,遵医嘱用制霉菌素对口腔进行涂抹。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接触,对母亲进行吸吮,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喂养时注意将一只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放在的上方和下方,托起成直锥形,手掌根部将新生儿颈背部托起,四指支撑婴儿头部。喂养母乳时将孩子抱起来进行喂养,一侧乳汁排空可以更好的刺激乳腺分泌,喂养频率为每隔三小时喂养一次。出生两周的新生儿因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吃完奶之后可能因搬动导致溢奶,因此喂奶后应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排除胃内的空气,早期吸吮练习、巩固吸吮反射,促进产妇脑垂体释放催产素和催乳素,从而增加子宫收缩,刺激乳腺腺泡发育,促进乳汁排出,利于母乳喂养。对产妇及家属讲解新生儿常规护理和注意问题,耐心的讲解新生儿可能出现发热、腹泻、感染等症状,指导家属对产妇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理支持。加强健康宣教,增加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的认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组通过实施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综上所述,新生儿常规护理效果明显,无黄疸、腹泻、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曹春玲,护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医药,2006,46(14):85.

[2] 王雪丽,于宏,张英伟,小儿常见病的家庭疗法及用药注意事项[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9):168-169.

[3] 杨杰,杨彬,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项及策略[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222.

[4] 燕爱关,谷翠珍,新生儿常规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5,21(10):1648-1649.

[5] 徐小红,新生儿护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长江大学学报,2010,7(1):187.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新生儿临床资料,通过实施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结果: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结论:新生儿常规护理效果明显,无黄疸、腹泻、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82-02

新生儿初离母体,往往生理机能和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对于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1 2]。一旦受到感染或患病后,病情变化快,死亡率升高。有效的新生儿常规护理对于提高新生儿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 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和策略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新生儿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70例,女50例,胎龄

1.2 方法

(1)新生儿脐带护理:首先保持断脐局部清洁卫生,在脐带未脱落前的沐浴注意保护,防水污染残端。(2)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新生儿黄疸出现后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了解黄疸色泽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症状,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难、抽搐等临床症状。(3)新生儿腹泻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粪便颜色和星状情况。(4)新生儿发热:新生儿发热后一般不用药物治疗,首先尝试物理降温,采用冰帽、冰枕的呢个作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电扇吹风。(5)口腔护理: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因摩擦而造成感染,不应经常揩洗口腔,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着生理盐水,擦拭口腔。(6)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接触,对母亲进行吸吮,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

2 结果

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

3 讨论

新生儿各种调节中枢和各种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耐受能力较差,机体免疫力低下,并且产妇经验不足,新生儿常会出现各种护理问题[5]。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简短后直径约有1cm,对于新生儿是较大的创伤,同时也是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途径,常可能引起新生儿破伤风、败血症等疾病。首先保持断脐局部清洁卫生,通过3%碘伏消毒,换上无菌纱布,在12-24小时去除,如果包扎时间过长,纱布很容易被新生儿的大小便造成污染,不要将尿布盖在脐部上,保持干燥,密切观察脐带有无出血、脐部清洁情况。新生儿出生后3-6d常会出现生理黄疸期,新生儿黄疸常会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进而累及胎儿。新生儿黄疸出现后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了解黄疸色泽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症状,如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允乳苦难、抽搐等临床症状。新生儿腹泻护理,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以内开始排出粪便,颜色呈现深绿色,呈现黏糊状。一般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呈现黄色或金黄色,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大便多是淡黄色、土黄色,糊状偏干,混合喂养的新生儿,大便略为黑褐色、糊状。新生儿发热,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产热和散热容易失去平衡、体温易波动,新生儿对高热耐受力差。一般发热的原因主要有:(1)非感染性发热:室温超过30℃时,可能出现体温升高,一般可能是由于新生儿包裹过厚引起的,此时的体温可能达到38℃-40℃。人工喂养新生儿可能因牛奶过于稠密,水分总量较少,导致高蛋白脱水热,体温可能可能达到39℃-40℃。(2)感染性发热: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可以引起高热。新生儿发热后一般不用药物治疗,首先尝试物理降温,采用冰帽、冰枕的呢个作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电扇吹风。同时密切的观察新生儿临床发热症状,如是否有呼吸、急促、喘憋、腹泻、尿色变黄、全身有疹子、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发热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保暖、睡眠等,护理人员每次进行护理洗手消毒,从而防止手上的细菌感染患儿。口腔护理,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嫩,因摩擦而造成感染,可用消毒棉球或者棉棒蘸着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如果有鹅口疮患儿,遵医嘱用制霉菌素对口腔进行涂抹。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接触,对母亲进行吸吮,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喂养时注意将一只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放在的上方和下方,托起成直锥形,手掌根部将新生儿颈背部托起,四指支撑婴儿头部。喂养母乳时将孩子抱起来进行喂养,一侧乳汁排空可以更好的刺激乳腺分泌,喂养频率为每隔三小时喂养一次。出生两周的新生儿因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吃完奶之后可能因搬动导致溢奶,因此喂奶后应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排除胃内的空气,早期吸吮练习、巩固吸吮反射,促进产妇脑垂体释放催产素和催乳素,从而增加子宫收缩,刺激乳腺腺泡发育,促进乳汁排出,利于母乳喂养。对产妇及家属讲解新生儿常规护理和注意问题,耐心的讲解新生儿可能出现发热、腹泻、感染等症状,指导家属对产妇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理支持。加强健康宣教,增加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的认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组通过实施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策略,120例新生儿护理实施后,无新生儿黄疸、腹泻、感染情况发生。综上所述,新生儿常规护理效果明显,无黄疸、腹泻、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曹春玲,护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医药,2006,46(14):85.

[2] 王雪丽,于宏,张英伟,小儿常见病的家庭疗法及用药注意事项[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9):168-169.

[3] 杨杰,杨彬,新生儿常规护理的注意项及策略[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222.

[4] 燕爱关,谷翠珍,新生儿常规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5,21(10):1648-1649.

口腔护理的临床意义范文4

【关键词】肠功能;咀嚼口香糖;胃肠手术

【中图分类号】R735.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325-02

胃肠手术后肠胀气、肠梗阻是常见的并发症,如何减少这并发症,缩短术后排气时间,尽快恢复饮食是胃肠外科比较棘手的问题。笔者采用胃肠手术后咀嚼口香糖的方法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010年11月在我科行胃肠手术的病人共 120 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及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 52.32岁,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54.21岁。试验组阑尾炎21例,胃穿孔4例,胃癌8例,直肠癌17例,结肠癌10例, 手术时间1.54小时对照组阑尾炎23例,胃穿孔3例,胃癌6例,直肠癌19例,结肠癌9例,手术时间1.48小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构成、手术时间经统计学处理P>0.5,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试验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麻醉清醒后开始咀嚼口香糖,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一粒,咀嚼20分钟,直至排气,腹胀消失。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护理,包括:翻身及早期活动。

1.3 观察指标: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

1.4 统计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咀嚼口香糖组腹胀缓解、排气及排便时间均缩短,无并发症发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2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3 讨论

腹部术后患者常有肠麻痹肠胀气阶段,由于肠管扩张,肠壁神经丛功能低下和血运障碍,患者一般在术后12-24小时内肠蠕动完全消失,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术后48-72小时肠蠕动恢复正常,开始排气或排便。若手术后数天不能自主排气,则引起腹胀, 肌肉运动功能减弱,肠管部分麻痹,,甚至可能发展成麻痹性肠梗阻,进而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尽早恢复胃肠功能是腹部外科非常关键。传统的方法包括术后早期活动,禁食、肛管排气、使用胃肠动力药等。咀嚼口香糖是利用假饲原理,利用口香糖对口腔的刺激,通过神经体液反射,促进消化液分泌,使胃肠道的蠕动增加,而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现在快速康复外科的提出,主张早期胃肠内营养[1],而早期进食,部分病人不能耐受。通过口腔咀嚼口香糖可代替食物通过相应的机制促进肠动力的恢复,也避免了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早期进食的情况。术后病人咀嚼口香糖还能刺激迷走神经,使唾液流率显著增加,提供了口腔食物残渣的清除率。同时,刺激作用也增加了分泌到唾液中碳酸氢钠的浓度,唾液的PH值提高,增强了唾液的缓冲能力,有利于清除口腔中的糖和酸,从而达到消除口干、口臭,预防口腔溃疡、感染的效果[2]。术后咀嚼口香糖能大大满足病人生理及心理需求,预防口腔并发症,防止真菌感染,能代替常规的口腔护理[3]。

胃肠手术后患者早期咀嚼口香糖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腹部手术后早期咀嚼口香糖不适合用于可能存在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咀嚼的刺激会引起患者腹痛、腹胀,从而加重肠梗阻症状。(2)在咀嚼过程中,患者若出现剧烈腹痛或进行性腹胀、恶心、呕吐时,则表示发生肠梗阻可能,应立即停止。(3)患者排气后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咀嚼口香糖可促进胃肠蠕动,可明显缓解患者腹胀,缩短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此方法简单、方便、安全、经济,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江志伟,李宁,黎介寿.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2):131-133

口腔护理的临床意义范文5

关键词:临床健康教育;小儿肺炎;护理

健康教育是现代护理的重要模式,近年来随着护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发展,健康教育已经得到患者及社会的认可。健康教育作为研究传播保健技术及知识,并对人体及群体行为产生影响的重要行为,能够在危险因素发生之前即对其进行消除,从而有效预防疾病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1]。为对临床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笔者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6例小儿肺炎患儿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6例小儿肺炎患儿,男50例,女36例,年龄6个月~13岁,平均年龄(5.63±2.11)岁;病程为1~7d,平均病程(2.35±0.16)d,两组患儿均符合肺炎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肺炎外的呼吸系统其他疾病,根据平行对照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3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肺炎的常规护理,同时给予其护理、环境护理、发热护理等,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临床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入院教育、心理指导、作息指导、饮食指导、发热护理等。具体如下。

1.2.1入院教育 患者入院后将工作人员、病房环境、住院注意事项及消防安全等告知患者,从而使患者能够最快程度的适应医院环境,完成角色转换,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从而实现换的康复;然而在对急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无法按照常规入院教育的流程进行,如急性或者重症肺炎患儿,在入院宣传教育时,首先将治疗前准备告知患者术前化验检查的重要作用,治疗期间饮食的目的及必要性等,告知其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1.2.2心理指导 小儿肺炎患儿伴随着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生理不适较为严重,因此患儿可出现不同心理问题,患儿极易出现焦躁、哭闹等现象,因此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有着重要作用,帮助患儿克服上述心理问题,能够使其心理舒适度提高,配合治疗度更高,治疗及护理工作能够更好的进行。在对患儿进行心理指导的同时,需要对其家属进行相应的教育,安抚家属,并充分运用防御机制,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缓解其内心冲突,改善护患关系。

1.2.3作息指导 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状况时,睡眠能力明显下降,因此对于病情较轻患者,可给予其教育,使其白天适当活动及休息;对于需要卧床休息患儿,可告知家属尽量帮助患儿进行力所能及的床上锻炼;将住院管理制度告知患儿家属,严禁随意请假、外出,使其熟悉医院探视制度及陪护制度等。

1.2.4指导 对于憋喘严重患儿,可采用半卧位,将患儿头部及上半身抬高,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对于年纪较小患儿,可指导患儿家属竖直抱起,并轻拍其背部,帮助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对于较为黏稠痰液,雾化吸入或者吸痰。

1.2.5饮食指导 告知患儿家属为患儿提供良好的饮食,尽量以蛋白质含量丰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严禁食用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大量饮水;婴幼儿需要保证母乳喂养,抬高头部,预防呛入气管;患儿病情好转后,可适当的进行户外运动,尤其是呼吸运动锻炼,从而改善其呼吸功能。

1.2.6发热指导 告知患儿家属加强对患儿体温的观察,间隔2~4h测量体温,若患儿体温不太高,则可通过冰袋、酒精物理方法等降温,严格控制降温幅度;患儿发病后口腔黏膜出现干燥,极易引起口腔炎或者口腔溃疡现象,因此护理人员要给予患儿口腔护理,1~2次/d,教导患儿饭后漱口、多饮水等,避免食物残渣在口腔内的残留。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患儿出院时,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共20项,主要包括如接待态度、健康教育、护理情况、病房巡视、护理质量等,主要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满意,不满意四项。每项5分,共100分,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分别为(14.00±0.63)d、(2095.32±401.26)元,参考组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分别为(17.32±1.01)d、(2731.02±516.32)元,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观察组护理非常满意20例,一般满意18例,满意3例,不满意2例,护理总满意率为95.3%,参考组护理非常满意14例,一般满意13例,满意5例,不满意11例,护理总满意率为74.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病症,患儿常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患儿忍受力较差,生理及心理均会出现较为强烈的不适,因此给予患儿必要的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小儿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因此极易受到外界细菌、病毒等感染,进而引起肺炎等疾病[2]。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生活、睡眠等均受到较大影响,而患儿家属疾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不利于患儿康复,因此给予患儿家属必要的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健康教育,患儿家属疾病知晓情况及护理能力均得到提高,患儿能够在日常接受护理干预,同时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明显减轻[3]。临床教育通过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的保健知识,改变健康观念,从而自行采纳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行为,危险因素得以消除,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

参考文献:

[1]谢敬红,郑蔚.影响儿科患者满意度因素的调查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12,19(02): 136-137.

口腔护理的临床意义范文6

[摘要] 目的 探究小儿肺炎并糖尿病者使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34例小儿肺炎合并糖尿病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观察组行整体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出院前,调查两组患者肺炎治愈情况与护理满意度。 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70.59%,观察组为 100.0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小儿肺炎;先天性糖尿病;整体护理;呼吸道症状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7(a)-0181-02

小儿之所以罹患糖尿病,是受父母遗传与不良环境因素影响造成的结果,其胰岛β细胞完整性被破坏,进而表现出相关临床症状。最近几年[1],小儿糖尿病的发病人数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和正常儿童相比,糖尿病者的免疫能力低下,因此更加容易发生肺炎。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对患儿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则会严重威胁到其生命安全。由此能够看出使用有效方式,对小儿肺炎合并糖尿病者进行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意义。相关文献证实,在使用有效方式控制小儿疾病的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为了证实该理论的公允性,结合实际情况,该文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34例小儿肺炎合并糖尿病者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对部分患者实施了整体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34例小儿肺炎合并糖尿病者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和病理实验检查,患者确诊,符合卫生部与最新出版《儿科学》中关于1型糖尿病与小儿肺炎临床诊治标准。该实验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执行,患者家属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现依照收治顺序,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7例。其中观察组男患儿 10例,女患儿 8例,年龄区间为 3.25~9.52岁。平均年龄为 (5.62±1.25)岁,入院时空腹血糖值为(9.64±2.15) mmol/L, 肺炎病程为2.5~9.4 d,平均病程为 (5.84±1.52)d。对照组男患儿 9例,女患儿 8例,年龄区间为 4.15~10.35岁 。平均年龄为(5.94±1.88)岁 ,入院时空腹血糖值为(9.12±2.61) mmol/L, 肺炎病程为 2.6~9.8 d,平均病程为(5.58±1.24)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血糖值,肺炎严重情况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其中包含排痰,使用抗生素,控制体温等等。在治疗期间,给予两组患者差异化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内行常规优质儿科护理,其中包含口腔护理,检测蹙额唐,药物护理等等。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详情如下所述。

1.2.1 体温护理 肺炎合并1型糖尿病者在发病期间,护士应做好体温监测工作,防止出现高热情况。每30~60 min测量患者体温1次,同时详细记录。如患者病情稳定,可更改为12 h/次。当患者体温达到38.5℃以上的时候,应在第一时间试试物理或药物降温。推荐药物为主,物理方式为辅。医生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患者使用降温药物,切忌体温骤然下降。在使用药物后,观察患者相关情况,如出汗量大,应及时更换干净衣物。在患病期间,护士应限制小儿活动量。以免加重呼吸道症状。

1.2.2 呼吸道护理 对于糖尿病合并肺炎患儿,必须强化呼吸道护理力度。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护理次数,叮嘱患者在治疗期间多饮水,提升摄水量,使用这种方式降低患者痰液粘稠程度。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家属正确的排痰方法,例如叩背式等,后使用吸痰器将患者的痰液吸干净,在此过程中必须依照无菌原则进行操作,避免引起继发性感染。对于出现缺氧现象的患儿,护士可使用面罩法对患者给氧,氧气量控制在0.5~4.0 L,在进行氧气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呼吸状态进行全面观察。

1.2.3 血糖监测 在治疗过程中,护士每天都要对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监测,在患者进餐完毕之后,同样要进行血糖监测工作,如果在进行该项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血糖上升现象,应在第一时间给予胰岛素治疗,同时对患者血液pH值进行检测,预防酮症酸中毒。

1.2.4 抗感染护理 护士要为患者做好抗感染工作。第一,为患儿准备干净的枕套,被褥;第二,告知患儿家属每天都要为其进行身体擦洗工作;第三,做好患儿的口腔护理工作。每天使用NS溶液,为患儿擦拭口唇,清洁口腔。第四,做好患者的会阴护理工作,预防泌尿感染[2]。

1.2.5 心理护理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用药。患儿和家属对于长期治疗充满恐惧,内心不良情绪增多,这对于患儿内心来讲,无疑是一个重大创伤。对于此,护士应使用有效方式,与患儿和家属沟通,积极调整患者家属情绪,帮助患儿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给予其正面关爱,全面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1.2.6 基础护理 DM患者的饮食禁忌较多,和合并肺部感染时,更加需要进清淡饮食。结合患者实际身体情况与近日饮食习惯,为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规定好进食量和时间,方便患者家属喂食。当患者病情稳定时,鼓励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升机体素质。

1.3 观察标准

出院前,调查两组患者肺炎治愈情况与护理满意度。肺炎治愈情况依照卫生部最新颁布的关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标准进行判定,详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级别;护理满意度使用该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儿与家属展开调查,详细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项。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76.47%,观察组为 94.12%,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0.59%,观察组为 100.0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糖尿病合并肺炎的临床护理甚为复杂,且当前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3]。特此,该院结合实际情况,将整体护理法应用于该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取得了满意效果。在该实验的相关研究结果中能够看出,以相同治疗手段为前提,从治疗结果方面来看,观察组患者相关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整体护理除了强调完整性外,对具体护理细节也极为重视。这一点在对患儿的呼吸道与抗感染护理上尤为被体现。在对患者实施呼吸道护理的过程中,护士应为其提供有效的排痰护理,防止痰液阻塞,加重患者病情。平日里重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情况,并及时清理。因为罹患糖尿病的原因,和正常群体相比,糖尿病患儿发生感染几率更大,因此必须最好抗感染工作。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肺炎合并糖尿病者,以常规治疗方式为基础,配合整体护理,可在根本上提升治疗效果与患儿治疗依从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康英.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5(5):100-101.

[2] 王h.104例小儿糖尿病合并肺炎中临床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22):101-103.

[3] 王秀丽.儿童肺炎护理浅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2):101.

[4] 张晓晓.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