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企业审计风险的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商企业审计风险的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商企业审计风险的研究

电商企业审计风险的研究范文1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

大数据时代,我国互联网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互联网企业同“大数据”密不可分,注册会计师对互联网企业审计时必须考虑大数据对其影响,因此,研究大数据背景下电商企业审计风险并提出防范建议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1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的特征

1.1数据电子化,被审计单位舞弊风险缩小

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控制焦点也不再单纯是财务管理过程的合规性和具体监督流程的设计,而是基于既成数据信息的有效处理和安全保护。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企业往往依托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形成“大数据”平台,如阿里巴巴、腾讯等,得益于此,修改会计记录等舞弊行为很容易发掘,业务流程更为清晰,被审计单位的舞弊可能缩小,审计风险得以降低。

1.2证据全样化,审计抽样风险降低

成本效益原则使得审计抽样技术也应运而生。由于抽样的偶然性,审计抽样风险固然存在于抽样中。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于抽样风险的影响显著降低。大数据的应用使审计证据获取的难度变小,成本降低,为全样分析取代抽样分析提供可能,从而审计抽样风险大幅降低。

1.3信息及时性提高,信息不对称风险降低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互联网企业,传统的期间审计模式必然向实时审计模式转变。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及时性大大提升,信息不对称的风险随之降低。

2大数据对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的影响

由于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因此,大数据对于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的影响也可从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两方面分析。

2.1大数据对互联网企业审计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植根于非大数据时代,重大错报审计的核心是以询问、观察或检查与分析性程序为手段,选取一定样本量测试,从而得出先验性的风险评估结论,即财务报表可能的重大错报风险,依据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的因果联系,进行财务报表审计。在大数据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企业审计更为看重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大数据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更为明显。大数据背景下,特别是大数据运用较为广泛的互联网企业,财务报告的审计理念将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财务报告审计可以充分利用同一问题相关的不同类型数据(如:图像、声音、文字等)的关联来识别重大错报风险。这些数据相对于财务数据而言可理解性强,使用门槛低,易于审计人员甄别潜伏的重大错报风险。

2.2大数据对互联网企业审计检查风险的影响

检查风险是指某几个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商企业审计的检查风险与数据处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数据时代的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掌握数据挖掘、计算、分析和预测能力,注册会计师只有既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又熟悉互联网和大数据,才能胜任相应工作。此外,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全球范围并购活动以及其不断扩大的商业影响力,互联网企业通常涉及到跨地区甚至跨行业的业务活动,因此,对互联网企业进行审计时,注册会计师既要相当了解本国的相关税收法律,还要了解业务所涉及国家或区域的互联网税收规定。

3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的防范

3.1完善准则与制度

我国应该加快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一方面,加快互联网立法的步伐,并加速一系列互联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监督,为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助力;另一方面,制定和完善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中和互联网企业有关的内容,使得审计人员在针对互联网企业开展审计工作时有法可循,减少不必要的误解。

3.2注重数据安全,提升数据处理技术

首先,可以根据数据性质和审计需求设置权限级,严格控制数据访问权限,减少数据外泄的可能性。其次,大数据时代面对海量数据处理,对数据的获取与处理不仅需要Excel或审计软件,还要借助数据挖掘技术缩小数据量,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更为有效的分析。

3.3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灵活地运用审计方法、审计工具,组合式地解决问题、应对变化。一方面要加强现有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调整,另一方面要与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人士通力合作凸显团队力量。

3.4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维护网络安全

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不仅需要坚强的法律后盾,还需要行业的自律。在大数据环境下,互联网企业的网络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安全、便捷的互联网平台,才能为信息提供足够的保护。因此,企业要对互联网安全进行必要的控制,防止企业业务数据与客户信息数据等的泄露,这对于注册会计师获取可靠的审计证据,从而可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作者:郭巍 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茆桂珠.互联网对审计的影响及应对[J].企业研究,2011(04).

电商企业审计风险的研究范文2

关键词:审计风险;规避;分析

一、审计风险的概述

企业的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单位通过审计没有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做出了不正确的审计决定的可能性。

伴着我国企业方面的制度不断的健全,在审计活动时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他并不是主观的是客观的,它并不是一直是一个样子的,通过企业内部的调整它是可以控制的,企业的审计风险也可以分为很多种,它们分别是: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这三种风险构成了企业的审计风险,通过小心处理这些风险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可以做到有效的控制,这样也可以减少公司的损失。

随着所处社会和法律背景的不断变化和企业的日益壮大,公司企业所决定的每个与审计相关的项目都是有很大可能存在风险的,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审计风险认识清楚,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企业所承受的审计风险,这样才能直接的有效的增加审计质量。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控制审计风险,就要从产生风险的源头着手,进行有效直接的分析,这样经过缜密发热分析后才能控制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成因

1、未遵循审计工作准则

在进行审计的时候,有些单位不细心,非常的马虎对审计的项目,检测不到位,取证不恰当,对审计的内容检查不细,导致了审计内容的遗漏,视遗漏审计内容。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不周密,致使遗漏审计一些问题;二是分工作的时候安排不恰当,一部分需要检查的没有检查,不需要检查的反而检查了。还有就是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工作力度以及强度不够,忽略了很多的细节,有些东西没有引起重视,这些忽略的东西有可能就会对审计工作造成很大的误差,这样审计出的结果也不会很准确。

2、审计方法选择不当

审计的内容既广泛又复杂,在审计的时候还要计算成本,对成本有限制,争取用最少的钱到达目标,还有在省审计时审计方法不恰当,这样也会增加审计的风险

3、审计取证可靠性不强

早就现在而言神经取证主要有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审计过程中证据要素不齐全,审计的中间的环节不清晰;二是只重视主要的证据不重视相关的其它证据;三是忽视了对相关审计证据的分析,尤其是签证意见,有些被审计的单位抗议,或对审计意见说的不清楚,如果此时审计人员不留意,这样就会引起审计风险;四就是对有些审计资源没有利用起来或者没有利用的恰到好处,对一些单位去提供的辅助资料未加重视,这样也会引起审计的风险。

4、被审计单位配合不默契

在有些时候被审计的单位不积极配合,在审计过程中遮遮掩掩,不提供完全的资料,还有些单位怕早审计的过程中接他们的短,暴露出他们的问题,这样会对审计工作加以排斥,通过这种情况审计工作很难开展,在审计过程中准确度不高,这样也会造成审计的风险。

5、信息技术发展使企业审计面临挑战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壮大,企业在很多领域都开始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企业开始通过信息系统处理企业的会计信息。企业建立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有利于企业领导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决策。但同时为企业的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企业的审计工作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因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会计信息或数据随时存在被修改或破坏甚至丢失的风险,为审计带来了很大困难。

6、审计人员素质尚待提高

企业审计人员素质主要从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衡量,从实际情况看,在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审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受贿,丧失了应有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审计中提供虚假资料或者对一些重大问题视而不见。另外,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总体上仍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审计职业首先建设仍处在初创阶段,这些都有可能引起审计风险。

三、规避企业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

1、建立健全风险责任制度,明确职责范围

为规避企业审计风险,企业领导应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建立健全风险责任制度,明确职责与权限范围。特别是审计部门内部的各层次、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有明确的职责与权限范围,在所有审计事务中都能做到有人及时审计,及时指导监督并负责考核,当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找出问题并及时解决。这也是企业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需要企业领导能够充分认识并实行。

2、充分利用自,慎重选择被审计单位

为了防范与规避审计风险,事务所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谨慎选择被审单位。在接受委托审计前,必须对被审单位的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组织结构、经营情况等都要做出充分了解与掌握,才能签订合同,对被单位进行审计。

3、必须处理好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规避审计风险时必须认清审计风险是可控制的,但是要做到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求审计部门要处理好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另外,必须认识到做好审计风险是需要审计成本的,当审计成本增大时,审计风险的降低就会逐步下降,所以要求企业在控制审计风险时要考虑经济效益,并控制到适当的范围内。

4、搞好审计风险预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做审计前,审计部门必须做好审计风险预测,对被审单位的情况必须做好充分了解与掌握,预测潜在风险的存在,对不符合实际的及时做出调整,确定审计重点与范围,制定正确的审计方案。

5、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加强业务培训,使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所提高,达到能从技术上去防范审计风险,而不是等到有问题出现再去解决。针对这个方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把好进人关,要把握好这个关键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准进;其次,就是要对已经在职的人员进行继续教育,让其形成一种制度,使每个人都有装备新知识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加强政治方面的学习,使全体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都有所提高,从政治上去防范审计风险。审计人员要有较为全面的法律知识,除了掌握本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外,还要对《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和相关的部门法规了解掌握,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审计监督执法行为。提高审计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并在此基础上,要开展对法律法规适用的研究,准确地引用法律法规。

6、建立风险责任制度与内部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审计组织内部的全面管理制度要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即审计组织内部各层次、各岗位的责任和权限要明确,责任到人,出了问题能够及时反映、解决。另外,还需有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解决员工思想上的做的好与不好都一样的问题,关键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在制度的完善和实施中,一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抓好重要环节、薄弱环节,“对症下药”;二要奖惩并重,让干好的尝到甜头,干不好的吃到苦头;三要有刚性,制度本身不能含糊其辞,执行中要坚决兑现,不能失信而动摇大家执行制度的决心;四要有科学严格的考核方法,对每个审计项目,每人工作质量和成果给予准确、合理的评价。(作者单位:大华会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1]刘启春,孙惠琴,陈慧.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的缺陷与重构[J].经济师,2005,(6).

[2]管亚梅.德国内部审计模式创新思路及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1).

[3]冯义秀,高亮英.国际审计准则审计风险模型的变更及我们的借鉴[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4]刘彦军.浅议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上册)[C],2005.

[5]邵丽,李雪.环境审计风险研究:回顾与展望[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

[6]周大鸣,张红花.新经济环境下强化内部审计的探讨[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8).

[7]苑光明;杜稳灵;高雁;审计风险的规避与控制,企业经济,2008,(3)

[8]施浩忠;企业审计风险规避方式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0,(10)

电商企业审计风险的研究范文3

关键词:电子商务审计 挑战 解决对策

一、电子商务审计的基本概念

世界上对电子商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电子商务的实施可以分为两步,其中EDI商务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Internet商务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电子商务及其研究起步更晚些,但进展还是比较快的。电子商务主要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商务的网络化、全球化和无纸化等。电子商务审计就是对Internet网上进行的各项经济活动及其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所进行的评价与监督,它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一)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由于电子商务是在网络化的环境下开展的,所以交易数据呈现无纸化和电子化特点,审计工作人员想要开展审计业务,必须充分利用好计算机网络技术。

(二)对无纸化的数据库审计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无纸化环境下通过计算机自动化处理相关数据,审计工作人员必须开发一套审计专用的软件来适应审计工作的基本需要。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地位逐渐突出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师在公司内部制度的运转和评价中起着重要的建议作用,审计师能够对内部控制状况提出全面性的评价。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企业纷纷开展电子商务经营。电子商务企业可以没有办公、仓房等物理实体,只要能够在网络上注册公司,找到相应的货源,得到特定机构认证后,然后接收网上订单就可进行交易,这种交易方式无疑给电子商务审计带来许多风险。

首先,不健全的相关市场商务法律、不稳定的外部环境逐渐凸显出企业外部的经营风险,逐渐减弱了原有的内控制度效果,增大了电子商务审计的风险。

其次,由于电子商务是基于网络的商业模式,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再加上审计目标被重新定位,一旦网络系统出现故障或者被入侵,势必会暴露出公司的资金和资源掌握情况,财务风险大大增加。

最后,经营的虚拟化、无纸化、支付手段现代化等特点导致电子数据审计风险增大。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经营的虚拟化、无纸化、支付手段现代化等特点导致电子数据审计风险增大。相比起传统的商务模式,电子商务模式的企业内部控制行为发生很大变化。部分传统的会计岗位职责已经在悄悄地发生相关变化,导致内部控制范围大大扩展,此种技术性风险使得审计风险被加大。一是从商务交易的无纸化角度来看,相比起传统具有痕迹的商务交易,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数据签字时的确认手段不再出现,因此加大了非法行为入侵网络的风险,最终导致电子商务审计人员因难以发现其中纰漏,产生巨大风险。二是从存储介质角度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完全是以光盘和磁带等为存储介质的电子数据,电子数据又具有不易长期保存的特点,继而增加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以及审计难度的加大。三是从支付手段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日益现代化和多样化的审计工作很难对货币资金的收付业务进行控制。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主要是通过电子现金、电子信用卡和电子支票等进行支付。电子货币进行的数据交易往来使得审计工作人员无法判断交易和货币的收付行为是否真实存在,因此加大了电子商务审计的风险。四是从经营的虚拟化角度来看,此种经营模式使得交易商之间的依赖性增强,因此给电子商务审计工作带来不可控的风险。电子商务环境下,诸多交易商的数据通讯在高度集成的网络系统中进行交易,使得交易商内部电子商务系统的问题出现连锁反应,影响到了其他系统的正常运行,最终加大了审计风险。

三、电子商务审计面临的挑战

(一)对电子商务审计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传统审计工作中 ,账表核对和账证核对非常重要,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人员来进行。但是,在电子商务审计工作过程中,要想进行审计工作, 首先,审计人员需要充分掌握好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方式;其次,掌握好W络的实时运用情况,如掌握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关键部分;最后,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到日常审计工作中去,对大量且较为复杂的网络会计系统进行相应审计行为。

(二)电子商务审计的法律证据不够充分

即使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法律法规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有30.22%左右的国家尚未出台成文的法律法规,在国际上尚没有权威性的惯例或者公约。国际商会(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曾提出过《国际数字保证商务通则》,希望能够使得电子商务的发展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但是此种文件是建议性的,不具有法律效应。电子商务审计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交易安全角度来看,需要迫切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制定相关的电子商务法律,对于信息数据用户的保护更为重要,保证用户的自和个人隐私权,以期解决好电子商务中发生的各种纠纷,预防诈骗行为,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到迫害。(2)从电子支付角度来看 ,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电子支付的当事人与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明确,电子制度采取实名制,确保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对于电子数据的伪造和更改等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3)电子商务法律应该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

(三)电子商务审计的发展不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

在利益的驱使下,电子商务的发展蒸蒸日上,电子商务人才也层出不穷,此类人才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但是,从电子商务审计发展现状来看,电子商务审计人才却是屈指可数。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电子商务审计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审计人员需要很大的投入,但不能获得与此相对应的收入,导致积极性不高;二是电子商务业务变化非常快,在各项会计业务发生相关变化时,电子商务审计流程、审计方法不能及时改变,导致电子商务审计不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长此以往,势必影响电子商务的审计质量。

四、应对电子商务审计挑战的对策

(一)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审计法律法规

电子商务的立法应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立法,逐渐使得我国的电子商务审计法律法规能够不断完善,最终保证电子商务审计工作能够有法可依。制定出适合我国电子商务的规范化文件,主要包括:(1)计算机审计的法律准入规定。比如数字管理机构认证规定。(2)计算机审计准则。(3)各种类型的审计数据库规范要求。比如制定电子合同存档和保管规定、电子信息质量标准规定,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与高效性。(4)输出数据的标准格式规定等。

(二)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想发展好电子商务审计工作,必须要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才。基于此,应该加大培训电子商务审计人才的力度。丰富其计算机网络知识,完善其基础知识结构,提高其职业素养,培养好复合型的审计人才,不断满足审计业务范围扩展的相关需求,为电子商务的审计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三)加快审计的电子化进程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必须处理好电子商务主体和电子商务客体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使得电子商务逐渐往电子化发展。与此同时,建设好电子商务审计系统,要体现电子商务审计进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在电子商务审计工作开展之前,要对电子商务客体的控制系统和网络系统进行全面审查。审查电子商务系统及电子商务控制功能是电子商务审计的重要内容。传统商务审计没有对交易事项的相关处理进行核实,因此,利用好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进行有效审查,通过网络对其财务数据进行审核能够完成大部分审计工作,以保证电子商务各项交易的数据能够既合法又安全。由于传统审计工作没有体现出安全性和合法性,故而审计信息的开发需要遵循全面性、审计性及完整性三个方面的原则。

(四)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工作员必须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系统结构,全面观察被审计单位的机构设置是否合理合法,是否能够适应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软件开发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开发配套的审计软件,通过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软件中执行特定程序的功能,实现远程监控审计,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傅元略.网络化环境下的子商务审计[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03).

[2]徐光.电子商务审计探析[J].商业研究,2004,(20).

电商企业审计风险的研究范文4

论文摘要:企业并购是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是企业扩张的重要形式,但也是一项高风险的经济活动。企业并购风险审计是审计实践中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增长点,在并购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应借鉴其他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采取措施防范、降低并购交易各阶段的审计风险,以完成合理估价的基本审计目标。本文从企业并购审计的基本内容出发,主要介绍并购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风险基础审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审计风险为质量控制依据,研究企业经营和内部控制及其运行,通过对有关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检查,认识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与企业实际状况的关系,确定会计准则的遵循状况。企业并购审计是风险导向审计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领域,是一个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注册会计师要想降低审计风险,必须充分重视并积极介入企业并购过程,有效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充分了解并购情况,扩展审计证据范围,形成对并购企业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注册会计师确定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确定发生重大错报可能的领域与方向的重要依据。

一、企业并购审计的内容

一般而言,企业并购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使收购方做到知己知彼,通过并购谋求生存与发展,避免由于并购时的疏忽使并购后的公司陷入困境。企业并购审计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对目标公司总体状况的调查审计。主要是对目标公司产业方面的审查。如果是同业的横向并购或相关产业的纵向并购,目标公司从事的是收购方所熟知的领域,对它的审查相对简单。如果属于混合性并购,目标公司所处行业并非收购方所熟悉的,那么对该行业的前途及目标公司的竞争地位需要进行详尽的了解和分析。

2、对目标公司财务状况的审计。审计的内容与方法与日常的财务报表审计大同小异,只是重点放在确定目标公司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价值、盈利能力及现金流状况上。初步估算其账面资产净值及其市场价值,为下一步资产评估结果的审计做准备。

3、对人力资源的审计。大部分企业在并购之前,要充分了解目标公司管理、技术等主要人力资源的素质及配备,做到心中有数。收购方不仅要考虑并购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还要考虑诸如人员安置等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4、对目标公司制度的审计。这主要是审查目标公司的组织、章程及招股说明书中各项条款,尤其重视其中的重要决定,如合并或资产出售的同意人,特别投票权的规定及限制,目标公司对外的各种重要合同、契约、诉讼案件。

二、企业并购审计的作用

一般而言,企业并购审计在整个并购过程中,除执行传统的鉴证职能外,还能发现被并购企业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而使卖方在协议或契约上做出相当程序的承诺与保证,发现被并购企业的潜在价值,给并购方带来商业机遇,准确地计算出目标公司的价值,拟定出收购后整个企业的运营计划及运营政策,确保策略与并购目标的达成,在并购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企业并购各阶段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准备阶段。此阶段并购方主要形成并购意向、寻找目标企业、进行初步调查、商讨并购决策等。企业并购

参与者能否收集到充分的信息、采取有效的验证措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采用适当的方法评价和分析这些信息,是企业并购决策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企业并购准备阶段审计的关注点。此阶段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与并购环境相关的审计风险,主要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引发的审计风险。外部环境主要是指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所处的宏观环境;内部环境主要是指企业拥有和控制的有形与无形资源的存在状态和运作情况,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文化、企业控制监督系统等。此阶段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步骤,是对并购的收益成本进行初步分析比较,来确定风险的大小。如果初步分析表明,成本高于收益,则风险很大;反之,则风险较小,表明并购具有可行性,相应地,审计风险也就降低。

2、实施阶段。

此阶段并购审计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价值评估、出资方式、筹资、并购协议签订等几个方面。审计人员的职责主要是随时收集和整理与企业并购活动具体实施密切相关的信息,运用会计、审计、税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评价这些信息所反映出的问题,判断并购过程产生的审计风险,并努力消除和化解这些风险,努力将并购的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恰当地确定并购的换股比例、恰当地选择并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恰当地选择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确保企业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和企业并购目标的圆满实现。当审计人员发现在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的具体运用上存在可能导致企业并购相关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可能引起各利益相关人士误解的问题时,应提出修改财务报表的要求,如遭拒绝,应在审计报告中予以保留。

3、整合阶段。

此阶段的审计应该围绕企业内部新旧业务串联运行的组织情况、与原有客户关系的处理情况、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情况、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职权的限定情况、各部门人员的分配情况及各部门间关系的协调情况等方面进行。具体地讲,在整合初期,应当适当保留被并购企业某些特定业务活动的相对独立,逐步实施整合,降低和化解整合阻力,保证整合效益;根据并购的目的,确定需要整合的内容、程度和方式,并密切关注其具体实施过程和协同效应的实现程度,以降低与整合经营相关的审计风险;帮助或参与主并企业设计理财策略,利用套利出售、撤资等手段化解整合中的财务风险;关注主并企业与目标企业的企业文化差异,协同其他管理层面设计制定科学、有效的协调措施,促使企业文化的快速融合,并促进企业并购后各系统效应的正常发挥,以实现并购目标。新晨

企业并购审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并购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这种监控应随并购活动的进行而随时展开,并在并购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工作结束之后进行分阶段的总结性审查。在并购过程中,审计人员建立内部良好的运行机制,完善内部的质量控制制度,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标准的要求,保持应有的合理的职业谨慎;积极推行审计承诺制,运用科学审计的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了解并购情况,扩展审计证据范围,确定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有效利用内控评价结果,合理选择测试性质、时间与范围,充分利用分析性测试,科学地把握审计质量并且积极参与并购企业的并购过程,根据管理理论的发展及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审计技术的不断调整和完善,运用电脑技术使风险的评估工作程序化,以保证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凤鸣,刘文华.企业并购风险及其控制[J].商业时代,2005.3.

[2]朱宝宪,朱朝华.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分析[J].商业研究,2003.

[3]许子枋.企业并购风险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4]王咏梅.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审计风险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电商企业审计风险的研究范文5

孔 莹 山东天恒信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

【摘 要】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系统化和网络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在传统会计向电算化会计转变的同时,其各个方面的在发生变化,而审计作为反映和监督会计工作的必要手段,也在随着会计工作的电算化而同样逐渐迈上电算化的进程。本文对审计在电算化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变化以及与传统审计各个方面的差异及实施中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审计电算化 转变 差异 风险

会计和审计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职能联系,同时又在各自的职能过程中体现着不同的特点。会计与审计两大门类之间的职能责任密切相关,而且两者在职能过程中的对应性质,也决定了在技术方面必须达到协调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实行后在审计方面的差异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财务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必须进行改变、补充和完善。随着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会计的使用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做帐”;的手段和方法, 而这有可能会带动企业,使得不法企业在目前普遍存在的会计电算化中做手脚的可能性增加,而随之而颁布的新审计准则体系也在多条内容中对电算化做了相应的规定和诠释,以此来杜绝会计电算化中的问题。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线索的改变。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反映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的各种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了,有些甚至消失了。为了能有效地审计电算化的会计个体,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时必须注意审计需求,要留下新的审计线索。例如,要留下每笔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而不能只留下更新后的当前余额。有些系统中的暂存文件,经过一定的时间就要被删掉。如果审计需要查这些文件,则应拷贝,以便查寻。

2.审计内容的改变。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让的监督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审计内容却发生了变化。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系统很可能被不知,鬼不觉地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舞弊程序大量侵吞企业的财物。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要增加对计算机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3.审计技术的改变。在手工会计处理的条件下,审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审查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证实等方法。所有审查工作都是由人工完成的。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的特点决定了审计的内容和技术的改变。虽然人工的各种审查技术仍是很重要的,但计算机辅助审计是必不可少的审计技术。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既要对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进行审查,又要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计算机系统功能的审查,必须运行计算机,让计算机执行各种操作和处理,也就是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此项审查是不能离开计算机仅由人工来完成的。另一个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是,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可事先在被审计的计算机系统中的嵌入审计程序。这些程序可以执行审计监督,建立审计跟踪文件,记录符合指定条件的会计事项及其操作处理的有关信息,以便日后审计人员踊跃追查。这些程序还可以执行一些特殊的审计功能。

4.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审计线索内容控制、内容和审计技术的改变,决定了对审计人员的要求高了。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因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踊跃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而不能识别和审其内部控制;不懂得使有计算机而无法对计算机进行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因此,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财务、审计工程技术上的理论和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计算机数据处理知识、系统分析设计、电算化系统评审技术以及电算化审计系统的设计、使用、和维护知识。拥有新环境下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才能在审计活动中起到作用。

二、会计电算化下审计遇到的风险由上述可见,会计电算化给审计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要求。传统的手工审计已不能适应电算化的要求。学习、研究和开展计算机审计是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新课题和新任务。而目前,已知的计算机审计存在以下几种风险: 人员操作风险。人员操作风险是指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进行审计时,由于过分依赖计算机运行所得出的结果,而没有对各种疑点线索进行必要的复查所产生的风险。财务数据风险。财务数据风险是由于财会人员在对财务数据录入时采用虚假、修改、延迟等手段造成虚假财务数据而产生的风险。软件管理风险。软件管理风险是指对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使用和管理不完善、不健全而引起的风险。审计软件风险。审计软件风险是指审计软件在设计开发过程中由于本身的不完善等原因而造成的风险。

三、如何解决会计电算化下审计遇到的风险

1.选择恰当的审计方法与技术。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不同的系统而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和技术,从而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当打印文件充分且与被审计单位输入输出联系比较密切能直接核对时,则可采用绕过计算机的审计方法,用核对、复核、分析等审计技术; 当被审计单位采用实时处理,纸质的审计线索较少且输入输出不能直接核对时,则可采用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当被审计单位采用每时每刻都在运行,审计过程中不能终止工作时,则可采用制度基础法。

2.选择合理的审计方式。由于要审计的内容大都存储在磁性介质中, 而磁性介质很容易被篡改、删除而不留下任何痕迹。因此,对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一般应采用就地审计或突击审计的方式。在进行审计时,可以采用事先不通知操作员或程序员的情况下,把系统中正在运行的数据拷贝出来进行审查,以防操作员把数据篡改、删除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被审程序和数据的正确、完整性,也才能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

3.积极取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在进行计算机审计时,如果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人员、操作人员不予配合,把存在磁性介质当中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财务数据进行加密、修改、删除、隐匿等,则审计人员很难进行审查,因此,审计时应积极取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 来降低审计风险。

4.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的标准和准则。原有的标准和准则有的已经不适用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这给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有关部门应采取有关措施,大力加强对计算机审计的研究,尽快制定出适用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的标准和准则,来降低计算机审计风险。

电商企业审计风险的研究范文6

关键词 风险导向审计 通信企业 应用

风险管理是管理层的主要职责之一,为实现企业目标,管理层应当确保内部存在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并有效运行;董事会则发挥监督作用,确认存在适当的风险程序并且充分而有效的运转;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风险管理程序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以及提出改进建议,协助管理层和董事会履行职责。

通信行业具有业务量大,全程全网的特点,与国家政策的调控,国内国际市场影响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符合IIA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迫切要求。

一、通信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对目前通信行业进行分析,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近年来面临的主要风险有:

(一)战略风险

移网对固网的替代风险;联通、电信、移动三足鼎立的运营结构带来的政策风险;全业务经营造成企业在重大投资决策方面风险增大。

(二)财务风险

资金流动、资金安全、财务报告等领域的风险;会计信息失真干扰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风险;外部审计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风险。

(三)市场风险

品牌经营的风险,业务快速发展,服务品牌化没有跟上,降低品牌业务的盈利能力;资费管控风险,资费套餐的设计、服务、支撑和销售之间不匹配风险;外部环境变化的风险,金融环境的不稳定、行业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产品技术创新等。

(四)法律风险

经济合同履行不当,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基于互联网的视频业务经营引发版权侵权纠纷,给企业声誉造成不利影响;不良网络信息及垃圾短信的传递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违反法律法规、违反合同约定、侵犯他人权益等方面的风险。

(五)运营风险

包括运营收入管理、营销管理、客户服务及支撑、网络运营及管理、IT信息系统和技术、公司关键性数据安全、采购及供应商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自然灾害和事故等领域的风险。

(六)道德与舞弊风险

包括企业文化,收受贿赂或回扣、挪用和侵占资产,故意编造虚假数据,未正确履行职责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且故意瞒报行为等领域的风险。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就是在对企业环境和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审计风险模型,积极而有效地采用分析性审计程序,以帮助管理层识别风险,评价风险,从而最终控制风险。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作为国家主导电信运营商,目前均面临着更加严格的资本市场监管要求和日益加大的管理层责任,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尽快抑制固话业务下滑、完善通信网络、优化用户结构、占领4G市场先机、建立适应全业务经营的运营支撑体系,解决影响公司全业务经营能力提升和发展水平的难题,将风险导向审计引入到内部审计是大势所趋。

(一)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建立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机制

每年年初集团审计部都要开展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对公司核心业务流程层面风险点进行评估,识别公司各业务单元、重要业务流程及各项重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评价风险对公司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确定公司面临的重大风险和高风险领域。同时围绕保证公司经营的效益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资金资产的安全性及经营运作的合规性4项保证目标,防范和控制公司经营、建设、财务管理等重点领域的9大经营风险,重点关注主要问题,落实关键控制措施,有针对性地选取专题审计项目及被审计单位。

基层审计部门从各部门业务流程是否存在风险点,内部控制方面的薄弱环节有哪些;制约公司经营发展和效益提升的突出问题是什么;以及是否有审计部提供服务的课题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各部门反馈的风险点,薄弱环节,经营管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及需要审计服务的课题进行分类整理汇总和评估。经过整理评估风险点和内控薄弱环节,发现制约公司经营发展和效益提升的突出问题,确定当年审计服务课题。

(二)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开展内部控制审计

公司采取日常的专项评审与定期的全面评审及集团统一组织交叉评审与委托评审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制约经营效益提升的重点问题深入开展各类专题内控评审,并围绕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及夯实基础管理持续开展全面内控评审。重点从收入、成本、资产及内部控制环境、IT控制等方面开展工作。如在控制环境层面着重关注重要制度的整合优化及执行效果,员工职业道德守则情况,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健全,财务报告披露责任落实情况等;在业务活动层面关注重要流程整合及关键岗位责任落实情况,保证市场营销、计费营账、资本性开支活动重要环节及重要岗位控制责任的落实到位等。

经过几年的大力推行内部控制审计,目前整个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已得到全面提升:一是出台多项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从源头控制风险;二是规范完善了多项内部管理流程,进一步规避风险;三是进一步明确公司内部各部门职责,确保风险在日常管理得到及时管控;四是树立了全员风险意识、全过程风险意识。

(三)在建设工程领域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以规避建设投资失败风险

对于通信企业来说,随着4G网络、智能网络建设的全面展开,固定资产投资比例逐年加大,通信工程的新技术的快速变革,施工工期的压缩,施工工艺的复杂等诸多因素使工程项目的风险普遍存在。

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分析公司建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以风险为导向,将风险管理运用到工程审计项目中,努力做到审计关口前移,使审计向事前事中延伸。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从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管理、结决算、前评估后评价等全过程参与,识别工程管理中的决策风险,管理失误风险,成本管理等风险积极向公司管理层和建设部门建议,加强风险管控,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四)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从经济活动人手,通过审计来正确检查评价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职责、遵纪守法等情况,其结果为干部部门调整、任免领导干部提供依据,并借以促进干部管理制度的完善。也正是因为经济责任审计“审事议人”的特殊性以及其与干部管理、调整、任免和考核的相关性,直接关系到干部个人形象乃至政治生命,关系到对干部的选拔使用,并具有政治性强、审计内容广、关注层面多、工作要求高等特点。因此,经济责任审计产生风险的可容忍程度也低,经济责任审计的性质和目的决定了其比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等具有更大的风险性。由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固有风险,使得审计风险的评估尤为重要,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通过风险评估找出审计工作的重点领域,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通过在各类审计项目中的实践表明,公司在风险导向审计已在内部审计中得到迅速的发展。内审部门坚持以企业的目标和风险为出发点,通过风险分析确保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使审计计划与公司最高层的风险战略连接在一起,并将全面风险理念融入内部审计实施全过程;同时通过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监控、检查、评估、报告,提高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效率和效果。

(作者单位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济宁市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