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文化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堂文化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堂文化设计

食堂文化设计范文1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理性精神、公理化思想方法、严谨求实求真创新的作风,表现了人类勇于认识世界的坚定信念,表现了对真理的不懈追求。高中数学新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提出了在适当的内容中学习“数学文化”的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通过在高中阶段数学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2.数学文化的本质特征

数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具有开放的、多元的、动态的联系系统。开放性是指联系不仅指向数学内部,更指向数学以外的领域.数学作为连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纽带,扮演着沟通文理、兼容并蓄、弥合文化裂痕的文化使者;同时数学内部及其外部的联系过程中,其方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如数学文化中的理性精神与人类观念之间的关联,数学知识、方法、技术等在自然、社会等领域的广泛使用;联系的动态性是指在强调他是随着数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而被赋予越来越丰富的特征,随着数学的严谨性和形式化水平的提高,数学与外部的联系日益丰富。

数学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不仅为自然界的认识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思想方法,而且数学还是一种艺术,数学充满着理性精神与创新精神。数学的文化价值可以分为数学的自身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与精神价值。其中每一种价值都体现了数学三个层次的应用,即(1)数学知识、理论的应用;(2)数学方法、技术的应用;(3)数学思想、精神的应用,同时每一种价值有机融合构成了整体的数学文化价值。

3.数学文化视野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1.重视与数学现实的联系

数学现实是指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数学问题、数学概念,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这在课程目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是其较好的实施途径。情境的新颖性、学科性要求教师与学生时刻关注社会上的实际问题,将新问题、新现象编入课堂教学中。情景素材不仅可以源于实际生活,也可以源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

2.重视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同时,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美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并培养学生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

⑴数学和文学.数学和文学的思考方法往往是相通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外壳,数学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就是把数学溶入语言之中。同时可以用数学作为工具,对文学进行研究,如数学家利用概率论与统计学来考证《红楼梦》的作者等。

⑵数学与自然科学.享有 “近代自然科学之父”尊称的伽利略认为: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宇宙像一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大书,如不掌握数学的符号语言,就像在黑暗的迷宫里游荡,什么也认识不清。

⑶数学和美学.哲学家罗素说:数学的美正如雕刻的美,是一种冷俊而严肃的美。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的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和谐美,统一美,培养学生用美学眼光审视数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⑷数学与哲学.自从有了哲学以来,数学就成为哲学问题的重要来源,为哲学的思考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环境。数学作为思维科学,量变与质变的研究即为一种哲学思维,用哲学定义准确地给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十分困难的,然而数学中概率论提供了最佳工具。在数学的研究中,少不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运动与联系,矛盾与统一的观点。

⑸数学与艺术.音乐形式与数学有关,可以用各种数学符号、方程和图式、表格来进行音乐创作,将音高、时值、力度、速度、音色等 纳入数学的计算体系中,即为数学作曲体系。如著名琵琶演奏家利用华罗庚发明的“优选法”寻找到每根弦上的最佳音色点;另外,西方现代绘画家们无不以几何学作为基础课,而绘画艺术新风格的产生与射影几何、函数图像和方程曲线无不关系。

3.重视与数学史的联系

数学史作为文化形态的数学,把抽象的数学变成了富有人文气息的生动的形态,数学史寓于数学知识和课堂教学之中,其教育潜力非常巨大。数学史教学中所折射出来的人生哲理、数学文化与数学人文精神是任何说教无法比拟的。数学史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程,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掌握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治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探究欲望。

4.教学反思

食堂文化设计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40-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贯穿整个课堂。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定的深度。那么,怎样进行数学问题的设计呢?

1.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设计问题

1.1通过“模糊点”设计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知识点是相似易混的,教师要特别注意这些模糊点的教学,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将其区分开来。比如,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对容易混淆的几个知识点进行对比,找出不同之处,加深印象。问题设计还可以加入归谬性元素,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自觉地得出存在明显谬论的答案,教师再加以引导,分析其中的错误。例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表格让学生比较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有何不同,再针对容易混淆的地方着重提问,让学生进一步区分出其中的异同,培养他们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辨析能力。

1.2抓住“盲点”设计问题

一般来说,盲点很不容易被学生注意到,教学中如果不予以重视,学生很容易在一开始就形成错误的思维,影响之后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抓住教学盲点,通过设问引起学生对盲点的注意。例如,在教学什么是合数、什么是质数以及质因数的分解时,教师讲解完合数与质数的相关概念,便可以提出问题:“1是质数还是合数?”有些学生会直接脱口而出:“1属于质数。”教师再进一步追问:“1还存在除了它本身以外的约数吗?”这时学生便很快明白1既不属于质数也不属于合数。通过这些提问,学生不仅发现了这一教学盲点,而且也拓宽了思维,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养成更为严谨全面的思维习惯。

1.3抓住“发散点”设计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存在很多发散点,即以一个发散点出发提问,可以引发学生进行多个层面、多个途径以及多种方法的思考,从而贯穿所学的数学知识,让其他相关的数学方法融汇其中,锻炼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发现余数一定是小于除数这一定律,而非在没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去被动的接受知识,便可以通过“( )÷5=2……( )”这种类型的填空题来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教师可以先问学生要先填哪个空及其原因。也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找出所有可能答案后提问:除数确定,被除数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余数吗?再让学生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在加深这一知识点印象的同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思考。

2.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设计问题。

2.1结合循序渐进的规律设计问题

现代信息学的理论指出,教学应以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相关信息为目的,筛选并组织有用的知识,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提高学生传递信息、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把握好教学大纲要求,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设计层次性强的、由易到难的递进问题,来突出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到不同程度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举例来说,在教学几倍求和两步应用题时,设计的问题可以参照以下模型:

(1)供销社运来一批化肥,大车运了2000千克,用卡车运的是大车的2倍,运来的化肥共有多少千克?

(2)供销社运来一批化肥,卡车运了4000千克,是大车的2倍,卡车运的化肥比大车多多少千克?

(3)供销社运来一批化肥,卡车运了4000千克,是大车的2倍,大车运的化肥比卡车少多少千克?

递进性的提问不仅要设计好每一个单项问题,更要注重每个问题的难度排序,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程度的递进性,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加深其对每个知识点的印象。

2.2结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问题

问题的设计同样要考虑到具备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个体,既要有基础问题,照顾到中等偏下的学生,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要适当地加深问题难度,给优等生提出挑战,推动他们进一步提高。比如在教学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时,对于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如果通过圆的直径来计算圆的周长”这样的基础性问题,针对优生,则可以引发他们思考如果知道的是圆的半径,如何计算圆的周长。

3.突出数学学科特点,设计问题

3.1对数学概念问题的设计

数学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应用知识的基础,掌握了概念,才能理解数学方法,锻炼数学思维,教师要重视概念性问题的设计。以“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问分数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怎么定义分数的概念?分数概念中有哪些关键字?分数的概念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等等。

3.2对数学法则问题的设计

掌握了数学法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时,教师可以提问,运用此计算法则有什么条件?法则中要注意哪些关键字?法则的结论是什么?等等。

3.3对数学例题与习题问题的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例题的讲解,再结合例题教学让学生通过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无论是例题教学还是习题训练,教师都应该重点研究如何设计出相关的问题。例如,有关“计算一个数与这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差”的应用题,教师教学例题时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来提问:已知条件有哪些?求什么?你有怎样的解题思路?还有没有其他方法?通过解题你得到哪些启发?

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数学问题的设计。好的设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钻研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也只有在教学中多发现重点、难点、易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得到综合性的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豫晖,宋乃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9(04).

[2]刘志平,刘美凤,吕巾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02).

食堂文化设计范文3

一、深入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设计多样而有效的评价方式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方式,是对传统评价方式的改革。不管选择和设计何种评价方式,教师一定要深入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相关理念,搞明白各种评价方式的内涵、价值、作用、特点,克服盲目性,不搞“花架子”,设计切实有效的评价方式。

如:《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成长记录袋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鲜万苗)

成长记录袋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一)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的作品,用以展现学生的成就、进步和不足,描写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反应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情感等。

(二)收集作品是依据教学目标或学生的发展目标来进行的,包括以下几点:

1.展示学生的成就或特长。2.展现学习与发展的过程。3.评估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水平。

(三)成长记录袋应留给学生发表意见与反省的空间,展示通过自我评价与自我反省而获得的结果,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改进的愿望与信心,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对学习负责的精神,为学会学习、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这个案例反映出设计者在设计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过程中的主要思考过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反映了设计者对评价方式的认识。按照老师的评价设计,对于成长记录袋中的资料,学生必须随时翻阅,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学习的得失,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可以为教师全面了解、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提供帮助,使之成为在教学中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

二、优势互补,设计综合应用评价方式

每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也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选择、设计和应用评价方式,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比较各种评价方式的功能、应用范围和条件,根据需要把各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灵活地综合应用。

如:《狼》的教学片段

1.初读课文,要求疏通词句,初步读懂课文。

2.对初读效果进行检测,测定学生对字词读音、意思以及重点句子的翻译的掌握情况。(主要题型:根据拼音写汉字,对加点字进行解释,一字多义,句子翻译。)

3.深入阅读,领会课文。

(1)请学生针对课文中屠夫与狼的斗争提出问题。

(2)教师引导,对学生初步提出的问题展开议论,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一: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对后文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问题二:文中写了屠夫和狼的几次交锋?屠夫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问题三:狼的“黠”体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四:狼虽然狡诈,最后却双双毙命。结尾作者的议论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3)围绕问题逐个展开阅读讨论。

教师布置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在各组间巡回观察,倾听学生的讨论,适时插话,进行引导。)

食堂文化设计范文4

关键词:公平;公平意识;自助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22-3

一、何谓“自助课堂ABC”

“自助课堂ABC”在课堂结构上由三种版式的学案和四个活动环节组成,是一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帮助、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课堂发展模式。

三版式学案分别是:A版助学案,B版导学案,C版复习案。A版助学案(见表1)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并在集体互助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自助生成。B版导学案(见表2)主要是为A版助学案中的问题提供思路分析和答案要点,同时精选一些用于学生集体竞答的判断题和选择题,以促进学生的自助提升。针对高中知识易忘难学、复习迎考缺乏复习时间(尤其是等级学科)等问题,C版复习案(见表1)对此做了提前准备。在自助课堂上,学生可以将B版导学案中的答案要点和错题粘贴到C版复习案上,也可以写一些知识感悟和学习心得,这样,它在新学阶段就为后期的自主复习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复习资料,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达到高效复习,实现复习自助。

表1:公平课堂模式:自助课堂ABCAC版

A版助学案(自助生成)C版复习案(自助复习)

××课题

主持学生:

问题1:。

(问题1一般设置为主旨类)

问题2:。

(问题2一般设置为主要内容类)

问题3:。

(问题3一般设置为延伸或细节理解类)

问题4:。

(问题4一般由每组根据课文内容自行确定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供其他组回答)

说明:1.问题的呈现方式可以是文字材料、视频、PPT等。

2.每个问题的得分由主持人、各组组长、老师各一票(制)组成。

3.问题4存在问题设置得分和回答得分两种情况。

4.在自主学习时组内可以先行分工。答题要点、感悟或错题粘贴

日期:本组得分:

表2:公平课堂模式:自助课堂ABCB版

B版导学案(自助提升)

一、问题13解答要点/重点解析二、判断题三、选择题

从具体的课堂流程来看,学生的自助学习过程需要通过自助课堂的四个活动环节来完成。这四个活动环节是:

1.组内自主。教师首先以公平的方式(比如抽牌的形式)选出本节课的学生主持人,然后,依据学科知识逻辑和前后文联系,简要导入新课,发放“A版助学案”(见表1),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全班学生则以小组为学习单位,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A版助学案”上提供的问题与要求。时间约10分钟。

2.组际互助。学生主持人以公平的方式(比如抽签)确定每一组可以回答的问题,并依题序组织整个回答过程,每一组同学则派代表依次回答问题,并提供本组思考的问题,各组也可以针对其它组的问题与回答阐述自己不同的见解,主持人根据他们的回答通过表决的方式确定是否加分,教师则在黑板上写上各组组别,记录成绩,参与问题设计与答案的讨论。时间约16分钟。

3.学案助导。教师发放“B版导学案”(见表2),每组根据“B版导学案”上的答案要点或解析,自我检讨自己答题的缺陷或指出对方的优点和缺陷,回答较好的加分(方式仍实行一票制)。接着,在主持人组织下,各组以抢答的方式回答“B版导学案”上设计的选择题和判断题(答对+2分,答错-2分)。时间约11分钟。

4.总结反思。老师简评学生自助学习情况,统计各组总分,宣布获胜组和失败组,由胜利组确定自己还是对方表演节目。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情况和需要当堂或课后将本课(答题)要点、错题、感悟粘贴/写到右边的“C版复习案”,作为备考复习资料。时间约8分钟。

二、“自助课堂ABC”的公平性

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公平意识,要求课堂教学本身具备公平性,要求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公平的价值和意义。课题组曾经在问卷调查后仔细研讨过影响高中生公平意识形成的不利因素,他们认为,与课堂教学方面关系较为密切的因素有三点:教师自身公平意识不强,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师本位的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公平话语权缺失;不公平的教育过程,助长学生的自私观念。[1]“自助课堂ABC”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了比较优势,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公平内涵和价值取向,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公平意识,因此被称为公平课堂模式。

1.淡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

时至今日,师本位的教育理念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中,课堂的话语支配权牢牢地掌控在教师手中,本应是课堂主体的学生却成了课堂的附庸或看客。通常所认为的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由于醉心于形式设计,所谓的主体性也只是一种被抽去了本真意义的“虚位”存在,即便是想努力展示学生主体性的一些课堂教学模式和公开课,仍渗透着教师精致布局的课堂流程和话语掌控。而“自助课堂ABC”模式改变了课堂教师主导的呈现方式,由强调课堂着力前移为课前下功夫,逆转了挥之不去的师本位的课堂教学僵局。从“自助课堂ABC”三个版式的学案看,A版助学案通过组内自主和组际互助着力于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自助生成,B版导学案以知识辅助的方式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自助提升,C版复习案以课堂向课后延伸的理念引导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助巩固;从“自助课堂ABC”模式的组内自主、组际互助、学案助导、总结反思四个环节来看,课堂基本处于学生自己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之下,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帮助、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2.扭转教师教学中的负激励模式,强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课题组认为,学习动力问题是很多表面教育问题(包括一定范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背后的根本性和持久性因素,与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最为切近的因素、最为高效的途径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灌输与反复训练,而是如何引导和激励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就是说,学生持久学习是需要持续动力助推的,而学生学习动力衰竭问题是一个普遍性问题,薄弱学校的情况就更为明显,这就需要把相当部分精力合适地转移到培养学生学习动力上来,倒不是说我们的教学没有注重动力激发,但通常的激励模式往往是分数、标杆、批评等压力激励模式,这些模式短期看是有一定效果的,长期看,在不可及的现实面前,压力不但不能转化为动力,反而会不断增添学习的挫败感,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而“自助课堂ABC”模式采用小组竞赛和娱乐奖惩制相结合的方式,增添了激发学习的多维动力因素,比如:参与与贡献增加了学习快乐,表现与荣誉带来了学习自信,比较与借鉴培育了学习斗志,知识逻辑关系背后所反映的生活元素增添了学习的生活趣味等,这些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其使得那些后进学生由课堂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我要学习的主动追求者,增强了教育公平的有效性和普遍性。

3.注重课堂教学公平的内涵式发展,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公平意识。

要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公平意识,教师仅仅在课堂上做到形式公平还是不行的,问卷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学生自私观念和伪装表现,与我们课堂教学中公平形式与内容脱节不无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更高的公平文化素养,破除对公平的狭隘理解,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打破授课一言堂,只要让更多的学生回答问题,只要给学生更多的课堂训练时间,就是把公平还给学生了。本质上,公平是一种自由。之所以说我们的课堂是压抑的、不公平的,不是说没有给学生表达的时间和机会,而是很大程度上由于我们忽视或剥夺了他们思考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所谓的具有普适性的“导学案”本质上改变不了它“导教案”的工具性价值理念。“自助课堂ABC”模式在课堂公平内涵式发展上进行了尝试,该模式在组内自主、组际互助、学案助导、总结反思四个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思考、阐述和讨论问题的自由,此外,课题组还在A版助学案中设计了“留白”,即问题4一般由各组根据课文内容自行确定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供各组讨论和回答。这样,课堂就增添了学生思想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存在感、成就感和自豪感,自由的价值和意义自然而然地会在他们的意识中埋下公平的种子。

三、“自助课堂ABC”的限度

可行性是“自助课堂ABC”模式的生命力之所在,在研讨和教学实践中,课题组觉得该模式并非具有普适性,而是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即限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模块和课型方面的限制。

“自助课堂ABC”模式着眼于学生自助学习的可实现性,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就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并希望学生在组内合作、组际竞争中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材文本解读的难度系数不能偏高,可以与之匹配的显然是一些偏文学科,事实上,“自助课堂ABC”模式的设计本身就带有文科的眼界。当然,在文科范围内,也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适宜采用该模式。

2.教师能力、学生素质方面的高要求。

从现象上看,“自助课堂ABC”模式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弱化”了,但实际上却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更高。它要求教师要能预判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把握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方向,在“助学案”、“导学案”的设计上要精炼、科学,A版问题、B版判断题和选择题的设计与筛选要紧扣教学目标,凸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要能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知识和解读疑难,为学生答疑解惑。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简短讲话能够高屋建瓴,言简意赅,画龙点睛。它要求教师在自助课堂上有所节制,既要避免按耐不住上演越俎代庖,也要避免过度放任导致状况失控。“自助课堂ABC”模式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由于是学生自主和自助学习,它要求学生主持人能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局面协调和掌控能力,它要求全体学生能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秩序意识和公平意识等。

3.课堂节奏、时间方面的制约。

“自助课堂ABC”模式的四个环节是连贯和紧凑的,由于学习自主和自我管理,它所引发的各种意外状况会比较多,从而给课堂推进的节奏带来影响,有些问题比较重要,但学生可能一带而过,有些细节和问题可能并不特别重要,却会被他们不断讨论。除了课堂节奏的问题,时间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从课堂安排的容量来看,密度比较大,每一个环节都有其时间上的限制,比如第一环节,时间设计为10分钟,但其内容却十分丰富,包括教师导入,选出主持人,学生阅读教材和问题,组内分工和组织答案等,如果说第一环节还可以控制的话,第二环节讨论的不可控性就大为提高了,类似的问题在第三和第四环节都有存在,所以,自助课堂在时间和节奏上的把握上还是一个问题。

当然,约束性因素不是用来作为否定与回避的借口,而是需要我们提高的路径和动力。而且,随着“自助课堂ABC”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应用、不断完善,它的适用性也会相应增强。

四、结语

南京市文枢中学高中政治教研组推出的“自助课堂ABC”模式在培养学生公平意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自助课堂ABC”模式在教学实验中得到了专家和一线教师的高度肯定,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也说明,这一课堂模式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公平意识。只是,从该模式基本要求的苛刻性来看,从课堂实验中的一些缺陷来看,“自助课堂ABC”仍然需要改进和完善。

食堂文化设计范文5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高校食堂的企业文化建设愈显重要,本文从高校食堂企业文化的特殊性与重要性着手,对高校食堂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校食堂;企业文化;以人为本

高校食堂作为后勤集团的一个部门,一直以来都是以“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模式运行,因此也可以界定它是一个企业,这就决定了高校食堂文化在本质上属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是一个企业具有独特性的关键特征。

1高校食堂企业文化的特殊性

高校食堂文化虽然属于企业文化,但却具有其独特性与特殊性。高校食堂企业文化是高校在“三服务、三育人”活动过程中,以学校为阵营形成的,教育导向与经营理念相结合,食堂员工共同奉行遵守的目标、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的总和。高校食堂的服务对象是学校,这就决定了其企业文化必须与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方针及校园文化融为一体,只有这样的高校食堂企业文化才能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与接受。这就造成了高校食堂企业文化鲜明的特殊性。

2高校食堂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1提升食堂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保障,高校食堂作为特殊的企业主要为学生提供餐饮服务,一直以来都是微利保本经营,很难兼顾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面对校内外餐饮业的强烈冲击,会出现部分食堂亏损。为扭转这一局面,使高校食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获得发展,食堂应注重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在学校与学生面前建立高度的信誉感,以此提升食堂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保持食堂的健康、良性发展。

2.2激励、约束员工的隐课堂

食堂的员工长期重复着同种工作程序,工作积极性不高。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一方面,对员工具有激励作用,员工在企业文化的激励下,能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工作热情,有利于推进食堂的各项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对员工还具有约束作用,使员工在处理个人利益和食堂利益时能以大局为重,维护食堂的利益。

2.3推动校园文明建设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地方,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而食堂不仅要做好学校师生的供餐保障,还要发挥其育人功能。通过在食堂内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促使员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热情服务、礼貌用语、文明用餐、卫生整洁等食堂特有的文化,辐射到每一位就餐的学生,使学生感受食堂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熏陶,进而渗透到校园,推动校园文明建设。

3高校食堂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3.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高校食堂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食堂企业文化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员工为本”,加强员工的文化培训与岗前培训,在食堂广泛开展学习专业技能、学习文化等活动,以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并在食堂内部树立平等观念,尊重员工人格、价值,充分信任员工、理解员工,使员工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夯实高校食堂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更好地为师生员工服务。

3.2注重创新

创新是高校食堂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食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校食堂企业文化创新包括:①管理人员开发新的创意,创造新的经营理念,实现观念创新;②积极为员工创造服务意识更新、技术技能提高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创新欲望和动力,挖掘智力资源,激发员工的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③修订与完善食堂的管理制度,创立新的管理机制,使经营与管理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制度创新与管理创;④不断开发食堂菜肴品种,形成拥有地域风味的低、中、高、精的不同层次的菜品,创新营销手段,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由此看来,对高校食堂来说,企业文化创新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食堂只有建立特色的文化,才能在发展中超越总体目标。

3.3融合经营管理

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脱离制度管理。没有完善的制度,高校食堂将无法进行经营与服务,但是再完善的制度也不能包含整个食堂的活动,不能规范员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成为一种规范和理念,弥补了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能挖掘管理的本质,丰富管理的内涵,赋予经营管理更强的生命力。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有机结合,提供企业文化建设的沃土,有利于增强食堂内聚力,提高食堂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有利于实现员工与食堂的共同目标,不断增强食堂的管理水平,提升食堂在外部餐饮冲击市场中的竞争力。

3.4发挥领导者的中坚力量

企业文化从某种定义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主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塑造者、传播者、培育者和发扬者。食堂的领导者应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对企业建设应有独特的见解,对食堂的发展具有远瞻性。此外,食堂的领导者还要亲自参与企业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设计文化建设的各环节,提出个性化的观点,突出独特的管理意识。通过领导的人格魅力、管理艺术和感召力,影响员工发挥最大的工作潜力,促进食堂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定雄武.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2]肖妍.高校后勤实体企业文化建设的方针与措施分析[J].才智,2014(4).

[3]徐友飞.我国高校后勤实体的企业文化建设[D].苏州:苏州大学,2008.

[4]张念国.食堂文化在其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22).

食堂文化设计范文6

一、2000学生无剩饭

以前,学生就餐,买的很多,吃不完就随意剩。剩饭剩菜到处都是,白白的馒头随手就扔,浪费粮食现象严重。针对此,学校食堂一方面提高饭菜质量,另一方面想办法改变学生不良的就餐习惯:成立劝导队,劝诫乱倒剩饭剩菜的同学,对浪费粮食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制定奖赏办法,凡吃饭颗粒不剩的就能得到奖品;制订灵活售卖方式,随吃随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已基本没有学生浪费粮食。

二、自备碗筷好处多

学校学生食堂餐具使用经历了两个阶段:使用一次性快餐盒和食堂统一配备就餐工具。使用一次性餐盒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不利于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质,而且容易乱丢乱扔,不利于卫生管理。食堂统一配备餐具虽然方便管理,方便学生就餐,但却培养了学生懒惰的习惯,以至于连碗筷都不会洗。针对此,学校实行自备碗筷,统一消毒的就餐方法。既干净卫生,有培养学生动手做家务的习惯,效果很好。

三、洁净安静秩序好

就餐环境和纪律是最能反映学生整体素质的试金石。学校精心布置食堂餐厅,从制度到从业人员相关资料,从宣传画到温馨提示栏,从菜单到多姿多彩的餐桌图案设计,每一个细节都精心设计,让学生舒心就餐,又在就餐过程中收到潜移默化的教益。同时,食堂大力整治就餐吵闹现象,学生安静排队,安静买饭,安静就餐,安静离开。培养了学生就餐的文明习惯。

四、少吃零食无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