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范文1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有效途径
一、概述城市污水处理
要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必须了解城市污水的基本内涵,下文将从城市污水的来源、城市污水的主要污染物和城市污水处理的原则三个方面,对城市污水处理进行相关探讨。
(一)城市污水的来源
城市污水是城市下水道系统收集到的各种污水,通常由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降水径流三部分组成,是一种混合水体。其中,生活污水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排水,经由居住区、公共场所和居民的厨房、卫生问、浴室及洗衣房等生活设施排出。工业废水是从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由于使用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不同,工业废水的成分有很大差异。污染较严重的工业废水是城市污水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而降雨径流是由降雨或冰雪融化水形成的。雨量较大时由于超过截流干管的输送能力或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大量的雨污混合水出现溢流,造成了更严重的水体污染。
(二)城市污水的主要污染物
城市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按物理形态可分为悬浮同体、胶体及溶解性污染物质。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污染物质和有机污染物质两大类。在无机污染物方面,城市污水中的无机污染物分为无直接毒害作用的无机污染物和有直接毒害作用的无机污染物两类。需要注意的是,无直接毒害作用的无机污染物并不是绝对无毒害作用的,当这些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也会呈现出毒害作用。城市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按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也可分为两类,即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和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一些常见的疾病,如痢疾、霍乱、伤寒等,都是由于人们饮用了受污染的水而引起的。
(三)城市污水处理的原则
城市污水的控制必须遵守经济建设、城市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原则。所有的国省营企业、地方企业及事业单位在兴建、改建、扩建时,防污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进行,必须做到污水零排放。从控制污水的排放标准入手采取有效的手段,这样才能到达预期的效果。在严格预防城市污水方面,工业布局要合理,不宜在居民集中的区域布置工业项目,与此同时,还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推行无废、少废技术,将污染减少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中。在加强城市污水管理方面,还要严格执行我国的各项环保法规和标准,搞好环境总体规划。另外,在有效防治城市污水方面,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在排入水体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才能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二、城市污水处理的有效途径
(一)处理城市污水的方法
一般来说,城市污水处理的方法有三种,即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化学处理法,其具体内容如下:
1.物理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是工业废水处理中最基本的方法。它是把不同时间排出的性质不同、浓度不同的废水排入调节池中混合均匀,以调节水量和水质,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同体污染物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物理处理法主要包括筛滤法、沉淀法、上浮法、气浮法、过滤法和反渗透法等。
2.化学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是直接往废水中加入化学药剂或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分离同收污水中处于各种形态的污染物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化学处理方法主要有中和、混凝、电解、氧化还原、汽提、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和电渗析等。
3.生物化学处理法
生物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城市污水中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利用好氧微生物作用的好氧法(好氧氧化法)和利用厌氧微生物作川的厌氧法(厌氧还原法)。前者广泛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及有机生产污水,其中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后者多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与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现在也开始用于处理城市污水与低浓度有机污水。
(二)预防城市污水的策略
污水排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排污量和排污标准的控制。预防城市污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策略,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健全污水排水管网
健全城市排水管网、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城市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性设施,健全污水排水管道,使城市污水处理纳入城市综合整治规划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有利于预防城市污水处理。对城市污水预防而言,与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同步发展是加快城市污水治理的必由之路。具体说来,倡导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就能有效预防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污水借鉴了国外治理污水的成功经验,在预防城市污水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国家环保总局应重视集中处理污水的重要性,加大治污力度,集中控制水污染。
2.优化污水处理流程
优化污水处理流程,对于预防城市污水也至关重要。对城市污水防治而言,应发展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流程和系统。近几年,大多城市已采用更为先进的三级处理工艺。净化后的污水可作为中水水源。目前,污水同用是最合理的出路,既可以有效地节约和利用有限的淡水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减轻水环境的污染。城市污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同用的范围很广,可以用作电厂的循环冷却水,也可以同用于生活杂用,如农田灌溉、园林绿化、工程蓄水、浇洒道路、冲洗厕所等。这样既可以节约宝贵的洁净水,缓解行业与城市间用水的紧张矛盾,又可以大大减轻水体的污染,治污效果非常明显。
3.建立污水防治规划
建立污水防治规划,也是预防城市污水的重要环节。城市污水治理必须根据当地的水文、地理、经济发展、汇水状况、需排水量等,全面制定污水收集、输送、处理的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及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污水处理厂规划设计工艺流程的选择、净化程度、净化水的利用等应结合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设计。此外,还要加强污水排放总量的控制。在城市污水防治的过程中,为了使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经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应严格控制进厂污水中污染物的负荷,进而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结语
总之,城市污水处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进行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应深入了解城市污水的来源以及城市污水的主要污染物,在此基础上,遵循城市污水处理的原则,灵活运用城市污水处理的方法,从健全污水排水管网、优化污水处理流程和建立污水防治规划加强对城市污水的预防,不断探索城市污水处理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城市污水的危害,促进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凤舞,樊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J].环保科技.2009(01).
[2]杨玉楠,王玫,刘士锐,张统.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生态学研究[J].科技导报.2009(06).
[3]夏彬.小议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18).
[4]董文福,傅德黔.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08(03).
[5]凌京蕾,赵压乾.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与发展之浅见[J].环境保护.2010,(01).
[6]寇力斐,王婷.甘肃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存在问题及污水资源化问题的研究[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1(03.
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范文2
【关键词】城市水污染;现状;对策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急剧扩张,城市人口持续增长,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城市污水。因此,水污染问题与水资源匮乏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那么,怎样才能保护好水资源,抓好水污染的防治工作,这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1 我国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紧迫性与艰巨性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500m3,而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0000m3。因此,我国水资源相对短缺,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国内大约66.7%的城市均有一定程度的缺水,其中,缺水严重的城市有100多个。据统计,1997年底全国每天污水排放量为1×108m3。目前,我国各类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约为82%。其中,河段污染严重的约占39%;超过7成的城市河段不宜作为饮用水水源;一半城市的地下水均受到污染。另外,以长江为首的七大水系也受到污染,水质日益恶化,各类湖泊、水库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沿海水体常出现赤潮与富营养化现象。因此,加大污水治理力度,重视污水防治工作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2 国内城市水污染的原因分析
2.1 无节制地排放各类污染物
城市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会产生很多废水。大部分废水未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排入河流。另外,废水会随着地表雨水汇入河流,从而加剧水污染,并影响地下水水质,使城市整个供水环境不断恶化。
2.2 缺乏有力的监管机制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城市污染物排放工作的监控力度。不过,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人员、技术等,部分城市的监控机制不够健全,极大弱化了监控力度。因此,仍有部分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私自排污。
2.3 城市污水治理工作不到位
由于资金所限,一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得不到有效利用,处于闲置状态。因此,污水处理并不完全,有的污水直接被排放到河流或地下。
3 对我国城市水污染防治的建议
3.1 转变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各级地方政府应转变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要增强环保意识,加大环保宣教力度,力争让大家都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在此过程中,也要积极改变群众的传统观念。他们很难理解为何排污也要收费。当前,我国城市排水设施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日常运营均是由国家与地方政府财力支持。从长远来看,这种经营模式直接制约了污水处理事业的快速发展。当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转变传统理念,采用市场化运营机制,即谁污染则由谁治理。不仅要收取水费,更应收取一定的水污染治理费。同时,污水处理厂采用企业化运营管理模式。
3.2 健全法律法规,力争从根源治污
工业废水排放是造成城市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业污染源是工业化进程的产物。政府有必要通过强制手段,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的治理。工业污染源的排放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后方可排放。地方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特别是违规排放企业。一旦发现,立即关停,并责令整改,按规定排放或达到无污染排放。另外,逐步完善水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监管力度,遵循“有法不依、违法必究”的执法原则,采用防治结合的监管措施,从而让水体变清,实现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3 加大科研攻关,提高污水处理水平
要实现对城市污水的有效处理,必须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当前,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处理技术有以下几种:二级处理、二级强化处理、三级处理、消毒处理等。
(1)二级处理
在一级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及其它相关技术方法处理污水。它能净化污水中的各类悬浮有机物与溶解性有机物。
(2)二级强化处理
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生物法、物化法等技术,从而处理掉污水中含有的N、P等物质。
(3)三级处理(深度处理)
该处理技术可净化污水中的悬浮固体、胶体、一些病原体及个别无机物。它是建立在二级处理或二级强化处理的基础上,并通过化学混凝、沉淀、过滤等处理手段净化水体。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污水处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做好对污水的净化工作,确保污水达标排放,从源头上防治对城市水体的污染。此外,还应重视相关科研工作,增加污水治理工作的科技含量。目前,环保科研的主攻方向有三处:①重视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的科研,力争解决某些特殊行业的废水处理问题,如造纸厂、制药厂、食品厂及制革企业等;②抓紧和水源污染有关的技术攻关,比如,研发人畜粪便固化及加工技术;③扶持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快环保产品的生产,积极研发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的先进技术。
参考文献:
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范文3
关键字:污水处理 生物膜法 氧化法
1城市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拥有量2300m3,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110位。1997年起,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例接近45 %,改变了我国水污染治理工作一直以工业废水治理为主的局面,开始加强城市污水的综合治理工作。1999 年我国城市污水污染负荷首次超过了工业废水污染负荷,我国水污染控制重点已经从工业点源污染为主的控制,逐步转变为以城市污水污染为主的控制。据《200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200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460亿吨,其中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47. 6亿吨,占污水排放总量的 53. 8 %。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333万吨,其中生活污水COD排放821.7万吨,占废水COD排放总量的61. 6 %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水污染形势严峻,特别是城市污水的排放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显得更加突出。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近 80 %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年排污量达400亿 m3,造成全国 1/3 以上的水域受到污染。专家指出,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直接威胁着饮用水的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农作物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GNP的1. 5 %~3 % ,水污染已成为不亚于洪灾、旱灾甚至更为严重的灾害。未来城市的最大危害就是污水。造成我国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较低,使大量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外排,导致了严重的水污染,并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加上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产生量不断增大,使得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污水处理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区域水污染防治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严重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专门就城市污水处理问题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及技术规定,制订城市治污达标的“时间表”,加快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刻不容缓。
2.污水处理常用方法探讨
2.1活性污泥法。
长期以来,城市生活污水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它是世界各国应用最广的一种生物处理流程,具有处理能力高,出水水质好的优点。该方法主要由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组成。废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曝气池是一个生物反应器,通过曝气设备充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溶入混合液,产生好氧代谢反应,且使混合液得到足够的搅拌而呈悬浮状态,这样,废水中的有机物、氧气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反应。随后混合液进入沉淀池,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在沉淀池中沉下来和水分离,流出沉淀池的就是净化水。沉淀池中的污泥大部分回流,称为回流污泥,回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气池内保持一定的悬浮固体浓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浓度。曝气池中的生化反应引起微生物的增殖,增殖的微生物量通常从沉淀池中排除,以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运行,这部分污泥叫剩余污泥。活性污泥除了有氧化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凝聚和沉降性能,以使活性污泥能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得到澄清的出水。
由于污水处理是一项侧重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程,因此在建设和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受到资金的限制,使得治理技术与资金问题成为我国水污染治理的“瓶颈”。归纳起来,目前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研究和应用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1)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往往基建费、运行费高,能耗大,管理复杂,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设备不能满足高效低耗的要求; (2)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严格,对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要求较高,传统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多以活性污泥法为主,往往需要将多个厌氧和好氧反应池串联,形成多级反应池,通过增加内循环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这势必增加基建投资的费用及能耗,并且使运行管理较为复杂; (3)目前城市污水的处理多以集中处理为主,庞大的污水收集系统的投资远远超过污水处理厂本身的投资,因此建设大型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从污水再生回用的角度来说不一定是唯一可取的方案。
因此,如何使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朝着低能耗、高效率、少剩余污泥量、最方便的操作管理,以及实现磷回收和处理水回用等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已成为目前水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这要求污水处理不应仅仅满足单一的水质改善,同时也需要一并考虑污水及所含污染物的资源化和能源化问题,且所采用的技术必须以低能耗和少资源损耗为前提。
2.2生物膜法。
在污水生物处理的发展和应用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生物膜法主要用于从废水中去除溶解性有机污染物,主要特点是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为H2O、CO2、NH3和微生物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所需氧化一般直接来自大气。生物膜法处理系统适用于处理中小规模的城市废水,采用的处理构筑物有高负荷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生物滤池在我国南方更为适用。随着新型填料的开发和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活性污泥法平行发展起来的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在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由于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性能好、产泥量低、占地面积少、便于运行管理等优点,在处理中极具竞争力。
2.3氧化法。
氧化法是目前广泛采用并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生活污水预处理方法之一。根据氧化剂的种类及反应器的类型,氧化法可分为化学氧化法、催化氧化法、(催化)湿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氧化法等。化学氧化法虽然操作简单,但由于其处理效果并非十分理想,而且由于其运行成本较高,因此,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应用中使用并不很多。为了达到提高处理效果,同时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人们开发了一些其他的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法设备简单、运行条件温和、氧化能力强、杀菌作用强、处理彻底,因此,在水的深度处理及对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有专家预测,氧化法将成为21世纪废水处理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污水处理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目前遇到的最到的问题是技术的改良和污水处理实际落实的问题。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将污水处理真正提上日程,投资进行新技术的研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绿色和清新。
参考文献:
[1]储金宇,等·臭氧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范文4
1. 我国水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水环境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压力。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破坏促使洪涝灾害频发。据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主要湖泊、近岸海域及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湖泊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猛酸盐指数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重金属。这些因素构成了水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征。我国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工业发展中,水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不仅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大,而且万元产值用水量各省区间差距悬殊。1998年全国平均万元gdp用水683m3以上。其中,北京161m3,天津201m3,上海300m3。但是,黑龙江、内蒙古、江西、广西、贵州、青海、甘肃等省区大多在1000m3以上。宁夏、新疆为4000m3左右。北京1m3灌溉用水可以生产2kg粮食,而宁夏才生产不到1kg。同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企业生产经营缺乏节能降耗的动力。企业技术改造往往以扩大再生产为目的,生产工艺落后,更新换代速度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方式的日趋转变,以及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将逐步走上科学化管理轨道。但是,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水环境问题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导向的偏差。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等指标,没有把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纳入经济核算体系。迄今为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作为“非生产利事业”。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容量不相适应,也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以往在确定地区产业发展方向、地区生产力布局时,往往忽视区域环境容量。我国主要江河出现的严重流域性水污染,在很大程度上与流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有直接关系。淮河流域四省自80.年代初开始,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高耗水的化工、造纸、制革、火电、食品等小型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淮河的承载能力,使淮河流域水质急剧恶化;由于缺乏科学认证和科学管理,一些缺水地区盲目发展高耗水型工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不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业,产业结构雷同,形成严重的结构型污染。
自然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环境问题的恶化,增加了水污染防治的难度。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引起全球温度、湿度、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灾害频发。我国北方地区气候也明显变暖,华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90年代比50年代上升2.1℃。气温上升,地表径流减少,蒸发量增大,发生旱灾的机会增多。1997年我国北方地区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降水量异常偏少,温度偏高,海河水资源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40%;黄河水资源量为多年平均量的61%。由于河道径流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加剧了水环境恶化。1998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长江中下游、嫩江、松花江流域降水量偏多,导致特大洪水灾害的发生。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相差悬殊,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极不协调。北方黄河、淮河、海河、松辽河,以及内陆河5个流域,总人口占全国的47%左右,耕地面积占65%以上,gdp占全国的45%以上,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人均占有量仅为南方地区的1/3。这些因素也是导致水环境问题突出的重要方面。
2.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九五”以来,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以淮河治理为先导,太湖、巢湖、滇池,以及海河、辽河相继开始。通过采取工业污染源的末端治理,以及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压缩过剩生产力中,取缔、关闭、和淘汰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污染严重的企业等一系列措施,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部分水域已经接近实现第一阶段的污染防治目标。“九五”水污染防治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流域水污染防治,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对于开拓我国的环境与发展道路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但是,从总体上看,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还比较缓慢,取得的成果十分脆弱。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充分说明,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流域水污染防治仍面临严重挑战。
2.1 黄河、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九五”期间“三河三湖”的治理仅仅是拉开了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序幕。在大规模治理“三河三湖”的同时,必须看到,黄河、长江的污染问题也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了。黄河这个中华民族的摇篮,他养育了人类,也无数次地给人类带来灾难。如今,由于人类活动的作用力,使黄河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1999年,在黄河流域的__个重点监测断面上,v类和劣v类水体分别为70%和56.2%,黄河主要支流的污染更为严重,而且黄河的污染主要来自支流。目前,黄河水量少,自净能力弱,水环境处于危机之中。在西部大开发中,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将进入较快增长时期。黄河的水污染必然使沿岸的水资源短缺“雪上加霜”。
长江上游沿岸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这一地区的污染物排放量迅速增加,污染问题随之加重,特别是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水质不断恶化。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20__年,长江上游重点地区废水排放量将以年均4.1%的速度增长;沿江城镇生活垃圾入江量,将由1995年的约200万t增加到20__年的467万t;三峡库区的水体自净能力将大幅度下降。20__年三峡库区建成蓄水后,库区将由一个流速快、流量大的河流变成一个流速缓、滞留时间长,回水面积大的人工湖。水体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污染必然加重。根据预测,三峡工程建成后,湖区上游岸边污染带主要污染物浓度将比建坝前增加2-10倍,将成为重污染区。
2.2 城市生活污水逐年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城市基础设施是工业建设的载体,制约着工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不恰当地把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地位降低为工业的一般附属物地位,基础设施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
境和工业建设不协调,导致基础设施长期超负荷承载。特别是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仅仅在近几年才开始兴建。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 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幅度增长。近年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比例已接近持平。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周期为3年。从目前的建设进度看,实现“九五”期间国家提出的全国50万人口的城市都要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装置的要求,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以淮河为例,按规划,到20__年,淮河流域四省需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52座,总投资60.8亿元,形成污水处理能力352万l/d。到1999年6月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只有3座,污水处理能力仅为44万l/d。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缓慢的原因,除了资金短缺外,现行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掣肘也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陷于困境。由于没有真正落实“污染者负担”的政策,地方财政因无力支付污水处理费用,常常使建成后的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环境保护投资不能有效发挥环境效益。
2.3 大量的面源污染问题尚未找到解决途径
目前,全国的工业污染已经开始得到有效控制。到20__年底,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都将实现达标排放。城市污水处理正在逐步加快步伐。但是,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农药、化肥、畜禽养殖污染量大面广,有一定治理难度。从5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农药施用量增加近100倍,成为世界上农药用量最大的国家。我国每年因农药中毒的人数占世界同类事故中毒人数的50%。而且由于农药的大量流失,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全国化肥使用量也在成倍增加。1995年是1978年的4倍。目前,偏施化学氮肥,使氮、磷、钾比例失调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大量化肥流失,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成为水体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由于大量化肥的使用,农村畜禽粪便的农业利用减少,畜禽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加重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脱节。畜禽粪便的还田率只有30%多,大部分未被利用。1998年全国畜禽粪便产生量是当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3.4倍。这些畜禽粪便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同时,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一直是困扰农村环境的一大难题。据1991年和1997年两次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化学耗氧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增长了22.6%、56.5%、246.6%和552%;在全国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控制的情况下,乡镇企业排污量却在增长,这将对水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2.4 经济政策不配套,污染治理资金严重短缺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污染防治资金以国家预算内资金为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环境已经不能奏效。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尚未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资体制难以形成。作为促进污染防治的重要经济手段排污收费制度,目前还很不完善。主要问题是,排污收费标准过低,不能发挥刺激污染防治的作用。超标排放污水收费作为排污收费的主体,其收费额不足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成本的一半;污水排放收费最高不超过0.5元/l;排污收费项目不全,主要对象是大中型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城市污水处理费仅在少数城市开征,而且收费标准较低,“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没有充分体现;排污费的转移支付机制尚未建立,流域内上下游之间缺乏利益补偿政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不协调,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九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把环境保护作为重点投资领域,一些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得到国债资金的支持。但是,由于环境保护资金渠道狭窄,投资量小,污染治理资金短缺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按计划,“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约需资金1260亿元,但是目前已经落实的资金与需求相差甚远。1998年国家增发财政债券和银行贷款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分配给淮河流域10亿元财政债券资金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但是,这些资金仅为淮河城市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16.5%,而且投资项目达34个之多。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开工的项目不少,却因缺乏资金施工建设进度缓慢,很多工程至今投资尚无着落。
3. 关于水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议
我国是在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特别是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艰苦的治理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在认真总结“九五”期间水污染防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世界一切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加强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污染防治道路。
3.1 在决策中控制新的水环境问题产生
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在确定经济发展速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资源开发计划、区域开发计划,以及制定经济技术政策,进行重大经济决策时,应当对实施这些决策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做出科学评价,评价的结论作为各级决策的依据。在决策中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统筹兼顾,使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专门的评价审议机构,并使这一制度法制化,逐步建立起依法决策的运行机制。
区域经济的发展要充分考虑水资源保护。限制缺水地区发展耗水型产业,调整缺水地区的产业结构,严格控制高耗水、高耗能和重污染的建设项目。近期应重点调整北方缺水地区的产业结构,防止水资源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考虑为生态用水留有余地,防止因过度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河湖萎缩、土地沙化、生态退化。在水源地区,引导和组织水源地生态经济体系建设,避免水源地区经济发展导致下游城市水源污染。
3.2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坚持开源节流并举的方针
大力开展节水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消耗。有组织地推行节水、高效的农灌技术;完善科学的农业用水管理措施,尽快改变农业生产大量耗水的局面。制定单位产品用水定额和水重复利用率考核指标,建立工业用水考核制度;明确规定冷却水及工艺用水等工业废水必须循环
利用和再生利用;大力发展水的闭路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量。 在开展节约用水,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特别是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流域治理的重点在城市,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要走集中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和废水资源化路子。因地制宜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水要用于工业冷却水、城市景观和园林绿地用水等。
3.3 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体系
国家有关部门应抓紧组织开展资源定价研究,有计划地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和国家稀缺资源制定分类指导的价格政策,尽快改变“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的不合理状况,使水资源价格体现资源价值、资源利用和污染防治费用。同时,积极推进水资源资产化管理进程,加强资源核算体系的研究,为逐步将水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创造条件。
3.4 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抓紧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环境经济政策,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经济手段。尽快提高排污费标准,使之高于污染治理成本;制定水污染防治相关政策,建立资源更新的补偿机制;全面实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在用水收费中,普遍增加污水处理费,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环境保护作为“市场失效”的领域,特别是环境科技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应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同时,鼓励和推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企业化。
积极建立环境税收制度。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对地下水等稀缺资源征收资源税;对新建污染项目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控制结构型污染;对现行排污费与费改税进行利弊分析,探索征收污染附加税;对从事城市污水处理的企业实行零税率;对生产再生资源和利用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应给予税收减免的优惠。
3.5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工业部门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工业布局,推动资源消耗小、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结合技术改造推行以清洁原料、清洁生产过程和清洁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清洁生产。要把清洁生产当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一次工业企业的全面改造,在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审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工业向新的技术基础转移,以集约方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我国资源节约型生态工业生产体系。
3.6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
农村要推行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全面推广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合理配置的“大农业”生产模式,注重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把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传统农业精华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开发生物农药技术,推广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生物技术替代农药。目前,我国已有20__多个生态农业试点,应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推行生态农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场革命,在全国广大农村普遍展开。逐步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污染型乡镇工业转移到生态农业建设上来。县、乡两级政府要制定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技术推广,有计划地在全国乡、村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指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
3.7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范文5
关键词:水污染 控制 规划 水质 改善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优规划
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问题,从解决问题的途径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优规划问题,第二类是规划方案的模拟问题。最优规划问题简单来说是:应用数学规划方法,科学地组织污染物地排放或科学的协调各个治理环节,以便用尽量小的人为代价达到规定的水质目标。
当前,在我国应用系统分析技术研究水污染控制问题尚处在初级阶段。在这一研究工作中,掌握必要的现代技术是其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把这些技术和我国的国情,以至每一个具体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做出一个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规划。
评价区域规划方案的优劣,必须建立一个优化用的经济目标函数,目前由于水质改进所带来的效益不易定量估算,因此最优化的目标函数经常只是一个费用函数。所以,下面将建立污水处理工程费用函数,在水质约束和技术约束条件下,寻求费用最小的控制方案。
二、费用函数的建立与讨论
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寻求水环境质量,这是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的核心思想。也就是说,经济是评价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好坏的最基本依据。
从费用—效益分析看,水污染控制所去除污染物的总量与效益和费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去除污染物量越大,临界费用越大,临界效益越小(临界费用和效益是指去除单位污染物所需费用价格和所得的效益价格),其费用—效益函数曲线见图1.3-1,其中存在一个最佳水平点Q0,当污染物去除量为Q0(吨)时,净效益(即效益减去费用)为最大。最佳水平点相当于图中两条曲线的切线平行时,这两个切点连线在横轴上的焦点。
图1.3-1 污染物去除量与单价
Fig.1.3-1 The pollutant disposal amount and unit price
图1.3-2 污水处理费用的规模与处理效率的经济效应
Fig.1.3-2 The expenses of sewage treatment scale and ecomonomic effects of treat efficiency
污水处理活动的费用与污水处理的规模及污水处理的效率相关,如图1.3-2描述了这三者的关系,这是一种三维的结构。当污水的去除效率固定时,规模的经济效应如图中的C(Q)曲线所示,即处理水量(m3/d )增加时,总费用随之增加,但处理污水的单价(万元//m3/d)却降低,相当于图中曲线C(Q)的斜率随Q的增加而由大变小。当处理规模固定时,处理效率增高,污水处理费用增加,单位污染物的污水处理单价也增高,由此可见去除同样的污染物量,采用低级处理比高级处理经济。
协调好各种关系,从而达到既可以满足水体水质要求,又使系统的总费用最低,这是研究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鉴于水质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不易定量估算,目标函数通常只是费用函数。因此,建立适当的费用函数是很重要的,它将为最优化方案提供评价的依据。
三、水体改善措施
1、在污染治理方面
(1)选择无污染排放或减少污染排放的新工艺,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污量,降低排污浓度。
(2)建立单独的污水处理设施,如污水处理设备、小型的污水处理站,或污水再生站等,改善排水水质。
(3)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禁止向沿河岸倾倒生活垃圾和杂物,脏腐物等。
2、在防治方面
(1) 加强环保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以便有利于环境的长远保护。清洁人员应及时对两岸的垃圾进行清理,对水体中废弃物进行打捞,防止水体污染。
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范文6
关键词:水环境质量;改善;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05203
1 引言
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专门针对水环境治理而提出的全国性的纲领性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1]。为改善清镇市水环境质量,贯彻落实国务院总体要求,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研究意义重大。在此科学、全面地分析区域水污染防治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性的对策建议。
2 清镇市水h境质量现状
清镇市红枫湖水质较好,百花湖支流东门桥河污染较为严重,水质现状为劣Ⅴ类[2]。清镇市近年工业需水量和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占比逐渐增加,工业需水量的占比由29%增加到 71%,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占比也由3%增加到7%,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农业需水量和生活需水量的占比逐渐减小,农业需水量的占比由48%降低到13%,生活需水量的占比由20%降低到9%[3]。
3 清镇市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3.1 市域范围内包含红枫湖和百花湖部分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十分敏感
目前红枫湖水源地及其支流水质较好,可以达到相应功能类别要求。但由于红枫湖几条主要入湖支流均处于安顺市平坝区境内,随着贵安新区和平坝区的快速发展,上游地区农业面源和农村生活污水的影响,红枫湖水源地及其支流面临的环境风险也越来越大。百花湖水源地水质也较好,可以达到相应功能类别要求;但百花湖支流东门桥河污染较为严重,水质现状为劣Ⅴ类,主要受沿线生活污水影响所致。
3.2 城区污水无合适的排放去向,城市排水系统面临巨大压力
清镇市在建的清镇职教城,到2020 年,清镇职教城内入驻职业院校将不少于25 所,在校生规模达20万人以上,配套人口达20万人以上。由于清镇职教城位于百花湖准保护区,污水自然排向进百花湖,目前清镇职教城的生活污水是通过提升泵站排入朱家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东门桥河、朱家河目前已无容量容纳生活污水的排放,但随着职教城入驻人口的增加,加之朱家河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限制,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百花湖水质。
3.3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亟待进一步完善
清镇朱家河污水处理厂的排水去向是饮用水源支流,但目前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仍执行一级B 标,对饮用水源的污染风险较大。从保护饮用水源的角度出发,应尽快完成提标改造工程。此外,清镇工业园区、物流园区、职教城等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建设也较为滞后,饮用水源地及其支流沿线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也不完善。
3.4 对地表河流和饮用水源地周边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现场调查发现,暗流河、麦包河、栗木河、东门河等都存在大量的生活垃圾,给水环境支流带来污染风险。主要是由于生活垃圾没有有力的处理措施,随处乱扔,一些村落虽然有统一的垃圾堆放点,但由于管理不到位,没有及时清运,造成垃圾成堆。
3.5 水源地环境保护体系还不健全
红枫湖流域地跨贵阳市、安顺市两个行政区,新建立的贵安新区又包含了上述两地部分区域,红枫湖三大支流(羊昌河、后六河、麻线河)部分流域已划入贵安新区直管区并已移交贵安新区管委会管理。除此之外,红枫湖沿岸90%以上陆域面积也已纳入贵安新区规划区。从长远看,从对饮用水源实施统一、长效保护和管理的角度看,贵州省在谋求新区建设发展的同时急需建立统一的红枫湖流域管理模式。
3.6 备用水源地建设进展滞后
清镇市虽然《清镇市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4],预案中备用水源地输水方式为利用消防车、洒水车、水罐车等集中分片送水,但与备用水源地匹配的管道和管网等工程建设较为滞后,急需完善备用水源地相应的配套工程,早日建成与清镇市中心城区和各乡镇集中饮用水需求量相匹配的备用水源地。
3.7 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不清
清镇市还未设置地下水常规监测断面,对整体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底数不清。此外,结合清镇市水文地质图和现场调查发现,站街工业园区是地下水富集区,工业园的发展必然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4 清镇市水环境保护和质量改善措施
4.1 确保饮用水安全
4.1.1 完善饮用水源地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水源地安全
完成清镇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围栏、界桩及警示牌的设置工作。2017 年底对供水规模在1000 人以上的农村人饮工程划定水源保护区。2017年底完成对清镇市备用水源地划定水源保护区。2020年底前完成清镇市建制乡镇水源地和清镇市备用水源地围栏、界桩及警示牌的设置工作,2022 年底前完成清镇市供水规模在1000 人以上的农村人饮工程的围栏、界桩及警示牌的设置工作。
4.1.2 控制严治
严控饮用水源地入库支流污染物排放,加强饮用水源地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采取源头控制和截流工程严格控制农业和生活面源的氮磷排放对水源地的影响。对百花湖支流东门桥河流域进行生态修复,支流河道采取生态护岸、绿化坡岸,河流与村寨间建设生态缓冲带,支流入湖、河口附近建设湿地带。在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要坚决予以搬迁和拆除,在限养区内的原有规模化养殖场要采取先进工艺,增设污染处理设施,粪便污水达标排放,大力推广畜禽粪便厌氧发酵和商品肥有机生产等成熟技术。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工业企业,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和《贵州省红枫湖百花湖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中的相关要求进行管控2015~2017 年完成百花湖东门桥河流域村寨污水收集处理、生态治理工程建设;2018~2020 年完成红枫湖、百花湖(东门桥河外)流域村寨污水收集处理、生态修复工程建设;2018 年完成红枫湖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居民搬迁工作;2020 年前完成红枫湖支流在线监控系统的安装建设。
4.1.3 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
加强保护区内水源涵养林工程的建设和保护,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边界构建30~100 m宽植被缓冲带,二级保护区内在现有的基础上,强化管理,削减污染物排放量。规划2015~2020 年饮用水源保护区流域范围内的森林覆盖率达60%,减少水土流失对水源地造成的影响。
4.1.4 生态农业推广
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广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水源地流域范围内划定化肥、农药限量使用区。到2020 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比例达到100%。
4.1.5 加强饮用水源地能力建设,完善管理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各级政府、部门及供水企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机制。根据水源地水质要求,对保护区上游提出保护区边界来水的水质要求,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协调、督促上游采取污染防治措施,保证控制断面的水质达标,确保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安全。建立饮用水源地跨流域协调管理机制,加强水源地周边城市沟通协调。
4.2 持续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
4.2.1 加强和完善截污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加大污水处理厂和管网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城市地表水水质全面改善,确保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100%。在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基础上,通过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的处理效率,尤其是总氮、总磷的处理效率。实施红枫湖环湖截污沟工程建设。实施城区道路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提高污水收集率和雨污分流的比例,减缓城市径流等污染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并逐步实现城市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厂引入第三方运营管理机制。按照“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的原则,完善已建工业园区污水配套收集管网建设,提高园区污水处理工程运行效率。加快推进清镇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到2025 年,清镇市工业园区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雨污分流系统、集中处理系统,实现工业园区废水零排放。
4.2.2 加大城市中水回用系统建设
在建设和完善污水管网与收集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周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分散处理回用。采用人工湿地、净化塘、膜处理等工艺对其尾水进行深度处理,达到相应水质标准要求,回用于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或环境用水,优先满足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需求。遵守《贵阳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规定》中相关要求,新建规模以上住宅小区、宾馆、写字楼、办公楼、学校等场所必须建设雨污分流排水系统,鼓励、支持建设中水回用工程,逐步对已建成的大型住宅小区和公共建筑实施雨污分流和中水回用系统改造。分时段、分步骤推广中水回用,通过近期职教城入住学校中水回用系统工程、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和其他中水回用工程等,远期朱家河污水处理厂提标回用工程。实现到2020年城市中水回用率达到30%,到2025 年实现中水回用率40%以上。
4.2.3 加大乡(镇)、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
积极开展农村环境保护,推进农村清洁能源设施的建设与推广,推动流域范围内生态示范村推广建设工作。在地表水水质因农村生活污水排放超标区域(东门桥河),建设村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至2020 年,完善清镇市各乡镇集镇范围内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工作,确保地表水一级红线区域以及地表水水质超标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流域集镇和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率达60%以上,显著减少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实施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项目,配套进行改厨、改厕、改厩“一池三改”等工作。做好村寨规划和建设,优化村寨布点,引导乡村居民适度集中居住。加强农村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4.2.4 控制农业面源
以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为中心,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对于10°~25°坡度的耕地进行等高耕作。全面实施坡耕地水肥流失控制工程建设,有效收集农田径流,控制农田水土和水肥流失。在流域内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推广使用平衡施肥技术,提高有机肥、农家肥的使用量,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现状,加快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兽药、农药新品种的使用,从源头上减少因农田径流和水土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实施农业生产清洁工程,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粪便还田等措施,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4.3 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
4.3.1 加强地下水富集区污水处理及防渗设施建设
针对地下水富集区所在位置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农业区优先完善污水灌区的控制灌溉定额和区域渗透系数调节措施;工业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政策,在运行中和新建建设项目时要结合项目各生产设备、管廊或管线、贮存与运输装置、污染物贮存与处理装置、事故应急装置等的布局,根据可能进入地下水环境的各N有毒有害原辅材料、中间物料和产品的泄露量及其他各类污染物的性质、产生量和排放量,提出高要求地面防渗方案,给出具体的防渗材料及防渗标准要求,建立防渗设施的检漏系统。
4.3.2 加强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协同控制
清镇市岩溶发育强烈,水文控制单元划分及产汇流条件复杂,建议摸清地表水系与地下暗河系统的相互转化关系,将具有明显水量转化关系的“明流”“暗河”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设置监测断面和监测点、划分水源保护区,实施地表-地下水统一管理。
4.3.3 构建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
基于地下水污染的隐蔽性和难以逆转性两个特点,需构建一个“防-治-保”相结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合理设置各项防治措施,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摸清家底,在全市域范围内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调查工作。工作内容应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地下水典型污染源调查(工矿企业、油库及加油站、垃圾填埋场、矿山渣场、工业园区、工业固体废弃物堆场、危险废物处理中心等)。对受到污染的地下水,需要找出原因,控制污染源,并开展污染治理工程。以污染源为核心,对源进行监督,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污染物直接排入地下水,污水排放企业排污口不能设在地下暗河、落水洞、漏斗等与地下水连通的地方。
5 结语
研究中科学、全面地分析了区域水污染防治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性的对策建议。清镇市应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加强组织保障,争创多部门协调治水的良好局面,保障清镇市水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改善。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R].北京:中国国务院,2015.
[2]清镇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清镇市水质监测报告[R].贵阳:清镇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15.
[3]贵阳市水务局.2015年贵阳市水资源公报[R].贵阳:贵阳市水务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