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医疗安全的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障医疗安全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障医疗安全的措施

保障医疗安全的措施范文1

关键词:网络安全;医院;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0引言

医疗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且管理复杂度相对较高的领域,信息化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手段,医院信息化是多种网络硬件与庞大的医疗业务管理应用模块所构成的技术综合体,任何一个细小的软硬件故障或细微的安全疏忽都可能造成全院临床业务和医疗服务的中断。为此,在医院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多花费一些时间来思考信息安全、多花费一些投入去保障信息安全则是一件十分必要且富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1医院网络安全及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识别

信息系统安全的概念实际上已包含了硬件和软件的安全。其中的硬件即常说的网络安全,其中的软件是指满足管理要求的软件应用模块、系统、平台以及实现安全指标的各类硬件设备中所固化的程序指令代码。在学术界,一般只用信息安全这一概念,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混淆这两个名称,口语化常用网络安全代指硬件安全,信息安全代指软件安全,均属于信息安全的学术范畴。

1.1信息安全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医院信息化是多种网络硬件与庞大的医疗业务管理应用模块所构成的高技术综合体,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涉及临床管理、药耗品与物资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绩效管理等众多应用管理。近年来,远程医疗、自助服务、医保结算等网上医疗或云医疗服务的不断延伸,网络的健壮性与安全性需求已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任何一个细小的软硬件故障或细微的安全疏忽都可能造成全院临床业务和医疗服务的中断,这就涉及财务风险和医疗服务纠纷风险。医疗信息涉及公民个人隐私,涉及公民隐私保护的法律风险,因此医疗信息必须采取多重安全措施、备份措施。这三大风险是一家医院正常经营和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务必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予以防范。

1.2信息安全是推动医疗行业向现代化医院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区域医疗资源的大整合、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实施以及全国医保跨区结算体系的建立,医院管理的信息化已不再是一家医院自己内部的事情了,所有的信息必须走出医院、走出地市、走向全国,实现全国范围内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这是一个大趋势,所以,在信息安全方面达不到相应安全等级保护(等保)的医院,则没有资格接入这一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医疗信息网络,不跨过这一门槛,医院的发展以及向现代化医院推进的理想就只能是一朵浮云。

2医院网络及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医疗信息数据、财务信息数据等内容众多,运用病毒查杀软件、建立防火墙等网络技术,加强软硬件双重管理,保证内部业务交流、数据信心安全以及对入侵监测的管理,强化用户的层级管理,对用户的认证与业务处理范围进行管控,强化内部管控的提升,从容应对外部黑客、病毒等问题对系统及网络的攻击,保障医院信息系统可靠运行,促进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1建立完善的防火墙及安全检测策略

防火墙技术和安全策略是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的可靠保障,通过多层安全策略的保护机制,为医院医疗数据及资源、财务相关数据提供有效保证,并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和谐医患关系,保证业务流程的顺利,实现医疗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健康运行。(1)防火墙能够将内网与外网进行有效分隔,建立可靠的网络互联关卡,提升网络用户的访问、认证及有效数据过滤,防范外来数据的攻击,是安全的重要边界,同时也是保护敏感的可靠数据服务应用。尤其针对外来入侵及病毒的监测,加强地址、及身份认证进行深化管理。重视将内外网络的监控及隔离,医院的数据库内含有大量病患资料、研究资料及财务数据等众多内容,众多的信息及数据资源访问及流通,需要具有深入拦截及管控能力的防火墙,对关键、敏感及热点访问连接进行多层设置,防止因出现网络安全出现攻击等问题对全局造成停止影响。对内外部连接区域的数据交换尤为重要,加强运行保障,提升安全区域的等级划分,实施网络访问等级划分,对不同业务的需求进行权限管理,对内部人员进一步进行管理,运用过滤技术的防火墙,为医院信息系统建立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2)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管控第二个关键门卡是入侵检测,对防火墙薄弱的内部攻击及未知攻击进行防范,加强网络的监测力度,建立共同的系统网络防范有效措施,对系统管理员员监控、识别等响应能力进行关注,提升安全管理的能力。运用入侵检测对系统内网络、用户活动情况进行关注,对不同网段的传感器、日志、流量及文件和软件的非正常改变进行控制,信息与程序执行情况及时进行对比,迅速分析,合理运用检测引擎对各项信息及数据进行检测,对出现网络入侵情况及系统非正常变化进行匹配模式分析,关注重点及热点区域文件数据信息是否完整,对统计对象的属性阙值进行统计分析,加强入侵监测设备的参数定义,及时进行内部权限多层管理模式,可采用二到七层分级管理方式,保障信息的有效性及可控性,为不同权限人员提供不同的系统服务。

2.2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综合管控

医院对信息通建设具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加大信息安全等保投入,提升网络安全的管理及建设标准,强化用户的日志及权限管理,医院信息系统运行是24小时无停息,重视对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多重管控,提升整体管控意识,合理进行多终端系统管理,实现操作运行的规范及标准性,运用杀毒软件、防火墙及入侵检测等多个防范措施进行防范,还可以利用黑盾等软件接入认证,提升主机通信加密管理,防范地址欺骗,实现信息网络的管理安全,保证医院系统平稳运行。注重软硬件共同的安全管理,强化软件管控及技术提升,注重硬件使用的审批手续及可靠管理,满足系统安全管理整体管控需求。

2.3加强无线网络安全管理管控

随着近年来无线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医院信息系统中无线应用迅速普及,提供日常检查、咨询及反馈等多种信息交流,重视对网络秘钥的管控,对非法访问或黑客入侵从源头上进行把握,防止因SSID广播的应用造成不必要的信息泄露与安全管控问题,强化病患隐私与医疗数据的管理,提升用户信息处理能力,分层级进行身份验证,对局域网内人员行为进行可靠的约束,加强巡视及比对,对出现非法越权及数据波动加大用户进行管控,实现无线网络的安全管控。

2.4提升信息系统网络硬件的安全等级

网络安全及医院信息系统需要大量的硬件,且医院科室众多并与都医患信息、财务信息相联系,加强多终端硬件的管理,对外来U盘、移动硬盘等硬件应用需要加强,防止从内部侵害网络安全,健全规章管理制度及审批手续,完善硬件设备、文件利用及机房环境、线路连接等管控,并加强相关管理制度的。尤其是医疗文件、财务文件的读取与拷贝,必须经过层层审批,在拷贝过程中要进行监督及检查,对外来硬件进行查杀、筛选后进行应用,从源头进行安全管理,实行可靠运行,为信息系统软件与硬件管理形成可靠保障。

3结语

医院信息系统及网络安全管理是医院业务运行的重要保障,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为医院营造稳定、健康的网络环境,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降低重复、枯燥的工作,提升医院服务效率,满足患者不同需求。加强医院内外网的管控,强化防火墙、杀毒软件、入侵检测等环节的能力及水平,防范黑客、病毒等多方面的攻击,强化无线网络的服务与管理,提升安全性,妥善保障医院内部信息,为更多患者提供个,促进我国网络系统安全运行与维护能力提升,推动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管理的整体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珍,贺滢,马婧等.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存在的风险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07.

[2]郑西川,张汉雄,胡燕峰等.医院信息系统安全架构及实施策略[J].中国医疗设备,2006.

保障医疗安全的措施范文2

倡导自然分娩、有效控制剖宫产率是妇幼卫生的重要工作。根据 年产科质量检查反馈会议有关精神,为加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产科质量,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切实控制剖宫产率,现将年4-6份剖宫产率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助产技术服务机构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将降低剖宫产率纳入产科重点目标,加大力度,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确保全年指标控制在50%以内。要突出奖惩措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医生尤其是助产士开展阴道助产的积极性。

2、加强培训,提高质量。

医疗机构要不断加强对产科人员的规范培训,努力提高产科助产术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积极开展导乐分娩、无痛分娩、家属陪护分娩等助产服务,最大限度减轻产妇分娩中的痛苦。加强产时监护,提升产科服务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的措施范文3

1 医疗风险的原因

以往对医疗风险的管理是局部的分散的,甚至是被动的;有时,把质量改进和提高与风险管理等同对待;多数风险管理仅重视后部分环节,如对风险引发事件后的处理比较积极认真,但对风险的识别和分析等缺乏充分重视,即对风险的预防重视不够;风险管理缺乏与其相对应的组织体系和制度设计;对风险管理的深化和扩展也缺乏明确的方向。因此,引进风险管理,需要强化对医疗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医疗风险管理人才,进一步建立风险的分析、评估和处理体制和机制,形成风险管理的完整体系。

2 防范医疗风险的措施

2.1 从健全体制入手,防范医疗风险。

2.1.1 确立评价体系,纠正系统风险。提高管理评价体系,是促进医疗安全的措施。管理评价中采取“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该评估体系分为三大部分:综合评估、专项评估和社会评估。综合评估包括基础质量、流程质量和终末质量等三个级别指标,基本包括医疗、护理、感染、实验室、处方、输血、单病种质量病例分型等要素。专项评估的重点在新技术、技术保证能力、人才队伍建设、学科管理、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等方面。社会评估主要包括百姓对医院服务的认知程度和满意度。在评估中,还根据上级的要求和我院的工作重点,不断完善评估体系。防范医疗活动中系统风险。

2.1.2 实行医疗质量和安全季度例会制度。定期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检讨,改善医疗风险管理。每个季度召开医疗质量和安全例会,参加人员是质量管理委员会人员。通报近期医院的医疗风险,包括医疗投诉、医疗争议、医疗事故鉴定情况等,研究问题的原因、存在的缺陷及需要防范的对策。通过这种做法,可由点及面地防止医疗风险扩散,降低医疗风险的影响,同时也使医疗风险警钟长鸣。

2.1.3 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提高医疗风险管理水平。药事管理、医院感染、病案管理、输血、检验、影像等专业,在医疗风险防范、风险评估、风险监督、技术规范制定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对本专业领域的风险进行分析,确定风险系数,提出风险要点,做好规避措施,是一项重要任务。

2.1.4 执行各种专项检查,保证制度落实到实处。院质量管理委员要针对《处方管理办法》、《抗菌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内镜清洁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工作方案和检查标准,确保检查结果。

2.2 完善制度建设,克服制度缺陷风险。

2.2.1 实施疾病诊疗制度管理以降低医疗过程风险;规范医疗机诊疗行为,防范诊断和治疗患者中的风险,结合实际,编撰了《疾病诊疗指南》规范指引疾病诊疗,进行医疗行为监督,出台了《患者转诊制度》,使转诊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2.2 建立和完善不良事件及医疗差错报告制度:不良事件及医疗差错是重要的医疗风险来源。建立完善不良事件及医疗差错报告制度,可以及时制定处理方案,有效避免类似的事故重演,防止事态的扩大和蔓延。要界定报告内容,明确报告主体,建立通畅的报告渠道,建立积极快速的不良事件及医疗差错的分析和评估机制,授权处理主体,形成有力的反馈及化减医疗风险的能力。

2.2.3 建立医疗责任和医师执业保险制度:建立医疗责任保险与医务人员执业保险相结合的医疗风险管理、转移及保障的长效机制,完善医疗风险管理与控制体制,构建医疗执业责任风险保障体系,促进医患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2.3 改善运行机制,避免机制性风险。

2.3.1 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快速有效的工作机制。急救是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的高发区。改进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紧急医疗救援和指挥协调能力,是医疗急救能力的综合体现。狠抓院前急救流程的质量管理,提高车载单元、急救基本技术、日常管理等基本能力,并在院前急救处置、急救病例等方面拓展了急救范围。同时,在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快速的无缝衔接方面,也做了有力改良。

2.3.2 消除血液管理风险,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通过制定合理的用血制度,培训提高临床医生的科学用血知识。

2.3.3 完善医院设施建设,消除安全隐患,主动落实安全隐患的义务。全方位对患者进行安全提示,做好警示工作。一是医院的自身安全保障义务要做好,二是对患者人身或财产损害防范的警示工作,力争把发生在患者身上的侵害降到最低。

2.3.4 自查自检,寻找风险。鼓励一线医务人员注意发现医院设施、流程安排、制度实施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挖掘医务人员中的良好建议。善于研究投诉的积极作用,从投诉中查找工作的不足,把投诉变成改进工作的思路、措施、制度。

3 医疗风险管理体会

医疗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医疗服务本身,也与影响医疗服务的相关因素有关,这就决定了医疗风险管理的难度,使医疗风险管理成为永恒的挑战。管理人才和管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医院管理人才的变化和管理能力的改善,将极大地提高医疗风险的管路水平。医疗技术人员在医疗风险管理中承担直接的责任,执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流程、熟练的技术,是降低医疗风险的有效措施。

参 考 文 献

[1] 杨克虎,马彬.日本医疗风险监管体系评价.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1):67-70.

[2] 余震,张亮.全面质量管理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467-470.

保障医疗安全的措施范文4

(吉林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吉林 吉林 132013)

摘 要:计量是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无论是生命健康还是生产生活,都需要计量来保障安全。

关键词 :计量;测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N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1.043

0 引言

计量是研究测量的科学,是实现计量单位制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它是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九条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目录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比如医疗卫生用的血压计、心电图机等,以及具有安全生产监控和险情警报功能的计量器具,如煤矿、石油石化、冶金、化工等行业使用的计量器具,其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安全生产,譬如燃气站使用的可燃气体报警器失灵,锅炉上的压力表失准,都可能酿成安全事故。因此,无论是生命健康还是生产生活,都需要计量来保障安全。

1 计量与生命健康安全

(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最在意的往往已经不是物质条件的优越程度,而是自身的健康状况,不仅生病了要做各项检查,即使身体没什么问题也会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以确保自己身体不会存在一些隐性疾病。当我们看到检查结果不是正常值时,肯定会认为自己生病了,基本上不会有人去怀疑检查结果的正确性,更不会怀疑检查设备的准确性。但是在医疗过程中,因为医疗设备失准而引起医疗事故的事情却并不罕见。医疗设备准确性的偏差大多是隐性的,其准确性直接影响检查结果,这将关系到医疗质量,甚至关系病人的生死。在这些设备没有进行专门检测的情况下,人们很难察觉到问题的所在。因此,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心电图机、X光机、心电监护仪、B超、血压计等仪器设备,是我们在看病体检时经常用到的计量器具,医生用它们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检测,然后通过检测所得数据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断,并且根据诊断结果对症下药治疗。可想而知,如果诊断设备发生偏差,极有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造成医疗事故,最终将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3)心电图机、X光机、心电监护仪、B超、血压计等计量器具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规定均实行周期检定。因此,人们在医院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查时要注意这些计量器具有没有贴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强制检定合格的标志,并在有效期之内。只有当这些计量器具满足了上述条件时才能放心使用。

2 计量与生产生活安全

(1)气体报警器就是气体泄露检测报警仪器。当工业环境中可燃或有毒气体泄露时,当气体报警器检测到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或中毒报警器设置的临界点时,可燃气体报警器就会发出报警信号,以提醒工作采取安全措施,气体报警器相当于自动灭火器那类,可驱动排风、切断、喷淋系统,防止发生爆炸、火灾、中毒事故,从而保障安全生产。气体报警器可以测出各种气体浓度。经常用在化工厂,石油,燃气站,钢铁厂等有气体泄漏的地方。

(2)气体报警器不仅应用于个人住宅,而且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宾馆饭店、医院、工厂等场所,它由报警器与探测器构成,当气体泄露以致气体浓度超过探测器报警设定值时将会迅速发出警报,是预防火灾,气体中毒等事故发生的一种重要安全装置。若报警器报警设定值、探测器的精度、报警误差等计量指标一旦出现误差,就不能准确报警,这样极有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3)压力仪表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计量器具,是显示承压设备系统压力大小的仪表,用来严密监视承压设备受压元件的承压情况,把压力控制在允许的压力范围内,是实现设备安全运行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要求。随着现代仪表行业的不断发展,压力仪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中的各个领域。如果压力表选用、安装、使用不当,或在使用中发生了故障,就可能使生产设备发生事故。

(4)压力表通过表内的敏感元件的弹性形变,再由表内机芯的转换机构将压力形变传导至指针,引起指针转动来显示压力,其中敏感元件包括波登管、膜盒、波纹管等。在工业生产中,由于机械式压力表的弹性敏感元件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以及生产方便等特性,使得机械式压力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压力表能直观地显示出各个工序环节的压力变化,以压力表为主体,以自动连锁装置、传感装置、保护装置为依托,以纤小细微的感知为视觉,对安全建构的堡垒是其他设备无可替代的。然而,虽然现行规程规范中对压力表的配置、安装、使用、维护、检验等均有明确规定、要求,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定期进行检查,表针不归零位或波动严重等现象仍时有发生。压力表的检定周期一般为半年。对压力表实行强制检定是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法律措施。但是一些使用单位由于对压力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超检定周期使用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对于一些新购的压力表,必须经检定合格后才可安装使用。

(5)压力表定期检测是保证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在生产系统中,压力表本身其实很渺小,并且其本身不存在任何危险。但是它却是监视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动向,防范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可或缺的设备。轻视和疏于细节就是对安全的亵渎。“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压力表不单单是显示几个压力数字,它是生产系统的“眼睛”,监视着生产系统中的每一处“漏穴”,守护着生产乃至人身安全。

3 结语

人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命权,和谐社会最起码的标准是安全感,小小计量器具事关生命健康与生产生活,牵连着万家欢乐、人人平安,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安全需要计量,计量保障安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计量工作,进一步增强计量意识,强化计量是生产要素,是生产力的地位,突出计量对安全工作的基础、保证和监督作用,加快建立全面计量保证体系,为安全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施昌彦.测量、计量及计量学[J]. 中国计量. 2000(8)

保障医疗安全的措施范文5

【关键词】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流程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155-01

医学检验人员长期接触的生物危险性血液、体液等各种标本,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因此,检验科人员应切实强化生物安全意识,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和制度,坚持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两手抓,避免医学实验室感染,在诊断治疗病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不受传染。

1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

1.1加强生物安全基础知识及危险教育:有资料显示,在现有的医护人员中,对有关防护知识来源于教师的仅占10.8%[1],而我们有的学科带头人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但却不了解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这正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学科建设理念上重要的差距之一[2]。由于我们医学教育的缺陷、教育理念的落后及知识来源的匮乏,部分检验人员对生物安全常识和危险性了解不多,重视不够。特别是临床实习、进修人员对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的不熟悉以及清洁工人医学知识最少,其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严重缺乏,但是他们又是临床接触医疗感染物机会最多,所以是最易受伤害的人,应将培训重点放在他们身上。要加强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强调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的意义,让实验室人员和了解生物安全知识,熟知各种可能的危害。

1.2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实验室要制定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让医务人员掌握正确处理实验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的方法,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和要点;熟悉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如生物安全柜、隔离衣、防护服的使用等。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并合格后才能上岗,形成普遍预防的观念。

1.3加强技能培养。在形成防护意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人员安全防护基本技能的培养,让广大的临床实验室检验技术人员,成为既懂“临床检验”,又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合格专业人才。清洁工人和临床实习、进修人员是最关键的人群,要采取现场培训,对口培训。如在收集运送过程中,要防止锐器的刺伤和污染,教育他们锐器一定要放到利器盒内,收集人员收集垃圾时一定要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这样培训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措施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措施,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免遭生物危害提供保障。因此,要建立实验室各项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建立好实验室相关安全档案。

2.1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清洁与消毒是保障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正常到位的清洁与消毒才能保证在安全环境下安全工作。在实验室设计中、在购置仪器设备时,要首先考虑生物安全的问题,与后勤部门协作,共同设计保障安全的实验室,提供合理的设施,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警示标志、带盖的医疗垃圾筒、感应式水龙头等一些细微的改变,来改善实验室的整体面貌。

2.2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要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必须制定严格的制度,如人员培训制度、登记制度、实验室准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消毒灭菌与废弃物处置制度等。还要有详细的进行安全防护流程操作手册以及应急处理一系列机制,为了不让制度、流程架空,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督查,对结果进行合理强硬的奖罚,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真正做到管理到位是硬前提,工作落实是硬道理。

2.3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对一项检验项目的操作应有明确的操作流程规定。流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实践中检验和进一步完善。针对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及时实施协调管理,与相关部门共协商,杜绝遗漏。

血液、体液标本是实验室的主要标本,也是实验室潜在危害的主要物质,血液体液检验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我国是乙肝感染和发病的大国,近年来,爱滋病的发现与流行对每天与血液、体液打交道的检验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在采集血液、体液标本时,应遵循生物安全的要求,尽量减少检验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这些标本的可能。应使用与仪器匹配的真空采血管及一次性试管。减少检验人员在体液收集、采血、运输、处理、上机及废物弃置等检验过程中与血液、体液产生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可能。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如定期注射不同的疫苗,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体质。全面克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侥幸心理,要加强普遍性预防的理念[3],使用安全可靠的检验用品。

3强化法制观念,做到依法防护

生物安全管理不仅与医院感染息息相关,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环境、社会发展。目前,我国生物安全管理已初步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实验室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通知、条例。注重法律法规学习,是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的基础。加强与重视生物安全管理的理念,增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确保自己安全,确保实验室安全,确保环境安全,是我们医学检验界广大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小容.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9-32

保障医疗安全的措施范文6

患者身份确认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查对、核实,以确保正确的诊疗护理用于正确的患者的过程,正确的患者身份识别是医疗安全的保障。2003年,美国JCAHO(全美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提出的患者安全目标中的第一项就是“患者识别的准确性”。CHA《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十大目标中第一目标为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为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规避医疗风险,提高医务人员在各项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我院从2007年1月起在ICU中推行使用身份腕带,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ICU共收治各类危重、手术等患者3 131例,其中70~79岁716例,占22.86%;80~89岁333例,占10.64%;90岁及以上46例,占1.47%;其中年龄最大99岁,最小为4岁,全部佩戴身份腕带。在临床应用腕带的2年半中,无一例由于识别患者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

2 使用方法

全部使用黄色腕带,佩带在右手腕,佩带时注意避开伤口或有各类皮疹等病症及皮肤破损处,松紧以一横指为宜。入室时由当班护士核对确认患者后,认真填写患者的床号、姓名、病区、住院号、血型、过敏史,做到字迹工整、清晰,使用不易擦拭的圆珠笔或记号笔书写。身份腕带选择医用PVC作为材料,表面光滑,质地柔软,防水,防污垢滞留,书写方便清晰,其一次成形不重复使用,腕带两端有不可逆的一次性可调式纽扣。

3 使用体会

3.1 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 ICU收治的大多为危重、昏迷、无自主能力、重大手术后等的患者,在进行各项操作时,使用传统的核对制度,有时无法确认患者身份,而延误患者的诊疗与护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腕带的使用,可以有效保证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保证患者能及时得到各项诊疗护理,提高了患者获得诊疗护理的及时性与安全性。

3.2 规范了护理查对制度 护理工作具有瞬间性、昼夜连续性、机械性、重复性等特殊性,决定了护理查对制度的必要性及有效执行查对制度防范差错的重要性[1]。如在进行输液等各项操作时,先核对床尾卡上的床号、姓名,再核对腕带上床号、姓名,如患者神志清楚,还可以询问患者,让患者回答自己的名字,确认无误方可进行操作。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后对腕带进行核对,可以有效保证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确保查对环节能正确执行,规范了护理查对制度,保证了护理行为的准确和安全。

3.3 体现了规范化管理 患者身份腕带标识为规范化护理管理提供了方便可靠的辅助工具,可以有效地防止因错误识别患者引发的医疗护理事故或纠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3.4 体现了人性化护理 患者身份腕带的使用可以防止患者因不经意的随口误答或由于使用机械通气等某些原因不能回答时导致的差错。此外,一些患者存在语言障碍,听力障碍,使用方言等也易引起误解,这些极有可能会导致护患双方因为理解能力或其他误会而出现差错,有时还可能会碰到两个患者同名等。身份腕带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上述原因而造成差错,防止这类错误的发生。

4 重要性

患者身份的准确辨认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而医疗安全管理中,护理管理的安全是重中之重[1]。建立一个更为完善、安全的查对系统是护士工作的重中之重,准确识别是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有力措施[2]。身份腕带可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加强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患者身份腕带的使用不仅增强了患者的安全感,也可有效避免差错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是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有力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