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务业的基本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务业的基本概念范文1
目前,对城市物流发展问题的认识并不清晰和完整,亦未形成统一的城市物流概念。鉴于城市物流发展问题越来越重要,在城市物流发展定位上不断出现新的提法,在推进城市物流发展中关于产业发展方向、内容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困扰城市物流决策者,因此,需要全面认识物流业在城市的发展,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物流概念。
1.城市物流发展问题的认识
在国家、地方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发展格局正发生变化,物流企业在运作上逐渐呈现出网络化、集约化、规模化和信息化发展特征。由于城市是物流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城市在承载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从过去摸索阶段物流业相对盲目的发展,转向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性、目标性和针对性更强,城市在有意识地适应物流企业运作特征,以成为物流企业的运作节点方式承载物流业的发展;二是从单纯注重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向明确战略目标下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企业培育、产业物流提升、物流信息化、物流政策制定等系统化发展转变,更加注重将城市物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形成围绕节点的物流产业组织系统;三是从强调物流业的独立发展,并做大做强物流业,向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布局与融合发展转变,同时积极营造物流环境和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新的物流业增长点。
城市物流业的发展特征,要求城市按照物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城市在区域中的经济发展地位与作用出发,培育为区域服务的物流业,建设区域物流服务系统;同时,按照物流业对城市经济和产业布局发展环境改善的要求,充分发挥物流业的基本服务功能,推进城市物流系统建设。
2.城市物流基本概念与内涵
基于以上认识,城市物流的基本概念是:以城市为物流业发展与服务载体,在确立城市承载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物流服务功能,以及适应城市内生产、生活物流服务需求的战略基础上,以整合、聚集城市物流资源为手段,通过建设对外、对内两大物流服务系统而形成的物流体系。为此,城市物流概念具有以下基本内涵:
(1)区域物流服务功能。对于不同城市,其物流服务的区域范围存在很大差异,区域物流服务功能与范围直接相关,范围决定物流产业规模和内容。由于交通运输环境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城市为中心的运输服务能力和效率发生了较大改变,不仅运输服务的选择性增强,而且,物流企业的区域分拨、配送服务半径,在运输服务的支持下,往往达到200公里左有,从而决定了城市在建设区域物流服务系统时,存在较强的竞争。城市的区域物流功能具有竞争性,在发展城市物流时,区域辐射范围成为重要的战略性决策问题。这种范围通常义不是城市一厢情愿决定的,需要考虑城市的制造业、商贸服务业产业能力、资源聚集能力等,是与特定的产业物流服务紧密相关的,城市需要审视自己的区域辐射资源。城市在战略上确定辐射的范围,其发展的目标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物流增加值,以及延伸产业链和提高产业竞争力。
(2)城市内物流服务功能。这是城市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功能,是保障城市生产、生活质量与效率的基本环境条件,也是形成城市区域物流功能的基本保障。城市内物流服务的基本功能是覆盖城市区域的配送服务,是各种产品、各种特性的配送系统的集合体。由于城市的生产、生活往往与区域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城市的生产布局、生产规模、商贸服务等往往以区域辐射作为其发展目标,从而决定了城市内的物流服务必须与区域物流服务功能建立有机的联系,以便保持整个经济活动的物流服务效率和效能。因此,城市的区域、内部物流系统的建设并非分别进行的,需要进行整体的系统规划。
(3)城市物流资源整合、聚集。按照城市的区域、市内物流系统建设要求,为实现两大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降低城市物流综合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承载物流企业的网络化运作等,需要对城市既有及新增的物流基础设施等资源进行整合,以便使物流资源在空间布局上与城市发展相匹配,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环境条件。同时,城市为获得增量物流发展效应,必须在网络化企业的聚集,物流服务需求资源的聚集,尤其是区域物流服务的要素聚集等方面取得发展,实质上是引导资源聚集,并通过区域物流组织与服务创新,加快物流产业的聚集发展进程。
二、城市物流发展政策分析
近些年来,大批城市以物流规划和促进发展政策为主要形式的物流业发展政策陆续出台,国家也从支持物流节点城市布局发展的战略层面,支持城市物流发展和依托城市物流园区建设加快聚集物流资源,营造了较好的城市物流发展政策氛围。通过对这些政策内容的分析,我国城市物流业的发展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物流发展战略与产业内容
(1)发展战略。许多城市确立了较高层次的物流业发展战略,将物流业作为城市提升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以及“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环境和条件。但是,部分城市对城市物流业的发展仍以物流业本身作为发展目标,由于我国现代物流业总体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物流需求相对较弱,就物流论物流很难取得发展的实效。因此,将物流业置于较高的战略地位,并非无限夸大物流业的作用,而是现实条件下将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服务业作为一个整体,利用物流管理与服务的基本特性,带动和提升相关产业在更高的水平上发展。
(2)发展内容。城市物流业发展的基本发展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城市内外物流服务系统的建设,涉及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整合与建设,以及物流企业的培育与发展。这方面是目前几乎所有城市物流业发展的政策重点所在,政府在投资、土地、税收、企业引进与培育等方面制定了较为具体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物流服务系统建设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针对性不够,即与城市物流战略匹配的物流系统的物流服务具体内容不够清晰,导致政策的作用效果被打折扣。
首先是以城市物流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参与区域物流服务竞争为手段,完善城市对周边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的物流服务系统建设,涉及系统功能、系统结构、建设重点等内容。其次是以城市生产、生活为服务对象的城市配送系统规划与建设,核心是城市配送创新模式的培育,实现多模式配送的发育与发展,适合城市需要的配送模式的成熟,以及创新模式的扩张发展,形成创新力强、分工合理、资源整合、运作高效的配送发展环境,实现企业成长模式的转变,形成靠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企业发展格局。
二是城市制造业、商贸服务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包括制造业、商贸服务业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技术应用、物流管理流程再造,以及依托物流能力提升企业的市场运作效率和竞争力问题,也包括在此基础上的物流服务外包问题,是推进制造业、商贸服务业企业与物流企业发展中的对接问题。政府可以从两个方面的政策扶持着手:对于存量企业,可以通过示范项目的选择确定,扶持有基础的企业进行企业物流管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对接,培育物流服务需求,加快提升物流企业的发展水平;对于增量的企业,可以将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产业布局、企业引进与发展等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进行发展政策设计,提高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联动基础上的产业发展的起点与水平。
2.物流发展模式与服务创新
在明确物流业发展战略与产业内容的基础上,城市物流发展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模式选择与服务业态创新。
(1)发展模式。从城市物流发展的概念和内涵考虑,城市物流业总体上既服务于区域,又服务于城市内部。由于不同城市在服务区域、服务内部的需求差异,同时,城市服务于区域、培育增量物流业存在竞争,因此,城市在外部、内部物流业发展战略选择存在差异,需要确立与城市地位匹配的发展模式。
按照城市在服务于区域上的物流资源投入与资源获取战略取向的不同,城市物流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区域导向型模式。即以服务区域作为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城市。一般城市经济规模较大,或者规模虽小但优势产业具有区域辐射能力,以及城市的总体产业影响范围广。此外,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等城市也可以确立区域为主的物流发展模式。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以建设服务区域的综合物流服务系统为主要任务。
二是城市内部导向型模式。按照提升城市自身的生产、生活物流效率,建设以城市配送服务为主要功能的物流服务系统,不寻求物流增量发展,而是营造良好的城市经济运行环境和投资环境。从日前城市物流业发展政策分析,城市在物流模式的选择上较为盲目,缺乏与城市特点紧密结合的针对性,应积极进行这方面的政策研究和调整。
(2)服务创新。对于服务业态创新,针对区域与城市自身服务需要,具有不同的要求。一是集约化的物流组织服务。为区域服务的物流业态,应强调以城市为节点依托,积极培育网络化、规模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集约化物流组织,实现区域物流服务创新发展,以便使物流资源向城市集聚,使城市成为区域分拨物流企业的聚集地,培育城市的增量物流。二是一体化的物流配送服务。为城市自身服务的物流业,需要从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支撑城市生产、生活物流效率提升的角度,将城市运输、仓储、配送及相关的信息环境等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控制、协调管理,达到资源共享和获取更高的企业和社会效益。共同配送和市域范围内配送中心、配送站点、区域送货点、配送车辆标准化、通行便利的配送系统建设,是实现这种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对于服务创新的政策,目前主要局限于一般的鼓励层面,尚缺乏具体的系统设计基础上的政策引导,需要在目前主要针对企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向适应城市物流功能建设的系统建设转变。
三、北京城市物流发展评价
服务业的基本概念范文2
摘要:餐饮业作为我国服务行业的支柱产业,在经济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在当前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改进餐饮业的运营方式与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尝试探究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餐饮业的应用的概况与对应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餐饮业;应用研究
Abstract:The catering industry as a pillar industry of China's service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economic field. Under such situation , reforming the existing system of catering is very worthwhile.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mobile e-commerce in China's catering industry application effect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Keywords:mobile e-commerce;catering ecomony;research of application
引言
餐饮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产业。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调查研究显示:在中国的日常的生活支出中,餐饮业的支出占有的比重正在呈现上升态势。在饮食这种刚性需求的刺激与推动下,我国的餐饮业的进入了非常好的发展期。需要指出的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很多的餐饮服务业的管理模式与手段还停留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这无法与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所倡导的节奏与便捷的新餐饮服务标准相匹配。因此,如何利用新的信息技术与载体对餐饮服务业的服务质量与管理系统进行更好地提升与对接是当前信息应用领域与餐饮服务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尝试借助目前比较流行的移动电子商务系统,应用在餐饮服务业,希望能有助于餐饮服务业管理与服务的自动化水平。
一、我国餐饮服务业的服务现状研究
我国虽然是一个比较注重饮食的文明大国,但是在具体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餐饮质量追踪体系亟需完善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我们的餐饮业大多数还停留在“来料加工”阶段,这种只负责结果,不考虑原料进货渠道的方式,过去的几年里,已经通过“苏丹红”“瘦肉精”等事件的曝光而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由于缺乏对原材料采购的追踪与监管,所以在未来的餐饮服务行业中,一旦出现餐饮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很难进行责任的认定与追究。
2.部分餐饮公司的信息建设观念需要提升
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在,科学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几乎涉及各个领域。可是在我国一些餐饮企业中,对于餐饮服务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了解与认识,因此表现的参与热情并不是很高。尤其是,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祖传的“老字号”的餐饮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与餐饮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缺乏了解,这种态度影响了企业走向更大的发展平台。
二、移动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1.移动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介绍
电子商务的概念概念,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并不陌生,它已经随着网购普及而不断地为大众所熟知。根据我国信息产业部门最新的官方统计的数字显示,目前我国的网民参与网上购物,网上交易的人群已经突破近千万大关。移动电子商务作为它的一个分支,在最近我国移动网络的不断完善下,也开始异军突起,成为另一支电子商务参与的生力军。
简略来讲,移动电子商务是指通过移动通讯技术在任何网络覆盖的地区,实现各种商业信息的交换与分享。与一般常提到的电子商务比较来说,因为我国的手机用户的基数较大,在加上我国的网络建设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长与进步,带动着移动电子商务的成长并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成长机会。在这种机遇的推动下,我国目前根据移动网络开发的应用软件已经有万种,任何移动手机的使用者,可以在网络覆盖的地区,进行相应的移动电子商务业务。
2.移动电子商务的特征介绍
同传统的经由互联网、电脑等信息载体实现的电子商务对比,这种电子商务具备诸多有利的地方。首要凸现在时空的跨越性。由于移动电子商务的信息终端是每一个用户的智能手机,因此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随时进行自己的商业活动。例如,可以在晚上休息的时候,进行转账与下单,也可以在等公交车的时候实现数据的下载与上传,可以说这中移动电子商务系统可以时刻地陪伴在用户的身边。另外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种移动通讯终端,很多手机都带有定位的系统,因此在移动电子商务的操作过程中具有着更多的定位优势。
三、移动电子商务在餐饮业的研究分析
由于移动电子商务存在着很大的技术优势,因此,这一技术开始在各个行业进行推广与应用,在这其中餐饮服务业就是这一技术应用的重要范畴之一。
1.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的餐饮业的应用效果分析
在包括百盛在内的餐饮业巨头在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与力度都是比较大的,在百盛旗下的几家快餐公司,借助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让顾客通过手机这一通讯终端来实现点餐与支付的双重功能。顾客只需要通过智能手机来登录餐饮官网,进行相应的点餐,餐饮公司会根据顾客的需求来进行餐饮的第一时间的派送。这种相对高效的移动电子商务技术,为这家餐饮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与回报。与此同时,在餐饮企业内部,也可以同步实现自动下单与管理。当顾客在前台点餐时,后厨的显示屏上会进行对应的提示,餐饮的出单与最后的结账都可以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经过这种高效的自动化的管理技术,以百盛为代表的餐饮业正在占领着更多的市场份额。
2.移动电子商务在餐饮服务业应用中的问题研究
虽然,在一些国外来华投资设立的餐饮服务业中,移动电子商务已经进行了一些比较有成效的推广,但是在具体的实施阶段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随着网络的普及,我国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餐饮企业,也陆续开通了网上预定与点餐的服务平台,与欧美发达的餐饮管理的自动化水平相比,无论是从操作平台的稳定性还是具体应用的便捷性还是村在着一定的差距。另外,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统一,很多落后地区的餐饮服务方式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人工点餐、人工结账的方式,这些都影响着我国整体的餐饮服务行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3.移动电子商务在餐饮服务业中问题的对应解决策略
首先,在移动点电子商务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就是移动网络的传报速率与操作系统的稳定性。我国在部分沿海发达地区将移动的网络更新到了4G的级别,这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发展条件。但是由于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在餐饮服务业中由于网络覆盖的局限性以及网络数据传输速率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因此,国家应该从信息发展的未来远景着眼,
加大对移动网络系统完善的力度。
其次,进一步做好移动电子商务在餐饮业中的推介与服务。我国的餐饮服务业拥有者让西方人叹为观止的烹饪技术,但是在具体的信息化建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与提高。一方面,要从技术更新对餐饮企业发展的未来的重要性入手,帮助餐饮企业顺利进入信息化发展的移动电子商务的轨道。另一方面,要相关法规与制度上,保障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安全与系统稳定。因为作为一种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与缺陷,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应该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进一步提升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安全与可靠性。
最后,进一步加大科研开发力度,为餐饮业的移动电子商务的推广与进步提供更加周到的技术支持。
移动电子商务在餐饮业的应用与推广,与其它的应用之间还存在着自己的特点。因此,相关技术研发部门应该从餐饮业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符合这一行业发展特色与过滤的软件。例如,可以设计更多的互动板块,让顾客与餐饮企业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从而更好地提升餐饮业的服务水平。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移动电子商务这一先进的技术模式来更好地为餐饮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另外,要尽快确立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将餐饮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在移动电子商务的技术载体下,实现更有效的解决。
结语
移动电子商务,拉近了顾客与商家之间的距离。借助这一技术载体与平台,餐饮服务业的服务将会更加方便快捷。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移动电子商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信息技术与餐饮服务等行业的通力配合。所以,构建比较完善的移动电子商务系统是提高餐饮服务业移动电子商务水平的重中之重。但是这种代表着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必将促进我国餐饮业实现更大的发展。
注释
①汪礼俊,廖瑾. 移动电子商务:现代生活的新诠释[J]. 上海信息化. 2010(05)
②储节旺,郭春侠. 移动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研究[J]. 冶金信息导刊. 2002(01)
③一扬. 互联网需移动电子商务[J]. 每周电脑报. 2005(25)
参考文献:
[1]胥洪娥,窦博. 苏州市网络订餐与配送服务模式分析――基于消费者视角[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06)
[2]鄂春桃,张立. 浅析基于互联网交易的餐饮行业营销之路[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07)
[3]范洪宇. 电子商务在哈尔滨地区餐饮业中的应用研究[J]. 商业经济. 2012(02)
服务业的基本概念范文3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服务营销的基本概念,医疗服务营销也是服务营销的一种,它有其自身的一些主要特征,本文列出了一些实施服务营销的理念和措施并分析了现在医疗服务营销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医院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一、服务营销的基本概念
在服务营销文献的研究中,Fisk等(1993)对1992年以前的服务营销文献进行了回顾,发现1986年以来,服务营销的实证和理论研究的严密性不断提高,服务营销研究的主题主要包括:
(1)服务质量:关注企业中全面质量管理及顾客满意度,并为评估服务质量设计模型和测量工具。
(2)服务接触/服务经验:研究的重点是顾客与服务企业雇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3)服务设计:研究成果以服务蓝图和服务路径图为主。
(4)顾客保留和关系营销:关注企业如何吸引并保留顾客。
(5)内部营销:将雇员视作顾客的观点。
服务营销理念的基本属性如下:
(1)服务营销是一种关系营销。营销的核心概念即交换,就是企业内部关系及外部各子系统、环境的关系。培养其亲和感、归属感,满足其高层需求以期建立长期稳定的良好关系。
(2)服务营销是一种参与营销。企业要参与顾客消费,顾客参与企业的若干经营环节或自我选择、自我服务。
(3)服务营销也是文化营销。服务精神强调了人性化、文化性特点,必然要求有一种强大的服务理念为内核的企业文化作统领和底蕴,以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品牌形象。
二、医疗服务在医院的实际应用
医疗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就是满足社会民众不同层次需求的健康和医疗服务。随着我国医疗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及医疗机构产权结构的深刻变革,新一轮的医疗行业竞争将愈演愈烈。今天,人民群众对健康和医疗的需求,无论从观念上、物质和精神层面上都有了新的内涵。
1.医疗服务的主要特征
(1)医疗服务的无形性。无形性即:病人在购买治疗服务之前,无法肯定他们能得到什么样的服务。这一特点决定:其一,无法在客人消费之前直观地展示服务产品,以及使用价值,这就加大了商家与其潜在顾客进行有效沟通的难度;其二,顾客在购买产品之前既无法看到,也不能试用,无法预期其消费效果,不能预计其成本与效益,从而加大了顾客的购买风险。
(2)医疗服务的直接性。医疗服务的直接性即服务的生产与消费是同步进行的,医务人员提供服务的时候也是顾客在消费服务的时刻。因此,医疗服务活动、医务人员、患者三者的协调配合是提高医疗产品质量的重要条件。而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即时产生和即时消费受客观条件、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即时生产和即时消费的产品质量具有不稳定性,从而加大了患者的消费风险。服务人员应树立服务营销观念,在服务过程中,尽量降低患者的消费风险,提高医疗单位的声誉。
(3)医疗服务的差异性。把服务当作产品是建立在顾客观念的基础上的,但由于在同一时间、地点,不同的客人有不同的需求,而在不同时间、地点,同一客人的需求侧重点不同,服务产品与宾客需求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另外,服务人员也会由于个人的情绪、意外情况、即时需求等不能提供同一标准的规范化服务。
2.医疗服务的营销理念
(1)切实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患者营销理念是以“患者的需求都是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最终要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理论基础,以顾客的消费心理、行为日益成熟,日益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为市场基础的营销模式。奉行人性化医疗服务也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医院来说就医环境、诊疗流程、医患接触和沟通交流,均应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氛围。医务人员的行为仪表、周到热情的生活关怀、亲切温馨的语言交流和精神安慰,以及医院内部卫生环境、诊室病室的色调、光线等都应充分体现一种人文的呵护和人性的关爱。让患者感受到一种踏实的归属感,使患病的躯体在这种人文的环境中得到休养生息;另一方面应着重体现在对患者人身权利及人格的充分尊重与平等。首先病人及家属应该具有对病情、诊疗措施及方式的知情权、选择权,通过建立医护人员与病者之间的信息通道,让病人及家属分享对疾病诊疗方面的信息。人性化服务亦包含个性化服务和心理护理,注重每一患者情绪变化和情感需求;应该是具体的和面面俱到的服务,针对不同个体突出人格人性特点进行情感关怀。如何探究病人心理特性及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因人施教,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及负担,是心理护理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树立内部营销服务的观念。单位内部人员都必须把自己视为其他同事的顾客(例如海尔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客户一样)。如果员工没有把彼此当成顾客,并且没有像团队一样有效率地合作来协助满足彼此的需要,内部品质和服务都会受伤害,而外部顾客最后也将蒙受其害。因此,内部顾客观念常常被用来对企业员工推销服务理念与正确的价值观。一流的企业往往借助内部顾客观念使“顾客至上”深入员工心里,理所当然地视之为自己的职责。
(3)提供知识化的服务。医院应该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医院在对患者医疗服务过程中,如何营造知识服务环境是现代医院面临的一个课题。首先知识服务是社会和广大患者的需求;此外知识服务也是医院参与医疗市场竞争,完善服务功能所必备的条件,同时知识服务还是现代医院社会公益价值的体现。所以有远见的医院管理者应将医院内的知识服务融于医疗服务的内涵之中,并贯穿整个医疗服务的始终,以知识服务为载体;彰显医院人文和科学知识的风采。患者在患病期间渴望获得防病治病知识,通过人性化、个性化健康知识传播,实现医方与患方的深刻沟通和互动,达到患者与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默契合作。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康复并建立真诚的友谊和信任,也为医院赢得了永久的忠诚客户。
(4)注重服务的有形展示。医院应该注重医疗服务的有形宣传,给患者一个更加放心的有形环境,促进医患交流。例如可以通过发放健康教育知识手册、建立门诊及病区信息宣传栏、创办医院特色报纸宣传医院政策和提供疾病预防知识、应用闭路电视播放疾病防治专题讲座及医学科普宣传专题片、根据不同地区的疾病谱分类及慢性病流行特点定期进行面对患者及家属的疾病专题及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给患者一个更加立体、形象的医院。中国其他服务行业也推行有形展示,如海尔空调安装人员自带鞋套、无尘安装、安装完毕10分钟内必定有电话回访等等这些服务的有形展示都给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挑战与措施
加快医疗服务业发展,提高医疗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中国政府近年来十分专注的国计民生问题。但此间国内专家研究却表明,10多年来,我国医疗服务业的增长却不符合上述导向和预期,明显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更低于美国等西方高度发达国家60%~75%的一般标准。
1.挑战
中国加入WTO后,境外医疗服务大鳄也纷纷涉足大陆市场抢占先机。并且,我国将在加入WTO后,会逐步放开一些医疗服务市场。同时,对外商设立合营、合资医院的数量、地域、股权等限制也将有所宽松,这无疑将会对我国医疗服务业产生巨大的挑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营销理念的挑战。
(2)服务营销规模的挑战。
(3)服务营销创新方面的挑战。
2.措施
虽然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展医疗服务营销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他们的营销理念、营销方式及模式等的本土化,则还需一段时日,这为我国医疗服务业迎头赶上提供了机会。我国各级医院要迎接挑战,化挑战为机遇,可以采取下列对策:
(1)树立顾客满意和关系营销观念。
(2)加强服务产品创新。①创造服务新需求。②开发服务新产品。
(3)实施差异化策略。差异化策略的实质是创造出一种能被感觉到的独特服务,实现差异化有许多形式,主要包括医院品牌形象、顾客服务、服务产品等。
(4)实施内部营销。为成功地开展内部营销活动,医院应做好下列工作:①认真挑选并训练医务人员。②不断了解内部顾客的实际需要,关心他们的个人发展,以提高医院的凝聚力。③服务行为一致化。④建立高效的绩效评估系统和奖励系统,强化激励机制,教育和激励员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5)增加服务的有形性,实施服务的实体化策略。通过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气氛,建立顾客对企业形象和服务质量的认识,使顾客感到兴奋和惊喜,从而提高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田志龙戴鑫戴黎樊帅:服务营销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J].管理学报,2005,(2):217
[2]杨洪昌刘金星:服务营销理念的再思考[J].商业研究,2000,(3):120
服务业的基本概念范文4
【关键词】 中医药;健康服务;市场机制;SWOT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不但严重冲击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更不利于我国健康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既包括公共服务,也包括私人产品,既有政府责任,又要发挥市场作用,既是普惠利,又是个性化需求。[1]本文拟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出发,对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进行SWOT分析,分析其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就如何发挥优势,迎接挑战,克服劣势,把握机会,规避威胁等提出对策建议。
一、基本概念
1、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定义
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提到,健康服务业包括基本与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医疗护理、健康检测、卫生保健、中医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健康管理教育与培训、健康咨询、健康保险、康复医疗服务等诸多方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年―2020年》中明确:中医药健康服务是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技术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活动,主要包括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服务,涉及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
2、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方式,即资源在市场上通过自由竞争与自由交换来实现配置的机制,也是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具体来说,它是指市场机制体内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机理。
3、以市场为导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以市场为导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就是在市场机制体内,社会资本参与的中医医疗、保健、护理及康复机构根据相关的政策、法规及行业标准,使中医药资源在健康服务的市场上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技术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活动。
二、以市场为导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的SWOT分析
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既包括公共服务,也包括私人产品,既有政府责任,又要发挥市场作用,既是普惠利,又是个性化需求。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应是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2]通过对以市场为导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进行SWOT分析,分析其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1、优势
(1)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与健康服务业的目标、价值相一致。“治未病”理念是中医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其包含“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调护、瘥后防复”的思想,和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目标相一致,为人们提供中医预防、护理、康复等服务,满足人们多层次的卫生服务需求,在健康服务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中医药健康服务有利于缓解医疗压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中医药强调“自然疗法”,包括节气调理法、食疗调理法、形态锻炼调理法等疗法,具有价廉、方便,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对于降低医疗费用,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以及缓解医疗保障体系的压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有利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中医药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世人所接受。近年来,随着政府和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设定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多地开设儒学讲堂,传统文化的回归已成为不可扭转之大势,深入人们日常生活中。2015年10月,屠呦呦更是凭借中药青蒿素治疗疟疾斩获诺贝尔医学奖,中医药终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被世人所接受、认可。
2、威胁
(1)法规标准滞后,监管体系不健全。国家虽然大力鼓励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但与之相对应的政策法规、行业规范与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氛围和社会环境亟待建立;同时,政府监管机构和行业自律机制不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良莠不齐,如何对该行业进行有效监管,指导其自我监管,确保该行业健康发展,有序竞争,值得去进一步的探讨。
(2)西医及公立医院对市场具有一定的垄断能力。近年来中医药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而中医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是“治未病”,其特色是保健与预防。对于已病的治疗,中医与西医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就医时,人们更加倾向于选择西医。同时,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大力发展公立医院,它们已具备绝对的市场垄断能力。国家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行业,与公立医院进行健康、有序的竞争,但由于公立医院的市场垄断能力,社会资本参与中医药健康服务具有一定的障碍壁垒,不易进入该行业。
3、劣势
(1)中药材野生资源的匮乏,中药材种植不规范影响中药材质量。随着市场对中药材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对于野生珍稀中药材的私挖、乱挖,不少野生珍稀中药材资源已经或正在枯竭,取而代之的是中药种植业的兴起。但有些中药材并不适合人工种植,中药材的种植也未能达到规范化的要求,从而影响到药材的品质,这些都不利于中医药的发展。
(2)中医药健康服务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目前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主要还是以中医医疗服务为主,独立的中医预防、中医保健、中医康复、中医护理机构较少。中医药养老、中医药健康旅游更是新兴行业,处于起步阶段。中医药健康服务的供给方主要还是以政府主导的医疗机构为主,社会资本虽然参与中医药健康服务,但是提供服务数量所占比例很小。
4、机会
(1)大力促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已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一。在党的十明确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方式的背景下,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正式标志着发展健康服务业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年―2020年》鼓励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提供中医医疗服务,并认为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全民健康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3]
(2)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社会问题的焦点。伴随着老龄化的问题,我国疾病谱骤然巨变,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逐年递增。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及公立医院造成巨大压力。而中医对于慢性病的预防、保健、护理相对西医更加便捷,有效且可以缓解医疗卫生体系的压力。
三、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对策建议
1、调整中医药健康服务的产业结构
丰富中医医疗的服务模式,以中医医疗为主体,融合现代医学及其他学科的方法,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满足人们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4]建立健全中医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网络,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药养老的健康发展,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压力。
2、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完善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政策法规,完善行业规范和标准体系,指导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有序开展;完善政府监管体系,对健康服务进行有效监督,指导行业建立有效自律机制,为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
“治未病”是中医药的核心优势,将“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调护、瘥后防复”的思想与健康服务的价值理念相结合,指导居民采用节气调理法、食疗调理法、形态锻炼调理法等疗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保健。
【参考文献】
[1] 申俊龙,彭翔.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与策略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4.08.24-27.
[2] 杨沛莲,林旋龄,林毓霞,邓丽丽.广东中医药治未病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3.326-327+339.
[3] 杨思进,徐厚平,汪建英,陈孟利.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初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0.1595-1598.
[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14.32-39.
【作者简介】
服务业的基本概念范文5
1.1作业排序问题的基本概念
作业排序是指合理安排生产运作的各项活动作业、生产运作资源使用、生产运作设施配置的时间表等。在生产车间就是具体地确定每台设备、每个人员每天的工作任务和工件在每台设备上的加工顺序。作业排序要解决先加工哪个工件后加工哪个工件的加工顺序问题,还要解决同一设备上不同工件的加工顺序问题。在生产运作中,作业排序的周期由作业时间、作业等待时间、设备调整时间、运输时间、检验测试时间、库存时间等构成,而只有作业时间才是真正形成企业利润的时间,调查研究表明,作业时间往往只占生产运作周期的5%左右,而生产运作周期的95%却被准备工作时间所占用,尤其是作业等待时间、设备调整时间、库存时间等,因此企业的效率主要取决于企业的作业排序的合理性。
1.2作业排序的分类
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在各行业的不断渗透和应用,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给所面临的环境和经营生产方式带来了空前的变化,人们的思维也在逐渐跳出原有的框架,对作业排序的研究已突破了原来只有在传统制造业上才有的思路,并不断拓宽应用到了非制造行业上来,也就形成了制造业领域和服务业领域的两大作业排序分类方法。对应这两种领域又形成两种基本作业排序:劳动力作业排序和生产作业排序。劳动力作业排序主要是确定人员何时工作,而生产作业排序则将不同工件安排到不同设备上,或安排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工作。这两种作业排序在实际工作中并非毫无关联,而往往是相互融合渗透,在同一工作中有时两种作业排序问题都存在,它们共同起作用,即在生产中既有产品排序同时又伴有人员排序问题。
2制造业的作业排序
在生产运作的过程中,人们最早关注生产作业排序主要是从制造业上来考虑。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制造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大,而据此总结出来的一些理论也就更多的是对制造业的总结和归纳。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部分理论也就更加拓宽到了其他各行各业,在各行业的具体生产作业排序中都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下面我们主要对按机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而确定的排序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将用Conway等人提出的方法来表示,该方法用四个参数来表示:n/m/A/B,其中,n为工件数,m为机器数,A为车间类型(如在此位置标为F、P、G则分别代表流水作业排序、流水作业排列排序和一般单件作业排序),B为目标函数,其中几种理论和模型论述如下。
2.1单台机器的排序问题
它是这样一种情况:有n个工件要在同一台设备上进行加工;所有工件都必须经过这台设备的加工;每个工件都要经过两个时间阶段——等待时间和加工时间;排序的目标是使工件加工的平均流程时间AFT最短。
这种情况的排序规则是根据加工时间的长短决定工件的优先次序,加工时间短的工件优先加工,其平均流程时间为:AFT=∑Ci/n。(式中:AFT--表示平均流程时间;Ci--表示第i个产品完成加工的时间;n--表示加工的工件数)
2.2多台机器的排序问题
多台机器的排序问题又分为流水作业排序方法和单件作业排序方法,分别论述如下:
2.2.1流水作业排序的理论和模型
(1)n个工件、2台设备的排序问题
n个工件、2台设备的排序问题描述如下:n个工件必须在这2台设备上进行加工;所有工件都必须先经过设备M1的加工,再经过设备M2的加工;排序的目标是使总的完成时间最短。这种排序问题可以用约翰逊(Johnson)算法来求解。
(2)n个工件、3台设备的排序问题
n个工件、3台设备的排序问题描述和n个工件、2台设备的类似。对于这种排序问题,可以用分支定界法来求解。实践证明,用约翰逊(Johnson)算法来求解n个工件、3台设备的排序问题,其结果往往也比较满意,其中部分情况还可以求得最优解。
(3)2个工件、m台设备的排序问题
2个工件、m台设备的排序问题的描述如下:有2个工件A、B,在m台设备上进行加工;每个工件在m台设备上具有不同的加工次序;排序的目标是使总的完成时间最短。对于这样的排序问题,可以用图解法来求解。
(4)n个工件、m台设备的排序问题
n个工件、m台设备的排序是一个复杂的排序问题。如果n个工件在m台设备上进行加工,且每个工件都要经过所有的设备,这样即使是一个小规模的生产车间,其备选的排序方案也会多得惊人,达到(n!)*m个。用分支定界法可以保证得到一般这种问题的最优解。由于分支定界法是一种列举法,对于实际生产中规模较大的问题求解,计算量非常大,采用计算机模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当然在考虑生产排序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其经济性。
2.2.2单件作业排序方法
对于一般单件作业排序,每个工件都有其独特的加工路线,工件没有一定的流向。对于流水作业的排序,第k道工序永远在M(k)上加工,没有必要将工序号与机器号分开;而对于一般单件作业排序,要描述一道工序,要用3个参数(I,j,k)表示,i表示工件代号,j表示工序号,k表示工件i的第j道工序的机器代码。所以单件作业排序更加复杂。
2.3与服务业作业排序问题的区别
所谓服务业的作业排序是指对顾客、劳动力与设备等进行时间进度安排,使顾客流与服务能力相吻合和适应。由于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差异,也使得服务业作业排序与制造业作业排序有很大的不同。制造业作业排序的侧重点是物料,并且产品可以存储,服务业作业排序的侧重点是人员配备;其次,服务系统没有服务存储;最后,服务劳动含量高,劳动力需求波动大。
3总结
本文通过对制造业排序问题的研究,明确了这样一个思路:通过作业排序的设计来解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顺序问题,同时还要解决同一设备上不同工件的加工顺序等问题,以实现合理的作业排序,使生产过程更加经济、合理,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样才能把企业内在的潜力进一步发掘出来,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服务业的基本概念范文6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发展
目前,我国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人员较少,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相对较缺乏,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人才不足在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和以电子商务为主要商务活动方式的企业尤为突出,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高校承担着培养优秀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就目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根据电子商务发展实际,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进行深入改革。
一、电子商务基本概念及其作用
(一)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各地广泛的商务活动中,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为基础,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务运营模式。电子商务既是一种业态,又是一个新兴的商务方式,它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产业有:电子商务服务业、信息技术产业、电子支付系统、网络安全产业、金融业、物流产业等。按照开展电子交易的范围,电子商务可以分为区域化电子商务、远程国内电子商务、全球电子商务。
(二)电子商务的作用和意义
电子商务战略是目前中国乃至全球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牵引机。对国家来说,它不仅可以拉动消费增加投资,提升产业和资源的组织化程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增强国际竞争力,还可以改善民生、带动就业。对企业来说,它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拓展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对于消费者来说,它可以畅通渠道、便利消费、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合理规划和引导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电子商务市场和产业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状况分析
(一)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飞速扩大
新世纪尤其是进入“十二五”和“十三五”以来,一方面由于国家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电子商务的发展重视度不断加强,陆续制定了许多法律政策和文件,明确了政策导向,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我国互联网、智能手机用户呈现“井喷式”增长,加上现代物流、快递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子商务的支撑条件不断强化,人们的电子商务需求被在短时间内激发出来。因此,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市场交易额、服务企业数量、移动电子商务用户、市场交易规模、直接就业人数等都呈现出“滚雪球”式的快速发展,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和飞速扩大。
(二)当前市场所需求电子商务人才的主要有四类
根据市场需求的差异化情况,笔者认为当前电子商务行业和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对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即需要更多的人才来从事和承担对现代电子商务活动、网络商务系统的操作、运行和管理。二是对电子商务项目开发人才的需要,对于许多企业来说电子商务都还是一种新型的形态,迫切需要专业人才来进行项目开发,具体包括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项目设计人员、电子商务市场形势分析人员、电子商务法务人员、电子商务项目探索和执行人员等。三是对电子商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即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需要一批掌握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熟悉电子商务运行流程和网络管理等知识经验的人才来对电子商务健康发展进行有效地引导、监管和促进帮助。四是对电子商务教学科研人才的需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贸易新业态,有大量的急需人才需要培养,有许多重难点问题需要研究,这就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学术功底、具备丰富的商务理论知识和现代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能够将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与电子商务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人才,积极投身于电子商务的和科研中去,为电子商务产业的长远发展作出富有创见性、建设性的贡献。
三、当前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难以跟上产业和市场发展需求
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才。从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整体状况来看,虽然我国早在新世纪初就顺应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在一些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对电子商务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大量的积极探索,并培养出了不少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但由于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行业,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加之缺乏有效经验,因此培养出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还远远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和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有效需求。
(二)存在电子商务专业定位不明确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中专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定位为“商务知识+电子信息技术”。这种专业定位,虽然有助于对传统商务、电子教材、讲义、师资等教学资源的深入利用,降低新开设专业带来的“麻烦”和实际成本,但难以真正体现现代电子商务的新兴特点,难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起科学的现代电子商务专业思维和视野,在电子商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也难以实现深入、精细化发展。
(三)电子商务课程体系设置有待完善
当前各大中专院校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设置中,一般都广泛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等学科知识,看起来“高大上”、“大而全”,实际上由于学生知识基础起点低、师资力量层次不齐、学生时间精力有限等原因,使得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只能够学到一点简单、肤浅的理论知识,很难实现深入、有效的学习效果。同时,由于大多数课程都是采取教师对照课本或者讲义、课件讲解理论知识,学习被迫“规矩地”接受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知识的方式,使得电子商务这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竟然非常缺乏系统性、实践性的训练,从而不具备应有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电子商务的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现代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大中专院校开展电子商务教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学校和教师在进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不太注重对电子商务发展形势、动态的关注和研究,习惯于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闭门造车”和脱离社会实际的教学,加之一些院校不注重对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创新孵化园、大学生电子商务中心等实习(实训)资源的建设和利用,造成一些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虽然接受了专业学习,但既不能够掌握丰富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也不具备娴熟的实务操作能力,在毕业之后找工作过程中“处处不对口”,出现电子商务领域的“结构性失衡”,有的大学生甚至出现“毕业就失业”的状态。
四、科学推进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
(一)科学定位,改变过去落后的电子商务教学观念
要增强现展意识和教育理念,坚持与时俱进,正确认识电子商务专业对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划时代意义,及时跟上节奏、敢于尝试、强化应用,积极变革电子商务教学模式,迅速摆脱观念陈旧、意识落后的局面,努力成为现代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先锋者”。在专业教学投入上,要摒弃追求短期效益的实现观念,要放眼长远,要有“放长线,调大鱼”的胆识,促进电子商务专业的长远发展。
(二)加强规划,积极营造电子商务专业发展良好环境
一方面,要科学制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总体规划,积极运用国家和地方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争取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纳入政府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之中,做到前瞻性、超前性、主动性和可操作性四个方面的结合,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另一方面,加大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宣传力度,强化社会各界的电子商务应用意识、信用意识、信息安全意识,实现政府、市场、企和学校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和培养的科学对接。
(三)突出特色,科学设置电子商务专业课程
大中专院校要多加强对当代电子商务态势的前沿性研究,立足社会和市场发展实际和学校教学实际,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提高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根据不同的类型的电子商务人才需要来重点培养不同类型的专业复合型特色人才。例如:综合性高水平大学应着重培养高层次的电子商务决策型、管理型及应用型人才;中专包括职业高中则可以着重培养电子商务的应用操作型人才。探索建立电子商务研究与培训基地,加强电子商务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同时,可以探索“回锅肉式”的电子商务人才提升培养模式,对已经毕业的电子商务大学生进行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再培训,让每一名电子商业商务毕业生都成为宣传和发展电子商务专业品牌的“形象大使”。
(四)善于借力,充分利用好多样化的电子商务教学资源
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吗,积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和电子商务大数据资源,这些都将是在新阶段开展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活资源”。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开展电子商务教学,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课本、讲义、课件等资源上,而要充分利用好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科技服务业、养老及健康服务业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的发展动态,为电子商务教学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案例信息;另一方面,要充分把握好当前许多企业普遍面临电子商务人才紧缺的契机,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大学生电子商务实习(实践)基地、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中心、大学生科技孵化园等实践性教学场地的建设,为增强当代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和互联网、互联网等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网+”战略规划的不断深入推进下,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加速了与传统商贸行业的融合,催生了新兴业态,创造了新消费模式,培育了新消费需求,成为行业发展新的原动力。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既是新兴出现的专业,又是复合型专业,既是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商务领域的渗透和应用,又是商务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新兴模式。因此,为顺应和跟上电子商务发展的时代潮流和步伐,积极促进和加快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显得既很必要,又很紧迫。
参考文献:
[1]张军奎.关于电子商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内江科技,2009,10:158.
[2]厉斌斌,张亚明.高校电子商务特色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以燕山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教学研究,2012,03:65-69.
[3]王秀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23: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