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设计专业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设计专业的理解

环境设计专业的理解范文1

一、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

1.环境设计相关课程体系不完善

由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本身拥有大量的市场需求,众多高校抱着迎合市场需求的初衷,除了我国的一些重点院校和艺术院校设置了环境设计专业之外,其他高校也相继开展了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活动,然而当下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大多依据美术专业的基础开展,教学场所也都是在室内,并没有真正达到满足学生未来所应从事工作的岗位能力的需求,存在教学体系层面的局限性。

2.专业课程开展方式不合理

当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活动在各个院校的开展情况表明,当下的专业课程的开展方式存在严重的不合理,很多大学对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仅仅停留在美术的教育层面,其不仅违背了艺术专业的初衷,也违背了对市场迎合度要求更高的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初衷,加之当下的课程开展涵盖了大量的艺术门类,学生所学的内容很多,并且还存在着一些无关紧要的课程,专业课配置的不合理让众多的学生无法进行对环境设计行业更为深刻的思索和钻研,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即便是能够通过毕业设计,修满了学分之后走向社会,也会因为自己的学习生涯在该专业层面对一些知识的应用不够熟练,从而无法满足市场对学生岗位能力的需求。

二、环境设计专业方向岗位能力需求对课程设置的影响

1.专业课程教育定位更加明确

当下的环境设计专业与市场的需求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面对@个现象,高校领导和教师团队应当高度重视,以景观设计行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明确教学活动自身的定位,让景观设计专业学生能够成为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在明确的教学定位下,不断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夯实设计的基础能力,这将有利于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岗位工作中得到运用。

2.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更加创新

岗位能力的需求对课程体系的另一个影响在于能够促进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更加创新。在当下环境设计专业与市场脱节的背景下,众多的学生对一些设计层面的作业往往是采取查资料的方式,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一些设计案例的积累量。让学生在创新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对于一些文化作品的文化内涵层面的理解,让自己的设计更加个性、从而形成独到的、特色鲜明的设计思路,这与当今差异化的设计理念是相吻合的。

3.促进教学资源有机整合

众多高技对艺术层面的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艺术教育体系,然而当下的环境设计专业仍然在体系上存在着混乱局面及其不完善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顺应学生未来岗位需求而进行相关教学体系资源的整合。倘若学校能够更加明确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未来从事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将有利于进行教学推进方式和教学科目资源的合理规划,从而让景观能够同社会需求及其他的一些学校的农林、土木、艺术等不同的专业的环境设计专业层面进行有机的结合,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和资源整合的方法,让环境设计专业能够形成自身完备的教学体系,让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够在资源整合完善的教学体系中不断夯实,从而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具备整合生态文明价值观及其设计理念的环境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环境设计专业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环境设计;CAD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CAD软件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设计软件,在该专业和相关专业领域的运用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无论是前期的基础方案设计还是后期的施工图设计都要用到CAD软件,因此,有人认为此软件在环境设计专业领域比Photoshop、3dsMax以及SketchUp等软件重要。大部分环境设计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有CAD课程,并且都将其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提供基本的制图基础。

一、CAD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脱离专业背景与当前的专业热点

CAD课程的教学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其课程章节和内容的设置要遵循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规律。市面上有部分教材将机械设计与环境设计的案例安排在同一本教材中,这样就脱离了环境设计专业的背景,在有限的课时中难以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2.教学效果不能满足后期课程的需求和市场需求

比较明显的问题是部分学生虽然完成了CAD课程的学习,学会了课堂上的知识,但在后期的专业核心课程和毕业后的工作中并不能有效地运用相关知识,甚至不会用CAD完成相应的图纸绘制。究其原因,是CAD课程的教学模式没有与后期课程和市场接轨,导致课程缺乏针对性和应用性。

3.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CAD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课程学习之初学生往往保持很高的积极性,随着课程教学的深入,一些学生就出现了倦怠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学手段过于单一,课堂案例选择和讲解过于枯燥。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

1.前后课程相互结合

CAD课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与前期、后期的专业课是息息相关的,它们是统一的整体,不可割裂。因此,应该将CAD课程的教学模式放在本科四年的教学计划中通盘考虑。CAD课程内容和案例的设置应当与前后课程相互联系、呼应。这样对于提高CAD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教学案例的设置上,必须考虑到对后期课程的影响。专业基础课程在满足和完成“基础”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掌握基本绘图命令的基础上,对后期课程的内容应该有一些体现。在课程讲授和课程作业的设置上,应该适当加入后期专业设计课程的内容。特别是涉及一些在后期设计课程和未来工作中用得比较频繁的CAD制图技巧的章节,必须被作为重点讲解和作业练习的部分。如,在与前期课程联系方面,可在前一两个章节的设置上考虑加入绘画的内容。因为大一的基础课程以手绘为主,用学生熟悉的内容作为章节教学的载体,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课程学习的状态;在与后期设计课程联系方面,可适当加入3dsMax或SketchUp等软件的内容,在案例的绘制中讲解设计规范的内容等。

2.二维与三维结合

环境设计专业的软件课程往往是系统化的,从CAD二维绘图到3dsMax三维绘图再到后期的Photoshop处理,在每个软件的课程学习中都会涉及另外两种软件的综合运用。这是与后期的设计课程和未来的工作实践紧密联系的。整体的设计图纸往往需要用到以上软件来完成。因此,教师在CAD教学中可以利用一整套图纸进行讲解,从CAD到3dsMax再到方案文本,甚至包括后期的施工图图纸。在学习CAD制图之前,学生并未接触过设计制图的相关内容,他们对于平面图纸的理解往往不到位,因此,教师需要以更为直观的手段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CAD图纸中的内容,而利用成套的图纸,利用CAD图与相应的三维模型图结合,是很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教师在具体讲解CAD平面绘制时,可以将此图的三维模型打开,与二维的CAD平面同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使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有更为准确的把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三维模型教学还能避免学生在CAD教学中因一直看二维线稿而感到枯燥。

3.CAD绘图技巧、设计教学、制图识图三者结合

CAD作为一个制图的软件和工具,可以应用于各个设计专业,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用法和侧重点。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教会学生画出CAD图,而应该将绘图技巧、制图识图和设计教学三者结合,并使这三个部分贯穿CAD课程教学。教师只有根植于本专业背景进行CAD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在实践中熟练运用CAD,高效地画出合理、规范的设计图纸。如,在讲解具体的命令时,对于涉及一些设计技巧和问题的部分,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如何设计得更好,如何运用CAD更快速、清晰地表达这些设计内容。

4.教学与市场结合,将实际项目引入设计教学

环境设计行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目前,一些高校的软件教学与市场脱节,培养出的人才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特别在是当前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行业规范化程度和行业对于从业者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社会对于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AD课程教学只有与市场实际结合,才能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将CAD软件运用得得心应手。如,利用整体的设计项目方案作为教学案例,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让学生站在专业和市场的角度学习CAD,不再盲目地学习,从而解决学生懂得CAD基本操作但不会画实际项目的问题。

5.教学案例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

利用学生熟悉和喜欢的事物作为教学材料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特别是在教学之初,讲解基础内容,还未涉及专业难点部分时,利用故事、流行话题等作为案例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如,利用自画像、中秋节画月饼、以自由曲线画简笔画等方式,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将CAD命令的学习融入其中。结语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设计软件也在不断更新,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跟上行业的进步,是高校教师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命题。只有将软件教学根植于专业实践的背景,将教学与时代和市场紧密结合,将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不断改进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顺应时代潮流和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注:该文系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立项名称:基于“五法四性”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编号:2016JGA226。

作者:蒋健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环境设计专业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环境设计;多元性;开放性;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212-02

环境设计专业属于2012年新增艺术学科中设计学下的一个学科,是对人类生存空间进行设计的专业,涉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人类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社会学、文学、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行为学等,属于一门交叉学科。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重点在于传授公共和私人空间的设计专业知识,具体而言,是如何使室内外空间所共同组成的人居环境具有科学性、宜居性、艺术性等特征。目前,因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飞速扩充,环境设计专业已成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中生源最多的专业之一。如何跟进人类对生存空间环境的发展需求,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完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是开创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的环境设计教育新局面的时代需要,对于中国当代社会人居空间文化的建设而言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深化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达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预期目的,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融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环境设计专业的现状分析及呈现问题的思考,从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着手,分析和探讨了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特点和性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一角度提出了“多元性”与“开放性”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

一、环境设计专业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一方面,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人数急剧上涨但其就业率却呈现逐年下降现象;另一方面,不少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人数虽然很多但是优秀的设计人才却难觅踪影。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多方面,但主要原因则与现有的环境设计专业在专业教学上侧重理论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与实践的相互联系是分不开的。这个问题直接导致了环境设计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脱离实践,在专业方案设计上仅追求形式上的美观表现,而非着眼于功能上的艺术性考虑。此外,它也从侧面反映了现有的环境设计专业在教育上存在教学认识的片面性,致使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整合相关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专业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形式性、固定模式性,注重理论知识的空泛讲授而对实践教学的忽视,使专业实践课程流于表面,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自由探索的学习兴趣,形成惯性思维,无法按专业培养目标的预期设定培养出符合时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二、“多元性”与“开放性”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科学认识与发展观出发,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不是单一、孤立的,这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而言也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其实践教学中更为凸显。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不仅仅只是给学生传授一些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它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自觉创新意识和自主实践能力,而日新月异的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则是学生进一步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专业教学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

(一)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宽泛性、立体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

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是实现理论与实践衔接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本身具有宽泛性、立体性特点,这也就决定了其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不仅是整个教学计划有机组成部分,更是整个教学计划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因此设定为必修课程。该课程最大的特色是“走出课堂”,通过实践性的自主实地调查使学生同时获得感性和理性的专业知识积累,并呈现出“四性”特点:学科的交叉性、现实的针对性、考察的目的性和研习的主动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艺术设计中所蕴涵的人文内涵、传统文化及民间文化的挖掘……这些丰富而多元的设计素材及设计内容融入其中,再加上学生自身的观察、测量、绘制……加深对实体设计的印象和理解,从而极大地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二)日新月异的时代与社会的需求决定了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开放性”

现代社会是集物质与经济高度发展于一体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多元化整合的强信息时代。就环境设计专业而言,不仅要从本专业获取信息,更要从其他各门类、各行业的艺术中广泛汲取丰富营养。因此,时代与社会的需求赋予了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必须是开放性的要求。开放性的实践教学,可以促进教学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结合。在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上,重视与时代和社会需求相接轨,以培养专业人才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教学^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以开放全局的的视野积极与社会各界相互交流、相互推进,其目的是汇聚合力,协同育人。此举不仅符合企业、行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同时亦贴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期望,在开放性的实践教学环境下共同推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实践教学内容的“多元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将已学理论与现实进行相关联,在调查实践中培养和提高理论分析现实的洞察能力,培养摸索与探讨改造现实环境不足的创新能力,进而使其获得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工作能力;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则将教学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结合,让学生能拥有更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从课堂转向实践,领略知识的延伸性和实践的功能性,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应用课堂所学知识。

三、总结

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设计人才。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多元性”与“开放性”教学理念融入其中将有助于改变现有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多元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实践训练过程中,切实了解社会、了解行业,提高自己的实战经验、应用动手能力,于“润物细无声”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蒋粤闽.艺术设计专业采风与考察[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容华明.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考察实践课程教学研究[J].大家,2012(12).

[3]陈静敏.环艺专业艺术考察教学[J].文艺争鸣,2010(8).

[4]许丽.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艺术百家,2007(5).

[5]曹国章.环境设计专业考察实践课程教学研究[J].艺术百家,2007(5).

环境设计专业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环境设计;应用

环境设计专业的开展,需要学生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和环境的创作。在培养这种高端优秀人才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先进的教学活动,才能发挥出学生的科技感、时代感价值。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透视》的课程学习中,使用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效果突出。

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透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新地使用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涵盖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一)课程之前

在课前阶段,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在学校的教学平台上,使用微信群或者直播群,对课程中的教学视频、教学任务、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资源信息进行上传,并根据课程不同阶段的要求,提供从简单到复杂的电子资料压缩包。比如,在课程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针对教材中的制图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将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分成不同的模块,然后为每个模块的学习设置不同的时长和积分,让学生进行累计学习。随着课程的开展,教师再根据课程中的实践内容进行线上模拟学习,并将模拟的内容也分为不同的版块,有室内制图版块和室外制图版块。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选择,进行实践。教师也可以利用这种“学习时长+学习积分”的方式,进行课前学习模式的运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利用线上的学习模式,开展调查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1]

(二)课程之中

在课堂上,教师不需要再长篇大论地进行教学,只需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比如,在学习环境设计透视的主要特点的课堂上,学生已经在课前对透视的特点进行了学习,但是对透视特点与制图设计的联系运用并不熟练,也不能很好地开展实践运用分析。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这一个学习难点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互动,形成探讨式的教学环境。又如,在制图设计的过程中使用到的数学知识,学生会感到很难,不想学。这时,教师要缓解学生的这种情绪。利用课堂开始之前的5 分钟时间,教师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一节课只讲一个概念,累计之后,完成对全部数学设计概念的讲解。然后,教师要注意及时开展复习,利用数学中的艺术性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将数学艺术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课程之后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还要在课堂结束之后发挥作用。比如,在课程《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透视》的课后时间中,教师要注意在学习平台上布置作业,利用平台的开放性进行个性化作业的定制设计,根据学生在环境设计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制图问题、透视理解问题进行不同的题目考察,并及时推送相关资料,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最先进的学科知识。教师要时刻关注国家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动态,及时了解制图的标准、规定、行业发展、人才需求等专业知识,并结合教学实践,让学生时刻掌握发展动向,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细分专业的选择。喜欢室内的学生可以专攻室内环境设计,喜欢室外的学生可以进行室外环境设计。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有利于环境设计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提升。[2]

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应用的反思

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透视》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提升。

但是还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中进行反思与改善,以促使其更好地应用。

(一)加强线上监督

首先,对于教师制作的视频学习包,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只能一次性完成一个时长的内容,中途不能回放,不能快进。教师要以这样的技术约束,来要求学生进行足额时长的线上学习。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平台,将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线上公示、排名,利用学生好胜心理,发挥监督效果。最后,教师还可以将每个学生的线上学习课时时长计入到学期考评中,体现出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时间,来约束学生进行学习。

(二)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要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在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丰富教学过程,穿插故事、音乐等形式,更好地展开互动,将学生吸引在课堂上。比如,在进行透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著名的环境设计作品进行引入式教学,让学生分析在一幅优秀的设计作品中是如何体现渗透运用的,从而更好地进行引导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教学活动的开展要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满足学生能力提升的要求。

(三)提升教师水平

教师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中占据着引导位置。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对环境设计专业的信息资源整合,能够将有效的资源体现在课件的制作中,并不断研究学生对新事物的喜好,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线上互动,从而不断丰富与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人文学习。这样,教师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延伸了学生环境设计的综合能力,实现了智慧课堂的生动开展。[3]

三、结束语

本文结合环境设计专业中的课程《环境艺术设计制图与透视》,对课程开展的课前、课间、课后等三个阶段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提出了应用的反思意见,以促使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运用提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开展时要不断进行实践研究,以更好地形成体系发展,促进其更广泛地使用。

参考文献

[1]卢秋锦.基于大数据环境的智慧课堂模式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09):30-32.

环境设计专业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综合院校;环境设计;实践教学;改革

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说过:“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大众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环境艺术是一个协调各门类艺术的综合体,可以说,环境艺术是一门需要通过实践实现的艺术。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迅速发展,全国有500余所学校开设了环境设计专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环境设计专业人才济济,市场对进入环境设计行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设计师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审美素养,更需要具备强大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经验。这就要求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意识。尽管我国环境设计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已有一定的改革基础,但仍有一些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存在注重理论教学,缺少综合性实践教学和创新型科研实践训练等问题。

一、目前综合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保守,资源配置不足

目前,我国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的高校,除了几所艺术类高校外,其余基本是各类别高校。对于综合性院校、理工类院校,因为学科差别,在培养理念上与艺术类高校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往往难以得到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教学资源配置,表现在实践教学环节,如专业考察、设计材料认识考察、施工工艺现场实习、社会实践实习等内容较为缺乏。

2.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不足

由于学科差别,教学方式方法也存在差异,综合性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管理沿用非艺术设计类的管理模式,因此,专业任课教师只能按照非艺术类的教学模式,注重课堂理论教学,以教材为核心展开专业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课堂讲授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主动学习的环境和欲望,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无法系统实施实践教学,学生所学只能停留在图纸的概念表达层面,与实际工程实施相去甚远,缺乏对设计实践的认识和锻炼,缺乏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和对行业动态的把握,走出学校后很难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独立完成任务。由于学生毕业后所做的设计与实际要求不符,在工作中需要较长的适应期,难以应对较复杂的学科交叉问题,所以其需要对施工工艺和流程再花费较长的时间重新学习,这使用人单位耗时耗力。

3.实践教学手段单一,设计项目与实际脱节

目前,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基本以调研、参观为主。对于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来说,他们设计的场地往往是他们自己不熟悉甚至没有接触过的,这种实践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对环境设计与空间设计有较为直观的认识,但有时因为学生数量众多、场地和时间限制等原因,这种实践往往流于形式。仅仅依靠走马观花式的调研、参观,是无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某种环境类型的,这样的实践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专业设计类课程的设计项目主要由教师提供,而这种设计项目大多是假设性的,即使有一些真实的项目,也可能不在当地。因此,学生就无法深入场地展开调研工作,只能去相同类型的已建成的场地看看,学生对于设计场地的特殊性、环境的地域性等特点也无法进行实际的研究,因而后期所做的设计方案存在缺陷。

4.设计项目无法实施

设计不同于美术创作,设计在表现艺术风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体现自身的实用功能。环境设计需要满足各空间的功能需求。前面提到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类课程以往的设计场地基本上是假设性的,这就决定了学生所做的设计方案也是假设性的,方案最终往往停留在图纸阶段,难以变为现实。学生难以理解设计的合理性、实用性等问题,就很难做出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设计方案,即使设计图纸再精美,也不能满足工程应用需求。

二、建议与对策

1.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

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应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科学性。加强专业设计课程与前期基础课程的联系,层层深入,整体推进。综合性院校以往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课堂教学局限于教室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是纯粹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模式单一,容易与社会实践脱节。实际上,随着社会需求和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对于环境设计这类与时俱进的应用型专业来说,更应该调整以往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理论教学也可以将课堂延伸到室外,通过实地环境体验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如,在专题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带学生到相应的环境中深入观察与研究,教师穿插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设计的空间尺度、氛围、材质和环境的影响力等。这种将现场体验与讲授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丰富教学手段

将竞赛引入课堂,用课程作业甚至毕业设计参加学科竞赛,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竞赛项目结合,了解环境设计学科的前沿发展趋势,了解设计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开阔视野。这样的课程训练更具有针对性,能够为学生完成课程作业提供动力,提高学生对完成课程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教师应注重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可以建立系统的双语实验教学体系,邀请国内外著名院校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来学校开展高水平的学术讲座、训练营等,让学生进行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

3.产学研结合,建立创新性训练科研平台

利用学校强大的学科和科研优势建立创新性训练科研平台。省级、校级重点实验室全时段、全方位向大学生开放,实践创新训练计划:设立国家、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鼓励学生自主提出研究课题或参加教师承担的研究课题,尽早开展学生的科研实践训练。与相关设计单位、企业共建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让学生利用假期进入企业的设计和施工部门,在企业高层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实现校企人才培养对接,使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市场实际需求得到有效衔接。

4.注重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需要具有语言表达能力、谈判能力和管理能力。因此,综合性院校除了进行专业知识的教授之外,还应充分利用自身交叉学科的优势,将专业外相关理论知识的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开设相关的公选课程,引导学生涉猎课外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拓展能力。

结语

社会需要大量的环境设计人才,环境设计是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专业。目前,一些综合性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存在实践教学内容不足与实践教学内容不合理的现象。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这些综合性院校应根据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特殊性,通过改善教学条件、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进行有目的的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出既有较高理论素养又具备实际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促进环境设计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陈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时代教育,2011(1).

[2]曹田泉.艺术设计概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易俊.环境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设计艺术研究,2015(6).

环境设计专业的理解范文6

一、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环境设计教学的价值

(一)使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良性发展

环境设计是一门手脑并用的艺术,长期的手脑并用为大脑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高校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并有充足的环境设计激情。同时,环境设计的根本任务是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在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高校学生能够真正的享受到空间视觉带来感官上的冲击,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调动,使学生能够更善于发现生活环境的美好。

(二)使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环境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环境设计是作为一门艺术存在的,它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因此,其具有较宽的知识涵盖面,这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环境设计教学主要内容包括以美术为框架的比例、造型、空间、体量、尺度、光色和质地等,对学生的审美观进行确立,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美、感知美和表达美的能力。同时,符合社会环境设计专业人才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审美能力、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环境设计教学对人文内涵进行了强调,挖掘了学生的设计潜力,使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二、现阶段高校环境设计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分析

(一)高校招生生源基础参差不齐,综合差异明显

普通高中毕业生是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主要来源,其中少数高中毕业生还参加了美术加试,但是仅仅是在高考前对其进行了比较粗略的学习;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对美术学科的热爱,使得美术基础课与绘画功底水平都比较优异,这就为日后的环境设计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多数的普通高中毕业生成绩不是很理想,由于艺术专业其文化课的分数要求较低,所以报考了环境设计专业,并没有经过正规的美术教育指导,导致学生入学后,其环境设计专业基础比较薄弱,审美能力以及感悟能力较差。由此可见,在这种参差不齐的生源下,使得环境设计教学成果不是很理想。

(二)在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占据了较大的空间

现阶段的高校学生要修满学分方能毕业,这就阻碍了环境设计教育的发展。而基础文科课知识比较繁重,也就占据了学生绝大多数的学习和课余时间,而真正学习专业的课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此外,环境设计学科更注重于实际应用,但是目前的环境设计教育现状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薄弱,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三、高校环境设计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现代科技技术来辅助环境设计教学

环境设计专业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实际案例比理论知识讲解的内容更多。对于一些比较优秀案例所传达的讯息和知识是要运用多媒体现代科技技术来传递给高校学生的,通常是采用视频或者实际图片的方式来展示教学案例。教师通过良好的教学案例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环境设计知识和内容。

(二)高校要营造良好的环境设计教学环境

学生的高效率学习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环境,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知识的学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轰动以及良好的学习气氛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自然而然的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环境设计知识。学校可以举办寝室设计大赛、美化校园环境设计竞赛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环境设计活动中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环境设计实践中去。高校应该对教育观念进行准确定位,同时把人才培养作为终极目标。另一方面设计师要具备更丰富的文化修养,在进行环境设计时,一定要融入当地的人文思想观念、经济发展情况、民族化的特点、市民思想演变过程以及历史背景等元素,使精神思想以物质形态的方式表示出来。同时,高校教师在建设课程体系时要注重民族化观念的强调,以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等课程叠加到环境设计的基础课中。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