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范文1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生态;生态因素;关联度;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3)01-0022-10

一、引言

近年来,以知識资源为源动力的“现代服务业”凸显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现代化水平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产业。国家科技部(2012)指出,“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发展的本质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需求,具有智力要素集中度高、服务技术含量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等特点,是国内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内涵上看,现代服务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能促进其他经济部门增长的过程产业,是经济的粘合剂;从外延上看,现代服务业是激励社会创造财富的制度产物。

作为全球价值链中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倍受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当下,如何促进国内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发展,协调外部环境与各相关主体的关系,以期为客户提供匹配需求的服务成为发展现代服务业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在回顾近年来企业生态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现代服务业生态的内涵,阐述了影响国内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生态因素,运用DEMATEL方法定量地分析了各生态因素之间的关联度及其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原因度和中心度,为促进国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相关研究回顾

(一)企业生态系统的研究

国外关于企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企业生态系统概念框架的研究;一是关于企业生态系统的应用研究。詹姆斯·弗·穆尔(1993,1996)首次提出了企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从生态的视角将相互作用的企业与个人视为一种有机的经济联合体,这种经济联合体生产出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并从顾客、市场、产品或服务、过程、结构、风险承担者和社会环境七个维度来管理企业的生态系统。Gajen Kandiah和Sanjiv Gossain(1998)基于价值链的相关理论,重塑了企业生态的内涵,目的在于通过利用因特网或其他工具来增加对顾客有用的信息、服务和产品的数量、品种以创造新的价值。HaraldMahrer和Roman Brandtweiner(1999,2004)基于穆尔对企业生态系统的四阶段理论,对奥地利前500强企业的电子商务运用进行了调研,发现1999年奥地利公司的电子商务应用正好处在扩展阶段,2004年这些公司已经做好了全面应用电子商务基础技术的准备工作。Marco Iansiti和Roy Levien(2002,2004)指出企业生态系统中任何一家企业的成功都与整个企业生态系统是否健康息息相关,系统是由骨干型企业、主宰型企业和缝隙型企业组成;明晰了衡量企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为生产率、生命力和缝隙市场创造能力,而“创新动态程度”和“网络关系复杂程度”是决定企业偏好的驱动因素。Iansiti和Levien(2004)进一步深化了企业生态系统的观点,鼓励以企业生态系统“群落”来应对动态、竞争无限的市场环境,因为与自然生态系统中每一物种的命运一样,企业的发展受惠于优秀同行的战略决策。Nachira(2002,2005)研究认为企业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包括治理结构、条例、产业政策;人力资源、知識和技能;服务和基础设施以及企业资金状况。Adomavicius等(2007)认为技术(或工业)生态是用来描述技术(或工业)与组织之间的关系。Pradeep Waychal等(2011)以IT企业为例,验证了个人特征及组织生态系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为公司的能力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建议。Miklos Herdon等(2012)认为电子商务生态(Digital Business Ecosystem)是组织生态的进化,是通过一个安全、友好的虚拟平台来促进区域商贸经济的发展。

近年我国学者拓展了企业生态系统的研究维度,尤其是更加深入地分析和评价了企业生态系统构建的影响因素。宋林,顾力刚(2011)认为价值共享、平台和标准以及缝隙空间是企业生态系统运行的三大基石,其中价值共享是首要支柱,平台和标准是重要根据,缝隙空间是基础保障。李华,黄敏(2011)认为,企业生态环境包括企业员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也就是硬环境与软环境两个方面,其中,企业硬环境包括食物、生命安全、生活条件等;企业软环境包括知識更新和再学习的文化环境,信息交流环境,知識转化所需的政策环境,施展才能所需要的产业和行业地位,开展工作所需要的人际关系环境甚至生活习惯等。曹利军,黄泳(2012)指出企业生态系统中的企业要素和环境要素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一对多的非线性关系,一个要素往往受多个要素的影响,而且影响的方式和强度不同,各种要素相互作用、协同进化,形成了企业的适应能力。

总的来说,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成果为国内经济社会的研究、发展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相比,国内学者更多的是研究和分析普通企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缺少典型行业(企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缺少理论上的创新。

(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研究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国外的现代服务业就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外关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学术研究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如有的学者从服务环境的视角来研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Nachum和Keeble(1999)验证了聚集在伦敦市中心的媒体公司受到全球和区域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区域位置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学者从服务运营的维度来分析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状况:Rogelio Oliva和John D.Sterman(2001)研究显示员工服务能力与顾客需求之间的暂时不平衡与致力于收入分配、能力管理、加班、质量期望等企业政策相互作用后会永久蚀服务标准和损失服务者收益。Krishnan等(2011)研究发现客户密集度(customer-intensive)会引起与传统服务模式不同的竞争结果,是影响均衡价格、服务速度、服务需求、服务提供者收入等因素的关键。还有的学者从现代服务业子行业的层面来研究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Ame Floh和Horst Treiblmaier(2006)基于现有学者的研究成果,调查了超过2000名网上银行用户的满意度、忠诚度和期望度,为奥地利网上银行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国内学术界在吸收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多角度地研析制约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为国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多层面的建议。蒋建武,赵曙明,戴万稳(2007)认为服务业管理者的胜任能力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而管理层级、年龄、文化水平、企业性质、企业所在地区等因素对现代服务业管理者的胜任特征有显著影响。何骏,丰志勇(2008)基于全球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三种主要模块理论,提出了应以多重模块结合的方式来加速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谷彬(2008)研究发现,人均最终消费支出、城市化、工业发展状况、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作用、外部经济、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对推进不同区域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王波(2009)指出人力资源投入、投资水平、基础设施、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化发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等因素会影响国内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赵琼,杨志华(2010)研究认为服务业总产值、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人力资本、贸易依存度、税收负担等因素与我国现代服务业利用FDI之间显著正相关。卫海英,骆紫薇(2012)指出服务外包、集聚效应、外资拉动发展路径的差异直接导致了我国现代服务业子行业的技术效率差异,进而造成了国内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徐彦(2008)基于公共关系视角探析了企业生态化管理问题。范群林等(2010)基于熵的视角,讨论了集群创新系统问题。刘丹鹭(2012)基于对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系统性分析,指出应注重服务业的分类管理、区域特色和放松管制。肖奎喜和徐世长(2010)从生态绩效角度分析了金融供应链合作机制。吴亮和邓明(2010)从金融生态的角度分析了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共生成长模型。陆立军等(2010)分析了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的一般创生机制和特殊创生机制。

就现有文献而言,学者们虽然已从多个层面研究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路径,分析了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但是这些因素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以及因素之间因果关系、主次关系的研究尚不丰富,不利于实践者的科学利用。现代服务业面临的是一个持续动态的环境,企业之间、企业与其他相关主体之间、企业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都彼此影响。为此,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首先尝试从生态系统的视角出发,研究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界定了现代服务业生态的内涵,描述了生态结构,丰富了“企业内部要素生态化以及企业与其他系统协调合作”的研究;其次,增加了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因素的关系分析,以及这些因素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研究,即利用DEMATEL方法揭示了各生态因素之间的综合影响程度及其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原因度和中心度;第三,基于现代服务业生态的视角,明确了国家对现代服务业的资金投入、服务企业内部组织层级的复杂程度、服务企业激励员工的机制、完善的信用保障制度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因素,为发展国内现代服务业给予了中肯的建议。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生态要素指标体系

(一)现代服务业生态的内涵

生态,亦称生态系统(ecosystem),最早由英国生态学家阿瑟·乔治·坦斯利提出,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物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而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且有自动调节机制的动态复合体。随着人类研究的不断深入,大气科学、地理学、昆虫学等学科分别对“生态”赋予了新的内涵。现代服务业是人类经济活动中具有特定功能l的复合体之一,在某一时空内,现代服务企业与相关因子进行着“资源交换、知識循环创新、信息传递,以实现价值增值最大化”。这种动态复合体用“现代服务业生态”或“现代服务业生态系统”来比喻概括极为贴切。

首先,服务业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传统到现代的成长过程。“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萌生了“服务”的雏形;“资源有限性”和“劳动者能力局限性”催化了“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全球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大踏步转型,使“配第一克拉克命题(Petty-Clark Hypothesis)”得以证实。其次,我们把影响现代服务业生存的环境统称为现代服务业的生态环境,其中由政治法规、金融制度、行业标准等成文且强制执行的正式规则称为硬环境;由价值观念、消费水平、文化传统等不成文的隐形规则称为软环境。由于历史及文化习俗,各区域现代服务业生态环境的差异性显著,尤其是各区域的软环境难以一一核实,为此,本文的后续研究仅针对现代服务业的硬环境给予分析。第三,现代服务业生态还包括参与服务活动的主体,如政府及相关职能机构、服务型企业、客户、科研院所。其中,参与主体拥有分解知識、吸收知識、整合创新知識的能力,是有别于自然生态的内容之一。第四,现代服务业生态系统中,参与服务活动的主体及生态环境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也会通过资源(如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力资源)的获取、知識循环及创新、信息传递的过程,保证现代服务业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其中,资源的获取是动力,知識的循环及创新是基础,信息的传递是资源获取和知識循环及创新的导向。

综上所述,本文将现代服务业生态概括为参与服务活动的主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各参与主体之间经过信息的流动、信息吸收、信息传递以及信息循环的方式所形成的一个相互作用,具有特定结构且有自动调节机制的统一整体。如图1所示,现代服务业生态是现代服务业生态环境及其参与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动态调节的结果。

(二)现代服务业生态要素的构成

1 现代服务业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政策法规环境方面的指标要素。首先,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指导。国家战略政策的制定不仅有益于现代服务业找准方向、坚定信心、少走弯路、不走错路;而且还能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体制壁垒。其次,先发国经验表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资金的投入,它们是国家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动力,是刺激国内现代服务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催化剂。第三,科学、前瞻的区域政策既能促进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升级发展,又能为国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示范作用,江苏宿迁地方政府关于现代服务业地方奖励性政策补贴就是很好的例子。第四,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能规范并有效地监督参与者的行为,保障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

(2)金融环境方面的指标要素。首先,正确的投融资政策导向既为投资者明晰了投资的方向,而且还为非金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其次,规范化、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有效地解决了市场的闲置资金,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添了获取资本的安全渠道。第三,完善的信用保障制度(如信用记录、债权保护制度、信息保密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是规避信用风险、保护债权人利益、监督债务人行为的有效手段。第四,金融机构基于其他非金融现代服务业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成熟的重要表现。

(3)知識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指标因素。“知識和信息技术”是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的核心,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最重要的资源。首先,知識型人才的储备量越多,发展现代服务业可利用的知識资源就越丰富,服务型企业创造价值的机会就会越多。其次,知識和信息技术的创新速度和可操作程度是服务型企业寻求商机的决定因素,它取决于与知識和信息技术相关政策或指导意见的完善程度、产学研知識的协调性以及共享知識的氛围。其中,与知識和信息技术相关的政策或指导意见同政策法规条件密切相关;产学研知識的协调程度强调了科研成果能否有效地转换为与客户需求匹配的产品;共享知識的氛围为参与现代服务的主体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沟通环境”。为此,影响知識和信息技术条件的因素有知識型人才的储备量、产学研知識的协调性以及知識共享的氛围。

2 主要参与现代服务活动的主体

(1)政府及相关职能机构的指标要素。一方面,政府及相关职能机构对现代服务业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现代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受关注程度。另一方面,政府及相关职能机构对现代服务业的适度“干预”是保证其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而这种“干预”是基于市场需求及相关资源供给水平的。因此,在现代服务业经济发展中,前瞻性的政策导向、积极的相关政策、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都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机构适度的参与和调节。

(2)服务企业的指标要素。服务企业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企业文化营造了实现企业目标的总体氛围;其次,组织层级的复杂程度增加了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机会或效率;第三,企业激励员工的机制提高了员工洞悉客户需求的敏感度及创新服务的主动性;第四,企业专业服务人员拥有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企业可以提供服务的种类及创新潜力。

(3)被服务企业的指标要素。基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言,客户直接影响了现代服务企业的发展方向。首先,被服务企业发展的成熟度决定了现代服务企业发展的空间和方向。其次,被服务企业愿意支付的服务费用既反映了客户需求与现有服务范畴的匹配程度,又反映了客户对服务的满意程度,间接影响了服务市场的潜在容量。第三,被服务企业与服务企业之间的互动程度有利于服务企业了解客户需求、識别自身缺陷、寻求潜在商机。

综上所述,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生态要素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四、实证分析

(一)基于DEMATEL方法的生态因素分析模型

基于现代服务业的特点,本文将现代服务业生态要素的指标体系制成调查问卷,采用邮寄的方式向国内较典型的现代服务型企业发放。研究共发放问卷157份,回收问卷124份,回收率为78.98%,有效问卷113份,占回收总数的91.13%。结合调查结果,依据DEMATEL的验证理论及思路,评价了每个因素对其他因素的直接影响关系,构建了表2所示的直接影响矩阵Y(NxN)o其中,矩阵内的每一个值yij表示因素i对因素j的影响程度。表中0-2作为衡量因素之间关系的标度,0代表因素之间的没有关系,2代表因素之间的关系很强。如“F12=2”表示“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导向对国家向现代服务业资金的投入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为2”。

其次,利用Matlab软件建立直接影响矩阵Y(20x20)对应的综合影响关系矩阵T(20*20)。具体算法是:①将直接影响矩阵标准化:计算直接关系矩阵Y(20x20)各行、列元素之和,取行、列和的最大值;②将直接关系矩阵Y(20x20)除以前述的最大值,得到正规化直接关系影响矩阵X(20*20);③经由公式(1)算出表3所示的综合影响矩阵T(20x20)。

T=X(1-X)-1 (1)

最后,依据综合影响矩阵T中的元素,计算每个指标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以及中心度和原因度(如表4所示)。具体来说,元素tij代表因素i对因素j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程度;T中每行元素之和TR(i),表明该行所对应的指标因素对其他所有指标因素的综合影响程度,称为该指标因素的影响度;相应地,T中每列元素之和TD(i),表明该列所对应的指标因素受到其他所有指标因素的综合影响大小,称为该指标因素的被影响度。每个指标因素的影响度与被影响度之和称为该指标因素的中心度;影响度与被影响度之差称为该指标因素的原因度。其中,因素F1的中心度表明了因素i在指标体系中的位置及其所发挥的作用大小;其原因度则表明了因素i对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当原因度大于0,表明该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大,称为原因因素;当原因度小于0,表明该因素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大,称为结果因素。

(二)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生态因素分析

1 指标要素层面的分析

如表4所示,将影响现代服务业的因素分为两类:

(1)原因因素,即原因度大于0的因素,表明该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大,按其大小顺序依次是:F1、F4、F2、F14、F17、F9、F5、F12、F19、F18、F8。这些因素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动因素,应高度重视并完善此类因素。

其中,F1的原因度最高,因为国内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重点以及发展的突破口是国家在了解国内外现代服务业市场宿求,关注国外同业发展水平,以及考量国内同业发展水平后做出的前瞻、客观、正确的指导。国家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导向是国家、区域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是国家资本投入的指南针,是现代服务业主体行为的标准。F14的原因度高是因为,企业文化除了显著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外,还会影响客户的意愿、客户愿意支付的服务费用、企业所在区域政策的制定等因素,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F18属于原因因素是因为,客户产业的成熟度决定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只有当被服务行业发展得越成熟,所处行业的经济附加值就越高,对节约成本的需求也就越大,越需要可以替代其完成非核心竞争业务工作的服务商,以保持被服务企业始终拥有足够多的能力立足于本行业高附加值的区域中,这种动机大大推动整个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结果因素,即原因度小于0的因素,表明该因素受其它因素影响大,按其绝对值大小顺序依次是:F15、F7、F20、FIO、F11、F16、F3、F13、F6。这些因素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现代服务业生态的健康发展,以完善的信用保障制度为例,投融资政策的导向、国家对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导向、现代服务企业专业人员的储备量、被服务产业的成熟度、政府对现代服务业的重视程度、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服务型企业文化等因素对该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大,可考虑重视和调整这些因素来完善现代服务业的信用保障制度。

另外,因素中心度越大表明其在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就越大,在现代服务业生态要素指标中,其中心度的大小顺序依次是:F2、F15、F7、F16、F12。这说明了在当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充足的国家资金投入是吸引国内现代服务业转型和发展的催化剂,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机构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度等保障体系是国内现代服务业转型和发展的依据。而现代服务型企业组织制度的改变、企业观念的转型、企业员工的积极性都会极大地促进国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所以说,这些因素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应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

2 生态要素层面的分析

将政策法规、金融、知識和信息技术资源、政府及相关职能机构、服务型企业以及被服务企业所包含的指标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原因度及其中心度进行加总,作为现代服务业生态要素层面的指标见表5。

如表5所示,在诸多生态要素中,政策法规对现代服务业生态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服务企业和金融环境。政策法规、政府及相关职能机构以及服务企业的原因度大于零,说明了政府及相关职能机构在发展现代服务业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推动作用,而作为直接提供现代服务业务的主体则已成为主动的实践者。从各生态要素的中心度来看,现代服务业生态环境中,政策法规环境的中心度最大,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参与主体中,服务型企业自身的灵活性、专业性发挥着主观的能动作用,是发展国内现代服务业的关键。

五、结语、建议与展望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既需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需要所有参与主体的能动协调。对于生态环境而言,成熟的政策法规环境和与现代服务业相匹配的金融环境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其中,政策法规环境的成熟度是我国服务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前提,是缩小与发达国家服务业差距的重要保障。从国家层面来看,除了要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还要根据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情况,逐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的构建。从区域层面来看,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更应从区域资源的优势出发,制定有区域特色的现代服务业政策,鼓励有区域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避免盲目从众,破坏国内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色性和均衡性。从行业层面来看,现代服务业子行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发展情况,直接或间接地争取亟需的支持和帮扶,保证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构建与现代服务业相匹配的金融环境不仅需要继续开放并扩大国内金融市场范围,建立安全、高效的金融体系;而且还应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金融资源从夕阳服务产业转向朝阳服务产业;另一方面,金融服务业和其他非金融服务业在增加互动的同时,还应加强诚信建设,保证金融资源不被恶意吞并或浪费,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诚信、公平、廉洁的金融环境。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范文2

论文关键词:现代服务业,株洲,产业结构优化

 

“十一五”时期,株洲市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三次产业呈现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良好态势。株洲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3∶50.5∶36.5调整为2009年的10.5∶54.7∶34.8。服务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增强,生产业实现增加值143.3亿元,年均增长16%,快于GDP增幅2.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14%,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增加值由2005年的2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48亿元,占GDP比重由4%上升到4.7%。2009年工业对株洲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5.3%,拉动株洲市经济增长7.85个百分点但工业高增长背后的高投入和高消耗,将给株洲经济下一步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在当今和未来世界经济中,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行业,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界定

“现代服务业"是中国所特有的提法,在国外,现代服务业的提法多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毕业论文题目,美国学者倾向于使用“知识服务产业”来描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将其定义为以提供技术知识或专利为主并支援制造业发展的服务业,或具有技术背景的服务业。该定义偏重以技术服务为特征的硬知识服务。欧洲学者倾向使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并尝试给予描述性的定义。穆勒等人广义地将其定义为主要为其他公司提供有高知识附加值的服务公司。这种一般性定义难以反映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形式和活动的多样性。迈尔斯等人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指那些显著依赖于专门领域的专业性知识,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的公司和组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包括两大类:面向新技术集中使用者的传统专业服务如促销广告、金融服务、会计和法律服务等以新技术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如软件设计和其他计算机相关活动。

虽然目前关于现代服务业的专著、论文和课题日益增多,现代服务的内涵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界定。在我国现行的统计制度和对服务业的分类中,并没有“现代服务业”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具体分类条目,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和界定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对于现代服务业的涵义和分类,我们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及服务业的服务对象和功能后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形成的以知识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服务业和随着现代经营理念、社会需求变化,在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不断变革和升级的新型服务业的总称。现代服务业一般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性:高技术性、知识性、高增加值性、从业人员高素质性和动态性,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1)基础服务业,主要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交通等;(2)生产和市场服务业,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3)个人消费服务业,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4)公共服务业,这类服务主要是由政府提供的,是免费提供或收取最低费用的服务, 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这些现代服务业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它具有现代与传统的交融性、要素的智力密集性、产出的高增值、供给的多层次性和服务的强辐射性等特点。现代服务业广泛渗透在服务业各主要行业和领域,不断服务着社会,方便着生产、丰富着生活,成为城市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株洲产业结构优化的意义

产业经济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期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由低收入向中上等收入水平转化的时期。在该时期,逐步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良好的创业氛围,并与现代制造业形成互动机制,从而强力拉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两型社会建设下,株洲迫切需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是“两型社会”建设和株洲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

现代服务业具有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有利于突破资源约束瓶颈,减轻环境压力,是株洲实践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必须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株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基础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而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没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工业化只能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这是由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构成中,纯粹制造环节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而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中物流与营销、研发、人力资源开发、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会计审计、律师等专业化生产服务和中介服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并逐渐成为企业提高竞争效益的主导因素。另外,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毕业论文题目,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支撑,科学技术不仅直接推动了服务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变,而且推动和影响了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督方式的完善。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应用,可以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更好地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目前,株洲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仍是株洲发展的主要动力,但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期刊网。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的发展也需要现代服务业来推动和。因此,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的经验,在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努力发展面向生产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新型工业化提供高水平的生产中间投入,占领经济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不断挖掘经济效率提高的源泉,从而加快株洲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二)是提高株洲城市服务功能的需要

城市发展以产业为支撑,城市伴随着工业化、国际化进程而发展壮大。当前,株洲正处在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阶段,随着区域一体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株洲城市经济总量在整个国家、地区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大都市必然产生大服务。株洲是湖南省“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也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长、株、潭“金三角”一隅,担负着为都市圈内其它城市提供生产服务和发展机会、带动都市圈整合发展的任务,担负着吸引外部经济要素、对外辐射经济功能的窗口和枢纽职能。株洲本身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同样离不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三)是株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由于株洲二产业中重工业比重偏大,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从资源消耗来看,“十一五”前三年株洲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1.8%,完成“十一五”节能总目标(21%)的64.9%。2008年单位GDP能耗为1.39吨标准煤/万元,绝对量高于全国0.288吨标准煤/万元,高于全省0.165吨标准煤/万元。从污染排放来看,“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5.2%,化学需氧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4%。至2008年底,这两项指标分别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的87.7%和14.8%。目前株洲市重化工化趋势短期难以扭转,现有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下,“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现代服务业是消耗资源最小的产业,也是排放污染物最少的产业。从能耗和污染排放水平来看毕业论文题目,与第二产业相比较,现代服务业单位产值能耗很小。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加快株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日益短缺、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迫切需要。

(四)是株洲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

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增长弹性大,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有独特优势,是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既是株洲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要求,也是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的最现实的选择。调查显示,对第三产业投资一万元,可以解决7-8个人就业,而同样的投入,在第一产业中只可以解决一个人就业,在第二产业中可以解决1.7个人就业。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超过第二产业是完成工业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为第三产业的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就业空间。2004年至2009年末,株洲在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员由64.8万人发展到72万人,解决了大批从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从2005年起,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开始超过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其中发展较快的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近年来,随着株洲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因高校扩招而延缓至今的就业高峰问题,株洲同样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立足株洲实际,加快发展具有株洲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必将为缓解就业压力提供重要帮助。

现代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动力。信息传输业协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使产业结构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升级。科技、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等生产服务业为三次产业提供服务形式的生产资料,提高产业效率,推动产业升级。教育、物流、金融业为三次产业提供高素质人力、充足的物力和强大的财力,推动产业效率提高。商务服务业提高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促进产业优化。投资环境改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生产效率提高,信息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加强,都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广东经济[J],2008年第12期

[2]申朴,孔令丞.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的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3]株洲市统计局.株洲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tjcn.org/tjgb/201003/6920.html,2010-03-05.

[4]株洲市统计局.“十一五”株洲经济社会发展综述[EB/OL].

hntj.gov.cn/sxfx/zzfx/201011/t20101122_81596.htm, 2010-11-24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范文3

(一)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和内涵

现代服务业是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技术和服务业的结合体。它是以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为主,商务服务业的内涵包括营销、广告、公共服务、建筑、科学与工程服务、法律服务、会计服务、计算机软件服务、信息处理服务、物流配送服务以及研发与技术服务。

由于现代服务业所涉及的具体服务行业多数在工业生产、产品制造和商品销售领域,因此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征:(1)资本、技术、产值密集化。由于广泛参与工业生产,具有高附加值;(2)信息化。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推广与普及运用而逐步兴起的;(3)创新化。现代服务业在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又开拓了服务行业的新领域,并为许多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其中集中了现代服务业精髓的生产部门的作用日益明显。从服务业的增加值来看,在发达国家占GDP的比重为60%~70%,在中等收入国家为50%~60%。低收入国家和地区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较低,但也都有所提高。

(二)产业集群与服务业

亚当・斯密以手工制针场为例提出了分工理论,这是产业集群理论的最早起源。新古典经济学创始人马歇尔从3个要素对产业地区性聚集做出解释:劳动力市场共享、中间产品的投入及知识技术的外溢效应。之后,韦伯用工业区理论解释了产业集群现象,他认为:影响企业集聚的因素可分为区域因素和位置因素。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了刺激经济增长的产业特征,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和空间集聚,这一观点经过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理论。

现代服务业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体现为“粘合剂”,是经济增长的牵引力和经济竞争力提高的助推器。夏普指出,农业、采掘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砖块,而服务业则是把它们粘合起来的灰泥。首先,现代服务业与产业集群的重要联系表现在服务业作为生产工业中间投入的组成,通过对工业制成品的“软化”构成了产业集群的基本要素;其次,现代服务业在传统服务业中脱颖而出,是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不断加深的表现。杨小凯提出了“分工经济的网络效应”,即“效率越来越取决于在不同生产活动之间建立起来的互相关系,而不仅仅取决于生产活动本身的生产率状况。”这一特性正好满足了产业集群专业化的需求。

二、现代服务业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机理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当一个稳定行业内的企业逐步适应了特定的经营项目,那么就要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指引下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事自己具有优势的生产经营活动,逐步剥离那些不擅长的生产经营项目。行业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日益明显,而其中在原先行业中处于非生产性的服务部门也会进行相关部门的整合,逐步地独立出来,成为与原主要生产企业紧密相连的专营服务企业。伴随着行业专业化分工程度逐步加深,细化过程的进行将使得行业内生产企业的数量相应增加。

现代服务业是专业化分工的结果,现代服务业在渗入工业生产过程中又进一步加强了专业化分工。

事实上,市场竞争压力和地理集中是使各种要素构架成一个系统的必要条件。市场竞争压力激发了市场竞争者的创新能力,地理集中将要素结合成为了整体,协同化作业日益提高,而作为产业集群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现代服务业在产业集群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现代服务业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高级生产要素。这里的高级生产要素是指有别于初级生产要素,比如自然资源和非熟练劳动等的包括金融资本和先进技术在内的相对稀缺要素。现代生产多以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作为前提条件,因此,高级生产要素的提供有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

(2)现代服务业能够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相关的配套服务。相关的配套服务将单个孤立的企业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进行企业合作、资源共享等多种互利互惠的活动。配套的相关服务行业的完善是产业集群长久发展的动力。

三、依托现代服务业,促进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

从当前来看,一汽具有典型的“大而全”特征,企业主要从事最终产品的生产,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紧密,依赖性较强。生产过程内化现象严重,缺乏市场化的专业分工,相关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完整的产业链。为了加快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继续发挥比较优势,促进汽车产业集群形成,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一汽产业结构重组

首先,剥离一汽中生产水平较为落后的项目,主要淘汰那些市场需求前景不旺的汽车类型。其次,促进汽车零配件生产的独立化,尤其是加强零配件生产本地化进程,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一汽应将人力物力集中到具有优势的汽车研发以及生产技术的改进上,并完善以长春―吉林为 “双核”的汽车产业园区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两地的生产联系。

(二)大力发展与汽车相关的现代服务业

金融服务业对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意义重大。汽车产业的重组,新生产工艺的研发,高技术人才的引入都需要资金作为保障,因此,金融信贷行业应当抓住汽车产业发展的时机,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

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电子商务模式带来了生产销售领域的变革,互联网的普及有助于汽车产业内部生产成本的降低,管理方式的改变,缩短了产品的周转周期。现代汽车生产产业链的形成离不开电子信息系统的运用,而汽车生产产业链的形成是产业集群出现的前提。因此,应及早建立汽车产业信息系统。长春市应围绕汽车园区加强网络设施建设,电信部门也要积极投入到变革中去,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做好服务工作。

物流服务业是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物流业的建立同样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在企业内部,一汽已经运用了相当数量的物流软件和硬件设施。为了促进物流服务业的发展,长春市还应进一步加强道路建设,同时对物流行业实行有关优惠政策,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三)降低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范文4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措施

[中图分类号]F0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09)08-0057-03

在现代经济中,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中的各创新主体对知识、信息、技术的学习积累和渗透发挥着重要作用。[1]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基于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而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特征是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的主体。没有现代服务业巨大发展的工业化就谈不上“新型”, 新型工业化意味着经济发展要靠现代服务业“当家”。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现代服务业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兴服务业及一部分“再现青春”的传统服务业,一般具有“三高一强”(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强辐射)的产业特征,主要包括金融、会展、文化、信息、物流以及会计、审计、评估、法律、等中介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后至今,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已经使现代服务业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发展到了空前的水平。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目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如下趋势和特点:一是信息化。从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从传统文化到新兴文化产业形态、从传统商业组织到现代连锁超市、从传统银行到电子银行,无不体现了信息化的巨大威力和支撑作用。二是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网络经济的发展及产业本身的特性使现代服务业从一开始就呈现出高度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三是规模化。为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服务产业开始走集团化或寻求战略联盟发展的路子,以取得在潜力巨大的新兴国际服务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四是品牌化。现代服务业一般属高智力投入、知识密集型产业,其高受益、高增值主要来源于对所创造的知识成果(专利、技术秘密、服务特色、经营方式、市场形象、商标品牌)的独占性经营,因此,这些领域中的企业均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品牌的经营。

二、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的“耦合”现象

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活动,其产出的相当比例是用于制造业部门生产的中间需求,没有制造业的发展,它就失去了需求的来源。通过对美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表明,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者服务增加很快,约占整个生产者服务产出的48%;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生产者服务业的有力支撑。许多生产者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技术服务、咨询、物流等,都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部门。生产者服务能够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因此,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的持续增加,正在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出现了“耦合”现象。二者相互提供支撑,也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

三、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现代服务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是十六大对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诠释。[2] 然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大力发展的阶段,目前还面临着产业结构落后、技术水平低下、生态破坏严重等一系列难题,我国的国情和发展环境决定了我们走传统工业化的道路,难以为继。而在发展新型工业化中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与传统工业化相比较,新型工业化更加依赖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首先,新型工业化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路子,这将引起工业部门对信息服务业的强烈需求,推动现代服务业中的通信、信息、计算机网络服务、综合技术服务等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增强产业竞争力特别是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十分明显。其中,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新型资本(主要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深化、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泛化,以及与制造业协同定位等支撑制造业的集聚与发展,进而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是一条良好的途径。

其次,服务资源对新型工业化的作用至关重要。新型工业化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道路。这意味着在工业的中间产品投入中,非再生性资源耗费比重将下降。而再生性资源耗费比重将上升,导致第二产业对服务资源的需求相对上升。金融业、保险业、物流业、商务服务、科研服务等行业将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再次,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在工业化进程中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目标。这就要求就业和再就业培训、职业介绍、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服务部门发挥更大的作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所需的人力资源,主要靠培养和引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来解决,这对教育、科技、信息、文化等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的服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现代服务业存在着不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待解决

一是发展滞后。我国服务业总量不足,结构也不合理,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传统服务业居多,现代服务业规模较小。与国际上现代服务业相比明显不同的是,我国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商贸、餐饮、仓储等传统服务业上,而金融、电信、房地产、信息服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育明显不足,导致服务业仍处于低层次结构水平。发达国家服务业结构中,生产比重较大,主要工业国达50%以上。而我国生产比重小,仅占28%左右。

二是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持是综合的、配套的、快速反应的体系,能有效满足制造业的服务需求。设计、生产、营销、配送、支持产品等是制造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在制造业链条中,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链条的效率影响很大。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制造业优势应在生产前的服务,即研究开发、人员培训、经营管理、会计服务、信息服务等领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服务,在生产后的服务,即物流、通信、仓储等能够实现其价值以满足最终需求的服务。目前,我国产前、产后的服务业发展不充分,没有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影响了制造企业的竞争力。

三是受体制性、政策性因素制约,整体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由于目前我国对现代服务业的一些行业(如邮政、电信、金融)的准入限制,使非公有制经济很难进入,导致这些行业缺乏竞争,经营机制僵化,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我国服务业整体对外开放程度还不高,运输、保险和技术咨询等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短期内难以有大幅度的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仍将维持一定的逆差。现代服务业国际化水平低反过来又制约制造业的国际化。现代服务业更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全球化的企业集团,使之无法与国际竞争。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促进工业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且能够改善工业发展环境,更为关键的是能够使现代服务业本身尽快适应国际产业分工新变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本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重要产业政策导向。[3]目前许多地方,特别是大城市都在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并取得相应的成效。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采取传统的推进一般服务业的政策手段和措施,甚至简单移植搞工业化项目的做法,结果往往导致事倍功半。因此,要深入研究现代服务业的特点及内在性要求,积极探索其发展的有效途径及对策措施。

一是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地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比重下降。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外置化趋势的发展,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商务服务业的支撑,单纯靠扩大加工规模降低成本的空间不断缩小,附加价值越来越有限,只在制造环节下工夫,依赖无限供给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走为跨国公司“代工”的路子,发展战略上会受到很大局限。因此,在我国打造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的国际趋势,把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技术咨询、广告营销、金融中介等相关新兴服务业,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作为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二是要积极培植生产型现代服务业,加速经济增长。传统服务业要提升,新型服务业则需要培植。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是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因此,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就必须与工业实现“捆绑式发展”。随着世界逐步进入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单纯的加工制造业将逐渐失去竞争力,利润空间也不断萎缩,要突破这种局面,就应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服务业上来。正确处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切实培育与发挥服务业经济牵引为、产业整合力与国际竞争力,有助于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一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4]

三是要以产业协调发展为前提,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与第二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业明显滞后,要合理定位布局,加快载体建设,加大内外资引进力度,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业,同时加快发展与新型城市化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服务业体系。

四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打造“人性化”服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根本要素是人力资本,这是由服务的性质和服务产业的特性决定的。服务贸易涉及140多个品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大都集中在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领域,而最受关注的是那些知识密集产品,如金融产品、电信服务等。服务业的创新,除了需要运用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之外,更多的是需要一种基于认真研究和准确判断市场需求基础上的“服务创意”。无论是服务创新还是人性化的创意,其实质是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以人为本,既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又要注重服务中的人性化因素。其中,优化人才结构,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充分智力支持,是服务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各种专门人才的合理配置是人尽其才的关键。我国服务业要努力提高金融、保险、法律、信息服务等高层次人才的比重,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要不断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积极培养复合型、国际型的服务业人才,要树立“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的观念;要完善用人制度,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激发人才干大事业。

总之,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是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内容和新意所在。要从我国服务业尚不发达的实际出发,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按照服务业发展的规律,综合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整合科技、信息、人才等资源,建立适应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构建现代服务业的基本路径和对策,应为之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满莉. 现代服务业演化发展的动力机制[J]. 技术经济,2009,(2):44.

[2]卢华丽. 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区域比较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8,(20):81.

[3]郑吉昌. 服务业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与前景[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2):20-21.

[4]程大中. 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黏合剂”作用[J].财贸经济,2004,(2):3.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Promoting New-type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Li Yingji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136000, China)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范文5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3-0119-03

1 研究背景

1.1 发展现状

1980年以来,我国服务业一直在快速增长。然而,我国金融保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开发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总增加值的比重仅为26.6%,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己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现代服务业主要指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依托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

另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并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同时,先进制造业作为制造业中极具竞争力的部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也逐渐显露出来。先进制造业包括高新技术制造业和新兴制造业,也包括采用更为先进的制造技术改造后的制造业。根据国标行业分类,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6个行业列为先进制造行业。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外有关现代服务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现代服务业的概念、现代服务业的区位优势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荣晓华(2006)提出现代服务业又称新兴第三产业,一般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及社区服务业等,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有关现代服务业的区位优势的研究在国外尤为盛行。

Daniels(1985)通过对英国现代服务业的区位选择研究,认为投资成本是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着现代服务业的功能水平[2]。而有关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的研究则最为丰富。

Miller(2001)的研究表明大伦敦区聚集了全英国最重要的服务业集群、伦敦市中心的商业集群、伦敦市区的金融服务业集群、伦敦区的电影、电视等媒体制作集群[3]。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提出制造业企业要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抢占技术高地从而获得竞争优势。S.E.Gouvea da Costa(2009)认为企业因为同竞争对手竞争的需要而谋求技术进步,但也应当根据自己本身的组织结构选择合适的先进制造技术[4]。先进制造业的内涵分析方面:龚唯平(2008)认为先进制造业是市场网络组织体系、生产制造技术与制造模式具有先进性的制造业生产系统[5]。

先进制造业的行业评价方面:郭巍,林汉川(2010)选取北京市2008年28个制造业行业的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多个层面、不同角度评价各个制造业行业的先进性程度[6]。

由上可知,虽然国内外对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相关研究都比较丰富,但是国内文献大多采用定性的方法来总结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而采用数学模型、经济模型和数理统计工具来分析和预测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势和劣势的研究较少。

2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定量分析

2.1 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我们对数据的研究主要从相关性及因果性出发,主要有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保证相关细分行业的相关性分析,我们选取的时间跨度为1994~2012十年间武汉市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武汉市统计年鉴》。

现代服务业(S)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S2)、金融业(S3)、房地产业(S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S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S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S8)、教育(S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1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S12);先进制造业(M)包括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通用设备制造业(M3)、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5)、医药制造业(M6)

本文,我们选取各行业的增加值,并分别对其进行GDP平减。另由于本文数据是从1994年开始按1994不变价计算,用GDP价格缩减指数除以现价GDP,便得到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GDP价格缩减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2.2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关系

2.2.1 相关性分析

根据1994~2012年的相关数据,武汉市生产业与制造业走势趋势大体相似,因此初步判断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运用SPSS相关性检验,我们得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Pearson相关性达到0.992,因此可以认为两者高度相关。

2.2.2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我们从定量角度说明,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长互相推动,共同促进武汉市GDP的增长。

2.3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关系

2.3.1 相关性分析

运用SPSS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结果见表1。

表中,现代服务业(S)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的相关性系数为0.662,其他各细分行业的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9,因此从定量角度,我们可以认为,S与M各细分行业高度相关。

2.3.2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得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因果影响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除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以外的其他细分行业均互为因果。

2.4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关系

由于相关性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分析建立在一段较长的时间段上才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对现代服务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个细分行业,通过这些细分行业相关性与因果分析,探究具体情况。选取的细分行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①现代服务业这六个细分行业统计口径基本保持不变,因此数据具有连续性;②这六个细分行业总体GDP占现代服务业总体比重较大。

2.4.1 相关性分析

运用SPSS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结果见表2。

上表显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部分细分行业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38、0.986、0.986、0.980、0.961、0.995,均大于0.9,因此从定量分析,我们可以认为他们存在显著相关。

2.4.2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同样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得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因果影响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在滞后为4时,导致先进制造业的进步,但是反过来,先进制造业整体GDP的增长,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没有关系。

先进制造业(M)与金融业(S3)互为因果,同期共同影响。先进制造业与房地产业没有双向因果关系,但存在明显、持续的单向影响。

先进制造业(M)与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在滞后期为3时,互为因果;滞后期为4时,教育(S9)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先进制造业与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交叉影响,滞后期为2时,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先进制造业的进步,而在滞后期为3时,这种促进作用不明显,反过来先进制造业推动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的发展,如此反复。

从相关性定量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存在显著相关。

2.5 细分行业间的关系

通过整体现代服务业GDP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GDP,整体先进制造业GDP与现代服务业部分行业GDP相关性与格兰杰因果分析,我们得到,大部分变量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性和不同滞后期的因果关系。将先进制造业(M)与现代服务业(S)各细分行业相关性、因果关系分别分析,得到更明了的结果。

2.5.1 相关性分析

运用SPSS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结果见表3。

上表表明,S、M各细分行业间相关性系数大部分都在0.90及以上,因此,我们可以推出,各细分行业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5.2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

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在滞后期为1时,都显著促进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的增长;

在滞后期为3时,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促进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金融业(S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的进步;

滞后期为4时,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影响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M1)的GDP的提升。

②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

在滞后期为3的时候,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是金融业(S3)GDP增长的推动因素,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的GDP增长推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的进步。

在滞后期为1时,它促进了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其他行业的GDP增长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M2)的发展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

③通用设备制造业(M3):

滞后期为1-3时,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房地产业(S4)都促进通用设备制造业(M3)的发展,反之则不成立,即这种影响只是单方向的;

在滞后期为1时,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拉动通用设备制造业(M3)的发展,而在滞后期为3时,通用设备制造业(M3)反过来促进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的进步;

通用设备制造业(M3)与教育(S9)的GDP增长在滞后期为2时互为因果,与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在滞后期为1时互为因果。

④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

仅在滞后期为4时,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促进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的发展;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与金融业(S3),房地产业(S4)在滞后期为2时互为因果;

滞后期为1-3时,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均促进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的进步,而教育(S9)仅在滞后期为3时,推动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的GDP的增长。

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M4)在滞后期为1时,导致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的进步。

⑤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5):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5)分别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的GDP增长互为因果,在1-3期,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5)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业(S3)的进步,而反过来,房地产业(S4),教育(S9)在滞后期为1-3时,影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M5)的增长。

⑥医药制造业(M6):

在滞后期为1时,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促进医药制造业(M6)的进步,而在滞后期为4时,医药制造业(M6)反过来拉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S1)的发展;

医药制造业(M6)仅在滞后期为3时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滞后期为1-3时,房地产业(S4),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S10)均促进医药制造业的进步;

滞后期为1和4时,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S6)拉动医药制造业(M6)的GDP增长;

教育(S9)仅在滞后期为1时,促进医药制造业(M6)。

即医药制造业(M6)与现代服务业各行业没有必然的互为因果关系,但是在一定程度、不同的滞后期对现代服务业某些细分行业有一定的单向或者交叉影响。

3 结 论

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无论从整体层面还是细分到各个具体行业,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行业之间都有着较强的相关性。从整体层面,现代服务业整体GDP与先进制造业整体GDP增长在滞后期为3时互为因果,并且这种互为因果表现为同期影响,融合发展。

通过现代服务业整体GDP与先进制造业六个细分行业的格兰杰因果分析,我们得到,除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GDP增长与现代服务业GDP没有必然的同期因果关系外,先进制造业的其他五个细分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均在同期与现代服务业存在着显著的同期互为因果。

无论是整体层面,还是整体与细分行业的格兰杰因果分析结果都表明,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到各个细分行业,如果影响,整体层面的因果关系是由哪些细分行业之间的互为因果、单向因果或者交叉因果导致。通过现代服务业部分细分行业与先进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具体的格兰杰因果分析,我们得到整体行业间细分行业的因果关系。

参考文献:

[1] 荣晓华.大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1).

[2] Peier W.Daniels.Sevice industries:a geographical appraisal[M].New York,1985.

[3] Miller,P.et al.Business clusters in the UK-a first assessment,Volume1,Main Report[R].Dept.of trade and Industry,2001.

[4] Sergio E.Gouvea Da Costa.Strategic selection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AMT),based on the manufacturing vision[J].IJCAT,2009,(27).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范文6

论文关键词:现代服务业;济南;加快发展;产业结构升级

当代经济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达水平,现代服务业的兴旺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济南市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把繁荣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体系。面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面对更为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面对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大背景,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优势,抢占先机,全面提升济南现代服务业水平,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内涵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

(一)服务业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现代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动力。经济发展史表明,产业结构的演进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总体说来,产业结构的演进是由需求拉动和技术进步推动的结果。一方面,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需求必然发生相应变化,需求的变化必然带来投资和生产的变化,从而拉动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变动呈现出不断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趋势.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日趋提高.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本质是市场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没有现代服务业,就没有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经济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期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由低收入向中上等收入水平转化的时期。逐步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可以与现代制造业形成互动的机制,从而强力拉动经济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基础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而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服务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没有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工业化只能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构成中.纯粹制造环节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而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中物流与营销、研发、人力资源开发、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会计审计、律师等专业化生产服务和中介服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企业提高竞争效益的主导因素。

(三)现代服务业是现代经济贸易增长的主要力量,也是世界经济产业转移的新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后,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日趋上升,优化了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尤其是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普遍超出了服务业的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服务贸易的增长,服务外包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异军突起、发展迅猛,成为现代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发展中国家从“世界工厂”发展成为“世界办公室”,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区域中心逐步形成“总部经济”效应。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以每年20%一30%的幅度急剧扩张,全美2600多万企业中,采用项目外包的超过2/3。特别是在IT产业,2006年全球外包服务总量3465亿元。近年来,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出口的急剧增长正是得益于此。

二、济南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必要性

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济南省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完善城市功能、构建济南都市圈的迫切需要。随着区域一体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山东省“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在城市空间布局上继续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明确要“重点发展济南都市圈”,并制定了涉及济南、淄博、泰安等7个地级市的《济南都市圈规划》。济南作为都市圈内各地区的经济联系中心,担负着为济南都市圈内其它城市提供生产服务和发展机会、带动都市圈整合发展的任务,担负着积极承担济南都市圈吸引外部经济要素、对外辐射经济功能的窗口和枢纽职能。《济南都市圈规划》明确提出,要把济南建设成为“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主导,以机械装备与交通设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两大产业链为内核的制造业发达的综合性省会城市”。未来一段时间,现代服务业作为潜力最大的产业能否快速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济南和整个都市圈经济的增长速度。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优化济南城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国际经验表明,如果现代服务业发展不上去,传统服务业也难以实现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中长期的基本战略来考虑。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济南工业兴市战略的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济南经济发展的主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要有现代服务业作支撑,在更高层次上为推动济南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保证。一方面,现代服务业可以使企业提升研发、营销和管理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有利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新型工业化道路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新型工业化为发展提供“硬件”,而现代服务业为新型工业化提供“软件”,两者同步发展,有利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3.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缓解济南市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当前的就业问题既有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和国有资产布局优化所造成的结构性劳动力转移问题,又有“三农”带来的农村劳动力出路问题。这种双重转变造成的就业难题,将是济南面临的主要就业压力。

近年来,随着济南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前几年因高校扩招而延缓至今的就业高峰问题,济南同样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立足济南实际,加快发展具有济南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必将有力地缓解济南的就业压力。

三、济南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济南市服务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但与发达地区和现代化一流中心城区的要求相比,济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反映在速度、结构、规模、数量、品牌等几个方面。

一是从产业内部结构看,济南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应运而生的,目前济南的服务业所占比重偏低,这与二次产业总量不高有很大关系。除市中、历下两个区外,其他县市区现代服务业不仅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而且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主要集中在商贸、餐饮、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上,信息咨询、金融、教育培训、综合技术服务、会计、法律服务、文化娱乐等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业仍然处于低层次结构水平。

二是从产业内企业规模看,济南现代服务业企业规模偏小。现有现代服务业中,除金融和软件业的浪潮、中创外,其他类型的小规模企业占绝大多数,大型龙头企业比较少,中等规模企业的实力不足,还不足以成为发展的中坚力量。以物流企业为例,虽然以盖家沟、黄点、零点等十大物流中心汇聚了宝供物流、华宇物流、海尔物流等知名企业,但物流中心更多的还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其中不乏那些只有“一台车、三个人”的个体物流企业。

三是从经济结构上看,济南现代服务业总量偏少。济南现代服务业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总量上仍显偏少。据统计,2006年全市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市增加值比重为47.5%,拉动GDP增长8.1个百分点,而现代服务业仅占第三产业的43.2%,现代服务业完成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25%,对GDP的拉动作用不足4%,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距离建设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要求相去甚远。

四是从发展程度看,济南现代服务业知名品牌、支柱企业屈指可数。品牌战略是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无论济南引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还是济南本土企业当中,知名品牌企业屈指可数。

四、加快发展济南现代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后发优势,构建清晰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现代服务业是现代都市发展的助推器,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全局发展的重要位置,从战略高度上提升认识,从根源上破除忽视服务业发展的旧有思维,将现代服务业作为一个战略产业。首先,创新发展思路,以“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能级、突出特色”为原则,尽快出台未来段时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具体措施。统筹发展和着力解决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突出重点、提前布局,增加投入,提高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其次,突出济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特点,加强产业规划,选准发展重点,加快发展以现代金融、现代物流、软件等为主的生产业,加快发展以会展、房地产、新型旅游等为主的城市功能业,加快发展包括教育、卫生、文化等在内的文化知识业,形成符合济南都市圈中心城市功能要求、体现资源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第三,发挥省城优势,明确发展目标。最近出台的《山东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山东省服务业要按照“一圈”、“一群”、“一带”的空间布局,重点发展以济南为核心的都市服务业聚集圈、以青岛为龙头的半岛城市服务业聚集群、鲁西南服务业聚集带,并提出了到201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达到35%的具体目标。作为全省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济南应进一步明确下步发展的具体增长目标和发展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为下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市场化改革。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必须进一步加快市场化建设,构建完善规范的现代服务市场体系。第一,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推进经济资源配置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第二,深化服务业企业改革,推进产权多元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多层面扶持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团。第三,引导和创造服务需求。引导工业企业将其核心竞争力之外的附属服务剥离为社会化的专业服务、推进企事业单位的服务改革、充分吸收国际服务业外包等,扩大现代服务业的需求。第四,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扩展公共服务领域,打造服务平台,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在重视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相关制度规则等的软件建设,以利于更好地利用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更多更好的衍生产品。第五,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实施城镇化战略有效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专业服务镇、专业服务街,通过城镇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服务业水平差距。

(三)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现代服务业行业水准和效率。一是要增加科技投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推进服务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加大科技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含量和渗透,优先发展技术含量高、关联性大的现代服务业,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流动组织管理手段,改造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企业素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二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制定有利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科技产业政策,形成符合现代服务业技术进步要求的新机制,有效整合济南都市圈内的科技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在现代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三是要加快推进服务业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推广和使用为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产业的改造和提升。